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对口扶贫工作总结

小学对口扶贫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贵州省扶贫成效、贫困现状及脱贫时间预测

摘要:贵州省经过30余年的扶贫开发历程,减贫成效显著,但目前仍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文章从总结贵州省扶贫成效入手,分析了贵州省贫困现状,并对贵州省农村贫困发生率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预测出贵州省总体上能够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同时建议加大对榕江县等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提出了贵州省新阶段扶贫工作的关键点与侧重点等。

关键词:扶贫;贫困现状;脱贫预测;贵州省

一、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贵州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并探索符合本省省情的减贫举措,在扶贫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独特的“贵州经验”,为我国减贫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扶贫面持续收窄, 贫困不断向纵深推进,扶贫形势及方式日趋复杂,扶贫任务异常艰巨。2015年,贵州省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为实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共同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立下了扶贫“军令状”。贵州省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后冲刺阶段充分总结扶贫成效、认识贫困现状并对脱贫时间作出预测十分必要,充分认识新阶段减贫重点和关键点等不仅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还能提高减贫效率,这亦是本文研究意义所在。

二、贵州省扶贫开发主要成效

(一)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扶贫开发初期,1985~1993年,贵州省贫困发生率下降非常显著,高达23%。1994年,我国贫困标准线设为440元,此时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有860万,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12%。1994~2000年,这是贵州省减贫成绩最辉煌的时期,贫困率下降一度高达25%。2000~2007年,贵州贫困率下降速度趋缓,但2007年贫困率减少到了6.5%,扶贫工作重点县贫困率则达到最低值8.1%。2008年,国家贫困标准线提高到1196元,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增至4007万人,而贵州农村贫困人口占比则高达15%。2011年,我国贫困线标准提高至2300元,贵州农村贫困人口增至1149万,贫困率激增至33.4%,扶贫工作重点县贫困率则达到了40.6%。

2011~2017年,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比例呈稳步下降趋势,减贫效果较全国而言较为显著。如图1所示,总体上,由于贫困线标准变化等原因,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比例波动较大,贫困发生率以2008年和2011年为节点,在2003~2007年、2009~2010年、2012~2014年这三个阶段呈大幅下降趋势。贵州省2014年贫困率为18%,2015年贫困率则较上年降低了4%,贫困率降幅仅次于甘肃省(甘肃省降幅为5.3%),位居全国第2位;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130万人,仅次于河南省(河南省减少了135万),减幅排全国第二位。经过长期的扶贫开发历程,贵州省贫困人口从1986年年底的1500万减少到了2015年的493万,尽管减贫成效显著,但目前仍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

全文阅读

县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湖北省扶贫开发规划》及《××县(2000——2010)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以扶贫开发总揽农村工作大局,致力于“兴致富项目、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建设重点,坚持规划到村、项目到村、资金到村、效益到户的扶贫开发原则,瞄准“两类”(极端贫困、低收入)人口,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真扶贫,扶真贫,齐心协力,上下联动,实行目标管理、对口帮扶和扶贫否决制度,结合实际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全面实现《××县(2000——2010)扶贫开发规划》中期目标。

一、全县五年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成效、做法及现状

进入新世纪,××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湖北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0-2010)》和市、县所确定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制定了农村十年的扶贫开发规划,结合县域实际提出了尽快解决贫困人口增加收入问题,竭力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全县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状态,为向小康水平迈进创造条件的奋斗目标。并确定了十年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对象、范围。通过实施重点村建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五大扶贫工程,达到了治贫、治愚的目的。从组织实施《××县(2000——2010)扶贫开发规划》的五年时间看,取得了很大成绩,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五年来扶贫开发的主要成效

一是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增长,贫困面逐步缩小。截止2004年底,全县gdp达到10538万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1亿元,比2000年的6.6亿元增长53%;实现财政收入8068万元,比2000年的4810万元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331元提高到2004年的1795元,年人均占有粮食由2000年的378公斤达到2004年的400公斤。gdp、工业副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商品零售额、人均纯收入、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外贸出口等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排名第八,同时,通过撤村并组和56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建设,全县贫困村由2000年的204个下降到2004年的133个,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18.36万人,减少到2004年的11.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66%下降到42%。贫困人口的住房、衣着、食物结构等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2000年至2004年,全县共新修维修乡村公路510公里,仅2004年通村公路硬化达85公里,新修饮水工程1460处,打水井7800余口,建水窖3500余口,架设饮水主管道1168千米,解决了35490户13.84万人饮水困难;通过“农网”改造,解决了农村98.5%的农户生产生活用电问题;累计建沼气示范5000多户。对1270户4990人进行了迁移扶贫安置,其中,对125户住草房、窝棚、岩屋的“三房户”住房进行了改造重建。

