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科技创新

小学科技创新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策略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和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应从幼儿开始,在长期的教学、训练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实施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教育呢?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提出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建立学习共同体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毋庸置疑,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他人的协助。在这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里,“地球村”初步显现,那种农业文化下“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情景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发展。然而,似乎人人喜欢囿于自己的狭小空间,而不愿意融入到一个大的群体中。在我们的教育当中,原有的学校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创新,并近乎于僵化。这样下去势必难以应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渴望一种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生机勃勃的学校文化。

1.1同伴互助为学习共同体护航

遇到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靠个人的力量无法解决怎么办?这就需要“学习共同体”相互帮助。教师给予学习共同体时间和空间,让共同体内的同学互评互改,学生的策略高度统一,进而真正解决问题。期间,教师要巡视检查,针对个别问题进行指导。

1.2教师引领为学习共同体导航

教师是整个班级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学生的问题靠自主学习、同伴互助还不能解决,一方面说明思维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点拨思路,帮助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同时查缺补漏弥补教学中的失误。全班点评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情况难易可以师生互点互评。不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导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因其起到了总体把控作用。学习共同体不仅在实验课上发挥作用,在新授课、拓展练习时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相互批改、纠错或者共同体内领军人物的批改、督促纠错将会起到解放老师、发挥学生想像力、培养学生评价能力的作用。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个人。在人类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联系、对话、合作”等成为主题词。现代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对话”的过程,其中所蕴含的价值、精神、意义不是直接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在师生协商与互动的过程中通过理解与解释生成的。这种意义是师生在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共同建构的。当课程的本质成为“对话”的时候,学校也就成为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在平等对话中结成的“学习共同体”,权威与服从的传统线性关系在学校中将被彻底解构。

2拓展科学学科知识

全文阅读

创新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法

摘要:新课改后,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已经把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了重要科目之一。在教学中主要把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向展示出来,主要是教会学生获取、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必须要采取有效地方式开展这门学科的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一、引言

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革新,或是把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创造出来即为创新。在教学期间,信息技术教学人员必须要努力将学生创新潜能开发出来,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进行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提升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强化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障碍

首先,课前准备不充裕。课堂教学效果同教师的备课质量有着密切联系,只有充分备课,才可以把教学质量提升。因为很多教学人员不够重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课前准备过于简单,造成课堂讲解时效率不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掌握整个知识体系。其次,课堂管理效果不佳。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前提,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高效率的吸收与消化知识,因此,每个教师都需要努力维持好课堂秩序。

三、创新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对策分析

创新是求得发展的秘钥,科学需要创新、医疗需要创新,而教育教学也更离不开创新。文章以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创新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究:

全文阅读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科学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大力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极大地转变了师生角色,显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媒体,与科学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必然趋势。科学学科是以探究为核心,尤其是小学科学肩负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旨在使小学生保持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科学学习的潜力。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主动、愉快地去发现、去探索,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误区,与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分析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试图为利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小学科学教学变革提供依据。

现状与问题

1.照本宣科,平移性应用

现在很多多媒体课件制作简单,技术含量低,只是把多媒体设备当作投影仪使用,简单地将课本上的知识照搬到课件上,用“白板”代替了黑板,用视频代替了教师的演示。仍然是教师讲授,学生接收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只是将“人灌”换成了“电灌”。

2.越俎代庖,随意性应用

小学科学是以探究实验为基础的,但很多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实验是浪费时间,因此课堂上多以教师播放实验视频或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进行演示为主。整节课下来学生也只是看个“热闹”,并没有主动地学习内容,思考问题,仅是在“欣赏”过后,“不假思索”地回答老师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这种应用会使学生产生思维惰性,失去原有的好奇心。

解决方法

全文阅读

小学科学创新性技术教育探微

摘 要:创新性技术教育有别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教育,但是和科学教育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们教师往往会忽略了创新性技术教育的实施。本文从创新性技术教育实践必要性和如何探索等方面入手,阐述初步的教学研究观点。

关键词:创新; 技术; 科学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77-001

所谓科技,应该是由“科学”和“技术”两大领域组成。而谈到“技术”,就离不开“创新”,因为它是在人们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它是不同于科学这一以认识自然为主要任务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创新性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科学包括基本原理、概念和结构。科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绝大多数的基本科学原理是不断发展的。而我们的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些知识通过各种形式传授给学生。

