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局有关小学幼教工作意见

农村各中心小学、城区小学、城乡各幼儿园:

学期即将结束,为做好期末及暑假工作,提出如下意见,望贯彻执行。

一、时间安排

年6月10日(星期五)六年级语文、数学新授课结束,同时结束常识技能科的考查;6月13日(星期一)毕业班进入期末总复习。

年6月17日(星期五)一至五年级语文、数学结束新授课,6月20日(星期一)开始期末总复习。

年6月24日(星期五)一至五年级期末考试,上午9:30开考语文,下午2:00开考数学。具体考务工作另文安排。

年6月25日(星期六)六年级毕业考试。

幼儿离园时间为6月24日,6月26日—6月30日为各园期期末结束工作时间。

全文阅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2012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已开始执行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使用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教材。所有的初中和小学教师,以及教研员们需要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并投入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保证并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中。

那么,人民教育出版社新推出的《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一~六年级)》与原来的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相比,它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下面作一简要介绍。

一、教材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学内容的编排更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与要求的变化和教材实验的结果,以及相关的教材修订研究,我们对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和教材的结构进行了调整,这样就使教材的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例如:

“数与代数”部分,在二年级下册增加“混合运算”单元;将“有余数的除法”迁移至“万以内数认识”之前(从三(上)移至二(下));将“倍的认识”后移至三年级上册并且单独成为一个单元等。

“图形与几何”部分,在一年级直观认识平面图形时安排认识平行四边形;在三年级的“四边形”单元不再安排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而是安排了对长方形、正方形特性的认识;在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后,接着让学生直观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 “观察物体”的教学安排了三个层次,分别安排在二、四、五年级等。

“统计与概率”部分,第一学段降低教学要求,每一学年只安排一个小单元的统计教学;第二学段才让学生系统学习统计图表知识,形成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学习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判断、预测去解决问题。“可能性”的教学后移至五年级。

“综合与实践”部分,调整或重新设计了部分主题活动,加强了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加强了对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将“数字编码”从“数学广角”的内容改变为“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重新设计“我们的校园”等主题活动。

全文阅读

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授课解读

[摘 要]苏教版教材三到六年级有一个单元的内容属于“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教材的一大特色和亮点。通过对苏教版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点和例题的梳理,深层次解读编者的意图,给出教学设计思路,实现发展学生的“四能”的目标。

[关键词]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5-010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了“四能”目标的要求,即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专题课是教师实现“四能”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加入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内容,渗透策略意识,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历从现实情境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到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一、教材内容分布

对教材进行梳理和统计,苏教版教材在三到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授课一共有17课时,详细内容见下表:

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授课分布情况表

以上表的课时数为依据,每个年级的教材都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容:三年级主要关注从条件或问题着手解决;四年级主要关注用列表、画线段图解决两积之和差、和差问题;五年级主要是用一一列举和转化法解决实际问题;六年级主要是用替换和假设法、转化法解决实际问题。

全文阅读

谈宗教档案的管理

[摘 要]宗教档案是一种专门档案,他是在人类宗教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具有保存价值的宗教活动材料。经书是宗教档案的主体部分;教规、教章、教条、名册、传教士来往函件、“圣经” 乐谱和宗教刊物及史料汇编是宗教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宗教档案的认识,真对宗教档案的不同类型,谈宗教档案的整理与保管。

[关键词]宗教档案;特点;种类;作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B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109 — 02

宗教档案是一种专门档案,他是在人类宗教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具有保存价值的宗教活动材料。这些档案绝大部分存在于各类宗教机构之中,如教堂、寺庙、教会等等。

目前,我国主要存在五大宗教组织,即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把宗教活动真实的、齐全完整的记录下来,对于宗教研究、民族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价值。加强宗教档案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将对全面了解宗教状况,弘扬中华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一、宗教档案的特点

宗教档案是由宗教活动的性质决定的。宗教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随着社会的演变而发展的,宗教本身无阶级性,宗教档案则作为反映和记述宗教活动的原始记录。宗教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具体表现如下:

全文阅读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如何优质高效

【摘要】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不能总是抽象的理论灌输,我们要组织孩子们通过有针对性的动手实践来体验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最终获得数学知识,提升运用技能。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关键点,提出了具体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实践 认知规律 创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22-01

