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基于社会角度的舞蹈创作审美观——“专业审美”与“公众审美”标准的对接
当代中国舞蹈的创作秉承了一贯的传统创编精神和具有中国审美情趣的创作构思,而一件优秀舞蹈作品的诞生,不仅要倾注创编者的呕心沥血,更重要的是在于创作者如何将美感注入到舞蹈音乐的律动和舞蹈动作的一板一眼中,又如何将这种审美表达出来,满足所有欣赏者的审美标准。在对于舞蹈的评判中,存在着来自于业内的“专业审美”和来自于社会大众的“公众审美”角度,需要创作者必须尽可能的在二者间寻求到平衡点,以满足各方面的审美需求。所谓“专业审美”标准,自然是来自于舞蹈专业眼光的评判。艺术是人类各种审美活动最高级的表达形式,对于它的塑造首先要经得起专业的推敲和品评。尽管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存在着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使得对每一种艺术美感的把握都不尽相同,但在对于所有艺术的审美判定中,有着统一的认知:这就是“难”。虽然“难”并不能直接与“美”划上等号,但“难”却代表着复杂,代表着舞蹈音乐创编的精妙动听,代表着高技术含量,代表着舞蹈技巧的出类拔萃。舞蹈艺术的完成没有外在的工具,它借助于人体本身作为行为载体来表达各种精神和情感,通过与音乐节奏的融合完成传递美感的目标。
在这样的物质条件下,舞蹈的展现在创作中完全依靠人的身体来完成,所以技术技巧的难度自然成为区分高下的一个硬性标准。人们常说,“艺中有技,技不等艺”,这虽然印证了技与艺的不同,但也着实强调了技术的至关重要。在如今的专业舞蹈比赛中,评审无不将目光着眼于演员的技巧难度,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门道”主要就体现在舞蹈编排中的难度系数和舞者的完成质量。按照这样的评判标准,杨丽萍、黄豆豆、王亚彬等舞蹈家依靠高难度和独特的舞蹈技巧成名,而《雀之灵》、《士兵与枪》、《秦俑颂》等舞蹈剧目也凭借着难度上的技高一筹而成为经典。而“公众审美”所关注的并非是编创能力和技巧的高深,而主要集中在对于舞蹈外在表现力的突出和音乐情感传递的直观深刻。公众的审美眼光是非专业的,但相对于专业评审对于舞蹈情感表达上的淡漠,普通大众更注重舞蹈在与欣赏者情感沟通和传达时的透彻。这种观察的角度恰恰脱离了技术层面的难易,而着眼于文化层面的深浅。在“公众审美”的范畴中,舞蹈音乐创编的重要性和其在艺术表现中的优势地位得到凸显,在很多普通欣赏者的理念中,恰到好处的舞蹈音乐是激发受众欣赏热情和帮助受众理解舞蹈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的现实艺术欣赏环境中,普通大众对于舞蹈动作的表现手法和信息传播方式并不能达到充分的理解,因此,舞蹈音乐成为重要的辅助工具,通过舞蹈音乐配器、调式、节奏、风格,人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舞蹈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和内涵精神,这相比晦涩的肢体语言,舞蹈音乐的直接性和简单易懂更易为人们所接受。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在评判舞蹈作品时“专业审美”和“公众审美”所关注的不同侧面。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必须具备“新”、“难”、“深”的美学素质。“新”指的是创作手法新奇,不能停留在固有的套路和思维中,不能被传统的思想所禁锢,应勇于突破,以新鲜的主题立意、新鲜的舞蹈元素、新鲜的编排构思立足;“难”是指舞蹈音乐编配的别具匠心和技术技巧的精湛,以富含深厚功力的音乐创新能力和肢体语汇呈现出非同寻常的欣赏听觉与视觉“双重效果”,从而满足专业的审美需求;而“深”则指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积淀,在舞蹈音乐和画面中传递出抽象且深邃的意境,使人们在观赏舞蹈的过程中达到感官和精神的“双向”满足感。
二、基于欣赏角度的舞蹈创作审美观——“三层审美需求”的逐步递进
舞蹈隶属于音乐艺术的范畴,它的表达不同于歌唱,可以通过歌词来传递情感;也不同于器乐,可以用不同的音色和调式调性来体现情绪起伏。舞蹈汇集了多种音乐特性,既要通过舞蹈音乐的引导来创造舞台表演的气氛和“语境”,又要依靠抽象的肢体语言来传递内容和表达情感。在这样的艺术表达形式中,欣赏者对于艺术语言的理解和审美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由浅入深的审美境界。在舞蹈音乐和肢体语汇的设计创作中,为使欣赏者能够准确感受到各种音乐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会不遗余力地思考多样化的创编技巧,满足欣赏者各种层次的精神需求。我们根据舞蹈艺术的表演方式和观众的审美角度和类型,将其分为“肢体动作美”、“音乐结构美”“精神内涵”这三个审美层次进行解析。
