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儿童教育

小学儿童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童文学小学教育论文

一、小学教育中儿童文学教育的必要性

什么是儿童文学?许多儿童文学作家以及教育家都对其进行过界定,概括来讲儿童文学是一种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具有趣味性、可读性的,能够启发儿童学习兴趣的文学作品。郝月梅(2003)将儿童文学分为三个层次:幼儿文学(6岁前)儿童文学(6~12岁)少年文学(12~16岁),而小学教育的教学对象是处于7~12岁之间的儿童,正是儿童文学的主要读者,仅从教育对象的一致性来看,就决定了小学教育离不开儿童文学的存在。从国家的教育政策上看,从1920年教育部将小学生的国文改为国语后,儿童文学作品就开始被选为课文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之中。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据韦宏(2006年)的统计,共收录作品400篇,其中儿童诗歌68篇,童话寓言66篇,儿童散文88篇,儿童故事92篇,儿童科普文艺19篇,其总和占据课文选文80%以上的比例。此外,国家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作用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提升,这两方面素养的提升更是离不开大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熏陶。此外,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儿童文学的理解和鉴赏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成年人难以与小学阶段儿童的行为特征、心理特征产生共鸣。如果用成人的思想、成人的行为习惯来要求小学生“懂事”,对儿童成长会起到“拔苗助长”的效果,而解决这一沟通难题最有效的手段则是儿童文学。小学教师通过大量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的思维,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对小学教师进行儿童文学课程培养,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教师的童真童趣,并能够进一步对学生的阅读需求提供指导。

二、儿童文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虽然我们已经明晰了儿童文学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是否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了呢?其答案是否定的。纵观我国教师培养系统———师范院校的教育,我国基础教育共12年,其中小学教育占有一半的年限,其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教师培养系统中仅有4所院校开设了儿童文学相应的培训课程,而全国有一亿多小学生需要教师的教学指导,供求偏差如此之大也就说明了目前我国师范院校教育培养系统的一个缺失。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儿童文学是作为必修课来培训的,儿童文学是所有师范生的必修课。而我国师范院校课程设置中的这一缺失导致师范生对儿童文学的分析鉴赏能力不足,不仅不能准确理解和分析儿童文学作品,在学生需要更多阅读材料时甚至不能进行推荐和引导。小学阶段不同于初高中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我意识以及对个性的追求远不如初高中学生强烈,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指导。而在这一阶段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培养起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无疑是小学教育的失职。因此如何丰富师范生儿童文学相关知识,也为我国高等院校改革提出了一个方向。此外,社会各界对儿童文学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足。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对于儿童文学来讲,很多家长不能理解其价值,只把教科书内容当作知识,认为儿童文学作品是闲书,不具备教育性,甚至认为孩子看儿童文学作品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从而斥责孩子,禁止孩子看这类书籍。要改变这一局面就需要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媒体等大力宣传儿童文学作品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当代社会网络普及,电子产品的使用人群越来越年轻化,这就使小学生更倾向于沉迷于网络,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娱乐中。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唯有老师和学生家长相结合,老师在课堂上做好引导,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生动地讲授课程,及时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布置作业的形式加以引导,激发其学习的渴望。每堂课上课前拿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登上讲台进行汇报,即能够验证学生学习成果,又可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此外家长的引导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学习永远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只要乐于学习的家长才能培养出乐于学习的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更容易养成读书的习惯,积累起良好的文学素养。

作者:庞卓单位:辽宁大连沙河口区中心小学

全文阅读

小学儿童文学教育分析

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儿童文学教育是很重要的教学资本。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进行了多次教育体制改革,很多思想不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教学题材已经从教学课本中取消。但是儿童文学这一重要教学题材不仅没有取消,反而越来越引起教育家的关注,因此,分析儿童文学在语文课程中的具体意义,是当前我国教育界工作的重点。

