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学风建设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作风建设心得体会

自开展作风建设活动以来,按照学校《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的具体安排,我认真参加集中理论学习,并自学了总书记《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义务教育法》、《教育局关于深化作风建设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更自觉地贯彻执行有关规定的信心和决心。就此次作风建设活动、心得主要是:

一、善学精思,学以致用。

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其中就把“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摆在第一条。我们教育局也指出: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存在忽视学习的问题。因此我认为重视学习是作风建设的首要问题。我们既要从书本知识中学习,更要学以致用,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教育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改进工作方式,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才能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真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读书是教育之母。朱熹在《读书有感》中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如今知识更新这么快,作为教师如果不读书,这水怎么活得起来?

“教师首先是读书人”。想想老师自己不爱读书怎能教出爱读书的学生?其实一个人一辈子很可能平庸地度过,教师也是一样,但是如果能努力地追求,你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或教学专家,甚至可以称为出色的教育专家。其根本就在于多读书,读好书,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位教师来讲,读书即是最好的备课。

那么真正的教育应当做什么?其实教育的全部问题都在于读书上。教育其实最重要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读书习惯,爱好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和前提。没有真正的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于儿童来说任何教育都不能取代阅读,少年时代是人生不可再生的黄金时代。

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培养自己的读书习惯,然后把你读过的好书推荐给你的学生,让你的学生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你就是行大善、积大德、有大智慧的教师了。

另外,我在读《学校管理的艺术》后感受也颇多,其中关于环境文化的篇章,我觉得可以借鉴。——校园一景一物都会育人,其设置的初衷都必须面向着人应运而生。美丽的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是陶冶学生情操的理想课堂,是学生和家长放飞希望的神圣殿堂。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使人身心愉悦、精神焕发,应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境界,陶冶着师生的情操。可以这么说,每一种植物,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去寻找、去感悟。

全文阅读

2011师风师德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虽然是说给当时的统治者听的,但对于我们们教师来说仍不矢为一句金玉良言.作为教师或作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班主任是儿童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班主任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二、身教重于言教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应该承认,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台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的确令人可敬可贺,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有少数教师在改革开放特定环境中表失师德和人格,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活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作风下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计得患失,事必讲报酬。如此种种,都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敬业精神

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快乐不快乐,启发没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尽管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拮据,敬业者仍能以积极因素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台。

四、服务心态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着的蜡烛“等称号,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像商口行业一样,将“为顾客服务”溶进“为学生服务”之中去,并且要具备这种心大态。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高高丰,对学生指东点西,把他们当作指挥的工具来使唤。教师在教学中的服务心态,不应只少数优等生服务,而应该平等对待那些后进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财富”的源泉。教师甚至要给予他们最优惠的服务,设法调动全心全意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且有特色的“产品”。此外,教师的课外辅导,上门家访,以及与学生的抵足谈心等,都可以看作是这种服务心态的具体表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种心态,才会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使“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更焕以光彩。天地,也是一方包含情感的空间。姑且从理想境界的高度,来谈师德的高尚,要求1、师品,德高为师。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

全文阅读

巧借“三力”促进发展彰显四中文化个性

近些年来,贵州省遵义四中在风气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内涵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迈进了一大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遵义四中的迅速发展,得力于三股东风。

一、借力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校园风气和干部队伍建设

学校以文化作引领,以制度做保障;以未来力量建设作为突破口,发挥青年教师的先锋作用,带动整体前进;以干部建设为重点,以抓干部作风转变带动学校管理作风转变,增强了团队战斗力,学校上下形成了敢抓敢管,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校领导借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一系列围绕转思想、转作风、转习惯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职工交心谈心会、新人职教师培训会、青年教师培训会、离退休教师座谈会、中老年教师意见征求会、教师节拜师会,不同形式的会议在浓厚的民主氛围中召开。以问题意识促进危机感的建立,以危机感的建立促进教职工的自我审视和自我反思。

