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加强对经济效益审计的深入研究,是新形势下我国审计工作的客观发展需求和必然趋势。经济效益审计,从概念上来看是指审计机构、人员凭借既定的标准为基础,对被审计机构或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展开的针对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工作,客观上是一种监督机制。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经营运作效率是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必然性;体系建设
20世纪40年代,经济效益审计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是对传统审计理论的重大突破,并且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之中,不断完善与成熟。目前,我国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性,有条件的机构也开始组建独立性较强的审计部门和审计人才队伍,从而实现对机构经济活动的定期评价和监督。简单来说,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工作的新趋势,是在原有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系统性的分析和审查。经济效益审计是对被评价机构经营状况、经济成果效率性和成果性的双重审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在各机构、组织中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既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趋势。目前,建立健全经济效益审计的指标评价体系,是经济效益审计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一、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意义
(一)经济效益审计能够推动机构组织转变意识
由于受到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一些机构尤其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还存在一些抵触市场经济的思想和行为。一言堂、一股独大、官僚作风等现象仍旧在一些机构残留,容易诱发、决策失误、打压员工主观能动性的风险。通过实施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将发现在不正之风公之于众,对这类落后意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批判,并且从根子上展开治理,敦促各机构进行自查,扫除一些妨碍、组织机构进行现代化发展的思想障碍,为机构的长远可持续性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如果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发现问题,一定不能姑息,否则会给机构遗留下运作风险,要准确、客观地做出经济效益审计评价,尽快转变思想意识和工作作风,提高各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二)经济效益审计有助于解决我国各机构组织的人才短缺问题
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关键因素仍然在于人才储备。目前,我国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形式也不容乐观,大量的管理型、技术型人才流向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和外资企业。要想尽快遏制人才流失的现象,不仅要依靠国家的宏观政策,更要充分发挥出经济效益审计在解放机构思想上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人才培养问题,提高机构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将各机构、组织的企业制度呈现在公众面前,客观判断其是否能够为人才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尤其是能够为优秀的科研性人才提供必要的工作平台,是否具备科学、人性化的激励制度,在待遇方面是否有市场竞争力等等。在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如果一旦发现同人才培养相关的制度、政策、管理方面的问题,就应该及时向机构组织进行反馈,让其充分重视起来,解决好人才培养、管理问题。
总理提出:“全面落实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健全政府投资监管制度:建立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从根本上改变投资决策失误而无人负责的状况”。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作为政府投资监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政府投资资金有效、正常、合规使用的最有效的监督方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笔者以为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实务工作可以分五步进行。第一步:从项目立项的合理、合规、合法性入手,审计发改委、国土等部门,检查建设单位建设方案、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土地使用资料以及相关的调查、审批资料。第二步:抓项目管理制度,审计建设单位项目管理制度,整个项目是否建立了一套严格管理制度,包括项目工程管理和项目资金管理,执行情况如何,审计项目运作程序的合规性和公开透明度,是否实行了公开的招、投标,防止建筑腐败。在投资决策形成的各个环节上是否建立长期的决策责任制,是否使参与投资决策的每个主体都能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避免和决策失误造成建设资金损失浪费。第三步: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以财政资金的流向为主线开展审计。首先,审计财政部门拨付资金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保证工程建设的资金需要。其次,审计项目建设单位财务会计资料,是否设置了专账,开设了专户,建设单位是否按合同条款支付工程进度款,项目资金是否全部用于项目工程建设,有无挪有用项目资金的情况。建设单位是否有肢解发包工程现象。再次,延伸施工单位及材料采购、供应部门进行审计调查,查明施工单位及材料采购、供应部门是否按规定签订了购销合同,是否按规定提交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材料的质量、价格是否符合要求。第四步:项目的决算。审计项目工程预算、决算及其相关资料,按照施工图纸和实际验收的工程量进行核对,工程量的计算是否准确,增加的工程量是否有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定额的套用是否合理、准确;工程结算书中的取费标准是否与施工合同规定的一致、是否与施工单位资质级别相符:材料的价格、用量是否合理。有无随意改变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概算外投资,隐蔽工程是否真实,有无弄虚作假、虚列建设成本问题。第五步:评估效益。对建设项目建成后运营期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检查、分析、评估,重点对工程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分析、核实、评估,促进提高管理水平。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或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成本效益分析、对社会经济实际影响、项目可持续性等方面子以客观评价。实现从政府投资审计到投资效益审计的转变,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作者单位:南昌县审计局)
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审计机关应“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投资审计同样必须适应这一要求,逐步实现由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效益转移。本文就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和方法作如下探讨。
一、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
