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各个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也不断完善,统计档案管理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统计档案的管理首先的关键词是统计,所谓统计,就是将管理内容调查、归纳、整理和分析,各个环节缺一不可,而且需要协调配合,其次就是档案管理,档案是基层单位管理人员的重要参考,管理档案的必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而当统计与档案管理相结合时,想要达到管理的规范、科学与合理,提升统计工作的水平,则必须要探寻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当前社会发展态势和单位管理要求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档案统计管理;统计工作;水平;问题;措施
一、前言
对于现阶段我国各级各部门单位来说,统计档案管理的内容已经逐渐广泛起来,传统的四个环节虽然非常重要,但却存在片面性,单纯的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和整理与分析统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和管理需求,这就需要统计人员重新审视当前统计档案管理的特点,立足于社会发展形式和改革形势,用前瞻性的眼光和现代化的手段管理统计档案,这不仅是各个单位的发展要求,也是完善工作过程,替身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找到规范档案统计的有效方式,以为提升统计工作水平带来借鉴。
二、当前统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思想不全面
统计过程所需要最大的要求就是严谨,对于统计档案规范管理来说更为重要,但就目前形势来看,统计人员和各个统计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管理思想问题,管理思想是管理策略、手段的指导,带领着人员统计工作的方向,落后和片面的管理思想会导致工作范围的缩小和工作能力的减弱,尤其是针对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过于注重对环节的依赖性,很容易使得统计档案管理的过程形式化,缺乏工作效率。众所周知,统计并非向上级提交统计报告就可以的,而是由很多很复杂的过程组成的,统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却常常用片面的思想和错误的眼光看待,私自简化流程,常导致平时工作看起来万无一失,但一到检查考核时就手忙脚乱,大大限制了统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性。
2.管理制度不完善
铁路货物基层统计工作是铁路运输统计系统的基础部分,是铁路统计的信息源头,它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和完善适应铁路行业管理及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货物运输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提供反映铁路货物运输状况的统计资料,揭示铁路货物运输规律,分析、预测铁路货物运输发展水平、结构和趋势,为制定铁路发展规划、改善货物运输生产经营管理、实现铁路运输企业财务清算及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统计工作质量的高低,
数据是否真实为铁路货物运输发展及领导做出决策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1 铁路货物运输基层统计工作存在问题
1.1统计人员能力与思想层次化
基层统计人员多是兼职统计工作,人员变动频繁,非专业的统计院校毕业,存在业务素质较低,对统计指标理解不透,统计数据差错等问题,基层统计人员在思想上的松懈、任务中的怠慢、工作交接的不清楚,直接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1.2信息系统分类与需求差异化
基层统计人员对于信息方面的掌握,更多体现出与信息部门合作、协调问题,信息系统升级不是由统计人员编制完成,升级后经常出现统计人员数据上报模块需求与升级软件不匹配,软件使用不便捷、易出现错误等问题。
1.3统计数据误差与错误明显化
摘要:通过分析大准铁路运输统计工作现状,提出建立复合型统计人员队伍,结合大准铁路实际熟练掌握铁路十八点运输统计分析通用系统,使十八点统计工作由半自动化向全自动化转变。
关键词:铁路运输统计;十八点;发展思路
随着神华集团经济不断发展,在目前企业不断扩大化的今天,大准铁路运输工作突飞猛进。无论是运量的增加,还是安全保证,都明显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铁路运输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也显现出来。作为大准铁路调度指挥中心运输统计管理者,起着承上起下的关键作用,即上对神华集团、准能公司、大准铁路公司下对车务段及有关车站和机务段。依据自身的学习和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大准铁路运输统计工作的发展思路。仅供参考。
大准铁路运输统计工作的现状:目前每天的工作沿用了老式国铁的运输统计方式,具体地说是用电话和笔来向车站货运员、车号员和机务段搜集和汇总运输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今的大准铁路运输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的需求。虽然有了计算机,建立了部分网络,也不成系统,跟打字机一样,不符合大准铁路运输统计信息化的需要。统计人员的素质要具备执行运输统计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急需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大准铁路运输统计的发展思路:随着煤炭运量的不断增长,目前大准铁路装车点除点岱沟、唐公塔、丹洲营、黍地沟外又增加了南坪、二道河,还有与准东线接轨的周家湾站。即将接轨的准池线、准巴线等。使得大准铁路运输任务更加繁忙。在这种形势下,统计人员的素质越发显得重要。除了自身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和《铁路货车统计规则》及有关规定,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外,应每个月定期到点岱沟、唐公塔、南坪、周家湾站,不定期地到二道河、丹洲营、黍地沟站与货运员、车号员进行业务交流,把统计资料做的更准确、更完善,而且要及时。如有可能的话抽出时间去包神铁路、神朔铁路、朔黄铁路和邻近国铁呼铁局、太原铁路局,学习他们好的统计方法和先进统计手段,为我所用。了解和掌握大准铁路运输生产以及基本建设方面的新动态,还有与大准铁路接轨线相关的新情况等。还可以把老师请进来教教我们,让我们的眼光更宽广一些。