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身疾病心理护理分析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是病人康复的关键。确立新型的护患关系具有五大优点:

1·1通过心身相关的综合分析,可以了解病人愿意说些什么,想些什么,要求什么,忌讳什么。从而预测可能发生的动机和行为,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心身防护措施。

1·2通过对病人心身反应的深入了解和科学分析,有可能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性较强的综合医疗对策。

1·3建立新型护患关系,尊重病人,关心病人,一切从病人的健康出发。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高度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基本保证。

1·4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能解除病人的心身症结。为此,护理人员必须通晓心身医学专业知识和技巧,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和品质,还需要掌握其他临床医学科学知识。

1·5科学的精神卫生和全面心身健康概念,是建立在全面的综合—整体的心身健康观点上的。它可以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提高病人自我抗病能力,预防不良心理刺激因素,促进心身健康。

2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全文阅读

黑塞与心理分析

[摘 要]黑塞是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获得文学奖项无数,为我们提供了深邃而富含心灵写意的作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20世纪经典的心理分析个案。他曾经是荣格及其学生的病人,经历过300余小时的心理分析。心理分析不仅帮助黑塞度过了心理危机,并影响着黑塞重新省察生命的意义,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来源和契机。同时,黑塞对心理学分析的创造和发挥,也能够为当代心理分析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启迪。

[关键词]黑塞 荣格 心理分析 原型

〔中图分类号〕B84-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07)04-0044-05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被誉为德国浪漫主义的“最后骑士”,也是20世纪最具透视心理和灵性创意的作家。作为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黑塞以其独特深邃的思想,隽永睿智的文字傲立文坛。但他也曾是荣格心理分析的“病人”,在1916年至1926年的10年中,他经历了荣格及其学生300小时左右的心理分析。黑塞的心理分析经历,不仅帮助他度过了心理危机,而且激发了他的文学创作灵感。

一、黑塞的生平与背景

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于德国南部的卡尔夫小镇的一个虔诚的清教徒家庭,从1904年27岁时发表的小说《乡愁》(Peter Camenzind)至1943年66岁时完成的《玻璃珠游戏》(Das Glasperlenspiel),黑塞一生著述丰硕,包含有诗集、散文、小说、评论、童话和水彩画作等,作品中流露出的强烈的自传性倾向以及自我分析式的文本书写,反映着其本身所经历的心理分析体验。

黑塞的父亲希望儿子能够继承牧师的道路,于是黑塞14岁时考入了墨尔布隆神学院。入学后不久黑塞便时常陷入沮丧的精神状态,逐渐患上了神经衰弱和抑郁症,并多次企图自杀。黑塞在其《自传》中说:“我不是个唯命是从的孩子。我好不容易才适应那个虔信的教育机构,那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压制和扼杀人的个性。”[1] (P612) 不到两年,黑塞几度逃学后最终告别学校生活而开始另谋生路。在其后的10年中,他做过书店店员、钟表厂的学徒,也曾尝试书商的职业。

尽管生活艰难,但黑塞却也能充分利用祖父与父亲的藏书,潜心自修和持续地写作。1904年,黑塞人生中的第一道曙光来临,他撰写的长篇小说《乡愁》(Peter Camenzind)出版并引起热烈的反响。同年,黑塞与长他9岁的玛莉亚・佩诺立(Maria Bernoulli)结婚,移居至凯恩赫芬(Gaienhofen)小村,在此过着世外桃源般的隐居生活,专事写作。

全文阅读

梦境心理分析

梦者简介:亚男,女,25岁,长跑运动员求析:人际关系

自述:梦中是夏天,我站在马路上,看见一个人向我走来,后来是朝我跑来。我突然感觉周围变得冰冷,然后不知怎么骑在了马上。我想让马向前进,但它一动不动,我用脚踢它,结果一脚踢进了马肚子,马的肠子流了出来,我非常害怕。忽然发现马不是我踢的,是前面有人用猎枪打的。我觉得他要嫁祸于我,就拼命追他。他跑进一个房间,当我追进去时,门突然关上了。我拉不开,这时那个人转过身来,一张非常可怕的脸,我突然醒了过来,浑身出虚汗……

