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向日葵教案

向日葵教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追日者作文450字

有人喜欢鲜艳富丽的牡丹,有人喜欢幽香袭人的兰花,还有人喜欢映日的荷花,而卧却喜欢那追随太阳的向日葵。

向日葵的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吸取着土壤里的水分和养料。向日葵的茎是浅绿色的,非常硬。不论你怎么扯、怎么拉都拔不出来。

向日葵的花瓣全部都是金黄色的,如果向日葵成群的在一起,就会映出一幅金色的图案,让我们行走在金色的大地上。向日葵的中间是圆形的,像一个桔黄色的月亮。向日葵的花蕊石一群穿黄外衣,戴小花帽的芝麻娃娃。这些花蕊簇拥着一个球形的东西,它顶着两根胡须,像一个正在觅食的小虫子,精致可爱。别小瞧它,它可是向日葵的关键,它不仅可以传花粉,还可以养育子孙后代。

向日葵有一个特点,它总是面朝太阳。太阳从东升起,它就面朝东,太阳向西落下,它就面朝西,它是太阳的追随者,也是太阳的忠实粉丝。向日葵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的吧!向日葵不想其他的花一样,其他的花的花瓣都会凋落,而向日葵的花瓣从不凋落。即使是枯萎也绝不离开它的家,这也是它的一个特点吧!

向日葵不仅好看,还是太阳的粉丝。象征着和平、温暖,所以我喜欢它。

湖南常德武陵区科培教育初一:聂豪

全文阅读

向日葵在中国的传播

[内容提要]本文在分析向日葵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径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明清时期向日葵在中国的传播和分布情况,并探讨了民国时期向日葵的分布和建国以来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向日葵;传播;路径

[作者简介]曾芸(1980―),女,贵州人,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95)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时期美洲作物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03BZS034)的阶段性成果。

向日葵,一年生草本,原产美洲,是世界第二大油料作物,在我国的栽培面积仅次于大豆和油菜,经济价值超过了玉米和大豆。向日葵自明代传入我国后,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向日葵传入我国的时间与路径

关于向日葵引种至我国的时间,以往公认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1621),称丈菊。[1]近年有报道,河南省新安县荆紫山发现明正德14年(1519)重修玉皇阁时的琉璃瓦,瓦上有向日葵图案。[2]如是,则将大大提前向日葵传入我国的时间。

就笔者目前所能查到的400多部地方志,发现明代纂修的方志物产中有不少关于向日葵的记载,特别是明嘉靖(1522―1566)《(浙江)临山卫志》的记载,将我国向日葵最早记载时间向前推了半个多世纪。在明天启7年(1627)《(浙江)平湖县志》,万历36年(1608)《(河南)汝南志》,万历37年(1609)《(山东)济阳县志》、万历46年(1618)《(山西)安邑县志》等中都有记载,说明明代中后期向日葵在我国的部分省份已开始种植。另外,史料中还有一些关于向日葵的记载,也能使我们管中窥豹。在16-17世纪间成书的屠本《瓶史月表》中,向日葵就是“七月花使令”中列举的四种花名之一,只是没有形态的描述,[3]这个记载时间与明嘉靖《(浙江)临山卫志》的记载时间比较接近,可作相互印证。明代赵《植品》二卷中提到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传入了“向日菊”和“西番柿”,书前作者自序时间为万历丁巳年(1617)。[4]史料中有向日葵的记载当是在它已传入国内一段时间后。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向日葵约在明代中期传入中国,万历年间在我国部分地区已有种植,比我们原先认为的要早得多。

全文阅读

梵高的《向日葵》是真的吗

面对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的名画《向日葵》,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句评价。满脑袋打算盘的画商琢磨的恐怕是“这幅油画是真的吗”,美国植物学家约翰·伯克则花了大把时间,研究另一个跟“真实性”有关的问题:“这些向日葵是真的吗?”