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充满正能量和人性美的校园人际氛围,规范学校管理,是学校实现文化立校,内涵强校的保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遵义四中作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学校形象和教师作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干部作风亟待转变。“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则。”作风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强化依法依规,强化规则和纪律,讲大局,讲政治,讲规矩,讲职业道德。

学校作风建设要继续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围绕《遵义四中干部站直11劝》,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一起抓。教职工队伍作风建设,重点是加强凝聚力建设和加强教师文化建设,修人文,强作风,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紧扣“名门风范、百姓情怀”的文化内涵,打造一支“自信不自大,开放不任放,竞争不斗争,平淡不平庸”的高品质教师队伍。

团结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大前提;培育未来力量,信任未来力量,以未来力量的转变作为教师团队凝聚力加强和学校作风转变的突破口;“六合为经”,走“守放合一,人道合一,知行合一”为核心的“文化立校,内涵强校,开放式办学,立体化育人”的特色办学之路:这些成为新时期四中承前启后的办学新理想。

二、借力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和校风学风建设

全文阅读

地方高校学风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近年来,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经济结构转型引起的教育体制改革、弱势群体问题的凸现、自主择业带来的心理压力、互联网负面效应的影响等等,使得高校学风呈现出二元化,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效果也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地方新建高校的学风建设更是任重道远。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和特点

从字面上看,学乃学习、模仿;风乃风气、风尚。从哲学、社会学、文化学以及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学风是一种风气、一种觉悟、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具有强烈的导向、激励、凝聚、辐射与规范功能。[1]学风是学校各部门合力打造的、师生员工长期为之努力而形成的、适应教与学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学习状态、治学传统和文化氛围。它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学风的作用是无形的,但影响却是巨大和深远的。学风建设具有突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建设过程的长期性、建设主体的多元性、建设环境的复杂性、建设载体的多样性和建设效果的滞后性。

优良的学风既能反映高校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历史积淀和教学传统,同时也体现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核心能力,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一些地方高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风建设在学校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措施不够得力,加强地方高校学风建设显得十分紧迫。

二地方高校学风建设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虽然都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来加强学风建设,但是,因为高校在校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市场经济对教师及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冲击,高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对管理部门、教师、学生的引导等诸多方面导致了地方高校的学风建设不容乐观,学风问题日渐突出。主要表现为:

学生方面:现在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风不振”和“学风不正”的现象。一些学生懒于学习,理想信念模糊、学习纪律性不强、自觉性不高;有些学生价值取向扭曲,为考试而学、为找工作而学,在纷繁的竞争中滋长了妒忌和消极应对心态,缺乏脚踏实地的钻研精神,学习心态浮躁,抄袭、逃课和作弊时有发生。

教师方面:一是师德滑坡,个别教师缺乏责任意识,缺少严谨治学的态度,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身在校内,心在市场;二是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地方高校多数是由其他中等学校合并升格而成,不少教师缺少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课堂照本宣科,缺乏创新激情,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及管理水平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全文阅读

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研究

摘要 高校的学风建设是高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成果的有力保障,是大学风貌内涵的外显;本文在对学风及其学风建设的具体表现入手,分析了影响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教风带学风的课堂教学主阵地建设、建设好学风建设的文化气场和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学风建设具体措施;以期对高校的学风建设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

关键词 高校 学风建设 对策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行以及大学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抱怨大学教育质量的下滑,而教育质量的下滑在很大程度上又和高校的学风息息相关,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工作成果的最终衡量标准,搞好高校的学风建设,是对该成果的保驾护航;所以,怎样建设好的学风是摆在每所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学风和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生在治学目的、态度和认识方法等方面上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的心理、精神倾向和外在表现。广义上的学风的范畴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和学校的学习氛围;狭义上主要强调学生关于学习目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表现。学风建设是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成果的综合体现,是广大学生学习目的、学习动力和学习风貌的有效展现;所以,在大学里,老师与同学是学风建设的主体,故学风建设重在师风、生风和校风建设。