最近处境:我是个运动员,过去成绩一直很好,多次获得过省、市的长跑冠军,遭到同事的嫉妒。最近我与男友发生口角,对方提出绝交,所以内心感到很痛苦,情绪低落,在训练时甚至会跑错方向,遭到同事的讥笑,教练也对我不满。

分析师:这是个焦虑性质的恶梦。作为长跑运动员,在梦境中看见一个人向自己跑来,本不用害怕。感觉周围冰冷,是自己力量丧失的一种象征。你企图通过驾马去面临挑战时,马可能代表着你感情中的自然力量,也可能代表着你的爱人,但马却不听使唤,于是你采取攻击的方式,结果把马的肠子都踢出来了,可见你的某些行为伤害了你的爱人。但你不承认这种伤害,于是梦境变化为另外一个人嫁祸于自己。这是一种否认性的心理防御。我建议你要自我反省一下,如果你改变了这种"不是我不对,而是别人对自己不好"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你的人际关系自然会好起来。

梦境的最后是对你的一种警告。你认为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解决问题,结果反而被关在房间里。那张恐怖的脸,是警告的象征化表达,你将面临困境,可能会受到伤害。建议你主动去找一下你的爱人,心平气和地与他交流一下,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另外要做到抬头看路,而不是埋头跑步,要和周围的同事多接触,勤交流,那么人际关系会得到缓解。

教授的游泳怪梦

梦者简介:瞿英,男,52岁,大学副教授求析:名誉、地位问题。

自述:最近我梦见自己在大海里游泳,后来走回淋浴室冲洗,正洗着却被一个陌生人挤开,我正要发火,突然发现自己站在客厅里。我仍穿着游泳裤,周围一群中年妇女在看,我十分狼狈。这时有一个女人告诉我"你不用担心,音乐就可以使你的身体变干",于是她似乎吹起了洞箫,我随着那箫声飘到天空,抓着了一颗星星,我把它放在口袋里。忽然有声音说,你应把它放在胸里,正当我准备这么做的时候,醒了过来。

全文阅读

学生物理学习心理分析

摘 要:物理学习心理分析指对那些跟物理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现象的分析。这些心理现象包括学习的认知过程、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和兴趣等。物理学习心理分析则是对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形成的、对进一步学习物理起决定作用的心理特质的分析或测量,物理学习心理分析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文章介绍了教学中的收获和体会。

关键词: 物理;心理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10-01

在物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分析学生的物理学习心理。作为一位物理教师,应该了解一些分析学生物理学习心理的方法。本文对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一、物理学习心理分析的内容、特点和方法

物理学习心理分析的内容和特点。物理学习心理分析指对那些跟物理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现象的分析。这些心理现象包括学习的认知过程、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和兴趣等。物理学习心理分析属教育心理的研究内容,它跟其它教育心理分析如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学业成就测验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相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分析或测量,所测到的心理物质有重叠的部分,故一般来讲它们之间会有一定程度的相关。但是物理学习心理测量又区别于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以及学业成就测验。智力测验与一般能力倾向测验所测的是一般认识能力或一般能力倾向;学业成就测验或各种选拔考试,根据其测试目的,往往是对知识和部分能力的综合测试;物理学习心理分析则是对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形成的、对进一步学习物理起决定作用的心理特质的分析或测量。

二、物理学习心理分析的方法。物理学习心理分析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心理分析,其特殊性决定了这种分析必须是在学生的物理学习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的各种物理作业过程及结果的分析来探知学生的心理特质;同时由于它也是一种心理分析,可以借鉴一些一般心理测量的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对研究对象在物理学习活动中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作观察记录可采用以下方法:①评等级法,即先将要观测的心理特质或行为排出不同等级,记录时在相应的等级上做标记;②记录出现频率法,即观察时出现一次特定现象即在表格中该现象处做一次标记;③连续记录法,即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笔记、录音机、摄像机等手段记录下来以进行分析。

全文阅读

老年慢性病人心理分析与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177-0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7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58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对所有患者的分析及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同时记录所得实验数据。结果:通过分析,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消极悲观、孤独寂寞、紧张恐惧、过分依赖等,通过对患者实行护理,58例患者中,显效36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护理有效率为89.7%,对于护理效果显著。结论:临床上对于老年慢性患者,要详细分析其心理特点,并针对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实行对症护理,以促进其病情的改善。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分析;对症护理

