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美术知识

小学美术知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教学

结合小学美术人美版教材安排,笔者选择了《红色的画》、《黄色和蓝色的画》这两课作为三年级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课的起点。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点,笔者希望学生通过这两课的学习,认识三原色,并感受红色带给人热烈、喜庆、欢快的美感,黄色带给人明亮、温馨的感觉,蓝色带给人凉爽、清静的感觉。

游戏激发课堂活力

在《红色的画》一课伊始,笔者设计了故事导入。

师: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如何呢?

生:小鸟找不到家了;不能画带颜色的画了;分不清早上和晚上了。

师:颜色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生:颜色对我们很重要,我们生活中不能没有颜色。

师:你能说出几种认识的颜色吗?在这么多的颜色中,有哪三种颜色是其他颜色无法调配出来的?

全文阅读

小学美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基础知识的途径

【摘 要】美术是美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教育又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基础阶段,如何能够完美地融合两者,通过小学美术教育实现建立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并从中获得基础性的技能和知识理论,值得教育者们的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思维;探究式

作为启蒙和基础阶段的小学美术教育,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从而步入美学乃至艺术的圣殿,是教育的首要目的。在教育中要使学生建立起独立的审美意识和观念,从而开始创造和学习。美术被学生进行创造、欣赏、认知和感知的过程即为小学美术教育的宗旨,并实现促进和骑法出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的提高的最终目的。

一、小学美术的教育宗旨和途径

美术作为美学领域里的一门学科,有着创造生活、设计生活和美化生活的重要作用,是人类将美好理想赋予物质创造过程的结果,是带有创造性的劳动,美术活动既是精神生产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物质生产方式。所谓的艺术家即是将自己的思想、想象、知识和兴趣赋予在自己的物质产品里,可以让别人应用、学习、感动和欣赏。美术中的纯美术存在的意义,就是能够创造出一片更加理想和纯净的精神世界。有别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的劳动过程和生产方式,是以日常性的美术教学活动为基础,建立起学生对美的意识和兴趣,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的思想人格得到健全。在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已经不仅仅只是一门技巧、技能课,更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文内涵,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掌握美术的基础技能和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我国的人文、地理和历史等知识,最终通过这种手段建立健全学生的思想人格。美术教育在小学课程的目的即是以美术教学为途径,将基础性的造型技能和美术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爱国主义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育的基础性意义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及基础知识技能

在小学美术教育阶段,是学生接触初级美术、打下良好美术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初步培养,并授予学生较为基础性的美术技能和知识,小学美术教育担负的责任重大。

1.艺术灵感的挖掘,艺术嗅觉的培养

全文阅读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应与各学科知识相结合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出现“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影响着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美术欣赏教学的教研工作,掌握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课题。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笔者尝试将美术欣赏与各个学科关联知识相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140-02

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教学是把已有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出现“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影响着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美术欣赏教学的教研工作,掌握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课题。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我尝试将美术欣赏与各个学科关联知识相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现与同仁交流、共勉、共进。

一、美术欣赏教学与文学相结合

美术与文学密不可分,诗人的文字在我们脑海里形成一幅幅画面,画家的画笔可以描绘出诗一般的意境。文学为美术提供素材,美术作品也能激发文学创作者的灵感。我在教学中有意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文学审美能力,持续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和画中意境学练文学表述,很有效果。例如:

我在《溪山行旅图》的教学中,当屏幕上展示出《溪山行旅图》时,大部分学生脱口而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课堂氛围十分活跃。这样对画吟诗,以诗“做”画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欣赏的兴趣,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修习文学,陶冶情操,相得益彰。

全文阅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各科知识的探索

小学美术的课程改革,已逐渐淡化了学科的专业意识,改变了已往注重单纯美术技能教学的模式,软化学科边缘,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牵手与融合,给美术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气息。在美术新课程的教学中,将美术知识有机地渗透到其它学科,从跨学科的角度,弥补分科课程的不足,并更有效地运用各种课程资源,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下面就浅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是在美术课中渗透音乐

