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本科论文

体育本科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科学生体育教育论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了调查研究的需要,将以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在采用文献资料法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黑龙江省图书馆电子期刊文献对关键字“教育实习”第二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进行检索,并查找湘桂资料的书籍为此论更好的理论基础。

(2)调查法

本文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大学生实习地点、以及实习时间了解学生在实习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全文阅读

本科生体育毕业论文

一、前言

毕业论文(设计)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衡量和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提高学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是当前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紧迫的课题。体育专业本科生文化基础薄弱,对毕业论文深感困难,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在如今多校区办学、就业难、重技能轻文化、毕业论文(设计)流于形式等形势下如何提高本科论文质量呢?为此应了解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态度、他们对论文写作的认知、以及对论文写作的知识储备。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从广西某高校体育学院随机抽取2009级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共210名。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设计“本科生对毕业论文认知情况调查表”,于2012年11月向正在进行选文选题的2009级(大四)体育专业本科生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204份,有效率达97.14%。

全文阅读

本科学生实习体育教育论文

1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实习的意义和作用

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本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经历的环节之一,也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好与不好将是学生以后是否能够安身立命的根本。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实习能力,是学校通过学生了解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样学校就能够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培养方案,培养一批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避免学生毕业之后没有用武之地。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证。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有部分学校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实践不够重视,大多数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而轻技能的弊端。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找工作面试中存在理论与实践不能相结合,出现学生只会讲解不会做示范,有的学生只会做示范不会讲解,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快速的学习新内容。(2)课堂实践教学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专实践能力培养不够。课堂教学中讲解起到理论灌输的作用,以学生基本掌握所学内容为目标,忽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的结合,不追求精益求精,容易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影响学生实践的质量,有大部分学生实践与理论不能融会贯通。(3)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实践较为薄弱。部分学校存实习基地不足、实习时间较短、实习管理较松懈、实习考核评分不严等问题,造成多数学生实习效果不佳,实习积极性带动不起来,不能达到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的目标。

3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育实习培养措施及方法

(1)体育教育的规模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在壮大,而今天,体育教育专业也为社会体育培育了一批批体育专业人才,所以体育教育在社会上的位置也越累越重,然而由于他们在中学阶段偏重于运动训练成绩的获得,大部分时间在不同级别的运动队训练,使他们有着诸如文化理论知识欠缺、思想品格较为单纯、理解性不足、脾性耿直、喜欢竞争、可塑性大等有别于其他专业的自身特点和其他区别。由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本身就个性张扬、不拘小节,所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将成为高等院校中的一个特殊性的群体。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身体素质的高低安排体育活动,将学生的特长以及个性掌握好便于学生更好地发展,促使学生更喜欢体育活动。(2)从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来看,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实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活动是一项身体心理相结合的运动,大多数活动不仅仅讲究的是体力,更需要结合智力的配合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理论技术指导,可以使学生对该学科有更深刻的理性认识。积极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增强学生自信心,督促学生们不断努力,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消极被动的思想状况却会使大学生迷茫、彷徨、消沉,最后导致学生没有自信心,一事无成。(3)优化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课程设置和考核体系,从制度上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保障。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能课的时间和上课次数,给学生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学习给予时间上的保障,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只有大量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才是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要优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程的考核体系,将书面的考核和实践能力的考核相结合,明确实践能力考核在学生成绩中的重要性,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实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肖建华李嘉衡徐玉明赵二荣杨春东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系

全文阅读

专业本科学生体育教育论文

一、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育实习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培养,是各个院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1.专业实践实习能力是学生今后能否顺利进入工作角色的根本,是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环节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还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对于学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增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教学能力、课间活动组织能力、竞技比赛的组织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课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加强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也是学校了解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使学校能够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培养方案,从而培养一批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避免学生毕业之后没有用武之地。

2.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在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央做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因此,加强对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

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层面对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不够重视

全文阅读

略论体育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与基本格式

【摘要】体育科学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门类,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特征,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科学方法,体育科研论文的写作亦有自己的特点与要求。本文仅就体育科研论文的文章结构、基本格式以及内容与要求作一探讨。

