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同志考察材料

同志考察材料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某某同志考察材料范本

某某同志考察材料范本

强素质、重修养。该同志能够始终坚持把政治学习摆在首位,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自觉性。坚持实事政治学习,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时刻注意自我约束,热心助人,维护与领导、同事们之间的团结。待人总是笑脸相迎,热情接待,诚恳待人。生活俭朴、作风正派。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参与一些违法乱纪的活动,在单位和社会上有着较好的口碑。上进心较强,能认真钻研各种业务知识,并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虚心请教,在工作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

爱岗敬业,甘于吃苦。敬业精神较强,热爱自己的工作,做到以乡为家,始终保持严谨认真地工作态度,扎扎实实对待每一项工作;无论大事小事,做到干一件成一件,力求把工作做细、做好、做精。工作认真、扎实、有热情,做到严密周到,科学安排,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能主动给自己压担子,不给领导添麻烦,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为人忠诚,团结同志,热心助人,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经常深入村里,帮助村里做些日常工作。

工作扎实,任劳任怨。该同志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踏踏实实,有比较强的责任心。能以事业为重,正确对待,毫无怨言。工作中点子较多,积极主动协助配合班子成员做好各项工作,领导交办的事能及时按质按量完成好。为解决街道妇女同胞反映的精神文化缺乏问题,组建了一支50余人的“村居妇女健身队”, 被群众誉为“一道绝美的风景线”.比较注意和村干部交流,和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最实在的民声,听取村级发展最实在的建议。连续几年被评为县优秀妇女干部。

自律意识较强。该同志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厚道,人品好,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到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牢固树立勤政廉政的意识,廉洁自律,始终做到自重、自醒、自信、自立,时刻铭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自觉地抵制歪风邪气。

主要不足:1、处理疑难问题、群众问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2、对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要进一步加强。

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情况:201*年6月14日,社苹乡政府35名干部参加民主推荐,该同志得“近期可提任副科级”推荐票35张,占100%,在一般干部中列第一位。

全文阅读

干部考察材料八不要 问题研究

在长期的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干部考察作为了解干部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考察对象的考察材料必须写实,全面、准确、清楚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以确保干部考察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点:

一不要千人一面。在撰写考察材料时一定要认真负责,尽量反映出考察对象的个性特征,不能写出的考察材料像复写纸复写的一样千人一面,一写了之。二不要蜻蜓点水。有些同志在撰写考察材料时,在给考察对象下评语方面显得过于简单,有的甚至就是一句话,这样就很难真实、客观地反映出考察对象的特点及各个方面情况。三不要以偏概全。有的考察材料往往只是对考察对象某一方面的工作大加渲染,把大家和集体的成绩说成是一个人的成绩,而对其它方面的工作或表现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因而就有可能导致考察材料中失真、失准现象的发生。四不要片面理解。有些同志在撰写考察材料的过程中可能会片面理解或曲解他人意思,如在谈到,某某同志“个性较强”,这也许并不是优点,但也可能并不是缺点,有时却往往被考察者误认为是缺点或不足。五不要结论模糊。考察材料应该有观点、有事例,避免抽象和空洞的描述,少使用那些“或许”、“大概”、“比较”、“基本上”、“有时”、“可能”等等模糊性语言。六不要十全十美。有些考察材料中考察对象没有写到缺点和不足,这种情况本身就属于不客观。要通过改变访谈的方式方法,营造出一种好的氛围来获得相关信息。七不要随波逐流。有的考察人缺乏主见,在一些考察材料中,不能拿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述中的语言模棱两可、含糊其辞,表述的含意不确切,在访谈的过程中过分侧重听取某个人的意见,往往就会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八不要生搬硬套。考察材料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有的考察人有时会敷衍了事,把往年的考察材料拿过来抄抄改改,写来写去还是那几句话,没有什么新内容和新变化,给人一看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全文阅读

干部考察材料:“八不要” 问题研究

在长期的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干部考察作为了解干部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考察对象的考察材料必须写实,全面、准确、清楚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以确保干部考察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点:

一不要千人一面。在撰写考察材料时一定要认真负责,尽量反映出考察对象的个性特征,不能写出的考察材料像复写纸复写的一样千人一面,一写了之。

二不要蜻蜓点水。有些同志在撰写考察材料时,在给考察对象下评语方面显得过于简单,有的甚至就是一句话,这样就很难真实、客观地反映出考察对象的特点及各个方面情况。

三不要以偏概全。有的考察材料往往只是对考察对象某一方面的工作大加渲染,把大家和集体的成绩说成是一个人的成绩,而对其它方面的工作或表现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因而就有可能导致考察材料中失真、失准现象的发生。