投资效益是指在投资活动中所消耗或占用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与所获得的有用效果的比较,也就是投资活动中所耗与所得的关系。投资效益审计是指对投资活动所耗与所得进行监督、评价和建议的活动。基于这一概念,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应包括:
(一)审查建设项目立项决策的正确性。以前审计发现,有些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不充分,地质勘探不详,存在应付、走过场现象,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不负责任,决策草率,长官意志严重,直接导致项目布局不合理,或者污染严重,破坏环境,经济效益低下,损失浪费惊人。因此,投资效益审计必须首先对建设项目立项决策进行审计,内容包括审查勘探设计单位的资质、拟建规模是否科学合理、项目选址是否满足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项目论证是否切实可行等。
(二)审查建设项目概算。建设项目概算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的投资估算框架内,编制项目从筹建至竣工所需费用的重要文件,是控制和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审查概算包括审查概算的编制和执行两个方面,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审查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2.审查设备费用。
3.审查工程包括土地、青苗补偿费、拆迁安置补助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勘测设计费、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研究试验费、生产职工培训费、联合试运转费、建设期贷款利息等费用在内的其他费用。
效益审计的核心是对被审计事项的效益进行的评价,而进行效益评价的关键是建立健全一套完整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指标体系。由于效益审计对象是综合、复杂的公共支出及其相关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具有能够可以直接用货币计量价值的经济效益和不能够用货币直接计量价值的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的特点,所以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健全应当遵循货币、实物和劳动量并重的计量原则;绝对数、相对数相结合的指标设置原则;时间、范围可比性的分析原则;客观、公正的评价原则;简明、清晰、扼要和全面的语言表述原则。
按照上述原则,我们认为中国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当包括: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社会效益审计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等三个部分。
一、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效益的特点是一般均可以直接运用价值量指标、实物量指标或劳动量指标反映其效益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其表现是经济总量的增加。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初级阶段的现状,我们认为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以下指标构成:
1.成本降低率。是反映投资经济性的指标。成本降低率为负表示节约,说明投资具有经济性。计算方法是:
成本降低率=(某项投资的实际成本/该项投资的目标成本)×100%-1其中:目标成本=(商品预计价格×(1-税率)/1+成本利润率
2.投资回收期。是反映投资经济性的指标,回收期越短,说明投资的经济性越好。计算方法是:
投资回收期=(某项目的全部投资额/该项目预计的年现金净流入量)×100(%)
一、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的途径及具体影响
1.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途径分析。会计审计是企业经济运行及发展的关键,其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会计计量以及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都能够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成本控制途径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在会计工作职能实现上可以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效果进行直接性的反映,可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另外,在会计计量这一途径上是企业寻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基础,会计的核算及监督和统计等都是企业的价值尺度实际应用的关键内容。最后就是在财务管理这一途径上,其中的资金决策和控制都能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2.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具体影响分析。从现代的企业发展情况来看,经济效益是企业的最终寻求目标,故此对会计审计的管理要能够从主要的机能进行着手,在审计职能的有效管理过程中才能够最大化地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企业会计审计的科学化管理,对企业的决策机能进行客观性的审查及评价,能有利于对决策机能作用的充分发挥起到促进作用,从而进一步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在这一管理的过程中,内部会计审计人员要能够有明确的目标,对其的考核要严格地遵从制度内容,结合实际制定考核的内容。这样,在企业的会计审计上就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其次,会计审计的科学性是对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保障,所以为能够在这一领域得到健康发展,企业就需要在实际的经济活动当中尽量地对劳动消耗和占有等采取降低的措施,然后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加以准确客观的审计,由此才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详实和准确的经济信息。不仅如此,从会计审计中的会计监督层面来看,这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有效提升的保障,这样能够及时将企业的各类物资实际存储数目与账目的契合度得到准确掌握,这就对企业在固定资产上的安全性得到了确保。再者就是企业的会计审计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准确性及资金的利用效率和企业整体实力等,都能够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这些影响最终也会反映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层面。企业的发展最为主要的就是依靠着资金的运作,所以资金的管理在信息上的准确性就能够对财务管理中的一些漏洞得以及时掌握,从而能够对信息不真实的情况加以避免,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就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而会计审计也是企业经济监管的关键环节,可以对企业的财务工作缺陷进行弥补,对其管理措施得到有效的完善,进而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另外就是企业在会计审计工作上的加强能够促进企业进行自觉的对自身缺陷或者不足及时的修复,将管理的水平得以有效提高。当前的企业正处在经济活动多样化及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从检测和评估的基础上对企业各部门内控模式着手,从各个环节进行搜寻管理执行中的漏洞,通过对其精确全面的评估判断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应对措施。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将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最大化的降低,关键时候也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损失可以有效地避免,保障了企业根本利益。在以上的积极影响中要注意,会计指定的经济目标是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提升的前提。
