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色校园文化

特色校园文化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特色校园文化论文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界定

高校是社会先进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高校校园文化一般可以从宏观的角度理解成高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与创造形成的过程,其中主要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而从微观的角度来说,高校校园文化则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活动当中所形成的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包括了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两大阵地,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普通高校侧重于知识文化,而高职院校则是以技术文化为内涵。通过将传统的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进行互补所创造出来的行业技术特色文化,是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职业化是高职院校技术教育最明显的标签,在逐步形成校园文化的过程当中,融入了更多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因素,具有鲜明的自身特征。

1.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地方性特征

从文化传承的视角来分析,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历史、传统校园文化的积淀相对来说是不够的,但是高职院校发展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市场当中的重要力量,正处于积极吸收优秀文化的阶段。从这个角度来说,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则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开放性与兼容性;除此之外,站在文化的规范性上来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虽然当前还不是非常完善,但是与实践经验非常贴合,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特征,加之高职教育的要求与市场联系得十分紧密,在很多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习惯。所以,师生的行为或多或少地会带有一定的行业特色,使得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也带有职业文化的特点。

2.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服务性及实用性特征

全文阅读

校园特色文化活动论文

一、基本情况

(一)调查背景

校园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条件。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能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还可以催人奋进,起到育人的功效。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体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课题。而对于我们学院来说,刚刚升本,进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则成为了我院的关键。

(二)调查目的

1.全面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2.着重探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通过具体的实践调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4.从育人入手,优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能力,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在对我院的调查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

全文阅读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摘要】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特色;素质教育;精神文明建设

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

1 整体规划,打造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

“孟母三迁”的故事诠释了环境育人的真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看来打造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是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头戏之一。

1.1 挖掘学校内涵,彰显学校特色。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有特色,学校应该在充分挖掘已有的文化教育设施的基础上,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努力加强校园环境的硬件设施建设、改造、更新,使学校的环境更适合教师、学生的成长,使校园环境达到美丽和谐,有特色。比如我校根据百年办学历史和古镇李庄风格,提出了“传李庄文化 导精彩人生”的特色,校舍建筑为仿古建筑,校园绿化美化彰显李庄特色和学校精神。

1.2 抓好阵地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1)充分利用橱窗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文化教育阵地,及时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教室图书角、展示台、雏鹰争章栏等,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全文阅读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一、中职学校为什么要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一)推进中职学生顺利就业的需要

从企业反馈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到企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约束,经常被企业考核扣分甚至被淘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匮乏,平时学生在校只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没有一个与企业相接触的机会。一旦毕业走入企业,学生很难感受到企业的生活氛围,不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员工角色,无法达到安心就业的心态。所以,中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企业。因此,中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收集企业文化的成分,把企业文化理念中有价值的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去,拉近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中职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慢慢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氛围。这样,中职生在走入社会时就不会无所适从了。

(二)加强中职学校特色兴校的需要

中职学校应当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突出职业学校的特色,使中职校园文化“职”味更浓,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形成,让学生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促进学校的招生、就业、德育管理和教学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增强中职教育的活力;增强家长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度,推动企业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认可,发挥特色兴校效应,推动学校良性发展。

(三)促进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校特别是农村中职学校生源大部分来自于本地初中毕业生,上中职学校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这些学生相对而言成绩较差,纪律观念不强,缺少勤奋,学习欠主动,自觉性不够,厌学情绪浓,生活和行为习惯尚需加强,且他们自尊、自卑、自弃、自以为是和逆反等个性心理状况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招得来,留得住,使中职学校逐步发展壮大。

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全文阅读

构建特色校园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7-205-01

摘 要 校园体育文化,是办学理念的一种体现之一,体现出全校师生员工的文化品位与修养,是学校个性与传统的塑造与延伸,从民族性、地域性、专业倾向性等方面创造自己独特的校园体育文化,彰显学院鲜明的个性化与特色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特色 校园体育文化

一、建设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民族性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经几千年而形成各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对中国体育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以承传中华民族文化为本,才有中国特色的校园。

由于特定的生活方式,少数民族体育多趋向于体力积蓄与自然较量的文化内涵.如骑射、赛马、马球、搏克等为代表的北方草原民族体育项目就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成为本地区独特的、体现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 所以在民族学校把一些民族体育项目列入了体育课程,既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又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尤其是让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体育院校学生或全校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和掌握当地主要的民间传统项目,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以传承发展。

