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解决问题论文

小学解决问题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问题解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素质不高,导致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既是引导者也是教授者,教师的素质决定学生的素质。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师普遍呈现出素质不高的情况,因此,教师素质急待提高。

2.盲目追求教学形式多样性

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需要利用一些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从而将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但很多教师只是盲目地追求教学形式多样化,导致在教学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其中,主要的教学形式就是进行知识展览,把数学课堂当成展示道具的地方,严重影响数学教学质量。

3.学生不具备合作学习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在进行合作学习时,经常出现学生不具备合作学习能力的问题,这种问题的产生直接导致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浪费了学习时间,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学习能力都能产生良好的促进效果。而学生不具备合作学习能力,这个问题的出现对于课堂学习而言非常不利,教师为学生安排合作学习的课题,是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果学生不具备合作学习能力,那么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完全等于浪费课堂学习时间,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也难以提高。

二、解决小学数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全文阅读

问题解决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一、对“问题解决教学”内涵的分析

学生在科学自主探索式学习过程中,其分析解决问题的应对能力、搜集筛选信息的综合能力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培养,所以说“问题解决”教学恰好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学生在“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该模式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意识。总而言之,问题解决教学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分析如何提高小学科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教学质量

1.培养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科学教师先对学生做出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对自身所学的科学知识产生某种疑问,学生在困惑心理的驱使下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在该探索过程中科学教师一定要将引导工作做好。科学本就源于生活,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生活,通过引入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在科学实践中了解科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科学教师在讲空气知识前可以创设以下场景:在某容器中装水,水进不去,此时科学教师让学生自行猜想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探究其中的科学原理,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此外,科学教师在讲物体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的科学知识时,可以事先准备竹牙签、泡沫、鹅卵石等生活常见的材料,学生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做出猜想并探究其中原因,使学生对密度、质量问题有一个初步认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踊跃表达,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究、分析中学习新知识,并快速理解知识的内部原理,并将学习迁移理论渗透到科学教学当中。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还应该注重运用前后知识点的内在关联,将学习迁移理论巧妙地运用到教学当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探索的能力是“问题解决”教学的核心价值体现,该项工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让学生成为“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的学习主体,科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学生解决问题期间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此期间科学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并做到认真倾听,对学生的想象、研究给予充分认可,并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使学生不仅可以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还要对自身的不足之处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以此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热忱。(2)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实际需求灵活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该过程中,科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先进教学工具,还可以通过游戏、趣闻竞答等诸多形式引导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

3.为学生预留足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真正主体。

全文阅读

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科学论文

一、对“问题解决教学”内涵的分析

通过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可以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当中,学生在该情境下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观察、思考、实践、探索中寻找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并形成一定的科学猜想;在了解科学知识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课题结构有一个深入理解,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学生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会形成一定的科学知识结构,学生在应用、发展过程中会获得一定的科学情感体验,并对科学的价值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建立科学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在科学自主探索式学习过程中,其分析解决问题的应对能力、搜集筛选信息的综合能力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培养,所以说“问题解决”教学恰好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学生在“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该模式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意识。总而言之,问题解决教学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分析如何提高小学科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教学质量

1.培养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科学教师先对学生做出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对自身所学的科学知识产生某种疑问,学生在困惑心理的驱使下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在该探索过程中科学教师一定要将引导工作做好。科学本就源于生活,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生活,通过引入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在科学实践中了解科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科学教师在讲空气知识前可以创设以下场景:在某容器中装水,水进不去,此时科学教师让学生自行猜想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探究其中的科学原理,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此外,科学教师在讲物体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的科学知识时,可以事先准备竹牙签、泡沫、鹅卵石等生活常见的材料,学生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做出猜想并探究其中原因,使学生对密度、质量问题有一个初步认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踊跃表达,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究、分析中学习新知识,并快速理解知识的内部原理,并将学习迁移理论渗透到科学教学当中。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还应该注重运用前后知识点的内在关联,将学习迁移理论巧妙地运用到教学当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探索的能力是“问题解决”教学的核心价值体现,该项工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让学生成为“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的学习主体,科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学生解决问题期间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此期间科学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并做到认真倾听,对学生的想象、研究给予充分认可,并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使学生不仅可以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还要对自身的不足之处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以此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热忱。(2)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实际需求灵活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该过程中,科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先进教学工具,还可以通过游戏、趣闻竞答等诸多形式引导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

