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形势与政策贸易论文

形势与政策贸易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由贸易理论和政策面临的挑战及其启示

中图分类号:F7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116-01

摘 要 自由贸易理论与保护贸易理论的争论由来已久,从亚当•斯密时代一直争论到现在,人们对自由贸易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政策实践上来看,自由贸易理论和政策似乎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关键词 自由贸易 保护贸易 挑战

一、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之争的起源

为达到扩大出口、保护本国市场等目的,一国政府必然要制定各种控制和管理对外贸易的政策及措施。尽管这些政策及措施五花八门,但国际贸易政策不外只有两种类型:即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传统观点认为:自由贸易可以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使贸易参加方都受益;在保护贸易下,由于资源配置扭曲,导致经济效率低下。按照这个观点推论,理性的选择是实施全球统一的自由贸易政策。

然而在经济发展史上,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在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内的争论从未停止过,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第二阶段: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古典、新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政策。第三阶段: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前期,新重商主义的超保护贸易政策。第四阶段:新贸易保护主义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政策并重。第五阶段:战略性贸易政策下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融合发展。

二、自由贸易理论和政策面临的挑战

自由贸易理论是依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而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就会获取贸易利益。然而,又面临如下挑战。

全文阅读

战略贸易理论中政府干预思想解析

内容摘要:战略贸易理论对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了符合现实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政府干预贸易的政策主张,改变了传统理论的政策思维,使国际贸易理论更加贴近现实。本文主要通过对政府在参与全球化竞争中作用的重新定位分析,说明对我国贸易政策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 政府干预 适度保护

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究竟应该处于何种地位,是经济学界长期争论的焦点。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史来看,主流贸易理论认为,政府干预会导致资源错置,市场扭曲,从而造成国民福利下降,如限制进口和对出口实施补贴等,都会造成国民福利的净损失,因而只有自由贸易才是最佳的政策选择。然而,现实中,各国的贸易政策却从来也没有实现过绝对的自由。现实中的贸易政策虽然多数情况下还是体现着自由贸易的倾向,但却也并不排斥必要的保护措施。当出现市场失灵,如发生外部性问题、过度竞争和道德风险时,为了消除“反竞争”(Anticompetitive)现象,保障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政府往往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干预。正因如此,在自由贸易的呼声持续高涨的过程中,贸易保护理论也从重商主义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凯恩斯贸易保护理论中心―理论以及战略贸易理论不断发展。事实上,正是贸易保护理论的发展才使以自由贸易思想为主线的国际贸易理论不断得到补充和修正,不断贴近现实。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国际贸易的发展令传统的主流贸易理论陷于窘境时,又是保护贸易理论的发展才使产业内贸易这一现代的主流贸易形态获得了科学的诠释。战略性贸易理论不仅合理地解释了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条件,而且科学地揭示了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贸易优势的来源,明确提出了应通过转移利润和外部经济两个途径最大限度地获取贸易利益的政策主张,提供了政府干预的新思路,改变了贸易政策选择的思维方式,使贸易政策的制定走出了比较优势的误区,从而为贸易保护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正如克鲁格曼所说,“新模型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政府对贸易的干预……在某些条件下可能符合国家利益”。新贸易理论的倡导者们据此提出的政策主张有别于传统贸易理论所支持的不是自由贸易就是保护贸易的政策建议,导致当代国际贸易政策出现了战略性运用的新趋向。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内容及主张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内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利润转移理论;二是以外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外部经济理论。

利润转移理论

与传统贸易理论主张自由贸易、实现“双赢”不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提出了把垄断利润从外国转移到国内、“损人利己”的利润转移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揭示了利润转移的三种类型:用关税来抽取外国寡头厂商的垄断利润;用出口补贴为本国寡头厂商争夺市场份额;以进口保护作为出口促进的手段。

全文阅读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新发展与新评价

摘要:文章通过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及其新发展的梳理,通过对美国二战后贸易政策演变的分析,与重商主义和幼稚工业保护论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得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质是一种保护贸易政策,是一项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政策,是一种国际竞争政策。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新发展;新评价

二战后,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发达国家间贸易尤其是产业内贸易大幅增加;美国经济地位下降;产业组织理论兴起。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来研究国际贸易问题,从而形成了“新贸易理论”(New-TradeTheory),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其核心内容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理论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包括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

(一)利润转移理论

利润转移理论主要包括关税抽租论、 战略性出口补贴与 R&D 补贴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

