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指写文章要有时代气息,能够切合时代热点。近年来,许多热点事件及热点人物素材,都及时地进入了高考作文命题的范畴,比如, 2011年全国卷的“最诚信的业主”、湖南卷的“大家好,我来了!”,等等。因此,高考备考强化热点素材的运用,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逃离北上广:北京为什么留不住马云?
俞正声曾感叹“上海为什么留不住马云”,但北京连这样感慨一下的念头都不曾有——虽然马云曾两次进京,并试图在北京创业扎根,但他最后还是离开了。
1998年底,马云从外经贸部旗下的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职位上,主动辞职,领着他的创业团队撤离北京,回到了杭州——
六个月后,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正式上线;
四年后,马云创立淘宝网,并使之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C2C购物平台;
六年后,阿里巴巴集团兼并了当时全球最大的门户网站,雅虎在中国的所有资产,马云的阿里巴巴就此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八年后,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当时约有4900名员工持股,上市造就的千万富翁有千人之多。这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面积最广泛、数量最巨大的造富运动。当年跟着马云艰苦拼杀的阿里巴巴创业者们得到了超乎想象的回报。
【仿真试题】
只要有梦想,花岗石也会开出百合花。树木的梦想,是年轮的晕环不断加深、能成为栋梁;雏鹰的梦想,是登临至高点起飞、能展翅翱翔天宇;而人的梦想,是不懈追求的慢板、能成为幸福的有梦人,且行且吟,且歌且思,且乐且悟……
请以“追梦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名师题解】
完整解题,读透题意。梦想,可以是渴望拥有某一个事物,如集邮、收集最美的树叶等;可以是学做美味糕点、小手工、滑滑板、游泳等技能;还可以是“大”的梦想,需要用一生去追求――文学新星、篮球明星、音乐之星等。文章须写出追梦这一变化过程――路上,是动态性词语,意谓在整个过程中要体现出自己的思考、领悟。
雕琢过程,细刻画面。追求过程中,有渴望――不得――坚持――收获的长期坚守;或是有寻梦――追梦――圆梦,失败――怀疑――坚定的追梦阶梯,层层推进。而在追梦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产生迷茫、怀疑时,因了自然中美丽的一景一物、身畔的一笑一动、某一句话语的温度、某一个微笑的暖心,而继续坚定信心往前走。既要写出梦想之花绽放的过程,更要写出追梦人细腻的心路历程,才能有梦想阶段性成果的璀璨光华。
明悟哲理,自然深邃。寻梦路上,会收获人生最美丽的风景:心灵上的蜕变、思想上的成熟、情感上的芬芳,这些都是追梦路上的收获,也是体现文章主旨之所在。
【推荐素材】
[摘 要] 通过分析《盗梦空间》《女孩梦三十》等几部票房和口碑都不错的电影,可以发现,美国奇幻电影中有着“因梦改观”“灵魂交换”“人鬼之恋”“幻境设置”等中国传统素材,同时善于运用多种思维方法,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更为重要的是对人文精神的关注。这些成功的经验可启示国内奇幻电影:发掘中国传统文学素材,并以激发想象思维和注入人文关怀的方式进行现代诠释。
[关键词] 美国;奇幻电影;启示
国内奇幻电影《画皮》的热映使我们思考,传统素材与现代元素如何交融。其实,美国奇幻电影一直在启示着我们,像《盗梦空间》的“梦”与汤显祖《邯郸记》的“梦”是何其相似,然而却能推陈出新,让人眼前一亮。因此,本文以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的素材为切入点,分析美国几部票房和口碑都不错的奇幻电影,由此探讨美国奇幻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启示意义。
一、中国传统素材与美国奇幻电影
奇幻是中国古典小说戏曲重要的审美范畴。袁于令《西游记・题辞》云:“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1]深刻揭示了奇幻描写在小说艺术史中的地位与意义。倪倬《二奇缘・小引》云:“传奇,纪异之书也。无奇不传,无传不奇。”[2]“传奇”是明清戏曲创作的主要形式,“无奇不传” 强调戏曲是对奇异事件的抒写。所以,中国古典小说戏曲有着丰富的“奇幻”叙事。其中某些素材频频出现在美国的奇幻电影中,以下试举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因梦改观
美国奇幻电影《女孩梦三十》《家居男人》和《神奇遥控器》均讲述主人公因为一个梦而改变人生价值观,对生活有了更积极的态度。这些影片不禁让人想起汤显祖的《还魂记》《邯郸记》和《南柯记》,主人公通过“梦”而改变了生活的观念。2010年热映的《盗梦空间》,讲述如何在梦里偷窃信息甚至改变做梦人的思想。这部影片有一个情节与《邯郸记》极为相似,就是设计师把药物输入做梦人的体内方可“盗梦”,犹如吕洞宾通过磁枕使卢生大悟。戏剧文学的“梦”与电影艺术的“梦”既相似又相异,都带给了我们视觉和情感的震撼。