3.为学生预留足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真正主体。

全文阅读

试论特殊教育学校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摘 要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特殊教育学校目前还存在几个典型问题:教师并没有彻底对手语理解与掌握;基础教学环节在中高年级被忽视;对培养学生在语言交际能力上不重视;对渗透聋生语法知识的忽视。在对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上,教师应该在双语转换中充当两者的平衡使用者,对基础教学环节在语言教学中进行加强,重视培养学生在语言交际上的能力以及对语法教学深入渗透。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 基础教学 语法知识 语言交往 双语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颁布并实施新课程标准,是对我国教育体制、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全国聋教育在这个重大教育背景下进行积极的改革,特殊教育学校也需要大胆尝试语文教材在这方面的使用。因为失聪,聋童在与人交流中存在了一定的障碍,这必然使之形成在认知上的依文学语,生理上的以耳代目以及抽象思维上的滞后与形象思维上的发达等思维特点。

1存在的问题

1.1中高年级忽略基础教学环节

在教学上,中高年级比较偏向于节,段,篇,而词句间的基础教学环节却往往被教师所忽视。在上课时,教师一般不会在学生生词理解、句意理解以及文字语言表达的连贯意思上认真地运用直观方法来帮助他们,而是只用手语在一两个课时上打出课文内容就开始分析课文阶段。

1.2忽视对学生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全文阅读

写好小学英语论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不少小学英语教师实践能力很强,对教育问题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却不知道怎样将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总结成论文与人共享,关键问题在于没有掌握写论文的一些技巧。下面,笔者就从如何写好小学英语论文着手,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经验总结型论文的常见类型

论文类型大体分为:经验总结型、问题研讨型、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根据论文的类型不同,对研究者自身及研究所需的条件也不同。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通常喜欢写经验总结型论文,这类论文也比较适合一线小学英语教师写。下面就介绍经验总结型论文的几种常见类型,以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总结型。总结型论文,这类论文是对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某一现象的观点态度等加以分类整理,将解决方案或存在的问题等整理出来,让人有一个整体地认识和了解。常见类型有以下两类: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归类整理。如《英语课怎样去“探究”?》一文列出探究性学习的七个误区,如《英语探究还应关注的四个“问题”》一文列出探究中还应该关注的四个问题。②方法总结。即对某一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归纳整理。如《窥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一文将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加以总结整理。

(2)观念型。观念型论文,通常是向读者表达一个思想性的内容,包括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对某个现象的认识、对某个过程的评价、对某些行为的价值意义的理解等。常见形式有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育叙事、教学随笔等。这类论文往往讨论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3)整合型。整合型论文,是将两个不同的概念放在一起讨论,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常见的论文形式有:①学科整合。如《课内外相结合,培养环保意识》一文将英语学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找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双赢。②科学方法在英语学科中的应用。如《“类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将“类比”的方法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去,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③功能结合。将两个不同的功能结合在一起讨论,找到它们的内在联系。如《英语教学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将英语教学与探究能力结合在一起讨论。

(4)解决问题型。解决问题型论文通常是对别人提出或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出独到的解决方案的论文。这类论文以解决提出来的问题为目的,论文要求你提出的解决方案与众不同,有新意;或者你提出的解决方案能够更有效更全面地解决提出的问题。包括以下两种类型:①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浅谈英语游戏教学中如何培养探究创新能力》一文是作者对如何在英语游戏中培养探究创新能力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②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如《浅析英语课堂教学中即时性评价的现象与建议》一文是作者提出即时评价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二、论文课题选题的基本方法

