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课程论文

体育课程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体育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院校培育的人才需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这样的要求下,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发展要在坚持专业特点的同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学科体系构件上实现“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重创新”的发展要求。文章结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倡下具体分析怎样实现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体育学科;专业化;课程改革;取向

我国最早的体育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伴随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现阶段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不理想,相应的,体育教学设施、体育教学师资力量、体育教学软硬件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现体育教育和社会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适应,在新时期,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发展需要明确其发展取向,在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同时打造以生为本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一、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

(1)高校体育教学缺乏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高校体育教学缺乏对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长期将培养学校体育师资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体育专业设置面较窄。其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人才的培养集中在对知识、能力、技能的关注,忽视了对体育综合素质的关注,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要[此部分内容并没有说清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也没有说清楚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是如何缺乏的[1]。(2)高校体育教学就业渠道和市场受限[这不是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除了体育教师、基层业余体校教练员、社会体育工作者这些与专业直接对应的岗位外还能够考取公务员。但是受人才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城市体育人才饱和,但是乡村发展却缺乏大量体育人才。(3)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模式化[此段内容应在详细些,具体说明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模式化存在的问题,现内容一方面过于概括,一方面有文题不符的内容(标黄句子)。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模式化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在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习学习的自由选择和发展空间,无法发展个人特点。同时,体育教材内容与社会发展的衔接不太紧密,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4)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理论化。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过度强调体育人才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使得体育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较薄弱,无法培养和发挥出学生的体育学习个性。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由于理论课程较多,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也不利于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训练方法。

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专业化发展策略

(一)改革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在高校教育的深化发展,新时期,高校专业化的体育课程体系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体育基础课程,而且还需要透过课程反映现代化的体育教育发展观念,体现体育学科特点。第一,以专业化为基本取向,优化体育课程设置体系。以专业化为基本取向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要注重体育教育、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结合社会对体育课程的要求打造专业化的体育课程体系,实现对体育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要打造以专业能力为基础,以理论联系实践、课程学习和问题解决、讲座和创新培养结合的培养模式,切实培养高素质、社会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具体怎样优化体育课程体系还是没有说清楚。第二,以实践能力为根本,优化体育实践课程体系。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以培养“技能人”为取向,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革新之后的体育教育体系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学习需要,从探讨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自主学习机制为出发点,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创设更多平台[此部分内容与优化体育实践课程体系无关]。从专业实践能力的内外结构出发,结合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有针对的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比例。[具体怎样以实践能力为根本,优化体育实践课程体系的内容没有说清楚,应减少类似作用或意义的论述,提出具体的课程优化策略[2]。(二)改革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1)加强对体育教育学的发展研究。体育教育学是对体育教育现象和发展规律的研究。体育教育学发展中涵盖体育教育发展目的、体育教育研究方向、体育课程编制、体育发展和人身心发展关系分析等内容。体育教育学对体育教育学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育学能够揭示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规律,为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提供指导。((2)加强对体育教育和社会发展适应性问题的关注。伴随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发展,高校原有的体育学理论、体育教材、体育教法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落后。为此,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体育教育发展本质、体育教育和健康关系、体育课程深化改革等问题的进一步思考。(3)构建体育教育学发展体系。现阶段,体育教育学发展体系的构建需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从哲学层面体育教育发展和人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结合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的要求,思考体育教育的目的、目标、原则和内容。②加强对高校体育教育内容和体育组织内容的评价。③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方法和体育学习方法的统一。对于本科院校的体育教育发展,不用实现体育课程形式和体育课程体系的对应,基于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三)改革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形式。第一,发挥教师教学主导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优化体育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实现学生体育个人化学习。第二,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个性的培养。通过协同合作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需要选择适合的体育学习方式,并在自评、互评过程中不断激发自己的体育学习潜能。第三,加强师生合作。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是平等的关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师生平等交流。

三、结束语

全文阅读

国家体育课程分析论文

摘要:近十多年来的英格兰体育课程在改革目标和趋势上与我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英格兰体育课程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一是体育课程改革理念的更新,意味着需要更好地把握各个体育课程理念的理论实质、在课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而不是为了突出某种理念而对传统观念一概否定;二是要完善我国的体育课程标准,必须制定一个体现发展性理念的评价体系;三是要使体育课程“公众理念”融入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就需要通过国家课程在“公众理念”和“个人理念”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桥梁,要做到这一点,颠覆性的课程“革命”显然是不可取的。