新课标指导我们小学教学实践中需要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还原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小学生抽象思维尚待发展,多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想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产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和冲动,我们就必须放弃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抽象理论说教,组织孩子们通过有针对性的动手实践来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过程,最终获得数学知识,提升运用技能。鉴于此,笔者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分别从生活化、实践化和创新化等角度对落实和践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进行讨论与探索。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的关键因素

1.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介于小学生比较形象的认知取向,我们必须要对机械的教材说教进行整合,结合学生比较数学的生活情境来引导知识迁移,这样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新教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也是遵循了切近生活的原则,比如:四年级下册的“营养午餐”,就是让孩子们用初步的统计和排列组合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强化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五年级上册的“铺一铺”;五年级下册的“粉刷围墙”让学生通过通过铺一铺、摆一摆等亲手实践来培养空间观念,感受面积的意义;六年级上册的“合理存款”让孩子们初步学习储蓄存款的相关知识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切实办法。新教材如此设置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数学学科的特点,借助切近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完成知识迁移,生成运用能力。

2.实践性

全文阅读

非要用“四舍五入”判断一个数接近几千吗

【案例】

近日参加学校教研活动,教师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比较数的大小》。练习时,有这样一道题目: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5870 4012 4900 7104 5003 2895 6044 8002。学生正确地判断出了接近几千,教师追问判断的依据,帮助学生总结出:判断一个数接近几千,只要依据百位上的数字,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判断即可。

评课时,针对这一环节,教师展开了争论。一方的观点认为:虽然“四舍五入”法现在还没学,但是提前教给学生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不然有些学生无法正确判断出结果,教给学生方法等于给了学生个拐棍,能提高学生判断的正确率。另一方认为:教材在此没有安排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来解决问题,肯定有它的道理。这儿判断接近几千,学生如果有困难,完全可以依托刚学的万以内数的认识,联系数轴来理解,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万以内的数。

【明理】

争议无法解决问题,教还是不教?成了我思考的问题。研讨活动结束后,我试着走进书本,再次钻研一下数学教材体系,争取从中寻求答案。

一、“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法是最常见的求近似数的方法之一。另外还有“去尾法”“进一法”等。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是看它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还是等于、大于5。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小于4,就把尾数都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大于5,把尾数各位改写成0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四舍五入”法是四年级上册《除法》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学完了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后,学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时,引入“四舍五入”法。让学生把除数当做是与它相接近的整十数去试商,从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

全文阅读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摘要】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的应用越来越多,它既有普通黑板的特点,又能整合其他多媒体技术,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效性. 本文结合了笔者教学实际案例,论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突破教学难点;能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能加强学科与生活的联系;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从而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 交互式电子白板;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

交互式白板能够通过生动的多媒体影像、丰富的教学信息和及时的师生互动交流实现课堂教学的突破,这不仅帮助教师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和效果的优化,更实现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现代意识的培养. 正符合课程标准对运用信息技术的要求.

一、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古训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在疑. 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去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颖、可行、开放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

《分类与统计》(人教2011版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时,我利用白板幕布功能出示小美乱糟糟的房间图片,再利用透视镜引出课题“分类”,再通过插入整理房间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分类的方法及重要性.

《等量代换》(人教2001版三年级下册)一课中,利用白板播放视频的功能,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引入课题,并利用视频快照功能,及时将称石头的画面截下,使学生明白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可以用石头的重量代替大象的重量. 以此揭示课题,充分调起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全文阅读

义务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保障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我市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市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适用本细则。专门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参照执行。

第三条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是所辖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的主管机关。

第二章入学

第四条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下同)要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入学的有关规定,确定所辖范围内各中小学校的服务区域,组织和督促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入学资格考试。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新生凭学生入学注册通知,按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学校办理注册手续。

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可在办学许可的范围内自主招生。适龄儿童、少年可以自愿选择民办学校就读。

全文阅读

高中生成长教育中“五结合”模式的尝试体验

教育――作为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从而达到将我们所面对的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在对教育的理解上,从事德育工作的我们是把它作为一项工程、一项事业来看的。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在接授知识的同时能够完整地接受良好的品质、习惯,以及适应于未来社会生存的方式与能力,2012年我们在原有“三常规”德育框架的基础上,又倡导推行了让学生在尝试中品味,在尝试中分辨、在尝试中体悟、在尝试中反思、在尝试中提升与完善的“五尝试”学生德育自我引领式的尝试体验。在具体的实施操作中,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五种结合的方式来完成的:

一、成人教育与校本教材相结合

内容:1.《生命成长教育手册》;2.《班级建设生命成长记录册》;3.《中学生生命成长教育实践活动手册》;4.《成长花絮》(期刊说明附后);5.《“三常规”实施手则》;6.每位学生自备16开软皮日记本一本,统一用名《青春碎语》。

操作方法:1.《生命成长教育手册》(用作主题班会、德育主题系列活动、德育道德讲堂等策划、设计、实施的参考教材,是指导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成人成长教育的理论范本)。2.《班级建设生命成长记录册》(此手册是班主任工作纪实考评手册,一年内完成,内容分上、下学期)。3.《中学生生命成长教育实践活动手册》(此手册为学生的成人成长综合素质评定手册,高中两年内完成,初中三年内完成)。4.《成长花絮》(此手册为学生的德育文学期刊,稿件栏目及要求另附说明)。5.《“三常规”实施手则》(此守则分为“日常规”、“周常规”、“月常规”,希望班主任要不定期地就常规要求及内容认真、详实地对文本内涵作以解读,以此推进“三常规”在学生成人成长中的内化作用,为学生终生健康愉悦的发展奠基)。6.《青春碎语》(此文本为学生的成长日记,一年内完成)。

二、成人教育与主题系列相结合

内容:1.主题系列教育:三月份,文明礼仪月;四月份,革命传统月;五月份,安全法制月;六月份,理想感恩月;九月份,尊师重教月;十月份,热爱祖国月;十一月份,诚实守信月;十二月份,生命成长月。2.节日系列教育:3月份,学习雷锋纪念日、国际劳动妇女节、国际尊严尊敬日;4月份,世界卫生日、清明节、世界地球日……

操作方法:1.主题系列教育:要求班主任依据上述规定的内容,在不脱离活动主题核心的前提下,结合本班实情,对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可做个性化的设计与编排,要形成书面文本记录。2.节日系列教育:依据本班实情,对本学期的重大节日,班主任可做有选择性的教育。

三、德育教育与人生规划相结合

全文阅读

估算教学的策略探究

估算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凝结与浓缩。掌握科学的估算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和捕捉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结合问题情境,加强“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不同估算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将估算意识真正融入到各种学习活动中。

估算教学的疑惑

笔者在执教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时,浙江教育出版社的配套作业本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校舞蹈队需要买12双舞蹈鞋,每双32元,带300元够吗?批阅作业时,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用精算算出结果的,即12×32=384(元),384300;所以,带300元不够。从表面上看,这样解答似乎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却折射出了学生估算意识的缺失。实际上,估算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

估算的教育价值认识不到位 笔者经常想:怎样才能证明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呢?能够熟练地解答估算题么?在与同事的探讨中,笔者发现,这些问题并没有引起很多一线教师的注意。往往教材安排特定的估算内容时,教师才会从估算的角度进行教学;当不涉及特定例题时,教师很少想到用估算进行验算、判断或解决问题。教师如此,更不用说学生了。

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如果学生面对身边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需要,合理地运用估算猜测解题思路,检验解题结果,并根据估算的结果做出合理判断,那样就真正体现了估算的价值。

估算的应用不到位 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地引导,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其实,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时机很多,教师可以引导低年级的孩子估计一下物体的大小、多少等。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在《百以内数的认识》情境教学图里,出现了一群凌乱排列的绵羊,孩子们可以先估一估,再圈一圈、数一数;三四年级的学生经常结合笔算、口算等,判断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例如: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法中出现乘法算式和答案的连线题时,可以结合“看个位,再估算”的方法,不需要机械地摆竖式相乘,使得学生充分体会到估算的简便性;为高年级的学生讲课时,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现实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合理利用“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各种估算方法来解决问题。总之,教师要跳出单纯“为学而教”的思维误区,把估算教学的眼光投放到学生整个数学学习历程中去,使学生的估算习惯在教师的“有意”教学中“无意”养成。

估算知识了解不足 比如:求圆柱体蓄水池大约能装多少吨水,要求结果精确到十位。用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是198.90625吨,那么精确到十位的近似值应该是多少呢?教师们在讨论中,形成了两派意见:一部分教师认为结果应该是190吨,应该用“去尾”法,因为最多只能装198.90625吨,如果再多注入一些水就会使池子里的水溢出;一部分教师觉得应该是200吨,没有特殊要求就用“四舍五入”法。那么,到底正确的近似值是多少呢?这里就涉及到了数学学科知识中的离散量和连续量。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