跟普通的向日葵不同,梵高画里的向日葵长得很古怪。平日里见到的向日葵都只有一排黄色花瓣,可梵高画的向日葵竟然有两排花瓣。此外,他画的向日葵有些甚至没有此类花最典型的大圆盘模样的头状花序,反倒是金色的舌状花瓣又密又长,像点燃的礼花一样蓬勃而出。

在梵高逝世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大部分人认为这种古怪的向日葵不存在,而是“一个精神失常的印象派画家在创作时的夸张想象”。但梵高曾在写给妹妹的书信里,说自己“此时此刻正在画插在黄陶罐里面的12朵向日葵花束”。

面对世人对画家的质疑,跟植物天天打交道的伯克教授,带领美国佐治亚大学植物科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一起进行实验研究,得出结论:梵高画中那古怪的向日葵并非臆想,而是基因突变的产物。

虽然这种古怪的向日葵被梵高的妙笔铸成经典,但在植物进化史上,这种向日葵因为不利于蜜蜂授粉,难以繁衍,所以这次基因突变也许并非一次成功的改变。“在自然条件下,这种事是会被自然选择淘汰的。这只是一次随机突变。”参与研究的马克·柴普曼说。

可是,梵高的画里是不是他亲眼所见的真实向日葵,显然这些正在做实验的人也不敢妄下结论。于是,有人提出把这个“向日葵疑案”,交给自然界最权威的大法官——蜜蜂来判决。2005年,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拉尔斯·希图卡教授做了一个实验,让一群从来没见过真花的蜜蜂,在4幅色彩绚烂的名画复制品前飞舞,看看哪幅画能够以假乱真,迷倒蜜蜂飞去采蜜。结果,在同一时间内,蜂群飞向梵高的《向日葵》146次,在上面停落15次,它以大比分打败了保罗·高更的《一瓶花》、帕特里克·考尔菲尔德的《陶器》和费尔南·莱热的《宁静生活与啤酒杯》,成为当年度蜜蜂最喜欢的花朵。

全文阅读

刮画作文250字

星期三,白老师教我们画刮画。先要用蜡笔涂上各种各样的颜色,但不要用黑色,然后在这些颜色上涂上黑色,直到漆黑一片为止。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有三种画法:一种是不规则图案,一种是圆形图,还有一种是三角形图案。

听了老师的话,我拿起蜡笔,纤画纸,老师又给我们发了根牙签。我先用蓝色蜡笔在纸上画了个圆,涂上色,再用绿色……最后,我用黑蜡笔把其他颜色遮的无影无踪,只剩下黑色。后来,白老师说:"第一大组画花,第二大组画鱼,第三大组画树,第四大组画向日葵。"因为我是第四大组,所以我画向日葵。呀!向日葵是彩色的,真有趣!

刮画真有趣。我喜欢彩色的向日葵,更喜欢刮画。

全文阅读

小学美术教学重要性之我见

摘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

【关键词】小学美术,重要性,教学实践

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活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践教学的收获远远超过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们动手画之前经常会问:“要怎么画?”其实不是学生们不知道怎么画,而是他们缺少现实生活的实践经历。当老师布置下去题目之后,学生并没有办法在头脑中呈现出画面,所以没有办法拿起手中的画笔进行绘画。

在进行教学实践中,有一次课程的主题是“向日葵”。这一看似很平常的题目,却让我对美术教学有了不一样的思考角度。我要求每人画一幅心中最美的向日葵,结果我看到学生们所画的几乎都是概念式的简笔画,孩子们心目中的向日葵会怎么会如此的概念化?这是模拟式的教学的结果。模拟式教学不仅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严重的限制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绘画作品应该是能够表现出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理解和总结,而并非是简单的概念图形。在孩子们的心中,绘画应该像是游戏。