(二)灵魂交换
【真题回放】
请以“梦想”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命题解读与选材指导】
近年甘肃通用卷中考作文命题严格遵循新课标“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要求,命题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中,2010年是材料+命题“跟自己赛跑”,2011年是材料+“幸福”话题,2012年命题作文“心灵深处的歌”,今年直接是“梦想”话题。
“梦想”作为动词是指“渴望”或“妄想”,作为名词是指“梦想中的事”,本题应侧重于后一种解释。因而,只要是积极的、有价值的渴望均可划进“梦想”的范畴。可以写个人的梦想,也可以写国家、民族的梦想。可以写大学梦、太空梦、环保梦、文学梦、艺术梦、和平梦、安全梦等充满正能量的愿望,也可以写小的渴望,比如想要获得一本书、期待一场邂逅、想要一座房子、希望获得一次奖励、想要养成一种习惯……凡此种种,都与梦想有关。
“梦想”话题可供选择的素材也较多:
热点素材。2012年,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他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莫言早在1986年就有着清晰的梦想:树立一个属于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开辟一个属于自己领域的阵地,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物体系,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叙述风格。经过了25年的艰苦写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他说:“我基本上做到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指出:“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小学是人文素养的初塑阶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点,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明确人文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巧妙渗透人文教育
当今是一个多梦时代,“共圆中国梦”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新的使命。这个时代,仍属于知识改变命运,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人文因素,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承接古人人文精髓,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文明之梦”――中国梦。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露痕迹地渗透“中国梦”,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无声”的无痕效果呢?
一、利用教材显性素材,点燃“中国梦”
语文教学,应文道结合,文以载道。正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也当“知时应势,捕捉显性素材,润泽学生的心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应该对教材中现成的、显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予以充分的开发利用,防止过分偏重语文形式,一味追求“知识点”而将教材中现成的爱国主义素材弃置不顾,是“蹩脚教育”。对于课文中一些十分明显的爱国主义内容,我们应该及时、充分利用,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 《圆明园的毁灭》时,我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接着,我播放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继续朗读第五自然段,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的感情,由刚才的热爱,变成了愤怒、痛恨和惋惜。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到当时我国贫穷落后,清政府愚昧无能,丧权辱国,说明了国家贫穷、民族落后就受人欺辱的道理,促使学生从小就努力学习,立志报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挖掘文本隐性资源,引发“中国梦”