与此同时,大准铁路公司应将计算机、信息网络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纳入统计人员年度培训计划,积极创造条件快速提高统计人员计算机、信息网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与统计专业知识同培训、同达标、同考核。重点吸纳和培养运输统计中的计算机专业管理人才,专门负责铁路运输统计信息网络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并结合大准铁路运输统计工作实际对信息化建设进行调研,对阶段性建设计划兑现情况进行跟踪,对日常管理和应用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考核。应结合每年的技术大比武活动对统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现有网络系统的操作能力等开展竞赛,激励统计人员积极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使得统计人员变成复合型人才,为大准铁路改革提供人力保障。更好的用科学统计方法(如对比分析法、动态数列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综合评价分析法)和先进的统计手段,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提供铁路货车运用情况的统计资料,为大准铁路公司指挥日常运输生产、编制和考核年度运输生产计划以及为运输生产设备更新改造,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区段通过能力考核、大准铁路新增线路规划建设、运输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大准铁路TMIS车站系统,由于各种原因,各站货运员、车号员仍然在使用手工方式对零担、整车、货票,车站的站调和车号数据进行整理,形成需要的十八点、货运、分界口等统计数据和报表,手工录入计算机实现,再向调度指挥中心运输统计人员上报统计数据完毕。必须着手研究TMIS车站十八点统计数据的自动生成和上报,并给出分界口站车流统计的实现方法。因此建立和完善大准铁路十八点运输统计分析通用系统势在必行。其技术特点:1、采用ORACLE和DB2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运输统计数据,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为对历史数据进一步分析、对比和决策提供支持。2、采用参数的编程以及Client/Server和Brower/Server模式,开发直观方便的用户界面,便于维护。为适应运输生产形势的变化,如增加新线,增加分界站,增加统计报告或加减运输统计指标等,统计人员只需修改参数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可以保证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3、采用先进的Business Objec制表分析软件,方便最终用户维护统计分析报表而无需程序人员修改程序。对各级领导或有关人员需要增加或改变报表格式或生成新的对比分析报表,只需经稍加使用培训的统计人员即可短时间内完成,无需程序人员修改程序,大大提高效率。4、通过准能公司、大准铁路公司的局域网和借助互联网连接神华集团,提供每天和每月的运输生产信息的查询。分析,方便各级领导和相关人员使用。5、大准铁路十八点运输统计分析通用系统要与车站TMIS系统相结合,进行信息资源共享,综合利用。利用TMIS车站现车系统和货运系统中的货车和货物运输信息,生成车站的十八点运输统计原始报告,使铁路十八点运输统计分析系统原始数据的采集更加准确和及时。同时由从下至上的单一传递,改为双向传递,发现数据错误及时纠正。6、在安全保障方面,根据十八点统计业务要求,对统计报表设置严密卡控,对数据传输和接收设置了密钥解密和相关的安全限制,对报表参数的修改设置了系统管理员和操作员权限,对统计资料的备份提供了历史数据表,用户手工备份等安全手段,保证了十八点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系统运行安全。总之想法是力图打破十八点报告统计工作长期以来半自动化局面,使其实现全自动化统计过程。以上是我对今后大准铁路运输统计发展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慈光铁路运输统计与分析
【摘 要】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公路统计作为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得到切实加强。本文结合当前公路建设工作实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下公路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加强和提高统计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公路建设;养护;统计
一、科学发展观下公路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公路统计的作用和地位不明确。在公路养护建设管理中,统计数据反映了公路养护建设生产各要素,是编制建设、养护计划的基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的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认为统计工作是虚的,只是随意报报数据,在工作安排上往往由财务人员或办公室工作人员兼职统计人员。从管理体制上看,公路统计并没有被赋予应有的地位,也就不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工作方法上看,没有形成运用统计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工作作风和方法。
(2)统计机构设置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公路统计是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是对公路的建设、养护和使用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对公路经济活动提供信息资料并实行统计监督,为制订公路交通规划和公路建设养护计划提供理论依据。一些公路建设单位没有设立统计机构,没有分管领导,有的单位虽然设立了统计机构,但没有一套完整的统计机构内部制度,统计人员很难更好地研究、运用各项统计数据为公路建设养护服务。
(3)公路养护统计队伍建设薄弱,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就目前公路建设情况看一是公路统计队伍不稳定。公路建设随着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项目的加大,项目负责人的频繁变化,统计人员调动也更加频繁。二是统计人才奇缺,从事公路统计的人员无论从学历上,能力上,业务素质方面都不尽如人意,有统计专业技术职称的很少,兼职统计人员较多,许多统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便匆忙上岗。上岗以后,也很少参加专业业务学习及培训,有的仅能完成一般的统计报表,却不善于搜集、整理、汇总各种资料,使统计资料难以准确地反映客观情况,更谈不上系统地研究统计工作了。笔者所在单位是拥有200多名职工的公路建设单位,专职统计人员寥寥无几,更谈不上统计专业技术职称。