关键词:英格兰;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标准;改革;借鉴;思考

一、前言

国家课程(即课程标准)是一个国家“为了提高教育水平的政策的核心,”[1][3]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同时也决定着一定时期一个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1988年,英格兰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此后,为了改变体育课程全国高度统一的局面,从1992年到1999年,英格兰又先后三次编制与修订了国家体育课程(TheNationalCurriculuminEnglandforPhysicalEducation,以下简称NCPE)。1999年新的NCPE的颁布与实施,立即在英国国内外产生很大的反响,并随后成为许多国家制订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参考蓝本之一。我国虽然在相关的文献中对NCPE做出过研究,但还仅局限于对NCPE文本本身的介绍,对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以及实施状况则鲜有探索。通过对英格兰为期半年的访问考察,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我国与英格兰在体育课程改革方面虽然由于国情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总的改革目标和趋势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尤其是NCPE的内容、演变过程、课程理念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效果等,对于正确认识与完善我国的体育课程标准具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二、英格兰国家体育课程的内容、理念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一)英格兰国家体育课程的内容简介

1.体育课程的价值。NCPE全文并没有明确表达体育课程的目标,而是通过体育课程的价值描述,反映体育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作用。NCPE指出,体育课程主要在诸如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发展等领域以及主要技能、思维能力等方面达到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体育应为学生提供机会,──是促进学生道德、精神、社会和文化发展;二是促进各种交流技能、数字应用技能、IT应用技能、与他人合作工作的能力、自我学习与改进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三是促进思维能力、与工作有关的学习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NCPE在对这些课程价值的表述中,都能够明确说明实现这些价值的具体途径和手段,避免了一般课程目标描述中的抽象性,提高了实践指向性。

全文阅读

体育课程学分制度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学分制运行模式

论文摘要:论述了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教学的组织形式、学习成绩的评价等方面构建了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的运行模式。

引言

实行学分制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根据教学的基本要素,结合公共体育课程的特点,构建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模式将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一、课程学分制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必要性

1.1.1公共体育课程施行学分制管理,是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需要。我国高职高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在此背景下,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所具有的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学习进程的弹塑性、选择学习时间和教师的灵活性等优点,以及教学计划、教学安排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等,恰恰适应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需要。

1.12公共体育课程施行学分制管理,是适应高职高专教学管理变革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许多高职高专都对学分制进行了较深人的研究。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必修课程的公共体育在此背景下施行学分制管理,无疑是主动适应高职高专教学管理变革需要的积极举措。

全文阅读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论文

一、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中学体育课程要以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及学生发展为基础,其核心是实现学生素质的提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专家总结分析,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框架应包含以下几点内容:一是要涉及中学体育运动闲暇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二是激发中学生对各种运动的兴趣,尤其是被认为是理论性的表现的竞赛,三是培养中学生具备良好的运动精神,四是使中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提升对生活的兴趣。当前,我国中学生体育课程目标发展方向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加强中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增强学生体质。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将“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写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第二,重视中学体育卫生保健教学,让学生能够具备体育保健卫生方面的文化素养,将体育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让学生产生运动的兴趣,并将这种性却变成一种习惯,并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各种能力,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自我适应能力与评价能力等。为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实现“终身体育”目标不仅是我国中学体育教育的目标,而且也是国外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通过各种合理的运动实践,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培养他们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并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味到运动的快乐和作用,激发他们进行长期运动的兴趣与欲望,形成一种爱好锻炼的生活方式。第四,通过体育运动加强学生的品德与审美教育。学校体育作为校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体育课程的设计也必然会承担教育的一部分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以“体”育人,提升学生的情商。

二、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中学体育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目标,笔者对于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从指导思想上来看,改变传统的以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转向以健全人的身体为目标的强身育人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自主性,注意培养学生中学体育意识,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使学生养成身体锻炼的习惯,提升学生自主锻炼能力。

其次,从教学体制上来看,改变传统的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旧体制,结合中学生体育运动实际,建立以增强中学生体质,提高中学生体育能力,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为主线的课程目标体系。注重强调在体育教学中相关文化知识,运动理论及卫生保健知识的讲解,结合学生身体锻炼实践,形成中学体育﹑卫生保健教育相结合的新体系,着重加强学生体育能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重视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使中学体育为培养新型的现代人才服务。

再次,从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来看,要着重强调体育教材的实效性﹑科学性以及趣味性,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文化教育与体育锻炼实践相结合。在体育课程的理论的讲述中要着重强调身体锻炼知识﹑方法等,此外,为了保障学生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安全性,对于运动处方原理﹑运动生理效果﹑运动的健康效益等知识也要进行详细讲授,以便更好的将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相结合。

最后,从课程整体编制来看,要注意编制丰富多样的选修课,增大中学体育课程的总体弹性,将体育课外活动引入到中学体育课程之中,遵循生理﹑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的要求。

全文阅读

体育课程设置论文

摘要:本文对成人学生的体育基础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教院普及体育课程的设置方向,为更好地指导教院体育教学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引言