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客观地介绍一个事物,知识性较强;有些课文历史地叙述一件事,叙事性较强。这些课文从内容上看,似乎与爱国主义没有什么关系,恍如眼前“野径云俱黑”一片黑,不知从何着手。但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独具慧眼,挖掘隐性资源,仍然能做到“江船火独明”。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不断鞭策自己,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力拼搏。
其实,在挖掘与语文教材隐性资源,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自我体验深入的与文本对话,并学会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可以明显地看到,在此过程中,许多隐性资源(学习态度、能力、思想、教材外的东西等)得到了充分地发掘。
今年夏季,浙江卫视一档旨在“为华语乐坛培养出一批坚持音乐梦想、富有音乐才华的人”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悄然出现,首播就取得了4.11%的全国收视份额,收视率全国第二。此后,其收视以每周超过2%的速度增长,并一跃而成全国冠军。
9月30日,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年度盛典暨总决赛》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正式唱响,四强选手梁博、金志文、吉克隽逸、吴莫愁当晚上演了令人激动而又纠结的巅峰对决。最终,梁博以一首《我爱你中国》夺冠,斩获《中国好声音》年度总冠军称号。
虽然节目尘埃落定,但关于《中国好声音》的热议仍然余音不绝。有网友评论称:我要为《中国好声音》鼓掌,因为它在精彩好看动听的同时,彰显出真性情,传递了正能量。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享受视觉盛宴、聆听惊艳声音的同时,更应该从节目中挖掘到闪光的素材亮点,点燃我们创作的激情。
热点素材
素材一
巅峰黑马:梁博
梁博算是《好声音》的一匹黑马,有点凭空出世的感觉。按多数人猜想,张玮、平安等唱功均在梁博之上,是冠军大热门。但令人遗憾的是相继出局。以张玮为例,如今除了HIGH歌,再无其他动人之作,反而在唱歌方面高调随意,有术而无功。梁博却恰恰相反,盲选时,虽然很多人对他印象不深,甚至很多人不知道那英团队有他的存在,但金子总会发光,梁博就这样无声无息渐入佳境。其实,对于选秀来说,21岁的大学生,并没太多社会阅历,就好比白纸一张,反倒有利于节目形象以及此后星路的塑造;其次,几场比赛下来,梁博淡定而略带紧张的表情,反而映射出他的淳朴与单纯,不喜言笑的他与炒作、市侩根本风马牛不相及,这点也更有利于背后利益团队的打造和安排。就是这样的优胜劣汰,更显得比赛干净质朴利落。“载誉而归”的梁博红了,他淡定地表示,自己从未把演唱当比赛,他坦言得知获得第一名时,心里并不平静,“这个荣誉让我有些担忧,我现在仅是一名学生,我接下来要做的是更加努力地学习。”对于未来的计划,梁博希望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出一张有梁博风格的专辑,“我觉得幸福就是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他满脸幸福地说。
素材点睛:有人认为“90后”的年轻人性格强烈,行事夸张,但梁博的身上却有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稳重;有人认为“90后”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没有长性,但梁博却执著地坚持着音乐这个梦想,并有将它付诸行动的力量。这也正是很多年长一些的观众喜爱梁博的重要原因。小小年龄的梁博,舞台之上宠辱不惊,这一定是源于他有超强的音乐素养。杨坤说,梁博身上具有许巍、郑钧、汪峰等人的元素。不管怎么说,梁博具有成长为一名摇滚明星的潜质。
今年夏季,浙江卫视一档旨在“为华语乐坛培养出一批坚持音乐梦想、富有音乐才华的人”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悄然出现,首播就取得了4.11%的全国收视份额,收视率全国第二。此后,其收视以每周超过2%的速度增长,并一跃而成全国冠军。
9月30日,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年度盛典暨总决赛》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正式唱响,四强选手梁博、金志文、吉克隽逸、吴莫愁当晚上演了令人激动而又纠结的巅峰对决。最终,梁博以一首《我爱你中国》夺冠,斩获《中国好声音》年度总冠军称号。
