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贷年终总结

小贷年终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资金时间价值在商品房按揭贷款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资金时间价值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基础观念之一,因其重要性并涉及所有理财活动,所以被称为“理财第一原则”。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应用就是房屋按揭贷款。本文以资金时间价值原理为工具阐述了如何对按揭贷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而达到减少未来还本付息支出总额的目的。

关键词:资金时间价值 按揭贷款额 还贷期限 还款方式 运用

目前房价居高不下,使作为刚性需求的普通大众购买一套普通住宅更多是选择贷款的方式,贷款额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巨大的还贷压力既影响家庭目前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家庭其他方面理财计划的实现,如何科学地规划按揭贷款,减少未来还本付息的支出总额,是广大普通购房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因而为了规避按揭贷款购房风险、减轻购房负担,个人(家庭)在购房前应利用资金时间价值原理来控制贷款总额、每月还款额及提前还贷方式等的选择。

资金时间价值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货币时间价值。比如某人今天把1000元钱存人银行,在年利率为10%的情况下,1年以后该笔存款的本金和利息之和就是1100元(1000+1000×10%),这说明今天的1000元钱和1年以后的1100元钱等值,这多出来的100元钱就是这1000元本金在1年内发生的增值,也就是这1000元资金的时间价值。常见的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方法包括复利终值和现值及年金终值和现值。

(一)复利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复利是计算利息的一种方法,就是每经过一个计息期,要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利息,逐期滚算,俗你“利滚利”。

全文阅读

银行辞职潮中苦不堪言的小微企业信贷部

【摘要】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银行是一个高收入又稳定的行业,然而“辞职潮”这个词语近两年却在银行体系频频出现。本文通过此现象站在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部的立场主要探究的是在这场“辞职潮”中,规模小,资金少,风险大的小微企业状况,并通过分析小微企业的特点,以及因为经济下行等各方面原因引起的辞职潮,为银行留住人才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贷 辞职潮 不良率

一、近两年银行辞职潮爆发小微企业信贷部尤其严重

在我国,银行传统收入主要靠吸收存贷款利差,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曾经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利差大大减小,银行盈利减少,但是贷款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使得银行人再也没有以往的优越舒适。自2015年起,银行连续出现了一波先觉者的辞职热,到了2016年,银行员工辞职似乎就像一股潮流一般,席卷了中国各家银行。2016年上半年,更是有3.5万人从银行离职。

二、小微企业信贷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银行贷款已不仅面对大企业进行,大量优质的小微企业开始向银行贷款,其次,大量小企业有融资难的问题,就更愿意以高成本向银行进行贷款,对银行而言,大力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不仅是每个银行当前的现实需要,更是今后必然的重要战略选择。

(一)小微企业规模偏小,资金实力不足

小微企业主要定义为小企业和个体工的总和。根据银监会关于小微企业贷款优惠政策,把贷款额度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定义为小微企业。小微企业相比大企业对银行贷款利用率更高,资金相对少所以可接受的贷款利率相对高,因此需求也很大。但是小微企业的个体规模相对较小,资金实力不足,自身业绩与社会经济整体大环境相关密切,再次是这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显得比较被动。

全文阅读

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摘 要: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对中国2001—2011年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给出货币渠道的结果作为对比。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共同发挥作用,但两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传导障碍,并且近年来货币渠道相对信贷渠道而言似乎更具影响力。另外,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货币政策冲击对工业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并给出了工业企业现金流主要组成部分(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以及利息支出)对货币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渠道;信贷渠道;工业企业现金流