慢性疾病的最主要特点就是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有些疾病会持续众生,从而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扰,严重制约了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大多数的老年人来说,其都或多或少的伴有一些慢性疾病,由于其年龄的限制,导致其力不从心,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思想负担较重,而且顾虑较多,由此又给其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困扰。因此,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应当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以实现病情的改善[1]。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其实行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8年7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58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其中,男性30例,年龄在54-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8岁,女性28例,年龄在56-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1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34例,冠心病24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对所有患者的分析及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同时记录所得实验数据。

1.2方法对所有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有焦虑不安、消极悲观、孤独寂寞、紧张恐惧、过分依赖等,针对焦虑不安的患者,医护人员要耐心解释患者的疑虑,对患者做好安抚工作,以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及治疗方案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消除焦虑,在短时间内促进其恢复到正常的饮食及睡眠状态,并积极配合治疗,实现其病情的快速改善[2]。对于消极悲观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保持沟通,并寻求其家属的配合,使患者感受到家属及医护人员对自身的关爱,以使患者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紧张恐惧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给予其细心、周到的服务,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并保持言语谨慎,避免给患者带来危机感,同时要尽量保持言语温和,减轻患者的恐惧紧张感,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对于过分依赖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当耐心劝解患者安心养病,同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以增强患者的自立意识,使其可以摆脱心理上的依赖性[3]。同时,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患者要多进行自主活动,以提高自身恢复能力,促进病情的快速改善。

1.3疗效标准显效:患者的心理表现基本恢复正常,波动较小,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病情有较大程度的改善。有效:患者的心理表现有所恢复,仍有波动,对医护人员的配合度增强,病情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心理状态不稳定,波动较大,难以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疾病,其病情没有显著改善[4]。

全文阅读

浅谈产妇分娩期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护理专业的职责和优质护理的开展是如何帮助病人维护其整个身心健康,其中心理护理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特别是产妇的心理护理,不仅关系到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产妇克服分娩时的障碍及产后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是具有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生物和社会实体,人的心理活动不仅可以影响心理功能,同时也会对人的生理功能如大脑活动、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等产生影响。女性特有的内分泌系统调节着月经、妊娠、分娩等各种生理过程,同时也影响着情绪活动。特别是对产妇,心理护理更是护理过程的重要内容。临床研究表明:分娩能否顺利进行除了与产力、产道、胎儿三大因素有关外,还与产妇自身心理状态和外界环境密切相关。所以,在产时对产妇进行积极、正确的心理护理,使其情绪稳定、精力充沛,与医务人员很好合作,对保证母婴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因素造成的难产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产妇;分娩期;心理特征;护理

1 临产前心理护理

40周的妊娠期对每一位孕妇来说都是一段艰难的历程,临近分娩期她将更渴望新生命的降生,与此同时也产生焦虑、紧张和种种顾虑。产妇的心理特征大致分为三种类型:(1)紧张、恐惧不安型;(2)忧虑型;(3)悲观型。在临产前护理中要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

1.1 紧张、恐惧不安型 这类产妇多为年轻初产妇,有些没有做过产前检查,对生育知识缺乏了解。预感分娩将是很痛苦的过程,可能会发生难产而需要手术,手术的安全性及效果如何?特别对胎儿的安全性考虑更多。一但有产兆就会惊慌失措到医院待产,加之对医院环境、人员、制度的陌生以及分娩时阵痛可使产妇的心理由不安发展到恐惧,因而不能自我控制。因此,对紧张、恐惧不安者,入院时,医护人员热情耐心接待产妇,认真做好检查,用科学的方法给她们讲解有关分娩的知识,耐心细致地告知她们产时的要点,使产妇对分娩过程有所了解,对宫缩的疼痛有心理准备,为了下一代的健康,应尽量克服生理上的暂时痛苦;同时,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多陪伴产妇,增加她们的自信心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安全感,消除孤独、紧张、恐惧的心理,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顺利完成分娩。

1.2 忧虑型 这类产妇多是有重男轻女思想,唯恐新生儿性别不合意,担心遭到丈夫或公婆、旁人的冷待。对于忧虑型产妇,分娩前应做好宣教及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工作,做好疏导和安慰,转变她们的不良心态,同时耐心地向其家属宣传社会公德,讲解卫生科学知识,消除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旧思想,使产妇得到心灵上的安慰,以愉快的心情与医护人员配合,顺利完成分娩。

