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健康教育

小学健康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健康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1.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教育的对象绝大部分是健康的学生,他们往往缺乏自制力,对充实的生活和实现理想没有明确的概念和方法,因此国家要求全国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专门帮助青少年儿童探索自我认识、养成良好习惯、探索人生目标和理想规划、解决情绪困扰、青春期性教育等青少年儿童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本文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面向全体学生,在自然或创设的情境中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对所有学生施以积极的、正向教育,给他们输入正能量。在教育领域中,孟万金教授创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认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点集中表现在一切从“积极”出发,即用积极的视角发现问题,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思想浇灌积极的心灵,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这与发展性心理健康模式不谋而合。

2.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定位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途径,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将心理健康课列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也逐渐效仿。陈家麟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是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社会需要,依据团体动力学原理,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要求,综合运作系统方法,对参与教育活动的诸多要素进行分析和策划的过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必须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思考,在活动和游戏中充分体验和感悟。此外,还可以是主题辩论,也可以是角色扮演,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方式,都可以尝试。

3.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的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设计

对心理健康课程进行科学设计,无疑是提高课程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视角,本文对小学心理健康课课程设计进行了以下探讨:

3.1教学目标上,重在全面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课程应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助人成才,培养一批全人格、高德学、新智慧的新时代少年,关注学生课堂上和生活中的积极面,关注学生的积极感受和良好状态,同时也关注学生对未来的乐观和希望,关注学生积极独特的个性,如爱、勇气,并且促使学生的潜能最大发挥。

全文阅读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被过分夸大

当代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身心发展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他们容易形成某些不健康的心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无可厚非的,但因此夸大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认为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似乎己经到了耸人听闻的严重地步,也是值得怀疑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奇教授认为,目前我国小学生身上确实存在养某些心理与行为问题,但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一些发展性的问题,是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川。同时,由于人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把握不一,使用的检测工具不一,加之统一取样不当,评价者的主观随意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得出的统计结果有许多是相互矛盾的,这不利于体现学术研究的科学性,也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甚至形成消极影响,误导人们对小学生身心全而发展的评价。

(二)缺乏相关辅导教材

全文阅读

小学健康教育情况汇报

XX小学健康教育情况汇报

XX小学创建于1949年,有着50多年的光荣历史。后几经更迭,2004年下半年,由于规划建设需要,市委市政府决定拆除老校,异地重建。新校西临景色优美的XX湖,占地面积929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410平方米,并配备了现代化的微机室、电子备课室、舞蹈训练房、合唱室、美术室、乒乓球训练房、语音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等多个功能室。本学期共有30个教学班。

几年来,我校为进一步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评价方案》,全面落实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要求,坚持以“健康第一”为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统一认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了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了解了科学营养知识,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既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也为我市“创卫”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现将我校健康教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责任到人。

1、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控烟领导小组。

2、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制订了多项卫生制度,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各部门都签订相应的责任状。

3、设立了保健室、心理咨询室,有专人负责保健卫生工作。

4、每天由大队部对两操的进行、学生的衣着、行为举止等进行检查。

全文阅读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里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极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家长及社会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新时期教师要充分认识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的态度,加强对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从自身心理健康做起

教师的工作是雕塑学生心灵的工作。雕塑师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着孩子,教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作用,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注意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努力使自己总是处于一种良好的心态下开展工作,从而对学生心理产生最佳的影响。情感丰富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总之,学生只有在教师真心、真情、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2.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可见,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良好的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所以课堂上要创设宽松、民主的气氛,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能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让学生掌握情绪情感的正确表达方式,增强人际了解和联系,适当运用自我暗示疏导宣泄等方法来排解不良情绪,以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态。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调试与训练,及时排除心理垃圾,使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3.注意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

全文阅读

小学生性健康教育初探

目前,人们谈性色变,关于“性”的话题显得很隐晦、神秘和敏感。他们对于小学课程中有关性教育的知识不十分了解,不少家长公开反对将性健康教育引入小学教育课程,认为那样做“会污染孩子纯洁的心灵”,“会在孩子纯净洁白的心灵上画上一幅乌黑的画”。有的家长则赞成小学课程应该适当地、正面直观地对小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不能再把性健康教育遮遮掩掩了。关于性健康教育这个问题,教育工作者到底是应该避而不谈还是正确应对,或者无所谓呢?笔者试图从小学生性教育的现状入手,对进入青春期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主要途径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小学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针对性健康教育问题,相关教育专家已经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做过多方面的社会调查,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得到的结论是应该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进行性健康教育,而且很有必要。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社会意识的增强和精神需求的多元化,有关性健康教育话题的争论此起彼伏,性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客观需要。在小学性健康教育中,虽然有的地方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相当多的地方却不尽如人意或者干脆不开展性健康教育。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没有对性健康教育进行科学理性的认识;不好意思讲有关性生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害怕对学生进行了这类教育后,学生会因为好奇而带来不良后果等。上述原因表明,缺乏性教育的不仅是学生,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必要。

