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特殊教育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与普通院校不同,特殊教育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相比其他普通院校的学生而言,特殊教育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认为自己有更大的择业空间,如从事特殊教育方面类的英语教育,或者从事与外国友人交流沟通的手语翻译员等。二是此类院校学生包括用人单位认为特殊院校英语专业处于学院的边缘化,择业时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因此,特殊教育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展开调查、分析和研究。
二、关于问题的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近三年来江苏某特殊教育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18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0份。调查问卷共30道题,分为三大板块,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专业的认知和态度、就业现状的认知和态度。
2.行动研究法
凯米斯(Kemmis)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都包括了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本次行动调查中,通过走访江苏省内的几所特殊教育中小学校,了解了此类特殊学校对英语教师的需求并观察英语教师的工作状况,展开小组讨论,并将调查内容及范围拓展,再次以访谈形式进一步地询问了学校相关的工作人员,根据几次访查结果作出总结和进一步分析。
三、特殊教育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一、近3年我院招生与就业情况分析
近3年我院中高职各专业招生与就业情况表明:中职工艺美术、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招生人数有下降趋势,高职动漫设计专业招生呈略微下滑趋势;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升学率呈下滑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不选择升入高职就读,这也影响到高职的生源;高职就业情况虽表现出较好的态势,但其专业对口率刚达一半,而动漫专业就业的专业对口率未达一半,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改行从事非所学专业的工作。以上情况除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还与各市、县(区)残联开展的各种技能培训有关,部分学员培训后直接就业。另外,还有部分学员因家庭情况限制,无法继续就学。此外,也与学院现行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关。总之,我院课程体系结构中存在如下一些亟须优化的问题,即:专业的选择与确定过早,学生盲目性较大,学习目标不明确;中、高职课程出现重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程内容与学生需要、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等等。
二、课程体系设置优化对策
针对我院课程体系建设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可采取如下对策:
1.第二学年开始时,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愿自主地进行专业选择尝试取消报考时填报志愿的传统入学方式,避免按报考志愿中的专业方向直接分班。入学第一年以始业教育、文化基础课和专业通识课为主,即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语、数、外等文化基础课,计算机基础、美术基础、音乐欣赏等专业通识课,并对全体学生进行各专业介绍的始业教育,从而使全体学生对各专业都有全面的和深入的了解。这一举措能避免学生只掌握计算机操作却不懂美术、或只会绘画却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情况出现,从而拓宽学生专业选择的余地,更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这是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最根本的措施。第二学年开始时,学生自主自愿地进行专业选择,同时专业教师帮扶、引导学生朝着适合他们发展的专业方向进行综合分析、评分、编班(进行专业分班考试)。这时学生对各专业已有一定了解,且能权衡考虑自己的兴趣与志向,能克服以往入学初定专业带来的盲目性,对保证教学质量及稳定生源也会起到良好的作用。经专业分班考试,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考试分数及一年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宜的专业学习方向,更能保证其专业选择的合理性、科学性与稳定性。
2.合理优化中、高职课程设置结构以专业类别为主线将原工艺美术、装饰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和动漫设计与制作等4个专业整合为美术大艺术类,并在中、高职阶段侧重不同的培养方向,具体调整如下:中职阶段的工艺美术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工艺品设计能力,开设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速写、设计构成、装饰画、书法、摄影、表现技法、泥塑、传统手工艺制作、电脑辅助设计、木雕工艺、金属工艺、纤维工艺、工艺品设计工艺、丝绸手绘等课程。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工艺绘画设计与制作、装饰设计与制作、装饰雕塑设计与制作等工作,适合从事艺术品陈列设计、民间传统工艺的市场开发及相关单位的生产管理工作。中职阶段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能力,开设美术基础、设计构成、摄影、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广告设计、文字排版设计、多媒体技术基础、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创意与制作等课程。此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美术基础和艺术修养,传授多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之能具备光盘制作、网页设计、多媒体信息处理合成、视频编辑、数码影像设计等能力。高职阶段的艺术设计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家用纺织品设计能力,开设基础图案、中外纹样、丝网印花技术、扎蜡染技术、图案设计与应用、印花面料图案设计、床品面料图案设计、绣花制版设计、家纺产品款式设计与工艺、家纺产品配套设计、家纺产品陈列设计等课程。该专业注重培养具有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能从事床上用品整体设计、家居配饰设计、家纺用品陈列设计、印花面料图案设计、服装服饰图案设计、家纺品牌设计与企划的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阶段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开设动画概论、数字图形设计、艺用解剖与透视、场景与角色造型设计、动画分镜、动画运动规律等课程。该专业致力于培养从事动画制作、原画设计、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场景绘制、分镜头绘制、三维建模、数字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宣传广告制作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如此调整专业设置后,专业方向更明确、更具体;专业体系更清晰,更有利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学习;也避免了课程的重复性设置,体现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的原则。
