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输血工作流程中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我科住院输血患者1471人次作为对照组,其中输红细胞悬液843人次,输新鲜冰冻(普通)血浆628人次;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输血患者1755人次作为实验组,其中输红细胞悬液901人次,输血浆(同上)854人次。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的输血护理工作流程,试验组护士在输血护理工作流程中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实验组红细胞悬液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两组红细胞悬液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X2=8.570,P
结论:护士在输血工作流程中,应用所学的输血相关知识,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临床输血环节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 输血工作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50-01
血液作一种特殊的药品,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和抢救患者的常用医疗措施,由于血液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临床输血发生各种不良反应。特别是急性期的输血反应,频繁发生,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性[1],应引起医护人员高度重视。而护士是输血环节的执行者。有文献报道,护士输血失误51%在于样管的收集和管理[2]。我院骨科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改进了护理输血流程,减少了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父亲樊庆笙曾被誉为“中国的青霉素之父”,他在抗日烽火中,利用从美国带回的盘尼西林菌种,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批盘尼西林试剂,并定中国学名为“青霉素”,作为自然科学家,能为国家作出这样的奉献,他感到非常光荣。当年父亲辗转越过重洋,返回战火中的祖国,参加中国第一座血库的创建,制造血浆,救治腾冲前线伤员。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谨将父亲和同事们的这一经历记述成文以示纪念。
1943年5月,父亲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时,正逢盘尼西林在美国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和临床使用,挽救了二战中成千上万伤病员的生命。自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上交通基本阻断,归国无路。他滞留美国期间,在南方路易斯维尔市的西格兰姆研究所获得了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但父亲始终想着的是,中国人民正在艰苦抗战,前方将士天天在流血,中国太需要盘尼西林了,当务之急要设法搞到菌种,回国应用他的专业知识,研制出盘尼西林,救治抗日军民。
皇天不负有心人。一天他收到威斯康星大学转来的美国医药助华会的一封信,这封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美国医药助华会”是由美国生物化学家范斯莱克(Van Slyke)和血库专家斯卡德(John scrudder)及许多医学专家发起组织的民间医药援华团体,他们决定捐赠一座输血救伤的血库给中国,并帮助培训到血库工作的医务人员,以此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来信告知,血库的筹建得到纽约华人和美国民众的倾力援助,进展顺利,1943年6月7日“华人血库”已在纽约揭幕,目前尚缺细菌学方面的检验人才,希望樊庆笙能参加。对父亲来说,这是一个能回国参加抗日工作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辞去西格兰姆研究所的工作,去纽约应聘。他向医药助华会会长范斯莱克坦陈了自己的想法:在回国后承担血库工作的同时,他想进行盘尼西林的研制,这一想法得到范斯莱克的理解和大力支持。范斯莱克帮他采购了研制盘尼西林所需的仪器、设备、试剂等,还帮他搞到两支盘尼西林菌种,后来威斯康星大学闻讯又赠送一支(这就是中国青霉素研制最早的三支菌种)。同时医药助华会向樊庆笙留学前任教的金陵大学提出借用他一年,取得金大复电同意后,父亲于1943年11月正式到纽约“华人血库”工作,任检验主任,并到纽约医院血库学习血液和血浆的细菌学检验技术。“华人血库”在纽约试运行半年内,中国留学生、华侨及美国友好人士竞相献血,共献血1157瓶,这些捐血制成干血浆57瓶,后来全部运回国内,用于抗战前线。
1944年2月,血库工作人员由易见龙主任和樊庆笙带队,携带200多箱共20余吨血库设备,连同医药助华会准备的足够两年使用的各种消耗材料,总共67吨,搭乘美军的一艘运输船启程,从太平洋返回中国,随行的有招聘的医务人员:秘书林如斯(林语堂之女)、技师雷滋法、提炼陈秀英、助理伍葆春、护士长刘覃志云、护士窦路德,共8人。太平洋已经不太平,为躲避日本潜艇攻击,运输船绕道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南部海域,兜了个大圈子进入印度洋,海上艰辛,一言难尽。到达印度孟买,再乘火车经加尔各答到达里杜,最后乘美国的运输机,沿着当时最危险的“驼峰航线”飞越喜马拉雅山,终于在1944年6月到达昆明。