“肢体动作美”是舞蹈所流露出的最为具象和直观的美感,而动作也是舞蹈艺术中最为核心的元素之一,对于舞蹈动作的品味,应从观察舞蹈动作开始。肢体语言在舞蹈中既可以表现某种事物,也可以表达某种情绪,更能够传递文化和人文精神。它通过举手投足间闪转跳跃的艺术化动作,可以模仿出丰富的自然生态,体现出瞬息万变的情绪流转。比如:在《天鹅湖》中,舞者通过动作表现出白天鹅高傲的姿态;在《雀之灵》中,凭借着一双手就可以生动地刻画出孔雀千变万化的面貌;而《蒙古人》中用动作表现出的“骑马”,使欣赏者形象地感受到蒙古草原人民的独特气质。这些动作语汇来源于生活,经过艺术化的提炼和加工,不仅还原了生活中的真实影像,同时也使舞蹈动作更具生命力。
“音乐结构美”是由舞蹈音乐引领下的欣赏层面,它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音乐结构所构成的舞蹈欣赏环境。“结构”是时间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一首歌曲还是一部交响乐,结构的安排都是音乐表现力的重要组成。舞蹈音乐结构的创作通常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段落结构的设计。不同种类和风格的舞蹈所需要的段落结构不同,一段式的音乐结构是最小的舞蹈音乐单位,一般只会呈现单一的音乐主题内容,但不会因为内容短小而影响乐思的完整表达;二段式和三段式的舞蹈音乐在诠释大多数民族舞蹈时都游刃有余,既富于变化又方便故事的叙述,在众多舞蹈作品中应用和采纳得最为广泛。其二,旋律结构的设计。舞蹈旋律的创作可看作流动的时间形态,曲作者的情感变化和音乐思想汇集在旋律线中,形成起伏连绵的精妙旋律格局。当然,为了体现舞蹈剧情的各种冲突,旋律会产生诸多变化,如:演绎式、对话式、对抗式、变化式等。其三,情感结构设计。舞蹈音乐情感的布局往往会以舞蹈的主题为蓝本进行音乐编排,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音乐旋律变化产生情感效应。有些舞蹈由始至终体现单一的情感,但在音乐表达时需要由弱到强,逐渐递进的表现,情感会有细微的变化;而在大型的舞剧项目中,音乐的创作则会充分融入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韵律,不断变化跳跃,以配合舞蹈画面的栩栩如生。
“精神内涵”是舞蹈审美的第三层,也是最为深入的一层。它是指欣赏者通过对于舞蹈音乐和动作画面的认知和解读形成的主观心理感受,属于意识的范畴,体现着欣赏者对于舞蹈精神实质的吸收和感悟能力。要使观众获得良好的“精神内涵”审美感受,取决于舞蹈创编的精细程度和观众欣赏水平的主客体双方面。在两方面因素都能够达到最优时,可以浮现出三层舞蹈意境:首先,是以舞台实景构成的精神感受。舞蹈动作和舞台布置会在舞蹈开始的第一时间映入观众的眼帘,从而形成对舞蹈内涵最直观和最浅层的精神认识,这种认识是由舞蹈中的动作和舞台画面构成的,这对于欣赏者的审美品评构成了最初的界定;其次,以舞蹈音乐延伸出的虚拟镜像,逐渐构成了欣赏者的第二层精神感受。随着舞蹈音乐的进行和故事的展开,戏剧冲突和舞蹈所蕴含的艺术魅力不断凸显,欣赏者逐渐从舞台实景中抽离出来,思想中随舞蹈音乐出现虚拟的画面,这些画面与舞蹈内容相似,并将抽象的舞蹈动作变得具象,此时欣赏者内心的审美满足感增强了许多;最后,当视觉影像画面和舞蹈音乐不断深化交织后,形成了对于景象内涵的思考,进入到感悟精神实质和文化品质的境界。当舞蹈艺术的表现力达到一定高度时,这种内含的寓意会冲破表象传递给欣赏者,而当欣赏者良好地吸收这些哲理时,自然进入到了欣赏审美的最高境界。舞蹈艺术对于欣赏者来说所具有的“三层审美”感受相互关联、逐层递进,既有微观层面的每一个舞蹈动作,也有完整音乐创编营造出的舞台画面,更有通过舞蹈音乐和肢体语汇所共同展示出的寓意和哲理。当代欣赏者对于舞蹈的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动作难度高、音乐旋律优美、场面宏大、舞台绚丽等出奇制胜的噱头,而更注重舞蹈所携带的深刻含义和文化精神。只有以欣赏者的审美需求来约束创作构思,才能够呈现出经得起观众琢磨和推敲的舞蹈艺术精品。
通过上课的观看,我对一个舞种情有独钟,那就是现代舞蹈,现代舞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
舞蹈字面意思是手舞足蹈,但这只是浅层次的,通过九个星期的学习,我就有了自己的理解,舞蹈是一种精神的升华,是舞者通过肢体
来表达想要表达的感情,舞蹈虽然分很多种,但我觉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精神体现,我们在观看舞蹈时其实就是一种体会的过程。
通过上课的观看,我对一个舞种情有独钟,那就是现代舞蹈,现代舞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其主
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当时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
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现代舞体现了个性的张扬,我十分
的热中,当然其他的舞种也有其特色,只是因人而异。