一、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方面的问题

1.教师对儿童文学缺乏了解由于很多儿童文学作品是以儿童的思维创作的,成年的教师往往对儿童文学缺乏兴趣,很多教师仅仅根据教参资料对儿童文学的作者、年代等等基础信息进行学习,并没有采用儿童的思维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认真的阅读理解,因此,教师往往只对儿童文学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具备成年人思维的理解,对儿童阅读这篇文学作品的感受缺乏了解,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用成年人思维理解出的成熟理论对学生进行讲述,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一些教师没有对语文教学课程中的儿童文学进行认真阅读,仅仅根据教师教学材料中的定义,制定自己的教学方案,使得教学过程充满了理论性定义,缺少教师的真实理解。

2.教学方法陈旧儿童文学是一种充满丰富想象力和趣味性的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引进儿童文学,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但是,很多教师却没有根据儿童文学的独特属性更改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在儿童文学教学中,采用与其他语文教学课程一样的教学模式,使儿童文学的独特意义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现。一些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我见解的机会,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参资料中的理论性言论对学生宣讲,使得学生对儿童文学的理解不能被教师所熟知,教师无法对学生正确的见解进行鼓励,也无法对学生错误的理解进行更正,严重降低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一些教师没有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意识当作教学工作的重点,仅仅将儿童文学的内容和价值对学生进行灌输,没有鼓励学生对儿童文学中的问题进行质疑,也没有组织学生对儿童文学故事进行续写,使得学生单纯地认为儿童文学是不可置疑的神圣作品,降低了学生质疑权威,坚持真理的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

1.教师要加强对儿童文学的理解教师不能仅仅对成年人思维创作出的文学作品进行学习,也要尝试着用儿童的思维对儿童文学进行理解。首先,教师要切实认识到,儿童文学并不仅仅是幼稚的文学作品,许多儿童文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不亚于成年人的文学作品。教师要对儿童文学的价值进行认真挖掘,以便获得对儿童文学深刻的理解。另外,教师要尝试着以儿童的思维阅读儿童文学,以便教师把握学生对儿童文学的理解,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儿童文学教育,使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价值真正得到实现。

2.改变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儿童文学教学不同于其他语文课程的教学,必须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法,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鼓励学生将自己对儿童文学的真正理解勇敢地表达出来,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对儿童文学的见解,并对持正确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使其提高学习信心,对持错误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必要的纠正,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儿童文学的真正内涵。教师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作儿童文学教学的重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具备了阅读儿童文学的巨大热情,儿童文学的巨大价值才能真正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教师要创造性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儿童文学教学,例如,可以采取课本剧的方式,让学生扮演儿童文学中的人物,并允许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节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小幅度调整,以便学生在充分自由的情况下,投入到儿童文学的学习当中。另外,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当作儿童文学教学的重点,要采取辩论会的形式,让持不同见解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教师要在辩论过程中认真记录每一个学生对儿童文学的见解,并参与到辩论活动当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了解到与自己不同的见解,以加深对儿童文学的理解。教师要在儿童文学教学活动中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当作工作的重点,教师要组织学生分析儿童文学中的问题,使学生养成敢于坚持真理,勇敢挑战权威的意志。另外,要组织学生对儿童文学故事进行续写,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也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小学语文课程儿童文学教学中采取科学的方法改进教学工作,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理解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文阅读

小学儿童教育心得

七八岁的孩子特别好动、好奇、好仿、好胜。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对通俗上口的东西记得快,对表扬鼓励的话乐意听,对新颖有趣的活动愿意参加。针对低年级儿童的这些特点,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就会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一、寓教于讲故事之中

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优势,又喜欢听故事。根据这一特点,将抽象的道理渗入形象生动的故事中,让儿童在品味故事的娱乐中接受抽象的道理。例如,“严守时间,讲求办事效率”是现代和未来社会的要求。但如果只是天天讲“时间就是生命”“寸金难买寸光阴”之类的话,儿童则难于领会。有位教师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向儿童进行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她给儿童讲了“等明天”和“总算按时卸完了货”两个故事。其中第一个故事说的是,淘气的小猴子总是把学本领的愿望寄托于明天,到头来一技无成;第二个故事说的是,有一次上海港的工作人员从一艘外轮上卸货,几乎因超过规定的时间而造成赔款。这两个故事很形象地帮助儿童认识到了时间的价值。接着,教师又组织儿童做了几次小实验,即“五分钟能写多少个字”“放学后值日要用多长时间”“你从家到校要走多长时间”。儿童觉得实验是有意思的事,都能认真去做。通过实验,教师和家长心中有了底,督促检查有了标准;学生心中有了数,做起事来知道抓紧时间。同时,教师又与家长联系,帮助儿童制订了“在家活动时间表”,使儿童学习、劳动、娱乐都能有序地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儿童不仅养成了注意效率、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而且逐步学会了自己管住自己,自己驾驭生活的本领。