根据小学生好动、爱唱、爱画的特点,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把美术教学与音乐和谐地融为一体,以达到活跃气氛、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诱感、开发智力的教学目的。为了更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性的发展,在美术课中相应地采用音乐教育,将更好地辅助教学,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应。例如:我在上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四季的色彩》这一课时,就将音乐融入美术课堂。首先,我先请学生欣赏几个音乐的片段:有抒情平缓的轻音乐、有高昂激荡的咏叹调、有气势澎湃的交响乐、有轻松愉悦的民间小调。随着一曲曲音乐的交替与变换,我发现学生的情绪也随着音乐的不断变化。表情丰富,愉悦、惊喜、陶醉、兴奋等等,给了同学们一种真实的感受。以此作为《四季的色彩》这一课的导入,学生们表现十分出色,初步锻炼了学生对“感觉”这一抽象概念表现的尝试,在教学中把音乐请进教室,以优美的音乐伴随美术作品的优美意境、美的形象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激情,提高学习兴趣,愉悦学生的心理,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与音乐的融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抒情和创作欲望,让学生真正体验上美术课的乐趣。

二是在美术课中渗透文学

美术通过视觉艺术去传播文化思想,文学则利用文字,两者目的相同,只是表现手法不同而己。在美术课中,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与画结合,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是大家仿佛身临其境,带着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产生联想,由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我在教《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诵读儿歌,理解歌意。启发学生根据歌词展开想象: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弟弟睡着了,给他留一个。学生犹如置身于草坪上的一棵棵果树下,开开心心,排队坐着吃果子,小弟弟玩累了,酣睡在旁边,留一个等他睡醒了再给他吃,一幅优美的图画己经在脑海里浮现。一首儿歌,一片深情,小作者已经是胸有成竹了,这就是文学艺术与美术的完美结合。通过对儿歌的诵读和理解,提高美术课的文化韵味,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体现了美术课的文化性。

三是在美术课中渗透思想教育

美术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进行品德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把思想教育寓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品德和爱中主义情操。与此同时,美育要针对教材本身美的因素,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在绚丽多彩的风景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产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在描绘壮美山河、故乡一草一木中培养起爱国主义情感,在欣赏优秀的革命历史雕塑、绘画中,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如第九册《中国现代雕塑作品》的《艰苦岁月》铜雕作品中。从一老一少两位战士相偎依,他们褴褛的衣服、短裤、赤脚和瘦骨嶙峋的躯体上,可以看出作品表现的是艰苦的战争岁月里革命战士的深情厚意和洋溢着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通过艺术形象的陶冶,使人感情丰富,心灵美好,品格高尚,使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为学生的以后发展奠基础。

四是在美术课中渗透历史

全文阅读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必备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摘 要】艺术通过报刊、杂志、影视等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艺术享受。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展现了“艺术美”和“精神美”,因此欣赏艺术作品既要有审美眼光,还要有感受精神美的智慧。

【关键词】小学美术 发现 感受 创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52

自然界的山川、河流以及形形的动植物构成了一幅巨大的画卷,古时候人们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大自然的“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绘画技巧和材料不断丰富,各个时期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这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人类先后发明了照相机、摄影机,有了更多的方法捕捉大自然的美丽瞬间,由此也形成了新的艺术形式,同时运用多种传播手段使艺术作品得到广泛传播,扩大了艺术的影响力。而且各种建筑和工业产品也越来越注重艺术效果,使建筑和产品更富有人情味和文化内涵,从而推动了现代产品设计的发展,这使艺术的形式进一步扩大,可以说现代生活中处处皆是艺术。这既需要现代人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还要掌握一些美术知识来提升个人的艺术欣赏能力。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力图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进而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

一、欣赏能力

艺术作品展现事物的真善美,能给人带来精神享受,这也是人类千百年来进行艺术创作的动力,并不断有新的艺术追求。只有认识到艺术的美好,才会有艺术创作的愿望,所以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图形优美,色彩丰富,而且构思巧妙,通过有限的画面表现丰富的精神内涵。欣赏艺术作品要透过图案和色彩欣赏艺术所带来的“美”,发挥想象,领悟画作所表现的艺术形象。

艺术作品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形,依靠艺术家的激情和想象,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描绘出事物的形象,揭示人类的情感。欣赏艺术作品要先认识画作描绘的具体形象,这需要联系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事物,所以教材中的图画多是学生日常见到的物品。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事物的特点有哪些,判断的依据是什么,鼓励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做补充,然后老师概括总结,提高学生认识上的准确性。在欣赏画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全文阅读

给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带来了新的美术知识

【摘要】通过这种课能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美术知识;开发潜力;创新能力

农村中小学由于环境的特殊性、经济上的差异,美术课的材料和城市里面孩子所拥有的美术材料有很大的差异性。那么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师如何巧妙的利用这些材料来上好美术课呢?