【关键词】科研论文;文章结构;基本格式;内容与要求

OntheBasicStructureandFormofSportsScienceThesis

【Keywords】Thesis;StructureandForm;ContentandRequirement

***

1前言

从事体育科学研究活动,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多方面的能力和科学的方法。体育科技写作,不仅是体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而且是必须掌握的一种具体的科研方法。因为,一切体育科学研究之成果最后大都以科研论文这种书面表达形式,经科技信息载体传播于世的。体育科研成果如不能最后写成科技作品(论文),公布于众,那么一切个人的科学见解和观点,一切创造和发明,都不可能得到传播和利用,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而只能是研究者头脑里的一些思维活动罢了,世人是无法知晓的,如然,也就失去了科学研究的意义了。

诚然,人们衡量体育科研论文质量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其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大小,然而,论文所反映的研究成果能否迅速的向社会传播并准确的被人们所理解则取决于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这表明,一篇高质量的体育科研论文要求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全文阅读

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社会体育论文

1概念界定

在该研究中主要涉及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与“课程设置”两个主要的概念,因此,为了对研究有一个明晰、科学的认识,文章首先对着两个概念进行了简要的概念界定。首先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际上最初称为社会体育专业。在我国2007年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关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具体阐述如下,即: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社会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指导工作,并具有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在2012年,教育部为了更好的明确该专业的专业性质,将其改为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且在同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重新界定了社会体育指导与专利专业的培养目标,紧接着,在接下来进行的全国各大本专科高校在2012年下半年的招生中,也相应的将社会体育专业改为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而且各个高校还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本校的办学特点、办学特色和地域特色,对人才培养目标也各自进行了完善,使得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办学特征。其次是课程设置。课程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最基本的一个单元,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与此相对应的,课程设置也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关键性内容,是开展学科建设工作和专业建设工作的基础。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了优化学校的课程教学内容、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来说,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两个关键点。其中,合理的课程结构,实际上指的就是所设置的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应科学合理,如: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应科学、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应合理等等。而合理的课程内容,指的则是课程的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要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以及学科发展的动态与趋势。只有这样的课程设置才是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

2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现状

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在课程的体系结构层面来说,基本是一致的,普遍是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以及综合实践教育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大多都是围绕着《专业目录》规定的“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三大主干学科,而课程也普遍是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任意必修课四大类为主。其中,专业教育是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部分,不同的学校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各有不同,但是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基本上都是以“体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课程,加上体育技术类课程,再加上方向课程”这三个部分来构成的,也有个别院校并没有设置方向课程。如果从培养方向的层面来研究和区分,有的院校侧重于社会体育的经营管理,有的院校侧重于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却均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目前多数开设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四川省高师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实际上仍然是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内容的简单增加或是减少,仍然没有突破体育教育的课程构成模式。

3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现存的问题

概况来说,目前,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实践,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培养目标的定位过于宽泛。

在2012年,教育部将社会体育专业改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之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目标也重新界定为:培养具备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但是,教育部关于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界定,实际上所规定的只是专业的一个大方向,开设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四川省高师院校,还分别对此专业的培养领域和课程设置进行了设定,虽然各个院校的培养方案彰显了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多元化,但是也突出反映了培养目标的定位过于宽泛这一问题。

