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孝心事迹材料

小学生孝心事迹材料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度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

用孝的行动,让生命之光更加璀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一

姓名 罗雨浠

性别 女

所属地区 青神县学道街小学

简介 人间真情,大爱无声!面对不幸的家庭,生活的苦难,你自信乐观、不屈不饶,数年如一日照顾生病的妈妈和哥哥,毫无怨言,不求感天动地,只愿孝心滋润生命的黄昏。

孝心故事

她是一个孝敬父母,团结同学,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她一家四口,父亲在当地一家公司打工,微薄的收入是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母亲六年前就患肝癌,哥哥是脑瘫,家里农活、料理家务、照顾妈妈和哥哥的重担就落她稚嫩的肩上。

全文阅读

“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未成年人道德素质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评选表彰未成年人身边的典型,鼓励更多的未成年人增强道德意识,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养成良好品格,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为塑造新一代合格接班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评选范围:

4-6年级在校学生

三、推选标准

“美德少年”推选的基本标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遵纪守法,遵守《中小学生守则》,热心公益、遵守公德、诚实守信、自尊自强、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类活动,在家中做文明尊老尽孝心的好孩子,在学校做文明勤学送关心的好学生,在社会做文明诚信献爱心的好公民。

“美德少年”根据其事迹分为尊师孝亲、自强自立、诚信守礼、勤学创新、热心公益等五个类型,具体标准是:

1.“尊师孝亲”美德少年: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分担家务。

全文阅读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简写

孝心是对双亲长辈孝敬的心意,是中国孝道文化的核心,是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范文(一)

六年前开始,田应志的父母就常年在外务工,家里的3亩旱地、4亩水田几乎是靠田应志利用周末和假期来打理。

除了农活,田应志最牵挂的是哥哥。3岁时,哥哥田应权患上了严重的小儿麻痹症和癫痫病,手脚扭曲变形,走起路来一步三摇,就连吃饭都非常吃力。为了给哥哥治病,家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父母外出后,留下身体残疾的哥哥、年迈的奶奶和年幼的妹妹由田应志照顾。哥哥的日常穿衣、洗脸、洗脚这些事,都得田应志帮忙。因为身体原因,哥哥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去上学,田应志承诺一定能够照顾好哥哥上学路上的安危,这才圆了哥哥的求学梦,九年的时间,从坡脚村到学校8公里的路上,总是可以看到哥俩风雨无阻的身影。

2013年9月,两兄弟同时上初中。开学的第一件事,田应志就找到学校老师,要求两兄弟同读一个班、同住一个寝室,学校同意了他的要求,并特意给哥俩安排了一间一楼的学生宿舍。然而,哥哥担心影响田应志的学习,却瞒着田应志向学校提出了自己要退学的请求。田应志立即找到了校长,终止了哥哥的退学行为。

2016年中考,田应志被贵州省级示范性高中兴义五中录取。然而是去上学,还是留在家里照顾家人,田应志陷入了两难。在家里,田应志一遍一遍的教妹妹劈柴生火、煮饭做菜,他担心自己到更远的地方读书,妹妹和哥哥奶奶吃不上可口的饭菜。

现在,远方打工的爸爸回来了。爸爸心里明白,这一次绝不能耽误孩子了。爸爸决定不再出远门,就近找些零工补贴家用,照顾家人。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范文(二)

全文阅读

十个孩子感动了十亿人

【热点材料】

10月29日,2016年“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曹胤鹏(江苏)、姜沅昊(河北)、周蕊(四川)、张钊(陕西)、迟凯琳(辽宁)、余虽(贵州)、李佳(四川)、向小康(湖南)、任芳芳(四川)、田应志(贵州)10位少年荣获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称号,接受全社会的致敬和礼赞。本次颁奖典礼以“聚焦爱亲孝亲故事、放大榜样力量、培育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典礼对各地“孝心少年”生活的真实记录,生动反映了“孝心少年”们最真实的生活、最真挚的情感,以及他们最质朴的心声。这10位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迹,引起了热烈的社会反响和广泛共鸣,掀起了致敬传统文化、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热潮,将成为这个繁杂社会里的一盏盏明灯,照亮每一个人的心。

【热点解读】

1请你根据2016年“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谈谈“最美孝心少年”美在何处?

孝亲敬长、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志坚强、直面挫折、强烈的家庭责任感等。

2“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迹,为何能引起热烈的社会反响和广泛共鸣?