二、小学性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小学性健康教育应该本着切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教学,紧扣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目的就是让小学生对人体的各个器官的名称、构造、功能和生理特点等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有一些简要的了解,使学生能够明白自身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树立自尊、自知、自理、自爱、自强和自信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要从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理念出发,引导他(她)们正确应对自身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三、小学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现行小学《卫生与保健》教材第十册第5、6、7节中,涉及一些小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内容,一是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二是青春期的生理现象及保健;三是青春期的心理保健。在这些内容中,教材围绕进入青春期的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的一些变化,特别是体形、机能的显著变化,介绍了在营养、锻炼和卫生等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在青春期应该了解哪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心理上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等等。了解这些基本常识,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全文阅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关键字:心理健康 赞扬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将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如何帮助今天的儿童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的社会严峻挑战等这些问题,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在中小学校中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开展。但是,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有一些我们值得反思的现象。 一、重治疗,轻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有两大方面的功能:一是矫治,即防治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二是发展,即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有些老师仅仅着眼于矫治的层面,只为少数有问题或适应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服务,注重补救性工作,忽视了对正常学生的辅导。如,发现某某同学情绪不稳定、某某同学爱说谎、某某同学有自卑感教师才开始矫正、补救。有时,教师只把学生的心理状态分为正常状态(常态)和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而忽视了当中的灰色区域——不平衡状态(偏态),以至于笼统分类,“一刀切”。 其实,从效果来看,如果到了学生心理偏常或心理有障碍的时候才来补救,矫正和治疗,工作的难度就大,花的时间和精力也多,效果还不一定显著。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学生正常健康地发展、成长、成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而不是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和治疗方面。总而言之,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有防重于治的新理念。

二、重个别,轻团体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经常会投放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去设立“知心姐姐信箱”、“心声信箱”、“聊天室”等形式的项目。这些都属于个别辅导形式,其优点是针对性强,但对于整体来说,效率还不算很高,也无法满足众多学生的需求。因此,团体教育应受到重视。 从进行方式分,心理教育可以分为团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两类。团体教育,是指团体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社会生活的缩影,以学生班组为单位实施系列的教育方案。通过团体人际交互作用的方式,使学生能在团体中获得正确的观念,获得更多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并在安全、信任的气氛中去尝试学习或进行自我调整,改变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以促使学生形成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心理素质。团体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社会发展造成激烈的竞争,日益加深人们之间的疏离,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心理疾病通过团体的支持和温暖可得到较好的消除。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只注重个别教育去消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相反地,应该是更普遍地使用团体教育进一步促使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与才能的最充分显示和最完美发挥。 三、重说教,轻疏源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较为被动状态:往往是出现了严重问题,再去做“亡羊补牢”之举。只询问症状,就事论事,做泛泛的说服教育工作,只在具体问题上做表面文章,不去追求问题的来龙去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只能受到表面的“症状缓解”效果,很难根治。 为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另外,还应把心理教育渗透、贯穿于各育和各科教学中。学校各育、各科教学均应当以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依据,结合各自教育、教学的内容与要求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充分把握其中富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使各育、各科教学过程和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做好有关方面的工作:1、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2、注重教师的心理保健,让每一位教师都担当起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的重任,加大心理健康的力度,真正把学生从“心理不健康”的状态中解救出来。3、重视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免疫力。 四、重差生,轻优生 差生出现的“自卑、人际关系紧张、人格偏差、学习障碍”等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光晕效应”,优秀生往往因为学习优秀而“一优遮百丑。”老师们如果细心地观察一下,在劳动过程中,最敢于做最脏最累活的学生中,学习优秀生所占的比例是极少数的。其实这里可以隐性地显示出:知识素质与良好的人格品质不一定成正比的。 在“群星捧月”的独特条件下,要知道优秀生在赞扬中成长,在崇拜中学习,很容易形成“自大”、“脆弱”、“嫉妒”、“任性”、“虚荣”等不良心理。一旦离开那些优厚的条件,就极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因此对优等生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不得。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全文阅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1.让育人之道多些"泥泞"贾