当然对于舞蹈我还不够深究,不够全面,这就对于欣赏舞蹈的人就有一定的要求人们进行舞蹈欣赏这种舞蹈的审美活动,首先必须具
摘要:人们进行舞蹈欣赏这种舞蹈的审美活动,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舞蹈欣赏活动才能正常和顺利的进行。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辩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所以,我们了解舞蹈艺术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舞蹈形象构成的各种因素,及其产生的过程等,就非常必要了。
一、什么是舞蹈?
舞蹈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清晨,在城市的街心公园,一群群的中老年人、有的随着锣鼓点在扭"秧歌"、有的跟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跳"迪斯科"、还有的人在优美的旋律中跳着自编的"健身舞";晚间,在剧场可以欣赏到舞蹈或舞剧作品的演出、也可以到舞厅或联欢会去跳交谊舞;节日期间还可以在一些公园等旅游点举力的"游园花会"看到各地的民间舞蹈表演;如果有兴趣和需要、你还可以到各种舞蹈训练班学习芭蕾舞、民间舞、国标舞……来提高自己的舞艺。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舞蹈?我们将怎么回答呢?
用简明的话来说,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二、舞蹈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艺术有哪些共同性?又有哪些区别?
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大家族,它的成员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但是艺术的反映和表现、不是一般的概念的抽象的反映和表现,而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和审美的反映和表观。所谓审美的反映和表现、就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根据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予以创造性的反映和表观。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创造了各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的主要区别就是各有其独自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文学的物质载体是语言、文字;美术的物质载体是纸张、画布、颜料、油彩,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色彩、线条、构图和造型;音乐的物质载体是声音;戏剧的物质载体是人们在舞台上的行动(表演活动),除舞剧外,主要以语言、歌唱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电影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的表演通过科学技术的方法摄制在胶片上,用电光在银幕上放映出来;曲艺的物质载体是一至二、三人在舞台上的表演、其主要表现手段是说和唱。杂技和舞蹈有着共同的物质载体--人的身体是其主要的艺术表现工具,多数杂技品种和舞蹈一样,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杂技也是一种表演艺术,演员也塑造一定的角色,但是它不像舞蹈那样着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发展过程,一般不具有情节事件,而是通过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表现出一种概括性的勇敢、坚毅、智慧的品格力量。因此,杂技具有更多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为目的、演员高超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其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内容出发采选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发,那就会使舞蹈作品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脱节,或是缺乏艺术的完整性,而陷于失败,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就沦入了杂技性的技巧表演,而丧失了舞蹈艺术的基本品格。
一、什么是舞蹈?
