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长久以来都没有被纳入到系统教学单位归口管理,所以,其教学质量标准参差不齐,而且出现了程式化、教条化、功利化的倾向,这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性、严肃性和规范性,并间接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已经成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论题。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40
Abstract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it has long not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unit teaching system of centralized management, therefore, the uneven teaching quality standard, and the tendency of stylized, dogmatic and utilitarian,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serious and normative, effectiveness and the indirect impac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words “Situation and Policy”;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对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定位,2004 年、教育部以《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 文件给予了明确:“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①然而,鉴于形势与政策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的值得关注的问题。
1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1 课程设计缺乏灵活性、趋于程式化
摘 要:为适应中国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把“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多个维度运用系统论理论分解为多个要素,并突出要素之间的“有机关联性”,达到了学生参与维、基础理论维、科技知识维、应用实践维、发现创新维等多维度的协调统一,实现了由单维度到多维度的过渡,形成了多维度立体教学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多维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272-02
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一系列的深刻变化:第一,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而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开拓意识、拼搏精神、应变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二,教学内容更趋综合化、现代化、多样化、系统化,新的知识不断充实到教学中来,同时,各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趋势也更为显著;第三,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先进性特征更为突出;第四,学生将彻底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而成为教与学的主体。在这样的条件下,“形势与政策”的教学,除了使学生掌握其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适应形势变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综合运用知识以及进行再创造的能力。
针对新形势的需要和旧的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我们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运用现代认识论、系统论、教育学等理论工具,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从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着手,通过近几年“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改革与探索,逐步建立并正在形成以系统论为指导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系统”。我们把“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多个维度运用系统论理论分解为多个要素,并突出要素之间的“有机关联性”,达到了学生参与维、基础理论维、科技知识维、应用实践维、发现创新维等多维度的协调统一,实现了由单维度到多维度的过渡,形成了多维度立体教学的创新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突出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体现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实现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统一;显示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特色,即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培养,逐步由重教向重学、重用、重行过渡,实现“以业为志,由技入道,转识为智,化性为德”的目的。
在多年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中,我们形成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生参与维度要素。学生参与维度要素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改变“注入时”、“一言堂”、“教条式”等陈旧教学方法。把教学方法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先导,把学生由单一的客体变为主客体的统一体,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新的教学方法,诸如“专题辩论法”、“自讲互评法”、“演讲法”,通过课下多次举办“形势与政策”论坛,“形势与政策”、“沙龙”,重点把启发引导学生参与和平等讨论相结合。其目的在于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自学能力和参与意识。我们还把“形势与政策”论坛,“形势与政策”、“沙龙”中有代表性的论题提升到课堂上: 2007年10月,艺术系去甘肃写生实习的学生与陕西籍的两名同学在学校大礼堂做学生报告《水的故事》,各系通过电视直播组织收看,报告播出后,直接的效果是学校“长流水”、“长明灯”现象几乎杜绝了。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来自不同的家庭,让学生根据身边的故事讲身边的感受,在交流中理解社会的变革,从矛盾中体会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在了解中增进同学们的感情。
2.基础理论维度要素。“形势与政策”基础理论知识是学生掌握“形势与政策”精髓的基础所在,是掌握“形势与政策”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该维度要素主要是把 “形势与政策”课的基础概念和原理、基本内容和规律、基本方面和实质、基本观点和意义等一系列的理论问题,讲清、讲准、讲透、讲新、讲活;同时,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的训练,用现实的具体的案例说明基础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实践意义,其目的在于实现学生对基础理论的认真学习、准确地理解、系统地领会、完整地掌握。形势与政策融合多门学科又侧重政策教育,我们在设计教学专题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不同年级专题报告的教学内容、教学侧重点、教学深度各有不同,帮助学生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提升认识和理解。一年级,配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我们开设介绍家乡和家乡新变化的课程,在帮助学生在增加了解的基础上认识我们国家各地的发展变化;三年级,我们把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学生就业形势联系起来,聘请企业人士为学生作报告,受到普遍的欢迎。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政策性、实效性、针对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目前,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功能没有得到较好发挥,主要是课程定位不准、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认识模糊等原因所致。要上好形势政策课,就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实际,把握处理好“鲜活感”“厚重感”和“实在感”,注意教学的“目的性”“实践性”和“多样性”,将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高术刚(1964- ),男,河北安国人,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叶红(1983- ),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41-01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政策性、实效性、针对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就是培养大学生分析形势与政策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迅速,他们的思想行动和行为方式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要求,除了教学内容要反映时政信息、解读时政热点、引导正确思考人生外,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等方面也有较多期待。但是,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