1.3 悲观型 这类产妇多是怀孕多胎未成活的产妇,害怕、紧张婴儿发生意外,对分娩失去信心,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和不安全感。对于悲观型的产妇,由于早产、多胎未成活的生产失败阴影一直印在脑海里,所以特别敏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对她们的不幸表示同情,然后用美好的语言和行动去关心、体贴、安慰她们,与她们探讨前次失败的原因以及这次分娩时应采取的措施,使她们消除顾虑心理,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分娩时刻的到来。

2 产程心理护理

全文阅读

物理心理障碍分析论文

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总是听说这种现象“绝大部分的学生以前有听说过物理难学”,高一的学生总是反应物理比初中难学的多,根据多年的经验分析如下:

一、畏难,心理压力较大

初中物理重在表浅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现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而抽象,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高一物理的运算又迅速地从单纯的算术、代数运算过度到函数、图像、向量、极值等运算。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应用数学能力以及与之对应的优化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质量,这对于刚上高中的只有形象思维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思维方式中质量上的飞跃。高中物理难学是确实存在的现象,大部分的学生觉得成绩比初中退步了,对现在的成绩感到不满意,而且对学习高中物理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众所周知,在高考各科成绩中,物理学科的平均分历来都是较低的;而在学生当中''''物理难学''''成为抹不去的阴影。不良的竞争,过大心理压力的长期作用会使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不胜负荷,从而产生学习障碍,结果"台阶"的跨越更显艰难。

二、刻板的学习方法,惰性心理

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高中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客体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使得学生要改进原来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新的要求。学习上产生困难,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事实上,学生学会物理,到自己会用物理差距还非常大。从我多年的调查分析,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合适的学习方法,这已是他们在物理学习中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只限于课堂听讲,缺乏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课后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死记公式,生搬硬套。少了求知的热情,成功的喜悦,只靠考试、升学的压力是无法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反而会出现"惰性心理",完全依赖老师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思路狭隘,满足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约束,只能套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只能模仿,不能创新,思维僵化。"满堂灌"教学法和"题海战术"是产生惰性心理的温床。西方一位颇有名气的未来学者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存在惰性心理的障碍,就不会主动去汲取知识,学不到真正的东西,也不可能成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三、思维负迁移,"晕轮"效应

思维定势的迁移分为正向迁移和负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积极、促进作用的为正向迁移;起干扰、抑制作用的为负迁移。物理教学中思维定势负迁移的消极表现:

1、在解决新问题时,盲目地照搬旧经验,不注意新旧问题间的差异。

全文阅读

心理学理论分析论文

理论心理学正是这样一种学科,它从非经验的角度,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类比、假设、抽象、演绎或推理等多种理论思维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探索,对心理学学科本身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它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就像理论物理学、理论化学在物理学和化学中一样,是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理论心理学的历史由来已久,实验心理学创立之前的哲学心理学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理论心理学,因为它是以理论思维的方式探讨人的心理现象,并试图从各种具体的心理现象背后发现心理生活的本质。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哲学心理学并不能称为理论心理学,因为理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特定的对象、任务和理论体系,它是心理科学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心理科学的全部,它与实验心理学是并存的。相比较来说,哲学心理学虽然在方法上与理论心理学有类似之处,但是它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哲学;它只是一些零碎的思想,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在当时,哲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全部,而不是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理论心理学也不同于以观察、实验为基本方法的实验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实证学科或实证心理学。理论心理学使用理论思维的方法,从性质上讲,它不是一种经验学科,而实证心理学以观察、实验等经验方法为主,同理论心理学的性质是不同的。但是两者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前者为后者提供指导,后者为前者提供素材。一切实证研究皆以一定的理论和假设为基础,同时,理论的构建又必须建筑在一定的事实上。所以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两者的分工只是为了心理学科学的发展和深化,而不是永远的分道扬镳、互不相涉。离开了实证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就成了纯粹的主观臆测,离开了理论心理学,实证心理学就会见木不见林,变成没思想的操作。当代心理学的破碎和分裂,正是轻视理论心理学的必然结果。

