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宪法学习材料

宪法学习材料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宪法学课程设计探析

宪法学在本质上也是一门实用学科,它原本就是为了合理解决人类社会的国家和人民之间关系问题而存在的。但在宪法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把这种实用性、实践性体现出来,使得宪法由于缺乏实用价值而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除了课堂因素外,我国并没有真正建立违宪审查制度、我国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等宪法制度层面的现实问题也影响了宪法学教学的实践性、互动式发展。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细致、完善的教学设计配合以多媒体、现实案例、社会热点讨论等现代教学技术来实现宪法学实践教学的深入。

良好的教学设计是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运用新的知识材料,让学生参与并反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989年由Russel、Molenda和Heinich提出的ASSURE模式就将这些阶段结合在一起,集中于真实课堂环境中媒体与技术运用的设计[1],这种设计模式为宪法学教学提供了媒体与技术的程序性向导,具有使宪法学教学摆脱上述困境的现实意义。学习者的特征一般包括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年龄、民族、籍贯、文化和社会经济背景等)、学习者相关知识技能现状、学习习惯和方式。宪法学的课堂讲授不同于其他法学学科,在进行宪法学课堂讲授之前,应当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普查。其原因有二:其一,宪法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背景对学生的影响会导致其在学习知识、分析问题上存在差异,例如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民族问题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就需要教师在讲授涉及民族平等问题时选择合适的方式和交流媒体。其二,宪法学涉及社会敏感性问题较多,例如民主问题、人权问题,学生往往由于自己以往通过各种渠道获知的知识不同,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也多有不同,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特征予以设计。所谓教学目标,应该包含教学行为(Behavior)、教学条件(Condition)、教学程度(Degree)和学习者(Audience)四个方面,其因英文字头简称为ABCD四要素。宪法学教学目标是通过宪法学学习,学生(学习者A)能够掌握宪法理论知识及其法律地位(行为B),运用所学的宪法原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宪法问题(条件C),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程度D)。针对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应有不同的目标设计。宪法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宪法理论和历史部分、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针对宪法理论和历史的讲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围绕对“什么是宪法”这个中心,通过对英国宪法、美国宪法、法国宪法的产生过程的梳理,运用多媒体的技术支持,再现宪法产生的历史画面,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了解宪法的历史发展、掌握宪法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而针对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讲授,教师应通过大量的宪法案例、宪法事例剖析中国现行宪法理论,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宪法问题,探究宪法理论的深层道理,使学生具备法律思维和思辨能力。

对宪法教学媒体资源进行系统设计首先要对其进行系统的选择,通常有三个方面的步骤:对给定的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方法、对方法的执行选择合适的媒体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资源的选择、修改和设计[2]。宪法教学设计具体方法,笔者认为,其一,在宪法概述和历史的章节,应采用视频短片、历史照片等材料,在历史中分析宪法基本理论知识;其二,在国家结构和国家机构的章节,应合理运用结构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图表形式,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现国家结构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明确人民与国家的关系;其三,在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章节,应采用互动式、体验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如针对重庆最牛钉子户是维权还是抗法展开辩论,或者针对教育权受侵害的案件、乙肝歧视案件展开讨论,这些资料与媒体之间的运用,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使学生在讨论、辩论的过程中锻炼法律思维,形成思辨能力。要求学习者参与是ASSURE模式对于教学效果影响最大的一个重要步骤,忽视学习者的参与和反馈,教学是单向的传播、单调的注入[3]。而积极的参与却能够促进有效的学习,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对学习的知识印象深刻。宪法课堂教学可采取以下三种参与形式:其一,案例式教学。宪法知识抽象难懂,理论性、系统性强。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将法理讲授、法条解释、评析案例相互切换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决定法理讲授、法条解释、评析案例三者所占的比例和切换的先后顺序。学生可以在评析案例中参与分析和讨论,深刻理解知识和概念。其二,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法仅停留在课堂上为解释成文法条而进行案例评析是不够的。要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案例的能力,作为法学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阶段性地组织案例分析专题讨论课。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宪法的积极性,还可以针对热点问题组织讲座,在讲座中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引导———探究———思辨”实质和连贯的学习过程。其三,实践性教学。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面对枯燥的宪法学习往往不如刑法、民法等部门法容易提起兴趣。针对这种现象,可采用事例来说明宪法的作用。如齐玉苓受教育权案、青岛考生诉教育不平等高考录取政策案、夫妻看黄碟案、大学生怀孕被勒令退学案、蒋韬状告人民银行“身高歧视”案、张先著诉芜湖市人事局“乙肝歧视”案等等。法学的学习是随着法律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宪法学也不例外,因此,宪法学的学习内容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学习者的特征、学习的习惯和效果不断改进。在宪法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和反馈应被教师足够重视并且记录下来,在下一轮的教学中予以修订和改进。同时,也应在评价学生的成绩之后,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提出可行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宪法学教学应不断更新运用的视频资料和案例、事例,只有这些资料有新鲜感、有时代意义、被学习者熟知,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作者:邓齐滨工作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

