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围棋学习计划

围棋学习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文化中徜徉 在探索中成长

摘 要:古时候,人们常以琴棋书画的造诣来作为衡量一个人才华与修养的标尺。其中,围棋更以其深邃的内涵备受人们的青睐,它蕴涵了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是教人“耐心、冷静、勇敢、谦逊、博大”等的好教材。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围棋文化,不仅有助于突出幼儿园的办园特色,而且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围棋文化; 班级文化; 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8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13-001

作为一线教师,有这样的现象常常在我们眼前浮现:老师每天在班上忙前忙后地管理着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恪尽职守地照顾着每一位孩子,这种精神在让人敬佩的同时,也催人深思。其实,幼儿对幼儿园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得到发言权,能自己决定、管理自己的生活,自我管理是幼儿成长的内在需要,一张一弛是生活之道,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也应如此。制定适度而良好的规则,群体会呈现出活而不乱、收放自如的效果。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围棋中的“修身、主观、淡定、果断、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等都是围棋精髓文化所在。

一、看看学学――我也能行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幼儿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孩子学习。以身作则一方面使幼儿从教师的行为中具体形象地感受到教师所讲的社会规则,从而去积极模仿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以自身的行为、态度、品质等来感染幼儿,增强了规则的吸引力,保证了教育的有效性。如在中班孩子刚刚接触围棋活动时,我会以身示范主动摆放和及时收拾幼儿的棋盘棋盒等操作材料,还用儿歌《我会这样做》帮助孩子巩固活动规则(围棋活动真有趣,棋盘棋子做游戏,玩前桌上放整齐,玩好柜子放回去)。几次以后,孩子们就渐渐养成了每次围棋开始前就自觉地摆放好操作材料的习惯。不仅如此,我还把围棋中的规则运用到了一日活动中:每次活动开始前,我主动摆放好教室里的玩具、学具、活动器械、操作材料等,午睡时默默地帮助幼儿折好衣服、摆好鞋子等。当整理完教室里的物品时,我会组织幼儿欣赏我的“杰作”:“瞧我多能干,把教室里的东西摆得整整齐齐,你们有我这么能干吗?”幼儿好胜心强,马上就有幼儿回答:“我也能行。”当幼儿产生了自我管理的欲望时,相信做起来一定是事半功倍。

二、想想画画――图谱帮忙

当幼儿有了自我管理欲望时,我就有意识地在幼儿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幼儿一起建立规则,并经常边说边做,提醒、督促。但由于孩子年龄较小,有些稍复杂的规则很多孩子说过就忘。如围棋活动中“观棋不语”、“落子无悔”、“不争不抢”等,很多孩子刚刚说完就马上就范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和孩子们商量解决的办法,有的提出“做好就奖励”的奖惩制度,有的孩子说“发现情况报告老师”的救助制度,还有的指出“拍照或画画”的张贴警示制度……针对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在棋社张贴了“文明小棋手”海报,不仅让小棋手起到了自我管理的作用,还美化了环境,吸引了客源。同样的好办法被我运用到了孩子们的一日活动中,我让孩子通过讨论:“每个活动环节可以做些什么?”孩子自己制定出活动的规则,如上厕所,排队、进餐、午睡、集体活动、自主游戏等。并用简单的文字或图案记录下来,贴在活动室相应的位置。如洗手规则贴在水池上方,孩子们每次洗手都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游戏时要遵守哪些规则,如何爱护自然角的植物,值日生应该做哪些事情等,孩子们通过讨论,自己设计图案,自己张贴来提醒自己和大家都来遵守需要注意的规则,形成互相管理,互相监督的效果。在眼看、耳听、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完整深刻地感知理解,并掌握活动规则,实施自我管理。

全文阅读

[围棋礼仪]教育对幼儿[谦让]礼仪的研究

研究的背景

塘桥镇作为“围棋之乡”,学围棋的人口众多,是国内最早在学校开设围棋活动的乡镇之一。借助这种良好的学棋底蕴,从办园到现在,我园尝试在幼儿园开设围棋活动课,聘请了专业的围棋教师,并制定了教学规划,逐渐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学围棋之风。