1.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试着了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接着我开始引导学生们,对他们提问:“刚刚看到的向日葵好看吗?”孩子们有的回答:“好看!向日葵的颜色真漂亮,可是它要是粉色的就好了。”有的学生说:“老师,向日葵中间那个圆圈上面长了好多密密麻麻的小点点,怎么那么丑啊?”还有的学生告诉我:“老师,我觉得向日葵好可怜啊,刚刚有一只小蜜蜂一直在叮它。”像这样稀奇古怪的问题还有很多。我知道,学生们的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并且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这时候是切入主题的最佳时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提问题往往是发散的。教师就要对问题进行提炼并且紧扣教学主题。如,学生问到向日葵中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小点点啊?这证明学生已经具备了细部观察能力,教师这时应该拿出相关的资料或图片,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我用手指向向日葵中间的部分告诉大家说:“这中间其实有上千朵小花,它们每朵花都很了不起,它们可以结出我们平时吃的瓜子。”听到这些孩子们都惊叹不已。这其实也是美育与生活经验的结合,让孩子们在学习美,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生活中的一些常识。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全文阅读

盲童 第11期

心若向阳,无畏悲伤。

——题记

她是个盲童。

从出生的那刻起,她就注定见不到阳光。她的父母面对她显得异常空洞的眼神,只能默默垂泪。这一切,年幼的她并不知晓。

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她终于长大了。她已习惯了眼前无边的黑暗和父母随时的陪伴,也习惯了通过触摸来判断事物,通过声音来分辨人物。她最擅长的,是通过气味来区分花朵。

妈妈在庭院中栽种了各种各样的花,满园芬芳常引得许多外面的孩子前来玩耍。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她的秘密,总是心照不宣地一起围坐在柔软的草坪上,安静地听她唱起童话般的歌谣。她很快乐。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她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其他孩子不需要听到她的声音就能确定她的位置,他们口中说出的形状和颜色总是让她觉得陌生,那个残酷的答案逐渐向她走来。

她惊恐地问:“妈妈,我是不是和你们不一样?你们是不是可以看到周围的一切?你们的眼前是光明而不是黑暗,我是不是,是不是……”她开始小声地啜泣。

妈妈心疼地轻抚她的头发,说:“别怕,孩子。我们可以用眼睛看,而你可以用心去看。”

全文阅读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实践 重要性

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活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践教学的收获远远超过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们动手画之前经常会问:“要怎么画?”其实不是学生们不知道怎么画,而是他们缺少现实生活的实践经历。当老师布置下去题目之后,学生并没有办法在头脑中呈现出画面,所以没有办法拿起手中的画笔进行绘画。

在进行教学实践中,有一次课程的主题是“向日葵”。这一看似很平常的题目,却让我对美术教学有了不一样的思考角度。我要求每人画一幅心中最美的向日葵,结果我看到学生们所画的几乎都是概念式的简笔画,孩子们心目中的向日葵会怎么会如此的概念化?这是模拟式的教学的结果。模拟式教学不仅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严重的限制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绘画作品应该是能够表现出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理解和总结,而并非是简单的概念图形。在孩子们的心中,绘画应该像是游戏。

1.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试着了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接着我开始引导学生们,对他们提问:“刚刚看到的向日葵好看吗?”孩子们有的回答:“好看!向日葵的颜色真漂亮,可是它要是粉色的就好了。”有的学生说:“老师,向日葵中间那个圆圈上面长了好多密密麻麻的小点点,怎么那么丑啊?”还有的学生告诉我:“老师,我觉得向日葵好可怜啊,刚刚有一只小蜜蜂一直在叮它。”像这样稀奇古怪的问题还有很多。我知道,学生们的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并且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这时候是切入主题的最佳时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提问题往往是发散的。教师就要对问题进行提炼并且紧扣教学主题。如,学生问到向日葵中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小点点啊?这证明学生已经具备了细部观察能力,教师这时应该拿出相关的资料或图片,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我用手指向向日葵中间的部分告诉大家说:“这中间其实有上千朵小花,它们每朵花都很了不起,它们可以结出我们平时吃的瓜子。”听到这些孩子们都惊叹不已。这其实也是美育与生活经验的结合,让孩子们在学习美,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生活中的一些常识。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全文阅读

梵高的向日葵

早在巴黎时期,梵高就爱上了向日葵。1888年初,他南下阿罗,定居不久,便邀高敢从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去阿罗同住。这正是梵高的黄色时期,更为了欢迎好用鲜黄的高敢去黄屋同住,他有意在十二块画板上画下亮黄的向日葵,作为室内的装饰。