全文阅读

法医学PBL教学法探讨

1、PBL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把法医学的基础知识学习与真实法医情景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解决法医鉴定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中探索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也就是说,PBL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中应用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探索知识、不断学习的过程。

1.1对法医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

教师根据PBL教学法的特点,对法医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教师在合理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应以章节为单位,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出既要符合法医学教学内容,又要近贴法医案例实际问题,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法医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的关键在于是要以问题为基础,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问题体系,这是PBL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

1.2PBL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中应用的实施过程

1.2.1组织学习小组,创设法医案例情景,根据法医案例提出问题根据法医学学生的知识背景、专业特点及学生构成特点,将学生分为5-6人一组,并通过讨论交流每组选出一位组长。组长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小组成员收集资料、讨论问题、总结等。然后根据法医学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我们精心创设了法医案例并提出了3-4个问题。让同学讨论分析法医案例并迅速融入到法医案例情景中。当同学们融入情景后并及时提出问题,引起各小组解决问题的兴趣。1.2.2小组讨论,收集资料(1)小组交流讨论,探讨问题。PBL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中应用的特点之一就是小组交流讨论,在真实的法医案例情景展示后,提出问题。各小组根据提出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搜寻资料、查阅文献,紧紧围绕所选题目认真讨论并记录,时间控制在2-3天内完成。在小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避免小组成员讨论方向发生偏离,同时又保证讨论自由有序地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先给出解决问题的初稿,然后由小组长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未解决的问题制定下一步解决方案。(2)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各小组将未解决的问题汇报给教师。教导教师发现问题后,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老师提供的建议,各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材料,小组成员利用网络、书籍、期刊等搜集资料、查找答案。(3)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各小组成员根据分工,带着自己的答案与本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评论,通过多次的小组讨论,在分析-归纳-再分析-再归纳的基础上,各小组同学才可以形成解决问题的最后答案。(4)展示成果。各小组形成统一的结论后,各小组推选出一位组员,通过PPT课件的形式来展现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成果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能发现以前没有考虑到的问题。PBL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中应用是通过真实案例情景围绕问题展开,在PBL教学的整个过程不断强调的是,让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对各小组学习过程的反思、总结

首先,各小组反思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同时根据其他小组成果展示发现本小组在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各小组互相讨论、反思,并由小组长整理成总结报告的书面材料。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学到更多知识,丰富了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积累经验。同学们相互之间展示成果,弥补了自己某些知识的不足,把一些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再一次加深[5]。最后,指导教师进行点评,鼓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小组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指出各小组出现的问题以及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让同学们真正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文阅读

“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态水文学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生态水文学是水文学与水资源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应用色彩,单独应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难以实现其教学目标。本文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案例研究和问题导向学习两类教学策略的应用,从而为提高生态水文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管理和决策、团队合作、交流沟通、批判性思考等能力提供指导。

关键词:生态水文学;教学策略;案例研究;问题导向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181-03

生态水文学是水文学中一个相对年轻但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是研究水循环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于1992年的都柏林国际水与环境大会上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和人与生物圈计划(UNESCO's International Hydrology Program and Man and the Biosphere Program)的实施而迅速得以发展,成为当前水文学的研究热点。目前,生态水文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①陆地表面气候、土壤、植被、地下水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服务于土地利用、粮食生产和气候变化调控;②河流廊道内径流的动态变化、水生生物的响应以及污染物在河岸带内迁移转化等,主要服务于水资源开发、水质保护与改善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③河水和地下水对湖泊、河口和海岸带的水量和物质输入,主要服务于水质保护与改善(特别是富营养化)以及渔业生产。可以看出,生态水文学与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等一系列的国际焦点和国家重大需求密切相关。正因如此,虽然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生态水文学已成为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英国、德国、荷兰、阿根廷等国的许多大学不仅很早就开设了生态水文学(Ecohydrology)课程,部分大学还专门设立了生态水文学专业。国内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也都将生态水文学作为水文学与水资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