中图分类号:F8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2-0010-06

一、引言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一直以来就是各国中央银行和学术界广泛讨论并关注的话题。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主要包括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前者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引起利率水平变动,并间接作用于投资、消费等实际经济因素;而后者建立在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强调银行信贷的特殊地位,并认为即使在存在流动性陷阱、投资利率弹性较低等利率传导渠道障碍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仍然能够通过影响银行提供信贷的意愿来作用于实体经济。针对中国金融市场欠发达、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等情况,加强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为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于二十世纪50年代被提出,二十世纪80年代引起学术界广泛争论,其中以约瑟夫(Joseph,1981)的均衡信贷配给和伯南克(Bernanke,1988)的CC-LM模型最为著名。信贷渠道主要有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贷款渠道两种形式,银行信贷渠道可描述为货币扩张增加了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存款,进而信贷扩张,并最终作用于实体经济;而资产负债表渠道认为货币政策变动通过改变企业净值(现金流与可抵押品价值之和)而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状况,进而影响投资和产出。信贷渠道观点的兴起,吸引了不少西方学者运用实证方法进行检验,如伯南克(1986)、伯南克和布林德(Bernanke 和Blinder,1992)、奥兰和鲁德布什(Stephen D.Oliner和Glenn D.Rudebusch,1996)以及吉尔克里斯特(Gilchrist,1999)等,他们都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但这些文献的研究对象大多是欧美发达国家,对金融市场欠发达的中国尚欠参考价值。

近年来,也有不少中国学者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大多着眼于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和GDP三者之间的关系。王振山、王志强(2000)对1981—1998年间的年度数据和1993—1998年间的季度数据进行检验,发现无论是年度模型还是季度模型,均显示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对GDP有较强解释作用。周英章、蒋振声(2002)分析了1993—2001年间的季度数据,发现中国的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和货币渠道的共同传导发挥作用, 相比之下信用渠道占主导地位。蒋瑛坤、刘艳武和赵振全(2005)分析了1992—2004年间的季度数据,发现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从对物价和产出最终目标的影响来看,M1比较持久和稳定,其次是M2,最后是贷款。李琼、王志伟(2006)利用1994—2004年间的季度数据,考察M2、贷款余额与GDP之间的关系,发现货币供应量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并有较大内生性,而信贷配额与GDP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说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还是货币渠道。胡晓阳、谢宇(2009)利用2003年1月到2008年12月的月度数据,发现货币供应量与贷款总额、贷款总额与实体经济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稳定关系,并认为中国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使得货币政策只能通过银行信贷市场发挥作用。各位学者所选取的时间区间和指标不同,得出的实证结果也不尽相同。相比之前学者的研究,本文的数据较新,并且采用月度数据使得样本容量得以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提高估计的准确性。

为进一步探究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机理,本文还考察了同期货币政策冲击对工业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在阐述信贷渠道观点的文献中,有一些专门探讨了微观层面上工业企业对货币冲击的反应。高莹、梁妤和吴豪(2004)认为信贷渠道传导条件下,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一个重要含义是名义利率会影响企业现金流,这里的利率机制不同于传统利率渠道中实际利率对投资水平的影响作用,而是短期利息支付水平的变动引起企业现金流的变化,改变企业外部融资成本,并最终影响企业的投资规模和实际产出。王剑、刘玄(2005)通过构建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不同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充分考虑了微观主体的异质性,认为货币冲击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显著影响,并且不同行业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在微观层面上考察企业财务指标对货币政策冲击所作出的反应具有参考价值,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信贷渠道作用机理,并就如何改进信贷传导渠道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全文阅读

小银行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

近几年来,随着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规模不断增长以及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一些原本仅为当地特别是当地小企业和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小银行在市场定位上开始模糊,并在某些方面试图与大银行就大客户业务进行竞争。小银行随着自身资本扩张而追求平均收益更高的大客户业务本无可厚非,但在其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特别是资本规模还不够完善和强大的条件下就盲目转型,则值得深入思考。为此,本文以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简称“民泰银行”)为例,进行探讨。

民泰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取向

服务小企业是民泰银行的特色品牌,也是民泰银行基本的市场战略和市场定位。近年来,为使其特色品牌更具影响力,民泰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强化对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为地方小企业快速发展和地方经济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始终坚持对小企业授信的倾斜。在2009年,随着金融危机冲击的加剧,许多求贷无门的小企业纷纷求助民泰银行。面对这一困难,作为一家小银行,民泰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充分发挥服务小企业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与众多小企业加强联系,给予多方面的金融支持,做到不拒贷,不惜贷,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做好“救急”、“救穷”工作,坚持与企业共克时艰。至2009年末,民泰银行小企业贷款余额达89.8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81.77%(不含贴现),较年初增加34.44亿元,增幅为62.15%,小企业贷款户数为12713户,在全行贷款总户数的占比达到90.29%,户均贷款余额70.67万元。

