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老师师德论文

小学老师师德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班主任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品德教育的渗透

摘 要: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分数对教学水平进行划分,虽然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要求实施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具备重要作用。所以本文对班主任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品德教育渗透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品德教育

小学是学生形成是非观、价值观等理念的重要时期,对其以后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品德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效果倍受重视。在实施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是进行品德教育的基础,因为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逻辑真理,更加重视情感交流,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作用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品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具备其自身的特有情感,是实施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班主任老师需要起到领头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视力度不断增长,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阻碍,不能进行有效开展,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具有其必要性。而大部分老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只是对基本知识进行教授,更不要说对品德教育进行渗透,此时班主任就需要进行介入,引导老师实施品德教育。此外,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条件有限,只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接受品德教育,无法得到理想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品德教育效果,而且创新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良好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渗透品德教育的策略

1.语言赏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字进行解析,然后对文字所组成的语言进行欣赏,以达到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可以增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同时小学语文教学材料中课文都具有很美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并充满了情感,包含了很多积极、正面的思想品德。在班主任的引领下对课文语言进行赏析,然后深入全文,使学生可以对课文内容更加形象、深入地进行记忆,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完美地渗透品德教育。但是班主任在渗透品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分清主次,是在良好实施语文教学时渗透品德教育,不是专门地开展品德教育。如果不分清主次,不仅不能很好的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造成严重影响。

全文阅读

论班主任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

摘要:德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德育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一项工作,要做好德育工作不仅需要学校的良好配合还需要家庭的积极努力。小学是学生求学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做好德育工作的奠基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是起带头作用的,班主任道德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因此,这就需要学校清醒地认识到班主任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地在小学开展德育工作。文章就是从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班主任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和研究的。

关键词:德育工作 小学 班主任 道德素质

教师是一项非常崇高的职业,受到人们的称赞和敬仰。教师,不仅是传道和解惑,教师最主要的还是对学生人格和道德方面的教育。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不仅仅是为学生解决疑难的书本知识,还应该为学生的思想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

作为一名小学的班主任老师,责任是相当重大的,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还应该对班级进行科学有爱的管理。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以身作则,一视同仁。对任何一名学生都要同等看待,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老师还应该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主要是因为小学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建设的基础阶段和关键所在,所以小学班主任老师应该在这一时期做好德育工作。

一、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小学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奠基时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所以小学班主任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小学时期的德育工作也是符合是到发展要求的,是时展的需要,做好小学德育工作,为未来培养更多的人才。通过小学教育工作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总之,小学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到学生的自身修养和品德建设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整个未来,所以,做好小学教育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班主任应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全文阅读

矮化道德下学校德育困境的思考

摘 要 道德教育基于人类一个的难题:美德或者德性是不是可教的。所以,一切在学校教育范畴内对道德教育的讨论,都是矮化道德。课程无限丰富性对道德意义的限制, 学科教师不管学生的德育,人师与经师的分离,是学校德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关 键 词 道德教育;矮化道德;隐性德育课程;学科德育;人师与经师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5-00-04

引言:美德或者德性是不是可教的

在所有教育中,道德教育最难落实,因为仅仅一个德性(arete)就把我们难住了。譬如,在学校德育中怎么培养“勇敢”这个德性呢?苏格拉底甚至说:“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孩子骑着马到战场上去看看打仗,在安全的地方则让他们靠近前沿,像小野兽那样尝尝血腥味。”[1]

在《柏拉图对话录・普罗塔哥拉篇》中,苏格拉底和普罗塔哥拉辩论什么是美德(德性),美德是否可教等问题。苏格拉底引导普罗塔哥拉讨论公正、虔诚、勇敢、节制和智慧诸德性,这个话题实际上牵涉到美德(德性)与知识的关系。苏格拉底和普罗塔哥拉在“美德(德性)与知识”的谈话中,认为每个人都是矛盾的,自己前面谈话的结论,后面却往往被自己否定。他们的谈话集中在几个话题上:“美德或者德性是不是知识”“美德或者德性是不是可教的”“知识是不是可教的”。所以,“德性或者美德是不是可教的”是一个古老的难题,也是道德教育的基本点。这也说明,人类的道德教育,其实是建立在一个人类困境上的。

全文阅读

新时期小学体育德育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加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促进学生进步和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指标;学生的德育品质与学生的个人发展息息相关,小学时期恰好是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道德、思想正处于塑性阶段,因此,加强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仅仅通过教师指导的简单性技能锻炼,缺乏针对性,随着素质课程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成为学校培养得知体育全面发展学生的关键性教育策略,本文结合现阶段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对新时期小学体育德育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的进步。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体育;德育教学策略