舞蹈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清晨,在城市的街心公园,一群群的中老年人、有的随着锣鼓点在扭"秧歌"、有的跟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跳"迪斯科"、还有的人在优美的旋律中跳着自编的"健身舞";晚间,在剧场可以欣赏到舞蹈或舞剧作品的演出、也可以到舞厅或联欢会去跳交谊舞;节日期间还可以在一些公园等旅游点举力的"游园花会"看到各地的民间舞蹈表演;如果有兴趣和需要、你还可以到各种舞蹈训练班学习芭蕾舞、民间舞、国标舞……来提高自己的舞艺。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舞蹈?我们将怎么回答呢?
用简明的话来说,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二、舞蹈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艺术有哪些共同性?又有哪些区别?
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大家族,它的成员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但是艺术的反映和表现、不是一般的概念的抽象的反映和表现,而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和审美的反映和表观。所谓审美的反映和表现、就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根据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予以创造性的反映和表观。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创造了各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的主要区别就是各有其独自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文学的物质载体是语言、文字;美术的物质载体是纸张、画布、颜料、油彩,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色彩、线条、构图和造型;音乐的物质载体是声音;戏剧的物质载体是人们在舞台上的行动(表演活动),除舞剧外,主要以语言、歌唱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电影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的表演通过科学技术的方法摄制在胶片上,用电光在银幕上放映出来;曲艺的物质载体是一至二、三人在舞台上的表演、其主要表现手段是说和唱。杂技和舞蹈有着共同的物质载体--人的身体是其主要的艺术表现工具,多数杂技品种和舞蹈一样,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杂技也是一种表演艺术,演员也塑造一定的角色,但是它不像舞蹈那样着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发展过程,一般不具有情节事件,而是通过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表现出一种概括性的勇敢、坚毅、智慧的品格力量。因此,杂技具有更多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为目的、演员高超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其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内容出发采选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发,那就会使舞蹈作品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脱节,或是缺乏艺术的完整性,而陷于失败,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就沦入了杂技性的技巧表演,而丧失了舞蹈艺术的基本品格。
三、舞蹈的起源--舞蹈艺术是从哪里来的?
舞蹈是表演艺术,是人体内在的爱与外在的美神韵的再现,也是天人合一的协奏曲。贾拉路丁·鲁米诗云:“你跳舞时,整个宇宙也在跳舞。”《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易·系辞上》:“鼓之舞之以尽神。”追溯文明之源头,可以看出,舞蹈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不言而喻,作为一种艺术样式,舞蹈构成于“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总体来看,颇具东方特色的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生成与发展,恰恰又是舞蹈艺术本身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的相互关照、协调统一的结果。有鉴于此,本文将在中华舞蹈艺术发展的空间范围内,依循艺术发展的时间线索来探究它的时空关照问题。
一、舞蹈艺术发展的时间性
舞蹈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社会的发展,在生活中通过劳动而达到目的的,所以舞蹈艺术本身不可避免地留有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时间性。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灿烂的舞蹈文化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这种境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沉积、发展而来的。
我国的舞蹈,夏商时代才进入表演艺术领域,出现专业舞人。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陶盆”,生动而传神地记载了这一史实。尽管当时他们的身份是奴隶,但是他们为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据传,夏桀时期的舞蹈是“以炬为美,以众为观”。可见当时舞蹈的发展已具相当水平,否则是达不到这种审美要求的。至于商代,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神权盛极的时代,巫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能够用占卜来传达神旨的,都是一些巫师,巫师都是舞蹈家。《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舞形,与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巫咸是传说中的商代大知识分子,天文学家,他的名字也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灵山条,举有十巫,能升降于天,这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做到的,巫师有特殊的步伐,即通过巫舞而步入天堂,又归到地上,所以学巫先需学舞。