虽然节目尘埃落定,但关于《中国好声音》的热议仍然余音不绝。有网友评论称:我要为《中国好声音》鼓掌,因为它在精彩好看动听的同时,彰显出真性情,传递了正能量。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享受视觉盛宴、聆听惊艳声音的同时,更应该从节目中挖掘到闪光的素材亮点,点燃我们创作的激情。
巅峰黑马:梁博
梁博算是《好声音》的一匹黑马,有点凭空出世的感觉。按多数人猜想,张玮、平安等唱功均在梁博之上,是冠军大热门。但令人遗憾的是相继出局。以张玮为例,如今除了HIGH歌,再无其他动人之作,反而在唱歌方面高调随意,有术而无功。梁博却恰恰相反,盲选时,虽然很多人对他印象不深,甚至很多人不知道那英团队有他的存在,但金子总会发光,梁博就这样无声无息渐入佳境。其实,对于选秀来说,21岁的大学生,并没太多社会阅历,就好比白纸一张,反倒有利于节目形象以及此后星路的塑造;其次,几场比赛下来,梁博淡定而略带紧张的表情,反而映射出他的淳朴与单纯,不喜言笑的他与炒作、市侩根本风马牛不相及,这点也更有利于背后利益团队的打造和安排。就是这样的优胜劣汰,更显得比赛干净质朴利落。“载誉而归”的梁博红了,他淡定地表示,自己从未把演唱当比赛,他坦言得知获得第一名时,心里并不平静,“这个荣誉让我有些担忧,我现在仅是一名学生,我接下来要做的是更加努力地学习。”对于未来的计划,梁博希望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出一张有梁博风格的专辑,“我觉得幸福就是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他满脸幸福地说。
素材点睛:有人认为“90后”的年轻人性格强烈,行事夸张,但梁博的身上却有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稳重;有人认为“90后”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没有长性,但梁博却执著地坚持着音乐这个梦想,并有将它付诸行动的力量。这也正是很多年长一些的观众喜爱梁博的重要原因。小小年龄的梁博,舞台之上宠辱不惊,这一定是源于他有超强的音乐素养。杨坤说,梁博身上具有许巍、郑钧、汪峰等人的元素。不管怎么说,梁博具有成长为一名摇滚明星的潜质。
性情评委:那英
在这四位导师中,如果要发一张“好人卡”,非那英莫属。在节目筹备期间,那英就曾亲自带着栏目组找到中国第一贝斯手王笑冬,因为“他带着中国最好的乐队,可以提升节目的品质”。今年有32场演唱会的“32郎”杨坤,也是因为那英的介绍而加盟“好声音”,“这么多年朋友了,我很信任她,我觉得这是一件很靠谱的事儿。”作为节目中唯一的女导师,那英充分表现出了自己“护犊子”的一面。为了提升“小二班”的实力,那英将整班学生拉到汪峰北京演唱会的彩排现场,进行实践教学。9月8日,她自掏腰包让其中的6位学员到自己的“那二十年”巡回演唱会合肥站表演。随后,她还把自己演唱会的导演、舞美、造型师等介绍给学员,为他们铺垫人脉关系。在之后的庆功宴上,那英又给学员包了红包,并承诺:“以后有什么事就来找那姐,能帮的一定帮!”即便如此,在“好声音”的舞台上,那英也留下了很多遗憾。比如盲选阶段,自己的御用和声妞妞前来参赛。为了避嫌以示公允,她即使痛哭流涕,也仍然没有为对方转身。也是在合肥演唱会,为了弥补妞妞,她退居舞台一侧,亲自为聚光灯下的妞妞伴唱《白天不懂夜的黑》。为了帮助爱徒梁博在总决赛的巅峰之夜夺冠,那英找来了“中国摇滚教父”崔健帮他排练,请李宗盛为他签名送吉他。而当梁博演唱《我爱你中国》的时候,那英更是激动地站到了椅子上为他呐喊助威。得师如此,夫复何求?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承担着重要的“中国梦”教育功能。文章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教育的关系,提出在“中国梦”教育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肩负的重要使命,并以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为例,从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等“三进”方式重点介绍了“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例。
关键词 “中国梦”教育 大学语文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7.029
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使命,高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重要任务,把“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课程教学势在必行。大学语文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积蓄力量。
1中国梦教育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助力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助推中国梦实现。