在新课标的不断改革过程中,德育体育开始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教师加强体育课程的德育教学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摆正德育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坚持通过合理的措施和策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德育学习,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的基础上促进个人良好道德习惯的发展;本文从德育和体育教学两个方面出发,对小学体育德育进行策略分析,希望能够促进素质教学的发展。

1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中的问题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德育工作处于研究阶段的初期,因此很多小学的体育德育教学策略和方法很不完善,需要我们深入小学体育课程中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体育德育中存在以下问题:

1.1部分体育教师缺乏体育道德教育意识

通过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很多小学的体育教师缺乏体育道德教学意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积极的团队精神教育、集体观念教育以及合作观念教育的意识,只有少部分学校的老师具有加强学生体育德育教学的意识;由此可见,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很多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对学生的体育德育进行合理的教学和引导,不重视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工作,缺乏对于学生体育德育观念的引导。

1.2缺乏全面的德育评价体系

全文阅读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构建及特点

【摘 要】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

>>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公费定向师范生的“中国梦”之职业理想培养对策研究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免费定向师范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 六年制师范生数学素养调查研究 六年制本科农村免费定向师范生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究 普通全日制高中生与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生生活满意度比较研究 初中起点“二?四”分段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文化修养构建的研究 舞蹈训练有效提升六年制免费师范生情绪管理的作用研究 六年制本科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的特色与前景 初中起点“二·四分段”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 六年制初中起点小学教育音乐方向人才培养探索 六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方向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初招六年制本科:制度理想与现实困惑 基于核心素养的“六年制”乡村音乐教师教育课程范式重构 初中起点“二・四分”段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美术教育专业能力培养与探索 六年制语文教学方案探析 湘教版六年制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穿花衣的热带鱼》教学案例 五年制师范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浅析及对策 关于加强五年制师范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培养五年制师范生的环保意识 五年制大专师范生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构建及特点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构建及特点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雍容波")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是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德育教育的要求而开设,具有目的性强、针对性强以及实践性强等特点。开展好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有利于国家农村小学教师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 德育课程 构建 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038-03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是国家统一从农村招收的免费师范生,以“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来培养农村小学教师。从2010年秋季开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就有了第一批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本文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着重研究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构建及特点。

一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构建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大的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开设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历史方面,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门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三门课程;形势与政策是每个学期集中开设的课程。

1.课程开设时序方面:遵循学生自然成长的规律

从德育课开设的时间上来说,遵循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自身发展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刚入学时才十五六岁,正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在形成与逐渐成熟的阶段,所以,最先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然后,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读史才能鉴今,特别是近现代史的学习,因此,接下来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

全文阅读

师德,滋润心灵的甘露

“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怀特海

(一)

2000年春节,我调来南方工作还不到10年。有一天,突然接到中学闺蜜的电话,她用低沉的语调告诉我,初中教我们数学的黄老师患胃癌于上个月去世了。我愣了几秒,忙问:“是教我们代数的黄老师吗?”闺蜜说:“是的。你忘了吗?当初代数你学得最好,每次都考100分,黄老师经常表扬你。”听到这,我的鼻子不由自主地酸起来,一时间满脑子涌现出黄老师当初教我们代数的一幕幕情景,却也还是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不可能,不可能,黄老师那么好的人怎么会说走就走了呢?”

我清晰地记得,当时黄老师才40来岁,她身材娇小,但却非常有魅力。黄老师的课上得非常好,课堂的设计也非常巧妙: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总结本节课重点、最后10分钟测验,四个环节紧紧相扣。每天下午放学前,黄老师必定会抽出10分钟时间到班上公布并讲解当天课堂测验的结果。因为黄老师对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同学们的代数学习问题基本做到了堂堂清、堂堂会,学习的积极性也似乎比学其它科目要高很多,以至于后来大家在同学会上一起回忆黄老师时,不少男同学表示自己中学数学学得一般,但代数还不错。

其实在我心里,黄老师对我的影响远不止教我学好代数,更多地是让我懂得了即使是拿了满分,也仍有可以改进之处。黄老师经常在我的作业本上留下很多充满期待和鼓励的话语,那些用心写下的字句给我年少的心灵注入了滋润的雨露,让我在开阔解题思路的同时,也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是黄老师让我明白:师德,有时其实就是一种螺丝钉精神,严谨、周密、一丝不苟,不断将真理的光芒照射到学生心灵深处。

(二)