1.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不够。大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已在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不落实,在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教学所需的场所和设备等方面,落实不到位,对课程缺乏长远规划,与形势政策教育的相关科研课题也难以得到支持。
2.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够,实效性不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形势政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重大时事教育、社会热点问题剖析等,具体内容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变化,这就决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动态体系。但由于教师认识不到位,讲授时不能面对时展和社会现实所呈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帮助学生正确解决思想困惑和人生矛盾,缺少针对性、时效性,缺少师生互动,致使新鲜的教学内容讲起来枯燥无味,课堂氛围沉闷,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大学生的期待相去甚远。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存在的学生对形势政策教育认同感不强、形势政策教育实效性不甚理想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从完善组织架构、推进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优化教学模式等方面,强化形势与政策教育。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1、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缺失的表现
(1)一些高职生时常悲观、片面地看待社会形势。高职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有较大差距。他们大都来自普通学校,受长期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对某些社会问题的认识有失偏颇。他们对社会风气、国内外政治等涉及国家、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则“不太关注”或“不能意识到”,认为这些问题的衡量尺度不确定、没有决定意义。造成他们时常悲观、片面的看待社会形势。
(2)部分高职生不善于正面理解党的政策。现在的高职学生大都是九十年代后出生、成长的,他们的生活环境是在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改革开放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都发生了变化,社会上也不可避免地滋生了许多不良倾向,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在现今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里高职生们会感到茫然,甚至使得部分学生对党的政策方针产生怀疑。
(3)《形势与政策》课课堂秩序不够理想。就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对问卷整理分析,现今高职学生所拥有的较突出学习心理特征有:①渴求心理。大多数学生都希望、渴望能有一技之长,愿意多学习和吸收知识以适应现今激烈的人才竞争的需要。②实用心理。单凭主观印象认为学习的基础知识不够实用,对基本理论不感兴趣,更偏重于生产实际方面的学习,多要求老师传授实际工作中所能用到的知识与经验。③厌学心理。由于受社会价值观、分配不公、不正之风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高职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学习目的不正确。
2、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本文探讨有关《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分析该课程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学生实际,坚持认为以高质量的形势政策课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发挥其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构建《形势与政策》教学新模式的设想,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在我国高校中,《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现在每所高校必须设置的必修课程,对学生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现各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以达到教学目的。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以来,各高校普遍开展了《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并积极完善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实践改革,使《形势与政策》的教学走上正常的教学轨道。但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许多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要点不一致
《形势与政策》课最大的一个的特点是其时效性较强,教学要点教育部社政司定期印发,对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指导,但是目前既没有具体的教学大纲又没有一个较好的教学目的、要求,所以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随意性较大,形势与政策相关教材不统一、教辅资料不规范,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订阅不足,显现出教材体系不健全,使得教师上课的内容的设置的随意性增大,随意自主安排讲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课程内容,而不去理会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同时一些教师注重理论的教学,不能使学生和教师互动,导致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难以达到教学效果。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社会实践
摘 要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形式。近年来,河北科技大学在广泛调查和客观认知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通过创办“热点问题半月谈”、 开办“启益人生”大讲堂、创建大学生“阳光宣讲团”、 开通“启益人生文化传播网”、 开展“责任、担当”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走出了一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特色之路。
关键词 大学生 “形势与政策”课 教学改革 实践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始于1987年,是高校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深化发展,高校学生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给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河北科技大学在反思“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时代新特点基础上,广泛调查,客观认知,不断探索“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走出了一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创新之路。
1 注重教学形式创新,创办“热点问题半月谈”
1993年3月,河北科技大学四位青年教师广开思路,学习和借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栏目的成功作法,精心设计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新模式——“热点问题半月谈”。“热点问题半月谈”采取“半月一谈”的方式,一般在每学期第二周开始,每两周举办一次,采取栏目化的教学模式,将两课时的教学内容分成“新闻综述”、“热点专题”、“热点讨论”、“电视专题”、“有奖抢答”几个栏目实施,有点有面地对学生开展生动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从1993年3月至今,“热点问题半月谈”开办19年来共举办300期,累计收听学生近十万人,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的肯定,成为河北科技大学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知名“品牌”。
2 注重教学平台创新,开办“启益人生”大讲堂
河北科技大学整合全校资源,开展了“启益人生”大讲堂活动,搭建起“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新平台。根据主讲人的学术水平、知名度等提供经费支持,鼓励各院系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名人和政府官员举办面向全校学生的“启益人生”讲座。大讲堂分为校、院两级讲座,校级讲座,指由校外知名人士主讲、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高层次大讲堂活动;院级讲座,指由校内副高以上教师或校外人士主讲的普及性大讲堂活动。学校专门制定实施了《河北科技大学学术活动、学术团体暨学术活动基金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活跃学术气氛、加强学术活动管理的通知》,拿出专项资金对“启益人生”大讲堂进行资助。根据主讲人的学术水平、知名度、职务等情况设定不同等级的讲座资助费用,保证了讲座的常态化和有效性。