1888年8月底,梵高去阿罗半年之后,写信给弟弟说:“我正在努力作画,起劲得像马赛人吃鱼羹一样;要是你知道我是在画几幅大向日葵,就不会奇怪了。我手头正画着三幅油画……所以这一幅是浅色衬着浅色,希望是最好的一幅。既然我盼望跟高敢同住在自己的画室里,我就要把画室装潢起来。除了大向日葵,什么也不要……整组画将是蓝色和黄色的交响曲。每天早晨我都乘日出就动笔,因为向日葵谢得很快,所以要做到一气呵成。”

过了两个月,高敢就去阿罗和梵高同住了。不久两位画家因为艺术观点相异,屡起争执。耶诞(圣诞节)前两天,他的狂疾初发。耶诞后两天,高敢匆匆回去了巴黎。梵高住院两周,又恢复作画,直到1889年2月4日,才再度发作,又卧病两周。1月23日,在两次发作之间,他写给弟弟的一封长信,显示他对自己的这些向日葵颇为看重,而对高敢的友情和见解仍然珍视。

他说:“如果你高兴,你可以展出这两幅向日葵。高敢会乐于要一幅的,我也很愿意让高敢大乐一下。所以这两幅里他要哪一幅都行,无论是哪一幅,我都可以再画一张。你看得出来,这些画该都抢眼。我倒要劝你自己收藏起来。这种画的格调会变的,你看得愈久,它就显得愈丰富。何况,你也知道,这些画高敢非常喜欢。他对我说来说去,有一句是:那……正是……这种花。你知道,芍药属于简宁(Jeannin),蜀葵归于郭司特(Quost),可是向日葵多少该归我。”

足见梵高对自己的向日葵信心颇坚,简直是当仁不让,非他莫属。这些光华照人的向日葵,后世知音之多,可证梵高的预言不谬。在同一封信里,他甚至这么说:“如果我们所藏的蒙提且利那丛花值得收藏家出五百法郎,说真的也真值,则我敢对你发誓,我画的向日葵也值得那些苏格兰人或美国人出五百法郎。”

梵高真是太谦虚了。五百法郎当时只值一百美金,他说这话,是在1888年。几乎整整一百年后,在1987年的3月,其中的一幅向日葵在伦敦拍卖所得,竟是画家当年自估的三十九万八千五百倍。要是梵高知道了,会有什么感想呢?要是他知道,那幅《鸢尾花圃》售价竟高过《向日葵》,又会怎么说呢?

1890年2月,布鲁塞尔举办了一个二十人展。主办人邀请梵高参展。梵高寄了六张画去,《向日葵》也在其中,足见他对此画的自信。结果卖掉的一张不是《向日葵》,而是《红葡萄园》。非但如此,《向日葵》在那场画展中还受到屈辱。参展的画家里有一位专画宗教题材的,叫作德格鲁士,坚决不肯把自己的画和那盆不堪的向日葵一同展出。在庆祝画展开幕的酒会上,德格鲁士又骂不在场的梵高,把他说成笨瓜兼骗子。罗特列克在场,气得要跟德格鲁士决斗。众画家好不容易把他们劝开。第二天,德格鲁士就退出了画展。

梵高的《向日葵》在一般画册上,只见到四幅:两幅在伦敦,一幅在慕尼黑,一幅在阿姆斯特丹。梵高最早的构想是整组画将是蓝色和黄色的交响曲,但是习见的这四幅里,只有一幅是把亮黄的花簇衬在浅蓝的背景上,其余三幅都是以黄衬黄,烘得人脸颊发燠。

全文阅读

凝神聚气的班徽

摘 要:班级是凝聚学生间友情和力量的载体,而班徽即是班级的标志。本文就班徽的设计意图和在班级管理中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班级;班徽;凝神聚气