而技术和创新是另一种形式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对从其他学科得到的概念和技能的利用;同时,技术又包括通过利用材料、能源和工具,应用这些知识以满足人类的需要或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技术也是一种“求知的方法”和一个探索、实验的过程。技术的研究包括这些方法的运用,即创新过程,还包括对概念和程序的利用,如了解一些需要或问题并选择最佳解决的方案。

如果从他们的目标和任务上来看,二者是不同的:科学活动是为了认识自然,创新性技术活动则是为了改造自然。相应地,科学和创新性技术的结果也不一样:科学活动的结果是获得新的知识,而创新性技术活动的结果则是创造新的产品。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全文阅读

小学科学创新性技术教育分析

摘要:

创新性技术教育有别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教育,但是和科学教育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们教师往往会忽略了创新性技术教育的实施。本文从创新性技术教育实践必要性和如何探索等方面入手,阐述初步的教学研究观点。

关键词:

创新;技术;科学

所谓科技,应该是由“科学”和“技术”两大领域组成。而谈到“技术”,就离不开“创新”,因为它是在人们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它是不同于科学这一以认识自然为主要任务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创新性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科学包括基本原理、概念和结构。科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绝大多数的基本科学原理是不断发展的。而我们的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些知识通过各种形式传授给学生。而技术和创新是另一种形式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对从其他学科得到的概念和技能的利用;同时,技术又包括通过利用材料、能源和工具,应用这些知识以满足人类的需要或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技术也是一种“求知的方法”和一个探索、实验的过程。技术的研究包括这些方法的运用,即创新过程,还包括对概念和程序的利用,如了解一些需要或问题并选择最佳解决的方案。如果从他们的目标和任务上来看,二者是不同的:科学活动是为了认识自然,创新性技术活动则是为了改造自然。相应地,科学和创新性技术的结果也不一样:科学活动的结果是获得新的知识,而创新性技术活动的结果则是创造新的产品。虽然这二者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在具体的科学教学中又应融为一个整体。在科学教育中,应对学生进行科学和创新技术两方面的教育,把科学和技术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创新为特色的技术同以探究为特点的科学相并存的过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创新和技术领域的现状

全文阅读

小学科技创新能力教学探究论文

一、夯实基础———形成创新气场

首先,加强科技教育的组织领导。认真制定科技教育工作活动计划,对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操作进行合理安排, 对各阶段和每次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作出书面总结, 建立完整的科技教育工作档案。其次,加大科技教育的经费投入,优化科技教育的队伍建设。教师间学科背景的不同,他们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从而保证了学校科技活动的丰富性和专业性。 最后,重视校园科技文化环境建设,科学组与语文、美术和其他学科组密切配合,创设好人文的、科技的、绿色的、书香的、数字化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确定学校科技教育的活动类型

借助于活动的目标功能, 我们将传统的科技活动课程进行梳理, 形成科技教育的三种活动类型。

(一)普通参与型

它的功能是面向全体学生, 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参与,进行大众科技知识的传播。

(二)实践探究型

它是面向部分学生, 其活动要求有明显提高,学习内容有所加深,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全文阅读

科学创新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师的必备技能

摘 要:目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和学生面临的共同难题。新形势要求我们更新观念,加强措施,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技教师 创新意识和能力 对策和措施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处在小学科学教育第一线的广大小学科学教师,直接面对小学生实施以培养科学素养为中心的科学启蒙教育。科学素养又叫科学素质,在高科技时代,科学素养不再是少数科学家的专利,良好的科学素养成为每个人必不可少的需要。科学素养的构件之一就是科学创新意识和能力。我国多年来的应试教育造就了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民族要复兴,国家要强盛,就必须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重中之重的基础教育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我们应该从娃娃抓起,迎头赶上,才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一、科学教师具有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当代科学技术和当今世界处于前所未有的变化中,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资源、环境和发展需要的尖锐矛盾,迫使人们走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担负着祖国未来重担的小学科学教师更应该注重自身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育,很难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行为能力,并能将自己的创新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如何提高我们的创新意识, 采取有效途径实施创新技能,就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二、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方法

1.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应该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应该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开发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调控者和评价者。现代教育观念追求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美国教育技术CEO 论坛在第四年度报告中明确指出,“21 世纪的能力素质应包括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学生在这5个方面的提高和发展,主要依靠教师来实现,因此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研究发现,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创造性之间有着相似的关系。实施创新教育,在于提高教师自身创新素质。广大教师应该学习现代教育的教学理论,增加知识储备,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全文阅读

