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校本课程开发

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创造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要克服“整齐划一”、“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状况,促进每位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有具有活力的学校课程制度。普通高中新课程要求增强课程对每位高中生的适应性,主张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类型的课程,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程度的课程,客观地要求学校建立起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选修制度。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网络环境;高中英语;泛读选修课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9-0003

“校本课程开发”是近年来我国课程研究学者从西方教育文献中引进的新名词,其英语表述是“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许多学校都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高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他们还是只能像初中时一样在文章中找现成答案,而对于那些推理、辨析问题却不知该如何下手。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而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整个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英语泛读(extensive reading)是相对于精读(intensive reading)而言的,是书本以外有利而且必要的补充。教育部最近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倡“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网络运用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今天,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逐渐成为网络资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泛读教学应当更加突出学生思维的参与性,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寻求信息、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也正基于此,笔者向高一学生开设了“英语泛读”这一门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一、准备工作

1. 确定目标,制定计划

开设英语泛读选修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接触到各类文章和体裁,培养学生获取文化信息的能力。该目标可具体分为: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词汇量;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了解各个英语国家的文化。笔者计划用近一年的时间,通过补充各类英文材料,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

摘要: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教学成果,校本课程的开发又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更好地使高职教育为地方区域和企业行业的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s a major part of it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determines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hievement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s the highest priority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ld let vocational education better provide service for business sectors and the local area's economic development.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school-based curriculum;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197-01

0引言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发展期向内涵建设期的转型,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开始从单一的专业能力转变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设置也越来越贴近社会和高职人才特点的时代需求。

1校本课程的定义

全文阅读

开发武术校本课程探讨

一、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政策和意义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试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可以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适应性。”并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2003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充分利用和开发宝贵的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资源,如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应大力利用与开发。”

体育校本课程往往没有固定的教材,需要学校和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的特色和社会的发展状况来开发。灵活自主地开发校本课程能够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多样化的需求,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促进终身体育的形成。而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对体育教师和学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开发课程的教师具有更好的专业特长及教科研能力,同时参与开发校本课程对促进教师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学校开发运用好校本课程,对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开发武术校本课程的条件

一所学校内,某一项运动的群众基础对于开发校本课程有很大的作用。校长及学校领导层所倡导的办学理念,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开发一个校本课程,形成一个教学特色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的很多环节,所以开发一个校本课程离不开校长和学校管理者的支持。我在开发我校武术校本课程时,主要做了如下一些工作:制订详细、科学、可操作性强的课程开发计划,送交校长室,说明开发该课程切实可行;多参加与武术有关的社会活动,积极培养校内武术特长生,增强武术运动的校内外影响力,扩大校内武术运动群众基础;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校园武术文化氛围,为开发武术校本课程做好铺垫工作。

开发校本课程一般还要看学校的办学软硬件条件能不能满足所开发课程的教学及训练需要。软件方面的师资力量在开发校本课程中起主导的作用。一般学校必须最少具备一名武术专业的教师,并且要具有除一般武术教学外的从事专项教科研和业余运动队的训练能力。硬件指学校能够提供的专项教学及训练所需要场地、场馆、设施等。武术运动除对练外都为个人项目,且除专业训练外对场地、场馆的要求也较低,所以一般学校都具备开发这一课程的场地这一条件。

学生是校本课程内容的学习者和实践者。因此,开发任何—个校本课程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年龄阶段的特点,选择学生普遍感兴趣且适合年龄发展特点的教材。

多年来,由于我校武术特色操的创编和施行,体育高考都以武术专项为主打项目,并有许多武术特长生被多所体育院校单招录取……这些都从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需求,形成了一定的武术运动的群众基础,为开发武术校本课程创造了条件。

全文阅读

校本课程开发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已成为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本文分析了在三级课程管理的条件下,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以及教师在有效和合理开发校本课程中参与的条件与途径,以期对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产生一定的启示作用。

自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相容并包的框架以来,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课程开发正成为教育理论界和实验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尤其是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对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拟对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大理论及实践意义,以及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途径作一探讨,以期对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产生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

(一)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2001年6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下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如果学校的课程发展有一线教师的参与,将有利于体现课程研制者的意图,有效地发挥新课程的作用。同时,由于教师的参与,课程可能会更为清晰、易懂,更容易被其他教师所理解与实施。”①一切教育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教师的发展水平又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因此,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将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支撑,同样校本课程开发也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其专业素养会得以提升,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也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前提。