二、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的企业正蓬勃发展,其在内部的分工上也日益的密切,这些使得管理上的工作就变得相对复杂,通过会计审计的科学管理能够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保障并提高。企业也必须重视会计审计的重要性,对会计信息进行拓宽,强化会计的核算及监督,只有从多方面考虑才能够最大化地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作者:林玉梅单位:昆明信联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一、对经济效益审计概念的再认识
我国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之间的关系界定为: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这些审计各有侧重,适用性有所不同,且名词的提法也不尽统一,但是核心都是以经营管理活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这些审计在我国通常称为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执行的,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对照一定的标准客观评价其经济效益状况和潜力,确定其经济管理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使其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通过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促进企业找漏洞、挖潜力,改进生产技术,变革经营方式和调整管理机能,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效益审计是建立在财务收支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审计,是财务收支审计在内涵和外延方面的扩展。
二、当前开展效益审计的难点
(一)内在因素影响效益审计的开展
这种内在因素主要是指由于审计人力不足和综合素质不高,使效益审计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开展效益审计,特别是目前针对某一专项资金开展的效益审计,由于涉及了大量的项目资金和数量繁多的项目承担单位、部门,使现有的审计力量更显得杯水车薪;同时,由于效益审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审计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合规性审计,不但需要财会专业知识,还需要懂工程技术、管理技术、统计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必须运用多学科知识,效益的评价需要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宏观性、前瞻性,这样作出的评价才能得到利益相关方的信服和应用,效益审计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但实际上我们往往达不到这一要求,长此下去,势必造成效益审计流于形式。
(二)审计评价标准不统一,加大了审计风险
效益审计是以财务收支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和使用经济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适当性和环境性进行的检查和评价。具体讲,就是通过揭示被审计单位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效果差、效率低的原因,向利益相关者披露相关信息或提出整改的建议,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但由于效益审计所涉及对象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适当性、环境性指标缺乏统一的公允性标准,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就会有差别,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一、深化审计体制改革,为开展效益审计奠定制度基础
目前我国的现行审计体制是政府主导型模式,审计机关是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国家审计事实上就是政府的“内部审计”,这对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是不利的。效益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大多与政府决策息息相关,而审计机关对同级政府及其部门政策制定和制度缺陷的监督是很难到位的。因此这种行政型审计体制是制约效益审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既限制了审计机关发挥效益审计的作用,又限制了审计监督与人大立法监督的有效结合,从而制约了效益审计发展。为此加快审计体制改革是首要的。通过改革,一方面使政府公共权力受到制约并走向透明化,由一个包揽一切的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使政府对人大以至纳税人的每一分钱都真正负起责。另一方面使人大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以及预算监督得到实质性加强。惟有如此,效益审计在加强人大预算监督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凸显出来,而效益审计也只有借助于立法机关的权力与推动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新公共管理背景下,政府变革使得政府越来越像是一个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效益审计被视为一种市场化的效益评估工具。当前可以借鉴对企业审计的一整套监督机制的做法,建立“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并行的审计模式,“外部审计”是指立法机构代表社会公众把整个政府作为审计对象,对政府履行公共受托责任的效益情况进行审计;“内部审计”,指的是行政序列中设立审计机构,对各个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国有企业等的管理责任和经营责任进行审计,确保公共资源的经营效益和公共服务质量。这种体制实际上是立法型和行政型审计模式的结合,它可以从制度上割断审计机构与被审计机构之间的利益联系,提高审计独立性与审计质量。在设置具体的审计机构时,负责“外部审计”的机构隶属于同级人大,而负责“内部审计”的机构则隶属于国务院,地方各级审计机构都应该仅对上级审计机构负责。
二、提高对效益审计的认识,为开展效益审计扫除观念障碍
在我国,对效益审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是制约效益审计开展的一大障碍性因素。目前有些人认为效益审计是西方国家的产物,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在我国财务信息不真实和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开展效益审计缺乏相应的基础。诚然,现在我国会计信息失实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在这个基础上开展效益审计的难度确实比较大,这就决定了短期内不能放松真实合法性审计,只有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才能为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
开展效益审计首要的是提高对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给效益审计以正确的定位。特别是面对我国财经领域的违法违纪问题依然是十分突出的现实,评价效益的优劣必须在真实性审计的基础上进行,若不对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核实,其效益审计结论也是值得怀疑的,因而目前我国的效益审计应是以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为基础的一种综合性审计。为提高人们对效益审计的认识,审计机关要利用专业刊物、研讨会和论坛、业务会议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效益审计,并通过开展效益审计的试点,向人们展示效益审计所取得的审计成果和发挥的作用,从而扩大效益审计的影响。
三、深入研究效益审计理论,为开展效益审计提供理论支持