3.加大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加强课外辅导与课外小组活动,增加实训课程。首先,加大选修课的设置。选修课的设置可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这样不仅不会影响主修课程的设置,也能满足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需求。其次,加强课外辅导与课外小组活动,以弥补主修课程课时不足的问题。第三,增加实训课程。为学生创设更多实践、实训的机会;进一步发挥校外实训基地作用,在现有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继续开发校内外新增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参与企业实训,更好地满足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需要。第五学期以校外综合实训为主,第六学期以校内项目整合实践及毕业设计为主,这种先校外、后校内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校外实践的过程中了解社会、认识市场,同时认识自身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再通过第六学期的校内整合实践,弥补不足,夯实实践能力。此外,还要继续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加强订单培养机制建设,按企业订单标准培养人才,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三、结束语
一、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困境的社会资本分析
(一)重视人力资本提升,缺乏社会资本建构
社会资本可通过个人和群体的努力来积累和扩展。笔者更赞同美国著名华裔社会学家林南对社会资本的诠释,他的社会资本概念综合性最强,他强调:“社会资本作为在市场中期望得到回报的社会关系投资———可以定义为在目的性行动中被获取的或被动员的、嵌入在社会机构中的资源。”尽管关于社会资本的概念和定义多种多样,但是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社会资本是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形成的资源,通过个体行动在社会组织结构中加以嵌入与构建,形成的各种资源的总和与各种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毕业生拥有较好的社会资本,有助于促进就业信息的流动,帮助个人获得就业机会,解决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建构适宜的社会资本,已经成为解决目前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路径。
(二)学生社会资源网络空间跨度狭窄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毕业生获取求职的信息量复杂,很多求职的需求信息仍属于非制度化或半制度化的阶段,缺乏一定的公开性,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乃至可信度都有待于深化和加强。这使得社会资本运作的空间无疑增大,成为毕业生获得可靠信息的重要途径,进而也是获得良好就业机会的主要渠道。但目前的现实是,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主要着眼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改革,更多地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专业技术水平等人力资本存量的积累,忽略了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社会资源网络,网络无论从规模、强度和密度等方面,都很难把现有社会资源联系起来。特殊教育学院很少为学生建立规范的、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化平台,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等。虽然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对教育的投入有关,但也无不与高校管理者的意识有关,国内各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一定程度上缺乏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一些省属高校,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没有搭建起多形式、多类型、多层次的学术研究服务平台,学校不能以无形的社会资源来影响学生,学校内部组织没有充分为学生建构多元化社会资本。
(三)外部社会资本积累不足,社会网络关系单向度
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在我国属于比较年轻的学科,创设时间短,图书资料缺乏,积累经验不足,正处在不断探索和发展阶段。特殊教育专业获取各种资源的能力欠缺,很多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建设同质性较强,造成特殊教育专业的重复建设。本科特殊教育专业就课程设置方面而言,以教育系课程体系为主要依托,修习了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盲、聋、智力落后、学习障碍等不同方向的特殊教育课程,具备了丰富的特殊教育理论,但专业方向不够明确,学科课程缺乏,无法有针对性地胜任特殊学校的任何一门学科教学,学生本体性知识缺乏,导致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在招聘过程中,宁愿接收其他专业本科毕业生,也不愿接收特殊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位应聘上缺乏专业认同。各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办学比较保守封闭,很少与一些企业联结成就业协作单位,没有与社会外部组织建构良好的社会资源网络,不能及时通过社会资源网络,了解市场需求信息,这是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匮乏的原因之一。学校开展的教育实习在很多时候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没有和实习单位建立起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社会关系,学校与社会仍处于封闭隔离状态,很难在良性的行为规范约束下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实习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欠缺,导致本科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市场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重构社会资本是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化解路径
1中美两国特殊教育法规保障比较
1.1中国特殊教育法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义务教育实施细则》、《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等[3],批准加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为我国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维护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提供了法制性保障。
1.2美国特殊教育法规背景