仪器设备很快安装完毕,1944年7月12日,血库在昆明昆华医院举行开幕典礼。血库原拟名“中华血库”,后应史迪威将军建议,直接为中国远征军驻滇部队服务,归军医署管理,称为“军医署血库”。这座血库是中国第一座血库,从输血到提炼血浆,干馏至检验,其设备在当时属先进,后应易见龙主任要求,再增加一套制造干血浆的设备,而美国刚刚开发出来这种最先进的设备。易见龙曾回忆批复上有“助华会援华心切,均一律照准”的字句。二战时,美国医药助华会将当时最新血库设备和干血浆制作技术,及时而无保留地赠送给中国,这对在极其困难条件下艰苦抗战的中国人民是莫大的支持,应当世代铭记。
樊庆笙在血库的工作是检验血液,制造血浆。初到昆明时,因中国人受迷信观念影响,献血的人不多。血库除了在各大报纸上加强宣传呼吁献血救治伤员外,还成立流动献血队,工作人员到昆明附近的部队、学校、工厂向群众宣传义务献血知识,之后主动献血的人渐多,特别是西南联大的学生,许多人献血不止一次。
在战时困难的条件下,血库的工作只能因地制宜,土洋结合。没有自来水,自制蓄水箱用人力汲水;没有柴油,就用木炭作高压蒸馏锅的燃料。经过培训的血库工作人员能相当熟练地掌握采血技术,到达采血地点后10分钟就布置好场地,开始工作,每小时采血30人。但在连自来水都没有的地方,要保持“无菌”,难度极大。血库工作人员没有畏难,设备简陋,但责任心强,他们通过最严格的操作,达到“无菌”标准。只要看他们消毒工作就能说明这一点:每天用的200多个采血瓶,每只冲洗5遍,过肥皂水,再冲洗5遍,硫酸浸洗后,再冲5遍,再过蒸馏水5遍;几百英尺长的胶管每天要一段段洗过,在蒸馏水里煮沸。面对繁重的工作,他们毫无怨言,乐于承担,这些人在美国有优越的工作环境和舒适的生活,应聘到血库工作,回到炮火连天的祖国,就是为了抗日救国。
制成的血浆用飞机直接运往滇西前线,救治伤员。1944年秋,一名军医从鏖战最烈的腾冲前线报告:“在战地急救中,接受过血浆输注的伤兵只有百分之一不治而亡,凡经血浆救治的伤兵,无一不颂血浆之伟大。”史迪威将军在归国前,给助华会会长范斯莱克写信赞扬说:“血库给Y部队英勇顽强的中国士兵提供了极好的服务。你们可以确信,你们机构的优秀工作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Y部队”即中国远征军第一批30个师的代号。
摘要: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低耗高效[1]"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经济运行的必然要求。我院是一家民营心脏病专科医院,手术室耗材使用量占全院一次性耗材使用量的近一半,是医院耗材成本控制最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科学的医疗耗材管理流程,先进的电脑预警系统地运用以及合理的人力要素是手术室医疗耗材管理的有利保障。
关键词:手术室;医疗耗材;成本控制管理
医院要生存,就需要良好得经营,同时医院的所有人员必须树立成本意识,其中护理人员更需积极思考并参与医疗管理的规划,进行护理预算和各项护理成本的分析与探讨,已期达到成本控制且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2]。现将我院手术室耗材成本控制管理模式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医疗耗材管理流程
1.1.1高值医疗耗材 主要指手术用的修补材料,如房间隔缺损封堵伞、牛心包片、Go-tex补片、心脏瓣膜、人工血管、取血栓导管、进口贵重耗材以及手术器械等。此类耗材由专人专柜加锁管理,在使用过程中从入库登记到使用均有记录,使用时间,使用人,患者姓名各环节都有据可查,当日使用,当日补仓,确认了账目无漏记。对于医院总库房未备货或不正常使用的高耗材则由科室负责人填写申购单,总库房管理员核实有无库存,在申购单上确认并上交采购部,采购部根据申购单联系供应商,填好报价上交财务部审核,对于出现同类产品报价高现象,财务部将进行干预并分析原因,审核完后交给院总办公室报批。层层把关监督,控制了手术耗材最优价格采购。
1.1.2一次性低值耗材 主要指各类缝线、输液器、输血器。各型号注射器、引流管、留置针、无菌手套、手术刀片、气管插管等。此类耗材每天由总务护士根据次日手术准备,供给每台洗手护士,并在手术间内备有一定的耗材基数,末台巡回护士按基数补仓,并将补仓单交于总务护士入电脑账目。每周五总务护士根据手术量定量备货,开领料单去总库房领取补仓。而总务库也会每周进行进货补仓,补仓数根据手术量浮动。避免了耗材的积压和过期现象。
1.2电脑预警系统的运用 电脑预警系统是指当一台手术超过了同类手术的常规费用范围,在给次手术患者输入账目时,电脑会自动提示已超过预警线,科室负责人则会对其超出原因作出分析,并通过电脑系统知会财务部。例如:同类手术正常费用为10000元,输入账目实为11000元,对此超支的1000元科室应进行费用核查,分析超支原因。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114-01
安全输血指输血既能达到预期和应有的治疗效果,又能避免由于输血不当或者血液制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与副作用,甚至发生的并发症[1],将血液错误地输给患者是最主要、最严重的输血危险[2]。如何做好安全的输血工作,保证医院输血安全,防范输血风险,护理人员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我科承担全院非手术患者的输血任务,自2008年5月以来共输注去白悬红(1404U),记(702)人次。通过观察临床输血所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将安全输血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以法行医《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指导临床输血重要的法律性文件。