“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②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教师对知识的不断构建和重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探究。校本课程开发注重的是开发的过程,而不是开发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观念等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师的知识能力也得以提升。

全文阅读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是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英美国家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在我国当前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已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被列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

一、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顺应了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趋势

教育部在进行大量调查、分析、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2000年~20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在这个改革文件中明确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素质教育基本理念,以此来规范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活动。地理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实施,无疑是顺应课程改革的大势,是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也是地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扩充了课程概念

校本课程的开发既重视课程发展的结果又突出课程发展的过程,突破了教科书的限制,极大地拓宽了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的范围。学校及教师在以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特点和学生需要为核心进行课程发展时,不再只是单一地考虑学科知识的选择与组织;除了课程方案、教材之外,也尤其重视学校组织特性、学校文化、校园环境、师生互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家庭背景、社区环境等,它所涉及的课程内容涵盖了正式的学科、非正式的活动课以及潜在课程。从空间结构看,该课程发展走向了立体化与动态化;从时间结构看,学生的学习已不仅限于几门学科知识的简单罗列和重复。

3.加强了学校权责

地理教育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是一种课程的决定权,故校本课程发展涉及到课程决策权力的分配。随校本课程逐步开发实施,学校会被赋予比过去更多更大的课程决策权力,这会成为该课程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它会使学校在取得更多的专业权责和权限之后,有了更多的自主决定课程取舍的机会,对其发展出来的课程也有更多的主导权、拥有感和责任感,也必然会有效地调动学校及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积极性。

全文阅读

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摘要: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适应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要求,以中职文秘专业现代办公设备操作课程为例,从课程开发的方式、课程开发的步骤、课程开发的跟踪反馈和维护、改进等方面探讨了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创建精品课程资源的可行性。

关键词:校本课程;现代办公设备操作;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设计在各学校受到高度的重视。如何遵循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和规律,开发出符合自身学校特色和学生兴趣爱好的高效率课程成为各个学校探讨的一个热门

课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办公越来越离不开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为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的文秘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里面除了原来的电脑操作课程外,增加了一门现代办公设备操作课程。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熟悉时下像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刻录机、碎纸机、名片通、投影仪等主流的办公设备的安装、使用和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通过这些高科技设备的利用来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为将来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提供职前培训。

由于现在的办公设备品牌、型号众多,消费者不免有雾里看花的烦恼。另外,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比如,设备购买资金投入的大小影响到设备的高低档次。师生比的大小同样会影响到办公设备购买的高低档次等。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发设计现代办公设备操作校本课程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来开发这门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呢?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来展开论述。

一、课程开发的方式

全文阅读

校本课程开发之我见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校本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一项基本内容,是强化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和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的平台及载体。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部分学校结合课程改革,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影响其他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影响校本课程在一定范围的推广,也将会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瓶颈”。

一、目前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多年来,许多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已初步树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校本开发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因为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校本课程开发问题颇多。

1.校本课程形式化。一些学校既有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计划,又有成形的校本教材,但对采取何种方式实施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达到什么样的育人目标,教学怎样安排,课程如何评价等问题却考虑得甚少。这种只注重教材“形”而忽视课程“质”的做法,是形式化的校本课程。

2.校本课程质量不高。一些学校校本课程既包括学科知识的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又包括多种“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和劳动技术等综合实践活动,有的学校甚至把学校制定的安全手册、行为习惯养成读本等作为校本课程,门类多,花样多,形滥神散。一些学校把处于一种随意和无序状态、培养目标停留在浅层次上的技艺训练直接作为校本课程,没有对其改造、规范和提炼。许多学校没有抓住学校的传统文化、地域特色、资源优势,课程特色不够突出,地方色彩不够浓厚,造成学校之间校本课程形式、内容雷同。

3.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参与率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渐行、渐思、渐修正、渐完善的动态过程,需要课程管理者(领导)、实践者(教师)和接受者(学生)不断讨论、论证、实践、提炼。校本课程开发不是结果,不是一人或几人的有形杰作,而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长期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但就学校目前已开发的校本课程而言,大部分是分管教学的校长或教务主任主笔,音、体、美教师参与。如此的“开发”模式,不但不能体现集体智慧,保证课程质量,反而“课程”不被大部分教师理解,实施起来既没有积极性,又没有责任意识。

