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In the spring,everything become green,the grass come out,there are flowers everywhere.
In the summer,it's very hot,you can hear birds chirping in the tree and frogs singing in the riverside.
In the autumn, everything become yellow,the fruits are mature,and wheat is ripe,it's the harvest time.
In the winter, it snows here. Everything is covered with whiteness.
How beautifel my hometown is!But I like winter the best.I can make a snowman and play outdoor.It is so exciting.
Legend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s Origin
At the end of the Zhou Dynasty, the area we now know as China had fallen into a state of fragmentation and conflict. While the Zhou dynasty had ruled for several centuries, several other states, originally feudal domains, tried to carve out their own kingdoms. The state of Qin would eventually emerge the victor and unify all of China under one rule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Qu Yuan served as minister to the Zhou Emperor. A wise and articulate man, he was loved by the common people. He did much to fight against the rampant corruption that plagued the court-- thereby earning the envy and fear of other officials. Therefore, when he urged the emperor to avoid conflict with the Qin Kingdom, the officials pressured the Emperor to have him removed from service. In exile, he traveled, taught and wrote for several years. Hearing that the Zhou had been defeated by the Qin, he fell into despair and threw himself into the Milou River. His last poem reads:
Many a heavy sigh I have in my despair,Grieving that I was born in such an unlucky time.I yoked a team of jade dragons to a phoenix chariot,And waited for the wind to come,to sour up on my journey
As he was so loved by the people, fishermen rushed out in long boats, beating drums to scare the fish away, and throwing zong zi into the water to feed braver fish so that they would not eat Qu Yuan's body.
The Modern Dragon Boat Festival started from that time to this day, people commemorated Qu Yuan through Dragon Boat Races, eating zong zi, and several other activities, on the anniversary of his death: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Dragon Boat races are the most exciting part of the festival, drawing crowds of spectators. Dragon Boats are generally brightly painted and decorated canoes. Ranging anywhere from 40 to 100 feet in length, their heads are shaped like open-mouthed dragons, while the sterns end with a scaly tail. Depending on the length, up to 80 rowers can power the boat. A drummer and flag-catcher stand at the front of the boat. Before a dragon boat enters competition, it must be "brought to life" by painting the eyes in a sacred ceremony. Races can have any number of boats competing, with the winner being the first team to grab a flag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Annual races take place all over China, Hong Kong, Macao, Taiwan, and other 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ies.
摘 要: 知识的学习,从来都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要学会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简而言之,学习就是取之生活,用于生活的一个循环过程。英语本身作为外语,并没有先天的语言及环境上的优势。为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学习兴趣及应用能力,作者主要将德化的乡土文化及英语教学相结合,开发课外学习资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英语知识。
关键词: 乡土文化 英语教学 课外素材
学生进入到初高中,学习往往会比较被动,因为他们恰好处在青春期。若是教师强行向他们灌输所学知识,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会增强。为此,我们要构建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与家乡乡土文化资源相互渗透的新模式,开发校本课程,通过将所处的文化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到学习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正如徐特立先生曾说:“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
我们生活的素有“闽中宝库”之称的泉州德化,曾先后获得过“中国陶瓷之乡”、“中国小水电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早熟梨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竹子之乡”的称号。如此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德化三中身处在如此的自然文化背景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可在此基础上开发课内课外资源,开发属于学校自身的校本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习的内容与家乡文化发展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
接下来,笔者将通过挖掘家乡乡土文化资源,将家乡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与英语这门学科的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全面形成我校自己的办学特色,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英语。
