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纤维束

纤维束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理金融――金融中的纤维束

【摘要】纤维束是物理金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纤维束由基底和这个基底上的点相联系的纤维构成,也就是纤维依附基形成纤维束,而基依附于基底存在。基底的不同导致基的分布受到限制,进而形成不同的纤维束。本文将纤维束进行分解,以基底的差异为区分度对纤维束进行了新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对应于金融的不同资产组合。

【关键词】纤维束 基底 纤维 资产组合

一、引言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由此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至今其影响还存在。2008年之后,众多经济物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反思传统经济学的弊端,呼吁对经济学理论进行根本的科学革命,并指出金融物理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

卡里尔・伊林斯基在《金融物理学――非均衡定价中的测量建模》一书中用一种非正式和直观的说法来介绍纤维束――纤维束就是由一个个相同的子空间组成的,这些子空间相互粘连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整个空间。完全相同的子空间被称作是纤维,而将这些纤维连接在一起的子空间被称作是基底。这样就可以认为纤维束是纤维和基底的组合体[2]。

本文首先对纤维束进行一定的分解,将纤维束分为基底和纤维两部分,从基底的不同来介绍几种纤维束类型,并将简单介绍纤维束如何适用于金融这一不断变化的学科。

二、纤维束的划分

(一)以线为基底的纤维束

全文阅读

高效纤维束过滤器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前高效纤维过滤器在化工、电力、食品、饮料等行业中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的能力比较强等优势被很多客户认可。高效纤维过滤器解决了纤维滤料在过滤和清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更好地发挥其优势特点,实现了理想的深层过滤效应。

关键词:高效过滤器;纤维束;纤维束安装

高效纤维过滤器是一种结构先进、性能优良的压力式纤维过滤器,它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束状软填料一纤维作为滤元,其滤料直径可达几十微米甚至几微米,并具有比表面积大,过滤阻力小等优点,解决了粒状滤料的过滤精度受滤料粒径限制等问题。微小的滤料直径,极大地增加了滤料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自由能,

增加了水中杂质颗粒与滤料的接触机会及滤料的吸附能力,从而提高了过滤效率和截污容量。

1、技术参数及特点

高效纤维过滤器由固定孔板、纤维束、活动孔板、布气装置等组成。活动孔板可上下移动,过滤时使滤料顺水流方向孔隙度由大逐渐变小,纤维密度变大,形成理想的过滤层面,其过滤过程即有纵向深层过滤,又有横向深层过滤,有效地提高了过滤精度和过滤速度;清洗时,使纤维达到疏松状态,同时,采用气水合洗的方法,在气泡聚散和水力冲洗过程中,纤维处于不断抖动状态,在水力和上升气泡的作用下,使滤料被清洗而得以再生。