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问题及对策

【摘要】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小学科学教育培养小学生基础性科学素养。北京市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作为科学教育检验标准,同时又是挖掘科技创新潜力、培养科技兴趣的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在实践中却存在着资源不均衡、家长不重视甚至由他人代为完成等问题。项目小组通过研究提出提高科学课地位、课标与时俱进、开展选修课及发展课外培训市场等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教育;科技创新作业;问题与对策

引言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生的培养方向将逐步减少死板的课本教学、大量繁重的纸质版家庭作业,增加科技创新方面的拓展活动,这样一来减轻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二来提升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各校也开展了各种科技创新竞赛来激发小学生的科学潜能。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既是检测学生是否学会课上的知识点的一种方法,更是对科学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是对学生实际动手、实际操作的锻炼,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兴趣,挖掘其科技创新潜力。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的开展情况,可以反映小学科学教育的成果,也可以反映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正因如此,在2016年北京大学生启明星项目申报中,作者申报了“北京市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北京市小学生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通过国内外小学科学教育的研究,提出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及科技创新作业方面的一些提高和完善的措施。

一、研究综述

文献调研显示:一方面,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方面,涉及面虽然广泛,却很少关注科技创新作业这个具体环节上,更无具体的措施提出;另一方面,部分学者对于小学生科技创新虽有初步的研究,但关注点只停留在课堂层面,并没有着眼于科技创新作业课下的问题。目前国内有些研究学者从科技、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议,张仁开教授的《发达国家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2013年)发表了关于我国现在科技教育的瓶颈及问题的研究,就曾提出学校应多注重科技教育形式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使小学生对科技创新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应重视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科学引导作用。杨业华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课程化问题与对策的研究》(2014年)提出了在基础教育领域,小学科学教育基本上没有一席之地,短线教育不受重视,建议政府应该以行政力量积极推动科技课程的实施。陆静的《项目推进教研引领自主创新》(2014年)提出建议,应积极开展生活中的创新教育从创意教学、创意课堂、创意生活这三个角度出发,充分挖掘学科资源、家长资源、社会资源进而实现面向“每一个”的创新素养培养的教育。文献调研发现,国外学者对北京市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的研究几乎没有,能查阅到的主要是对一般学习科技教育工作研究较多。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没有对北京市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问题开展过相关研究,这给本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空间,使本研究意义非凡。

二、北京市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现状

“科教兴国”是国家级战略政策,在近些年的实际实施过程中科教的年龄段不断提前,如今更是已经渗透到小学阶段,科技创新要从娃娃抓起,那么,作为科学教育检验标准,同时又是挖掘科技创新潜力、培养科技兴趣的重要工具——科技创新作业在北京的小学生中开展地如何呢?1.调研情况简介调研小组有代表性地选择性地走访分布在北京朝阳、海淀、西城、石景山等城区中的6所普通小学和6所名校,针对学生、家长不同的人群分别以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收回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80份。另外在老师的协助下,选择了几位小学科学老师,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当面访谈。2.名校比普通小学开展得好我们将问卷结果详细的做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首先,通过对148份普通学校和132份名校调查问卷进行比较,发现:名校中学校已开设科技创新课的有81%;将要开设占9%;开设过,现在已经不开设了达10%。名校认为有必要有科技创新作业达87%;没必要,只关注学业即可占9%;无所谓占4%。而普通学校中学校已开设科技创新课的有54%;将要开设占19%;开设过,现在已经不开设了达27%。普通小学认为有必要有科技创新作业占81%;没必要,只关注学业即可占11%;无所谓达8%。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名校比普通小学更加重视科技课的开设及科技创新作业的布置。从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的内容来看名校与普通小学区别不大,基本都是网络课堂作业、亲自动手小制作、科学小发明、参观科技馆、了解科技知识、科技小论文等。从作业完成过程来看,名校的学生表现出更愿意向父母、老师主动寻求帮助完成科技创新作业,而普通小学竟然有5%的同学给出不解决的选项。从科技创新作业效果来看,名校的问卷统计出通过科技创新作业孩子更感兴趣了达87%;依然无兴趣占13%。而普通小学通过科技创新作业孩子更感兴趣了只占68%;依然无兴趣达32%。还有从有无设置科技特长生、参加科技竞赛及科学老师配置等方面调查数据来看,名校都要好于普通小学。3.高年级比低年级对科技创新作业更重视研究小组将小学生分成两个阶段,4~6年级为高年级,1~3年级为低年级,通过将高年级和低年级的调查问卷分别统计发现: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加重视科技课的开设及科技创新作业的布置,高年级同学会参加一些科技竞赛,独立地思考科学方面的知识并主动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能独立完成简单的动手制作科技作业,从而对科学知识感兴趣的也大多分布在高年级同学之中。4.家长对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重视度、认可度不高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家长填写问卷过程中,调研小组发现:家长对孩子的科技课作业关注度太低,问卷上很多关于孩子科技科作业的相关问题都不清楚,比如孩子遇到科技作业问题如何解决的、每天需要多长时间完成科技课作业、科技科作业以什么方式留的等等。很多家长在填写数字时还与调研小组商量着,对很多问题都没有关注过。有部分家长在接受调查时很不耐烦,置疑科技创新服务业的用处,认为现在教育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创新是少数人的事,小学教育作为普遍教育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总的来说,北京市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然而,调查结合访谈,发现北京市小学生的科技创新作业也存在一些问题,除上述的在普通小学与名校中发展不均衡、家长不重视等之外,还存在:科技创新作业的布置一味死板的依照教材大纲,而大纲存在滞后及脱离实际等情况,并没有从启蒙学生科技思维的角度灵活出发,没有结合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学生难以形成科技创新意识。部分科技创新作业的题目已经超出学生自身能力范围,很多科技创新作业转为“由家长替代其完成”,甚至出现找“”现象,并没有起到锻炼学生、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作用。