我班开展“围棋礼仪教学”的研究,希望通过学习围棋及围棋精神,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学会“谦让”等礼仪的环境,并以此为基点,让孩子们学会“谦让”的美德。本文对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入学的随机抽取37例幼儿学员,以幼儿教学中“谦让”礼仪衡量为参考,通过两组幼儿在游戏中及在生活中的对“谦让”礼仪的比较,评价围棋礼仪教学的作用。并试图深入研究,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深层次的探索,以构建合适的有效的围棋活动体系,以此为切入口,不断探索围棋活动与幼儿社会智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达到不断促进幼儿潜能素质开发和健康个性发展的目的。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对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入学的幼儿随机抽取37例,接受围棋礼仪教学19例,未接受围棋礼仪教学18例,其中接受围棋礼仪教学组男10例,女9例,未接受围棋礼仪教学男10例,女8例。两组幼儿入学之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研究方法 结合实际和研究的需要,运用行动研究、文献检索、调查研究、观察研究、经验总结等一系列的教育研究方法,其中以行动研究和观察研究为主。

研究程序 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现代课程理论和新纲要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借鉴与大胆创新相结合等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研究。

观察项目 1、在游戏中,争夺玩具情况发生的次数。2、在自主活动中发生冲突的次数。3、对幼儿在家表现进行调查问卷,家长评判幼儿的谦让及分享情况。

全文阅读

第二学期大学生棋艺协会活动计划

爆竹辞旧岁,满载新春的喜气,大学生棋艺协会迎来了崭新的一学期,回首过去的一年,大学生棋艺协会成功举办了一系列的精品活动,成功的奠定了大学生棋艺协会这一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团体在广大同学心中的地位.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的学期,为使大学生棋艺协会更好的发展,特将07---08第二学期各项活动作一简单计划.

本学期,大学生棋艺协会的宗旨仍是以”棋”为核心开展一系列精品活动.

一. 围棋知识讲座

时间: 三月份

三月份,大学生棋艺协会将邀请安徽省著名围棋大师到大学生棋艺协会开展围棋知识讲座,目的是为了满足围棋爱好者对围棋知识以及围棋技艺的渴求,为他们创造一个亲密接触专业围棋大师和充分交流围棋技艺的环境.

备注: 届时,参听者将不限于大学生棋艺协会,凡是对围棋感兴趣的老师或同学皆可参加.

二. 春游

时间: 三月份

全文阅读

深化特色园建设提升办园水平

常州市怀德苑幼儿园是一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创办于2000年,依托多年的围棋特色办园经验,将经典围棋理论中的“围棋之道”引入到园所管理中,以管培并举锤炼团结高效保育队伍,以保教并重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统筹管理深化特色园建设,推动幼儿园办园水平全面提升。

一、布局――刚柔并济、人尽其才

园所的制度和计划是静态的指导性纲领,在实施中摄入柔性的引导策略,一静一动,刚柔并济,发挥每位教师的个人优势,人尽其才。

1.以刚性制度规范园所各项工作。

我们思考怀幼的管理亦如棋道,我们制定计划,统筹工作,就像围棋中的布局,这个局是方正而静态的,它是工作得以圆满完成的关键。在园所的管理中借鉴运用围棋的布局原理,通过刚性制度和严谨计划,有效地完成园所各项工作。

一是修订规章制度。细化各类评价标准,使刚性制度更具体,更为合理。二是细化工作计划。做到计划有抓手,特色明显,便于操作,形成合力。三是完善值班制度。通过行政、教学、保健、安全四块内容的检查记录,对园所的情况做到及时了解、及时沟通、及时处理。

2.以柔性管理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

运筹帷幄的制胜之举是让棋盘上的每个棋子各尽其才,和谐共进。怀幼的教职员工就像一颗颗棋子,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我们通过搭建多种平台,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优势和特长,使其实现自身的价值。