三是支柱产业逐渐形成规模,为贫困农户增收奠定了基础。全县扶贫贷款投放累计达2.1亿元扶持支柱产业,签订水电开发合同19份,总装机55万千瓦,协议投资30.8亿元,使境内7大河流全部得以开发。全县在建电站24座,装机45万千瓦,累计投资12亿元;全县茶产业年产量达150万斤,销售收入7000万元,农民人平茶叶收入近300元。同时,支持发展魔芋、黄姜、中药材等特色经济基地达35万亩,人平实现1亩,约3万多户农民从产业中受益。

四是教育扶贫、卫生扶贫促进了贫困乡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教育、卫生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实用农业科学技术得到大范围普及,××先后荣获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县、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等称号。小学、初中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9%和9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的目标,50%的村有卫生室。

全文阅读

扶贫开发现状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工作要点和主任会议安排,8月25日,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副主任任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组成调查组,在县政府办公室及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对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组现场察看了花林寺镇卫家岗村委会、香菇种植大户等扶贫项目建设情况,走访了花林寺镇木瓜铺村、高楼村部分扶贫搬迁户。在查看现场的基础上召开了由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的工作情况汇报,调查组成员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近年来,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相关部门把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有效载体,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认真履职,扎实工作,全县贫困人口比2002年减少了1.2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2%,年均减少贫困人口2000余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增加收入为重点,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带动贫困农民增收致富的抓手,每年安排100多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支持贫困农户大力发展食用菌、果、茶等特色产业。在扶持洋坪镇马渡河柑橘示范区等5个产业扶贫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又全面启动了6个村的产业扶贫示范村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柑橘基地4万多亩,茶叶2万余亩,食用菌发展规模达到1.1亿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6家(规模以上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5家,3.65万余户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年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880元,比年增长了2.07倍,年均增长15.7%,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有效带动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坚持以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为主,以设施建设、“一建三改”、安全饮水等工程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重点贫困村和老区村的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建设。年来,已完成了30个村的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80公里,累计投入2.1亿元解决了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兴建末级渠240公里,完成晓坪等7座水库除险加固,完成了农网完善化建设任务,累计新建沼气池达9560口。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坚持与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相结合,与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房户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对居住“三不通”的贫困农户稳步实施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农村危房和土坯房改造4300户,完成扶贫搬迁408户1489人,完成生态移民315人,90%的移民搬迁户基本实现脱贫,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三)以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坚持把实施“雨露计划”培训作为提高贫困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有效整合“阳光工程”、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积极推进贫困农民参与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农民的劳动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500多人,累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0多场次,培训贫困农民3万多人,转移安置就业1400人,全县通过培训后外出务工人数达4万余人,逐步形成了“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就业促增收”扶贫新模式。

(四)以满足贫困人口需求为重点,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通过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贫困学生救助、广播电视村村通、医疗救助和“三下乡”等项目建设,贫困地区和老区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贫困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县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工程,新建农家书屋110个、村广播室102个,新建、改造村级组织活动阵地87个;新建、改造2家县级医院、7个乡镇卫生院和45个村卫生室,县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8%,因病返贫现象得到缓解。积极推进了“两项制度”对接,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和特别困难贫困人口基本纳入低保,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惠及贫困人口。自年来,全县共投入4亿多元用于保障改善民生,累计有5790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9.86万人参加社会保险,累计救济救助困难群众9500人次。

(五)以社会扶贫为重点,不断增强扶贫开发合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帮扶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县直单位驻村帮扶活动和“百企反哺”活动。全县县直单位每年为贫困村、贫困户兴办实事500多件,捐赠和争取扶持资金200多万元,建立结对帮扶基地100多个,建立农家书屋40多个,累计向贫困村捐赠各类书刊5万余册。累计有50家民营企业支持贫困村建设,为贫困村捐资捐物折款500多万元。扶贫开发工作的扎实推进,有效改善了干群、党群关系,营造了全社会参与、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

全文阅读

多渠道扶贫资金来源方式及使用效率的回归分析

内容摘要:贫困问题是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主要障碍,合理使用扶贫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对贫困地区来讲尤为重要。对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不同来源的扶贫资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有差异的。调整扶贫资金结构,加强项目扶贫检查监督,加强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建立科学的扶贫工作规划和机制,对反贫困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反贫困 扶贫资金 资金使用效率

