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未来气象科普工作计划

未来气象科普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江苏省气象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探析

摘 要:近年来江苏省气象事业的发展与时俱进,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气象科普事业发展状况还不能满足江苏省长久气象发展目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气象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尚待完善。专业科普人才缺乏、人才机制不完善、培训机制不科学等问题是制约江苏省气象事业发展、公民气象科学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探究江苏省目前气象科普队伍建设现状是当务之急,是未来气象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从分析江苏省气象科普人才队伍现状入手,对江苏省气象科普队伍的结构、体制等方面的现状进行探究,以找到适合江苏省气象科普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江苏省 气象科普 人才队伍 现状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410300215

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简称《科学素质纲要》)起, 公民的科学素质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科学普及工作也因此发展起来。其中气象科普工作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气候多变、气象灾害频发的时代,气象科普工作显得格外重要。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就曾在气象科普联席(扩大)会议中提到“气象科普工作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气象服务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是提升气象软实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可见气象科普人才队伍在气象科普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满足人们对气象信息和知识需求的基本保障。气象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状况既影响气象科普工作成效,又影响当今气象科技竞争格局。但是由于多种复杂因素,当前气象科普状况并不能尽如人意,不能满足当下公众的切实需求。其中,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气象科普队伍建设不健全,缺乏一支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高素质气象科普人才队伍。

江苏省位于亚洲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强对流、洪涝、雷电等等,全省气象灾害四季均有发生。江苏省在全国经济、政治、文化上处于领先水平,但从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到江苏省气象科普人才队伍的现状。据2010年调查,江苏省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指标(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简称CSL )发展中居第五位,和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有较大差距,可见江苏省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气象科学知识科普是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江苏省公民科学素质也有一定影响。此外在全国31省每万人拥有科普专职人员人才调查中,江苏省共有科普专职人员13560人,每一万人拥有科普专职人员仅为1.72人,甚至和陕西、内蒙古等欠发达地区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以下综合各种资料和数据,对江苏省气象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析,希望对未来江苏省气象科普事业的规划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各类气象科普人才普遍缺乏,制约着气象科普事业的发展

(1)气象科普专业人才缺乏。目前,江苏省气象科普人才队伍的成员主要是气象科普宣讲员、气象学会会员、气象业务有关人员高校与气象科技相关的教师、对气象科普感兴趣的志愿者等组成,其成员多为兼职人员,专职的气象科普工作人员极度缺乏,这制约着气象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且,气象科普队伍中的工作人员主要从事气象工作,业务人员多是忙于本职气象技术业务和科研工作,对气象科普手段、科普内容、科普主体、科普对象、效果评估的研究甚少。一个专业的气象科普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自然科学素养还要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也就是说,气象科普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的气象学知识,还要有基本文学素养、大众文化知识、文字(或语言)表达能力、受众心理学等知识。同样,一支健全的气象科普队伍需要的是科普场馆人才、科普创作与设计人才、科普研究与开发人才、科普传媒人才、科普产业经营人才和科普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人才[1]。显然,就江苏省目前的气象科普队伍来看,队伍建设还不完善。

全文阅读

科普活动周教学工作计划

科普活动周教学工作计划

第二届科普活动周教学计划

科普活动图片链接:

1、参观天文台 2、参观气象站 3、参观杨梅林 4、科普演讲赛 5、科普表彰会

一、活动宗旨: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浓厚的爱科学、学科学的氛围,丰富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学生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我校在三月的最后一周将举办高花亭小学第二届科普活动周。

二、活动组织机构:

总策划:何强

全文阅读

新!适居带系外行星“周期表”

提供类地行星各种数据的知名网站数量不少。过去,这些网站罗列出所有已知的类地行星数据,不管它是刚被发现或是已通过多重确认,无论其是否符合人类适居性高低评比,只要是类地行星,统统一网全搜。最近,波多黎各大学一个专门研究“适居带类地行星”的实验室PHL在网络上公开了一份新目录,它的入围标准相当有趣,只列出目前已确认为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范围相对缩小,对普通大众、科学家和科学教育人员而言,相对也好用很多。

到2011年,通过“开普勒”计划正式确认为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数量为2颗,另外14颗暂列为“候选者”。随着“开普勒”计划持续进展,接下来这个数字必将迅速扩张。而在这些数字中,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卫星,例如月球,还未计算在内。但从数据方面来看,月球的确还蛮适合人类居住,只不过目前尚未能直接观测成功。找到系外行星已经难度不小,更遑论要找的是系外行星的卫星!