全文阅读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思考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史料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优势越来越凸显,已成为世界各国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我国高中历史新课标指出要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运用,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在积极探索这种新型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如史料教学中的材料错误、滥用材料、仅采用史料论证历史教材中的观点等。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史料;运用;思考

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和方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史料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优势越来越凸显,已成为世界各国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史料教学的理念是学生不能被教导固化的知识,要被教导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目前,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的探索这种新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如史料教学中的材料错误、滥用材料、仅采用史料论证历史教材中的观点等,这其实是运用史料教学的误区,与史料教学的理念相差甚远。那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到底有那几大误区,又如何有效进行史料教学呢?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的误区

误区一:选用史料未加甄别

史料种类多样,主要是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两种,直接史料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者转写的,间接史料是经中间人省略或转写的,这两类史料都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所用史料的主要来源。高中历史教学中所用的史料必须是第一手的、经考证后的史料,但如果教师选用史料时不加甄别,直接选用互联网上的资料,很容易出现误读史实的现象,把错误的史料传授给学生。如教学“商鞅变法”时,有教师用图画《废井田开阡陌》来证明商鞅推行土地私有制度,是不科学的,因为图画中的文字是楷书,楷书是在汉末才形成的,可见这不是原始史料,是后人画的,难免会带有主观性,所以选用史料前要甄别。

误区二:选取史料忽视学情

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进行,选取恰当的史料,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研读史料掌握历史。但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选取脱离目标、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与能力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教学“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原因及历史评价”时,选用了《礼记·礼运》中的两则材料。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然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这两则材料描写了什么社会现象?两则材料选用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得出相应的结论。对“世袭制”的问题,学生了解的较少,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并且历史时间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同时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但他们的思维还以形象思维为主,比较感兴趣直观化的材料。上述教学选用的材料符合教学内容,但是晦涩难懂,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全文阅读

基础理论课的法学专业论文

一、对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反思——以宪法学教学为例

(一)宪法学的学科定位及其教学特点宪法学是教育部公布的法学专业必修的十四门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在整个法学的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中一般被定位为法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从宪法学的研究和教学内容上来看,其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宪法基本理论、宪法基本制度和宪法的实施。目前以此为教学体系的宪法学教材非常多,其中以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宪法》最具代表性。在这部教材中宪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占据了近乎一半的篇幅,可见宪法学科的理论性问题之多。另外,尽管宪法学中也会涉及到国家制度等问题的学习,也涉及到具体的宪法规范,但是由于宪法在我国本身不具有司法适用性,即宪法规范不能应用于诉讼,所以教学上探讨的往往是对有关宪法事例的评价,而非真正的案例分析,这也使得宪法学的教学较为偏重理论问题的探讨,而缺少具体的实践性操作。