2严格按输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执行
2.1输血前的护理护士在输血前应充分掌握病人的病情(如疾病的诊断、输血史、过敏史、妊娠史、传染病史、有无休克和肝肾衰竭等)、输血的目的、输注的血液类型等资料,有助于护士在输血前合理安排输注的顺序、速度和时间,预计输血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护士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病人及其家属有关输血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进行必要的输血前心理护理,特别是要说明输血的目的和必要性,以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心理,增强对输血治疗的信心;也需说明输血可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让病人及其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全血和红细胞的储存温度为4~6℃,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只能在4℃冰箱内保存24h;红细胞内不能加任何药品,否则会发生凝固、凝集或溶血。并按要求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
2.2采血据文献报道[3],输血失误10%在于护士采样,51%在血样收集和管理。护士在抽取交叉配血标本前,必须认真查对,检查病人在输血前是否已进行传染病检测,医生是否已履行告之义务,准确、无误采集患者的血样(如病人在输液时必须应选另外部位,以保证交叉配血标本质量)。不能同时为2名以上的患者采集交叉配血标本以防混淆。抽血完毕,应记录采血时间,并将标本尽快送输血科或血库。
2.3取血护士接到取血通知,应尽快到输血科(或血库)取血,与输血科(或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输血科(或血库)的登记、交叉配血单、血袋标签等内容,并仔细检查血液质量。确认无误后应签名并登记取血时间,以备查验。
2.4输血及输血过程中的护理取回血液后,应尽快输注。一般室温下放置30分钟即可输注,选择比较粗大的静脉穿刺;再次与医嘱进行核对确定无误。输注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合,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轻摇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避免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在血液输完时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血袋,尽可能不浪费血袋内的余血;严格掌握输注时间,先慢后快,开始15分钟宜慢,无不良反应后根据病情调节速度。输注时间一般不超过4h;应特别注意。有文献报道[4],核对环节失败,占所有输血操作程序错误的25%。护士应严格、认真履行“三查八对”程序,即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5]。所以输血前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进一步仔细核对有关信息,特别是对病人的信息一定要认真核实(如果病人处于昏迷、意识障碍,必须反复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并记录核对和输血护士的姓名及输注时间,以备查验。在输血过程中必须经常询问病人有无异常感觉,以尽早发现异常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和顾虑。
每一次的工作总结对于护士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工作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2017年血库护士上半年工作总结以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2017年血库护士上半年工作总结以及下半年工作计划【1】
回首这一年中,在 领导的关心栽培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以及自己不断学习和努力工作下, 较好地履 行了工作职责,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了较多的工作技能,总体感觉获益 良多。 在离开校园,离开家乡,踏上宝安这片热土的这一年,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 喜悦, 也有不足与遗憾, 最核心的主题无疑是学习与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成果和收获