四不要片面理解。有些同志在撰写考察材料的过程中可能会片面理解或曲解他人意思,如在谈到,某某同志“个性较强”,这也许并不是优点,但也可能并不是缺点,有时却往往被考察者误认为是缺点或不足。

五不要结论模糊。考察材料应该有观点、有事例,避免抽象和空洞的描述,少使用那些“或许”、“大概”、“比较”、“基本上”、“有时”、“可能”等等模糊性语言。

六不要十全十美。有些考察材料中考察对象没有写到缺点和不足,这种情况本身就属于不客观。要通过改变访谈的方式方法,营造出一种好的氛围来获得相关信息。

七不要随波逐流。有的考察人缺乏主见,在一些考察材料中,不能拿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述中的语言模棱两可、含糊其辞,表述的含意不确切,在访谈的过程中过分侧重听取某个人的意见,往往就会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

全文阅读

如何写好考察材料

撰写考察材料是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内容。考察材料质量如何,不仅是考察工作精准度的体现,更关系着干部选拔任用的精准度。笔者认为,提高考察材料质量,应在“准、实、真”上下功夫。

要拓展视角,力求写准。考察材料反映的是考察对象的一贯表现,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一时一事上。目前,考察材料内容的“单一化”问题仍然存在,一些考察材料重视干部本年度或近年度的表现,忽视干部成长轨迹。做到写准,首先要细化撰写层次,将考察材料拓展为个人基本情况、履职经历、人岗相适程度、德行表现、特点特长、存在不足或缺点、民主测评、谈话推荐等内容,增加考察材料信息量。其次,要把握撰写重点,注重从团结配合协作、解决实际问题、执行落实能力、个性特点等方面多用笔,重点体现工作业绩和适岗能力。再次,要改进撰写方式,减少概念化描述,对确立的评价观点采取例证法,运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增强考察材料的说服力。

要多方比较,力求写实。干部考察是对干部做“体检”,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干部的真实表现。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同志认为考察对象经过了民主推荐,存在考察工作就是走过场、走形式的思想误区,把撰写考察材料变成“好词好句”的堆砌。做到写实,关键要做到多方比较。一要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相比较。辩证分析测评结果和谈话情况,防止简单“以票取人”和以偏概全。二要坚持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比较。综合分析不同群体谈话情况,客观研判各方面认可程度,重点甄别干部是否存在“为官不为”“为官不正”等问题。三要坚持评价重点与岗位职责相比较。区别正职、副职和非领导干部,根据个人职责分工,重点反映作用发挥情况,真实反映被考察对象有哪些优点、为什么可以在这个岗位用,又搞清楚存在什么问题、用了之后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要生动刻画,力求写真。干部考察材料的形成过程,是文字直观描述的过程。如何避免考察材料出现“一顶帽子众人戴”“像你像他像大家”的问题,需要参与考察的同志炼就“文字写真”的基本功,提高“画像”的精准度。一要注重客观化,坚持“两点论”,对干部的优缺点辩证分析。如,“有较为强烈的进取意识,但工作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避免优点浓墨重彩、缺点轻描淡写。二要注重形象化。减少“高大上”的抽象定性式表述,运用白描手法直观表达。如,“下乡开展工作不在村里吃饭”,客观地反映了考察对象自我约束的特点。三要注重个性化。紧扣考察对象工作方式、性格特征的差异性,多用“大白话”“家乡话”。如,“指到哪儿做到哪儿”,体现了对待工作的认真踏实态度;“平时言语不多,但能说在点子上”,使注重思考的个性特点跃然纸上。

全文阅读

学校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镇公办小学(幼儿园)干部队伍建设,全面了解各小学(幼儿园)领导干部四年来的政治思想、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工作实绩、个人品行等方面情况,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开展xx镇2017年学校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工作,并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考察对象

1.各公办小学、幼儿园领导班子;

2.各公办小学、幼儿园现任校(园)长、副校(园)长;

3.拟任校(园)级干部人选考察对象。

二、时间安排

6月15日至6月30日,具体时间由考察组与各单位联系商定。

三、考察内容

全文阅读

“准实真”写好鉴定材料

撰写鉴定材料是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内容。鉴定材料质量如何,不仅是考察工作精准度的体现,更关系着干部选拔任用的精准度。笔者认为,提高鉴定材料质量,应在“准、实、真”上下功夫。