1.1 基本参数

结构型式:圆形,立式

全文阅读

碳纤维复合材料丝束带检测方法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抗疲劳、耐腐蚀、导电导热以及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制造领域[1]。随着复合材料使用的日益广泛,出现了多种高效率低成本的制造方法,如纤维铺放成型技术(FP)、树脂传递塑模技术(RTM)、自动缠绕技术等[2-7]。其中,自动纤维丝束铺放技术(AFP)是一种最重要的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自动化成型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能成型形状复杂的曲面结构件等优势,应用广泛[8]。其简要制作过程是将复合纤维丝束带一层一层地铺放在芯模表面,经过若干层的铺放,构件达到一定厚度,再经过热压处理即可得到复合材料零件[9],ElectroImpact、Inger-soll、MAGCincinnati等公司已经制造出自动纤维铺放机床[10-11]。但是,目前国内针对自动铺丝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铺放工艺以及机床结构设计方面,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已经建立了试验用的自动纤维铺放的原型机[12-14],而针对铺丝过程检测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在碳纤维丝束带铺放过程中,每一个铺放行程完成后或者在丝束铺放过程中出现问题时,都需要对碳纤维丝束带进行剪断操作,然后才能开始下一个行程的铺放。随着在碳纤维丝束带铺放过程中剪断刀具磨损的增加,以及在剪断过程中纤维丝束带状态、位置等因素的随机波动,都可能造成碳纤维丝束带剪断不彻底的情况(类似于藕断丝连),这样会使铺丝机的铺丝头强行拉断残余的碳纤维丝束,从而导致设备故障,甚至不得不打开铺丝头,停机进行维护,严重影响铺放效率和质量。因此,碳纤维丝束带的剪断检测对铺放成型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需要在每次执行剪断操作时同步进行剪断检测,如若发现剪断不彻底的情况,则需要再次驱动剪断机构对丝束带进行剪切。在碳纤维丝束带剪断过程中,需要同时剪断1~2万条碳纤维丝,而操作结束后没有剪断的碳纤维丝往往只有几根(甚至只有一根),直径只有数微米,采用计算机视觉或光探测等常规检测的方法很难发现没有被完全剪断的碳纤维丝。同时,在铺丝头的内部,其结构空间十分狭小,尺寸稍大的探测设备均无法应用。因此,需要针对碳纤维丝束带的剪断状态检测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为了解决极细的碳纤维无法被识别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电信号检测碳纤维剪断状态的方法。由于碳纤维丝束带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在丝束带两端的导轮处连接检测电路,通过测量待剪断丝束带间的电压幅值变化,从而识别碳纤维丝束带是否完全剪断。

1丝束带剪断状态检测方法

1.1检测装置设计

在执行剪断操作之前,需要将两个带电极的导轮与待剪断碳纤维丝束带相接触,将其两端压紧,然后执行剪断操作,剪断刀具位于两个导轮之间,剪断检测的装置中包括检测电路以及数据采集卡,检测装置的简图如图1所示。在执行剪断检测的过程中,只需要将连接检测电路以及数据采集卡的导线接入铺丝头结构,就可以实现在狭小空间内的检测。

1.2检测电路设计

碳纤维丝束带可以等效为一个可变电阻R,通过实验测量,当丝束带完整连接时,每200mm长度的电阻值约为10Ω,当丝束带仅剩一丝连接时,其电阻变为500Ω。进行剪断操作时,首先通过导轮压紧碳纤维丝束带,将两端固定,然后驱动剪断刀具进行剪断操作。在剪断过程中将两导轮作为电极,将丝束带与检测电路相连,检测电路中包括1个12V稳压电源、3个分压电阻以及2个限流电阻,分压电阻以及分流电阻的作用是降低可能产生在铺丝头结构中的电压电流,具体的检测电路如图2所示。通过数据采集卡获取碳纤维丝束带两端的电压值,从而判断碳纤维丝束带是否完全剪断。碳纤维丝束带可以等效为10Ω到无穷大的可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UC与电流IC为在图1电路中,3个分压电阻均为1kΩ,2个限流电阻为20kΩ,代入R1~R5,当碳纤维丝束带电阻R在10~500Ω变化时,其两端的理论电压UC以及电流IC变化如图3所示。在图3中,当电阻R在10~500Ω范围内变化时,其两端电压逐渐增加,通过的电流逐渐减小。当碳纤维丝束带完全连接时,其两端电压为0.9834mV,通过碳纤维丝束带的电流为98.34μA;当丝束带仅剩一丝连接时,其电阻为500Ω,其两端电压为48.58mV,通过碳纤维丝束带的电流为97.17μA;当碳纤维丝束带完全剪断时,其等效电阻为无穷大,根据式(1)、式(2)可得其两端电压为4V,相对于48.58mV的电压有明显增加,通过碳纤维丝束带的电流为0A。无论碳纤维丝束带通断,电路中的电流都很小,因此不会对铺丝头产生不良影响。

2电压信号的采集与处理

2.1电压信号的采集

全文阅读

冀东油田老爷庙联合站纤维束过滤罐优化改造

摘要:冀东油田老爷庙联合站自2008年5月建站以来,污水处理系统已经持续运行两年半的时间。其末端处理设备即纤维束过滤罐运行效果有所下降,滤料截污效果和自身结构存在的弊端及问题已逐步显露。为了进一步提高纤维束过滤罐的过滤效果及回注水水质,从过滤罐结构及滤料选择等方面对纤维束过滤罐提出了相关的改造工艺。