(二)校园体育文化地区性

全文阅读

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

一、校园文化产品的设计的需求分析

(1)消费人群分析

校园文化产品因其元素的特殊性,适用范围相对狭窄。不可能作为市场流通的日用百货一样,遍布各大商场、超市。传统意义上认为,校园文化产品是官方交流时的馈赠、交流礼品,其实其消费市场远不止于此。事实上,在校园环境中生活的人群、曾经有校园生活经历的人群以及将要步入校园的人群都将成为校园文化产品消费的主力军。其消费者的年龄段跨度很大,需求也十分复杂。因而此类设计要对症下药。

(2)购买力分析

校园文化产品如果作为日用品消费,其价格应该与其它同类产品持平,或略高一点。但与全球资源共享的商家相比,从价格上相比根本没有竞争力。因而它应该作为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产品。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应该是物美价廉的产品占主流。相对昂贵的校园文化产品只能作为有益的补充。

二、校园文化产品的设计定位与原则

根据校园文化产品的设计定位的目标消费人群,可以按照用途分为:日用品、装饰品、纪念品三大类别。

(1)日用品

全文阅读

地域特色校园文化论文

一、与育人理念相融合

雨花石的形成,经过了原生形成、次生搬运和沉积砾石层三个复杂而漫长的阶段,历经数亿年的运动变化才成型,还要经过能工巧匠的细心雕琢,最终才成为精美的艺术品。雨花石的这一演变过程被学校领导提炼为“兼容并蓄、至善至美”的品质,将其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核,体现学校领导对教育的高远追求。“经水濯而清华,遇熔炼而忠贞;呈胜景而纯朴,遭湮没而豁达;担重任而不倦,育群英而无私。”用诗一般的语言解读“雨花石文化”,丰富“雨花石文化”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学校在育人方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培育人、愉悦人、塑造人、发展人,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挖掘“雨花石文化”的深层内涵,学校将体现“雨花石”精神内涵的“争先、坚守、忠贞、包容、奉献”确立为校园精神。这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拓展,也是关注师生成长过程、理解并尊重其成长过程中渐进式变化与幸福感的直接体验。在此基础上,学校将“雨花石文化”的最高追求落实到教育追求上。雨花石的美体现在“品、纹、色、形、质、声、韵”等方面,根据这些特点,学校将教育追求总结为“七行诗”:育德当如石之品,润物无声,一枝一叶总关情;校景当如石之纹,序却随机,横竖侧看总相宜;技精当如石之色,悦目如心,行行出彩齐争艳;塑人当如石之形,方圆偏倚,天生我材必有用;治学当如石之质,脆硬润泽,因材施教当无憾;求学当如石之声,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意志坚;为师当如石之韵,坚柔稳严,桃李不言自淡然。六合中专通过由浅入深、抽丝剥茧般将雨花石的精神、品质、内涵等融入校园,打造“有根可循”且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并将“雨花石文化”与育人理念完美融合。