开展效益审计的难点首先是理论准备不足。由于我国效益审计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效益审计各种基本问题,如审计的范围、标准、方法等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加强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对于效益审计的实践意义重大。由于效益审计本身的固有特征,效益审计实践中存在以下难点:一是评价效益的标准难以确定。效益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难以统一。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会有天壤之别。衡量标准的难以确定,给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提出效益评价意见造成了困难。二是缺少统一的方法和技术。相对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比较成熟的审计方法而言,效益审计中不少方法还需要在实务中不断进行摸索和完善。效益审计方法和技术的不统一,使审计的风险加大,给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审计风险相对更大。由于效益审计方法的灵活性和审计对象的复杂性,使得效益审计证据的收集渠道多种多样,需要审计人员要对证据给予更多的关注。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就是在真实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核、分析和评价,并围绕着如何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一种经济评价活动。但在建筑施工行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对如何在建筑施工行业实施经济效益审计进行探讨。
一、在建筑施工企业中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1、建筑施工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不重视经营管理,效益低下。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管理效能和经营决策的评审,可以完善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树立“人人讲效益、事事讲效益”的管理意识,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活动有着较高的效益。
2、完善我国审计体系的需要
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一种工具,它不应只局限于财务审计的范围,而应扩展到企业的管理决策诸方面;不应只注重事后审计,而应扩展到事中事前审计。因此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不仅延伸了审计范围,而且在财务审计合法性的基础上,进而审查其合理性和有效性,还保证了审计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完善了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
3、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权力下放,增强企业自主经营权,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样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也不例外。但由于我国的宏观调控机构尚不健全,有的建筑施工企业缺乏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因此经济越发展,就越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审计不仅要进行财务审计,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提高经营效益,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摘要: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势在必行,广泛和深入地探索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是审计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目前我国效益审计的现状和遇到的课题,拟从理论研究、法规体系、与传统审计比较、切入点等几个方面,谈谈关于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 现状 挑战
当前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审计工作在新形势下进入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寻求进一步发展的新阶段。新的任务和形势,要求审计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地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在促进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广泛和深入地探索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是审计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如何开展效益审计提出初步看法供研讨。
一、概念
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具有法定资格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针对受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往来,运用审计方法和一定的审计标准,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决策、经济活动的计划、其活动的执行情况等阶段进行审查分析,与标准对比,然后对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审计工作还要注重经济活动各个阶段的经济、效率和效益性的分析掌控,以促进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监督活动。其本质是审查预期目标与完成其目标所投入资金之间的关系。效益审计的目的就是监督和评价受审计单位的各种经济活动是否有效,其经济责任是否得到贯彻,从而促进和提高受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效益审计的现状分析
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情况是我国目前效益审计的重点工作,审计的目的为:受审计单位的管理不善情况,和决策失误有直接关系的资金损失,国有资产的流失等。我国的效益审计很多是在财务收支审计中就效益问题进行了一些延伸和扩展,还没有组织开展目标明确、系统有序的效益审计。由于法制观念和对绩效审计认识的滞后等诸多因素影响,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还不强,加之对绩效审计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绩效审计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认为我国目前审计工作的重点工作是真实性审计,开展绩效审计会妨碍真实性审计。再加之操作过程复杂和理论上的模糊,一些程序、标准未制定,因而驻足不前。
三、当今开展效益审计所遇到的挑战
摘要:经济效益审计一直是审计行业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在很早之前就将效益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核心,实施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双审计并存的审计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机关也更加的注重效益审计起来。重视效益审计,创新审计方法是我国审计机关深化财政审计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审计 财政 效益 方法
一、引言
和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财政效益审计还是一个较新的内容,无论是在审计方法还是审计创新上都还存在着缺陷,所以很有必要做大量的研究探索,完善这方面的不足,促进财政的发展。
二、在实际的工作中,财政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人员不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
效益审计工作是一项全面性的工作,涉及到很多的内容,但是目前的审计人员显然不能够满足繁重的审计工作。另外,目前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业务水平、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明显不够,相关的政策水平也不完善。审计人员作为开展审计工作的人,如果自身不够好,何谈做好审计工作。
(二)经费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