2 不良学风的具体表现

总结大学生四年的生活,可以概括为大一迷茫大二狂、大三无聊大四枉。在没有什么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进入大一,压抑了很久的高中生活结束了,一进入大学,部分同学一改传统的学习习惯,自我约束能力降低,整天无所事事,没有目标,失去方向,于是便开始逃课等等,结论是迷茫。进入大二,随着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和学习任务的进一步加大,一些学生就开始抄作业、突击考试、喝酒、看电影等,生活过得很放纵,用一个字总结,就是“狂”。大三的生活应该说比较“丰富多彩”了,一些同学学会了上网玩游戏、聊天、看电影、谈对象、当家教、近地打工、进酒吧唱歌喝酒等,学习情趣不高、思想堕落。结论是无聊。不知不觉中已到大四了,临近毕业了,考研、找工作的同时还要做毕业设计,碰到困难时开始回想自己大学四年的收获,着实感觉空虚,什么都没有学到,于是梦想从头再来,但悔之已晚,一切都是白费,一个字概括,就是“枉”。可见,当代大学校园里不知不觉存在学风极不健全的“顽症”,令人汗颜,亟待整治。

3 学风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

全文阅读

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培养当代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内容提要】 学风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重要手段,制定科学的学风建设评价体系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制度建设是学风建设的保障,营造良好的学风建设氛围则是开展好学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关键词】 学风建设 大学生 核心竞争力

【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学籍管理与学风建设互动研究”(项目编号:2011jytw04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刘运显,武汉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2-0007-02

一、学风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

优良的学风,既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也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历史积淀、教学传统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学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从狭义上讲,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一般意义上的学风是指“狭义的学风”,即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

加强学风建设是提高高校办学质量的基础,是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全文阅读

高校学风建设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策略研究

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保障,学风状况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还影响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学校声誉。从理论层面论述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对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从如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三个方面,提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路与策略。

高校学风建设大学生主体性高校学风,是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长期实践中积淀而成的人文观念、文化氛围、治学态度和学习氛围。学风建设可以视为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长期、系统、综合的服务性活动。当前,高校学风建设成效不佳,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学风建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明确,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明确学生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学风建设的应然与必然。

一、明确学生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学风建设的应然

1.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主体性的基本规定

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人定义为有意识、能动地探索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具有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郭湛在《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艺术中指出,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主体性的基本规定有两个方面,第一,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是有目的有意识,而非无意识盲目的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第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作为活动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构成了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新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改变了以往以一方作为主体、另一方作为客体的传统的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主体间性体现了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双主体作用,强调了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活动中,能够适时而变,更加凸显了人作为活动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能力和创造性。

高校学风建设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和输出合格的人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都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总体而言,学风建设是围绕学生来开展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建设活动,学生作为学风建设的主体,不仅仅是学风建设的对象,也是学风建设的力量源泉,没有学生的参与,学风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在学风建设中,学生不是被动灌输的个体,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和参与者,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力量。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创造良好的学风环境和氛围,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基本点和落脚点。

2.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培育自身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和发挥自身潜能,从而实现自己学习目标的过程。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增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更需要重视学习者个体,即学生的个人需求和情感健康。因此,人本主义教育学家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为目标,通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我成长,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独立而又整体的个体。

全文阅读

聚点成面,用浓郁学风浇灌高职之花

[摘要] 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其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针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提出了解决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问题的一系列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风建设 聚点成面

一、持续发展需质量,学风建设要当先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步伐的加快,我国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加强学风建设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好的学风会为学生的全面成人、成才提供积极条件,最终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地发展壮大。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聚点成面抓特色,多管齐下促学风

1.加强学风建设的体制建设,为学风建设提供科学的制度保证。

当前的现状是部分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体制存在着明显的漏洞,学校各行政部门与教学系部之间没有形成教育合力。具体体现在:

(1)部分高职院校在学风建设中缺乏各个行政部门与教学系部之间的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如何抓学风建设,缺乏必要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全文阅读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探讨

【摘 要】学风建设是学生工作的核心,是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引导,加强专业认知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以教风带动学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完善教学督导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基础,规范管理,严格要求,从基础年级的规范要求逐步转变为高年级的习惯养成;最后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建设;学习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15-01