波多黎各大学PHL的主任科学家表示,他们通过研究建立了数据库,将系外行星从“最有利于生命”到“最不利于生命”的各种条件综合起来并加以排序。未来,在更庞大、数以千计具有生命现象的新发现上,这本目录可以大大帮助我们进行识别、分析和比较的工作。

在这些数据背后,我们最想知道的答案当然还是:所谓“适合居住”的那些类地行星是否都意味着“真的有人住”呢?毕竟二者的意义大不相同。要回答这些问题,恐怕还要更进一步地分析它的大气层和地表,并且搜寻代表可能有生命现象的氧或甲烷分子。这些事情,开普勒卫星无法直接完成,不过,未来随着譬如“类地行星探测器”之类的望远镜持续建造。终有一天,必有一些科学计划能根据行星的物理成分以及气候条件等,为我们提供更精确的评估数据。

回顾过去,仿佛不久前我们甚至对“哪些恒星周围有行星环绕”都毫无所知。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发现了好几千颗环绕着恒星运转的行星,很快我们还能区别它们具有哪些不同的物理特征,并最终了解宇宙间究竟有多少颗可供人类居住的星球。

前不久,开普勒团队宣布该计划的第一位幸运宝宝诞生了:Kepler-22b。以开普勒命名的这颗星球是第一颗通过该计划找到的、位于母恒星适居带的类地系外行星。开普勒团队确认,该星球上水的温度为22℃,刚好以液态存在,听起来毫无疑问适合人类居住!但它的个头和地球相去甚远,只有海王星大小,所以它其实也并不那么适合被放在适居带范围中。不过话说回来,要是Kepler-22b像电影《阿凡达》里的气体巨星“普罗米修斯”一样,有着一颗“潘多拉星”的话,情况就乐观许多。《阿凡达》的故事正是发生在一颗“适合人类居住”的月亮上。

在按温度和质量组成的18格矩阵里,从温度高低来看,位于“炎热区”的行星太靠近恒星,水不太可能以液态存在,而“寒冷区”的水却会结成冰,只有在“温暖区”水才会是液态。再按行星质量,可分为水星族、迷你地球族(质量约火星大小)、地球族(质量约等于地球)、超级地球族(地球质量的10倍)、海王星族(质量约等于海王星)及木星族(质量约等于木星)。

目前,该数据库中各种条件和地球最近似的星球是KOI 736.01。它距离地球1750光年,表面温度约12℃。不过,若单以地表温度这个项目来探讨的话,更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应该是KOI 255.01才对。它是个温暖的超级地球族,与我们的距离是1169光年,表面温度约30℃。

全文阅读

做好学校防雷工作安排

一、充分认识我市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严峻形势。

随着我市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高层建筑物不断增多,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日益普及。但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偏远山区学校,建筑物和电子电器设备未及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采取适当的防雷措施,一些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物未按要求进行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已有防雷装置未进行定期检测。各地、各校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对防雷知识和雷灾危害性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把防雷工作列入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防雷工作存在组织不到位,制度不健全,投入不充足,对防雷设施建设不够重视等问题。当前我市学校防雷工作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下大气力认真做好学校防雷安全工作,刻不容缓,十分重要。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认真做好学校防雷安全工作

各县(区)政府要将学校防雷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进一步明确学校安全防雷管理的主体责任,积极筹措学校防雷建设及维护经费,认真抓好学校防雷设施的建设、维护和年检工作。

市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制定防雷综合治理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分清轻重缓急,采取专项治理、综合改造等措施,全面完成学校防雷设施规范化建设任务,实现安全维护、定期检测工作的制度化。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对自身防雷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彻底全面的检查,存在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防雷设施建设不到位的要制定建设计划,加快建设进度;已有的防雷设施要落实维护管理责任,并依法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雷电防御装置检测机构定期进行检测,最大限度地减轻和避免雷击灾害的发生。

市县(区)计划、建设、气象等部门要加强管理,今后学校校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电器设备安装工程,必须在依法取得《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核准书》后,方可开工建设;取得《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合格证书》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防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全文阅读