2010年以来,民泰银行更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银监会小企业贷款“两个不低于”的要求,促进小企业授信业务健康发展,提高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至2010年末,民泰银行的小企业贷款余额进一步增加至124.24亿元,较年初增加34.39亿元,增幅为38.27%,较好地巩固发展了小企业金融市场。

加强对小企业金融产品的推广和创新。近两年来,民泰银行进一步完善小企业贷款机制建设,完善便民小额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小企业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等主要业务做法。一方面,不断加强产品的推广,提高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审批效率,下放审批权限,提高贷款质量和加强贷后管理;另一方面,积极研发各种新产品,为小企业提供更多、更适合的金融服务。比如,民泰银行开发推广的多人联保贷款模式,在客户群体内设立小组,对小组成员实施授信,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承担连带担保责任,该做法于2008年10月份起在仙居地区试行。

注重对客户经理小企业金融服务能力的培训。2009年,民泰银行分4期对328名客户经理进行了封闭式培训,然后实施“一对一师带徒”的方式参加实习培训,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与学习平台的搭建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和再学习能力。通过参与企业调查,传授各种调查手段,定期召开客户经理例会学习交流等方式方法提高民泰银行客户经理对小企业的服务能力。这些工作在2010和2011年又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民泰银行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全文阅读

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规则的不合理性及完善路径

【摘要】自1991年四倍利率的规则出台以来,民间借贷利率一直受到该规则的约束而无法实现市场化。四倍利率规则在打击恶性高利贷、控制民间借贷风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民间借贷的稳健发展,该规则的“一刀切”模式已不合理。文章对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民间借贷 利率 上限规则 司法实践

自2011年温州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老板跑路等现象频频发生后,为缓解温州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民间金融的突出问题,2012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温州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基于多方面的考虑,众人瞩目的“利率市场化”问题并未被纳入试行方案中,然而,受货币政策、银行贷款利率、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波动的民间借贷利率,在现行的四倍利率规则下是否顺应民间金融发展需求仍引发诸多质疑。四倍的利率是否过高从而为高利贷提供温床?抑或四倍利率的上限是否过低从而阻碍了民间资本的流动?笔者将历年来有关民间借贷利率规则、部分司法案例进行整理、描述并加以分析,探寻四倍利率规则在经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民间贷款利率的出台背景及现状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民间资金需求量突飞猛增,国家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已不能满足借贷者需求,于是民间借贷活动开始萌生,随后借贷数量大幅增长。但是由于其是自发形成,民间金融发展态势并不成熟稳健。有数据显示,当时全国各地利率水平高低不一,一般是月息3%~5%,也有10%的,少数30%~50%,个别高到100%。也有数据显示,1978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民间借贷利率水平较高,基本保持在月利率30%左右。在20世纪80年代末,温州市民间借贷利率平均水平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点,最高年份达到37.5%。总之,当时的借贷利率居高不下,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形成了严重隐患,为改善借贷利率畸高、金融机构乱设、金融活动混乱的状况,最高人民法院在1991年颁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试图管制民间借贷利率,稳定当时的金融秩序。

依据《意见》第六条规定,民间贷款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过部分不予保护。2011年由于银根紧缩,温州民间借贷利率水涨船高,许多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受阻的情况下,为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资金周转,转而投向高回报的民间贷款,导致超过四倍利率范围的民间金融活动大量存在。2011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市民间借贷市场目前处于阶段性活跃时期,估计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民间借贷利率也处于阶段性高位,大约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都参与了民间借贷。另有数据报道,2011年6月份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水平为24.4%,折合月息超过2分,比2010年6月上升3.4个百分点。此外,民间借贷市场远非价格统一的市场,各子市场的利率价格差距很大,社会融资中介的放贷利率为40%左右,而一般社会主体之间的普通借贷平均为18%,小额贷款公司放贷利率则接近20%。参照2011年和讯银行的贷款利率,四倍利率规则相当于将民间借贷利率最高额度限制在28%左右。

有关四倍利率若干司法案件的简要分析

四倍利率规则出台至今都没有改变,其能否适应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应对市场上发生的各类问题,在实践中是值得怀疑的。笔者对28个与四倍利率规则相关的司法案例以“审结日期”、“审理法院”、“借贷主体”、“借贷金额”、“终审判决”等变量进行归纳①,总结出这些案件所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全文阅读