1. 关税抽租论

全文阅读

新贸易理论及其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启示

[摘要] 国际贸易理论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新贸易理论将传统贸易理论的相对要素禀赋原理修正为相对要素禀赋和规模经济优势原理,较好地解释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新的贸易现象。其中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规模收益递增基础上的新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贸易理论为我们的贸易政策提出了许多新思路,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新贸易理论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中国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新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从古典贸易理论到新古典贸易理论,进而从新古典贸易理论到新贸易理论三个发展阶段。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自它诞生之日起,就不断遭到严峻的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超过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发达国家之间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比重上升等。对此,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一筹莫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斯蒂格利、克鲁格曼、格罗斯曼以及赫尔普曼为主要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创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吸取了以往诸多贸易理论的合理因素,发展出自己的理论,这一理论被称为“新贸易理论”。起初新贸易理论旨在用实证的方法解释贸易格局,填补传统贸易理论的逻辑空白,后来发展成为以规模经济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两大支柱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新贸易理论在企业生产具有规模经济、国际市场的竞争是不完全的、国际技术外溢等假设上,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观点。

1.国际贸易形成的根本原因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商品价格差异是贸易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新贸易理论则认为相对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要素价格差异是等价的,但由于技术因素的引入,两者与相对商品价格差异不再等价,相对要素禀赋差异与经济规模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贸易的根本原因。反过来说,即使两国间没有要素禀赋的差异,由于经济规模的不同也会出现贸易。这就解释了战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大增,直到今天占世界贸易额的60%以上的现象。

2.贸易构成和贸易量

全文阅读

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救济措施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摘要:世界贸易组织是独立于联合国中以法律为基础的、全球最大的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众所周知,关贸总协定历经八年商谈,最终结果为关税大幅度降低同时并限制一些补贴的使用,这些措施均对成员方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本文据此分析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救济措施以及战略性贸易政策。

Abstract: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s independent of the United Nations in the law-based,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 the world's largest organizations. As we all know, after eight years of GATT negotiations, the end result i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both tariffs and subsidies limit the use of some of these measures on the member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c trade policies play a limited rol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under which the trade remedy measures and strategic trade policy.

关键词:世界贸易组织 救济措施 战略性 政策

Key words: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relief measures strategic policy

一、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救济措施

从世界贸易组织的性质分析,它是一种建立在行政管理之上依靠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的一种法律行为,但终其目的而言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行政管理。正因为它的行政管理性质,就赋予了它单方性、强制性以及政策性的特点。然而,从权力的实施主体而言,世贸组织的贸易救济措施的实现是通过进出口国际贸易管理机构实施,而贸易救济的发起者大都要经过申请人的申请才能实施,但这并不否认存在少数当局者根据现有的调查数据而主动进行调查程序的启动措施。因此,归根结底,世贸组织的贸易救济措施是一种公共权力的行使行为。但若从其实施的效果而言,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是由受害国的国际贸易管理机构来决定,其采取的措施包括征收相关产品的反倾销税、反补贴税以及进出口货物数量限制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均可对进口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世界贸易组织战略性贸易政策

(一)世界贸易组织战略性贸易政策概况

全文阅读

小议战略性贸易的实践及意义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新贸易理论发达国家启示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发达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实践的特点,提出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及具体思路。本文在对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理论综述的基础上,指出战略性贸易政策来源于新贸易理论,但目前尚存在对立的理论观点。

新贸易理论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综述

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贸易是对资源差异的反应,一个技术要素密集的国家,会出口技术要素密集的产品,而进口资源相对稀缺的产品。如果两个国家的经济技术水平相当,且拥有相同的自然资源,那么他们就不会进行相互之间的贸易。然而,二战以后国际贸易在技术水平和资源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大幅度增加,由此改变了传统理论观点。

新贸易理论则强调被传统理论忽略的几个重要因素,即规模经济、干中学和不完全竞争。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分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时机和传统的差异造成的,此时国家之间的贸易行为已不再完全取决于各国之间资源优劣的差异,而更多地取决于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在某个行业所具有的技术优势或规模优势。规模经济导致的报酬递增,本身是对资本、技术和人才的一种聚集,这种聚集反过来又进一步使经济规模扩大,这就形成了在某个行业的相对优势地位(Lucas,1988)。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该国可以扩大其在某个行业的生产规模,而规模经济和“干中学”等原因又可以使该行业的产品成本下降,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优势(Krugman,1987)。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某个行业规模较小,其行业成本必然相对较高,自然会在国际市场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核心就是国家通过生产扶持、出口补贴、税收优惠、进口关税等贸易和产业政策手段来扶持本国战略性目标产业,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Brander(1984,1985)指出一国政府通过对特定产业提供适当的出口补贴或R&D补贴,能够提高本国厂商的竞争能力,从而使本国厂商扩大出口市场份额,增加利润,最终增加本国国民福利。同时,对外国垄断厂商征收进口关税可以转移其所获得的垄断租金,提高本国的国民福利。Lester(1992)指出高新技术产业比其它产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国家可以通过政策将有限的资源配置给这些产业,国家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微电子等重点高新技术行业而获益,否则将在国家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可见,战略性贸易政策实质是将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竞争主体由企业扩展到国家,将企业竞争策略上升到国家经济政策,借助政府的力量和国家公共财力来应对国际化经营中的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效应。