(4)法制观念淡薄,统计数据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对《统计法》的严肃性认识不足,虚报、瞒报、篡改统计数据时有发生,从公路建设单位现状来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用年度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指标来填写公路各种报表。由于公路养护计划指标逐年都要按比例提高,为了完成指标,经过编造的报表数字脱离了公路实际状况,完全失去了统计报表的意义。二是领导对统计数据进行干预,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一些单位的领导为了争取项目或建设资金而指使授意统计人员虚报瞒报统计数据,法制单薄的统计人员只能按领导意图行事。
二、加强公路统计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摘要:
为适应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应重点发挥铁路统计的咨询功能,提高统计分析质量,为铁路的发展当好参谋。针对铁路劳动统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的对策,即提高对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认识、强化铁路劳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建立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的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报告质量、加强铁路劳动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
关键词:
铁路;统计工作;劳动统计分析
目前,铁路正在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全面参与现代物流业竞争,最终实现“既保安全,又有效益”的双赢目标。为此,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应适应铁路改革发展形势,在完成劳动统计信息、计划进度监督及辅助财务核算等传统职能的基础上,重点发挥劳动统计咨询职能,提高劳动统计分析质量,为完善工资分配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铁路企业劳动效率提供决策意见和建议,为铁路的发展当好参谋和助手。
1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现状
铁路劳动统计分析通过研究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数量、构成、分配、使用及其再生产等经济现象,为铁路各级领导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政企分开,要求统计工作能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统计资料,加强统计监督,做好统计分析。但是,统计工作仍然没有摆脱以运输生产统计为主的传统模式,重填报、轻分析、轻预测;劳动统计分析超前性、预测性信息比重小,缺乏动态的评价、分析、监督和预测,难以满足铁路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与铁路进入市场后对劳动统计分析工作的要求存在差距。为此,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工作应积极适应铁路建设现代物流企业的新目标,特别是通过加强劳动统计分析,准确、及时地反映铁路运输生产经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供具有预见性和先导性的劳动统计分析,为铁路全面参与现代物流业竞争,最终实现铁路安全效益双赢的目标提供决策支持。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和铁路劳动相关理论,研究描述铁路劳动经济现象,揭示铁路劳动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铁路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经营管理决策、宏观调控提供服务。目前,铁路劳动统计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认识存在偏差。铁路运营模式主要以保证运输安全和完成运输任务为导向,在制定人力资源调配及工资分配方案时,对人员配置是否最优、工资激励效果是否最佳等关键因素缺乏科学评估。因此,铁路相关管理部门对统计分析的需求不足导致劳动统计分析内容仍然以提供数据为主,劳动统计人员对统计分析的认识不到位[1],缺乏对铁路运输经济问题的深入挖掘剖析。
【摘要】 劳动工资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做好作为劳动工资统计的重要内容之一的铁路相关的工资统计工作,无疑对完善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铁路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现状入手,提出铁路工资统计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最后给出对于今后做好铁路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建议和想法。
【关键词】 铁路 劳动工资 劳动统计
铁路的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是不断加强和改善铁路系统管理的必要前提之一。这些统计信息在铁路的可持续发展中提供了准确、及时而全面的数据依据,为铁路系统的管理发挥统计信息应有的价值。劳动工资统计信息对铁路各级领导做出科学、合理、适宜的决策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而现阶段的铁路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铁路系统自身又有一些自己的固有特性,这些导致铁路系统的劳动工资统计数据越来越难以收集,统计工作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无疑与不断增长的劳动统计成果需求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一、铁路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铁路系统的改革不断深入,管理水平日益提高,铁路系统的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实践中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就整体而言,统计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统计水平和统计质量还远远不能跟上铁路的发展步伐。