在巫人的祭祀中有“巫舞”和“傩舞”,同属巫舞,但由于傩舞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反映了人们与自然的抗争精神,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流传至今,并影响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到了宋代以后,作为“傩舞”这个较有影响的艺术形式,受到了时间的考验。它被融入了当时的戏曲之中,发展成为“傩戏”。正因为这一发展,使这个极具生命力的戏引起了世界、特别是亚洲的极大关注。周代是我国舞蹈史上第一个集大成的时代,汇集整理了从原始时代以来有代表性的乐舞。其中《大韶》、《大夏》、《大武》最具代表。当时还创出了雅乐体系,雅乐由于艺术感染力差,不具欣赏价值而逐渐衰落。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人们已不再关注它了,在雅乐衰退的同时,民间舞蹈蓬勃兴起。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较长的朝代,同时也是我国舞蹈艺术的第二个集大成时代,“百戏”是当时最盛行的表演艺术形式。其中最著名的舞蹈名目有《盘鼓舞》、《巾舞》、《bǐng@①舞》、《拂舞》、《铎舞》。考察历史我们会发现《巾舞》是今日《长婴》的源头。《bǐng@①舞》是一种鼓舞,如同今日的太平鼓。《拂舞》是执拂而舞,我们现在见到的戏曲中神仙、和尚、尼姑等角色常常拂尘舞蹈,也许与这种古老的传统有关。《铎舞》是执铃而舞,至今土家族还有《八宝铜玲鼓》,藏族“热巴”也有摇铃动作。汉族《巫舞》也有摇铃的痕迹。古今映证就会发现,我国许多种民间舞都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在这千百年的历史之中相互影响,不断发展,积累了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大唐帝国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舞蹈艺术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可以说是我国舞蹈艺术的又一高峰阶段。它继承了周汉传统,发展了舞蹈艺术,其中最具影响的有《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健舞”、“软舞”等。此外还有《踏谣娘》等颇具戏剧因素的歌舞戏,在当时也很流行。沿着这种趋势,到了宋元以后,直到明清时代,戏曲兴起,而原来的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品种的舞蹈逐渐趋于衰落,但是被吸收、融合在戏曲中的舞蹈,却得到了高度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训练体系和表演方式及程式。作为戏曲主要表演手段的唱、念、做、打四功,其中的做与打都是舞蹈或舞蹈性极强的动作。
文化靠不断积累、艺术要不断发展、创作要不断革新,整个文化的发展是随时代进程而发展的。纵观舞蹈艺术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历史时期流行的舞蹈形式都不仅适应当时的时代潮流,还保留和发展了前代的舞蹈艺术,这就是舞蹈艺术发展的时间性,它不仅是某个时代的代名词,更是一个流动的时间概念的体现。在这个流动的历史过程中,舞蹈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不仅如此,舞蹈艺术的欣赏与创作也离不开舞蹈艺术的时间性的研究。如果不能把握好舞蹈艺术的时间性特征,就无法准确地去欣赏、创作和发展舞蹈艺术。
一、舞蹈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艺术有哪些共同性?又有哪些区别?
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大家族,它的成员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但是艺术的反映和表现、不是一般的概念的抽象的反映和表现,而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和审美的反映和表观。所谓审美的反映和表现、就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根据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予以创造性的反映和表观。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创造了各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的主要区别就是各有其独自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文学的物质载体是语言、文字;美术的物质载体是纸张、画布、颜料、油彩,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色彩、线条、构图和造型;音乐的物质载体是声音;戏剧的物质载体是人们在舞台上的行动(表演活动),除舞剧外,主要以语言、歌唱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电影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的表演通过科学技术的方法摄制在胶片上,用电光在银幕上放映出来;曲艺的物质载体是一至二、三人在舞台上的表演、其主要表现手段是说和唱。杂技和舞蹈有着共同的物质载体--人的身体是其主要的艺术表现工具,多数杂技品种和舞蹈一样,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杂技也是一种表演艺术,演员也塑造一定的角色,但是它不像舞蹈那样着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发展过程,一般不具有情节事件,而是通过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表现出一种概括性的勇敢、坚毅、智慧的品格力量。因此,杂技具有更多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为目的、演员高超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其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内容出发采选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发,那就会使舞蹈作品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脱节,或是缺乏艺术的完整性,而陷于失败,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就沦入了杂技性的技巧表演,而丧失了舞蹈艺术的基本品格。
二、什么是舞蹈?