就理论心理学的范围来说,理论心理学包含两个大的方面:元理论(Metatheory)和实体理论(Substantivetheory)。元理论是学科的基础理论,它是心理学学科性质的高度理论概括,是心理学的实体理论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具有元理论的部分,否则就是一个缺乏核心的松散联盟,不成其为科学。实体理论不同于元理论之处在于它的研究对象不是心理学现象或问题。如果说元理论的探讨主要依赖于抽象思辨的方法,那么实体理论的探讨则更多地依赖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绎的方法。有关元理论和实体理论的更进一步阐述,请参阅与此有关的另一篇文章。[1]

在上述有关理论心理学的概念中,我们已经指出理论心理学不同于以经验方法为主的实证的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就其性质来说是一门非经验学科。那么非经验的学科能不能成为科学?是否只有以观察与实验等经验方法为主的实证学科才能称得上是科学呢?

把研究的问题局限于经验的范围内是实证主义哲学的一贯观点。心理学的发展受到这种观点的强烈影响,事实上,在行为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实证主义成为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在心理学中成为衡量科学问题和非科学问题的惟一标准。

依据实证主义的观点,一切科学知识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经验是知识的惟一来源和基础,因此科学所讨论的问题只能局限在经验的范围内,凡能以经验证实或证伪的问题就是科学问题,否则就是形而上学的,是没有意义的非科学问题。

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以极端的方式宣判了非经验学科的死刑。但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却昭示出科学不可能仅仅局限在经验的范围内,科学哲学的发展也否定了实证主义的狭隘经验主义观点,以至实证主义者也对经验证实原则作出修改,承认非经验的逻辑证实的科学性。科学哲学的这一发展使现代心理学家认识到:“经验研究在科学进步中的作用被以往的逻辑实证主义者大大高估了……我们许多人现在都愿意承认科学工作的范围要比经验工作大得多,也就是说,有许多工作等待着扶手椅上的心理学家(即理论心理学家,译者注)”。[2]

全文阅读

妇科门诊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

关键词 妇科门诊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分析患者心理状态的方法

掌握一般情况:了解患者的年龄、职业、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等。例如掌握患者突然闭经是由于高考,工作紧张,生活压力大等原因引起高度疲劳的结果,便可对症处理。

家庭背景分析调查:包括患者在家中的地位,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及家属对患者的态度等。如果患者情绪波动起伏是受其亲属所左右,就首先做好亲属的工作,以便从根本上稳定患者的情绪。

健康状况分析:了解患者的健康史、对疾病认识的态度、体质强弱等可使患者在相似严重程度的疾病中产生截然不同的心理反应。

患者情绪的判断:患者的面容、神态、语调、姿势等可反映其情绪,但个体差异使患者的焦虑、紧张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

妇科门诊患者的心理状态

急躁不安、挑选医生型:多见于一些病程较长,自我认为病情较复杂的候诊患者,常表现为坐立不安或来回踱步,认为别人诊疗时占用她的时间,不断地询问就诊号码,围观医生诊断,遇到与自己类似的患者又急于知道结果,往往喜欢“偷听”或“偷看”诊治过程,以探听医术是否高明。他们特别愿意找高年资的医师就诊,怀疑年轻医师的医术,害怕男医师诊疗。

全文阅读

手术病人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关键词】手术病人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62-02

当今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并列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需要手术的病人来说,不仅存在躯体问题,还存在因手术引起的心理反应而影响手术效果及康复。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笔者注意观察病人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心理状态,并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纠正病人不良心理倾向,使其处于有利手术进行和术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现就手术病人的心理及护理对策分析如下:

1 术前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1.1 心理分析

1.1.1 焦虑、恐惧心理 手术本身可以认为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恐惧和焦虑是术前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主要是对手术知识缺乏、惧怕疼痛、残废、死亡;恐惧医务人员不尽职尽责或技术熟练程度不够,医院设备不完善;或恐惧进修生、实习生操作,从而担心手术中的安全问题。

1.1.2 期望过高心理 认为手术后一切会恢复如初,病人对手术的积极性较高,迫切要求尽早手术。但这类病人常常想不到手术弊端的一面,对手术的结果常常是期望高于现实。

1.1.3 疑迟心理 指诊断不明、行手术探查的病人或家庭经济困难、或估计术后效果不理想的病人,对是否手术犹豫不决、情绪不稳定,时而烦躁不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