二、寓教于唱儿歌之中

儿歌浅显、易懂、活泼、好记,深受低年级儿童的欢迎,如果将教育的内容编成儿歌教给儿童唱,可以使儿童受到情绪上的鼓舞,思想上的教育,艺术上的熏陶和认识上的深化。就拿培养儿童正确的书写姿势来说,有位教师将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编成一首小儿歌:“仔仔细细量三量:一量执笔偏不偏,笔尖后空两指宽;二量身子弯不弯,胸离桌沿整一拳;三量眼下远不远,竖起小臂手碰脸。”教学生唱儿歌前,教师先组织儿童在校园里观察了一棵绑着的小树,还观察了一棵主干弯曲、树头歪斜的老树,一边观察一边问:“小树为什么被绑着?”“老师为什么让大家观察这样的两棵树?”一个爱动脑筋的儿童很快领会了教师的意图,高兴地说:“我知道,老师把我们比做小树苗,现在我们骨头软,要坐得正,立得直,要不,长大了也是弯弯腰!”他这样一说,其他儿童也都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教师抓住时机,马上把大家带回教室教唱儿歌,边教边指导练习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儿童很快掌握了要领,以后每次写字总会边唱边按照儿歌中的要求量三量,然后端端正正地写起来。但是,低年级儿童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他们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上。当他们集中精力写字时,就会不知不觉地忘了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不是把身子靠近桌面,就是用手指捏住笔头。为此,教师又想出了方法。他制作了许多带有底座的小红旗,看谁上课读书或写字的姿势保持得好,就把小红旗放到谁的桌面上。儿童为了争得小红旗,随时自觉按照儿歌里的要求纠正自己的姿势。这样持之以恒,正确的读写姿势就逐渐巩固下来了。

三、寓教于有意义的活动之中

儿童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新颖有趣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儿童参加活动的愿望,而且能使他们在活动中形成接受教育和锻炼的最佳心理状态。但是,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坚持性差,要想使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形成习惯,最好在活动中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及时表彰先进,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这是激励儿童自己教育自己的有效方法。

儿童有意注意时间较短,要保持课堂气氛的活跃,就应根据教学需要,有意识地调节课堂节奏,变换教学方式。例如:讲述、提问、讨论、答疑交错进行;默读、朗读、领读、齐读、轮读、分角色读多种形式交替训练;恰当地运用图片、幻灯片、录像、录音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眼、耳、手、脑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这样,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处于兴奋状态,减少长期单调活动引起的疲劳,都有助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的形成。

全文阅读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教育

【摘 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陪伴儿童健康成长是儿童文学最主要的核心价值。可见,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教育中,儿童文学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教育领域对儿童文学的应用还是不是很完善的,所以学校要定期组织学习,并且要给予重视,将儿童文学更好的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策略

学生是小学教育的主体。在小学阶段中,语文是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作品是专门针对儿童群体创作的,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小学语文课堂融入儿童文学,可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小学生的阅读视野,锻炼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优选内容,突出小学语文课堂

儿童文学特点在儿童文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选择能够调动学生兴趣,对学生素质教育起到良好教育作用的作品。将这样的文学作品纳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能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而且还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得到培养。随着学生的阅读量相应的增加,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我国社会不断进步,教育也随之改革,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上儿童文学的选择也要调整,要适应教育的大环境,跟得上新时代的教育脚步。以前,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不使用课外儿童文学作品,不希望儿童文学作品影响学生学习,考虑到可能这种时间的浪费会使学生成绩下降。现在的教学环境适当地加入儿童文学作品恰恰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培养。例如,选择小学生较为钟爱的童话故事、儿童类小说话剧等作品。这样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堂上逐渐形成,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得到提高。