全文阅读

悟围棋之道 明办园之理

[摘要]我园依托围棋之乡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围棋特色教学的基础上探寻深邃的围棋文化对园所发展的潜在价值,在核心文化“走好每一步”引领下探索有效的办园举措。围棋讲究“子效”,我们的管理就力求刚柔并济,人尽其才;围棋讲究大局观和“做势”,我们就统筹资源,协调并进;围棋高手总是务实棋局,智慧盘活,我们采取的管理举措就是“高开低走”。

[关键词]围棋之道;办园之理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7/08-0052-03

[作者简介]周丽萍(1969-),女,江苏张家港人,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园副园长、小学高级教师;钱维丹(1966-),女,江苏张家港人,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

我园从1987年8月建园初期就瞄准“以棋兴园”,将塘桥围棋之乡的底蕴、资源融入到幼儿园特色发展的工作视野之中,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办园之路。目前正开展苏州市“十二五”教科规划课题“围棋文化引领下的幼儿园特色建设实践研究”。我们梳理出了一系列文化内容,其中“走好每一步”为核心文化,我们将这一核心文化融入到园所管理中,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一、“子效”――刚柔并济,人尽其才

围棋最讲究的就是“子效”,即子与子之间的最佳组合,发挥出每一颗子的最佳效率。幼儿园管理亦如棋道,管理者运筹帷幄的决胜策略在于让每位员工人尽其才。我园有一整套规范的刚性制度,在实施中我们掺入柔性,刚柔并济发挥出了管理的最佳效率。

1.公平。围棋子没有大小和等级之分,我们也将教师视作一颗颗棋子,都在每个点上为赢幼儿园集体这盘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采用“公平”管理机制,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

全文阅读

围棋、高考和一只猫

乍看上去,你可能会有点疑惑:标题中的三种事物毫无关系,到底要讲些什么呢?

让我们先从那只猫说起。

其实并不是特定的什么猫,而是“猫”这个概念。对人来说,分辨一只猫不费吹灰之力,甚至牙牙学语的婴儿都做得到―几乎没有人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认得猫,因为实在是太久之前的事了……但假设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你猫是什么,那应该也难不住你―无非是多查些资料而已。超强的学习能力也算是人类的一项特长,但对电脑来说就没那么简单了。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就像长生不老和星际漫游一样,是人类最狂野的梦想之一。现在人工智能几乎遍地开花,无人驾驶、语音助手、面部识别等等虽然已经成熟,但距离真正的“智能”还有一步之遥:脱离了人类和大量现成数据的帮助,电脑甚至连猫和狗都分不清。比如常的人脸识别,需要由人先设计好整套鉴别程序,电脑才能依照这些规则,做出效率极高的“识别”。这意味着电脑依然没有脱离工具的范畴,即使再聪明,也只是聪明的工具。

幸好2012年,“GOOGLE BRAIN”项目横空出世。这是由1000台计算机、1.6万个处理器构成的10亿个连接节点,被训练从未经标记的数据中,自行开展学习、掌握概念,更接近人脑的学习方式。这就是人工智能领域革命性的新技术―“深度学习”。

具体方法是,直接把海量数据投放到算法中,让系统在无人介入的情况下,自行分辨这些数据。一旦系统发现了重复出现的图像信息,就会自动创建一个“图像地图”,继续帮助系统自动检测类似的物体。最终,在看过了1000万张YouTube视频截图之后,系统学会了识别猫脸。也许你会觉得,这三岁小孩都能做的事有什么大不了的呢?殊不知,今天计算机能够琢磨出什么是“猫”,明天它也许就能琢磨出什么是“我”―认识猫,是距离真正的“智能”迈进的一大步。

时间来到最近,5-6月间发生了两件大事,也与深度学习有关。不知是不是某种巧合,2017年是高考40周年的特别时刻,一个特别的考生走进了考场―这里要说的不是王俊凯,而是“高考机器人”。

这是人工智能第一次走进高考考场,也是国家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一个项目。该项目于2015年启动,30多家科研院校和企业研发实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研制出能通过高考考上大学的机器人,而且是一本大学。