(二)宪法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来看,宪法学的教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第一,宪法学教学体系受理论体系的影响和制约,导致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性,学生的学生兴趣不高,影响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获取。从笔者所在的学校来看,法学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要求较高。同时,宪法学课程的教学对象通常是大一新生,正面临着从高中状态向大学状态的转变,在这一时期学习法学的基础理论课程本身就不太容易,因此,如果课堂的教学再偏重理论性的话,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对该门学科的兴趣。第二,有关宪法教材也偏重理论知识,缺少专门针对应用型法学人才编撰的宪法教材。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对老师来讲,它是教学依据,对学生来讲它是学习对象,但目前的宪法学教材既不能满足教师的实践教学需要,也无法满足学生对应用性知识的获取,更不用说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了。第三,教师缺少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往往按照教材的理论体系安排,导致教学的整体应用性不高。受宪法学学科特点的影响,教师对宪法学实践教学关注较少,没有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也偏重于理论教学,课堂教学多以讲授为主,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当前的法学倡导应用型教育的理念格格不入。而其他法学基础理论课程如法理学、法制史、立法学等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思考改进这些法学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对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

结合以上对宪法学教学问题可知,当下急需对包括宪法学在内的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为此,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宪法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对学生开展了专业基础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的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5份,调查主要设置了以下问题:学生所知道的法学实践性教学方法有哪些?觉得开展实践性教学必要性有多大?所在学院有哪些实践性教学?学院哪种实践性方法占得比重最大?你实际参加过哪些实践性教学?参加这些实践性教学的原因是什么?参加哪种实践性教学收获最大?认为自己从实践性教学中学到了多少知识和能力?所在学院的实践性教学存在哪些问题?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实践性教学有多大帮助?认为当前法学教育应该注重理论学习还是司法实践?觉得中国的法学院教学应该采取哪种模式比较合适?从实践性教学中得到的最大体会是什么?

以及你认为实践性教学有什么弊端?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对于实践性教学的相应需求。比如多数学生认为目前的法学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理论性太强,学习困难较大,学习兴趣不高。就实践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多采用案例教学,课堂教学多以讲授为主,实践性环节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对于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学生的意见是在课内实践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以宪法课程为实验对象,设计法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具体操作方案。即通过课内教学实践环节与课外集中实践环节的衔接,综合采用社会调查、案例分析、法庭旁听、法理辨析等综合实验教学方式构建基础理论法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比如以宪法课程为例:我们将课堂教学外的所有由教师指引、学生参与,在于培养学生树立宪法学思维、增强其宪法学价值观的教学方式都纳入到宪法实践教学的范畴,并认为宪法学实践教学应该具备专门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计划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从形式上应包括法律诊所、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模拟法庭等几种主要教学方式,具体如下:

1、宪法学法律诊所教学法诊所教育与宪法学教学的契合点在于可以通过一个虚拟的环境诊所环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宪法权利与现实权利”、“宪法与部门法的关系”、“人权保障与社会正义”等宪法范畴的基本含义。并明确宪法学法律诊所的教学步骤:一是对个案做出分析、寻求法律依据时增加寻找宪法依据,二是案件办理结束后,引入原理分析步骤。

2、宪法学社会实践教学法宪法学实践教学法主要是社会调查。从步骤上看,是先确定调查目标,再涉及具体方案,其出发点在于解决或者明晰某种宪法规范和宪法原理的社会表现。基本调查方法可以体现为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同时从社会调查的内容来看可以从宪法制度、宪法权力、公民权利和宪法实施等诸方面进行开展。

全文阅读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质疑反思能力的培养

我校地处城区,学生思想活跃,知识来源广泛,善于思考和提出质疑。我在讲授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美国1787年宪法》的青年教师汇报课上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授课存疑:《美国1787年宪法》课堂实录

师:1787年宪法如何协调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关系?

生:根据材料,讨论归纳:①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规定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其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②在大州和小州的矛盾利益冲突上:参议员每州两名,满足小州的利益要求;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照顾了大州的利益,这样就协调了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③在南北方关系上:这部宪法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还把5个黑人折合为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兼顾了南北方的利益,协调了南北方的矛盾。

学生的质疑:美国国会参议员和众议员究竟是如何选举产生的?作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人民意志如何体现?