要拓展视角,力求写准。鉴定材料反映的是考察对象的一贯表现,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一时一事上。目前,鉴定材料内容的“单一化”问题仍然存在,一些鉴定材料重视干部本年度或近年度的表现,忽视干部成长轨迹。做到写准,首先要细化撰写层次,将鉴定材料拓展为个人基本情况、履职经历、人岗相适程度、德行表现、特点特长、存在不足或缺点、民主测评、谈话推荐等内容,增加鉴定材料信息量。其次,要把握撰写重点,注重从团结配合协作、解决实际问题、执行落实能力、个性特点等方面多用笔,重点体现工作业绩和适岗能力。再次,要改进撰写方式,减少概念化描述,对确立的评价观点采取例证法,运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增强鉴定材料的说服力。

要多方比较,力求写实。干部考察是对干部做“体检”,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干部的真实表现。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同志认为考察对象经过了民主推荐,存在考察工作就是走过场、走形式的思想误区,把撰写鉴定材料变成“好词好句”的堆砌。做到写实,关键要做到多方比较。一要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相比较。辩证分析测评结果和谈话情况,防止简单“以票取人”和以偏概全。二要坚持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比较。综合分析不同群体谈话情况,客观研判各方面认可程度,重点甄别干部是否存在“为官不为”“为官不正”等问题。三要坚持评价重点与岗位职责相比较。区别正职、副职和非领导干部,根据个人职责分工,重点反映作用发挥情况,真实反映被考察对象有哪些优点、为什么可以在这个岗位用,又搞清楚存在什么问题、用了之后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要生动刻画,力求写真。干部鉴定材料的形成过程,是文字直观描述的过程。如何避免鉴定材料出现“一顶帽子众人戴”“像你像他像大家”的问题,需要参与考察的同志炼就“文字写真”的基本功,提高“画像”的精准度。一要注重客观化,坚持“两点论”,对干部的优缺点辩证分析。如,“有较为强烈的进取意识,但工作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避免优点浓墨重彩、缺点轻描淡写。二要注重形象化。减少“高大上”的抽象定性式表述,运用白描手法直观表达。如,“下乡开展工作不在村里吃饭”,客观地反映了考察对象自我约束的特点。三要注重个性化。紧扣考察对象工作方式、性格特征的差异性,多用“大白话”“家乡话”。如,“指到哪儿做到哪儿”,体现了对待工作的认真踏实态度;“平时言语不多,但能说在点子上”,使注重思考的个性特点跃然纸上。

全文阅读

考察访谈思考

个别访谈是干部考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访谈所获取的信息准确与否关系到撰写考察材料是否详实、可靠,关系到评价干部是否客观、公正。我们绝大多数组工干部都或多或少参与过考察和访谈工作,都知道“问话要注重艺术、记录要原汁原味、分析不偏听偏信”等基本常识,但是要真正使访谈工作能够深入、高效地进行,能够为撰写考察材料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作重点把握:

一、注重细节,努力营造融洽和谐的谈话气氛。

谈话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气氛非常重要。要想营造较为融洽的气氛,首先是事前准备必不可少。不少同志认为,个别谈话之前的准备无非是带好充足的记录用纸、笔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料。其实不然,考察组成员尤其是主谈人在考察前,最好要通过手头资料或相关介绍,尽可能将考察对象的相关情况作一些了解。特别是考察领导班子时,至少应当对该单位的主要业务、工作对象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如有可能知晓该单位近期的重大工作和取得的较大成绩、荣誉等,再选择适当时机抛出,将会拉近与访谈对象的距离,对营造谈话气氛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其次是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准确地说,交流在被谈话人进入房间的那一刻起已经开始,考察组成员如果能表现出欢迎的眼神或者微笑,就可以在第一时间给访谈对象留下“较为亲切友好”甚至“值得信任”的感觉。同时,主谈人友好而不失严肃的简要开场白,要使被谈话人有“平等交流”的感觉,从而进一步拉近两者的距离。最后,优秀的主谈人可使访谈工作事半功倍。多数情况下,考察组组长是作为主谈人进行问谈的,选择工作经历比较丰富、知识面比较广、人头比较熟悉的人主谈,能够使访谈对象产生信服感,如果主谈人对访谈对象比较熟悉或者是了解其大致的情况,言语之间就更能够架起沟通的桥梁。同时,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要始终明确让访谈对象流畅地谈、深入地谈才是根本目的。相反,如主谈人不具备上述有利条件,是一位年纪较轻的同志,则不妨采用“谦虚法”进行问话。举例说,可以尝试用“您是单位里的老前辈”、“请您给我们介绍介绍”等话语引起访谈对象的注意,使其感觉是处于一种“优势”情境,等其侃侃而谈之后,谈话的目的也就自然而然达到了。