第一,统计制度不健全。一些铁路单位没有完善的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制度,还有一些单位甚至原始记录都不全。这些漏洞造成了账目上的混乱,统计数据失真,相关的统计指标无法得到客观准确的反应,有些单位没有一套完善的统计制度,没有独立的统计人员,而由其他人兼任,繁多的本职工作必然造成这些人对统计工作不仅思想上不够认真,而且时间上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再加上这些统计工作本身的复杂,统计工作的难度较大,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统计工作的难以展开,这些制度上的缺陷无疑会影响统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第二,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作为统计工作的直接从事者,基层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很多都缺乏基本的统计知识,业务素质差,工作也不够认真细致,统计工作流于形式。由于没有经过专业而全面的培训,加上统计人员要兼顾许多其他的工作(实际是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其他工作上),这些造成劳资统计从业人员不能专心去做统计工作,许多统计人员虽然从事统计工作,并且在统计岗位上工作多年,但对统计相关的业务知识仍然是一知半解,而正是由于没有掌握必备的统计相关的基础知识,一些统计人员更是对工作敷衍了事。而对于一些新上任的统计人员,情况可能会更糟。这些统计人员往往是没有参加过任何统计业务培训而临时替换的,匆忙上阵必然导致劳资统计工作不知如何着手。许多人对于统计数据,只是简单地模仿以前的报表,就上报了事,这必然统计信息出现严重失实。
第三,统计技术手段落后。统计调查的主要方法是定期制定报表。许多铁路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落后,对计算机对统计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没有充分利用,甚至一些单位仍然局限于人工的统计。一方面,统计报表没有实现网上直报,依靠单纯的人工统计、制定报表,层次上报,不仅统计效率低下,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劳资统计从业者对数据汇总、报表制定没有足够的重视,数据存在失实,汇总方法单调,深加工难度较大。主管人员对报表的程序审核等环节也不够严密,数据出现差错也无法及时发现。
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制度建设加强、统计数据质量和分析水平提高、劳动统计工作地位不断提升等。虽然铁路劳动统计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美中不足的是,报表中仍偶有错误。以铁路劳动统计年报为例,笔者曾在全局劳动统计年报会上重点讲解了年报新增的代扣代缴指标,并举例说明其构成,但基层单位报送的报表中,此项指标仍存在错统的问题,原因何在?笔者经过分析认为执行力不足是根本原因,表现在:学习时囫囵吞枣,未充分理解指标含义;工作中存在惯性,使用老观念和老思路去考虑问题。
日前,《求是》杂志发表了同志的文章《关键在于落实》,文中谈到“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笔者认为,在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中,“抓落实”即提升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执行力,这是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水平的关键。
1执行力的定义
所谓执行力,顾名思义是执行任务的能力,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落实具体工作的操作能力。戴尔公司董事会主席迈克尔·戴尔认为:“执行力就是在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都力求完美,切实执行”。执行力在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劳动统计人员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能力。
铁路劳动统计工作过程需要明确的目标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也需要明确的岗位职责和激励约束措施,但最需要的是坚决地贯彻执行,将目标、制度、职责、措施落到实处。执行力是实施的行动,没有实施的行动就没有执行力。
2执行力在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执行力到底有多重要?从两位现代著名领导者的言论中可见一斑。通用电气(GE)董事长杰克·韦尔奇曾经感叹:“没有执行力,哪有竞争力”,美国微软公司前董事长比尔·盖茨说过,“在未来的十年内,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笔者认为,执行力在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执行力是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
摘要:一直以来,铁路企业处于封闭的经营环境中。随着市场主体的确立,其与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样也受到市场经营风险的威胁。铁路内部审计部门应努力加强履行监督服务职能,协助企业防范风险,维护企业健康安全发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铁路企业 内部审计 质量控制 素质建设
铁路内部审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作制度逐渐完善,审计质量逐步提高。如何进一步做好质量控制,应该在提高人员素质上寻找答案。加强内审人员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技能,能有效地将质量控制的关口移到最前线,确保审计人员自觉地进行质量控制,提升工作质量。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人员素质建设的关系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建设是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
