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道德教育

小学生道德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生道德教育

摘要:一个优秀的品德课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再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主题,从“事实说话补认识,情景再现温经历,亲身体验强感受”入手设计导入,为突破课堂教学重点服务,从“形象感知释感念,类比感悟渗道理,情景体悟揭困惑”入手设计导入,为解决课堂教学难点服务,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从而真正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导入的实效性。“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理念是新课程对品德学科教学的最深刻的阐述。品德课堂教学是教师主要任务,是带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的过程。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基本上是属于精心选择的“美好生活图景”,而不是或者说大多数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儿童从教材通向生活,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儿童的生活有效地链接起来,让儿童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验”教材中承载的价值目标。这一切入点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上。

课堂导入是教学手段,是为开展课堂教学服务,是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他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可见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我们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品德课堂导入,让课堂教学有效接轨生活。一、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欲望,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

1、以“趣”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例如《走进市场》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尽早的学会一些选购商品的知识,培养他们独立选购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课始,老师问学生:“喜欢在超市购物吗?”(学生雀跃)

再问:“为什么喜欢在超市购物?”(学生纷纷说了自己的感受)

(随即播放超市里人们购物及一位顾客在仔细挑选商品的情景。)问老师:“这位顾客购买物品时在干什么?”

全文阅读

小学生道德教育探讨

一、小学生德育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进一步影响了其发展水平。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针对小学生教育而言,其德育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弊端,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缺乏爱国主义情感

对于大部分的小学生而言,他们都具有爱国意识,但却不能更深层的理解含义。例如:某校做了一项调查,而调查的内容主要针对爱国主义影片,小学生对影片的态度,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同一个选项,即“遵照班级要求”;而只有10%左右的学生,他们选择“自觉做”。

2.诚信意识并未付诸行动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小学生的思维中基本上都具有诚信意识,但是很少有学生将诚信付诸于实践,他们会因为不同的理由进而影响其诚信行为。例如:针对小学生的作业问题,40%的同学在遇到困难时,选择直接抄袭其他学生的答案;而对于借物归还问题,有20%的小学生表示在借完东西之后,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不能及时归还,或是忘记归还。

3.礼貌待人意识缺乏

据调查显示,小学生在学校遇到教师时,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同一选项,即不会与教师打招呼;而其中只有30%的学生,他们在遇到教师时会打招呼。这足以说明小学生礼貌意识较差,连最基本的尊师都没有完全做到。

全文阅读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道德教育

摘 要: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作为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主要就是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让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与正确的道德观。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采取合适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以便使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得以保证,进而为我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基于此,主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道德教育进行了深度的研究,以期给更多的思想品德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学生;道德教育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每个相关教育工作中的核心教学任务,而学校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场所,更应该把德育教学放在首位。因此,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不断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准确把握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积极构建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环境,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但是,目前我国的思想道德教学效果一直不明显,从而导致该学科失去了本身的作用。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教师都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盲目地认为只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就算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师对于主课与辅课程持有不一样态度,一直都认为只要提高语文、数学以及英语教学质量即可,从而使思想品德教学得不到教师的重视与支持,进而导致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在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给学生传授相应的文化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因此,教师一定要把主科与辅课程放在同一位置上,同时教师一定要根据思想道德教育的大纲要求实现思想道德教学目的,以此来增强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促使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可以更好地发展下去。

(二)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当前思想教育发展的要求

由于在传统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会让学生对所讲内容以及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毫无章法可言,同时还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思想道德这门学科的兴趣越来越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逐渐降低,进而让我国思想道德道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为了提高小学思想道德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不断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采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模式等等。

全文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概念及应用优势,然后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方法。比如在字词教学、阅读教学和实践活动中贯彻生态道德教育等,以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启发。

【关键词】生态道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经济的快速进步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便利的生活,而与此同时亦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在当前社会,人类需要面临不少环境问题的挑战,如全球变暖、沙尘暴、水污染、空气污染等。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小抓起,积极培育小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要在语文教育当中融入生态道德教育理念,继而让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一、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概念及应用优势

(一)生态道德教育的概念

“道德”这一概念源自于我国伟大思想家老子的作品。而其中的“道”指代的是规律及准则,“德”代表的则是人的品行。到了近代,“道德”衍生出了“生态道德”的概念,而对于其具体定义,学术界还没有构成统一标准。有学者认为,这一概念属于人类对自然所理应担负起的责任。还有的学者提出,生态道德所突出的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要求二者和谐共处。而这两种观点的共同点,即都是在原来的道德概念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但也只限于阐述人和自然间的联系。之后,人们又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构建出了生态道德教育理念,要求人类与自然亲密相处,互相促进,并且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确保受教育者能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而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