1 材料的选择

首先我们应先了解一些农村里比较常见的一些可以用于美术课堂的材料。这就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善于发现我们身边的,可以用在美术课堂的材料;并将其进行提炼,选出适合农村中小学美术课的材料。通过这样的美术课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比如:树叶、各种粮食的种子、泥土、秸杆等,这些农村常见的、免费的东西都是上美术课时绝佳的材料。

2 材料的初步处理

其次是对这些材料的处理。当我们选定某种上课的材料时,应先对这些材料进行适当的前期处理,这样才能节约我们在课堂上的时间,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作。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师生一起来完成,教师要先选择好下次课堂上使用那种材料,并对这种材料进行试处理,然后再告诉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去进行材料的选择和准备。

比如要进行树叶拼贴画,就应提前告诉学生去收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然后把收集到的树叶放在旧书里压平、阴干备用。在课堂上除了树叶这一主要材料以外,我们还要用到剪刀、胶水、图画纸等。

全文阅读

以《塔》为例浅谈传统文化知识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本文通过对《塔》一课教学片段的分析,旨在树立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正确态度,在过程中注重文化内涵知识的传授与交流,重视加强学生与当地传统文化资源的接触,以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 渗透

一、缘起

前阶段,为了完成既定的展示课教学任务,我选择了《塔》一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反复磨课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这一内容背后所隐含的传统文化知识深度,超出了我的原先设想,如:“为什么一般古塔的层数是阳数,而横截面的形状又是阴数呢?”“为什么要把魁星像刻在塔砖上?”“古塔塔顶的装饰物有什么寓意?”等等(图1),在感叹学生敏锐观察力的同时,也为老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

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美术课程的价值之一,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精髓,也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激发珍惜并关爱传统民间文化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对世界多元文化保持宽容和尊重,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知识渗透的策略分析

1.树立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正确态度

全文阅读

以互动式教学提高小学美术课堂质量

摘 要:培养学生艺g素养的最佳时间是小学阶段,在这时期开展美术知识的讲解和学习可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美术功底。就目前小学阶段开展美术教育的情况而言,提升课堂教育质量是教师主要的工作重点,只有提升整体的课堂质量,才会使学生实现高水平美术知识的学习。当前,互动式是美术教师提升教育质量的一项手段,开展互动形式的美术教学,可以提升整体的课堂质量。所以,小学教师正在积极开展互动形式的课堂教育,以期实现良好的美术课堂教学。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美术课堂;小学教育;课堂质量

美术教学的开展应该打破原有的教学形式,应该创新知识传输和讲解的具体方式,使学生以更高的精神状态开展知识的记忆。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美术课堂的教育应该重视学生主体能力的构建,应该以互动形式开展美术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一、当前小学阶段美术知识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1.学生参与性低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小学生处于一定的被动位置,在整体课堂的开展中存在参与性低的现状。一些教师开展美术知识讲解和传输的时候,只是进行“填鸭式”的讲解,重视对学生布置课堂作业,但是忽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这样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问题,知识的掌握较差。

2.讲解模式存在落后社会发展的问题

美术课堂是一门具有高雅艺术性的教学活动,具体知识构成存在一定程度的抽象化,学生在理解知识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个时候,教师对知识讲解的能力尤为重要,但是一些美术教师在知识传递的方式上存在一些滞后性,讲解模式存在落后社会发展的问题。这样就导致学生在美术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知识点理解错误的情况,影响整体美术课堂高效建设目标的

全文阅读

“瞻前”“顾后”话“衔接”

摘 要: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美术教材的编写目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截然不同,所以小学与初中的美术教学衔接就尤为重要。只要教师能找准教学衔接点,掌握合适的方法,采用有效的手段,就能使它们进行有效的过渡和衔接。

关键词:小学高段;中学一年级;美术教材;美术教学;差异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后将面临风格、要求都截然不同的美术学习学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衔接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中小学美术衔接教学是提高广大学生艺术素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当前美术教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广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和效果。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落实呢?