全文阅读

“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围棋文化理念的培育与实践

一、课题概述

(一)问题缘起。

我们提出“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围棋文化理念的培育与实践这个研究课题,是基于以下几点:(1)围棋具有三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是我国古代“琴棋书画”的四大艺术之一,科学与艺术相融、智慧与灵性相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2)借着课改的东风,围棋被许多学校包装成了具有育人功能的校本课程而蒸蒸日上,但部分教育工作者误读了课程改革的实质,丧失了围棋文化的本质,被冠以课程的围棋实质上只是一门以竞技为目的的体育项目。(3)因为过分强调围棋的竞技性,许多学校也因此成立了以竞技为目的的围棋集训队,组织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培育优秀的围棋苗子,导致培养目标单一,未能真正实现围棋文化育人的目标。(4)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有了新的思考:如何发挥围棋的整体教育功能,走出狭隘、单一的竞技教学,构建一种常态的、具有精神引领的校园围棋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之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良好载体。

(二)文献综述。

对于“围棋育人”,国内外许多围棋机构和少儿围棋教学工作者均给予了很大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2009年12月,韩国围棋协会公布了一项历时两年的研究成果:学围棋有益于少儿智力和性格的培养。研究的结论是,围棋是极佳的教育手段,学围棋有益于增强包括数学在内的理科能力,促进空间知觉等智力的提高,对社交性、慎重性、自我尊重性等性格培养也有效果,验证了“学棋变得聪明、注意力强”的说法。(2)中国棋院在2006年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项内容和规模更为宏大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在中小学全面开展棋类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验研究》,主持人为当时的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全国有近300家围棋学校和培训机构参加,历时5年,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教材开发、活动组织、思维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但以上这些研究,更多的只是关注课堂围棋的育人功能,强调教材的开发和应用,偏重于围棋技术和思维的训练,忽视了围棋文化潜移默化强大持久的渗透性,并没有从整体上关注围棋文化及由此而产生的育人功能,对校园围棋文化的建构更是缺乏系统性。而诸暨市店口一小有着20多年的围棋教学传统,师生中有92%的学生了解围棋,58%以上的学生喜欢围棋,这使得“‘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围棋文化理念的培育与实践”这一研究更具可行性。

(三)我们的研究基础。

借助棋文化育人,诸暨市店口一小已经做了20多年了,或在竞技中渗透棋文化,或在活动中体现棋文化,或在围棋活动教材中展示棋文化。但真正将棋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淡化围棋的竞技性和技术性,我们是从2005年开始转型的。这些年,我们关注围棋文化的育人功能,相继开展了“小学围棋活动课教学研究”、“围棋教学与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制订了《围棋课程标准》,正式出版了校本教材《围棋》,研究成果获得了省市一等奖。“论围棋课程的教育价值”、“谈谈我的围棋课程观及课程建设方略”、“对校园围棋文化多元建构的实践和思考”、“二十年育苗心经”等十多篇围棋教学学术在《围棋天地》、《浙江教学研究》、《围棋报》、《科学咨询》等刊物上。应该说,我们在少儿围棋教学这个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有一席之地的。因此,无论是理论支撑,还是实践经验上,以上这些研究都为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文阅读

小学围棋教学感悟和体会

【摘 要】 在小学开展寓教于乐的围棋教学,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在教学活动中快乐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输出爱心和交流的过程。

【关键词】 小学;围棋教学;启蒙教育;爱心交流

2006年,经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和新疆围棋协会共同努力,落实围棋进校园,笔者有幸成为了市27小学的一名围棋老师。在这将近9年的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当老师的不易和乐趣,在此浅谈一些感悟和体会。

一、围棋对小学生的启蒙作用

围棋是中国古人发明的一种既简单又极复杂的棋类娱乐活动。说它简单,是因为其只有黑白两色棋子,不像橡棋那样有车、马、炮、兵之分,也没有军棋分司令员、军长乃至于排长、工兵那样大小等级。围棋的规则也极其简单,在361格上可以任意落子。说其复杂是因为它的下法太多,它的千变万化和高深莫测,就是目前最先进的电脑也无法企及。可以说,围棋是因为简单而复杂,这与当今电脑是以简单的0和1作为基本数据而产生出强大计算能力一样。