教育院校的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部分,它的改革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培养出能够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以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民教师。本文旨在通过对教院学生体育情况调查,了解目前我省农村中学体育的现状及学生要求,为改革教院体育课程设置及其内容提供参考。

研究对象与方法

1991年9月至1992年初,对90级、91级、92级湖南教育学院379名脱产学生(其中男281人、女98人)从现行中学开设的体育课程,到学生的希望以及教学的方法等多方面提出问题,要求男女学生分别侧重调查并回答中学生对课程的设置意见。

调查结果分析

1、教院学生来源大多来自农村中学。在考虑课程的开设及内容安排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以便使学生能学有所用,目前,教院的普通体育课的主要教材,学生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已基本学过,甚至上师专时又一次地学习过,所以,教院体育课程内容应适当调整。学制为二年的前一学年半设普通体育课。教材内容,选编目前农村中学能开展的项目进行,且素质练习和理论知识应占一定的比重。通过一年半的普通体育课的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并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为选修课打下基础。

2、教院毕业生绝大部分是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和骨干教师,大都担任正副班主任,有的兼任学校的领导工作。由于中学的特点所决定,基本上所有工作、活动都要班主任去具体指导组织。很多学生反映,自己在体育上没有专长,有的甚至根本不太懂,使班级各项工作很难开展。因此教院普通体育课要在二年二期开设专项选修课。选修课教材内容,以目前农村中学有条件开展的项目且中学生喜爱的项目为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而又有基础的项目,通过一期的教学后,使学生在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较好地掌握一、二项体育运动技术及专项理论知识,以利于返回单位后去指导中学生的体育活动,在提高自己的体质的情况下,还使学生能终身受益。

全文阅读

体育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一、精心安排和选择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所安排和选择的教学内容,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体育游戏是首选内容,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是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相结合、富有浓厚娱乐气息和鲜明教育意义的一种游戏。教师结合中学生的身体特点和时代特点,恰当地安排体育游戏,灵活运用体育游戏,在发展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培养其团体协作精神,对体育教学有着重大意义。教师要不断地为游戏注入新的内容,增加要求,提高难度,使学生始终处于有兴趣之中。

二、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在人类若干素质中应该为首,它是人类渴望值最高的素质。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要求创新素质要贯穿于体育教育的全过程,因此是否有创新精神是衡量当代新型体育教师的一个重要标准。创新素质包括四个要素:创新精神、创新知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其中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敢于创新,要有善于吸收、加工、储存、应用现代信息的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课题,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才会有推陈出新的资本,才能打破教与学的定势。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育沿着素质教育发展方向前进的主观动力,是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精神动力。体育教师应是创新能力强,精力旺盛、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体育朝着“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才能造就大批高素质、有创造力的人才。

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无处不在,转化学有困难的学生是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学中,教师不能埋怨他们,要鼓励而不能挖苦,要关心而不能歧视,要爱护而不能打击。当学生胆怯时要安慰他,当学生没有信心时鼓励他,当学生遇到困难不能克服或不想克服时要帮助他。以批评为主或惩罚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少体验到成功感、喜悦感,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动力。因此,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为了使所有学生都感到学有所得,又照顾到个体差异,我把教学计划作了调整,由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带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同学,采用“一帮一”的方法,这样既保护了后者的自尊,又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的个性与风格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的体育教师应在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更深的突破;在教学中根据培养人才的需要,逐渐形成自身的教学个性与风格;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增强学科的兼容性及综合实践能力,更新教学内容,贯彻“新、精、实”的原则;改革教学方法,做到方法优化、独特、实用,真正落实寓趣于教、寓情于教、寓乐于教;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专业,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及思维方式,具有相关学科的拓展能力,肩负培养学生终身健身意识的责任,教会学生终身受用的健身方法,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全方位地进行教学工作,适应新形势体育教学的需要。

全文阅读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论文

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学生的体育意识强弱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益和终身体育观的建立。长期以来,高校学生体育意识薄弱,要想改变此状况,首先要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中的乐趣,激发起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其次是在学校中营造体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再次要改革高校体育竞赛的制度,增强小型多样、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级别、不同项目的趣味比赛。智能与体力结合的比赛等。

(2)改革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线的教材、教法体系。现行的大学体育教学大纲,一是竞技运动项目过多,教材的难度较大。二是每项教材的技术要求过高、环节过细且各年级教材的重复现象严重,加之教材中多采用注入“填鸭式”教法,严重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三是竞技运动项目对场地设施要求过高,大部分学校难以保旺,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转变教学观念。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旧的体育教学观,不利于21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应当转变教师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主动式教学,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

(4)转移教学重点,着重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终身体育观的确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高校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除增强学生的体质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其学习科学的健身方法,达到体育自立。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运动技术的精雕细刻,其教学重点实质上是传授和掌握运动技术,加之教材的难度较大,无法发挥其自主性。致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较差。要改变此现状,教学中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上,首先要求学生要动起来,在活动中激励学生乐学。然后通过乐教与乐学的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学生体育能力。