关键词:纤维束过滤罐;纤维球过滤罐;滤料;反冲洗;回注水

中图分类号:TE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07-0108-02

纤维束过滤罐属于压力式过滤罐的一种,一定的压力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通过纤维束滤料处理污水。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并对水中的有机物、胶体、铁、锰等有明显的去除作用。由于其占地面积小、处理精度大、吸附能力强、过滤阻力小等优点,因此被适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末端环节及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中。由于其工艺成熟、操作便捷,已经在国内外各类污水处理厂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随着我国总体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对过滤介质的深入研究与开发,特别是近年来与发达国家频繁的技术交往,借鉴了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压力式过滤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自动化水平、反冲洗方法、截污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善和进步。文章以冀东油田老爷庙联合站纤维束过滤罐为例,从结构改造及滤料对比方面提出相关优化改进工艺设想。

一、常规纤维束过滤罐工艺

(一) 滤料特点及截污原理

纤维束滤料通常采用高分子纤维材料制成,目前常用滤料为丙纶(聚丙烯)纤维。其单丝直径可达几十微米到几微米,属于微米级过滤材料。由于具有比表面积大、空隙率高的特点,能够使滤料本身在过滤罐内形成一定的密度梯度,从而达到高截污率的过滤效果。

纤维束滤料一端在罐底部固定,另一端呈松散无束缚状态。过滤时原水由上而下进入纤维束过滤罐,通过罐内的压紧装置作用,使纤维束滤料处于密实状态,在过滤罐内由上到下形成逐渐增大的密度梯度,而滤层的孔隙直径逐渐减小,形成了一个变孔径的深层过滤状态,从而将原水中的悬浮物及杂质按颗粒直径的不同逐层拦截在滤料上。而反冲洗时,压紧装置被松开,反冲洗气和水则由下而上进入过滤罐内,对松散的纤维束产生一个向上的甩拽力,实现滤料的不断抖动冲洗,从而使滤料达到理想的清洗效果。其工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

全文阅读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份收治脑梗死148例,进行磁共振成像系统重建三维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图,观察白质纤维束损伤情况,对各组病例进行测量ADVAv值、FA值,并与健侧相应区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48例中,白质纤维束变形移位18例;亚急性期71例,白质纤维束变形移位48例;慢性期29例,白质纤维束变形移位20例。结论通过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进行充分结合对脑梗死进行诊断,对病灶定位更准确,对白质纤维束损伤程度充分判断,通过对平均表观弥散系数、各向异性分数值观察能够对脑梗死更精确的临床分期。

【关键词】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脑梗死;应用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高度的致残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MRI广泛应用对脑梗死诊断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随着MRI技术进步弥散加权成像(DWI)是对脑梗死进行定性、定位诊断的成像方法,弥散张量成像(DTI)更是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上的进步,分析组织内水分子在三维空间弥散运动,是脑白质纤维束形态结构进行无创性活体研究方法[1]。为了能够更全面了解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我们对此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份收治脑梗死148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72.3岁。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2]要点中脑梗死诊断。按照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48例,亚急性期71例,慢性期29例,各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症上无显著差异性,临床具有可比性。

1.2检查方法使用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Avanto,Siemens,Germany)进行图像采集。DTI数据采集:重复时间(42)=4000 1118,回波时间(TE)=87 ms,矩阵=128 X 128,层厚=40 mill, b值=1000 s/mm.2;使用GE公司Advantage Windows工作站进行图像分析及DT1图像处理,重建三维彩色编码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图(DTT)。重建各向异性分数(FA)图、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6Av)图。

2结果

全文阅读

集束拉拔法对不锈钢纤维耐蚀性能的影响

摘 要:以316L不锈钢纤维为研究对象,分析不锈钢纤维集束拉拔法生产过程对其耐蚀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集束拉拔法 不锈钢纤维 耐蚀性能

