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化课堂教学

信息化课堂教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信息化教学课堂

摘要: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该文笔者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空调器系统管路的搭建”教学设计的实施,并对实施过程的具体方法及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空调器;系统管路;3D MAX;教学实施;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5-0107-02

《空调器系统的搭建》这一课题选自高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电冰箱、空调器原理与维修》第七章《空调器》中的实训项目。在传统的教学中,大都采用学生简单的参照实物制作制冷系统的模式,由于学生初次动手搭建空调器系统,制作管路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铜管耗材浪费和制冷部件损坏等现象,这无疑加重了教学的额外投入,并且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模仿制作的状态,难以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克服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本课程的设计采用了信息化教学模式――以三维设计软件(3D MAX)为载体,将空调器系统管路的设计与空调器系统管路的搭建结合起来。这样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摆脱了传统课程中单一枯燥的模式。

经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后,对于本课程的设计,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过程的实施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结合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以及中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本环节相对于传统教学目标的设计,增加了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的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将自主设计的空调器制冷系统通过所学的技能,进行动手搭建。情感目标的设计,通过对学生进行划分学习小组,摆脱了传统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又“饿得慌”的现象,影响教学效果甚至课堂秩序混乱。采用分组式教学方式,让较优秀的学生作为老师的助手,给有问题的同学现场指导与帮助,以高带低,具有很强的榜样性和激励性。

全文阅读

反思信息化教学课堂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作为新课改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学校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对信息化教学的错误理解以及实践中的盲目机械操作,这些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易使教育信息化偏离正确的方向。下面,笔者从技术环境、课堂教学二个方面对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力求引起一些一线教师的反思,达到有效的信息化教学目标。

一、在技术世界里迷航

1、技术排斥观

不少学校的领导认为:多媒体好是好,就是身价高,学校硬件不到位,师资又缺乏,暂时不搞也无防,还是等水涨船高吧。这是一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们的社会已开始进入数字化时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教改的必然趋势。所以,一定要更新观念,放远目光,抓住机遇,抢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现代教育改革的主动权。

2、唯技术主义

有人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用到网络,或者只用了几分钟的计算机,那肯定不是一堂好课,甚至形成“无多媒体课件不成公开课”的局面。其所谓的多媒体课件,也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完全是印刷教材的电子化。事实上,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目的,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通过信息化达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技术用得好坏是看其是否用得恰当,在于质而不在于量。

3、课堂教学以课件为中心

很多教师认为,要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首先就要有非常完美的课件。于是,他们花大量的时间在课件制作上,把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课件的形式固化。它几乎包括教师所能想到的和所能表达的所有内容,就象一篇电子教案,以至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教师―课件―学生”的教学方式,割裂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联系。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力全部局限在课件上,鼠标、键盘不断按动,眼睛瞪着屏幕,口中念着课件上的内容;学生则盯着不断变化的屏幕,把它当作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这种夸大课件作用、降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势必使教师和学生沦为媒体的奴隶,制约信息化教学深层次地发展。教师应该摆脱以课件为中心的怪圈,关注教学过程的设计,使信息化教学课堂内容丰富、生动活泼。

全文阅读

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首要条件。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迅速学会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以及课堂效率成为任课教师必须认识和深思的问题。

一、更新信息技术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教学不是我们原先所谓的计算机教学,教师要做好从计算机教学向信息技术教学观念的转变。信息技术是以信息的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其主题是学习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和等技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教师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的单一学习方式,应不断呈现出兴趣性、自主性、探究性,给学生广阔的参与空间,使其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问题,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二、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同时该准备的教具一定要准备,因为生动的教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不能照本宣科,要适当调整、拓展教材的内容,逐渐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遵循教师的思路进行的,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思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信息技术课就会清晰到位,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获得创造性思维启迪。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学校、家长、学生无论哪一方面对计算机课程的态度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信息技术在高考中的比例,认为学习信息技术对高考无用,纯粹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这无疑让学生更加对计算机课程产生消极态度,提不起兴趣。鉴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非常重要,这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课堂气氛的活跃,完全取决于教师。教师要抓住学生对动画、音乐、视频、图片非常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通过从网络上搜集精彩的课件,或者自己制作课件,进行有效的导人,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同时,教师讲课用的例子务必贴近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探究心理。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全文阅读