一、乡土文化与语法教学
目前,我国很多农村的学校,课本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然而,教科书的制定是根据全国大多数地区学生整体水平制定的,各地的风俗文化不同,师资力量不同,使得一些教学资源中有很多材料都与农村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农村学生无法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能够带来的应用性,从而认为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发展作用不大。英语语法作为最难攻克的一关,也是让教师的教学绞尽了脑汁。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将乡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成为农村学生学习的必然途径。
学生不愿意学习英语,是因为英语无法被应用于农村学校的生活中。因此,我们要将乡土资源作为语言教学的辅助材料,将其融入到日常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中。由于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因此我们可通过设置校本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语法。例如:在学习英语语法中的“过去式”时,我们可以选择提供学生有关于家乡近些年发展的一篇文章及家乡之前的状况,从而让学生试图了解“过去式”这个语法点所要表达的具体含义。整篇文章以本地的风土人情贯穿始终吸引学生,逐渐将学生的注意点转移到英语语法的学习上。
锦溪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水乡古镇,位于江苏昆山市东南,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五湖(澄湖、淀山湖、五保湖、矾清湖和白莲湖)之间,历来有“金波玉浪”之称。辖区内充盈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锦溪有令人留恋忘返的名胜古迹文昌阁、莲池禅院、通神院、陈妃水冢等;锦溪自然风光秀丽,镇区古桥联袂。古莲池、五保湖、老街构成了一幅绝世美景;锦溪是博物馆之乡,拥有“中国古砖瓦博物馆”、“古董馆”等十五家博物馆;锦溪是人文荟萃的书乡古镇,走出了以中科院院士陈华癸、秦国刚为代表的大批杰出人才……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进行职高英语教学时可以挖掘的绝好素材。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把古镇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风俗民情、生活习惯等制作成教学素材巧妙运用于教学中,利用古镇旅游平台开展实践活动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利用古镇文化资源,开展职高英语教学的意义及必要性
1.利用古镇文化资源,开展职高英语教学是实施校本课程开发,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英语课程资源,拓展学习运用英语的渠道。
2.利用古镇文化资源,开展职高英语教学有利于弥补材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习效率。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民俗风情、自然风貌、传统习惯、地方特产、建筑文物等,而现有的职高统一英语教材并不总能提供符合各个地方学生需要的真实的生活学习材料,因此教学中引进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所熟悉的教学素材,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宣传家乡的思乡情感,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3.利用古镇文化资源,开展职高英语教学既是英语学习的客观需求,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古镇锦溪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占主导地位,旅游业蓬勃发展,每年到锦溪旅游的外国游客不计其数,因此培养能够用英语流利介绍家乡宣传家乡的人才尤为重要。事实证明,笔者所任教的职高毕业生在与国外游客接触时,都能够与国外游客流利地交流,宣传家乡,很好地为国外游客服务,博得外国客人的赞誉。例如笔者有个学生,在古镇邻近的一个镇开了一家袜底酥店,其对袜底酥的历史来源、制作流程以及它的特点都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介绍,不仅让他赢得了大量的外国生意,还有力地宣传了家乡的特产。
二、利用古镇文化资源,开展职高英语教学的途径及方法
1.利用古镇文化资源导入新课。
现有职高英语教材,内容枯涩单一,如果教师采用以本为本、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学生必然毫无兴趣。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尽可能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挑选与课堂内容同类相似的素材,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直观意境中轻松进入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Cultural Heritages”中的“The Great Pyramid”时,我把事先精心制作的锦溪陈妃水冢、莲池禅院等古文物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课件中插有耳熟能详的锦溪民间歌谣,学生在熟悉的画面、优美的旋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对家乡的热爱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我通过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的英语介绍陈妃水冢的“Geographical location,Building time,Building aim,Building time,importance etc.”,循循善诱,与学生互动,自然过渡到新课。例如:
摘 要: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的进行,乡村教育与学习的风气大有改观,乡村初中生的辍学率大幅下降,这不仅得力于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投资,也是广大支教同志对乡村教学呕心沥血的结果。初中教学的一大难点就是英语教学,这其间包含了许多复杂的问题,且这些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需要广大教育同事再接再厉。以下是在支教过程中关于初中英语乡村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乡村支教;教学实践
一、对城市和乡村英语教学差别的思考
结合我在家乡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和对自身在城市学习英语的回忆,本人深深地感受到城乡英语教学存在许多差别。并不是说哪一个地方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更好,而是想借此表达一下:即使城乡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存在不同,但是每一种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都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教学方案,如果照搬照抄任何一个地区的教学实践,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缺憾。
二、城市和乡村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的区别
1.背英语单词的区别
城市里的孩子每天早上上学基本上是由交通工具送到校门口,然后在教室里进行英语的早读,也会在这个时候背诵课文单词。但是在乡村,虽然交通状况近几年来改善了很多,但是孩子们上学基本上也是步行,乡村的学生也都是在路上完成对英语单词的记忆。在教室背单词的学生过不了多久就会昏昏欲睡,因为一个教室容纳了几十个学生,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高会让学生感觉到不舒服。可是乡村的孩子一路都是呼吸新鲜的空气,大脑清醒对记忆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2.练习听力和语音的区别