小学生必须要参加语文课外活动,这正是家长和学校所重视和提倡的。所以,在选择儿童文学的内容上,选择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培养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用儿童文学教课,教学效果往往事半功倍。但是,教师对于如何选择儿童文学、如何应用儿童文学,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选择适合自己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儿童文学作品至关重要。只有教师充分地去理解儿童文学作品,才能将儿童文学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思想充分地传达给学生。同样在选择儿童文学作品时,也要考虑到是否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

二、有效应用,发挥小学语文课堂儿童文学作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知识与小学生沟通的桥梁,培养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应用量较大,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才会达到让人满意的水平。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的根据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来展开教学内容,从而导致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渐渐地失去了领悟美学品格和儿童文学其中的艺术特性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正视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不能单独的将儿童文学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工具。

全文阅读

谈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儿童的隐性危害

【摘 要】当前幼儿教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一些问题,其中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给儿童带来的危害越来越突出。家长希望孩子快成才,早成才的迫切心理,促使人们将本应日后接受的学业过早地转嫁到幼儿时期。很多孩子在幼儿园里就开始了读、写、算之类的小学课程及其技能训练,这不仅超出了幼儿接受的能力,也挤占了幼儿的游戏活动。这对幼儿的生理、心理和以后的学习都会儿童带来的隐性危害。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 隐性危害

【中图分类号】G610

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断蔓延,特别是在农村和民办幼儿园表现更为突出,几乎成为幼儿教育的常态。一些早教机构为了经济利益而不切实际宣传:“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上”。导致很多家长的误读、误判,认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就是智力的开发,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于是产生让孩子快成才,早成才的迫切心理。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把小学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搬进幼儿园,过早让幼儿学习读、写、算和参加各种培训班;以小学生的要求来规范幼儿,他们只注重教育的即时效应。这让我们觉得孩子就像被催熟的果子,提前开花,结果。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发展优势究竟能持续多久?催熟的孩子有多少后劲?幼儿教育“小学化”给儿童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有些影响是直接的、明显的,有的影响是隐性的,不易被人们所认识或短时间内没有表现出来,本文主要从幼儿生理、心理和以后的学习几个方面论述幼儿教育“小学化”给儿童带来的隐性危害。

一、对幼儿生理的危害

儿童心理学家格赛尔为我们揭示了幼儿生理发展的方向性。具体说就是:由上而下;由中心向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即:头-颈部-躯干-四肢-脚、手。由此可知,手是发育成熟最晚的部位,幼儿的手难以从事精细的活动。以写字为例,由于手部骨骼的发育不完善,写字时必须要用力,极易出现疲劳现象,难以持久下去;幼儿注意的分配很差,注意很难指向不同的对象,写字时座的姿势、握笔的姿势和本子的放置是不可能相互协调的。由于教师和家长关注的是显在的时效性――字是否写对。对笔顺的正确性、发音的准确性及座的姿势等潜在的因素并不关心。

二、对幼儿心理的危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家长很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而幼儿的思维是以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要开发幼儿的思维,必须把握问题的关键,而幼儿教育小学化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和技巧。”《纲要》中又强调“尤其要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能的训练。违背了《纲要》的精神,孩子因高强度的学习而少有了天真与快乐;孩子应有的认知过程被严重破坏,导致孩子的“知识消化不良”,许多孩子在疲于学习中抹杀了自己的想像力,长期处在机械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的发展。由于忽视了兴趣和情感的培养,幼儿间缺少了尊重与合作,幼儿得不到全面发展,违背了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全文阅读

古代儿童教育对当代小学教育的启示

摘 要 我国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如今的小学教育和古代儿童教育已有了很大差异。虽然古代儿童教育有其时代局限性,但仍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教育者应重视对儿童道德修养的培养,明确小学课程学习目的。要珍惜我国传统艺术,并将其融入小学教育中。应加强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并培养其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