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每个学校体育工作者都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观念。自觉参与学校体育改革,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正确认识学校体育改革中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2)建立和健全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对学校体育改革的领导和监督,理顺、协调各环节、各方面的关系:排除各种外来的不利于学校体育改革的干扰因素:制订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保证学校体育改革的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

全文阅读

论体育文化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定位

摘要: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理念”和“人文关怀”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成分,在文化教育和科学课程的开展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大学体育文化课程,以贯彻体育文化,发展体育文化内涵为己任,是大学体育的精髓。本文旨在探讨体育文化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所处地位,并根据此项特点,探讨如何促进大学体育课程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体育文化;体育课程;定位;超越

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由来和杠杆。大学体育课程通过身体、技能、运动器材、物质等具体存在方式表现出来。大学体育课程反映了大学生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的某个行为特征。体育文化作为一项规范性文化,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大学体育课程在依托体育文化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体育工作者合理定位,并在实践中不断超越。

1.体育文化梗概

1.1体育文化的衍生背景

从19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体育文化随着世界整体科学的发展应运而生。宽泛来讲,体育科技工作者从文化中汲取了营养,让人类文明的认识逐步走向理性。体育文化同西方文化的发展一样悠久,是人类文明逐渐发展的一部分。体育文化作为大学课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愉悦学生身心,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方面,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体育文化的传播

早期的体育文化传播,是不同地域的人们,通过走、跑、跳、爬、扔等动作来实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延续。在体育形态、性质和目的上基本保持一致。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发展到今天,就成了体育文化。

全文阅读

体育舞蹈课程开发论文

一、开发价值及必要性

首先,体育舞蹈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对于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课程内容的资源开发是高校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体育舞蹈课程的内容资源开发同样符合教育事业发展对高校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有效地推动高校体育学科的发展,对于其他学科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作为时尚、新兴的体育课程,体育舞蹈有利于激发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为高校体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丰富其教育内容,积极实现对教学范围的不断开拓。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内容,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对体育舞蹈课程内容的资源开发,建立在充分吸收社会与竞技体育精华与优势的基础上,有利于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其次,体育舞蹈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教师价值的发挥。传统教学方式将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并未充分意识到教师在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上的重要性。体育舞蹈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要求,使教师的教学内容开发意识更为强烈,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性。在课程内容资源开发要求下,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旧有教材、教学方式的束缚,能够以受教者需求及最终教学目标为具体标准进行资源采集,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相对于传授知识技能而言,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更为系统复杂,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巩固自身知识技能,同时也使其由单纯的实践者转为更具深度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再次,体育舞蹈课程内容的资源开发有助于学生的进步发展。在课程内容资源开发过程中,作为教学工作主要对象的学生拥有参与到这一工作中的能力与愿望,而参与到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工作中,有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思考并解决教学问题,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受教者的创新实践、探究迁移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为受教者的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课程内容资源开发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以兴趣、爱好、能力等为依据进行学习方式、内容等的选择,对传统学习方式的改变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调动起受教者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其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二、开发的原则

体育舞蹈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受资源价值、高校实际教学条件、受教者的接受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并非所有具有价值性的课程内容资源都能够得到充分开发和实际应用,这就意味着课程内容资源开发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体育舞蹈的课程内容资源开发需要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并坚持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资源开发必须遵循体育舞蹈的客观发展规律,要充分合理。不同风格的体育舞蹈其伴奏音乐、节奏、速度各不相同,也因此具有不同的发展规律[3]。以恰恰恰为例,其具有诙谐、俏皮、利落的艺术特点,而对这一类型的体育舞蹈进行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就需要符合其艺术特色。

2.针对性原则

课程内容资源开发需要针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受教者的实际状况及具体特点,并结合课程目标进行实施。首先,有效达成课程目标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目的,因而这一开发过程应以课程目标为中心,有针对性地进行。其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程内容资源开发需要根据不同受教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及体育舞蹈基础能力等进行针对性调整。再次,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要针对不同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经验及特长等进行,扬长避短,以取得最大的成效。最后,不同的高校应综合考虑本校的教学宗旨、培养目标、师生构成及硬件设施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切忌与实际脱离。

全文阅读

高中体育课程性质论文

一、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目的及其结构体系

体育教学目的是高中《体育教学大纲》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整个大纲构建的目标体系的最高层次,是确定教材内容的主要依据,也是用以检查和评估体育教学质量的标准。

高中新大纲所规定的体育教学目的具体内容共三项。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使学生进一步获得体育、保健的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从事体育锻炼、体育娱乐、卫生保健和其它社会体育活动的必要技术、技能与方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