全文阅读

中国体育本科设置与控制研究论文

我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招生现状分析

由表2知:2001-2009年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24.2%、17.4%、13.6%、6.9%、2.7%、7.1%、6.6%、7.5%,9年总增长率为122.9%,略高于全国各专业100%招生总增长率,经历快速增长-小幅增长-平稳增长的过程。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在校学生数在这9年间增长了2.82倍,人数突破23万。培养规模的扩大,刺激了人们对体育专业教育的投资建设,拓展了社会资金向教育事业注入,推进了教育的产业化。在加快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另外,培养规模的扩大还可以加速培养专业人才规模,提高全民族素质,调整劳动力知识结构水平,致使国家“科教兴国”大计落于实处。但培养规模扩张的同时也要关注扩招所带来的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布局的宏观失控及学科专业总体规划的缺乏,而导致人才质量不能保障,大学生就业困难等引发新的社会问题。总之,体育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不能仅仅追求规模的扩张,应考虑从完善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和市场供求等因素适度控制。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目录内5个专业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每个专业的招生规模可以充分反映出5个专业的布局结构,以及各专业的发展态势。体育教育专业:由表2知,2001-2009年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19.8%、12.8%、11.6%、4.9%、1.3%、6.0%、5.0%、6.8%,9年总增长率为90.6%,略低于全国各专业及体育本科专业招生增长率。在校学生数在这9年间增长了2.29倍(略低于全国体育专业2.82倍的增幅),人数突破12万。9年招生人数呈现快速增长-下降-平稳增长的态势。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学科中最基础、最早设置的专业,其人才的培养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周期,与市场人才的需求契合较好,基本形成良性的稳步扩大的人才培养流程。另外,体育教育专业仍是体育专业中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基于近几年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相对饱和,适当压缩其培养规模,适度增加新兴专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运动训练专业:2001-2009年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见表2)分别为34.7%、21.9%、9.0%、2.3%、-0.2%、-1.2%、9.3%、4.6%,9年总增长率为106.48%,略高于全国各专业招生及体育教育专业招生增长率,呈现为快速增长-负增长-慢增长的态势,说明运动训练专业的招生规模在快速增长之后进入了稳定期。9年在校生人数增长了2.91倍,略高于全国体育专业2.82倍的增幅。社会体育专业:由表2知:2001-2009年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35.7%、25.9%、58.8%、18.5%、17.5%、5.8%、8.5%、16.9%,9年总增长率为455.0%,远远高于全国各专业及体育个专业招生增长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9年在校生人数增长了7.68倍,可见其势头迅猛。一方面,由于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社会体育服务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大,成为社会对多样化人才需求的热点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点突增推动了此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另一方面,新增专业在理论上都是符合人才市场对热点专业的社会需求,受市场的拉动作用使新增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同步增长。另外,也与此专业门槛较低,国家鼓励申报,高校容易获批此专业有关,表1中后3年的专业布局数据也说明这一问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1-2009年高等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23.6%、23.3%、24.4%、13.1%、-17.0%、5.0%、1.9%、13.3%,9年总增长率为40.1%(见表2),远低于全国各专业招生增长率,是所有体育专业招生增幅最小的专业。呈现一个“上升-下降-上升”上下波动的态势:2003年到2004年快速增长,2005年到2006年快速下降,2009年呈现适量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招生增长率波动较大,可能与此专业的入学门槛比较高、专业性较强、就业领域相对局限有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由表2知:2001-2009年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24.7%、17.8%、-0.07%、-2.9%、1.1%、10.8%、4.2%、2.5%,9年总增长率为52.3%,远低于全国各专业招生增长率,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规模呈增长-小幅下降-小幅增长的态势,整体增长平稳。这说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在快速增长之后进入了稳定期,规模的稳步增长可能与此专业的招生来源的区域性、专业性、就业局限性相关。