但是部分经济学家对其实际运用持怀疑态度,其中Dixit(1986)认为政策只对一个行业寡头厂商进行补贴,其扩张和利润转移必然伴随着其他行业厂商的收缩和利润损失,即对一个行业进行补贴暗含着对其他行业征税。另外,Grossman(1994)从出售的保护政策角度进行分析,政治家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各个利益集团为获得贸易保护而给予政治资助。因此,衰退行业中厂商在对政府的游说上会做出更大投入,政府也通常有支持衰退行业的动机(Baldwin,2000)。Brander(1985)指出双方政府同时对本国厂商给予补贴,会使两国的福利都会受损。

全文阅读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下: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的联动机理

摘要:一国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是来自外部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最主要因素。二者能否协调发展对其经济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传统理论中对二者关系的规律性论断已经难以反映当前的现实,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下,二者之间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单向关系,而是一种更加复杂的、网状的、立体的耦合关系。

关键词:外贸结构;产业结构;联动机理

中图分类号:F74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163-02]

一、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理论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上,具体可分为两大类观点:一种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另一种认为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相关文献

全文阅读

西方国家贸易保护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分析

摘 要:分析西方工业国家不同历史阶段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的发展变化,归纳贸易保护的规律性和发展趋势,提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贸易保护仍然是各国政策的支撑点,进一步分析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和贸易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贸易保护;历史;规律;趋势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189-02

一、西方工业国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的历史演进

1.亚当·斯密之前的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在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体系创立之前就存在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争。重商主义最早提出贸易保护的观点,尽管不够系统,但其理论的基本点:“鼓励输出、限制输入,发展经济,实现国家财富积累”已经被当时各国政府所采纳。一些贸易保护的手段诸如行政管制、高额关税、退还税款、发放奖金和补助金、特许证等被政府广泛使用。

16世纪后期的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达到高潮。从17世纪开始,一些商人、政府官员、学者先后提出自由贸易的观点,并且在18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发生了两场著名论战:一是关于放宽与法国贸易的限制是否对英国有利。主张自由贸易的和主张贸易保护的两大派别分别创办了各自的杂志来宣扬自己的观点。尽管两派在理论上各不相让,但政府还是执行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而主张放宽英法贸易的条款未能得到批准。二是英、法、德等国的学者围绕国际经济是否存在内在平衡机制所进行的论战。以休谟为代表的学者从货币数量论出发,认为国际经济中存在自动平衡和调节机制,不需要政府的干预国际经济会自然的保持平衡,因此,他们主张贸易自由;以斯图亚特为代表的学者则反对休谟的货币数量论,否定国际经济中存在自动平衡机制,主张政府干预和贸易保护。这场争论在理论上也是难分胜负,但在现实中各国政府(包括当时比较先进的英国)仍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2.亚当·斯密之后的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理论界一直把1776年斯密的《国富论》的出版视为自由主义理论体系创立的标志。作为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奠基者,斯密对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观点进行了批判,并鼎力主张对内实现自由放任、对外实行自由贸易,主张降低关税和取消出口补贴和奖励金,并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即“绝对成本说”。大卫·李嘉图对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发展,提出了更为现实的“比较成本说”。绝对成本说和比较成本说构成了古典贸易理论的核心。

然而,斯密《国富论》的出版并没有对英国和其他西方各国的政策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在斯密和李嘉图完善自由贸易体系的同时,和其观点相对立的一些经济学家仍然始终倡导贸易保护,为此双方不断展开理论较量。1860年英法两国签定了《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随后,英国又和其他国家签署了降低关税的商贸条约,从而使西欧各国走上自由贸易道路。《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的签定,标志自由主义政策在英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这距离1776年斯密《国富论》的问世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由此可见,开辟贸易自由主义政策的道路是多么艰难。

