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教师扶贫总结

小学教师扶贫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精准扶贫与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摘 要: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流动性大、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拖欠教师工资以及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这也是农村地区教育扶贫推进的瓶颈。教育扶贫也需要精准,教育精准扶贫的核心是建设一支人员稳定、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3 ― 0158 ― 03

教育精准扶贫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要集中精力打好精准扶贫的攻坚战,教育扶贫是治本之策,过去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中没能将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到其自身应有的高度。国家为了扭转城乡教师资源结构性矛盾,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三支一扶”计划、“免费师范生”教育办法以及“特岗教师”政策,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乡村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结构。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仍然呈现教师知识退化、知识更新速率缓慢、教学方法过于旧化、年龄过于老化的状况,人才的引进和退出机制不够完善,影响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教育精准扶贫就应把精力放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上来,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促进乡村教师水平提高和乡村教师结构优化升级。

一、精准扶贫与教育精准扶贫

(一)精准扶贫内涵

精准扶贫对应的是粗放扶贫。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精准扶贫就是在传统的粗放扶贫的基础上,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就是谁贫困就扶持谁〔1〕。精准扶贫主要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及居民,建立科学可行的精确识别程序,探求精确帮扶与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是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扶贫在于帮助贫困居民共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十三五”规划重要工作任务是扶贫攻坚,对于坚决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精准扶贫与精准扶贫的关系

全文阅读

脱贫攻坚上半年巩固工作总结

根据县2020年第一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我局切实贯彻执行《省教育与就业扶贫专项方案》,结合教育扶贫工作实际,狠抓控辍保学,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质量提升计划,现就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9-2020学年度全县中小学校共17所,其中:小学15所,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学生数4122人(小学生2686人,中学生1436人);教师353人(小学教师264人,中学教师89人);小学净入学率99.8%,初中净入学率98.7%,小学五年巩固率96.98%,初中三年巩固率112.02%;小学招生467人,初中招生501人。全县幼儿园15所,在园人数1286人,教师54人。

二、重点工作

(一)严格落实控辍保学责任

继续落实“六+二”长责任制”,建立完善“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机制。受疫情影响,3个文化技能培训中心的100名辍学少年儿童于4月20日开学。落实辍学学生劝还、登记和书面报告制度。严格按照2018年县制定并下发的《县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600余份。

(二)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计划投入资金2400万元。续建香格里拉镇双语幼儿园,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93%;投入资金2205万元,续建24所乡村幼儿园,投入资金225万元,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50%;续建县中学教学辅助用房、学生宿舍、厕所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90%;投入224万元,续建巨龙中心校学生宿舍、食堂,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95%;投入170万元。续建赤土中心校教学辅助用房,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90%;投入110万元,续建贡岭中心校教学辅助用房,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85%。

全文阅读

教体局脱贫攻坚上半年巩固总结

根据县2020年第一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切实贯彻执行《省教育与就业扶贫专项方案》,结合教育扶贫工作实际,狠抓控辍保学,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质量提升计划,现就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9-2020学年度全县中小学校共17所,其中:小学15所,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学生数4122人(小学生2686人,中学生1436人);教师353人(小学教师264人,中学教师89人);小学净入学率99.8%,初中净入学率98.7%,小学五年巩固率96.98%,初中三年巩固率112.02%;小学招生467人,初中招生501人。全县幼儿园15所,在园人数1286人,教师54人。

二、重点工作

(一)严格落实控辍保学责任

继续落实“六+二”长责任制”,建立完善“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机制。受疫情影响,3个文化技能培训中心的100名辍学少年儿童于4月20日开学。落实辍学学生劝还、登记和书面报告制度。严格按照2018年县制定并下发的《县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600余份。

(二)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计划投入资金2400万元。续建镇幼儿园,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93%;投入资金2205万元,续建24所乡村幼儿园,投入资金225万元,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50%;续建县中学教学辅助用房、学生宿舍、厕所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90%;投入224万元,续建校学生宿舍、食堂,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95%;投入170万元。续建校教学辅助用房,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90%;投入110万元,续建贡岭中心校教学辅助用房,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85%。

