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预见性护理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观察

摘要:本文主要对预见性护理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依据危重患者的特征展开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对策。经过分析发现,在危重患者抢救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控制的几年内,未出现医疗护理错误事件,未产生患者投诉事件,未发生护理安全事故。由此可见,预见性护理对危重患者抢救具有重大作用,能够将各类影响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隔绝在护理操作之外,从而给予护理人员相对安全且无隐患的工作环境,也能够确保患者在护理过程当中的安全性。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危重患者;应用观察

危重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抢救中非常重要,是急诊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1]。预见性护理贯穿于急诊工作的整个操作过程,对急诊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影响。本次研究探讨了预见性护理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实施抢救前的预见准备

1.1抢救物品预见性管理 在进行抢救物品预见性管理时,要求每班护理人员,按时对护理用品和需要设备进行盘查,及时做好值班情况记录;每天检查抢救仪器,如果发生故障及时维护并做好应对措施;手术需要的物品必须做到:齐全、无菌、安全、固定。为了促进急诊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可以根据手术需要,将输液、心肺复苏、监护组合罗列到手术救治中,积极做好防护措施。

1.2综合培训人员技能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是衡量护理人员的核心要素,熟练的专业技能也是保证成功抢救的重要环节[2]。因此必须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急诊手术实施内容,制定分类培训事 项[3]。外科系统疾病要求护理人员在掌握以上技能后,还必须熟练掌握患者的伤口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积极配合手术人员完成手术作业。

1.3设计并制定急救方案 设计并制定急求方案的时候,可以根据危重患者护理需求,预见性制定救治方案,加强抢救程序和抢救流程操作,提高抢救效率。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抢救程序培训,让救治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制定适合护理人员的方案,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

2 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

全文阅读

论“应急预案”在急诊抢救41例食物中毒患者过程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实施院内急救护理中按照应急预案实施急救以及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患矛盾的重要手段。方法 抢救人员定岗、定位、定责,建立重大疾病应急预案并按照抢救程序进行早期急救护理;与家属及时沟通随时交代患者病情,取得家属配合,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救治与妥善分流。结果 按以上应急预案有效实施急救护理,成功抢救一批次食物中毒患者41例,减少医疗纠纷3例。 结论 不断完善院内急救应急预案和护理程序以及病情交代制度,使家属在配合急救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在避免医疗纠纷、减少医患矛盾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完善急救应急预案和护理程序;严格执行病情交代制度;减少医患矛盾

要求急诊科有接收和处理危重病患的综合能力,其中重大疾病应急预案以及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最致关重要。

1 临床资料

一批41例集体食物中毒患者中,重症8例,轻症33例,无死亡病例。其中男26 例,女15 例,年龄20~48 岁。经急诊抢救处理后收住院治疗8例,急诊留观6 例,收入重症监护室1例。

2 应急预案中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2.1 院内急救工作人员定岗、定位、定责,急诊抢救中由主任(节假日为总值班)为总指挥、设抢救护士2名、分诊协调员1名、记录员1名,定岗定责。总指挥负责决策和指导抢救。分诊协调员:由高年资护士负责,根据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特点进行初步分类,并按照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协调各科室进行集中有序的抢救。记录员:由护士担任,负责记录临时医嘱和护理文书书写、收集和保管病历资料,记录患者转科和转诊情况。

2.2 由急诊科医师及分诊协调员按病情将患者暂时分为两部分,轻症与重症患者分类救治,每个患者有唯一编码。本组41 例食物中毒患者重症9例、轻症32例,急诊抢救后急诊观察室留观6例,收入消化内科8例,收入重症监护室1例,其他患者均出院,无死亡病历。

全文阅读

护理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实施体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然发生、不可预测、原因多样性、危害直接性、发生隐蔽性的特征。它要求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使大批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2010年和2013年,我院完成了两次特大突发事件的抢救工作,现将我院护理应急预案在此次事件中应用成果,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2010年11月15日14时许,本市胶州路居民高楼发生特大火灾,有56名患者送入我院进行抢救:其中男26名,女30名,年龄25岁~84岁;死亡8例,病情危重患者12例,病情较重患者24例,病情稳定患者12例;在我院住院治疗14例,转入瑞金医院治疗的22例,在我院经治疗自动离院的12例。