一、生态水文学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的需求

自诞生之时起,生态水文学就致力于生态环境与水环境问题的解决和为流域尺度上土地与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供指导,具有极强的实践和应用色彩。因此,在生态水文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管理和决策、团队合作、交流沟通、批判性思考等能力,缩短真实世界与书本世界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显然,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无法单独承担这一重任。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普遍推行和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正在盛行。该教育理念对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给予了很大关注,注重体现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个性等方面的要求,在理解和关注学生兴趣与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满堂灌”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主要起创造学习环境、引导学习活动、提供相关资源的作用,以使学生能主动地接收知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这一教育理论与生态水文学的教学目标非常一致。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教师应在生态水文学课程教学中大胆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要想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键是教学策略的选择。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研究性学习、案例研究、问题导向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式学习、自主学习等。这些策略在适用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对象上存在明显差异。这里重点探讨适用于工程教育的案例研究法和问题导向学习两类策略。

二、案例研究在生态水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的案例研究(case studies)教学,是指学生通过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研究活动,从而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种课堂学习方式。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学生可以逐渐熟悉生产实践中的真实问题,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技能。事实上,作为一种非常灵活的教学方法,案例研究既可用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也可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当案例界定清晰,且给出了明确的解决方案时,案例研究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当没有给出或只给出部分解决方案,需要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信息搜寻、数据分析、转换和创新时,案例研究通常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在工程教育中,基于案例的学习相当普遍。不少研究证明,基于案例的学习能够增进学生的代入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

全文阅读

语文课要把提问权交给学生

摘要:教师设置问题、学生进行解答是语文课堂上常见的一种授课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主要论述了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把提问权交给学生的重要性,这将大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提问权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心得体会

当传统的讲授法遭受冷落时,提问法悄然兴起,成为语文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学有所得,老师们深入钻研教材,有系统、有层次地设置悬念,把学生一个个引进包围圈,再设几枚烟雾弹,然后追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这样,老师就放心地笑了,学生真的学会了吗?咱们把相同的问题放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再问一遍,结果让人感到心酸!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学生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他们在课堂上只想着怎样力尽艰险找到正确答案。把学生引上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光明大道是我们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提问权交给学生。

一、把提问权交给学生,要先教会学生如何提问

如何提问,原本不是学生考虑的问题,但会提问的学生总比只能回答问题的学生要高明一些。怎样教学生提问呢?首先,要解决让学生敢问的问题。必须让学生思想上有清醒的认识,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我有不明白的问题就应该大胆提出来,能指出别人的不足容易,要想找出自己的不足那才真有能耐。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不管问题提得多么幼稚都要予以鼓励,这样,学生就容易树立自信心,提问题就没有顾虑了。

解决了敢提问的问题,我们就要教学生提问了。我们以前自己设计的问题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这需要深入钻研教材。学生也必须在认真读书的前提下提问题。先把自己读书过程中不能理解的问题摆出来,然后针对文章的文体特点、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

在讲《谈骨气》这一课时,我先组织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知识点,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找文章的论证思路,来解决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议论文主要要解决的是作者对某问题的看法是什么(中心论点)和作者用什么来证明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论据)的问题。通过学习《谈骨气》这篇文章,学生学会了如何设计议论文的问题的方法。记叙文解决的是写的什么事,抒的什么情,写的什么人,有什么性格和品质的问题,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特点,每种文体教师只要找出一篇文章精心设计,其他文章学生就能举一反三了。

学生会提问了很重要,但会解决问题更重要,否则,提问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怎样解决问题呢?