今年3月份到6月份, 我怀揣着一份对工作的梦想和全心投入工作的热度进入梦 寐已久的血站,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1、在质管办实习阶段(3 月-4 月): 实验室部分: 质管办里实验室部分的工作与我所学相差无几,很快就可以操作了,从简单的无菌检测到后来几乎全部实验,我都可以参与或独立完成。 质量体系部分: 质量管理、质量体系等等这些概念也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接触到,虽然学习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内容,但是对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程度只是一知半解,直到8月份参与体系文件的修改,才系统的了解了血站质量体系管理知识。
2、业务科实习和工作阶段(5 月-11 月): 我在业务科的阶段是我收获最多的阶段,也是从学校到社会过渡的重要阶段,我 在业务科负责培训管理,今年完成了如下工作:
1) 继续教育新学分卡人员信息的录入和使用;
【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要点。方法:建立洁净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的一系列工作流程,包括高值耗材手术室存储专用区域的设置、专管小组的成立、术中专人发放使用的管理模式的应用。优化高值耗材术前准备、术中发放、术后回收等管理流程。结果:运用此流程后,提高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结论:良好的洁净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流程,使手术过程更顺利,手术配合工作更规范、科学,提高了手术效率和工作质量。
【关键词】医用高值耗材;使用流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64-02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术相关科室不断开展使用新技术、新设备,高值医用耗材在手术室中的应用量日益增加。医用高值耗材是相对于普通低值消耗材料而言的医用物品,分属于专科使用,一般指种植、埋藏和固定于机体受损或病变部位,支持、修复和替代其功能的一类特殊医用消耗性材料[1]。根据我院肿瘤专科医院的性质,我们所指的医用高值耗材包括有吻合器、切割闭合器、人工骨、人工脑膜、疝气补片、钛钉钛网、各类止血材料和防粘连材料以及其他金属或高分子植入性器材等。医用高值耗材的规范管理和安全使用是确保各类手术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前提。从2009年6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我院日均手术量在39台左右,每台手术均不同程度需要使用各类医用高值耗材。为了对高值耗材进行统筹管理,既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又尽量减少库存资金的压积,同时严格保障高值耗材灭菌质量使用安全,我科从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成立高值耗材专管小组、术中专人发放使用的管理模式,实行科学、规范、有序的统一管理,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手术室高值耗材二级库房的设立
1.1 高值耗材按规定存放于阴凉干燥、光线好、空气流通的货架上,货架应距地面20-25cm;距天花板50cm;温度保持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70%左右;存放高值耗材的库房有防火、防尘、防潮等措施[2]。
1.2 根据外科手术需要,将所有高值耗材按名称和种类有序放置在存储区域指定的框内,框外标明物品的名称、型号,标签明显,按编号放置,拿取方便。
1.3 高值耗材按失效期的先后顺序码放,按有效期依次出库;按其性质与储存条件要求分类定位存放;禁止与其他物品混放,不得将标识不清、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临床使用。
我国有调查显示:职业性应激可导致部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失衡。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和疾病。在血站, 这些问题的出现,如不及时正确妥善地加以疏导和解决,势必影响采血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其存在, 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提高工作人员心理应对能力, 维护采血护士的身心健康, 保证采供血工作的正常进行。
1 现状与问题
输血事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血站外采护士为适应时代要求,提高自身竞争力,要承受比从事其他专业的人员更多的压力和委屈。她们常年工作在采供血工作的第一线, 其工作性质及特点决定了外采护士工作压力的明显存在。护理工作是一类精细的服务性工作, 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1]。外采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护士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对她们提出的要求等因素, 对护士身心造成诸多不容忽视的影响。