2013年4月19日14时许,本市某建筑设计公司发生食物中毒,有43名患者送入我院抢救和诊治:其中男27名,女16名,年龄23岁~71岁;病情危重3例,病情较重者21例,病情稳定者19例,无人死亡;住院治疗者18例,经检查治疗后离院者25例。

2.应对流程

2.1启动应急抢救预案

急诊预检接到突发卫生事件120预报电话后立即了解事故基本状况,立即将情况上报护士长、科主任,以电话方式迅速通知急诊护理应急小组成员,紧急调动人力物力资源,做好抢救或准备工作。

2.2物资保障

全文阅读

孕产妇会诊与抢救工作意见

为加强我市重危孕产妇的会诊与抢救工作,建立快速、便捷、高效的救助“绿色通道”,进一步健全妇幼卫生服务体系,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现就加强我市重危孕产妇会诊与抢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危重孕产妇会诊与抢救工作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产科质量高低最为直观的指标,综合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构建覆盖城乡的重危孕产妇会诊抢救网络,畅通孕产妇救助绿色通道,提高重危孕产妇抢救成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有效防范医疗事故、保障母婴安全和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的重要举措,是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重点环节。为此,各单位必须进一步提高对重危孕产妇会诊与抢救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抓好救助绿色通道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产科管理,持续改进产科服务质量

各级助产机构要不断加强产科业务用房和设备的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致力于人才梯队建设,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促进业务素质提高和产科带头人的培养,提升对重危孕产妇的识别和抢救能力。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和职责制度,完善产科质量内部考评与监督机制,加强自主管理,查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细化改进措施,持续改进产科服务质量。同时,要进一步树立依法执业、规范执业的意识,严禁未经审批超范围开展产科手术。

三、开展技术培训,加强协作与交流

市围产保健协作组要定期举办抢救成功案例报告会和死亡案例评析会,认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分析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制定科学干预措施,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工作,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发生。市妇幼保健所要发挥好业务指导中心的作用,落实年度培训工作计划,定期举办妇产科技术培训班,努力提升产科技术服务水准。各镇卫生所要建立辖区医院妇产科主任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妇产科主任交流工作心得,探讨并制定影响孕产妇健康和产科质量稳步提高的干预对策,共建区域内妇产科主任互相协作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而上级医院相关专家尚未到位时,采取就近就急原则,协调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参与抢救,确保母婴安全。

四、开辟重危孕产妇抢救通道,健全抢救工作机制

全文阅读

42例危重症孕产妇的抢救护理体会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危重孕产妇的数量日益增多,本文是通过对危重孕产妇的抢救护理的实践,浅谈一下护理体会。

关键词:危重孕产妇; 抢救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05-01

危重孕产妇是指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发生的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健康的急危重症。危重孕产妇往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对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危害严重,甚至造成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随着2008年我院成为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近年来由周边医院转送到我院来的急危重症孕产妇日渐增多,产房自2011年全年共抢救护理各类急危重孕产妇 42例,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抢救急危重产妇 42例,患者年龄18~45岁,孕次1-5,妊娠合并症17例,其中心脏病5例,肝病2例,血小板减少2例,急性胰腺炎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重度感染、肺癌、癫痫、血管瘤各1例。重度子痫前期16例(包括1例双胎),子痫1例。前置胎盘4例,产后出血2例,羊水栓塞2例。剖宫产21例,顺产4例,产钳助产3例,6例中孕因病理情况终止妊娠。孕产妇经积极抢救、治疗和护理7例转科治疗,其余康复或好转出院,1例死亡。

2体会

2.1完善产房组织结构,及时配备各种抢救设备、器材、药品:目前我科产房设有危重病人抢救监护室,分娩室,康乐待产室,普通待产室,一体化产房及清宫室,各室配有心电监护仪,胎心监护仪,护士台设有中央监控,可获知各室监护情况,另备有呼吸机,三维B超机,中心氧气,吸引器,成人复苏囊,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盒(内有气管插管,呼吸囊等),抢救车(内有常规抢救用药和专科抢救用药以及抢救器材)等,产房每天检查物品是否齐全,器材是否呈备用状态,另专门设有羊水栓塞抢救用药盒,子痫前期重度抢救用药盒等,以缩短找药时间