为了尽快解决贫困问题,学术界对贫困与反贫困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从注重基本生存向注重生存质量转变,从注重收入向注重能力和机会转变,从注重静态变化向注重发展转变。在实践层面,扶贫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项目带动、产业化扶贫、整村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种扶贫模式在贫困地区全面开展,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民收入和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来源越来越广范,既有政府投资,也有企业和一些民间组织的投入。但从有些地方的实际效果来看,一些地方的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并不高,造成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本文拟通过对多渠道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总结在新阶段扶贫开发(2001-2010年)中扶贫资金使用的经验和问题,试图为反贫困工作找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研究对象的处理

由于扶贫情况千差万别,扶贫资金的来源和渠道各不相同,因此要从整个贫困地区的层面建立一个模型和选取数据是比较困难的,只能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来研究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本研究选取贵州省关岭县作为研究对象,来反映一些扶贫过程中的效率问题。关岭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南,200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新阶段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县,全县有重点扶持乡(镇)11个,其中一类重点扶持乡(镇)1个,二类重点扶持乡镇7个,三类重点扶持乡镇3个,有重点扶持村143个。从扶贫资金来源来看,它的扶贫资金既有省内的财政扶贫资金,也有省外山东青岛的对口帮扶资金,又有贵州贵航集团社会帮扶资金。在2001-2010年的扶贫开发新阶段,关岭县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青岛对口帮扶资金、贵航集团社会帮扶资金10278.07万元,建设了1025个项目,项目建设内容涵盖种植、养殖、文化、人畜饮水、渠道建设、农村干部及农业技术培训等。这些项目的建设一方面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和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使贫困农户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在整个扶贫过程中,一些项目因科技含量高,自筹资金配套缺口大,实施单位资金不足,导致实施质量不高以及一些扶贫项目运行不规范,再加上地方财政困难,最终导致扶贫资金效益不佳,因而本文选取关岭县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模型设定及指标数据处理

为较好地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及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以财政扶贫资金、青岛对口帮扶资金、贵航集团社会帮扶金作为解释变量。在回归分析前,笔者先对各个变量分别进行了格兰杰检验,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可知,财政扶贫资金与生产总值是双向因果关系,财政扶贫资金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双向因果关系,青岛对口帮扶资金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双向因果关系,因此本文建立如下两个多元回归模型,对变量的显著性效果进行分析。

模型一:各项投入资金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全文阅读

摸清底数明方向 对症下药拔穷根

在吉安县天河镇浪栋村调研走访时江西省委苏荣书记这样说到,“我有几个没想到,没想到路修得这么快,质量这么好;没想到村容村貌变化这么大;没想到原来破旧房全部拆掉:没想到新房建了这么多:也没想到经济发展快得这么实”。这仅仅是该县扶贫开发工作成绩的一个缩影。江西吉安县作为中央苏区县、国定贫困县、省定集中连片特困县,准确把握新一轮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通过摸清底数,分析原因,对症下药,积极探索贫困地区统筹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一、摸清底数,立足实际看扶贫

通过近几年的扶贫开发,吉安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贫困状况依然比较严重。贫困村农民4004元的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7-4%,全省平均水平的58.1%,按照国家年人均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全县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9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20.9%。

为摸清家底,找准致富突破口,吉安县前后两次组织县扶贫和移民办、统计局、民政局等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贫困户调查摸底工作。根据调查摸底统计,全县19个乡镇,307个行政村,2743个自然村,年人均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共22460户,78849人。(其中,因病致贫8201户27600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35%;缺资金5103户19950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5%;因残致贫2246户6774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9%:缺技术1570户6174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8%;缺劳动力1489户4462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6%;因学致贫1223户4915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6%:困灾致贫1220户4190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5%;其他原因致贫1408户4784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6%。在全县22460户78849人中,低保户2757户6884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9%。至今仍居住在土坯房中978户2862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

通过调查分析认为致贫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一江三河(赣江、禾水、泸水、桐江)流经全县17个乡镇,103个行政村、12.1万人居住在易涝易旱地区,数十万亩农田易遭受洪涝旱灾侵害,加上暴雨、冰雹、龙卷风等自然天气,农业经济不稳定。如去年的4・30灾害,共造成5.1万人受灾,倒塌房屋2860间。尤其是还有4万余人居住在天河、敖城、指阳、油田等山区乡镇的偏远山村,全县有近800公里农村公路未修通。