1. 1 外采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由于血液本身的特点和血液库存管理的特殊性, 决定了血液采集工作具有的特殊性。本血站的采血工作, 主要依靠固定采血点和流动采血车在街头采集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完成采血计划。外采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 如工作环境, 工作时间、工作量等, 存在诸多变故。
1. 1. 1 工作量及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 在用血高峰时期或突发意外事故等情况下, 医疗临床用血量急剧上升, 血液库存量受到冲击, 在短时间必须恢复正常的库存量, 因此会延长工作时间, 加大工作量, 外采护士超负荷工作。另一方面, 在农忙时期和大专院校放假期间, 农村和学校献血人数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同样会造成工作时间的延长进行加班采血。
1. 1. 2 天气气候、交通的不确定性 外采工作的流动性和特殊性, 决定了容易受到许多异常情况的影响如酷署严寒, 暴雨、浓雾、交通阻塞、意外、环境变化、公共卫生事件等对外采护士的身心影响。
1. 1. 3 献血不良反应的不确定性 献血者个体差异如心理紧张、空腹、晕针晕血导致献血不良反应速发性、迟发性、群发性的出现, 出现献血者意外伤害等, 导致外采护士心理负担过重。
1. 2 采供血过程常见的工作压力及其对外采护士身体的影响总结见表1。
循证护理是在计划护理过程中,审慎、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的研究证据,并根据护理人员个人的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与实际情况,三者结合制订出完整的护理方案。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往往缺少相应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特别是查阅文献和评价文献的能力,成为循证医学实践的主要障碍。为了培养年轻护士综合运用护理知识、查阅和评价文献的能力,预防医疗安全隐患,提高卫生保健的有效性和质量,我们结合临床具体病例,将循证护理应用到预防造影剂肾病的临床教学中。
1方法
1.1教学对象心内科全体护理人员。
1.2教学计划及内容成立循证护理小组,下设循证理论培训小组和文献查阅、评价小组,全科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循证护理实践和推广。循证护理理论和实践步骤的培训,采取结合具体病例,运用护理查房的形式进行。
2具体实施
2.1临床病例选取病例为:男性患者,57岁,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左心衰、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3级(极高危);护理查体:体温36.3℃、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80/110mmHg、体重82kg;术前实验室检查:尿素氮6.0mmol/L、肌酐92~mol/L、葡萄糖8.9mmol/L、尿蛋白+++;准备择日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2确定循证问题造影剂肾病(CIN)是指在注射造影剂后48h内血清肌酐的绝对值升高44tzmol/L或相对值升高25以上的急性肾功能损害【3],已成为当前医院内发生肾衰竭的第3位常见原因H]。针对该患者,需要循证的问题是:如何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
2.3查阅、评价文献用检索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造影剂肾病、预防”,通过网络、计算机数据库及对各种护理期刊进行查询,对近5年文献检索结果是: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献8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相关文献14篇;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39篇,经过评价,检索的此类文献研究证据分级属于Ⅲ、Ⅳ、V级。在研究证据分级属于工级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9》一书中检索到:(1)发生CIN的高危因素有: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1.731TI),尤其是继发于糖尿病肾病、脱水、充血性心力衰竭、年龄大于7O岁、合并使用肾毒性药物、72h内重复使用造影剂、应用造影剂剂量大于100ml;(2)与静脉内应用造影剂相比较,动脉内应用造影剂发生CIN的危险性更高;(3)具有CIN高危风险的患者,建议选择应用等渗或低渗造影剂;(4)水化治疗可以降低CIN的发生。水化方法有采用生理盐水、0.45盐水、碳酸氢钠三种,研究证据表明生理盐水组CIN的发生率明显低于0.45盐水组;碳酸氢钠组CIN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根据中文文献检索的结果,在英文文献中用检索词“coronaryintervention,contrastnephropa—thy,prevention,hydration”在MEDLINE/PubMed资料库检索到79篇文献,其中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IN预防有关的文献:系统评价1篇,随机对照试验5篇,所有文献研究证据的分级属于I、Ⅱ级。检索到如下证据:(1)发生CIN的高危因素包括:原有肾功能不全,尤其是继发于糖尿病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大剂量应用造影剂、心内注射、合并使用。肾毒性药物,如ACEI。水化方法:0.45盐水静脉注射,速度1ml/(kg.h),于造影前12h开始并持续至术后12hL5;(2)现有数据表明,在预防CIN中,碳酸氢钠比普通水化更具有优越性[6;比起水化合物并使用乙酰半胱氨酸,单独水化既简单又有效[7;增加碳酸氢钠或乙酰半胱氨酸并没有更多获益[8;(3)过去1O年,CIN在高危人群中的发病率没有明显变化。除了水化,对于更好预防CIN,还没有达成共识_g]。