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现状及对策

气象与农业关系密切,合理地利用气象知识,可以做到趋利避害,实现农业丰收、农民增收。近几年来,由于农村对气象科学知识相对缺乏,以至在经济活动中不考虑天气气候与气象灾害而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重视和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帮助农民了解和掌握各类气象灾害常识以及防御措施,是新形势下气象科普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生态与农业气象、大气成分、空间天气、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等业务和科研体系,气象监测、预报、预测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农村防灾减灾、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由于农村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为薄弱,我国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80%以上发生在农村,农、林、牧、渔业是受天气气候影响最大的行业;近年来,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占整个农业GDP的15%~20%,远高于自然灾害损失占整个国家GDP的比重。

调查发现,虽然近年来气象部门在服务三农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但当前的气象服务工作仍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主要体现在:气象服务能力不强,气象综合探测、预警能力不足,气象服务的针对性不够、覆盖面不广,气象信息的传递能力有待提高,农民缺乏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

在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气象部门责任重大、机遇难得、大有可为。因此,我们应坚持把普及气象科技知识作为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工作的重点,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加强重大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的预报预警服务,通过宣传普及农业气象科技、农业气象适用技术、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等知识,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气象部门应有的贡献。

二、农村气象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形成系统工程

全文阅读

浅谈我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的兴起与发展

我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的兴起与发展历史并不久远,但发挥了无以替代的作用。探究其历史渊源,分析其分类与作用,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建议,使其在我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效能。

现代意义的网络指的是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自治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按照共同的网络协议,共享硬件、软件,最终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是指专门用来进行气象科普教育和开展气象科技活动的现代网络系统。该网络的使用既是校园气象科普教育一种与时俱进的崭新手段,更是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进入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标志。

1 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的诞生与兴起

现代意义的网络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完善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网络的诞生是人类继语言产生、文字发明、印刷术出现和无线电技术应用以后出现的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第五次革命。它的意义在于为人类各种信息传播提供最便捷、最迅速、最巨量的通道。这条信息传播通道的诞生问世,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等各领域的进步发展产生了非同凡响的作用与效益。

我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气象站进入校园也有90多年的历史。但在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校园所使用运转的都是地面气象人工观测站。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种自动观测无线传输的地面气象自动观测仪器进入气象部门台站使用,并建立了业务性自动观测网。此后,我国便有学校将这种仪器引入校园,开展气象科普教育和气象科技活动,并组成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和气象科技活动网络。

1.1 GLOBE计划在我国

1994年,当网络刚刚兴起的时候,该年4月22日,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一个旨在“有益于环境的全球性观测与学习计划”(简称GLOBE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参与学校通过一套专用的观测设备,将当地所观测到的气温、温度、大气压、降水等气象要素,直接通过Internet网络,把数据发送到处理中心,为志愿者们对全球气候的研究提供具体的数据。1996年4月22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等四所学校率先加入该计划,到2000年4月,我国已经有56所学校成为GLOBE计划成员单位。GLOBE计划,给我国校园气象网络科普吹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1.2 台北市校园气象台

全文阅读

北京中医药大学各地生源对北京感受情况调查

摘 要:目的 通过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各地生源对北京感受情况的调查,了解不同地区学生对北京的看法,为计划来北京学习或工作的人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随机抽取300名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一方面大家普遍对北京的总体印象较好,气候适宜、交通便捷,资源丰富,另一方面也存在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结论 总的来说,北京是一个适宜学习、生活的地方,但在这儿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不适应,来前需审慎思考。

关键词:来京意愿;留京;社会实践

北京,这个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先进的科技水平于一身的城市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学子前来深造,对来京求学的学子们来说,北京是新旅程的开始,承载着满满的期待与希望。对“北漂”一族来说,北京是他们单程车票的终点,是梦想开始或结束之地[1]。为了解各地生源对北京的真实看法及他们在北京的发展生活状况,为计划来京学习或工作的人提供参考意见,特开展了本研究。

1 数据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学生为研究对象,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及博士生,专业包括中医、针灸推拿、英语、卫生法学、工商管理及公共事业管理。

1.2 研究方法

前期结合文献研究制定问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选定300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数据,后期借助计算机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全文阅读

科普:为中小学教育拓展视野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宽泛,教学视野更开阔。许多教育学者认为,科普教育,是中小学教学拓展视野的重要切入点。

教师培养:县以下是关键

2006年制定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至今已满10年,目前,情况进展距离计划的目标相去甚远。这份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目前的情况是,至少在中小学教育中,科学素质教育的推动乏力。在剩下的最后5年时间,如再无大力推动举措,计划目标或许会落空。