3 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创建大学生“阳光宣讲团”
【摘要】针对所存在问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人为本创新教学形式、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提升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133-02
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然而由于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一直不甚理想。面对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千方百计提升该课教学实效性。
一、当前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与地位认识不够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职业技能,也要具有较强的辨析能力,而这种能力往往培养自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但当前高职院校对形势与政策课往往重视不够,这主要表现在该课的教学管理上。一是经常合班教学,人数较多,往往是一间教室多达一两百人,甚至三四百人在一起上课。这种教学安排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过程中应有的师生互动,教学效果欠佳。教学质量很难保证。二是有些高职院校没有把形势与政策课真正纳入考核体系,学生听课积极性、主动性不够,课堂考勤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三是课程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很多高职院校目前安排的课程专题涉及面不够宽,而且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给学生造成一种这门课不够严谨、可有可无的印象,严重影响该课教学质量。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按照必修课的要求对形势与政策课进行教学管理。
摘要:目的:探索开展主题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有效结合的途径与方法,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由新成立的思想政治教学团队专门授课,对照组由思想政治课部其他教师授课。比较两组在知识需求、学习心理、期末考试成绩、课堂到勤率、学习收获等方面的差异,然后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案和措施。结果:试验组在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率、学习兴趣、知识拓展面、对教师的评价、课堂收获等方面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主题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教育;形势与政策;主题;结合;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154-02
“主题教育”就是把具有一定特征的某种基本思想作为核心内容贯穿于思想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主题教育因为更生动、活泼,更能体现教师对课程认知的深度及知识的广度受到当今教改的推崇。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与政策性等共性特征,更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实践性和教学方法多样性等特质,这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处于特殊的位置。
一、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对大学生成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当前国际和国内的形势,正确领悟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进而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去。
2.为其他高校提供有益的参考。本课题旨在通过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载体,把各种主题教育同形势与政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新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和管理体系,提出可借鉴和可复制的建议,为其他高校进一步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对于如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督促学生实现人生目标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学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教学内容不够系统等,本文针对这些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重点强调实现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建设,致力于完善本课的教学质量,满足课程的教育培养目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 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209-01
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国际的挑战,加强对大学生的国情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培养有知识、有思想、热爱社会主义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人才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但是,从总体上看,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建设和发展还不够平衡,教学内容不够系统,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一、《形势与政策》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很多高校并没有把它编入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也没有明确的课时量和规范的课程表,这就造成了教学时的随意性,并且多数院校并没有专门的教材,有的连资料都没有,学校对待课程的不重视直接给学生造成了这门课程可有可无的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除此以外,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多是大课堂,人数较多,无法确保教学质量。
(二)教材建设落后,教学内容不系统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主要以课堂为主体,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实践教学已成为课程的关键一环。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补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学时不仅要遵循课程的规律,也要依据独立学院的实际,因校制宜。文章从“形势与政策”的实践教学展开探讨,论述其教学困境,并探索其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实践教学 模式
[作者简介]唐雯(1980- ),女,江西抚州人,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共事务与高教行政管理。(江西 南昌 330029)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XJG-13-28-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154-02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教学工作者和学生越来越感觉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影响到“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效果。展开和推进“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探索实践教学的模式已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被认为是高校当前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课题之一。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形式,它创设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公办院校民营运作为主要形式。近年来,高校的发展逐渐开始注重本校的特色教学,办学呈现多元化趋势。独立学院应把“应用型本科”“教学型学院”作为办学定位,因此独立学院要同时注重学生理论基础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独立学院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必须要促进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发展,提高其政治理论水平、道德修养和思想觉悟。
一、“形势与政策”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一)“形势与政策”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