2、脱贫致富门路不宽。一方面,教育水平低。现有贫困户中,小学以下文凭的20603人,占总人数的26%,思想观念陈旧,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只占贫困人口的3%左右,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还有部分五保户、智力障碍、孤寡老人等贫困户2447人,占总人数的3%,生活上往往只依靠社会救济,自身脱贫意识薄弱。另一方面,医疗教育负担重。贫困户尽管在教育方面享受了“两免一补”,但每年还得拿出2000-2500元左右的生活费。现行的大病救助制度严格规定了能够报销的对象和疾病,除了低保户、五保户和优抚对象,患有慢性疾病的贫困户,不能享受大病医疗救助,一旦患上大病、慢性病,容易导致因病返贫。

3、社会支持力度不够。尤其是金融机构扶强不扶弱,因普通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偿还能力较差,考虑到收贷风险等因素,提高放贷门槛,贷款机会少,即使能得到贷款,金额也比较小,大大限制了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的使用。

全文阅读

帮扶救助工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尽快解决我镇极少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逐步改变其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为全面实现小康建成全省百强镇创造条件。

二、帮扶对象

全镇所有的贫困户。

三、帮扶目标

建立长效扶贫机制,以最清醒的头脑、最扎实的工作、最细致的方法、最有效的措施,使全镇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无一人缺粮断炊,无一名中小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利用3年时间使全镇有劳动能力和脱贫愿望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确保全镇脱贫人口达到贫困人口的40%以上;2004年,脱贫人口达到75%以上;2005年,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基本消除。

四、主要原则

1、开发式扶贫原则。将扶贫开发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的同时,主要依靠自身努力,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全文阅读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丹寨县扶贫开发工作

摘要: 扶贫开发作为缓解和消除贫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必须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整个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认识,创新思路,切实开创我县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Abstract: As the strategic ac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liminating poverty,prov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socie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realizing the common enrichment finall,the poverty relief development should be guided by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take mantaining,realizing and developing impoverished populace's fundamental interes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foothold of the entire work and enhance understanding,innovate mentality to start new stage of our country's poverty relief development work.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扶贫;开发

Key words: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poverty alleviation;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215-02

0引言

贫穷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只有消除贫困,社会才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才能又好又快发展,扶贫开发是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县当前和今后的一项中心工作。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开展我县扶贫开发工作。

1当前我县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全文阅读

水利部定点扶贫暨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在重庆召开

2月18日上午,水利部定点扶贫暨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在重庆市召开,水利部部长陈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出席会议并讲话,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央定点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水利部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的成绩和经验,安排部署“十三五”水利部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

水利部部长陈雷指出,水利部与重庆市政府联合下发了《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方案》,下一步,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责任意识,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千塘万亩特色产业支撑工程、小型水库水源保障工程、贫困户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程、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帮扶工程、水利建设技术帮扶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程等8大定点扶贫工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刘永富指出,水利部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对口支援工作,亮点突出,“十二五”期间,共安排13个定点扶贫县水利投资185.3亿元,累计解决284.45万农村人口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去年,水利部启动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措施实,力度大,必将推进贫困地区水利设施明显改善。同时,重庆市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精准识别出贫困人口,制定了详细脱贫规划,扶贫督查、第三方评估、扶贫对象退出机制建设等走在了前列,为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新时期,要以提出的扶贫开发战略为指导,认真做好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和方式,坚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信心;进一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把政策措施落实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身上,惠及每一个贫困人口;进一步严格退出标准,规范退出程序,确保脱贫攻坚质量;进一步严格考核评估,认真总结推广宣传定点扶贫先进典型。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致辞中表示,感谢水利部、国务院扶贫办长期以来对重庆的关心和支持。全国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水利部再次确定城口、巫溪、武隆、丰都等4个县为新一轮定点扶贫县,量身定制了产业扶贫、水利扶贫、人才支持等8项精准扶贫政策,这些举措必将进一步改善重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指导下,重庆市制定了“1+1+13”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重庆将按照中央精准扶贫的部署要求,压实责任、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坚决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重庆市扶贫办)

全文阅读

齐心协力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升级版

10月9日,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贵州工作联席会议在贵阳召开,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对口帮扶好经验好做法,深刻把握扶贫协作新形势新要求,齐心协力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升级版,携手推动“十三五”对口帮扶贵州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陈敏尔在讲话中对帮扶省市多年来、多方面给予贵州发展的鼎力支持和无私帮扶表示感谢。他指出,今年7月,在宁夏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启动以来,8个东部城市“一对一”帮扶贵州省8个市州,精准实施了一批优质项目,精准兴办了一批民生实事,精准培养了一批干部人才,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而且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谱写了先富帮后富的新篇章。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工作,是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机遇,是向兄弟省市学习先进经验的大机遇,是全面深化交流合作的大机遇。贵州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感恩帮扶之情,倍加珍惜帮扶之机,用足用好帮扶之力,齐心协力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升级版。