(一)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标准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制定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提出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个人的客观性、专业能力和应有的职业审慎性,《职业道德规范》中对内部审计人员制定了公正、客观、保密、胜任四项职业原则。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CIIA)颁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公告2013年第1号)的《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对审计人员在诚信正直、客观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保密性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1公路统计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1.1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改革开放以来,原有的计划经济体系中的公路统计工作体系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计划经济中的上级下达命令,下级检查、事后统计模式已逐渐被新时期的公路管理部门的新职能所替代,过时的检查方式,落后的检查方法,与当前强调改善公路统计信息方法,提高公路统计信息服务水平的要求格格不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公路统计方法应当是以信息化管理为基础的,符合公路现代化战略的,以服务型为主的新型公路统计方法。因此要求公路统计服务人员在利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精确地统计上级交代的公路建设、养护计划的相关数据,更要秉承着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的观念,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调查和分析,形成一个完整的公路统计信息网络,提供最新最精确的数据。
1.2提高整体调控能力
公路统计信息化管理不仅包括日常事务统计信息化,还包括行政事务统计行细化,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在日常事务统计中,如桥梁隧道日常巡查记录、干线公路日常巡查记录等,而行政事务统计则包括统计单位登记备案、统计工作人员的资格审查等。虽然公路统计繁杂,但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整体的调控能力,通过建立相关的电子表格,不但可以清晰地体现数据,还可以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可以在发生事件时迅速做出反映。而技术的提升则为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支持,如养护内管理软件让日常养护数据实时上报成为可能,并且增强了对公路日常养护的监督力度,可以很好地防止公路统计信息管理人员的消极怠工的现象;“综合指标”模块使得公路统计人员可以整体了解公路的状态,进行操纵。
1.3不能完全代替公路统计信息管理人员
公路统计信息化管理为公路统计带来了许多便利,提高了公路的整体操控能力,甚至使得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公路统计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公路统计的效率,可以实现完全的“无纸化”工作。公路统计信息化管理并不是万能的,到目前为止,并不能完全代替公路统计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在公路统计中,许多的基础工作,如公路统计信息调查问卷、公路统计信息调查方式、公路统计信息调查内容、对统计信息资料的整理、分类、预测等,都必须由公路统计信息管理人员亲手完成。高科技的信息化管理只能在公路统计信息管理人员完成了第一道工作后,向电脑发出指令,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分析与预测。因此不能完全依赖公路统计信息化管理,而应当正确对待其作用,将其作为减轻公路统计信息管理人员工作压力的辅助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2公路统计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
摘要:在公路经济市场化的情势之下,经济效益的获得与否、获得多少直接影响经营管理,公路不仅负担着公共服务的职能,更要保持其经济利益的收入,通过稳定的收入为后期的维护提供保证,以便于公路运营的稳定持续发展。制约经济效益的因素多样,因此就确定了解决方案也必须是多样化的,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才能针对性的解决制约经济效益的因素。本文围绕影响公路效益的因素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探讨,寻找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措施,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提高公路系统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公路;经济效益;具体体现
一、公路经济效益的具体表现
公路经济效益分为直接获得的经济效益和间接获得的经济效益,直接的经济效益就是通过公路各类项目的运行而获得的收益,例如公路养护和管理等活动。通过直接方式获得的经济收益通常会运用在对公路系统内部的改革和建设中,通过对其进行有效的改善,以达到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目的。保持公路的正常使用,不断提高公路的迅速质量和公路的整体安全,从而获得的收益也属于直接的经济效益。而间接的经济效益则是通过改变公路相关的某些项目,进而产生的经济收益,比如强化对公路的安全建设,以较少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对公路周边环境进行治理、提高公路等级、节省寻求费用。推行相关的科技改革以及经济政策的改革,从而获得的新收益也是属于间接经济收益的范畴。
二、影响公路经济的原因
(一)员工思想认识不正确
在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之下,公路系统的管理方式也融合了计划经济中的某些因素,这种较为长久的传统思想对公路相关部门的各级人员影响十分深重,尽管新的管理方式和全新的思想已经推行一段时间,可传统思想观念还扎根在员工的潜意识之中。员工没有能从思想上接受新型的市场经济的相关信息自己理念,仍然受到传统思想禁锢。而符合现代企业,相关单位发展的创新型发展主要是依靠思想进行的,陈旧思想一直阻碍公路部门和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关部门和员工的潜在力量得不到发挥,其从根本上影响了公路建设相关事宜的发展。造成了员工无法更好的与时代接轨,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全新发展的状态,制约了公路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
(二)管理体系尚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