关键词 古代儿童教育 小学教育 道德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66

《大学》有言:“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由此可见,国人自古以来十分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并且从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构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启蒙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强,易于接受外界信息,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显得尤为关键。

1 重视儿童道德修养并培养其健全人格

《说文解字》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进行适当的教导使孩子们向善,而且“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所以古代很重视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正如朱熹所说“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古代小学在传授儿童道德知识的同时,让孩子们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现如今,孩子们年满六周岁就可以进入小学校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思想价值观,校方应该在注重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同时,也投入同等的精力在孩子的道德培养上。但目前随着小学生升学压力与竞争力的增强,很多时候学校对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格的培养与良好习惯形成的引导。此外,很多小学缺乏统一的素质教育评价系统,大部分学校仍然沿用应试教育评价标准,很大程度上重视知识教育,忽视学生能力、人格、品德等方面的培养。①

道德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在1957年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从小学时期起,就要注重全面培养学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人们常说要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更远。而对于小学生们而言,应在重视道德修养培养的基础上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

2 明确小学课程学习目标并注重引导学生

全文阅读

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留守儿童情感教育

【摘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令人担忧,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多项研究表明,语文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凭借物。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语文;情感教育

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由于家长常年外出打工,大多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均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心理失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令人担忧。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多项研究表明,语文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语文教育资源丰富,为学生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凭借物。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心理辅导技术,有针对性地帮助留守儿童处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有效地发挥语文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留守儿童爱的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别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亲情失落、生活无助,道德失范、学业失教等问题突出。留守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这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缺乏正确有效的情感教育。

(一)在教学中以对每个留守儿童的爱、理解、尊重为基础,努力地体现教学的人文性。在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前提下,注重教学的人文色彩。老师要关心留守儿童的情感世界、人格状况等,以鼓励、表扬、激励、帮助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感受人性化的语文学习氛围,感受师生间、同学间真挚的情感交流,感受学习生活的快乐与美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对象的形象结构、颜色等特征,并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例如在备课时有意照顾一下那些留守儿童,请他们谈谈自己喜欢写的东西,并在教学设计上作一些安排。在课堂上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当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后,情不自禁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语言从单一的词发展成句。从而产生学习的冲动,激发表现的欲望。让他们用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进行创作,以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要充分挖掘并发挥教学内容每一个有利用于对每留守儿童情感升华、情操陶冶、人格完善的方面。比如:“爱”、“关心”、“自信”等,把它们与培养语文素养、创新能力等结合起来。儿童每时每刻都有需求,这是人类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共同特点。留守儿童最缺少的是亲情,他们需求家庭的温暖,需求成功的喜悦,需求别人的理解等。教师要适时抓住学生的需求点。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亲情氛围,用亲情和集体的温暖扰慰他们的心灵创伤。给他们以亲切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亲情般的爱怜和温暖。

(三)留守儿童亲情缺乏,家庭教育缺失,所以语文教师应该要担负起“爱育”责任。语文教师要集母爱与师爱为一体,真正赢得留守儿童的信任。即使是最受苦和最被别人遗弃的孩子,只要语文教师付出爱心和时间,都能找到孩子们背后蕴藏着的才华和最珍贵的能力。裴斯泰洛齐认为:“只要给予学生无私的爱、平等的爱、公正的爱,学生就会处在和谐、友好、愉快的环境中,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爱的温暖和友谊的快乐,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觉到人生的价值”。③当留守儿童受到语文老师的感化,这种感化会像春天的太阳使冰冻的大地迅速苏醒那样的速度来改变他们的状况,改变他们的面目。与留守儿童接触时间最多,交往最多的是学校,留守儿童从语文教师那里得到爱,间接弥补了从父母那里缺失的爱,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全文阅读

儿童文学与小学素质教育

【摘要】关于儿童文学与小学素质教育之间的讨论历久弥新。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在每个教育阶段都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儿童文学作为专门为小朋友所创作的文学,起源于小学素质教育,是关注儿童的精神生活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儿童文学与小学素质教育之间的历史渊源入手,分析儿童文学对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建议,期望对儿童文学与小学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有所助益。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教育;素质教育