围棋能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也是我国特有的棋类活动之一。游戏能寓教于乐,能调动小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对围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推出震撼世界的教育新理念――情商教育。情商指人的情绪商数,人的情感、性格、心理、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而应试教育过分追求分数,偏重于智商。教育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否成功,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学围棋可以提高情商,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教育功能。

学棋的孩子们身上,都将长期保留着学习围棋的一种精神――坚持,不到最后一刻不弃子。而他们也还保留着学习围棋的8种能力: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应变力、计算力、记忆力和大局观、竞争意识。这些综合能力的提升,必然会让孩子们充满自信。

二、快乐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全文阅读

藤泽秀行回忆录(八)

在西荻 住处开办的星期日围棋学习班真是门庭若市,学习切磋的人络绎不绝。但是最后因为您疲于应付,不得不遗憾地停止开班授徒,那么以后的情况如何呢?

研习康德、马克思著作

藤泽:停止开班授课后,仍有5、6个人锲而不舍地要求跟我学习,于是我就担任了这几个人的客串老师。其中,就有东京大学经济系的学生横井利彦(后任丸石证券公司业务负责人)。我和横井十分投缘,不久即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横井曾在《棋道》杂志(昭和六十三年出版)的"现代业余围棋狂烈传"中说过下面这段话:

"我与藤泽老师的交往不仅仅限于围棋方面。有一天,先生突然来到我的住处,说是要找一些可以学习的东西,那时人们难得看到一些好书。他在我的书柜中仔细地寻找,终于选择了德国哲学家康德著述的《纯粹理性批判》。几天以后他将书还给我。我好奇地问先生:"怎么样,先生都看懂了吗?"先生回答:"是否都了解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坚持读完了这本书。"

此后,先生又陆续从我这儿借去了历史、哲学等各类书籍,尤其令我吃惊的是,先生还曾仔细地研究过马克思的《资本论》,先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令我十分佩服,望尘莫及。

还从来没听说过有人一边下棋还能一边研究康德和马克思。

藤泽:其实这也说不上是研究,只是一知半解罢了,我觉得如果要使自己的围棋棋艺更加精湛,那么就要在艺术的各个领域提高自己。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无止境的,必须要了解围棋以外的其它世界,这种想法我至今未变。我还曾经跟横井的一个朋友学习英语,作为回报我教他围棋,大约持续了1年左右,其实那并不算是真正的学习,只是饮酒、下棋、辩论而已。

创办围棋报纸,初尝失败滋味

全文阅读

在个别化活动中推进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中明确指出:“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刚入幼儿园工作时,我对“教学相长”并不以为然,一群稚嫩的孩童能让我学到什么呢?可是真正踏入到工作岗位后,在和孩子们的相处中,慢慢发现古人的话是有道理的。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教孩子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孩子之间相互交流,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下面我就以“朱家角旅游棋”活动为案例做分析阐述。

一、设计意图

幼儿的前期经验:幼儿和父母一起去朱家角游玩,他们通过一天的游玩,对朱家角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于是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例如:美工活动――“亲子制作朱家角的桥”,国画――“美丽的朱家角老房子”,语言活动――“说说朱家角”,综合活动――“朱家角的美食”等。在创设个别化学习环境和材料的时候,我围绕主题核心经验“了解名胜的景物、特色”,前期在阅读区提供了关于朱家角的建筑、美食等特色书本,充分调动幼儿的直观经验。

在设计棋类区个别化学习材料时,我也紧紧围绕主题核心经验,用朱家角的特色作为内容点,制作朱家角旅行棋,激发孩子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设计和调整中我对区角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①个别化活动对平时的学习活动有铺垫和复习的作用;②个别化学习活动不是单一的操作活动,而是提高幼儿综合学习能力的自主学习活动;③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幼儿和材料的互动是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和推进的,但还需要运用生生互动的策略予以深化;④个别化学习活动是一种幼儿自主学习过程。下面我就前后两次不同的设计,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从前后两次设计调整的比较看个别化材料的设计

(1)第一次设计(在传统飞行棋的基础上增加问题卡的挑战环节)。

①材料:朱家角问题棋地毯、问题卡、棋子四个、骰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