(1)中国梦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梦浓缩了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孜孜不倦、自强不息的执着、拼搏精神,所倡导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都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内在源泉。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实现中国梦。文化具有教育人民、推动发展、引领风尚、服务社会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端正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有助于凝聚全球华人共同实现中国梦,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蓝天中不会有谷粒,也不会有虫子,但那里可以俯瞰山川,提升灵魂的高度。终日刨食草垛的母鸡,永远不会明白:“‘梦想’永远比‘面包’重要。”
作家王蒙说:“面包只能给肚皮充饥,而梦想却能给灵魂增高。”
梦想能让人超越自我,而面包不能。
怀揣着创业的梦想,冯仑放弃了别人梦寐以求的“金饭碗”, 一下子没有了单位,没有了房子,没有了档案,没有了职称,没有了户口,与潘石屹等人成立了“海南万通”。经过数年打拼,万通地产于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名企”称号。功成名就之时,2012年,他突然辞去万通总裁之职,又开始了新的梦想的征程。在这条追逐梦想的荆棘路上,俞敏洪同样抛弃了北大任教这块世人羡慕的“面包”,进入民办教育领域,让新东方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可见,“梦想”比“面包”更重要,它让人在没有面包的蓝天里勇敢地超越自我。
梦想能让人坚守,而面包不能。
袁隆平心怀解决人类温饱的梦想,几十年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呕心沥血培育新一代杂交水稻;屠呦呦心怀解除人类疟疾病根的梦想,几十年攻关,潜心探索,研制出青蒿素,为人类根治疟疾提供了保障;胡忠心怀在高原培育祖国花朵的梦想,毅然离别亲人,到甘孜州康定县支教,用厚实的肩膀扛起了100多名孤儿的希望,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播撒下文明、爱心和希望。可见,“梦想”比“面包”更重要,它让人在没有面包的蓝天里无怨无悔地坚守。
梦想能让人坚强,而面包不能。
因为拥有梦想,他在失去双臂后重获生活的勇气;因为拥有梦想,他在游泳生涯被迫停止后毅然奔向了音乐的殿堂。刘伟,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摘下梦想之星,用双脚奏出了世间最美的绝响,更用坚强诠释了“梦想”的含义。因为拥有梦想,杨善洲坚强地在荒山上生活了20年,终于给荒山披上了翠绿的新衣。可见,“梦想”比“面包”更重要,它让人在没有面包的蓝天里活出生命的价值。
技巧点拨
每一则作文素材几乎都具有多面性特征,只要换一个角度,我们就能从同一则素材中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正因为如此,我们经常看到同一则素材出现在几篇不同的文章中,被用来证明不同的观点。而同学们也可能注意到,同一则素材被用于证明不同观点的时候,素材的梗概是大致相同的,不同的地方只是在一些细节上,而这些细节恰恰是我们新思路、新观点的生发点。
素材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充分挖掘素材中那些与自己文章的观点有紧密联系的细节。有些细节是素材中已有明确表达的,可以直接引用;有些细节可能并不突出,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后使用;还有些细节在素材中可能没有明确体现,这需要我们根据故事的逻辑加以合理地想象、补充。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容易犯三个错误:1.以偏概全,只注意到了细枝末节,没有抓住关键因素;2.任意联系,细节和观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却硬要捆绑在一起;3.随意想象,对素材中不存在的细节进行莫须有的虚构,明显违背事实。
二、在素材细节与文章观点之间建立合理的逻辑联系。运用素材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素材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成了素材运用是否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在行文过程中要努力构建
并体现这些关系。素材与观点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其次是类比和对比关系。
下面就以“99岁诗人柴田丰”这则素材为例,谈一谈细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