一、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历史渊源

(一)儿童文学源于小学素质教育从世界上的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儿童文学最早是起源于儿童教育的。在国内的教育过程中,儿童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则是起源于国内的小学素质教育。世界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是古印度的寓言故事集《五卷书》,主要用来教育儿童,帮助他们学习处事做人、交朋友等,该寓言故事集也第一次将儿童文学推向人们的视野,第一次使人们注意到儿童也是需要文学的。

(二)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具有不可避免的教育性鉴于国内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模式,儿童及儿童的教育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真正意义的儿童文学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渐渐走入教育领域。儿童文学是针对儿童进行创作,是以儿童作为创作本体的文学,并且在儿童教育和小学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其不可能摆脱教育性,可以使孩子在阅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在充实自己生活的同时,学习其中要义,通过润物细无声般,化教育于无形,所以教育性是儿童文学的基本属性之一,它与儿童文学的文学性之间存在矛盾,但是却也是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儿童文学的两个方面。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一)儿童文学是儿童的图画书与故事书儿童文学多是指为0-14岁的未成年人。儿童文学是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创作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绘画性的文学作品。直观地看来,儿童文学首先是学生的一本具有非常浓厚的趣味性和色彩性的图画书,可以给儿童带来色彩斑斓的图画;同时,儿童文学是由多个故事或是寓言构成的,为儿童带来了丰富的故事,丰富了儿童的学习生活,为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儿童文学可以让孩子享受好故事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一个故事,无论其好坏都会对孩子产生莫大的吸引力。儿童文学的艺术魅力也正在于此。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这就是儿童对于为他们提供的文学的最低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儿童进行文学的学习,主要是为了丰富见识、提高综合素质,换句话说,儿童进行文学的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读故事并从中获得乐趣。

全文阅读

浅论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作用

摘 要: 在很长时间里,教育界普遍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分裂。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且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育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儿童文学本身便是洗涤心灵的净土,人们在儿童文学中尽情讴歌和表达各种情感,正面和完全地呈现平凡人生的幸福。本文明确了儿童文学的内涵,探究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育 儿童文学 内涵 作用

近年来,我国教育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儿童文学作为优秀文化,被引入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小学语文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能丰富小学语文的课程资源,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符合如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应用有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儿童文学的内涵

儿童文学是指为儿童创作,适合儿童年龄特征、阅读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以儿童为阅读对象,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儿童文学应充满儿童趣味和儿童情感。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不能够集中思想,尤其是对于枯燥乏味的文字。因此,儿童文学应插入较多具有趣味性的图画,要在符合文学特点的同时赋予其足够的童趣;第二,儿童文学应切合儿童的特点。儿童年龄尚幼,理解和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儿童文学应使儿童看得懂和喜欢看,除语言应浅显易懂外,内容也不应该过多;第三,儿童文学应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任务,儿童的身心发展应符合其年龄特征,阅读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能够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因此要求儿童文学应为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第四,儿童文学应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事物都具备自身的规律,并且规律具有客观性和稳定性,是不能被改变的,只能被利用。因此,儿童文学的创作必须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作用

(一)丰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丰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作用之一。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其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便是儿童作品。教师通过对优秀儿童作品的讲授,帮助学生丰富和积累语文知识。学生通过对优秀儿童作品的学习,记住许多难以记住的字、词、句、古诗等。儿童文学富有童趣,且语言大多规范简洁,因此易被小学生记住。此外,学生通过对语文课本中儿童文学的学习,还能认识和分析不同的文学体裁,学习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进行讲授,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爱,培养学生动脑动笔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其享受文学带来的精神韵味。因此,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全文阅读

小学教育学生儿童文学素养提升方法

摘要:当新兴的群文阅读模式在小学教学全面铺开时,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和学生的儿童文学专业素养如何适应形势的需要,就成为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面对的重要课题。文章试以群文阅读教学中童话教学议题选择为例,从“以高校儿童文学教材理论为参考”“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以群文阅读常见整合模式为效法”三个方面探究以“同议题”为原则选择童话文本进行教学资源整合的方法,以供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借鉴和参考,增强其实际教学技能。