中图分类号:TB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079-02

1 不锈钢纤维生产工艺简析

不锈钢纤维的制造方法主要有熔融纺丝法,切削法,单丝拉拔法,集束拉拔法。

熔融纺丝法是较早开发的金属纤维制造方法,目前主要包括坩埚熔融抽丝法、悬滴熔融抽拉法和熔融纺丝法。熔融纺丝法的基本原理是将金属加热到熔融状态,再通过一定的装置将熔融金属液体喷射或甩出后冷却而形成金属纤维。

切削法是制造金属纤维的常用方法之一,用该种方法制造的金属纤维产品种类齐全,适用面较广。切削法既可制取长纤维也可制取短纤维,生产设备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加工不锈钢、低碳钢、铸铁、铜、铝及其合金等不同材质的金属。切削法与熔融纺丝法虽然都具有生产成本低的特点,但用这两种制造方法制备的不锈钢纤维不连续且截面不均匀,在一些要求较高的场合不能满足服役条件。

单丝拉拔法是制造金属线材的通用方法,其原理就是使金属线材通过孔径逐渐递减的拉丝模孔进行多次拉伸。单丝拉拔法具有生产工艺复杂,纤维容易断裂,并且不能生产细纤维,生产成本高的特点。

全文阅读

斯特洛仪测量麻束纤维强力时应关注的问题

摘要: 采用斯特洛束纤维强力仪测量大麻和亚麻纤维,实测发现,束纤维质量、强力量程区间、隔距、卜氏夹头等对测量结果都有影响。在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于麻类纤维强力测量的制样条件和测量参数的选择。

关键词: 斯特洛仪;束纤维强力;强度;断裂伸长;亚麻;大麻

Abstract: The stelometer is used to measure the bundle of hemp fiber and flax fiber. It is found that the mass of bundle fiber, the measuring range, the gauge and the Pressley clamp influence the results. On the base of experiments and analysis, the author proposed the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he measurement parameter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flax and hemp fiber tensile strength measurements.

Key Words: Stelometer;Bundle Fiber Tensile Strength; Tenacity; Elongation;Flax; Hemp

1前言

近年来,随着麻作为增强体的绿色环保复合材料的兴起以及麻纺织品的推广,麻纤维的测量在工业界中变得普遍。然而,用于麻纤维测量的方法、仪器及标准远不如棉、毛等纤维成熟,测量中,往往套用棉、毛等的测量试验方法与标准,由于麻纤维在结构性能方面的特点,要得到准确客观的结果,需要针对麻纤维做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在麻纤维的各项属性中,强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本文针对斯特洛仪在测量麻束纤维强力时应关注的问题进行试验和讨论,以求麻纤维强力测量的准确与客观。

2基础理论与仪器

研究表明,束纤维拉伸性能与单纤维拉伸性能是相互关联的。Peirce的束纤维强力表达[1]为:

全文阅读

玻璃纤维束拉伸力学性能影响参数试验研究

摘 要:利用MTS万能试验机对不同标距(25,50,100,150,200和300 mm)的玻璃w维束进行了准静态(应变率为1/600 s-1)拉伸测试.同时,利用Instron落锤冲击系统分别研究了标距为25 mm的试样在不同应变率(40, 80, 120和160 s-1)和不同温度(25, 50, 75和100 ℃)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玻璃纤维束的拉伸力学性能与标距、应变率和温度具有相关性:杨氏模量随着标距和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拉伸强度随着标距的增加而减小,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着温度的增加却呈先减后增的趋势;峰值应变随着标距增加而减小,但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后,利用Weibull模型进行统计分析,量化了不同标距、应变率和温度下纤维拉伸强度的随机变化程度,获得的Weibull参数可服务于工程应用.

关键词:玻璃纤维;拉伸性能;标距;应变率;温度效应;Weibull

中图分类号:O316 文献标志码:A

近半个世纪以来,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Polymer,简称FRP)以其轻质、高强、绝缘、隔热、耐久性好、可设计性强等优点,逐渐活跃在土木工程领域[1-3].其中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GFRP)的显著特点是热膨胀系数与混凝土接近、比强度高且价格相对便宜[4].国际上对FRP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首先从玻璃纤维开始.