全文阅读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活动课的组织与实施

摘 要:义务阶段基础课程标准改革强调对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关键内容,课程有效教学的着力点是立足小学生生活,让活动融入课堂,增强小学生体验,带给小学生品德生长的力量。在教学实践中,力求为小学生开辟一条通向品德体验的渠道,从“活动课”体验入手,寓教于乐,让小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体验中培养小学生德行,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活动课;体验教学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促进小学生社会性发展,帮助小学生认识、参与、适应社会,为小学生成为具有责任、爱心、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品质而奠定基础。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小学生道德教育主阵地的价值,从“活动课”体验入手,让活动融入课堂,寓教于乐,组织与实施“活动―体验―明理―内化―导行”的活动课,为学生创设情境,构思体验,参与引导,激活体验,讨论交流,内化体验,内化导行,强化体验,让学生认知活动、感受活动、参与活动、活化情感、分析活动、刺激思维、践行活动、固化行为,在活动体验中培养小学生德行,带给小学生品德生长的力量。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活动课模式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秉承“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结合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实际,摒弃“灌输德育”的教学弊端,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探求符合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新模式――活动课模式,加强和改进小学生德育,真正做到“以生为中心”的促进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活动课是应用系统方法,对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对课堂教学活动课各环节进行整体安排,明确构想“教什么、怎么教、教结果”,将活动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明确活动主题、确定活动目标、做好活动准备,组织与实施活动课,让小学生直接参与活动课,让小学生在活动课动手动脑,体验学习,完成明理,内化导行。

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课模式可以看出,教师基于学生生活,通过“设计活动主题―明确活动目标―做好活动准备―组织活动实施”,为学生创设情境,构思体验,参与引导,激活体验,讨论交流,内化体验,内化导行,强化体验,让学生认知活动、感受活动、参与活动、活化情感、分析活动、刺激思维、践行活动、固化行为,让学生在活动课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三维目标。在品德与社会活动课中,以小学生生活为基础,围绕活动为中心,用活动设计和活动体验组成课程教学框架,用活动交织成为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基本层面。其中,设计活动主题,按照各单元教学内容扩充或压缩制定,兼顾小学生实际情况,让小学生真正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持续发展;明确活动目标,教师需要在每节活动课中,规划设计学生学什么,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学习经验、品德和行为习惯等,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多元化设计活动课目标;做好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好活动课教学方案,做好活动课教学分析工作,如,活动环境考察、学生思想状况等。学生做好在活动课中搜集资料、社会实践等准备,激活小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小学生探索活动课,调动小学生活动积极性;组织活动实施,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达到明理、内化体验,实现情感、思维到行动的转化,帮助学生内化导行。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活动课的组织与实施

(一)回归生活:创设情境,构思体验

全文阅读

每一次培训都是新感觉,每一次学习都是头一回

毕节市金沙县第一小学副校长何仕卫老师与我校太有缘了!何老师分别于2011年、2012年、2014年三次走进省团校的培训课堂。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采访了他。

问:何老师,听说你已经是第三次来到团校?三次来到同一个地方培训不觉得枯燥吗?

何老师激动地说:“的确,我算是‘三进宫’了,我分别参加了‘少辅班’培训、‘千校万师’培训、和这次的‘道德讲堂’培训,贵校校长黄文和我沟通时我就说每次培训带给我的都是全新的感觉,都是全新的收获。谢萍老师教会了我要有一颗空杯的心态,所以让我感到每次来学习都是头一回。但是,让我唯一感到不变的是团校老师的一如既往的严谨的工作作风、敬业精神和家人般的温暖!……

问:谢谢你对我们的认可,我们会继续努力,何老师,你说每次都有新感受,有哪些新感受能给我分享一下吗?

何老师:“我感受到团校的服务和培训课程在不断改进和创新。第一次参加第九期少先队辅导员培训时,宿舍里还没有水果,但第二次来参加贵州省‘千校万师’第95期的培训时,我们的床头已摆上了鲜美的水果、大厅里放上为学员准备的雨伞;这次‘道德讲堂’培训,又发现为我们准备了精美的喝水杯……团校细致入微的服务令我感动!而课堂设计上,有理论、有实战、有参观讨论,还为我们请来了重量级的专家――的戴木才教授,让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有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问:谢谢你对我校培训工作的认可,你能谈谈这几次培训的具体收获吗?