①“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迹传承了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风尚,促进家庭关系和谐。②“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迹弘扬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青少年自尊自信的品质,培养青少年自立自强的能力。③“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迹能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集聚和传播社会正能量,自觉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在奉献中延伸生命的价值。④“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迹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孝心无价,“最美孝心少年”孝亲敬长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请说说理由。

全文阅读

李存孝其人其武

摘 要:山西灵丘当地,关于“十三太保”李存孝故事流传甚久,对其武功的谈论更是人们口头经久不衰的话题,欲从文献梳理及当地传说的角度对李存孝其人其武作一探究,以期对地方人物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李存孝;武术;兵器

一、李存孝其人

李存孝(?―894年),代州飞狐人,本姓安,名敬思,突厥族沙陀部落人。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新五代史・义儿传》之所以称李存孝为“代州飞狐人”,即今河北涞源县人,但涞源县志既无文字记载,又无民间传说,疑与“飞狐道”混淆。试想,如此出名的历史人物,地方县志不能不记载,反而是邻近的灵丘县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史料记载,按照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之原则,当属灵丘人无疑。据载北魏时,北魏政府从大同向中原修过一条国道,在灵丘一段称为“灵丘道”,在唐代“灵丘道”又称为“飞狐道”,而清康熙《灵丘县志》亦记载“后唐李存孝,邑人”。另据孤本元明杂剧《飞虎峪存孝打虎》所叙沙陀李克用因受命剿灭黄巢,在雁门关夜梦为一只飞虎咬伤,此梦兆应得一员猛将。越日在围猎时,见一青年单身杀虎,乃邓大户的放羊娃安敬思。李存孝故里灵丘县武灵镇庄头村第一大姓亦为邓姓,这绝非凭空所造。另村中戏台对面供奉之人就是李存孝,而其他地方则无此种现象,显然是当地人对其威名的一种高度敬仰,渐而形成的地方人格崇拜。另县城东魁见村小学附近有其故里碑,灵丘县城魁见村内,存有明代和清代树立的两通李存孝故里碑,碑文均为“护国勇南公太保大将军沁州王李存孝故里”字样,从地方志的多处记载、民间传说以及众多遗址考证,李存孝应为灵丘人。

二、李存孝其武

我们知道,在冷兵器时代,打仗除了依靠武术技巧外,个人体力至关重要。两者兼备方能在战场上持久作战。李存孝武艺惊人,每战必胜,赢得了“王不过霸,将不过李”的美誉。

1.力气巨大

李存孝儿童时期就力大无比。现在庄头村尚有当年李存孝掷虎的涧沟,被人们起名为“掷虎涧”,它应证了这样一件历史事实。据清《灵丘县志・忠义》记载,李存孝“童时牧羊大涧前,值晋王李克用围猎得虎,争相逐射过景思侧,景思恐噬羊乃徒于搏杀,隔涧掷还,一军皆惊,晋王异而收为养子,赐姓李名存孝,出入军中多立奇功”。至此,李存孝跟随晋王走上一条建功立业的道路。《旧五代史・唐书列传五・李存孝传》中记载:“及壮,便骑射,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武皇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新唐书》中记载:“存孝,飞狐人,所谓安敬思者,善骑射,攻葛从周,败张浚、韩建,数有奇功。”可见其善于骑射,骁勇善战,战功卓著。

全文阅读

挖掘祠堂文化资源,开创特色德育

祠堂,古代又称“家庙”,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一种古老建筑。在历史上它是家族议事、供奉祖先、继承传统、团结家族的一个重要的聚集场所。有了祠堂,就有了祠堂文化。祠堂文化是一个姓氏道德情操、精神风貌、文化底蕴和生产、生活素质的反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几千年华夏文明的基础。祠堂文化说到底是一种民俗文化,其主流是健康的、积极的、充满福运祥和和纯朴的真情。特别是一些优秀的传统思想,已成为古代文明的瑰宝,流芳百世。

一、挖掘祠堂文化资源,为学校德育注入新元素

1. 传承祠堂孝文化,开展感恩教育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孝道,“忠孝仁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祠堂是以家族为单位进行孝道的重要场所,这里的“孝道”包含“生孝”和“追孝”。“生孝”主要指赡养父母和尊敬长辈,“追孝”实际上是对“生孝”的延续和扩展,是对已故祖先的祭祀。祠堂进行的主要是“追孝”教育,通过盛典祭祀已故祖先以示其在后世子孙中地位,并使后世子孙敬仰之。如今学校的祠堂虽然再没有祭祀的功能,但是每学期初,我们都会组织学生到祠堂进行孝道教育,通过参观祠堂,了解祠堂的由来历史,学习黄族先人的守孝、尽孝、追孝的故事,进行默哀、鞠躬等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孝道。接着,我们会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活动:给父母写一封家信,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各班组织学生利用早读课诵读感恩诗文;各班出一期以“感恩社会见行动”为主题的黑板报;每个学生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来表达自己的爱;布置爱心家庭作业;讲一个感恩故事,看一部感恩影视作品,如《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评选孝心少年等等。孝道在祠堂文化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祠堂的存在,为我们进行青少年孝道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