(二)生态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语文学科与文字密切相关,其中包含了多元化的素材,可以让广大学生接受生态道德教育。而将生态道德教育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则不需要特意设置道德课程,只需在日常教学当中对学生施以生态道德教育即可。这样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促使其构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态道德教育,能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内容的优势。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都颂扬了大自然的美丽。例如《庐山的云雾》、《彩色的非洲》、《桂林山水》等,都描述了风光无限的自然景色。借此,教师便可以将语文教学同生态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全文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是指通过语文学科培养小学生珍爱生命、热爱自然、乐于助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态道德观,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自然。这是一种新的德育活动,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落实的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生态文学书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小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比如有关环保的、亲情和友情的、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等课外书籍。小学语文老师可以找机会开展阅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方式唤起小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拥有崇高道德修养的优秀人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是锻炼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其中有一项是劝阻不正当行为的口语交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求小学生依据图画资料的意思和提示,先自己锻炼劝阻用语,然后再进行分角色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建立良好的情境,唤起小学生对学习劝阻的浓厚兴趣,并且在训练小学生练习劝阻用语时潜移默化地融入生态道德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几个小朋友在高压电线杆旁边放风筝”“一位阿姨闯红灯”“一位叔叔践踏草坪”等情境,让小学生在学会劝阻用语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热爱自然、珍惜生命。教师还可以建立“一位叔叔随口吐痰”“一位小朋友随手乱扔垃圾”等情境,让小学生在学会劝阻用语的同时学会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生态道德教育融入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是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起点。如今的识字教学不仅要唤起小学生习字的积极性,还应当注重经过识字来明白道理,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和高尚的人格。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过程中,应当将人际领域的道德延伸到自然领域中,让小学生明白人和自然间的责任。那么,应如何在识字教学中融入生态道德教育呢?识字教学主要是在小学低年级中开展的,小学生认识的大部分字都是在低年级中学习和累积的。在这么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怎样做到既要使得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又要让学生快乐学习,提高他们的生态道德素质呢?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师可以依据课本的内容来编一些生动有趣又浅显易懂的儿童歌曲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唤起小学生对学习生字的兴趣,同时使得生态道德教育在识字过程中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例如,教师在讲解《保护庄家好卫兵》一课的内容:“天气晴朗河水清,小小青蛙大眼睛。守卫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保护好小青蛙,它是庄家好卫兵”时,浅显易懂的儿歌不仅让小学生学会了生字,还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应当保护大自然,保护动物。教师还可以编一首相似的儿歌,例如:“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蜻蜓大眼睛,保护植物吃害虫,做了不好好事情,请你保护小蜻蜓”。这样使得学生又多学几个生字,同时再一次受到了不能伤害小动物的教育。

生态道德教育融入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了很多生态道德教育资源,有揭示人和自然关系的课文,有关生态环境知识的课文,有关生态保护的课文等等,主体有动植物类、自然风光类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效利用有关课文的特点适当地融入生态道德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述人与自然关系的课文,其中心都是围绕着自然风光以及描写动植物从而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春雨的色彩》《海上日出》《春天的小雨滴滴》《冬爷爷的图画》等,这些课文都从不同的层次体现出了大自然的优美,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这种类型的文章,小学语文老师应当在上课过程中尽可能的培养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导小学生领悟大自然的绚丽多彩,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幻想出美丽的画面,提高审美情趣。

全文阅读

小学德育论文:小学生孝敬父母道德教育的内容

一是听从父母的意见和教导,学会从小礼让父母;二是帮助父母帮助力所能及的家务;三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起居饮食,保持身体健康;四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功学习,努力向上;五是出门和回家都要向父母有个交待,以免父母挂念;六是要诚实,杜绝撒谎的行为,不在外面做违犯纪律的事。

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不良心态及对策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阵地。但由于教师、学生的主客观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逆反心理,产生了对思想品德课的不良学习心态;具本表现如下:

(1)消极型的学习心态。这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态度定势,缺乏信心,心态过分紧张,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动脑筋;没有耐力,其情感、思维、求知欲等心理状态都处于薄弱状态;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低劣。

(2)淡漠型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表现为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没有意志力,思维消极定势,缺乏灵活性;依赖教师支配,其心理状态陷于固定看法,情感淡漠;认识模糊。

(3)消遣型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主要特征是兴奋好动。学习中不能认真思考课文中的观点,而是各个环节跳跃,活动过多,激奋冲动,注意短暂,思维无定势,缺乏意志力。

(4)沉闷型的学习心态。这些学生的特点是对学习思品课感到沉重而烦闷,没有积极参与的心理,对课文观点是似而非;由于感性经验缺乏,学习感到困难,其心理状态处于矛盾之中。

分析以上小学生不良学习心态的原因,主要是:

全文阅读

小学德育小学生孝敬父母道德教育内容

一是听从父母的意见和教导,学会从小礼让父母;二是帮助父母帮助力所能及的家务;三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起居饮食,保持身体健康;四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功学习,努力向上;五是出门和回家都要向父母有个交待,以免父母挂念;六是要诚实,杜绝撒谎的行为,不在外面做违犯纪律的事。

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不良心态及对策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阵地。但由于教师、学生的主客观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逆反心理,产生了对思想品德课的不良学习心态;具本表现如下:

(1)消极型的学习心态。这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态度定势,缺乏信心,心态过分紧张,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动脑筋;没有耐力,其情感、思维、求知欲等心理状态都处于薄弱状态;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低劣。

(2)淡漠型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表现为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没有意志力,思维消极定势,缺乏灵活性;依赖教师支配,其心理状态陷于固定看法,情感淡漠;认识模糊。

(3)消遣型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主要特征是兴奋好动。学习中不能认真思考课文中的观点,而是各个环节跳跃,活动过多,激奋冲动,注意短暂,思维无定势,缺乏意志力。

(4)沉闷型的学习心态。这些学生的特点是对学习思品课感到沉重而烦闷,没有积极参与的心理,对课文观点是似而非;由于感性经验缺乏,学习感到困难,其心理状态处于矛盾之中。

分析以上小学生不良学习心态的原因,主要是:

全文阅读

儒学与小学生道德教育论文

一、当前小学生道德水平

(一)有爱国主义意识,但情感体验不足

小学生有热爱祖国的意识,但不能融入其深层意识中。例如,在“学生对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的态度”这一问题中,50.25%的学生选择了“按照班级要求做”,14.21%的学生选择了“自觉做”。

(二)诚信意识强,但践行诚信行为不足

在笔者调查的小学生中,都认为做人要讲诚信,但有40.5%的同学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中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做题会抄同学的答案;25.32%的同学表示借同学的文具由于忘记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归还。

(三)懂得以礼待人,但缺失礼仪行为

在笔者调查的小学生中,50.25%的学生在校园遇到老师不会主动向老师打招呼,仅有35.65%的小学生在路上遇到老师会向老师问好。

(四)认同孝顺父母,但落实到行动中较少

全文阅读

小学生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出现了问题,制约着社会的进步,也影响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他们道德教育好坏对我国教育的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本身良好的示范作用对小学生道德认识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他们未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另外,家庭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良好的社会道德教育氛围对小学生的道德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小学生道德教育现状的研究,说明目前小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此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小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一、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

(一)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特点

1. 小学生思想道德认识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由于年龄比较小,在思想道德形成的过程中,思想道德认识比较浅,大多数小学生只知道“应该这样做”,而对“为什么这样做”并不了解,对于事物缺乏理解和判断能力。

2. 道德是后天形成的,不是天生的。小学生的道德主要靠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道德教育而慢慢形成的,还有社会道德氛围的影响。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对道德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他人所做出的行为是否道德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3. 小学生性格发展慢,知识掌握存在差异。小学生由于处于认知启蒙阶段,他们的性格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在小学低年级,他们的性格发展速度较稳定,没有太大的波动。但到了小学高年级,即四年级到六年级期间,小学生的性格发展的速度会比较快。一个班上的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前要掌握小学生的差异性和性格特征。

全文阅读

浅谈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

摘要: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栋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农村小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命运。本文分析了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和成因,根据笔者多年的农村德育实践经验提出了做好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策略

农村小学生占据中国小学生的半壁江山多。百年教育,树人为本,树人须先树思想道德。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当今社会显得尤其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大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根据中国心理学会的调查,约十分之一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强迫、抑郁、自卑等等。其中以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让人堪忧。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是道德规范缺失。农村小学生自制力一般较弱,喜欢争强好胜、强横霸道、强词夺理。二是不健康人格,表现为上课缺乏自信,语言表达能力弱,好动急躁,过于自卑、胆子小。三是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对学生缺乏良好的德育教育,也没有配备相应的德育教师。四是农村教育环境差。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学生的管教缺乏耐心和科学的方法,往往是采用棍棒出孝子的土方法进行管教小孩,不少家长只是关注孩子的智力,而对孩子如何做人做事的教育则忽略不管。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学校道德教育存在误区。学校过分强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一些空洞无物的教育理念,什么“四有新人”之类无疑对小学生的思想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其结果是学校道德教育犹如“空中楼阁”,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欠佳。其实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尽量简单易操作,让学生做好日常的行为规范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比如小学生应该做到,见到老师长辈要打招呼问好;对同学要文明礼让;对父母孝敬有加,帮助弱者;不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二、家庭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现在的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到城市务工,成为农民工一代。留在农村的尽是老人小孩,留守儿童现象严重,不少老人对小孩缺乏教育的耐心和科学的方法,只是一味地溺爱和纵容,宠坏了小孩,不利于小孩的成长。一方面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小学生的要求过分强调读好书,考好试,有个好成绩就行了,忽视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做人的基本道德底线。另一方面,一些家长有良好的教育动机却缺乏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教育小孩往往适得其反,收效甚微。

三、社会的不良风气腐化。现在网络流行,电视普及,给农村小学生带来大量的垃圾知识,而社会上的成人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农村蔓延。商品经济的浪潮给青少年的思想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些不良风气不断冲击着农村的朴素的价值观和信仰。在这种电子垃圾和西方腐朽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少数农村小学生精神空虚,缺乏信仰和艰苦奋斗的意志,对大是大非缺乏鲜明坚定的立场,有些甚至受人蛊惑,误入歧途走上了不归路。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