全文阅读

强化精准扶贫措施 促进民族教育发展

合作市是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近年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全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社会各项事业协调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一个融现代化气息与民族特色为一体的新型高原生态旅游商贸城正在崛起。但跟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合作市发展仍然比较落后,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市)之一。

近年来,合作市深入贯彻落精准扶贫工作,紧盯“全市2015年实现基本脱贫,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举全市之力,集各方智慧,坚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切实做到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真扶贫、扶真贫,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在教育精准扶贫方面,合作市教育局根据《合作市“1+17+1”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要求,精心安排,狠抓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均衡发展

“以前学校很简陋,小平房,土操场,下雨天泥泞不堪,经过这几年改薄项目建设,我们的校园真的变成了花园,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明亮,各种辅助设施齐全。”合作市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校长华尔贡说出了全市乡村学校广大师生的心声。

近年来,根据《合作市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安排,市教育局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科学布局,争取项目,把工作重点放在建好、办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016年,全市精准扶贫义务教育阶段建设项目为17个,总投资1.1706亿元,其中包含校舍新建、校舍续建、操场、围墙等项目;同时,为14所中小学和教学点购置了学生床、课桌凳、食堂设备、安保设备及音体美教学器材和图书;全市农牧村学生宿舍全部实现锅炉、电暖供暖。

2016年,全市投入1762万元新建4所双语幼儿园,通过全省招教等项目招录幼儿教师15名,转岗16名,举办新幼儿教师岗前培训8期236人次,缓解了农牧村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短缺问题。据了解,2013以来,该市累计投入6147万元建成“双语”幼儿园18所,在建幼儿园7所,全市乡镇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

全文阅读

教育扶贫:高校如何精准发力?

2017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并要求“创新扶贫协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高校除集中大量优秀师资和智力资源外,还拥有丰富的科技、网络和文化等资源,具有开展教育扶贫的先天优势。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在湖北咸宁、四川凉山等中西部贫困地区开展实施了“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工程”。这些经验让我们认识到,教育扶贫要想做得更加精准、更为有效,应从以下几方面持续发力:

第一,整合教育扶贫力量,形成协同攻关合力。要加强顶层设计,突破目前“碎片化”、各自作战的教育扶贫格局。及时总结各地教育扶贫的经验,加以推广和引导。做好统筹协调,充分鼓励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整合人才、科技、智力、产业与信息在扶贫中的坚实作用,以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攻关。

第二,发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打赢扶贫攻坚战。在当前教育扶贫中,要重点关注将优质教育资源转向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尤其是其中分散的农村教学点,通过天网(卫星)、地网(互联网)、人网(支教教师与学生)三网合一,解决偏远山区(如“悬崖村”“半山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供给问题,提升当地教师教学水平,形成教育扶贫的“造血机制”。建议由教育部组织,依托已有的各高校对口扶贫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集中力量,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分工合作,重点研究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协同扶贫机制,有效探索针对贫困山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不同的教育扶贫模式。

第三,采用“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模式,构建教育扶贫新链条。中职学校占据农村教育的半壁江山,县城中职学校大约有70%~80%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因此中职的兴办与否对脱贫工作至关重要。建议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拔穷根、挪穷窝”的优势,将以义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扶贫扩展到职业教育,有计划地培训农村中职教师,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让贫困地区学生既能享受到优质义务教育,又能进一步接受优质的职业教育,为通过就业实现脱贫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通过“互联网+”对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农村人口的劳动技能与整体素质。

第四,将教育扶贫和文化扶贫相结合。建议以乡村小学为依托,在其周边建设文化站点、网络中心、医疗站点,形成学校、文化中心、医疗站点一体化的乡村社区,打造r村文化高地,持续开展产业富村、文化兴村、科技支农、信息兴农等活动,培育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共同建设生活富裕、精神文明的美丽乡村。

第五,着力加强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建议高校招生继续向民族地区倾斜,让民族地区学生有更多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鼓励优秀大学生主动到民族地区“三支一扶”;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双语建设工程,有计划地组织开发汉语和各种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软件,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包括学前双语教育),大力普及普通话教学。通过推进各种兴边富民工程,提升民族地区整体经济与科学文化水平。