二、客观分析,悉心洞察谈话者隐含的弦外之音。

只要参加过干部考察工作的同志都有这样的感觉:在考察访谈中听到的真实情况不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考察人员都在不断地进行思考、总结和改进。笔者认为,访谈中除了要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问话方式,要不断加强沟通和谈话艺术之外,考察人员还要具备较高的快速分析能力,力求做到能够洞察访谈对象隐含的一些“弦外之音”,从而作出准确的把握和判断。在一般情况下,多数访谈对象在涉及重要问题的反映时,都会出现话到嘴边时断时续或者干脆岔开话题的情况,此时考察人员不能气馁,应当及时作一些引导,即使引导失败也不必操之过急,更不能“死缠烂打”和“刨根问底”,最好的处理方法是有意识地对接下来的访谈对象作针对性的提问,只有综合多人意见后获得的情况才是最接近事实的情况。但如果访谈对象对问题的反映比较隐讳,不是直接将自己的真实意图表露出来,而是采用特定的话语表达相反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听透他们的话对考察人员可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因为如果不能听透这些“弦外之音”,我们得出的结论很可能就不客观,甚至与真实情况出现背离。举例说,某人评价主要领导“工作谨慎细致”,对某些小事大谈特谈,赞扬有嘉,但他真实的意思却是“做具体工作还可以,驾驭、把握大局的能力欠缺”。再例如某人评价班子成员“个性直,不怕得罪人”,表达的却是“没有工作艺术,群众基础不行”的意思。当然,这种领悟和理解能力对我们考察人员所提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也决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经过长时间和多实践地不断积累,才能达到的较高境界。

三、及时汇总,准确概括考察情况和评价干部。

访谈情况是撰写考察材料的主要素材,一般情况下,问谈结束后考察对象的大致轮廓已经在考察人员的心中已经基本形成。许多同志认为,问谈结束访谈工作也就结束了。其实不然,及时汇总是访谈情况的再分析过程,也是访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组成员对考察对象和某个问题的看法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及时汇总和集体分析有利于集思广益、全面地评价干部,有利于客观、深入地反映问题。特别是考察领导班子或考察对象比较多、情况比较复杂时,我们通常分多组进行访谈,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谈话对象所反映的问题和角度不尽相同,及时汇总更加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考察组领导要善于拿出指导性的意见。领导表达出客观、公正的看法,不仅为考察材料的撰写指明了方向和角度,起到补充或修正的作用,而且可以有效摈除少数撰写材料者“多栽花、少种刺”的思想,较好地防止考察材料的“空壳化”现象。其次,考察组成员要敢于汇报和分析考察中的复杂情况。在考察情况比较复杂时,考察组成员一定要从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同时对同志甚至领导提出的观点,要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评价要“宜细不宜粗、宜具体不宜原则”,不能“和大调、随大流”和“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说”,要敢于“改正别人和被别人改正”。特别是年轻同志,善于总结、敢于驳斥对以后的工作是很有裨益的。

全文阅读

从史禄国的满族研究看民族志的书写

摘 要:史禄国的通古斯研究是根据在贝加尔地区和蒙古满洲地区的考察中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成果。而这些分析研究的一部分是他在中国与其毗邻的各地方调查的最后几年中完成的。本文是对于民族志方法的一种认识,即最普遍的村落民族志,试图通过对史禄国的书写轨迹对民族志的书写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史禄国;满族研究;民族志

史禄国(1889―1939),原名希罗科格罗夫・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是俄国著名的通古斯学者。史禄国的通古斯研究是根据在贝加尔地区和蒙古满洲地区的考察中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成果。而这些分析研究的一部分是他在中国与其毗邻的各地方调查的最后几年中完成的。在这些考察中,史禄国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包括满族在内的通古斯人。史禄国在他的《北方通古斯人的社会组织》一书的前言中认为他对于满族的调查,在他的调查中并不占重要地位,因为本文是对于民族志方法的一种认识,所以本文只涉及最基础的部分,即最普遍的村落民族志。由于作者否定了《满族的社会组织》一书在他的通古斯人研究体系中的意义,因此那本关于满族人的研究中的论述就显得无足轻重了,我们完全可以将其视为瑷珲地区的依彻满洲民族志来进行模仿和学习。