关键词:群文阅读;“儿童文学”;童话教学;议题选择;方法探究

群文阅读源于日本的“群书阅读”,我国台湾地区早在2007年就有了群文阅读的雏形,大陆江浙一带在2010年也有了相关探索。2012年11月底在重庆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标志着群文阅读在中国全面铺开。群文阅读教学是指以同议题为原则把几篇文章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阅读,通过对文本进行提炼、分析、比较、总结,把握文本的本质内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让教师在课堂中能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同时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大学生的阅读量。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是一个大限度开放、宽广度生成、充满活力的语文阅读课堂。这种阅读模式需要教师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和扎实而灵活的教学技巧。“儿童文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儿童文学基本素养,使学生具备儿童文学作品鉴赏、创编以及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为适应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应用的需要,本课程教学应力求做到“知识、能力、应用”三位一体。于是,当新兴的群文阅读模式在小学全面铺开时,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和学生的儿童文学专业素养如何适应形势的需要,就成为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面对的重要课题。现以群文阅读教学中童话教学议题选择为例,谈谈在高校儿童文学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儿童文学素养、增强学生实践教学技能的一般方法。童话是运用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来塑造不同于寻常人的形象,让他们在假设的环境中经历不平凡的事,从而间接地折射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拟故事。童话这种特殊文学样式深受儿童喜爱,对儿童的生活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经典的童话能让儿童学会分辨真假、善恶、美丑,帮助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对儿童的认知、道德教化、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以及思维能力培养等有着重要影响。在群文阅读童话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以一定的方式将部分课文或者是课外文本聚集在一起,以相同的议题为依据把它们组合为一组,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可以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进行童话教学中议题的选择:

1.以高校儿童文学教材理论为参考

儿童文学教材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系统掌握儿童文学课程理论知识的重要来源。在初接触群文阅读的议题选择时,学生可以试着用所学教材的理论为参考来指导实践教学。就童话的议题选择而言,教师可以试着参考教材中概述的童话分类或是表现手法来学会选择议题、组合文本。比如,以“常人体”为议题来组合文本,则可以将《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本组合在一起。如以“科学知识”为议题,则可以选择《圆圆和方方》《尾巴》《小蝌蚪找妈妈》等组合在一起。就参考童话分类或是表现手法来选择议题而言,可以分别以“民间童话”“童话故事”“童话诗”“童话剧”“超人体”“常人体”“拟人体”等为议题来选择组合文本。当然,除了参考教材中概述的童话分类或是表现手法来选择议题,还可以以别的元素为参考来选择议题,比如,以常见的“主题思想”“描写对象”等作为议题来选择古今中外的文本。教师不管以什么议题来组合文本,都得慎重地选择主题积极健康的文本,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资源和健康的阅读氛围。

2.以《课标》为依据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标》中课程总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学段目标的设计着眼于不同年龄段儿童语文能力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整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健康发展。就学段目标和学生年龄特点而言,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不适合在小学低年段开展,仅适合于中年段与高年段。在选择议题和组合文本时,要结合学段目标和学生年龄特点。比如,在小学中年段进行群文阅读时,就要选择适合中年段学生特点的文本,如给《七颗钻石》(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组合一组群文阅读文本,则可以用“反复结构”为议题选择课外拓展的两篇童话《尾巴》(维塔利比安基)和《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兄弟)为一组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在这组文本教学中,结合中年级学段目标和学情,可将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为:①能将三篇童话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②借助结构图,认识反复结构的含义;③掌握反复结构的基本特点;④能口头创编一则反复结构的童话。然后教师围绕本组的教学目标,根据学情设计出新颖而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以上拟定的这个目标,基本上符合《课标》中第二学段的学习目标,包含了对学生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总之,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拟定组合文本都要依据《课标》的目标要求,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实效。

3.以群文阅读常见整合模式为效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