一、通过乡土文化资源营造高中英语课堂学习氛围
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首先就是要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平时我们在上英语课的时候,课堂的气氛是压抑的,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手上的粉笔刷刷地写个不停,而学生在下面却显得很疲惫,昏昏欲睡,甚至有的学生已经睡着,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听课兴趣以及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就会导致高中生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在上课之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活跃起课堂气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这堂课最大的价值。我们可以通过乡土文化作为切入点来营造一个良好的高中英语课堂气氛,比如我在讲译林版《牛津版英语》高二模块一中的Unit1的时候就是通过乡土文化资源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首先,在正课开始之前,我让一个学生给大家讲述了我们的学习生活,我们生活地方的特点以及习惯等包括食品特点、语言环境等,接下来又叫大家进行补充。这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然而我让学生们通过略读(skimming)和寻读(scanning)来了解课文中主人公WeiHua在英国留学时候的作息时间以及生活习惯,并且对比与我们的文化有什么区别。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
二、结合乡土文化加深课堂学习的印象
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对于课堂学习的英语印象不深,而课后很少有人会去复习。之所以学生对于课上所讲的内容印象不深是因为课堂上所讲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不深,这样即便是我们在课堂上已经记得很牢靠,但是如果我们不及时进行复习巩固,就会很快将知识点遗忘,因此我们要结合乡土文化加深课堂学习的印象。利用乡土文化与我们生活之间的联系使英语知识点更加丰富的同时也更加亲近生活,这样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想起课堂上所讲过的知识点。比如,我在讲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中短语的讲解时都会让学生进行造句,这可能是大部分教师在讲短语是常用的教学方法,而我们会重点要求学生在造句的过程中联系日常生活结合乡土文化,比如对argueabout/oversth.withsb.进行造句时我可能会要求学生联系各地区之间的性格特点来进行。这样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短语的理解和认识,自然也就会印象深刻很多。
三、乡土文化资源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深远影响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基础,是中华民族的信仰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标志,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中国特有的乡土文化发扬光大。而英语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地交流和沟通,我们总认为学习英文要结合当地的语言环境,这的确是学好英文的重要方法,但是在了解国外文化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传统文化,甚至要怀有将中国乡土文化弘扬世界的抱负。因此我们要注意在学习英文的同时融合乡土文化,目前已经有很多中国特有的文化被翻译成英文,比如IChing的意思是易经,Tofo是豆腐,Kylin是中国的麒麟等。我们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这些乡土文化发扬光大,因此我们要注意在英语教学中融合乡土文化,要让学生们明白学习英语并不是因为崇洋,相反的是要将中华文明推向世界,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我们今后走到哪里,说着什么话都要时刻记住自己是华夏子孙,并为这个身份感到骄傲和自豪。
四、结语
综上所述,乡土文化与英语教学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关系,但其实二者之间还是有所联系的。由于高中生日常生活中对英语的接触很少,而英语又是一门语言学科,这无形中给高中生学习英语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乡土文化恰恰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以及附近城市的风俗习惯就是当地的乡土文化,因此我们可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结合本土文化来假期英语与现实的联系,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并且还可以通过本土文化与学习课文中的当地文化进行对比,还可以了解英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因此,本文认为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内容摘要]新课程下,部分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刚刚起步,现状令人堪忧。本文通过分析江西省南康市太窝乡各所小学三年级的英语成绩表,运用访谈、课堂观察和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调查了该乡的小学英语教育现状,从而了解到该乡英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进而根据当地实际条件加以思考,以期对改善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现状;问题
一、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并且提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可是,由于一些原因,我国城乡间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差距巨大,很多中部和西部农村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在新课改后迟迟没有开设英语课程,而大多城市地区早已从小学就开设了英语课程,甚至从学前班就开设英语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有些农村地区虽开设英语课程,但是由于教育设施的不完备等问题,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些农村英语教师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手段,“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纸教案、一本书、一张嘴,教师在讲台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讲台前马不停蹄地抄,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索然,语音地方化,表达汉语化,思维机械化,更谈不上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李银芳,2009)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如此大的城乡差距,农村小学英语教育会是怎样的?又有怎样的教学效果?我们以一个乡为考察对象,从成绩表出发,进行分析与反思,以期给小学英语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与启示。