舞蹈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清晨,在城市的街心公园,一群群的中老年人、有的随着锣鼓点在扭"秧歌"、有的跟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跳"迪斯科"、还有的人在优美的旋律中跳着自编的"健身舞";晚间,在剧场可以欣赏到舞蹈或舞剧作品的演出、也可以到舞厅或联欢会去跳交谊舞;节日期间还可以在一些公园等旅游点举力的"游园花会"看到各地的民间舞蹈表演;如果有兴趣和需要、你还可以到各种舞蹈训练班学习芭蕾舞、民间舞、国标舞……来提高自己的舞艺。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舞蹈?我们将怎么回答呢?
用简明的话来说,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三、舞蹈的起源--舞蹈艺术是从哪里来的?
舞蹈美是客观存在的舞蹈作品所具有的舞蹈美的艺术特征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引起的一种愉悦、舒畅、振奋柔情等情感的心理反映。如果从美学的高度来审视舞蹈艺术,就会加深对舞蹈艺术的理解与领悟,从而有助于舞蹈创作与舞蹈表演。为此,笔者对舞蹈之美学特征,发表几点小浅见,以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一、情感的艺术
一种表情艺术,它的内在本质属性就是抒情性。素有“艺术之母”之称,同时,它又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艺术的最高手段与最后手段,《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咏)歌之,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人的情感表达手段是:语言歌唱舞蹈,舞蹈无法表达的情感,也就没有其他表达手段了。因此,我们可以说,舞蹈的抒情性不是一般的抒情性,而是抒情的极致化。中外的艺术史与舞蹈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最早的舞蹈都与诗歌、音乐密切结合,成为“三合一”的共同体。在艺术发展更趋于分工精细化的进程中,三者才逐渐分离为各自独立的艺术品种。但舞蹈抒情性之最强、最浓、最大、最烈,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有人干脆给舞蹈下出这样的定义“:舞蹈是情感的艺术。”的确,舞蹈以情感为动力,以人体为工具,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在一定的空间内含着一定的时间连续不断地运动,以外化人的思想感情与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为主要的美学特征。舞蹈家在客观生活中受到撞击,产生自身的感受与情感,然后把这种感受到的情感融入到舞蹈作品之中,再通过舞蹈表演把这种情感表达给观众,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最终完成舞蹈创作任务。在这一艺术生产的全程中,情感自始至终是一条贯穿线。由此可见,舞蹈的抒情性是它首要的美学特征。
二、动作艺术
舞蹈没有语言与歌唱,只有动作,是一种“哑剧”式的表演,所以也有人说“:舞蹈是动作的艺术。”动作就是舞蹈的“语言”,我们称之为“舞蹈语汇”。舞蹈动作有着鲜明的直观性特点,它把人物的内心情感变为有形的外化动作。从这一意义上说,舞蹈动作超出“哑语”手势的解释,而是表达情感的“哑剧”式动作。动作是舞蹈的核心元素,离开了艺术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便失去了物质材料,也就失去了它独立存在的价值与可能。当然,舞蹈动作不同于杂技、武术的动作,就在于舞蹈动作是由人的内在的“心动”、“情动”去驾驭外部的“形动”的,也就是说,舞蹈的人体,是由心灵驾驭的人体;舞蹈的心灵,是由人体外化的心灵。身心一致,内外一体,这便是舞蹈动作的主旨与灵魂。
三、韵律艺术
节奏是各艺术门类共有的美学特征,但对于音乐与舞蹈来说,节奏性更显得重要。节奏的本质,根源在于运动,也就是说,有运动便有节奏。当然,“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朱光潜:《美学书简》第78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音乐是流动的时间艺术,它的节奏表现为音的长短、高低、强弱等变化组合的形式,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舞蹈是运动的时空艺术,它的节奏表现为动作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幅度大小等,也是舞蹈最基本的要素和表现手段。所以,舞蹈的节奏就是人体动作的韵律美。我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说:“‘舞蹈的表情’,离开了‘舞蹈的节奏’是不可能存在在的;而节奏如果不通过表情也不可能表现出来。”(《艺术特征论》第323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版)舞蹈的节奏性,即动作的起伏变化,不仅可以表现内容、表达情感,而且可以形成韵律美。例如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中女主人公英娘“反弹琵琶”的独舞,就通过其舞蹈动作由缓到急、动作幅度由小到大的节奏,展现了人物情感的起伏变化,塑造出优美动人的舞蹈形象,同时也表现出其韵律之美。
总之,舞蹈美是在舞蹈形象中所体现出来的,没有鲜明、具体、生动的舞蹈形象,也就没有舞蹈美。