美国特殊教育高度发展得益于相关教育法规的制定。为了保障身心障碍者得到应有的教育,以及对身心障碍者人权的尊重,美国建立了相关司法干预。美国残障教育法案中明确规定,适应体育(adaptedphysicaleducation)是特殊教育的一部分。1967年,美国90-170公法正式实施,其第五款明确提出为特殊体育师资的培养和研究提供资金保障。此外,与适应体育有关的美国联邦立法还有:1973年联邦法令PL93-112(504)《复建法》、1975联邦法令PL94-142《残疾儿童教育法案》、1978年联邦法令PL95-606《业余运动法》、1990年联邦法令PL101-336《美国失能者法令》、1990年联邦法令PL101-476《失能者个别教育法》。健全的特殊教育法规,保障了美国特殊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2特殊体育师资培养模式比较
2.1培养目标
美国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方位特殊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职业素养的提高。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等课程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知识的视野,为后续的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知识,主要侧重于如何对残疾学生进行评估、诊断和评价,如何根据不同残疾的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和安排教学,如何灵活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从中国已开设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院校来看,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对所要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都提出了总体要求。具体目标主要是培养出具备残疾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管理、康复、科研等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的特殊学校、中小学、残疾人康复机构、社区、残疾人体育机构等部门输送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特殊教育的教师由于其针对的特殊教育对象,要求他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积累丰富的经验,进而具备从事这个工作的专业能力,其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是对特殊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的了解及认识的方法,并且能够运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对学生的身心状况进行客观的诊断及评价,并通过行为矫正以及心理辅导等各种社会性的发展技能的设立来提高这些特殊学生的社会行为。
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能够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这就要重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当前,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特殊教育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足、培训体制不完善等,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以上这几个问题。
(一)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数量不足
虽然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在不断的增加,但是,这些学校的师资仍然是这些学校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表现在目前的特殊教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不够高,他们殊教育类师范专业所占比例较少,大多数都是毕业于普通大学或者普通的师范类学校。我国目前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工作主要由各师范类院校来完成,特殊教育专业特别少。因为以前我国的师范类院校是单科型、封闭型、定向性的培养模式,致使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师严重缺乏。以甘肃为例,目前,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大专院校就2所,自2011年开始招生,目前已毕业的专业特教教师只有不到60人,全省总共有41所特殊学校,正常招生的32所,有9所已经筹建好,但因为特教专业教师配备不足等原因还未招生。而全省特殊儿童有12311人,在校就读为2546人,专业教师配备仅为484人,其余9170人随班就读,但这部分教师大多不是专业的特教老师。此外,特殊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生即使有意从事相关工作,但因为工资低以及岗位编制等问题,再加上社会对于特殊教育的认同度低等各种问题导致特殊教育教师流失严重。特殊教育教师数量不足,导致很难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我国特殊教育的起步比较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并且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培养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机构。此外,我国对于特殊教育合格教师的学历要求比较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的比例并不够大,并且专任教师中也只有一半左右的教师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再者,因为特殊教育相关专业的就业体制等问题,使得许多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不是特别好,并且社会对于特殊教育方面的各种支持还不够,人们对其并不了解,使得许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并没有这个职业。这些原因都导致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够高,进而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很多国家已经将特殊教育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普及情况的重要标志,并且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尺。然而在我国,人们却存在着错误的观念,即我国应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普通教育,如果无法改善普通教育的质量,更别提改善特殊教育的质量。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会限制政府、社会的投入力度,从而无法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的健康发展。
摘要:MOOCs平台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了特殊教育领域的最新信息动态、建立教师共同体的平台等促进专业发展的机遇。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与困境,阐述了MOOCs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以及MOOCs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MOOCs;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MOOCs(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又称“慕课”,是一种基于联通主义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08年,斯蒂芬•道恩斯(StephenDownes)和乔治•西门子(GeorgeSiemens)首次提出“大规模在线课程”的概念[1]。2012年被称为世界的MOOCs“元年”,其中2012年3月,斯坦福大学教授创立的U-dacity和Coursera,5月哈佛大学与MIT(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创立的edX,被称为MOOCs的“三驾马车”。2013年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率先与edX签约;初夏,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与Coursera结盟;还有一些高校也开始了自力更生建设MOOCs的道路[2]。2013年被称为我国的MOOCs“启动年”。