二、调查与发现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任重而道远。本世纪初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包括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一般从3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与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各地乡镇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同时,各地区可以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根据当地的条件和需要,适当调整相应英语课程开设的政策。江西省南康市的各乡镇小学从当地具体条件出发,从2009年9月才开设英语课程。
为了探索江西省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育现状,特对江西省南康市太窝乡这个较为典型的地区,以访谈、实地调查、课堂观察等形式,了解该乡的英语教育现状。访谈对象主要是英语任教教师、教导处主任、学生家长等,实地调查主要是作者在该乡代课期间的实地观察。我们以该乡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三年级英语成绩表为依托,以客观的成绩来证明我们的调查,并且以在该乡代课为契机,进行了实地考察。
1.师资状况的调查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该着力开发本地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丰富。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使学生加深对乡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乡土文化资源;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中生对于乡土文化有着较大的兴趣,希望能够了解乡土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能够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
1.弥补现行英语教材的地方特色缺陷
作为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内容,英语教材对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统一的英语教材具有一定的地方局限性,不能将我国的具体国情体现出来。为了弥补现行英语教材在地方特色方面的局限性,应该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乡土教材,从而使英语教材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乡土文化资源,能够使英语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充实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鲜活有趣的乡土文化教材,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我是一名乡村中学的英语教师,从1990年开始,在二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对乡村英语教学工作的境况深有体会,并总结了一套做好乡村英语教学工作的方法。我希望通过此文,谈一谈乡村英语教学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达分享和求教的期许,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一、乡村以特有的各种因素给英语教学营造了独特的环境
乡村,英文village或者countryside,是指“fields, wooded areas, etc outside towns and cities”(摘自《牛津高阶英汉双语词典》),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释义是“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分布较城镇分散的地方。”乡村在自然景观、经济形态、语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颇具特色,这些特色构成了英语教学的独特环境,其中既有困难,也有机遇。
首先,乡村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乡村有新鲜的空气,绵延的田野,鸟语花香,生趣盎然。我的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大多具有自由好动的性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样的孩子,若采用呆板的填鸭式教育,不但收效甚微,且易招反感,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学生看到最多的是静静地写在书本上的知识。对于静态的东西,人们只有在安静的情绪下,才能深刻地记忆下来。让从小在广阔天地里撒欢的孩子们静静地学习英语知识,有点勉为其难。如何使孩子们保持自由天性,发挥想象力,减轻学习的辛苦,成为了乡村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其次,乡村的经济形态单一。农村以农业为主,经济形态比较单一,且具有自给自足、分散作业的特点。表面上看,经济形态跟英语教学似无关联,实际上,其影响重要而深远。乡村的农业耕作模式长久不变,人们不善言辞,彼此较少来往,这些因素长期潜移默化,导致了孩子们在学英语时思路不广、羞于表达。但同时,他们大多都能吃苦耐劳、肯下功夫。对于英语教学而言,这意味着困难,也蕴含着机遇。
再谈一点,乡村的语言文化质朴简单。在乡村,人们日常说的都是方言。我执教的地区,人们讲的是客家话。客家话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用语习惯,例如“吃早餐”,这里的方言是“食朝”。但是,课本用的是英文和现代汉语,例如单词表中英文单“breakfast”,旁边注释为“早餐”,没有客家话的注释“朝”。孩子们在学英语时,要在脑海中完成“英语-现代汉语-客家话”思维路径。要把讲惯乡音的学生的英语教好,老师肩上的担子不轻。
二、做好乡村英语教学工作的应有态度和具体方法
如上所述,乡村的各种特殊因素,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困难和机遇,作为一名乡村英语教师,要充分估计困难,认真耐心地对学生们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下面,我谈一谈做好乡村英语教学工作的应有态度和具体方法。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英语乡土课程,可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对语言的运用。而口语课程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切身体会、感知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乡土教材;英语口语;体验式教学
我校地处风景秀丽、有着“琼花玉岛”美称的南台岛。先后有西方国家在这里设立了17个领事馆、百余座洋行、8座教堂、11
所教会学校和无数的洋人公馆,有着“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它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有耳熟能详的陈靖姑的故事,出过陈宝琛、严复、陈景润等名人。因此,我校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发“南台岛乡土英语口语”选修课,以介绍南台岛为载体,以英语口语交际为主线,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训练,从而让学生在了解南台岛的自然、文化的同时提高语言综合运用的素养。
一、英语乡土教材
英语乡土教材(Local Real-life Teaching Materials)是一种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本地学生实践、学习和兴趣需求的课程资源。它不一定非得是一本教科书,它可以是报纸、杂志、活页材料或者是新闻纪录、图片等音像资料。主要用英语介绍当地的习俗习惯、历史文化、风景名胜、乡土艺术等,弥补材的不足,为当地的英语教学服务。
乡土英语口语课程的开发要遵循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不仅要介绍当地极具特色之处,还要注重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因为选修课时有限,在和学生访谈之后,“南台岛乡土英语口语”课程最终选定了几个能让学生感悟西方洋务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的主题,即南台地理和历史、领事馆、学校、公馆、教堂、名人。
二、体验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