4.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意识不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需要学校内部开发,更需要合作开发,尤其是区域跨距小、资源互补的学校,合作开发不但节省时间和物力,而且可以增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力,充分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许多学校为了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区别自己与其他学校的办学特点,想尽办法开发各种校本课程,忽视与其他学校的互动合作。

5.校本课程实施学科化。校本课程实施应灵活多样,可根据课程培养目标,采用课堂教学、学生动手实验、实地考察体验等方式进行,始终要“原生态”,真实鲜活。而一些学校套用学科课程的逻辑,以知识为中心,就教材教教材,造成新的“抓纲务本”,达不到为学生开智的目的。

全文阅读

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应性。这就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改变了“校校同教材,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力图做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让校本课程成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及学校教育特色形成的过程。

一、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与校本课程共同成长

1.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但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新一轮课改中,强调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是一种生态系统。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日常的教学过程就是课程的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打破了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神秘感,消除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距离感。

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教师的任务是借助现成的教参讲授教材,教师的专业能力发挥受到极大的限制。现在,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让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形成反思态度和反思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研究态度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教师培训要“以校为本”,并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

教师培训是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有力保障。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对教师课程知识的培训。在培训中笔者以为应坚持“以校为本”,校本培训应是培训的主要形式。在培训中树立“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思想。可采用开发前的集中强化培训和开发过程中的边学习边提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开发前的集中强化培训主要是让教师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一些基本知识。在校本开发过程中,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和研讨活动,随时解决课程开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信这定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科学评估学生发展需要,实现课程创新,形成办学特色

全文阅读

校本课程开发“四要”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对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于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校本课程开发要抓出成效,必须做到以下“四要”。

一、立足学校实际,挖掘本土资源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校本课程开发一方面要立足学校实际,充分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规模、师资队伍、生源状况等实际情况,发挥学校在某一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或者是学校办学以来在某一领域已经取得的实效,选择和开发适合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校本课程资源;另一方面要立足学校当地的民俗风情,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如,学校当地的风景名胜、民俗、建筑、先贤、民间戏曲等各种资源,依靠“天时、地利、人和”便利条件,将其嫁接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使本土资源在学校得到传承和发扬。本土资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校本课程又反过来服务于本土资源,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有立足学校实际及本土资源,这样的校本课程才会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才会更加有生命力。

二、精心编写教材,开足上好课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组织全体教师经过无数次的调研考证,倘若瞄准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就应当组织相关人员精心编写校本教材,从而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教材要力求思想积极健康,语言简明朴实、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适合学生阅读和学习。与此同时,学校还要挣脱应试教育的桎梏,从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争取开足上好校本课程,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真正发挥校本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并取得成果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三、让校本课程成为一种德育途径

我们要深刻理解和认识校本课程的德育功能,坚持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渗透德育,充分发挥校本课程本身独具一格的优势,让校本课程成为学校的一种有效的德育途径。比如说,武术是我校的校本课程,我们在每一次武术课的课前和课后,要求师生要行抱拳礼,并且在每一节课的下课时要求学生集体背诵“武风范”,即“爱国、爱民、爱集体,振兴中华四不已,崇德尚武学文化,修身养性固根基”,通过加强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使学生充分明白“文以载道、武以修身”的道理,深刻领悟学文、习武之道。

四、让校本课程成为一种校园文化

全文阅读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发展和完善了课程政策、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校本课程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形成、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其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

【摘要】素质教育 校本课程 开发 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发展。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丰富性。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比国家课程更加丰富的问题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而且在活动中,学生会不断地接受各种新的刺激,遇到不同的问题,从而不断地变换思维方式和角度,培养和发展思维的广阔性、灵敏性、深刻性和敏捷性。

(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国家课程强调统一性和普适性,很难考虑到个别学校、学生的差异,难以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而校本课程就要求开发者注意学校实际,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有选择的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发挥,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就能得以实现。

(二)校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生的需要出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学生实际需要什么,成人不一定清楚,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之一就是学生自己,更能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个性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有课程决策的权利。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课程内容和结构都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一个空间。

二、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

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下,教师处于权力结构的底层,教师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这样无疑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潜能。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教师的课程决策权。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