对比析疑:对比现行四个版本教材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专题七第二节《美国1787年宪法》: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1/3;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总统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举产生,每州两名,任期六年;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总统由民间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

全文阅读

教育系统“宪法宣传周”活动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教育系统学习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根据、司法部;全国、省、市、区普法办和市教育局2020年“宪法宣传周”工作安排,结合我系统实际,制定2020年市区教育系统“宪法宣传周”活动方案。具体安排如下:

一、时间安排

11月30日(周一)——12月6日(周日)

二、活动主题

深入学习宣传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三、具体安排

各校、园根据实际情况,围绕主题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学习宣传:法治思想,特别是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具体内容和活动形式可适当调整。

1.继续开展第七届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活动。

全文阅读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如何与课堂有效性相结合

【摘 要】历史课的内容涉及上下五千年,历史教学也应该是充满高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可是由于现今中考形式的改变,以及高中历史教材难度的加深,学生往往对历史学习兴趣不足,而将学习的侧重点放在应对考试的方法上,以至于课堂的有效性难以发挥。要改变目前历史教学的现状,关键是教师如何把握历史教学的特点,用积极的情感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这样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生兴趣 课堂有效性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 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科学家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

历史课的内容涉及上下五千年,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素材和主题可以挖掘,历史教学也应该是充满高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要改变目前历史教学的现状,关键是教师如何把握历史教学的特点,用积极的情感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这样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我就以人民版历史教材《美国1787年宪法》教学实践来具体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如何与课堂有效性相结合的问题。

一、充分把握教材、课程标准,是有效性教学实现的前提条件

在新课程教学中,把握核心知识与创设良好情境是最关键的两大因素,也是我这节课实践的关键所在。把握了核心知识就可以化繁为简,突出重点,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创设良好情境有利于带领学生进入历史的时空,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兴趣,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这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则要求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知道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理解美国的总统制;感受1787年宪法中的“制约与平衡”原则这一人类政治智慧。这些都有助于我在教学时把握好本课的核心知识,这是有效性教学实现的前提条件。

全文阅读

以《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为例谈谈单元备课

摘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备课应将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结合起来,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地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处理不同的课时。备课应通览全部教材,注意其章节内在的系统性、因果性、关联性,从而进行单元备课。

关键词:单元备课;高效;过程;目标;全局

单元备课是对整个单元起着统筹全局的作用,有利于整体把握教材,引领课时设计,是上好单元章节的关键所在。虽然一直不被重视,但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以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为例,来说说单元如何备课的。

1.我们要抓住单元的教学课标,课标要求是一个单元的中心灵魂,是我们的教学主题,掌握了课标,就相当于抓住了本单元的脉搏。如本单元课标要求:(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这样我们就大概知道了本单元的教学方向了,也就知道如何开展备课了。

2.根据课标要求进行对教学目标的分解,教学目标其实是对课标的一种细化和分解,使之更有内容,教学方向更加明确。如本单元,我们将教学目标分解三个层次:(1)知识与能力: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并比较异同。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必然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2)过程与方法学会根据学习专题的要求搜集材料,并对其进行鉴别、归纳和分析。分析各国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初步学会客观地、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和发展,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地、客观地、发展地看待欧美各国的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通过了解资产阶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感知民主政治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特殊性和发展性特点,对民主共和孜孜以求、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了课标标准,分解了教学目标,这样我们授课也更有底气了。

3.明确本单元在教材当中的地位及设置的意义,任何课程的设置,总有其合理的地方,为何将不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安排在一处,总有其共性的所在,单元与单元之间有无交结点?如本单元,我们知道17~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是世界政治制度演变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本单元内容,可使学生理解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也可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认识到特定的历史环境,能使政治制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4.充分了解单元的重难点及其突破口,任何单元都有重难点所在,对重难点的挖掘和掌握对单元备课而言意义重大。因为解决了他们,拦路虎就解决了。如本单元的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特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的分析、掌握。本单元的难点: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民主制的特点等;美国宪法中“分权与制衡”,“邦联体制”与“联邦体制”的理解;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德意志特色”的历史原因。对此我们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思路和方法:从政治制度发展史的角度理解和统观本单元,理解每个国家在每个历史时期所走的政治道路都是符合当时国情选择的。

5.突出专题核心词。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核心词就是突破口,这个核心词贯穿着整个专题。它对我们教学起着领航的作用,无疑围绕着这个单元的主题核心词就是代议制。要弄清楚,至少需要理解以下三点:(1)代议制产生的历史原因。(2)代议制体现了现代民主的哪些原则。(3)什么是分权制衡。把这几个问题弄清楚,实际上围绕着本单元的线索也就一目了然了。