一、民族志中文献资料的运用

《北方通古斯人的社会组织》一书的前言中史禄国提到了豪尔对其《满族的社会组织――满族氏族组织》一书的评论,豪尔针对书中那个语言学方面进行了批评,而作者解释说书中所记录的满族氏族名称的解释是从没有受过教育的满人那里听到的。豪尔认为这些解释是出自作者本身。豪尔的疑虑并非不无道理,史禄国的解释也难以服众。书中提到的氏族名录及其解释,加上后面关于亲属称谓的图,很有可能都是作者直接借用二手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的。若是作者直接从田野中得到了第一手的调查结果,那么作者肯定是会在写作之时进行详细的标注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在其他书中对此问题进行澄清,这说明当时作者对这部分内容并不自信。由于这个系统过于复杂和庞大,作者只能依据文献资料在调查过程中进行验证,而非通过访谈得出资料。然而这也只是猜测,至于史禄国当年是如何做,现在也无从考证。

但这种对待文献资料的做法无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所要进行考察的事项过于复杂或者搜集材料难度较大时,可以恰当地运用能够搜集到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分类,再从中提取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最后在进行田野调查时对已经整理好的文献不断的验证和修改。文献资料可以为我们自己进行民族志调查节省很多时间,但别人搜集的资料自己运用起来也有诸多不便,如何应用好他人的资料也是值得学习和不断熟练的。

二、田野调查的展开和书写

在进行民族志材料的搜集时,需要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除了必要的文献资料,田野调查是另一个重要的搜集材料的方法。它需要调查者亲自参与到所要进行调查的社会生活当中,从中观察自己想要得到的材料,要求调查者“进得去,出得来。”调查所要求的广度和深度不必多说,它要求调查者要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每个方面的细枝末节也都要问得清清楚楚,这样才有说服力,也才能将所要了解的东西更加详细和真实的记录下来,无疑这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里主要想说明的是民族志的书写。从史禄国的这本书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在民族志的书写方面有三个特点,首先就是在深入描述完一个事件之后都会对其描述的事件做一个精炼而又准确的总结;其次是在进行书写时将描述一个人的具体特征的定语置于具体称谓之前这种方式;最后就是在民族志材料的书写之时加入少量的分析和总结,这样文章会显得更加完善。若是按照西方民族志来讲,我国的民族志材料调查范围窄,内容也不够完善和深入。但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按照西方的民族志书写来要求自己,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中,天下范围内中国有中国的礼仪,有一套能够构建社会关系的立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着的固定化的仪式,对于西方人类学研究而言,他者指的是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文化,而对于我国人类学研究来讲,我们的他者指的就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

全文阅读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

摘 要:意志力是一个人做事成败的关键,小学时期是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对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主要从学生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总结、关注实验细节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准备实验材料;培养意志力;实验探究

意志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的自觉行动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优良的意志品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儿童的实践活动中,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了太多的关注和照料,这使他们很少有机会独立面对困难,也就使他们的意志品质与以往任何时候的孩子相比,都显得薄弱而且不堪一击。小学时期是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对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力是刻不容缓的大事。那么,科学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呢?

一、要从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入手

科学课许多实验材料需要学生准备。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准备材料、自己制作教具。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找材料、自己制作教具,经历了研究过程,克服了许多困难,体验了成功的乐趣,从而磨炼了意志。

二、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意志

意志是人在克服困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的锻炼,仅靠“纸上谈兵”是不能培养意志力的。所以,我们要很好地利用科学实验课,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1.在实验习惯中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全文阅读

大班师生共构活动:我为幼儿园活动区设计标志牌

活动目标

1、乐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动脑筋解决问题。

2、大胆地表述与表现自己的想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调动和运用已有经验。

活动准备

1、调查记录:全班幼儿分成7个小组,每个小组自己选择幼儿园活动区域进行调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想法记录在表格上。

2、材料准备:记录表、剪刀、透明胶。各种废旧材料,如:硬纸板、泡沫板、绳子、纸棒、筷子,装有沙子的各种盒子等。

活动过程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