全文阅读

如何辅导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民族精神、创新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全力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科学探索精神,培养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劳动者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新的要求。

一 科技创新大赛的意义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面向全体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一种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的科技竞赛,它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也是集中展现我国中小学校园中的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所取得的优秀成果的一种形式。创新大赛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有效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并能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从而有效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素质,激发学生的潜能;并能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整体技能与素质,进而有效地推进国家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 科技创新大赛的活动内容

现有的科技创新大赛主要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两个板块。活动内容也主要分为:竞技类活动和展示型活动两个系列。

1.竞技类活动

竞技类科技创新大赛汉族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

竞技类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因为有赛事结果为依据,所以有很多分类形式,主要包括如下:按项目申报人数分(个人项目、集体项目);按年龄段分(小学项目、中学项目、高中项目),其中小学中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通常会按研究学科分(生命科学、技术与设计、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行为与社会科学等),中学中举办的科技创新竞赛则通常会按研究的学科进行分类(如数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物理学、植物学、工程学、微生物学、动物学、医药和健康学、行为与社会科学化学、环境科学);科技辅导员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通常会按照项目的类型来划分,大致分类如科技教育方案(科技教育教学以及科技教育活动)、科技制作类(包括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五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教制作项目)、科技发明类(包括外观设计项目、发明项目、实用新型项目三种)。

全文阅读

小学科技创新素质教育论文

[摘要]科技创新教育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科技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为了不断提升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品质,巩固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成果,**省**市**区实验小学在培育创新型专业教师、创设科技创新教育支持性环境、成就教师事业、奠基学生发展等方面,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加强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营造浓郁的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积极构建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不断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区实验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传统的中小学教育往往忽视课堂教学与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不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识记、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悖的。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把创新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所谓科技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科技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施科技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科技创新精神人手,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省**市**区实验小学创立于1997年,是一所富于理性,洋溢激情,既体现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情怀的学校。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承“崇尚科学、追求和谐”的核心价值观,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联动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美等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突破口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潜能激扬——构建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在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区实验小学以构建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为着眼点,在积极培育科技创新课程文化的同时,努力建构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与探究性课程三者有机整合的科技创新课程体系。

(一)培育科教创新课程文化

科技创新教育的精髓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孕育人的创造力,这恰恰是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与能力。当下不少学校为科技创新教育投^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教育效果却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急功近利,总想在短期内换来巨大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应,忽视了学生创造力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二是误认为创新教育就是搞科技活动,只要让学生动手制作了科技作品就能培养创造力;三是部分教师只把眼光盯着少数学生,甚至把自己的创新设想嫁接给学生,使科技创新教育成为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忽视了科技创新教育的普及性与提高性的辩证统一,导致了科技创新教育的畸形走向。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