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工程结构复合材料的最基本单元,纤维又是单向复合材料承受拉伸载荷时的主要承载部分,它在冲击荷载下的力学性能与复合材料的冲击响应行为密切相关.而且,在冲击和爆炸等极端荷载作用下,材料的变形瞬间发生,应变率和温度效应同时影响材料的力学行为.因此理解纤维的尺寸效应以及在不同应变率和温度作用下的破坏失效模式是优化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关键.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5-7]开展了相关方面的工作,但中等应变率下的相关数据较少,而考虑中等应变率与温度耦合作用的试验数据更是空白.

由于在地震和低速冲击荷载作用下,建筑结构遭受的应变率处于中等水平(1~200 s-1)[8],本文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玻璃纤维束的尺寸效应以及在中等应变率范围(40~160 s-1)和不同温度条件(25~100℃)下的力学响应,以获得其破坏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指标,进而为建立GFRP的动态本构关系及其增强结构在极端荷载和环境下的分析与评估方法奠定基础.

1 试验测试

1.1 试样制备

全文阅读

维罗纳气单胞菌维管束状纤毛mshB基因突变体的构建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构建维罗纳气单胞菌维管束状纤毛mshB基因突变体。方法:首先根据已知的近缘霍乱弧菌的mshB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扩增并克隆了mshB基因,亚克隆于自杀质粒后,通过同源重组替换野生型mshB基因。结果:经过PCR筛选证实重组质粒已插入细菌的基因组中。结论:成功构维罗纳气单胞菌维管束状纤毛mshB基因突变体,为研究mshB基因在其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维罗纳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连接类纤毛(Bfp);mshB基因

中图分类号:R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10-0014-03

气单胞菌属曾经被分类为弧菌科家族。但现在有了自己的家族叫气单胞菌科。到今天,只发现有七个种类与人类疾病相关,包括:A. hydrophila, A. veronii biovar sobria, A. caviae, A. veronii biovar veronii, A.jandaei, A. schubertii and A. trota (Martin-Carnahan, 2005)。Bfp,取自临床腹泻感染的气单胞菌属种。被纯化后的纤毛属于四型纤毛。目前国内外对维罗纳气单胞菌维管束状纤毛msh基因座研究的很少,仅有少量文献报道。这次对罗纳气单胞菌维管束状纤毛mshB基因突变体的构建对于进一步了解mshB基因功能和机制做了基础性工作。

1 材料和方法

1.1 细菌和质粒种类(见表1)

表1 细菌和质粒种类

全文阅读

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倾斜桥联钢纤维的变位约束细观力学解法

【摘要】

本文从细观尺度研究受拉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倾斜纤维的桥联行为,提出细观约束变位模型以解决承受轴拉的随机各向分布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通过将单根随机纤维的理论解在三维空间进行积分运算可以有效地描述受拉纤维混凝土的受力过程。给出拉拔力与裂纹张开位移及纤维倾斜角的函数关系,所绘制的圆直纤维混凝土σ-ω曲线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纤维混凝土;裂纹张开位移;拉拔力;变位约束细观模型

Micromechanic Solution of Variable Engagement Model For Inclined Crack-Bridging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Under Uniaxial Tension

Zhang Shu-feng

(Guilin build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GuilinGuangxi541000)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model named the Micromechanical Variable Engagement Model is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behaviour of randomly orientated discontinuous fibre reinforced composites subject to uniaxial tension. The model is developed by integrating the behaviour of single, randomly oriented, fibres over 3D space and is capable of describing the peak and post-peak response of fibre-cement-based composites in tension.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of pullout force, total consumed energy, COD and inclined angle is demonstrated.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can preliminarily simulate the elastic pullout behaviour of inclined steel crack-bridging fiber.

【Key words】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Crack opening displacement;Pullout load;Micromechanical variable engagement model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