一、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与困境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不断更新专业思想、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探究来拓宽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强调个体的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是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直至结束教职生涯的整个过程[3]。特殊教育教师与普通教师相比,专业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第一,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教师总量少,教师缺口大。需要通过培训,培养更多优秀的特殊教育师资。第二,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以专科及以上为主,但相当一部分教师是通过成人教育的形式获得的学历证书,而且本专业出身的教师占总特殊教育教师的比例小。郭启华老师对安徽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中发现,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总教师人数的87.25%,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通过成人教育的形式获得的学历,此外具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比例约为35.05%。冯建新老师在对陕西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中指出,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88%,但特殊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只占10.2%。
(二)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可能性
摘要:为培养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全纳教育理念与实践能力,以基于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师范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着力点,改革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主要内容包括拓展实践教学基地覆盖行业领域、建立职业导向教育与学术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施三站式轮转实践机制.
关键词:实践教学基地;全纳教育;特殊教育
师范生2014年1月国家出台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G2016年)»提出全面推进全纳教育,并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师范生的全纳教育理念和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全纳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学校必须无条件地接收学区内所有儿童,并为这些儿童发展所需的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1].顺应全纳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对特殊教育教师概念界定,也不再局限于特殊教育学校的专业人员,而是扩展至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及其他机构中履行残疾学生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未来教师除了要了解全纳教育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尽可能地在真实的全纳环境中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因而教师教育日益重视实践教学的价值[2].
1当前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教学现状
1.1全纳教育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我国大部分高等学校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目标单一,特殊教育专业师资培养还是以向特殊学校输送教师为主要目标,全纳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3].在相当多的师范院校,全纳教育既没有单独的授课,也没有纳入其他实践课程[4].因而在实践教学方面,以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为主要内容,特殊教育师范生全纳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未列入人才培养目标之中.
1.2特殊教育教师岗位能力未得到充分培养
长期以来,特殊教育师范毕业生以教育系课程体系为知识框架,学量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特殊教育专业课程[5],培养特殊教育师范生的院校未能与普通教育、社会福利、康复、医疗等行业交叉融合,学生的实践机会也都集中在特殊教育学校,缺乏多机构合作实践机会.特殊教育是一项团队事业,合作已经成为特殊教育当中的一种普遍和必要的实践[6],而当前特殊教育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单一,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多领域、多团队合作实施特殊教育的意识与能力较弱,专业发展自主意识也不强,这与当前国家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全纳教育实践能力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一、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升
教师专业化主要包括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两个方面,对特殊教育教师的任职既有学历要求又有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等的要求;特殊教师教育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国家制定对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和特教教育机构的认定和管理制度;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一个逐渐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发展的要求。为满足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要求,陕西省对特殊教育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业化提升:首先,对欲从事特殊教育的人员从学历、知识、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才有资格成为特教教师或获得特教教师专业资格证。在现有的特殊教育教师中,笔者调查的结果数据表明,大部分特殊教育教师都能达到要求的学历,即大专以上学历,并且从实际素质上也和未达到专科以上学历人员有明显差异。陕西省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具备对特殊教育教师要求的各项知识水平,但在心理学知识方面还显得有些欠缺,还需要有所加强和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的授课对象具有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很强的监控能力。笔者调查了解并做了研究,陕西省特殊教育教师在课堂监控方面具备相应的能力,在知识体系和学历等方面也都能够满足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要求。