全文阅读

“双主体教学”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的实践

摘 要:高中历史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历史意识,开发学生智慧起着积极作用,发挥着重要教育职能。但实际上,当前很多高中历史教学现状不理想,难以取得理想教学效益,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在很多方面有待改革创新。而“双主体教学”为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途径,基于“双主体教学”的历史教学,突出了学生主体性,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很大帮助。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积极运用“双主体教学”。本文将以“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为例,研究“双主体教学”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的实践。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双主体教学;教学实践

“双主体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都得到落实的教学理念。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以及对学生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又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索,从而建构知识,形成认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核心,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通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成长,实现教学相长。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侧重于知识点的细化与深度,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而在一轮复习开始前的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班近50位学生中,75%的学生反映基础差,80%的学生认为学历史就是使劲背书,高达90%的学生无法做到当天功课当天清,以上数据都充分说明了学生的学科基础差,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为了在高中的最后一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一轮复习的机会,努力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实现有效学习,本文以“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为例,谈谈在践行“双主体教学”中的一些认识。

一、制订复习细目,引领自主学习

“双主体教学”中教师的教主要体现在提出课时学习规划和要求,教师的讲解主要集中在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的联结点,讲历史概念的形成与意义,讲对历史的感悟和学习方法。就“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课,课标要求是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考纲要求落在《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理解特点,是基于对史实的了解,故我给本节课制订了如下复习细目:1.何谓“代议制”;2.了解英国代议制确立的背景;3.简单说明“光荣革命”前后国王的权力有何区别?4.归纳《权利法案》的内容并分析意义;5.了解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6.说明内阁和国王、议会之间的关系;7.说出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8.总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9.简单说说君主制、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的区别与联系;10.请你谈谈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可与美国的联邦共和制比较来谈。)为了帮助基础较差学生更好理解,在此细目基础上,适当补充议会、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过程中的细节知识材料,以丰富学生体验。

考虑到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可自由选择,基础较好的同学,可自行自主复习,可保证效率,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可合作学习,两人、四人皆可,自由组合。考点细目化的好处是对学生自学有方向性指引,同时考点细目也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学生可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节奏自主学习,而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重视精讲精练,体现“双主互动”

全文阅读

试论案例教学法在宪法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宪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宪法教学是法律教学的最基本内容。高校宪法教学绝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牢记下那些固定的法律条文,而是要让学生对这些法律条文有个深入透彻的理解,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但是当前,有很多学生和教师错误地认为,只需将法律条文“死记硬背”下来,就足以在社会中立足。因此,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宪法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渗透宪法知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宪法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82-02

宪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熟悉宪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律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对宪法有一定的了解,还必须要完全掌握和学会运用宪法的法律法规。在当前的高校宪法教学中,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宪法教学的发展,还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积极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了解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宪法相关知识并学以致用。

一、宪法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素质教育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根本宗旨,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全方面发展为特征的教育。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法制教育是现代社会依法治国的内容之一,依法治国得以实现的前提就是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宪法作为我国的基本法律,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为了提高宪法课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

法律专业的学生,学习宪法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更是为了将来发挥自己所长,胜任从事的工作。法律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它指导着每一位公民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现代社会是法治的社会,法律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就业和从业方面,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应该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宪法教学存在问题

全文阅读

初中政治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摘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初中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根本转变,教师的教学缺乏时代感,师生互动不够。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吃透新教材、扮演好“导演”的角色等基本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

G633.2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然而,初中政治学科常常使得一些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很多教师也由于不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我在十多年的政治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深入反思和总结,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进一步谈谈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性

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课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都有很多新的变化和要求,这就要求初中政治教学的老师必须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孜孜不倦地探究适合新形势要求的教学理念,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自己的教学不断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让自己的思想品德教学更具时代特色和活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因为在课改新形势下思想品德课更加强调使学生学会自主式学习,学会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应具有的能力。在每一年级的教材设计内容上也从道德、心理、法律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这些目标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体现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政治课的要求。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实践来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并不充分,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