何老师:“2011年暑假,第一次我走进了贵州省团校,参加全省第九期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在此次培训之前,我虽然有过几年的团支部书记以及2年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工作经历,但由于同时兼任班主任以及主学科的教学任务,所以几乎没有系统地接触相关理论的学习。在一周的培训中,我们的感情随着讲课老师的引导,喜怒哀乐都尝试过,心灵被老师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地震撼。包括李志东老师的礼仪教育,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少先队工作开展有了很深的感受。回去以后,结合我校的实际,重新拟定工作计划,从少先队队伍的建设抓起,让我校少先队工作再上了一个台阶。我校少先队大队每年都荣获县市级优秀少先大队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省表彰的优秀少先队大队荣誉称号,我本人也荣获省级优秀辅导员称号。并且于2012年8月通过考察,被县委组织部、教育局党委任命为学校副校长,工作分工协助校长管理学校德育、后勤、安全等工作。同时继续兼任辅导员,学校德育工作(包含少先队工作)在我们团队的协作下,学生在努力学习,朴素节俭,讲究卫生,文明大方,礼貌谦让,遵纪守法,生活自理,坚持锻炼各方面的表现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好评。”

问:何老师,你能把培训的收获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在短期内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真是了不起!

全文阅读

小学教师德育素养的培育

对小学教师德育素养这个问题的思考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做大学生德育工作。2006年,我来到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工作更加深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在初等教育学院工作中,我接触的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及一线小学教师,从事的是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工作。那么,今天的小学教师该具备怎样的素养呢?近日,中国教育学会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引发了我们对教师核心素养的思考。我认为,无论小学教师素养体系如何,都不能没有德育素养,德育素养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

一、小学教师德育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那么,如何理解德育素养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我们先来看看国家政策怎么说。

(一)国家教育政策对“立德树人”的要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在《纲要》的“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特别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2014年,教育部为把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对于教师来说,无论进行哪一个学科的教学工作,都必须体现德育,都不能不“育人”。而实施德育工作离不开德育素养,所以说德育素养是每位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在此,需要提出的是,《纲要》中用的是“渗透”一词,我们也习惯了这一用法,“渗透”的提法将德育看作独立于各学科之外的,犹如盐入汤。但我认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不是渗透进去的,而是体现出来的。“渗透”和“体现”的内涵不同,“渗透”意味着由外进入内部,“体现”则意味着各学科教学本身蕴含着德育的元素和内容。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存在已经说明了“体现”一词,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各学科本身就有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若学科教学缺乏了德育的内容或目标,则可以肯定地说,教学没有完成它真正的意义,所以赫尔巴特说“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小学教师德育素养的要求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及《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我院承担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工作。《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涉及了三个维度、十三个领域、六十条基本要求。在不同领域中都对小学教师的德育素养提出了要求,具体体现在六十条的“基本要求”中,如,第十条“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第二十条“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第三十条“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这三条基本要求分别从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小学生发展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三方面对小学教师的德育素养提出要求。由此更为清楚地意识到德育素养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可以说,缺乏德育素养的小学教师不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

全文阅读

基于语文与德育教学研究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德育教育工作越发看重,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进行联系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语文,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把德育教育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对于语文学科自身发展以及德育教育的普及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语文教学,是对学生汉语语言能力进行培养,对其汉语文化思维进行培养的重要学科,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当中,是学生个人发展的急迫期待。因此,本文以基于语文与德育教学研究分析为题,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教学的方法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德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前言:课堂,是一个互动的场所。在初中语文课堂之上,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这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充足且合理的条件。在师生的互动之中,老师可以将德育观念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在进行课堂管理之时,老师可以利用规则的明确,使学生意识到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在进行课堂目标的实现之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责任这一意志品质。因此,将德育教学与语文教学整合在一起,是一个极为正确的决定。笔者选择语文与德育教学结合的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理论基础的。

1、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融入德育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也是教学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实践教学活动当中,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思想的发展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而周边环境的创造来自于课堂中的每一个互动行为。学生在面对他人的正确或者不正确的行为之时,会对自己的相同行为进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课堂当中,师生的互动,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与生活态度产生影响。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加以“爱”的元素,缺乏爱的教育只是空谈。一些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可能会受到家长和同学的斥责与嘲笑,因此自尊心受到了摧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自闭。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用爱温暖学生,鼓励他,帮助他,拉近学生与老师心的距离,这样才能够完善课堂,真正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正确的课堂评价是规范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思维想法与行为,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发展。而老师与学生是课堂中的主要人物,加强传统教学方式的转换,就在于老师与学生关系的转变。这一转变,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从老师来讲,老师的课堂授课行为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教学之时,老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老师要将自己视为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就是进行知识的传递,不能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学习活动中的发挥。另外,老师的个人素质还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从事教学工作之时,老师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个人魅力与感染学生,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来。在开展教学活动之时,老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建立一个平等且和谐的师生关系。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