第六,增加教育精准扶贫的财政投入,提供充分的经费保障。当前,政府教育扶贫投入与贫困落后地区教育资金需求还存在相当大的缺口,建议中央、省级政府增设教育扶贫专项资金,改变主要依靠县级政府投入的格局,破解当前工作推进过程中资金匮乏的瓶颈。尤其要大幅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生均拨款标准,建立长效经费保障机制。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投入。改变重城区轻农村、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重“砖头”轻“人头”的状况,不断完善相关配套保障,使教育扶贫取得更大实效,切实提升贫困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水平。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原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全文阅读

2017优秀扶贫调研报告

小编给大家介绍2017优秀扶贫调研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优秀扶贫调研报告(1)

党的十八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吹响了实现中国梦的进军号角。在做好对口帮扶的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学校科技人员广泛参与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等国家连片扶贫地区开发,与贵州务川县、道真县,四川巴中市、叙永县,云南昭通市,湖北竹山县等贫困地区开展科教合作,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

一、 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育局相关会议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保证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全力营造关爱农村贫困学生的社会氛围,解除农村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不断加大农村贫困家庭关爱力度,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充分发挥我校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扶贫帮困工作计划。

二、目标任务

扶贫帮困活动要针对困难家庭的学生实际情况,以帮助困难学生安心入学,解除他们学习的后顾之忧,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为目标。要求如下:

1、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扶贫济困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亲自挂帅,德育主任、教务主任、各班主任负责具体落实,广大老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要积极响应学校千师进万家号召,各年级对贫困生进行摸底,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全文阅读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摘要:本文试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通过对贵州省剑河县南寨乡展溜村的实地调查,以微观视角考察剑河县展溜村文化扶贫的现状,揭示其文化扶贫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此提出有建设性和积极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展溜村;贫困文化;文化扶贫;

一、贫困文化与文化扶贫

(一)贫困文化

产生贫困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低下,农民落后的文化水平是农村文化资源欠缺的关键,加之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于既定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取向,这是贫困者对贫困的一种根深蒂固的适应和自我维护。

(二)文化扶贫

何谓文化扶贫,王俊文的《反贫困必由之路: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的关键解读》中指出“文化扶贫是对贫困人口精神状态或文化价值观方面的革命”。徐永平《贫困文化的思考》中指出“文化扶贫的本质就是要以新的文化价值观念改造贫困地区落后的文化价值形态”。3学者们对文化扶贫概念的界定,都是从贫困的主体――“人”的角度入手,走“文化扶贫”的道路,从而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013年11月,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加快发展,就不能如期实现全国的全面小康;没有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就无法筑牢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解开贫困枷锁,彰显发展活力,归根到底是内生动力。要使地方稳定地走上致富之路,还需要建树“源头治贫”的理念。”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下,更迫使我们去探索文化扶贫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全文阅读

中小学教师培训站规划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人才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实施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项目,进一步提高全县广大教师的素质,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发展。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工作目标

积极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努力探索和实践具有时代特征与特色的教育培训新机制和新体制。

二)工作任务

1巩固和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使广大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教书育人的人格力量。

2抓好教师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培训。重点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外语、计算机及其他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把学习各种知识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培训和讨论,提高广大教师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全文阅读

华夏银行:加码构建乡村“软实力”,让扶贫增值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华夏银行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扶贫路上,银行先行。金融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推动力,据了解,2016年以来,华夏银行坚持企业效益与社会责任有机统一,将扶贫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加强金融扶持,在过去的一年中,成绩“硕果累累”。

粗略扫描成绩单,可以发现,华夏银行扶贫独具特色,其中最受关注的,应当是华夏银行在扶贫地区“软硬兼施”的扶贫措施。先来看看提高贫困地区“硬实力”方面,华夏银行帮扶企业、加大涉农授信、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定制个性化金融服务;“软实力”方面,华夏银行开展智力扶贫,向贫困地区输入知识血液,让“智慧”作为财富之源持续涌流。