2. 弘扬族人爱国精神,开展爱国爱乡教育

一直以来,学校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黄氏宗亲侨胞黄景文先生、黄柏超先生、黄成广先生等人,不忘家乡人民,热心公益事业,捐资重修祠堂、兴建教学楼等。学校祠堂内记载着他们的事迹,以此纪念这些功勋卓越、爱国、爱家乡的实业家,他们成为了杜小学生民族精神和开拓、进取、创新等现代精神的生动榜样。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开展以“爱我家乡”为主题的系列寻根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近家乡传统文化,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优秀的富有积极意义的乡土文化融入学生的文化生活,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聚焦祠堂文化资源,为学校德育提供新教材

族谱,又称家谱,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一种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特殊文献。族谱世代相传,保存了大量的真实人文历史资料,其中有些成为了除族谱外任何地方找不到的珍本甚至孤本,具有无法替代的历史价值。这些家谱具有教化功能,一般都载有“家训”、“族规”、“家法”之类的内容,其中敬长老、孝父母、尊师长、崇俭朴、戒奢侈、禁赌博等伦理规范,尤其突出家族中志士仁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等,都是难能可贵的历史资料。如果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疑是青少年人格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阅读

做人,忠孝尽可两全

做人,忠孝难全。

难全,并非不能全。洛阳就有个忠孝两全的人物,王春来。

2013年春,由郝建平编剧,赵尔康、王丽媛、陈长海等明星主演的电影《家道》终于开拍了——洛阳监狱警察王春来的忠孝传奇故事。早在6年前乃至10多年前,王春来的孝道故事就曾震惊过海外。中国忠孝两全有好男儿,早该树之而共仰了!

【大孝即忠】

王春来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的父亲是在战火中落下残疾,两耳失聪,解放后坚持为党继续工作,一直是洛阳监狱一名好警察。王春来从小就要按照父亲的意愿,练枪练靶练拳练脚练赤胆忠心。家里一直很穷,母亲有二十多种怪病,拼命撑家,在火车站和大男人们一起给火车皮装砖,大号“铁婆子”“疯女人”,但对他的家教主题却是学你爸,报国家的恩!

所以,王春来一直守着一种家道:大孝亦忠。他很孝顺,母亲的病许多医生所说不一,他中学起就在课余学医,几年下来,妈妈的大多病他都可以开方取药并已在他的深入研究之中了,为父母亲打针扎针拔火罐贴膏药什么的更不在话下,“孝子王春来”的名号就是从那时传起。父母亲仍在提醒他:最大的孝顺是做好人,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1985年,王春来警校毕业也成了监狱警察,就是在父亲所在的那个中队。父亲病退后在家连自理都难,母亲白天拼命挣钱,晚上就成了疼痛的病人,王春来成了最忙最苦最难的人,常常是整夜侍候父母,白天管理中队,监狱上下都“可怜”他,都觉得只要他能做到天天上班时到中队一下就是好警察。

没人知道,就是在那种极其困苦的时候,王春来的忠义大举已经开始!

全文阅读

最美孝德家庭事迹材料

最美孝德家庭事迹材料(一)

敬老爱老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更是我们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中杰村拥有"好媳妇"称号的李采霞,多年来始终无怨无悔地侍奉于父母的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赢得了乡里和亲朋好友的称赞。她正是怀着感恩的心在默默的回报着父母的养育之恩,践行着子女孝敬父母的美德。

她始终是"孝"字当先,"爱"字装心,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的侍奉着父母双亲。李采霞一家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将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在这个小家身上,他们用赤诚孝心诠释传统美德,他们用实际行动演绎平凡的亲情故事。

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五口之家,公公张建国是一名忠厚勤快的老农民,积劳成疾行动不便,婆婆勤劳本分,有腰腿疼痛的老毛病,眼睛视力也不是很好,行动不便,丈夫在工厂上班,收入菲薄,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现有的那十几亩地,以及丈夫外出打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他们是所有大家中的一个小家,也是所有小家中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