二、对特殊教育发展现状的总论
从整体上看,陕西省特殊教育教师大都较为年轻,大都具备大专和本科学历,但人数远远达不到需求人数要求。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学知识相对欠缺,不能满足特殊教育对象的需求,还需要逐步加强。还有大部分教师并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专业人员,目前需要对特殊教育教师进行专门的资格认证制度建设。陕西省对特殊教育教师大都只重视理论方面的培训,内容方面缺乏针对性,经常还受到教育经费不足的制约。使特殊教育教师在科研机会方面大大减少,对特殊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发展不能形成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五、对特殊教育发展的建议根据我们对陕西省特殊教育专业的调查了解,发现陕西特殊教育还存在几个问题,笔者对此特别提出几条建议。
1、特殊学校应当与高等院校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开设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高等院校必须与特殊学校联合起来建立一套理论和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合作机制:在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大学组织特教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提升特教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特殊学校应当定期邀请大学有关特殊教育方面的专家到特殊学校进行讲学;大学培养的有关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到特殊学校实习;鼓励普通师范学生前去特殊学校听课,增加有关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制定和建立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对特殊教育教师资格的认证包括学历、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内容。目前情况下,陕西省对特教教师的要求为最低应在大专以上学历;不但要具备普通教师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具备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教学技巧等,我们必须细化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的种类,建立完整的认证体系。
3、对特殊教育教师进行终身化培训陕西省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应当严格按照要求,对特教教师进行终身化教育。定期参加由学校组织的特教教师技能培训,针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培训。根据有些常见和疑难问题,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的调整培训内容,经常进行这样的培训。同时,不断努力扩大宣传,使社会各界了解和认识特殊教育及其重要性,吸收社会上各界的力量,使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补充教育经费的不足。
4、鼓励特教教师参与科研我们应该提升特教教师对科研的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他们关注前沿信息,针对不同的残疾学生,运用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总结优秀的教学经验;学校应该为特教教师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鼓励和帮助教师参与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各个特教教师的科研水平。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关于特殊教育的定义界定,我国学者有不同的见解,目前影响较大的是朴永馨教授的定义。朴教授认为: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而特殊教育教师作为在教育机构中从事特殊需要学生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是现代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含有学科文化课教师,特殊教育机构行政管理人员,还包括职来技术课教师、资源教师、生活指导教师等专业人员。他们不仅承担着普通教师的任务,同时还应成为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诊断者、学生优势智力的开发者、学生差异教学的设计者及学生学习指导的合作者。所以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对于特殊儿童的发展乃到特殊教育的发展前景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我国特教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师资素质结构偏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层次明显偏低。目前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对特殊教育师资要求呈现出高学历的趋势。美国特殊教育教师学历普遍较高,以博士和硕士居多。在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总体学历偏低,本科生较少,另外由于我国的特殊教育起步较晚,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还相对落后,长时间没有正规的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机构,大量非特教专业出身的教师从事特殊教育,这些严重影响到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结构。因此,提高学历层次、完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提升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特殊教育制度不完善、特殊教育教师准入标准偏低
虽然我国的特教发展较快, 但国家在特殊教育方面投入的关注程度还很不够, 相关的法律措施也很不到位。由于特殊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 特殊教育教师应具有的素质要求要比同等级普通教育教师的要求更高。我国在《残疾人教育条例》中规定“国家实行残疾人教育教师资格证书”,把特殊教育师资资格法律化。但因缺乏切实的措施来保障落实,一些特殊学校由于师资不足而不得不聘用没有资格证书的老师, 而国家相关体制的不完善又恰好使他们有机可乘。我国特教教师的准入制度不健全且准入标准过低,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特教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 缺乏继续教育规划