精准扶贫周年考

华夏银行“冲锋”成绩凸显

2016年,华夏银行扶贫脚步遍布四方,并在金融扶贫、“智慧”扶贫等扶贫活动中“多点开花”。

根据华夏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16年,华夏银行利用自身金融优势,开展金融扶贫,全年提供精准扶贫资金113,565.87万元,物资折款797.31万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数44,075人;累计捐款327.3万元,捐物折款797.31万元。此外,华夏银行2016年还先后获得“年度公益慈善优秀项目奖”“最佳责任企业奖”等多项大奖,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具体来看,2016年以来,华夏银行在大理、辽宁、四川、青岛、武汉等多地县、乡开展扶贫工作,在华夏银行总行指导下,各地分行结合地方政府相关政策要求和地方特色产业,以脱贫攻坚为目标,以教育扶贫为根本,以金融扶、产业扶贫、“挂包帮”为重点,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精准扶贫项目和活动,探索产业扶贫之路。

全文阅读

“扬帆扶贫计划”之IT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 从计划与现实两个角度客观论述了中国教育存在的不足,根据实际经验阐述和探讨“扬帆扶贫计划”的实施,本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开展IT人才培养工作的对策。“扬帆扶贫计划”是一项长期且比较艰苦的计划,不仅需要爱心、耐心、信心和决心,而且需要社会与国家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本文就六安市金寨县暖流中学教师的师资力量和IT教育现状展开论述,探讨“扬帆扶贫计划”的意义,以及在进行IT扶贫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及IT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扶贫计划 IT人才培养

IT教育作为互联网时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教育方式、发展和培养IT人才、增强创造性思维、塑造新兴人才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山区贫困小学由于师资短缺,没有必需的教学配备和专业教师,也没有开设IT类的课程,加之信息的闭塞和贫困,导致孩子们从小就与IT教育无缘,不知道电脑,更不知道互联网。但他们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对多媒体以及互联网充满了渴望。贫困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西方国家为了解决贫困问题,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参与扶贫。例如,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声势浩大的反贫困运动,当时的约翰逊政府就大力提倡“最大化参与”和“志愿者服务”。发展中国家进行的扶贫活动,通过宣传动员、实施各种优惠政策以及大量的财政投入引导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参与扶贫。例如,马来西亚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贫开发,提高扶贫开发的效果;印度政府在扶贫开发中,也采取“政府主导下的广泛参与的扶贫开发方式。”“扬帆扶贫计划”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其倡议也得到了社会的积极响应和各地IT专业人员的支持。“扬帆扶贫计划”的开展,必将提高山区农村孩子们的IT水平和学习积极性,为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一、六安市金寨县中小学IT教育现状

(一)IT类师资力量缺乏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发展IT教育,离不开夯实的IT教育基础,必须要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硬件做保证。然而现在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严重匮乏,计算机专业出身的IT教师更是少得可怜,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农村小学几乎为零。六安市金寨县几所中小学中,只有城区的几所小学和稍微大点的几所中学有配备专业的IT教师和电脑设备,其它学校都是有这方面技能的老师代替上课或者没有。比如六安市金寨县暖流中学850余名学生,15个班级,全校多媒体专职教师却仅有2人,并且是由非计算机专业的师范毕业生担任,其余则是由电脑专长和技能的老师兼任。这所小学在六安市金寨县是属于中上等水平的农村中学,IT师资都是如此,其它山区中小学就更不用说了,贫困的师资扼杀了很多山区孩子们的学习机会。专职IT教师水平不高,专业素养欠缺,无法正确的激发学生的IT兴趣,也在很大层面上抑制了农村学生的IT才能发展和天分的发挥,在当今的信息社会背景下,培养和解决贫困山区孩子IT学习刻不容缓。

(二)IT师资失衡

在中国教育体制的背景下,由于各种应试的压力,学校和老师主抓语文、数学等课程,对于计算机科目的教育只能望而兴叹。稍微好点的学校会专门配备师范生担任专职多媒体教师,差的学校都是兼任或者专长任教,贫困山区学校多是没有计算机课。据调查,一般情况下,办学条件稍微好点的学校会有一到两名IT教师。普通山区学校只安排一名甚至没有。农村中心校的艺术教师一般是专职,其余小学都是教师兼任。部分学校甚至连电脑设备都没有,更别说专业教师。在农村,IT教育师资与暖流中学这类学校大致情况都相似。一个教师同时代课许多门,上课效率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启蒙学习阶段,部分学校为了追求教学质量,甚至将本来仅有的多媒体课挪作其它课程,将孩子们仅有的多媒体课也霸占了。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