我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许多综合性大学,以前本来没有体育专业,现在也开设了体育专业,造成体育专业毕业生人口基数过大,就业困难。体育专业整体就业现状:由表3知,全国普通本科各专业就业率近几年稳中有升,初次就业率平均为72.00%,全国体育专业本科初次就业率为64.9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就业率。根据2010年《出国与就业》杂志就业动态栏目报道:本科中的综合类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年终就业率)为88.6%;理工类院校毕业生为88.5%;体育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最低,为74.7%。一般而言,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数据以初次就业为准。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初次就业率在30%以下为就业危机,30%~50%为就业困难,50%~70%为基本正常,70%以上属于正常。根据此标准,全国体育专业本科就业率为基本正常状态。根据辽宁省省教育厅、省发改委2009年公布的各省高校毕业生年度就业率,辽宁省的年终平均就业率接近95%,而2008年底沈阳体育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83.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哈尔滨省教育部门于2009年6月公开的省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排行榜,哈尔滨体育学院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仅为44.59%,不到60%,处于就业困难状态。陕西省10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2009年的初次就业率只有20.5%(82人),处于就业危机状态。经过两年时间2009届体育大学生就业率基本稳定在92.6%(76人),2010届则为88.2%(90人),这说明大学生找工作也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问题,要摆正心态。江苏省2007-2009年体育类初次就业率由65%提升到71.46%,达到正常水平。由此可见,我国体育专业整体就业现状存在明显的地域、校别、时间差异。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曾剑斌报道:2007-2009年华东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76.82%、70.16%、60.75%(表3),平均为69.24%,就业形势属于基本正常,略高于全国体育专业就业率。但近三届的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200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最低,处在70%以下。预计2010届华东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将更低,毕业生将承受更大的就业压力。赵长征报道[8]:2007-2009年江苏省体育教育就业率较为稳定,2009年达到73.07%,高于体育专业总就业率,就业形势乐观。由表4知,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对口率较高,从事教育工作仍是其就业的大后方。但也存在逐年降低的趋势,到企业工作的比例呈逐步增大趋势。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社会体育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兴起对高等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新兴体育专业,1993年天津体育学院率先试办,1998年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后得到迅速发展,2011年全国已有223所高等院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其中教育部等部委直属院校12所,体育专业性院校14所,涵盖了体育、师范、医学、理工、农业、综合等各类型高校。十几年来,社会体育专业已初具规模,为全民健身事业提供了大量人才支持,但亦暴露出一些问题。由表3,表4知:江苏10高校及三峡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率呈降低趋势,平均为61.90%,均值低于全国体育专业就业率。另外,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对口率较低,只有15%左右的学生从事体育(教育)工作,近一半的人到企业从事与体育专业无关的工作。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2009年以来的统计报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对口率连续三年排在倒数后10位,分别是2009年第3位(40%),2010年第7位(46%),2011年第3位(34%)。此结果与我们统计的结果近似。并且,社会体育专业半年内离职率平均在35%左右,毕业生月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结果与社会体育专业设置与招生的快速扩张形成鲜明对比,应引起有关部门注意。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统计表明(见表3),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率近3年处于基本正常水平,其就业比例明显高于江苏10所高校平均就业率(三年中有两年处于就业困难水平)。值得庆幸的一点是,尽管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率均值低于体育教育专业但有转好迹象呈现上升趋势,以江苏省10高校为例,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率2009与2008年相比提升24%。由表4知,运动训练专业就业去向比较分散,只有近13%的学生从事教育工作,其次选择企业或升学,近一半的学生从事其他工作。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由表3知,在全国四所体育学院高校中,北京体育大学的就业率最高,原因可能是:北京体育大学是体育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院校,生源质量远远高于其他院校;另外,北京体育大学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科研水平、学科建设、教训一体等优势明显。因此,北京体育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呈现这样的局面正是以上综合实力的体现。但其他三所院校初次就业率也均在85%以上,远高于江苏省10所院校47.55%的就业率,同时也高于全国各专业及体育专业就业率。反映出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地域毕业生就业率存在明显差别。但同时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差距正在缩小。由表4知,北京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流向第1位是学校体育教师,其次是公安部门,第3位是企业。说明,公安系统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择业行当,值得其他高校借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率现状与分析:由表3知:江苏省10所高校三年的平均就业率为56.30%,最低一年为38.89%,处于各专业较低水平。但在李博文所调查的15所院校中,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的年终就业率相差较大,较好的学校就业率能达到90%以上,而一般院校则只能达到70%~80%。从表4的就业去向统计看,1/3的学生继续考研深造,近一半的学生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仅有20%人从事教育工作。