全文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

为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孩子的科学志趣,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科学探究活动之中,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科学课》杂志编辑部每年都会举办全国小学生“小探索者”科学小论文竞赛。我们学校也每年都在组织学生参加这项活动,对于指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对科学小论文的定位

首先它不是科学的理论性文章,也不是科学家研究的成果展示。它是孩子们自己的作品,内容可以是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报告或者观察日记;可以是小学生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小实验;可以是生活中的科学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的解释;也可以是小学生的奇思妙想。

如我校五(1)班杨荇贻写的《绿豆发芽实验报告》;四(2)班张凯文写的系列《养蚕日记》;五(1)班詹珞艺发现自己教室里的水龙头流出来的水是乳白色的,很吃惊,也很疑惑,于是展开了自来水的调查,完成了调查报告《揭开“小水怪”之谜》,这些都是科学小论文。

二、科学小论文的素材来源

1.来源于日常生活

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是与生俱来的,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科学小论文撰写正是完成了这么一个关注周围世界、关注生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的许多素材都来源于生活中的观察和质疑,如三(1)班的张瑞林,晚上睡觉时发现有个蚊子“嗡嗡嗡”地飞来飞去,就想知道蚊子飞的时候为什么要叫?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通过网络寻找答案,知道了蚊子飞行时嗡鸣的原因。于是,就把自己的发现过程写成了一篇文章。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了神奇和奥秘,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观察,常问为什么,积极主动地把问题追根到底,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奥秘都会自动揭开神秘的面纱。

全文阅读

走出语文合作学习的新误区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下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已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然而,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以及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本质内涵认识不透,很多语文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只简单停留于形式,缺乏有效的实施,致使合作学习步入新的误区,出现了不少合作教学之下的影响有效课堂实施的无效因素。

一、只求合作,不顾内容

笔者曾观摩了一节“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中的示范课,课题为《爱莲说》。教师在安排学生听录音朗读、齐读、两人互读之后,即安排了下面的教学环节:1.四人小组细读课文,结合注释梳理课文意思。两分半钟后,全班交流,共同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2.围绕三个问题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作者为何对莲情有独钟?由莲花联想到君子哪些品质?作者爱莲贺莲,却不通篇写莲,反而加入对牡丹等的描写,用意何在?合作之后全班交流。3.理解:文章表明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全班交流。4.围绕问题“你认为现代社会的君子之德有哪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

分析上述案例,执教者确实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以学生的学代替教师的分析。然而不难发现,上述环节和问题有些是不利于小组合作的。比如翻译环节,这更适合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解自主完成,个体完成后再小组互相解疑,这样才能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还比如“你认为现代社会的君子之德有哪些”这个问题,这个是很主观的问题,取决于个体的价值观和认识,这样的问题无需合作学习,各自发表观点即可。实质上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部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方式的选择应该从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出发,合作学习内容的确定应围绕新课程、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有一定的难度和讨论价值,需要运用各种认知方法、集体合作才能解决。力求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去思考,能带着热情去主动探索,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效地解决问题,彼此交流思想,发挥集体的力量,这样所有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才能获得成功的愉悦,提高语文能力。

二、急于求成,忽视思考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充分说明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思考与自主探索为基础,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势必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

上文所举的《爱莲说》课例,执教者在实施教学时,每个问题出示后立即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没有自主阅读文本和思考的时间。而且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学生三个问题同时讨论,共给时4分钟,笔者下到小组观察,几乎每个小组都只是一两个学生在说,其他学生有的旁听,有的游离在讨论之外。没有读透文本,没有认真思考,没有全员参与,没有充分讨论……如此不和谐的合作氛围,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有效的合作学习应以个体的独立思考为前提。沸沸扬扬的讨论不利于学生静心读书,潜心思考。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潜心”才能“会文”,“感受、体验、品味”就是强调阅读是学生主体的心智活动过程,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智力活动。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独特体验和独特理解,不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能代替的,同样也不是任何形式的小组合作所能替代的。因此,小组合作交流前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为后面讨论交流提供厚实的物质基础。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把问题讨论得广阔和深刻。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