一、当前学风建设存在问题

(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一是有些学生功利思想严重,选课的关注点放在好不好通过上,没有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人标准来要求自己。二是对学习没有更深刻的认识,导致盲目学习。

(二)学生普遍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内驱力不够。一是对自身的职业和人生缺少设计;二是一些非外语类学生对本专业归属感不强,缺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三是不刻苦,没有毅力,特别是一些基础底子比较弱的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多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一些学生没有从高中的应试教育模式下走出来,习惯于依赖老师,不会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活动;不勤于思考,没有研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四)部分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能力弱。一是不会科学的利用好课余时间,不注重拓展知识面和开阔视野,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学生未能学会充分利用大学资源。三是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和课外专业实践活动主动性差。四是个别学生上课状态不好,看手机、戴耳机听音乐、睡觉等现象时有发生。五是部分学生在寝室沉迷于看电视剧、网购、聊天、打游戏等。

全文阅读

大学生心理素质测试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一个受人关注的话题。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文化群体的一部分,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高校的学风建设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强化学生的智力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创高校学风建设的新局面。[1]本文就如何引导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建设健全的高校学风进行初步探讨。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测试结果的调查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完善高校学风的建设,本文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了测试卷,针对吉林大学南岭校区的学生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经行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积极向上,对当前的状况满意,并且为未来努力着。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存在一些不同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

(一)学风概述。学风,简而言之就是学习的风气。它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优良的学风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意义重大。学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校园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元向上的校园文化,写有振奋精神话语的展板,都对良好的校园氛围的形成有所帮助。二是学生管理。完备的规章制度,清晰的奖罚条例,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至关重要。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系统的准则的建立对于学生的管理有很大的影响。三是教育载体。学风总是通过一定形式的教育载体逐步形成的。这些教育载体涵盖了学校活动、社团活动等学校生活的多个方面。学生通过这些教育载体,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增长了自己的见识,整个校园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学习风气。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无法保证自己是绝对独立的个体。我们需要融入集体,进行一系列的社会生活。所以,我们常常害怕被孤立,由此引发的从众心理对我们的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例如一个寝室如果其余人都在打游戏,那么剩下的那个人即使不玩游戏,也会因为从众心理而加入打游戏的行列;而一个寝室,如果其余人都去上自习,都拿奖学金,那么剩余的那个人就会因为害怕被孤立而去自习,奋发向上,从而形成一个寝室良好的学习氛围。再比如如果以一个四人寝室为单位,对于一个活动,其他三个人都不打算参加,那么第四个人即使已经填好了报名表,也会抱着随大流的心理而放弃参加该活动。由此可见,从众心理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如果善加利用,便能很好地促进学生中间形成一种向上、严谨、刻苦的风气,从而带动整个学校的学风。

(三)模仿心理和替代心理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模仿心理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或语言,记住一个大概,然后自己组织语言及行为的过程。大学生还未能达到完全的成熟,很多时候他们都会产生一个模仿心理。如果一个学校学生作弊成风,老师监考不严,放任学生作弊。那么在模仿心理的驱使下,越来越多内心正直的学生渐渐会走上考试作弊的不归路。而如果一个学校学生都能自我约束,老师监考认真负责,那么即使有作弊心思的同学也会渐渐放弃作弊。由此可见,高校学风建设离不开教师的以身作则,离不开学生的自我约束,只有两者都做到了,才能让积极的风气占领上风,从而使整个学校的风气越来越好。而替代心理是指看到别人的行为或态度后进行的自我批评,并由此进行一些自我的改变。如果看到别人因为违纪而受到处罚,那么在学生心里便很容易进行自我反省,并记住违纪造成的后果,从此更加谨言慎行;如果看到别人因为成绩优异而受到奖励,那么在替代心理的驱使下,很容易使大学生为了获得荣誉而不懈努力,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高校对优秀同学的褒奖,对违纪同学的处罚,很好地运用了大学生的替代心理,对于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四)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对高校建设的影响。每一个大学的大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家庭条件及成长环境的不同,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呈现多样性。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