摘要:专业伦理是特殊教育教师进行专业活动的基石,但特殊教育教师在专业实践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伦理困境,这些困境直接影响特殊教育教师的服务质量和专业化发展,不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不利于维护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团体的社会地位与荣誉,不利于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文章结合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实践,分析他们面临的伦理困境,探索解决困境的策略,以期引起特殊教育教师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对专业伦理的重视。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伦理困境;因应策略
专业伦理是[1]为有效保护服务对象权益,维护专业团体地位与声望,专业的从业人员透过团体之讨论与共识,以集体自律的方式,订立专业守则或公约,要求全体会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越是专业性强的领域,从业人员专业伦理素养越重要,对从业人员伦理要求也越高,较之普通教育,特殊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中弱势的残疾儿童,其专业性、实践性、伦理性更强,特殊教育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伦理判断、伦理决策与行为也更为重要。基于此,本文结合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实践,分析了他们面临的伦理困境,探索了解决困境的策略,以期引起特殊教育教师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对专业伦理的重视。
一、特殊教育教师常见的专业伦理困境
(一)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的伦理困境。多项研究表明,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想等专业素质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比如,王雁等人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素质(分为高水平、一般水平和低水平)的调研发现,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处于一般及较低水平的比例为44.3%,其中,专业知识处于一般及较低水平的占70.4%,专业技能处于一般及较低水平的比例为56.5%。[2]陈秀敏对普校随班就读教师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随班就读小学教师在带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之前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知识技能的培训。[3]服务性是专业的重要特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的首要目标就是服务特殊儿童,满足他们的需要。虽然绝大多数特殊教育教师在工作中已经尽心尽力,但专业成员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是做好专业服务的前提条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足势必导致他们不能提供有效的专业服务,甚至是不当服务。比如,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不良行为;在康复训练中急于获得效果,违反训练原则等行为。这不仅不利于服务对象的身心发展,而且影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声誉,也使他们在专业活动中感到无力、无奈、无助。
(二)教育场域复杂———管理的伦理困境。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场域较为复杂:一是特殊儿童构成复杂,班级中通常兼有不同障碍类型的特殊儿童,比如,自闭症、唐氏综合征、多动症、多重障碍儿童等。二是特殊儿童障碍程度不同,包括轻度、中度、重度。三是特殊儿童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如,攻击行为、自伤行为、突然的尖叫等等,导致教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有效的学生管理是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就特殊教育教师而言,对于特殊儿童的管理充满伦理冲突。从行为动机上看,如果特殊儿童有意违反教育教学的行为,教师适当惩戒是必要的,也会起到警示作用,但特殊儿童的干扰行为往往由障碍所致,而非故意。管与不管,如何管,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行为规范,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采取措施,不仅内心伦理冲突强烈,而且难免出现偏差行为。因此,学生管理是特殊教育教师最大的职业压力源。[4]而如果特殊教育教师在管理中的内心冲突不能得到及时纾解,就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表明,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5]
(三)教学效能感低———职业枯竭的伦理困境。由于特殊儿童自身障碍的原因,与普通学校教师相比,特殊教育教师的劳动效率不高。特殊教育教师经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导一个特殊儿童,却收效甚微,尤其是那些具有某种严重障碍而学习能力较差的特殊儿童,如“针对有些学生的教育,教师经过十数次甚至是数十、上百次的训练,学生仍然难以接受”[6]。所以,特殊教育教师普遍自我教学效能感较低。研究表明,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能够显著预测职业枯竭。[7]职业枯竭的特征是工作满意度低,丧失工作热情和兴趣,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离职意向或离职。因此,职业枯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情感依赖、离职倾向及行为,进而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四)专业综合性强———合作的伦理困境。特殊教育是一门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医学、康复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专业人员的领域,只有在特殊教育教师、学校心理咨询师、医生、语言康复师、物理康复师、职业康复师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团结合作下,特殊教育工作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国外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尤其是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均是在多领域专家团队的参与下完成的。同时,家长也是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力量,关注专业人员与家长的合作交流已成为国际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特殊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尚缺少特殊教育教师与其他专业领域专家合作的平台,虽然有些专家自发组织各种活动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支持,但作用有限,难以保证合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实现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绝大多数特殊儿童家长仍然认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是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教育和训练是教师的责任,因此,参与意愿不高,“参与的面很窄,参与的度也很浅”[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