10万滚成300万:揭秘“套路贷”陷阱

“根本不想让你还钱,一步一步套住你”

应急周转借贷10万元、20万元的“小额贷款”,最终陷入层层圈套:数月内,借款合同数额飙升至百万元,最终付出了300余万元以及家中房产的巨额代价。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针对上海本地市民房产的“套路贷”陷阱近期频发。部分不法公司以小额借贷为名,层层布局债务陷阱,以暴力催收等手段实施诈骗和勒索。2016年9月以来,上海已集中整治30余个以借贷为生的非法牟利团伙,逮捕170余人,涉案总值近10亿元。

“小贷”滚成“巨债”

“2016年元旦,我几乎是被软禁了24小时。”程琳回忆起催收人员上门讨债的场景时说,从当晚10点起,他们每隔一个小时就来敲一次门,后来我是坐着警车才逃出了家门,但是催收的人还开车追警车,我在警察局度过了新年的第一天。

由于2013年父亲在一家借贷公司背负了25万元的债务,程琳一家陷入“套路贷”陷阱,最终滚成300余万元“巨债”。抵押了家中唯一的上海市区房产之后,全家只能住在出租屋里。

“父亲上排牙齿掉了好几颗,问怎么回事,他支支吾吾不肯说。律师告诉我,他可能遭受了一定的暴力行为。目前他精神状态很糟,检查说是中度抑郁症和重度焦虑症。”程琳说,在三四年层层布局形成圈套之后,2017年3月,放贷人将其父母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对抵押的房产拍卖以归还180万元的贷款。

程琳怎么也没想到,父亲最初欠下的25万元贷款会滚成300余万元的巨额欠债。她告诉本刊记者,父亲最初借贷25万元,却签下了40万元借条,15万元算做“砍头息”。两年里又陆陆续续借新还旧,借了所谓的“空放”高利贷,签了几十张只有签名而借款额却空白的借条。“加上各种利息,这些年已经还了近300万元,现在房产还在等待法院最终判决。”

全文阅读

国有控股\投资效率与信贷资源配置

摘要:银行信贷是我国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其配置效率的高低对国民经济发展、企业融资决策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我国2001―2008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对银行信贷资金配置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不同产权性质对投资效率和银行信贷配置影响的差异。本文研究发现,企业过度投资程度越大,越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相对于私有产权控公司而言,随着过度投资程度的增大,国有控股公司获得的银行信贷规模越大;国有控股公司过度投资的程度要大于私有产权控股公司。上述结果表明,银行的信贷资源更多流向了过度投资的国有控股公司,我国信贷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有待优化。

关键词:银行信贷;投资效率;国有控股;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17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11-0050-06

信贷资金是我国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信贷资源配置质量的高低无疑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优化资源配置是银行的基本职能之一,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信贷配给现象却广泛存在,相关学者也对此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如信息不对称、法律制度和政企关系等。

从现有研究来看,较少有文献从企业投资效率的角度来研究信贷配给或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问题,而企业投资效率的高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未来的发展前景显然要比短期经营状况更重要;对于银行来说,投资于一家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显然更符合自身的长远利益。因此,如果投资效率越高的企业获得了更多的银行贷款,则表明我国的信贷资源配置是有效的,这对于银企双方来说是一种双赢,也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表明我国的信贷资源配置是低效或无效的,稀缺的信贷资源被浪费,这对我国经济来说无疑是一种损害。因此,从企业投资效率角度来研究我国信贷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易行健和张德常的研究表明,由于银行往往依据一些简单的、较为容易获取的信息对借款企业进行分类,所以导致我国的信贷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割,表明我国的信贷管理体制存在较大的缺陷,它是造成我国信贷市场出现信贷配给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认为,在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下,银行会将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过度投资企业:(1)我国自20世纪末开始逐步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从原则上要求按照企业的风险来确定相应的贷款额度。对于那些投资越多的企业,银行可能会认为它们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Jensen发现,企业经理有增加企业投资规模的动机,因为只有通过大量投资,才能够向外界传达企业具有较多的投资机会。对于这类企业来说,银行可能会认为它们的风险较低,进而为它们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2)五级分类制度较为粗糙,没有要求银行对企业进行更加专业和深入的分析,同时,受广大基层银行信贷员专业素质的限制,使得它们只能通过企业的投资额进行简单的分析,而难以分析企业投资的质量或效率。(3)我国企业普遍存在预算软约束,如果企业投资越多,对资金的需求量越大,它们往往不仅不能按期偿还贷款,相反可能需要更多新的贷款,在此情况下,它们会努力促成银行对到期的贷款提供展期或“借新还旧”;从银行的角度来说,它们为了避免出现“呆账”、“坏账”,也往往会满足企业的要求。这样的结果便是企业投资越多,银行给予的贷款也越多。由此,我们提出假说1:

假说1:企业过度投资程度越大,越容易获得银行贷款。

全文阅读

欠发达地区农户小额信贷的绩效、缺陷及其再创新

摘要:小额信贷作为金融服务的制度安排和技术创新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河南太康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为例,分析了小额信贷在信贷条件改善、收入水平提高等方面对农户的影响。本文认为农户小额信贷增进了当地农户进入信贷市场的机会,增加了农户收入;但同时也指出了农户小额信贷的功能缺陷,进而提出新时期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创新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农户小额信贷;绩效;功能缺陷;创新

文章编号:L003―4625(2007)01-0060-04

中图分类号:F830.58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产的生产经营长期面临内源融资不足,外源可获资本匮乏的困境。如何确保农村资金流向数以亿计的农户家庭,以缓解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供给抑制,实现供需平衡一直是我国农村金融最为关注的问题。小额信贷作为金融服务的制度安排和技术创新,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了进入信贷市场的平等机会,具有促进农村信贷市场发展和改善中低收入者福利和收入的潜力(孙若梅,2006)。为此,世纪之交,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制定并颁布《农村信用社农产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提出农村信用社要适时开办农产小额信贷,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借贷。那么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进行中的农村信用社农产小额信贷是否真正增进农户获得贷款的机会?绩效如何?哪类农户更能从中受益?不同收入水平农户间是否存在受益级差,其原因又是什么?本文将根据对河南太康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开展情况的实地调查,结合当展经济学基本原理,试图回答并解决这些问题。

一、调查方法和被调查区域

(一)调查方法与设计

全文阅读

区委金融服务考核办法

为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鼓励我区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强化金融服务,拓展信贷空间,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按照“科学合理、突出贡献、公平公正、易于考核”的原则,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

在我区境内开展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农村小额贷款机构。

二、考核内容

(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考核项目:贷款净增加额、工业贷款净增加额、融资平台贷款、设立分支机构、增设服务网点、金融服务、区委、区政府交办事项等。

(二)各农村小额贷款机构主要考核项目:当年贷款投放额、“三农”贷款投放占比、金融服务、区委、区政府交办事项等。

三、考核办法

(一)实行按季考核、半年初评、年终总评的办法。

全文阅读

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探讨

摘要: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资金不足仍然是阻碍其发展的重大难题。因此从金融结构理论出发,选取我国深市中小板2010年至2012年上市企业上市前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我国现阶段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小银行;中小企业;信贷融资

1引言

关于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规模匹配共生的理论,最早由西方学者Strahan&Weston(1996)提出。该理论发现,银行规模与中小企业银行借款之间呈现出强烈的反向增长趋势;大银行不愿意向规模较小、资金需求也较小的中小企业贷款,而中小银行则天生是中小企业的合作伙伴。我国学者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也对此问题展开了研究,他们认为中小银行愿意与中小企业形成长期合作的关系,除了因为它们规模小,无法满足更多大企业的融资需求之外,还因为它们先天具有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信息优势。更进一步地,林毅夫等(2009)提出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其核心观点是经济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技术结构、企业规模和风险特性,与该阶段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需求相适应的金融结构是最优的,具有动员配置资金、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功能,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而我国中小企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这是由现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根据银行业专业化与分工的理论的要求,中小银行应该发挥自身优势,满足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需求。

2研究假设

就我国目前经济结构而言,中小银行在信息成本、成本和地域方面对中小企业贷款具有独特优势,并且其在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其是否履行了分工与专业化的职能,能否真正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所缓解却不得而知。因此,试图以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上市前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我国现阶段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关系,提出假设:中小银行贷款的市场份额越大,中小企业获得的信贷融资越多。

3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1样本选择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