摘要:舞蹈艺术欣赏是人们在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知、感受和理解的整个过程。但它又不同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肢体为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感情和思想,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内,通过舞者连续的动作和不断演变的舞蹈画面、队型、音乐、舞台美术等表现来打造舞蹈的艺术形式。舞蹈作品它是一种综合了视觉和听觉的表演艺术。
关键词:舞蹈;舞蹈欣赏;艺术
作为一门艺术,舞蹈以其美妙的舞姿、传神的表情、富有弹性的跳跃、轻巧快捷的旋转,感染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观众。我们会发现那些枯燥无味的形体语言,好像一个个都具有生命,又好像有许多情感要诉说,我们会对舞蹈有一种诗的意境的体验。或者说,我们在观看舞蹈时,仿佛在欣赏一首灵动的诗。舞蹈何以如此吸引观众,受到人们的赞扬。就是因为“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表现了人们内心的干言万语,它以高度提炼和抽象性的动作作为符号,显示了生活美。“情动于中形于外”,舞蹈是“通过动作提炼、升华达到最高水平的情感的自我表现”,是直接展示情感活动的结构模式。
舞蹈欣赏的过程,始终离不开形象,它的理性活动始终和感性活动相结合在一起,因此,舞蹈欣赏也就是舞蹈观众进行形象思维的过程。但是,舞蹈观众欣赏的形象思维与舞蹈作者创作的形象思维的具体过程恰恰相反:作者进行创作首先是从生活的感受开始,有了主观情感的激动,才能获得题材,形成明确的主题,再应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塑造出艺术形象,而观众欣赏舞蹈作品,却首先从对舞蹈的形象感知开始,通过人物在舞台上的动作极其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使观众受到艺术的感染,产生情感的激动,进而才能体会到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和主题思想。这也就是说,作者进行创作是由把握生活的现实面貌和本质意义以创造形象,而观众进行作品的欣赏,却是由把握形象,以认识它所反映的生活的现实面貌,并进而体会和理解它的本质意义。
一、舞蹈的分类
从宏观的观点来看,舞蹈可分为两大类,艺术舞蹈和生活舞蹈。艺术舞蹈是指由专业或业余舞蹈家在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观察、概括、分析和想象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从而产生出形式完整、情感丰富、主题思想鲜明、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演员在舞台上特定的空间和区域,或由少数专业技能人表演供给大众观赏的艺术舞蹈作品。
艺术舞蹈通常按其不同的艺术特点有三种分类方法。
(一)按舞蹈的不同风格分类
[摘要] 舞蹈是一种形体的艺术,它通过艺术化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与交流情感,是一种以人体为表演中介的动态艺术。舞蹈艺象通过舞蹈语言和整体的舞蹈形象,来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
[关键词] 舞蹈 艺术 舞蹈艺象
舞蹈是一种形体的艺术,它通过艺术化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与交流情感,是一种以人体为表演中介的动态艺术。从古至今,舞蹈对于人类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形式。
动作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语言。在舞蹈艺象的特定情境中,构成动作的姿态、节奏、速度、空间走向、动作力度与情感强度的统一所体现的情感倾向,以及动作在运动中的“力效”,在音乐、舞美等多种手段的配合下,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的形象,展示无数复杂的心境和情感冲突,使舞蹈艺术在连绵不断的起伏跌宕中展示内容,表现人物情感,创造各具特色、生动鲜明的舞蹈艺象,具有造型美、流动美、情感美的巨大欣赏价值。
我感觉舞蹈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是具有某种个性的、是变化发展的。从艺术方法上讲,它发于心理,表于形体,是心理和形体的高度统一。诚然,认识到产生舞蹈感觉的身心机能,认识到构成舞蹈感觉的表演素质、技能。它们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生活、科学的训练与实践及多方面的文化艺术素养的基础上。
舞蹈表演要求以简代繁,讲究生动传神,即强调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传达出内在的神韵,抒发主题的胸臆情怀。从整体追求上看,含蓄蕴藉,追求神似,注重当众展现人物的灵魂和情感,注重整体效果的传神写意。虚拟的动作表演重在动作的高度美化和感情的充分抒发,创造出剧情需要的舞台环境和氛围,使舞蹈表演更加自由,拓宽表现生活的领域,超越右眼的“实境”,营构无限的“虚境”,创造出一种超脱、空灵、古朴、高雅的审美境界。