2.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点滴谈——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增强陈虹,吴九君,李益倩

3.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在学习障碍的诊断和干预上的价值张微,宋红艳

4.小学生工作记忆广度与心算能力关系研究——以五年级学生为例张丽华,徐微

5.国内近十年来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李岚

6.儿童的阅读障碍与眼动王福兴,陈珺,段婷

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资优教育模式初探黄骐

8.积极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促进孩子大脑发展,并设法成功陈虹,吴九君

全文阅读

浅谈小学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进行健康教育在当前提高全民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健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健康意识与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健康教育是一门主要学科,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并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进行健康教育,如何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广大小学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健康教育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强化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得成功与否,除了与学校的管理者有关,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如果教师业务水平不高,会直接影响到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要搞好小学健康教育最为关键的环节就要提高教师的素养与能力。当前,许多学校的健康课没有专业的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对学科不够重视,专业水平不高,这是造成健康教育课低效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有条件的学科要配备专门的健康教育课教师。教师要加强学习,既要学习新课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同时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立足教材,在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间找准最佳的结合点,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运用水平与驾驭水平,为学生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此外,学校要加强培训,使教师能够走出校门,与校外的优秀教师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尤其要借助网络平台,观摩优秀教师的优秀案例,认真思考与总结,以全面提高健康教育教师的思想观念、业务素质与教学技能,为实施高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观念,对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准确定位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健康教育就是学生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在这样错误观念的误导下,教师没有给予健康教育课足够的重视,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学科来进行,往往不能按课时来完成教学计划。对于健康教育,我们需要转变观念、端正态度,给予一个科学合理而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健康教育不仅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而是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它是一门以所有人为对象,进行生理、心理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是改变不良行为,建立科学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学科。目前,小学阶段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搞好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养,就必须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健康教育学科。因此,作为新时代肩负学生发展与成长重任的教师,需要提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要有长远的眼光,要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我们要给予健康教育必要的重视,准确定位、摆正位置,将健康教育放在与语文、数学等学科平等的位置上来进行教学。

三、巧妙导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导入是教学的起始阶段,导入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力的集中,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一个巧妙而精彩的导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健康教育中来,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单一的“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要充分运用故事、游戏、多媒体等来设计巧妙地导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学习《左脑和右脑》这一内容时,我先为学生讲述了一个故事:一天晚上,当主人睡着时,他的左脑和右脑吵起来了,他们都说自己的功劳比对方的功劳大。这样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入左脑与右脑的知识的讲授,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全文阅读

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助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69-02

1.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1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在青少年时期,迅速而特殊的生理变化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中小学生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又不会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他们自主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但又有很大的幼稚成分。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因此,有必要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状态,从正面给他们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帮助越有针对性越好,方法越得当越好。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心理始终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德智体美劳全面地健康成长。

1.2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小学生自杀、离家出走的事件屡有发生,其原因,除了外部因素外,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不无关系。因此,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应付紧张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1.3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时代挑战的有力应答。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可以说,年轻人如果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 21 世纪的激烈竞争。另外,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也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有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更要求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全文阅读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与人际关系的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横行、腐败现象日益加剧,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冲击,这也波及到了我们的学校、学生,加上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与社会对其的宠爱等原因,造成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其中患有心理缺陷与疾病的学生不在少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影响他们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的教育就更为突出与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健康,人们总认为它指的是人身体无病无害,这有点片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麦灵格是一位精神病学者,他对健康的理解是“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高效率,也不只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俱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这样也就是说,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一般情况下,家庭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而学校教育是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有意识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着重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教学心理。如果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的教育,不仅对学生智能的教育是一种影响,还会损害其身心的健康。学校应该将心理教学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与日常管理中去。因为不同的教师所带的学生也存在不小差异,教师也正是用自己的一切去教育、影响学生。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拥有积极态度。教师的心理常态应是不卑不亢、不愠不哀、宽严适度,既有激情、又很理智;教师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下,都必须表现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教师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大大超过学生,要做到豁达大度、心胸宽广、气量宏大、能容人之过、甘当人梯,喜欢学生超过自己。举止大方、态度端庄、不论何时都不忘记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做到言传身教。如果学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名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教师,看到他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执,能正确对待挫折、乐观向上、尊重自己的事业、尊重他人、言行一致,可以想象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会怎样。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

没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质教育都是无从谈起的。总之,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初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则几乎从零开始,尽管孩子入学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响,但是这与学校教育阶段相比,则显得微乎其微,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等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人的潜能也将初步得到开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总体结构中的奠基性工程。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