全文阅读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下的服务贸易税收优惠政策探究

摘 要: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称,自开始记录以来,2015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增长的比重首次超过商品。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对制定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我国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了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决定,用两年时间,在哈尔滨等5个国家级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重点对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发展模式、便利化等八个方面的制度建设进行探索。试点地区不但要加大力度积极宣传、推广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并且要扩大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范围,即由服务外包扩大到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其他服务行业。根据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税收优惠政策的合理性,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相关企业的调研问卷和税收数据,探究服务贸易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优惠政策实际享受效果,以及享受政策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从税收角度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服务贸易;税收优惠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076-03

联合国贸发会议了2015年《贸易政策重要数据及趋势》报告,报告中指出越来越多的贸易协定不仅涵盖货物贸易,还涵盖了服务贸易,其规则也超越了相互关税减让。自开始记录以来,2015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增长的比重首次超过商品。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对制定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

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包含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关税政策的内容。

(一)自由贸易政策

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马克思解释了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定义: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自由贸易就是资本的自由。也明确指出了自由贸易对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那就是:“只有实行自由贸易,蒸汽机、电力、机器的巨大生产力才能够充分地发展。”[1]同时,他还指出,自由贸易可以促进消解保护关税制度,导致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全文阅读

分工演进对贸易政策的影响分析

摘 要:贸易政策同贸易理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引入交易成本来分析分工演进对贸易政策的影响,不考虑交易成本条件下。贸易自由对于分工演进的国家是有利的;考虑交易成本条件下,随着分工演进,国家之间更加倾向于贸易谈判,最终结果为贸易自由化。但是由于各国交易效率不同,交易效率高的国家在贸易中获得的利益更多,而交易效率低的就会实行更多贸易保护。因此.我国需要降低交易成本,加强分工演进的速度,处理好国际之间的贸易摩擦。

关键词:交易成本;贸易政策;分工演进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10-0092-06

一、引言

在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看来,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的自由贸易能最大限度地增加整个世界的福利,而一国的单边贸易自由化也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其自身的福利。传统的标准关税理论认为,关税将减少国民福利,制定关税政策是非理性的,并且很大程度上在经济分析的范围内无法解释。理论模型表明,自由贸易可以避免保护政策所带来的效率损失,而且还能产生额外收益。然而,真实世界与理论之间总是存在明显的差距。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自由贸易能够提高各国的福利,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实施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政策。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此起彼伏,贸易保护的手段层出不穷,贸易自由化从未得到广泛实施,贸易保护屡见不鲜。贸易保护的观点主要认为关税能够改善贸易条件,并且能够改善国内市场失灵。

纵观历史,自由贸易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在历史上都是与贸易理论相关联的。自由贸易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不断交替。重商主义产生于15-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它是贸易保护的起点。重商主义可以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斯塔福;晚期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盂。它们都把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认为一国拥有的黄金和白银越多,就越富有。总之,财富就是金银,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分工和国际分工学说基础之上的。通过分工理论,建立了绝对成本理论,他论证了只要一国专门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用于交换本国生产成本高于他国的产品,就会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获得利益。斯密的绝对成本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他从分工角度出发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认为对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但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有其局限性,它不能说明一个国家各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无论均高于或均低于另一个国家时,是否应该发生国际间的贸易。大卫・李嘉图又把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把斯密的绝对成本说普通化、一般化了。他提出了比较成本说,认为各国不管是强还是弱,只要各国产品之间存在相对成本差异,即可参与国际分工。李嘉图在斯密绝对成本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相对成本学说,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产生的背景是在19世纪,资本主义工业还处于萌芽状态或正在成长时期,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要求保护幼稚工业,特别是当时的德国,于是形成了与自由贸易理论相对立的保护贸易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他于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提出了保护贸易理论。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对经济不发达国家有重大参考价值,该理论的保护对象以将来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为限,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利益也予以承认,保护贸易为过渡时期,而以自由贸易为最后目的。这一理论建立在汉密尔顿(A・Hamilton)的保护关税思想和李斯特(F・List)的保护贸易理论基础之上,经穆勒(J・s・Mill,1848)、肯普(M.c・Kemp,1960)、小岛清(小岛清,1988)等人的发展,形成了一系统的贸易保护和政府干预理论。70年代末,克鲁格曼等人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市场竞争引入对贸易的分析,形成了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该理论把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统一起来,为贸易利益的取得提供了新的解释,即贸易利益不仅来自比较利益,而且还来自对外开放产生的规模经济,使本国消费者能够低价享受同类产品不同品种的选择机会。20世纪80年代,滑着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研究路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以新保护主义(非关税壁垒)为基础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产生了一代所谓的新贸易理论,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新的合理性的辩护。新贸易理论包括两种理论:一种是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布兰德和斯潘塞提出“利润转移论”;另一种是由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概念演进而来的“外部经济论”(Ethier,1982)。“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