表现手法的突出特点是夸张、变形,追求超乎常形之上的艺术真实,旨在调动观众的想象,共同完成审美意象的创造,因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舞蹈艺象通过舞蹈语言和整体的舞蹈形象,来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优秀的审美艺象应当具有比艺术形象本身更加深广隽永的内涵,这种内涵是优秀舞蹈艺象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出的主题思想,它是比主题思想更加形而上的东西,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超越言象之外、自然含蓄、天机妙悟、悠然神会、绵绵不尽、余味无穷的哲理和诗情,它也是优秀舞蹈、艺象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就笔者而言,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些学生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我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学生,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为他们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一个基础,经过舞蹈训练的学生,能让人感受到他们身上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开朗美好的气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什么是舞蹈?
舞蹈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清晨,在城市的街心公园,一群群的中老年人、有的随着锣鼓点在扭"秧歌"、有的跟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跳"迪斯科"、还有的人在优美的旋律中跳着自编的"健身舞";晚间,在剧场可以欣赏到舞蹈或舞剧作品的演出、也可以到舞厅或联欢会去跳交谊舞;节日期间还可以在一些公园等旅游点举力的"游园花会"看到各地的民间舞蹈表演;如果有兴趣和需要、你还可以到各种舞蹈训练班学习芭蕾舞、民间舞、国标舞……来提高自己的舞艺。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舞蹈?我们将怎么回答呢?
用简明的话来说,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二、舞蹈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艺术有哪些共同性?又有哪些区别?
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大家族,它的成员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但是艺术的反映和表现、不是一般的概念的抽象的反映和表现,而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和审美的反映和表观。所谓审美的反映和表现、就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根据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予以创造性的反映和表观。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创造了各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的主要区别就是各有其独自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文学的物质载体是语言、文字;美术的物质载体是纸张、画布、颜料、油彩,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色彩、线条、构图和造型;音乐的物质载体是声音;戏剧的物质载体是人们在舞台上的行动(表演活动),除舞剧外,主要以语言、歌唱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电影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的表演通过科学技术的方法摄制在胶片上,用电光在银幕上放映出来;曲艺的物质载体是一至二、三人在舞台上的表演、其主要表现手段是说和唱。杂技和舞蹈有着共同的物质载体--人的身体是其主要的艺术表现工具,多数杂技品种和舞蹈一样,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杂技也是一种表演艺术,演员也塑造一定的角色,但是它不像舞蹈那样着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发展过程,一般不具有情节事件,而是通过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表现出一种概括性的勇敢、坚毅、智慧的品格力量。因此,杂技具有更多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为目的、演员高超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其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内容出发采选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发,那就会使舞蹈作品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脱节,或是缺乏艺术的完整性,而陷于失败,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就沦入了杂技性的技巧表演,而丧失了舞蹈艺术的基本品格。
三、舞蹈的起源--舞蹈艺术是从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