根据调查,《纲要》推行10年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依旧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适龄劳动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很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这些,已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纲要》规定:实施科普工作,需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各级政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加强领导。各级政府将《科学素质纲要》纳入有关规划计划,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公共投入,推动《纲要》的实施。社会各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公民是科学素质建设的参与主体和受益者,要充分调动全体公民参与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纲要》中提出的“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的科普教育内容,在全国中小学中开展并不充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学校中,差距更大。

教育部门有必要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中小学和农村化技术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尤其重视县及县以下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和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鼓励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教师。

“笑傲江湖”PK“星球大战”

全文阅读

大学生“裸考”现象调查及反思

摘 要: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裸考”一族正逐渐壮大。笔者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浙江部分高校的学生“裸考”现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分析和研究大学生“裸考”现象及其原因。调查结果表明:“裸考”现象在大学中普遍发生,大学生“裸考”人数多、科目广、次数多。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学生“裸考”现象产生原因,并为解决此现象提出了部分建议。

关键词:裸考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当前网络工具的普遍应用,各种网络词语也大肆流行起来。裸奔、裸官、裸婚、、裸捐……有关“裸”的词逐渐增多,“裸考”也是其中一个。“裸考”,原是高考新名词,后来延伸到求职考试中,指没有经过任何复习和准备就去参加考试。由此还衍生出“比基尼考”,比“裸考”多准备了一点,经过简单复习就上考场;或者在考试前看了一点考试类型,或做了一两套历年真题,就参加考试。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选择的职业也大多数倾向于有编制的“金饭碗”“银饭碗”,对国家和各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考试趋之若鹜,各种考试也接踵而来。期末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各类招聘考试……当今大学校园里,考试成了大学生的首要任务。重压之下,大学生 “裸考”一族正在壮大。

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1月15日~20日期间,对浙江部分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36份,约占发放问卷总数的98.33%。有效问卷中男生124份,占52.54%;女生112 份,占47.46 %。本科生共167名,占70.76%;硕士研究生共69名,占29.24%。本科一年级学生共48名,占本科生28.74%;本科二年级学生共46名,占本科生27.55%;本科三年级学生共39名,占本科生23.35%;本科四年级学生共34名,占本科生20.36%。被调查者中男女比例、各年级比例适当,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大学生“裸考”特点分析

1.“裸考”人数多

在236份问卷中,有161人回答“裸考”过,近七成的学生都有“裸考”经历,且男生比例(57.76%)略高于女生比例(42.24%)。在回答问题“你身边‘裸考’比例大约多少”时,有过“裸考”经历的学生选择的答案与没有“裸考”经历的学生明显不同。在“裸考”过的学生中,有27.67%学生选择50%以上,超过一半的学生(53.46%)选择10%~50%,而选择身边没有“裸考”的只有1.26%。在没有“裸考”经历的学生中,大多数(47.14%)选择身边“裸考”学生比例为10%以下,选择在50%以上的仅为4.29%。这与“看到周围的人‘裸考’,你是否有‘裸考’的冲动?”选项答案一致。有过“裸考”经历的学生看到周围有“裸考”的人几乎都有“裸考”的冲动,身边“裸考”人数比例也较高;没有“裸考”经历的学生80%以上没有“裸考”的冲动,身边“裸考”人数比例也较低。

2.“裸考”科目广

全文阅读

浅谈对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的思考

摘要:气象防雷科普对于社会生活安全开展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以其必要性作为切入点,之后结合当前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开展现状及表现出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应对建议。

关键词:气象防雷 科普宣传 问题 策略

随着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也较之前有了明显增强,因此对于气象的了解有了更高的标准。当前社会各个行业领域,都愈发认识到气象防雷问题的重要性,并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力度,这对于社会生活的正常开展以及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气象科普的必要性

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社会公民所需要一项基本素养,对于公民社会群体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1.有效提升社会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

现在,地球气候恶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多关注的焦点,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为长期遭受的破坏,正频临危险的边缘。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全球性质的环境问题,气象与我们日常生活体现出愈发紧密的关联作用。今年来气候灾害事故为社会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这无疑给人们敲响了预示警钟,人们开始对气候的变化情况给予越来越多的注重,并自愿的投入到气象改善及预防的活动中来。通过气象科普的开展,对于社会公民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升的作用。

2.为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提供基础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