全文阅读

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

1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

1.1设置要求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按照管理年的要求,急诊科用房面积达到了500m2。设有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四张,留观床位十张,符合管理年标准。

1.2设备要求急诊科配备了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抢救车上物品齐备,抢救药品齐全、充足,其他基本的诊疗设备也很完善。

2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

2.1人员数量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

2.2人员资质要求护士长:为主管护师,在急诊科连续工作3年。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4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均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2.3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急诊科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全面的人员培训制度。

2.3.1制定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包括科内固定人员、新进人员、进修护士的培训计划,定期复训。新进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方能上岗。

全文阅读

急诊外科危机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急诊外科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34.5±5.6)岁。观察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34.6±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过程中不实施危机管理。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内容包括环境管理、危机意识、危机预案、危机管理机制、危机处理、危机处理总结等。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危机事件发生情况、危机抢救成功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患者病历书写规范情况等。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为25项,每项0~4分不等,总分为100分,如果患者在抢救治疗中,出现抢救失败、死亡,则直接记为0分。总分≥95分为非常满意,80~94分为满意,<79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全文阅读

护士长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伤员中的能力要求探讨

【中图分类号】R45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55-01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我国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1]近年来通过媒体报道的突发公共事件层出不穷,如昆明火车站的暴力事件、动车事故、火灾事故等,各种事故均会造成人员的伤亡。作为三级医院往往要承担事故的救援工作,那么收治伤员的科室护士长就要面临严峻的考验。在时间短、伤员重、人员少的情况下,如何能够保证病房的救治工作和普通病人的护理工作就成为病区护理管理的难点,结合病区参与大型事故抢救的经验,对护士长能力的要求作出如下总结:

1 迅速整合护士人力

灾害护理学救援工作的特点是灾害发生的突然性、救治任务的艰巨性、救治时间的紧迫性、救治工作的协调性。这就要求护士长在最短的时间内召集护士迅速到位。伤员数量较多时及时向医院、护理部申请人员的支援,将护士进行分组,由本科室护士担任组长,带领支援护士、护生进行护理。同时将护士分为伤员抢救组与普通病房组,保证双方面的工作都能顺利推进。

2 整合病区病房,做好分区

针对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特点利用病房现有资源进行分区,将危重病人相对集中,建立病房的重症监护室,与普通住院病人分离。保证抢救工作的开展。

3 做好后勤保障,保证抢救器械、物资的充足。

因病房的物资储备有限,在短时间内大量收治的病人需要消耗较多的物资,这就要求护士长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系,急需物资迅速到位,保证抢救需要。需要的抢救器材经医院协调后迅速集中到所需科室,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全文阅读

浅谈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方法:加强硬件建设,加强软件建设,规范服务流程,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对策;制定质量控制指标。结果:改善了服务意识;规范了服务流程,提高了服务质量。结论:对提高急诊急救病人的抢救、诊断、治疗和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诊质量控制护理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急诊科的特点:1.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2.医护人员具有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性、快节奏性、思维敏捷性。急诊科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因此,思考和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

1.1设置设有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留观床位等符合管理年标准。

1.2设备急诊科除了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的基本保障同时对于抢救车上的物品和药品也要齐全、充足,其他基本的诊疗设备也得完善。

2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

2.1人员比例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

全文阅读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摘 要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运用风险管理进行预防和控制,制定风险预案,加强培训,提高认识;重视流程的细节管理,提高护士的专科技术及急救技能。结果: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强化了护士的风险意识,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及质量意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结论:有效地降低了风险系数,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急诊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197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进行管理的活动。通过对现有和潜在的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以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和经济损失[1]。急诊科是医院急危症重病人集中的场所,面对的多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突发灾害事故、意外伤害等病人的救治,是医院风险的高发区。因此,如何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急诊工作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是急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急诊护理风险的识别

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地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2]。

护理工作制度落实不严、执行不力: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不能落实到位,有章不循。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病人在转运前未能充分评估病情,抢救药品和仪器不能及时携带,途中出现病情变化无法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而延误抢救时机。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