【关键词】 大咯血;手术治疗;巡回护理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6-0741-02中图分类号:R441.704.7文献标识码:B
大咯血是危及患者生命的肺科急症,如经积极的内科治疗后大咯血仍难以控制者,常需手术治疗。我院手术室1990年1月到2007年6月配合抢救46例大咯血急诊手术的患者,由于医护配合a契,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术中巡回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男性38例,女性8例,年龄21~73岁,其中空洞型肺结核18例,结核性毁损肺16例,支气管扩张5例,先天性肺囊肿1例,入手术室情况:昏迷6例,血压为零5例,收缩压在10.7 kPa以下17例,估计失血量最多4800 ml,最小1500 ml;有窒息先兆7例;早期休克表现9例。
巡回配合措施
1.第一阶段(接到手术通知至病人入手术室) 接到手术通知后,在短时间内(15 min内)快速完成这一阶段的配合。常规备好开胸器械及敷料、电刀、吸引器,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物品以及备好各种止血用物,通知血库备好充足的血源,必要时通知内镜室,准备纤维支气管镜到手术室协助抢救,同时派人前往病房协助护送病人入手术室。
2.第二阶段(病人进入手术室至麻醉完毕) 病人入室,经核对各项目无误后,协助麻醉师连接各种监护仪器,注意观察病人的全身状况,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迅速建立2条以上有效的静脉通道(其中一条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作输液及测中心静脉压用)以便快速补充血容量,恢复机体有效循环,为手术做好准备。插导尿管,准确地记录尿量,以便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同时对神志清醒的病人,加强心理疏导,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安慰、鼓励、消除病人紧张与恐惧,积极配合抢救及手术治疗,协助麻醉师行诱导麻醉,插双腔气管导管,接麻醉呼吸机加压给氧,及时吸引清理支气管内的脓血和痰液,病情平稳后协助手术医师摆置所需的手术。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器械、血垫、纱布、缝针等,并做好记录。
摘要:本文介绍了医院基于电子病历的医疗质量管理系统,详细阐述了病历质量管理、手术名称和病种名称的临床描述c编码的对照、医疗核心制度的实时监管、输血流程闭环管理、临床路径管理、处方点评、临床危急值管理、感控、药剂管理、移动护理、ICU重症监护和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等。今后进一步实现医疗和病历质量院级、科室、医生三级实时监控管理,建立质控提醒平台。
关键词:电子病历;质量控制;信息系统
电子病历(EMR)系统不仅是病历的电子存储,而且是整个医疗过程的全面信息化[1]。EMR已经引起了包括从医学研究所、医疗机构到立法部门等全球的重视。许多研究都已对电子病历在医疗方面进行了评价[2],这些论述表明电子病历可以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基于诊疗指南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监测和监控水平、减少医疗差错;节约医生的时间;及时预警,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操作效果,降低医药差错。
1 医院质量管理基本情况
1.1病历质量管理 加强病历书写时限控制,患者入院建立电子病历后,启用病历书写时限质量在线控制。医生端实时进行病历书写时限提醒,医务部门对全院各科室时限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将各科室完成及时率纳入科主任考评体系。
按专科疾病诊断制作专科病种模板,病历模板生成时增加病种元素控制功能,根据不同病种设定关键元素,关键元素不能删除,只能修改。“入院录的体格检查”等部分的元素设为关键元素,无法删除等,这样就解决了病历完整性问题。
1.2完善手术名称和病种名称库 完善临床手术名称库,在北京版的手术编码库的基础上,启用临床手术名称库。临床医生在书写病历文书时需要用到带有部位等描述性的手术名称,为此各科室整理了临床手术名称,并用北京版的手术编码进行了编码,不同的部位的编码后面标注尾码。医生书写病历文书时更符合临床习惯,同时系统自动对这些描述性的手术名称进行编码。
与手术编码类似,临床医生在书写病历文书时需要用到带有描述性的诊断名称,为此质量科对全院的诊断以专科为单位进行了整理,由于诊断面广量大,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只能按科室逐个倒入临床诊断名称自备库中,切换好的科室可以从系统的自备库按钮中选取更贴近临床带有描述性内容的诊断,同时系统自动进行标准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