一、第一个班徽

2011年4月,我们高二(2)班一路战绩卓越,取得了区级三好班集体的称号。即将面临新高三的重新分班,我和他们每一个人都难舍难分,为了纪念这一年共同奋斗的时光,我突然觉得该有个班徽了。我从全班50名学生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主体部分,我希望大家能够永远记住彼此。同一小组的学生姓名采用同一字体,8个小组依次顺时针排列。中间的背景是一个大加号“+”,加号上是成功的“成”字,寓意全体成员加在一起必然获得巨大的成功。它象征了班级的团结,也祝福同学们心想事成、高考成功。整体结构方方正正,寓意做人要堂堂正正。班徽里有班里的每一个人,有我们班的做人标准、团结意识、美好祝愿和奋斗目标,是我的精心设计。

征询大家意见时,学生要将中间的“成”换成“静”,因为他们觉得班徽里绝对不能少了班主任的名字,被我谢绝了。2012年高考后,大家无一例外进入理想的高校深造,“成”字真的如我所愿。现在,那一届的学生邀请我参加聚会时,还会拿出当年的班徽,除了忆往昔峥嵘岁月,还能用来当签到表,谁缺席一目了然。

二、第二个班徽

有了第一次设计班徽的经验,这次我打算让班徽在班级建立之初就闪亮登场,起到凝神聚气的作用。2011年8月,我成了高三(3)班的班主任。作为准高考生,我们的学习生活只有一个中心任务,就是拼进大学去。作为大港“三”中的高“三”“3”班,我们和“3”有缘。于是我自然而然将“拼”和“3”结合了起来,把“3”放在了“拼”的中间,构成了新的班徽,也可以看作是两个汉字――拼了!作为高三(3)班的学生,大家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做拼命三郎,在这一年里,拼搏圆梦,无怨无悔!我经常为学生的智慧感动,这次我也着实为自己的创意感动了一回。学生们说我太有才了,其实只是我真的用心琢磨了。甚至连高一、高二时我带过的学生,虽然现在不在我的班,也跑来索要这个班徽。从学生到教师,这一年大家真的拼了,跌跌撞撞,兢兢业业,轰轰烈烈,风风火火,高三画上圆满的句号。

三、第三个班徽

全文阅读

恐怖考试与向日葵林

除了向日葵林的鬼火和入口处的打人柳外,圣特里特中学还有个独特的教学秘方,那就是恐怖的考试。

考试前的一天晚上,菲尔和多哥听说老师们会在办公室出考题,便蹑手蹑脚地来到了办公室门口。他们从门缝向里望,发现桃老师面前有个黑漆铁桶正冒着热气,她不时地从数学书里撕几页扔进铁桶,还用一个大勺子不停地搅拌着。

只见一个五颜六色的泡泡从铁桶里升了起来,“啪”一声爆裂在桃老师的面前。桃老师兴奋地说:“终于熬好了!”然后就给铁桶盖上盖子。不料“哐啷”一声,铁桶不小心被弄倒了。一个加号和一个乘号从桶里跳出来,而字母Q趁着桃老师捉三角形的工夫又从桶里拉出来一个A。把所有的字母、图形全都“逮捕归桶”后,桃老师用力地盖上盖子,提着铁桶匆匆向外走去。

菲尔和多哥一路尾随,来到了向日葵林。只见桃老师拿出教师牌向打人柳晃了一晃,打人柳就乖乖地放桃老师进去了。桃老师把铁桶里的东西倒在了一株向日葵脚下,不一会儿,向日葵的葵花盘开始一闪一闪地发出绿色的光。菲尔对多哥说:“我敢打赌,这些向日葵肯定和明天的考试有关。”

随后,菲尔和多哥溜到正对着教师办公室的阳台上,只见老师们把各自的向日葵放在办公桌上,然后拿起一个小锤子开始砸向日葵,直到把向日葵砸得扁扁的,再把一张白纸放在上面。几秒钟后,再换另外一张。

菲尔问:“你看他们像是在干什么?”“印试卷!”多哥脱口而出。

第一科考的是数学。考试开始不到两分钟,教室里就发出了尖叫声:“多哥!快来帮我!坐标轴在用它的尖头扎我!”菲尔向多哥求救。

“你快点把题目要求的坐标点找到不就得了!”多哥也正被一道二元一次方程弄得昏天黑地。X不停地在多哥面前蹦来蹦去,而Y则扛着他的尺子在桌子上溜达。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