一、教材“扫描”:找准教学衔接点

要开展好中小学美术教学衔接工作,首先必须仔细分析教材、认真研究教材,找准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衔接点。纵观现行中小学美术教材不难发现,两者都包含了绘画、工艺制作、美术欣赏等艺术观点和设计意识的教学内容,按“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设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套教材互相呼应、相互配合,教学内容在很多方面有所一致。如,中学美术教材中《心与祝愿——贺卡设计与制作》与小学美术教材中的《贺卡设计》的课题,中学美术教材中的《门》与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各式各样的门》的课题相同;中学有《美术字写法》,小学就有《单线体美术字》;中学有《过去的日子》,小学就有《美好的童年》等等。中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相似,并不意味着教学目标一致。中学注重美术知识的传授、侧重美术观点的讲解,小学强调“儿童个性”的发展、突出“情、趣、美”的展示;前者要求客观世界的“理性”表现,后者追求儿童心灵的“纯真”表达。毫无疑问,教材所编写的教学目标各异的相同内容,就是我们需要的教学衔接点。教师应在找准教学衔接点的前提下,瞻前顾后,作好学生美术学习的平稳过渡。比如,小学高年级在《线条的魅力》教学中就应通过学生认识不同的线性,并初步运用简单的线性进行排列和变化与中学的《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教学相呼应;初一的《运动》让学生学习、感受、发现生活中的动态美,用艺术语言表述动态美,用运动的形态表达情感,与小学《劳动中的人物动态》《我熟悉的人》的教学相衔接等等。不仅如此,为了解决好中小美术教学衔接,小学美术教材在高段把中学美术教学中常用的美术名词术语和造形知识分课做了简单的解释和运用练习。如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朝霞与月夜》《色彩的明度对比》《色彩的色相对比》《形的渐变》《色的渐变》就与中学美术教学的透视、构图、冷暖色构成的美感、物体明暗表现等教学内容相互衔接,直接为衔接教学敞开了方便之门。

教学衔接点的确定,为我们进行中小学美术衔接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但要正确展开美术衔接教学,还必须要有重点进行,决不能“套公式”似地课课必行。

二、教学“渗透”:有的放矢,逐步转移

小学高段、中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心理变更、认识变化的不定时期,特别是中学生,他们从小学升入初中,换了环境,换了老师,换了教育方法,也换了学习方法的情况,“成人化”是这个阶段学生的显著特征,那种小学阶段“凭感觉审美”的儿童美术观正逐步被“知识审美”的现实艺术观所取代,因而获取美术知识是他们的共同愿望。

这两个时期的学生由于受到成人艺术观点和客观事物的影响,正处在“想象期”与“写实期”的过渡阶段,“真实”成了他们评价和表现艺术的标准,那种仅以儿童超常的艺术表现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艺术求知欲,因而,在小学高段的美术教学中适当传授“美术基本知识”与中学的以“美术知识和设计创造”为主体的美术教学衔接是完全必要的。

全文阅读

当代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不足

摘要: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情操的主要课程,也是学生思想发育的引导阶段。本文先介绍小学美术的作用和意义,指出当今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通过合理改进不足点,从而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不足;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11-01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提倡素质教育,这也意味着很多文化课程将成为小学生主修的课程,尤其像小学美术这样富含很多艺术文化知识的课程,势必会收到更多的重视。但是,美术固然会为学生带来很多美好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色彩知识,但是其教学方式和理念还不够成熟,与其他科目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还不够丰富,很多知识已经与时展脱节,这也是目前很多小学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尽快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水平,尽可能的让学生接受到良好且富有内涵的美术知识。

一、小学美术的作用意义

1、美术教育的意义

小学美术是国家素质教育的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课程,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的熏陶学生对美的概念,丰富他们的审美思维,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为学生的美术知识打好基础教育。现今的小学美术教育主要是以各种客观美作为载体,传授给学生对美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美学的基本知识,从而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从而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绘画基本功,通过具体的美学图片或者画作,教育学生学会创作,启发他们的创作性思维,从而促进小学生的人格发育以及他们整体素养的全面提高。

2、美术教育的具体作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