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控制策略

整体规模控制策略:近10年我国体育学本科专业布局及招生规模基本同步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呈现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阶段,保持体育专业现阶段良好的发展态势及规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基本策略。体育教育专业:作为体育专业最基础、最成熟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相对稳定,教育部门仍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大后方,就业率较高。区域及全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相对稳定,保持现有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基本策略。社会体育专业:近几年社会专业设置保持5%,招生人数保持15%左右的增长,是体育各专业增速最快的专业。但也由此带来一些问题,如: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科建设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毕业生就业困难,专业对口率较差等。2010年教育部唯一同意撤销的体育专业是湖南省南华大学的社会体育专业。因此,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办学门槛,压缩专业及招生规模,积极调整和优化专业内部结构,力求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目标一致,改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既短缺又过剩”的尴尬局面是当前的基本思路。同时,呼吁政府在相关单位(如社区)设置社会体育专业相应岗位,提升群众(社区)体育开展的有效性、普及性与科学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作为专业设置及招生规模扩张最小的专业,其就业形势却越来越严峻。由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竞技体育机构等单位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精英化,本科毕业生难于立足。因此,严格控制规模,选择部分重点体育院校,集中优势办学条件,以培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博士精英人才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基本思路。运动训练专业:目前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论专业技术水平不如高水平专业运动员,论文化素质不及其他专业学生,再加之所学专业单一,因此,就业途径相对较少而且分散,压力较大。但在高校竞技体育的推动下,该专业规模有扩大的倾向,申报该专业的学校也越来越多。所以,以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特色、竞技水平、就业状况等为评价指标,严控专业点的审批是其基本思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研究资料表明,高校是民族传统专业毕业生首选的就业接收单位,其次是部队和公安系统。毕业生选择就业的单位种类限制较大,就业格局单调。因此,严格控制专业点的审批,依托传统院校的办学优势,慎重布局专业点和执行扩招计划,按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进一步加强与武警公安部门的人事合作,并逐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是该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等)推向世界,扩展国际就业渠道,也是值得尝试的问题。

本文作者:刘晓辉张宗国工作单位:惠州学院体育系

全文阅读

体育学科的校本开发论文

[论文关键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小学体育;校本课程

[论文摘要]体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加快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带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推动学校课程的协调发展。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基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课程调适、课程整合、课程创新等模式进行了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并组建了学科委员会全面负责本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划、设计、组织和实施,保证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实施,带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体育教学及实践研究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步得到贯彻实施。由于各地方、各学校的地域特征、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体育传统等存在差异,教育部制订的《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中只是将小学体育课程划分为5个领域,给出了课程总体目标、领域目标及各领域内的水平目标,并没有提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而是允许各地、各校和教师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这使各个学校进行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可能。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自2004年底开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经过系统学习及对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制订了学校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和步骤。经过4年的实践和探索,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日趋成熟和完善,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初步形成。

一、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价值

(一)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根据国家课程标准选定、补充的内容及创编的新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到了本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点。经过连续几年对学生体质的健康测试表明:身体强壮的学生多了,肥胖的学生少了;在体育课及其他体育活动中,合作的场面多了,旁观的人数少了,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地参与其中。

(二)加快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已经表明,校本课程开发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因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享有专业的自,而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另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有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合作和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课程专家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学校的每一个体育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而不是旁观者或随从,所经历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研究活动”,他们需要学习新的理论,自主构建体育课程体系,编写教材及教学方案,学习新的运动技能。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思维能力和教学业务能力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专业发展就落到了实处。

全文阅读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的研究

摘 要: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对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0--2012年毕业论文进行研究,初步分析目前本科论文一些现状问题 及其原因,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客观影响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2.030

1 前言

毕业论文是高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大学四年学业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近几年来,在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下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不容乐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加以重视。为培养符合广东省中小学教师需求,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体育教师,有必要探索出一种科学、合理的提高撰写论文质量方法。本研究旨在对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0级到2012级本科论文撰写质量进行分析,以期能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10-2012级三个年级的体育教育系学生为研究对象。

全文阅读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分析

0 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按照教学计划。应完成的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体育基础理论、运动技能和解决体育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和评估体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之一。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科研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是学生对体育教育领域和运动训练领域的研究过程。因此,及时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论文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学生综合运用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当前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问题,对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对毕业论文的成绩的分布、选题的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重点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同学们在撰写论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为今后指导毕业论文的撰写与评价提供参考和积累相关资料。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08级毕业论文,以班级为单位从中选取100篇学士论文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2000-2013年以来体育学术期刊相关的研究资料及书籍、报纸、国家颁布的相关法令文件。重点对我院体育教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08级学生毕业论文的档案资料(开题报告、论文登记表、指导、答辩、成绩评定记录等)进行了查阅和登记。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