陈敏尔就进一步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贵州工作提出六点建议:一是扶产业,二是促旅游,三是支教育,四是助医疗,五是育人才,六是接劳务。全省各地各部门要以本次联席会召开为契机,用好中央给力,用足帮扶助力,加强自身努力,更加注重完善规划、健全机制、主动服务、抓好落实,扎扎实实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各项工作。

刘永富说,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各帮扶城市和贵州省认真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认识到位,行动迅速,各项工作抓得紧、抓得实、抓得好。当前,要准确把握中央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新要求,聚焦精准、完善结对、深化帮扶,扎实推进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各项重点工作。希望各帮扶城市和贵州一道,加快编制“十三五”扶贫协作规划,启动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进一步加强劳务协作,细化考核评估,努力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升级版。国务院扶贫办将加大支持、指导、协调与配合力度,更好地助推贵州脱贫攻坚、同步小康。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在主持会议时说,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这次联席会议为新的起点,推动贵州省与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地区开展县与县、乡与乡、园区与园区、企业与企业的精准对接、双向互动,形成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扶贫协作格局。要全力抓好会议成果项目化政策化落实,把项目转化落地为一项项具体工作,确保合作成果尽快见到实效,造福贫困群众。

8个对口帮扶城市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对口帮扶当成“自己家的事”和“分内的事”,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立足贵州实际,精准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园区共建、教育合作、旅游开发、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共同念好扶贫协作“山海经”,为贵州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贵州省8个市州与对口帮扶城市签署了“十三五”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责任编辑/吴文仙)

全文阅读

全县扶贫开发状况调查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工作要点和主任会议安排,8月25日,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王杰,副主任任建新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组成调查组,在县政府办公室及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对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组现场察看了村委会、香菇种植大户等扶贫项目建设情况,走访了木瓜铺村、高楼村部分扶贫搬迁户。在查看现场的基础上召开了由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的工作情况汇报,调查组成员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近年来,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相关部门把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有效载体,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认真履职,扎实工作,全县贫困人口比年减少了1.2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2%,年均减少贫困人口2000余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增加收入为重点,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带动贫困农民增收致富的抓手,每年安排100多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支持贫困农户大力发展食用菌、果、茶等特色产业。在扶持柑橘示范区等5个产业扶贫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又全面启动了6个村的产业扶贫示范村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柑橘基地4万多亩,茶叶2万余亩,食用菌发展规模达到1.1亿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6家(规模以上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5家,3.65万余户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年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880元,比年增长了2.07倍,年均增长15.7%,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有效带动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坚持以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为主,以设施建设、“一建三改”、安全饮水等工程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重点贫困村和老区村的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建设。年来,已完成了30个村的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80公里,累计投入2.1亿元解决了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兴建末级渠240公里,完成晓坪等7座水库除险加固,完成了农网完善化建设任务,累计新建沼气池达9560口。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坚持与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相结合,与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房户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对居住“三不通”的贫困农户稳步实施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农村危房和土坯房改造4300户,完成扶贫搬迁408户1489人,完成生态移民315人,90%的移民搬迁户基本实现脱贫,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三)以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坚持把实施“雨露计划”培训作为提高贫困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有效整合“阳光工程”、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积极推进贫困农民参与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农民的劳动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500多人,累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0多场次,培训贫困农民3万多人,转移安置就业1400人,全县通过培训后外出务工人数达4万余人,逐步形成了“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就业促增收”扶贫新模式。

(四)以满足贫困人口需求为重点,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通过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贫困学生救助、广播电视村村通、医疗救助和“三下乡”等项目建设,贫困地区和老区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贫困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县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工程,新建农家书屋110个、村广播室102个,新建、改造村级组织活动阵地87个;新建、改造2家县级医院、7个乡镇卫生院和45个村卫生室,县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8%,因病返贫现象得到缓解。积极推进了“两项制度”对接,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和特别困难贫困人口基本纳入低保,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惠及贫困人口。自年来,全县共投入4亿多元用于保障改善民生,累计有5790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9.86万人参加社会保险,累计救济救助困难群众9500人次。

(五)以社会扶贫为重点,不断增强扶贫开发合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帮扶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县直单位驻村帮扶活动和“百企反哺”活动。全县县直单位每年为贫困村、贫困户兴办实事500多件,捐赠和争取扶持资金200多万元,建立结对帮扶基地100多个,建立农家书屋40多个,累计向贫困村捐赠各类书刊5万余册。累计有50家民营企业支持贫困村建设,为贫困村捐资捐物折款500多万元。扶贫开发工作的扎实推进,有效改善了干群、党群关系,营造了全社会参与、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