志同道合,和谐维家:和谐的家庭是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坚实基础。李采霞与爱人都在农村长大共同的经历,使他们的心贴得更近,也使他们倍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在生活中他们相互照顾,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爱相扶,结婚8年,几乎没有因为什么事情红过脸,当意见不统一时候总是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交流。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同事、亲朋的羡慕和称赞。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正是在这样和谐氛围浓厚的家庭熏陶下,女儿张丽从小就非常懂礼貌,尊重长辈,孝顺父母,成为邻里间相互称赞的对象和榜样。都说婆媳问题是影响家庭和谐的一个关键,然而在这个小家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争吵的情形婆婆行动不便,吃喝拉撒都有李采霞照顾,婆婆经常感动地掉下了幸福的泪水,"我家的媳妇,比亲闺女还亲"这是婆婆逢人就说的话。这样,家里家外,就落到李采霞一人身上,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近几年她累得人都瘦了一圈,但是她毫无怨言,还说这是作为一名儿媳妇应该做的,公公婆婆也是自己父母,要一视同仁。媳妇的善良,老人的宽容,也是这个小家一直和睦的关键所在。

生活本是平淡,然而不平淡的是人的心境。存善心、种善果、得善报??这就是李采霞一家,一个平凡的小家,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小家,他们用质朴的言语和实在的行为,践行着父母、儿女、长辈和晚辈之间角色的内涵定义。我们深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我们身边一定会出现更多像李采霞一家一样的家庭,用心经营,有爱互助,宽容理解,尊老爱幼,那么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乃至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

最美孝德家庭事迹材料(二)

全文阅读

生活永远是习作的源头活水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和挖掘习作素材,拓展和丰富习作内容,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表达真情实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教学目标】

1.了解孝心少年的事迹,并联系自身实际,和同学们交流自己对“孝”的理解,使学生产生向善、向上的情感。

2.多角度切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习作。

3.关注细节描写,把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细致地描写下来。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按时观看2013年11月8日晚8时CCTV1《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视频,做好笔记摘要,了解孝心少年的事迹。

全文阅读

中心校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中心校道德模范事迹材料(一)

王小燕,女,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学二级教师,现任教于泸州市石洞中心校,担任初中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工作以来,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始终以“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工作中,我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积极参加我校的青优课、校级公开课等,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作为班主任,我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灵。我不仅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学习方法,更关心他们怎样做人。在欣赏学生的同时,我严格要求他们,绝不估息他们身上出现的不良习惯。我班在学校常规考核中多次获得“文明班级”称号;在泸州市社会实践活动中我班获得“优秀中队”称号。这几年来我的工作得到了社会与学校的肯定与奖励,先后荣获省国培“优秀学员”、镇“优秀教师”、校“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把人民教师的理想信念、人生寻求和价值观,体现在平常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在教育这块沃土上,用爱耕耘,用爱去播种,耕耘不止!

中心校道德模范事迹材料(二)

陈倩,中学一级语文教师,现为石洞中学教师,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从教十五年来,她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业,敬业,乐业,始终如一的爱着自己的学生,她将自己的心血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忠爱的教育事业,家与学校是她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家里的一切家务都由家中老人包揽了,她却将自己的大量时间留给了学生。

“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爱心是转变后进生,使他们良好的发展的“灵丹妙药”。爱学生不仅要爱那些聪明、漂亮、优秀的学生,也要爱那些不听话、成绩差的学生。她对学生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不偏爱一位好学生,不放弃一位差生,关心每一位同学的健康成长。用一颗朴实的爱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班级中有些同学学习基础较差,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无偿为他们补课,发现学生思想上有了波动,她也是第一时间找学生谈话,不厌其烦地给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引导他们对问题有正确的认识,让每一位同学不仅懂得学习,更懂得如何做人。

对于班级的留守学生,她更是关爱有加,记得班上有一个同学,从小母亲便弃他而去,他与父亲相依为命,生活过得很困难。为了生计,父亲不得不外出打工,留孩子一个人在家,知道该生情况后,她立即向学校汇报了相关情况,给孩子申请了住校,在生活上更是对他嘘寒问暖,有时其父亲未寄生活费回家,她便用自己的工资给他垫上。没有一句怨言。

在教学工作中,她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学生养成诚实、诚信的习惯,通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教学,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诚信待人的良好习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了农村的教育事业,她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默默的奉献了美好的青春,奉献了无数的精力。她用实际行动在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业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填上了一块坚实的基石。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