课堂信息化教学交流

自从*年4月来到新安街小学,我就深深感受到学校的课堂信息化程度之高是整个硚口区之首。不仅是每个教室配备有信息化教学设备,每个老师有手提电脑工作,而且上课时老师们用的是图文并茂的课件。常规课用课件,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课堂效果当然好。

下面我谈谈我对信息化高效课堂的理解与做法。

我认为信息化课堂是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把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构成教学信息传播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目的。

要构建高效的信息化课堂,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要构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帮助老师灌输知识的手段,还是帮助学生意义建构的工具;教材不仅是知识的来源,还能有效的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对象。

2、注重积极的情感投入及成就感的获得

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都需要有积极的情感投入,无论自主学习或是与人协作,都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并获得成就感的过程。

全文阅读

信息化英语课堂教学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在英语教学中,充分运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办法,把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乃至多媒体计算机等引进课堂,充分发挥其有利因素,创设适宜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优化教学质量。由此,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我们英语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而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辅助英语课堂教学,能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活泼生动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下面仅就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育信息化给学生和老师带来的益处进行阐述。

一、创设身临其境的趣味英语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师,为学生提供能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自然情景和教学情景是极其重要的,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学生能在各种不同的场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进行交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使教学多样化、交际化,趣味化。在这个真实的情景交际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信息技术则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和交际机会。

例如,在教学句型“Can it…? Yes, it can.\No, it can’t.”时,由于没有相关实物,我就利用课件创设了许多个不同的语言情景:dog\fly, pig\swim, duck\walk, baby\talk, birds\fly, tiger\run fast …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兴致高涨。活动形式多样,可以采取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生互问等等以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运用能力。

二、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享受直观课堂

在不同的课型和课堂任务中,都要求教师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尽可能地在实际交际中学会对话,并付诸实践。但教师所设计的情景往往存在一些非真实性,有些情景在实物、图片、投影解决不了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自制课件,多媒体将声音、文字、图形、动画有机结合,具有直观性,使语言与语境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生动、形象,印象深刻。多媒体传播教学信息时有生动形象性、直观趣味性等特点,适应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很容易就能做到图、文、声并茂,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增强了教学的魅力,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学生的"眼、耳、口、脑、手"把"视、听、说、想"有机地结合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激发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通过形式多样的视听说训练,挖掘学生语言表达的潜力。

例如,我在上二年级英语课,学生对我的那一套教学方式早习以为常,兴致都很难调动起来了。有一次,我拿着一本与课本配套的碟放给学生看,叽叽喳喳的课堂顿时鸦雀无声,所有学生的眼睛都直愣愣地盯着屏幕看。因为那课文已全部变成了精彩的动画,学生看了一遍还想看一遍。很快,他们在我不到半节课的教授时间内,就完全掌握了课文。可见,享受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的直观教学课堂是大受孩子们欢迎的。

全文阅读

信息化课堂教学探究

摘要:高校教师在教学质女保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校教学质1保津的主体之一。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教师可能呈现不同的角色定位,高校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定位及课堂策略都将直接决定着课堂授课的质1,意义深远。教学材并的开发、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甘教育过程的指导、正确评价学生发展、注重由单纯的书本知识复制者转变为创造力的浚发者子方面无提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教学高教师教学质

虽然延续了几百年的由捷克大教育家垮美纽斯首创的课堂教学一直被视作是最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但随着信息化对教育整体面貌和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推动教育信息化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的教学活动将会越来越普遍,但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对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建立在多煤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网络教学,在理论、观念上都还缺少足够的认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能呈现不同的角色定位,它可能与传统教师角色完全不同,因此如何正确地进行定位无疑将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在新形式条件下教师如何促进高校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教育的信自、化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效果,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在教师如何进行定位并开展教学活动方面提出了以下儿方面初浅的认识:

1注重教学材料开发与学习资源建设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得的各种有关资源,包括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上报刊、数据库、多媒体电子图书等。这些外部条件为学生主动探索并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了基础,但Internet不能为学生提供学生正式学习所需的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材料,另一方面教师也常把传统的教学资源制作方法和观念用于现代教育资源建设,不利于为学生建设和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建构主义式的学习。因此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信息资源建设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信息资源的建设要以现代的教育观念、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基本理论依据,遵循以“学”为中心进行设计建设。

2建立伙伴型的民主师生关系

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与地位。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广泛摄取知识与锻炼思维的机会,因而他们完全可能在某些方面甚至是本学科领域领先教师。教师和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处在同一层次、同一起跑线上,都需要努力学习。教师作为知识垄断者的权威地位逐渐化解,取而代之的是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共同的学习中,学生以记忆和接受力占优势,教师以经验、理解力见长,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形成互补,从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3变传统的填灌为教育过程的指导

全文阅读

论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型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的,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就需要展现教师在这一环境下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更要注重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学生如何学习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教学;信息技术;实践;技能;思维;应用;评价

今天,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它把人和人、人和信息联系在一起。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和冲击,正悄然产生出全新的教育方式。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那怎样在信息化环境下,提高我们教育教学呢?

一、注重自主学习,加强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任何一门课程的重要环节,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更多去实践练习,才会更熟练地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些理念对改革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信息技术教师不可能把信息技术的每个知识点都掌握,更不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钻研透后再去教给学生。同样,学生的知识技能也不可能完全依赖教师的教导获得。所以,学生要更好地获取知识,紧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尽可能的把表现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大胆地去玩、去实践,使学生具有更强的操作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二、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1.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有了问题,然后再动手去尝试,去探究。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

2.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某一任务出发,采用自己独特的办法解决问题,而不绝对服从教师或者教师提供的标准材料。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不满足于知道对一个命令的一种操作,而是了解多种解法,进而能够比较出它们的优缺点。例如: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图标的方法有三种,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再比如:你现在所使用的鼠标有几个按键?功能各是什么?存在什么缺陷?你能否设计出更好用的鼠标?

全文阅读

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学科。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转变成学生感兴趣、容易学、能掌握、会应用的知识,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难点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和动听悦耳的音响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使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促进知识迁移,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掌握和获得技能的主要动因是有一个良好的情境。”在教学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展示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画,迷人的情景,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入情入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分一分”这一课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从小学生熟悉的分苹果的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苹果的过程引发学生对分数二分之一的思考。当学生发现平均分苹果竟然与分数有这样的联系时,不禁兴趣盎然。这样,激发了学生对新知探究的渴望。

丰富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具体形象感知形成表象,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鲜明生动的概念,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凝结在教材中知识本身及知识背景的丰富材料,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显示出来,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把思维的过程以显性的状态有序地暴露在学生面前,才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如在教学“什么是周长”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树叶的周长,笔者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只小蚂蚁沿着一片树叶的边线转了一周,蚂蚁经过的路线用红色线条显示;接着,再播放蚂蚁的录音:“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原本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周长”的概念。

突出重点难点,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画面的强烈刺激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发展的求异思维入手,训练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判定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标新立异,具有发散的思维方式,从多向、多层次去思考,得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全文阅读

优化课堂教学,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是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促进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兴趣教学”以及“学科结合”这两个方面着手,对“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效率”这个热点话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兴趣教学;学科结合

顾名思义,高效课堂是指在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基础上,效率较高、质量较好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普及,其已经成为众多教师在内所追求的最高教学境界。那么,如何构建高中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呢?我个人认为必须做到以下

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首要基础

很多学生认为高中信息技术学起来“没意思”,我个人认为,导致他们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除了由于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有所重叠之外,同时与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作为教师来讲,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方法,“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进而帮助他们逐渐端正自身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

态度。

例如,学习“因特网信息的查找”这部分知识时,在将教材上的知识点详尽地讲解给学生后,我要求学生真正地去进行实践,通过计算机对我所提供的线索――我国的著名景点在网上进行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并对“具体的搜索技巧”等进行大概的总结。下面即为学生的简单归纳:

全文阅读

浅谈信息化课堂教学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各种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时着力贯彻这一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本人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谈以下几点思考。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一)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了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