二、与专业发展相得益彰

有了完整的“雨花石文化”理论体系,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理解、继承和发扬雨花石文化。六合中专领导很早就意识到,雨花石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正逐步形成一条经济产业链,传承雨花石文化、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是大势所趋。学校先后开展了4次雨花石文化产业调研,邀请南京市雨花石协会来校进行了三次专业设立论证,最终在工艺美术专业开设了雨花石雕刻方向,以文化促进专业发展,以专业推动校园文化传播。雨花石雕刻专业采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方式,从2010年开设至今已有五年历史,成为学校推广雨花石文化的中心和缩影。据许本洲介绍,学校主要从普及雨花石知识、建立专业标准、推动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完善专业建设。第一届学生是以兴趣班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共招收了20多名“学徒”,他们平时正常上课,遇到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课程和专业实践则跟着受聘大师学习。在雨花石知识普及方面,学校通过组织相关教师编写校本教材《雨花石美学研究》,并开设选修课帮助学生掌握雨花石的形成、品鉴、工艺加工等知识;将历代歌咏雨花石的诗词文章选编成册,让学生通过晨读接受雨花石美好品性的熏陶。与课本相得益彰,学校还成立了雨花石校外资源调查兴趣小组,让学生亲身感受雨花石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这一以雨花石雕刻专业为中心,吸引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普及方式,让雨花石文化得以散播给校园内的每个人。建立专业标准包含雨花石的雕刻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学校聘请雨花石雕刻工艺大师作为专业建设指导专家,规范专业实训中心建设,营造浓郁的专业实训文化氛围。指导专家蔡康麟大师是六合区雨花石雕刻工艺的主要传承人,也是该工艺标准的主要制定人,经验非常丰富,拿到石头便能很快判断出其价值、可雕刻的形状、雕刻方式等。如今年过七旬的他常年在校“助阵”,既培养学生也培养专业教师,是校内推广雨花石文化的“形象大使”。创新技艺是传播雨花石文化的有效方式。传统的雨花石工艺加工主要是抛光、拼装和制作简单的工艺用品,产品工艺简单、附加值低。学校在雨花石雕刻专业建设过程中借鉴了玉雕、牙雕的工艺方法,推出了雨花石俏雕工艺。一枚普通的雨花石通过俏雕后价值往往提高了数十倍,这也吸引着更多的学生学习雨花石雕刻工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专业建设的主要职责,更是传播雨花石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与六合区48家雨花石工艺加工厂共同成立了“雨花石文化产业发展联盟”,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定期会晤、岗位技术培训、定标准培养等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六合区雨花石文化产业的发展。学校还邀请雨花石协会的专家和企业代表每年举办两三场讲座,让校内师生更近距离接受熏陶。“精心打造雨花石专业文化,建特色专业,育特长学生。”学校五年来共培养了136名该专业毕业生,76人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5名毕业生在掌握了雨花石雕刻工艺技能后创业成功,实现了职教富民的办学目标,成为传承和推广雨花石文化的榜样。

三、以环境与活动潜移默化

在六合中专,你会流连于雨花石文化墙边,徜徉于雨花石文化大道,漫步于雨花石文化长廊,晨读于雨花石实训楼,小憩于雨花石荷池畔,驻足于“天落雨花”雕塑前。如果你有闲情逸致,还可以慢慢欣赏雨花石文化墙上按照淘石、赏石、品石、赞石、藏石、咏石、刻石、颂石等八个主题制作的八块大理石浮雕,以及长廊两边雨花石展示柜里定期更换的雨花石精品……学校以“雨花竞秀,技创风流”为主题进行校园道路与长廊文化、墙壁文化、雕塑和园林小景等环境的设计和建筑物命名,将雨花石文化镶进浮雕、嵌入石壁,刻进师生的心中。“第四周‘雨花之星•志愿之星’1309班张家伟同学,作为1309班的语文课代表,他每天积极配合老师按时组织同学早读;作为校学生会生活部部长,他带领全体成员每天认真完成教室、包干区、绿地及宿舍的卫生检查,并组织公布在公告栏内。这件事虽然繁杂,但他从不抱怨,兢兢业业地为校园的干净美丽立下汗马功劳……”每周一评的“雨花之星”是学校渗透雨花石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完善、品格形成、能力提高而常设的活动,主要挖掘和表彰那些在劳动、学习、管理、志愿服务、道德等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每周一评,每次评选一位。除给予证书和物质奖励外,还在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进行同步宣传。学校还对“雨花之星”进行跟踪观察,结果显示,凡是获得过“雨花之星”荣誉的学生各方面表现均良好。其实,在六合中专的校园中,无处不烙下雨花石的印记。如学校先后举办了四届雨花石精品展,时间定在每年的10月份。每个班级都要上交作品,然后由学校组织专家选出精品,集中展出。除了学生的作品外,还有部分教师和大师的作品,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认识雨花石的自然美,体会其内涵美。将学生社团冠以“雨花”之名,组织与雨花石文化相关的活动,也是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如将校园龙狮队命名为“雨花魂”,将校园舞团命名为“雨花飞炫”,依据雨花石的意韵编排节目内容,让学生对雨花石的内涵有更深的体验;成立“雨花情”志愿者协会,每年为社会提供5000余人次的服务,内容涉及环保、关爱弱势群体、交通安全、义务献血、公益宣传等;校园文学社命名为“石韵”,文学社主办的校报命名为“雨花真彩”,每月一期,集中展现校园文化的精华……同时,学校还结合雨花石姿态万千、个性独立、本真至善的特质,推行“角色教育”的德育工作模式,引导学生在家做一名好儿女,在校做一名好学生,在企业做一名好员工,在社会做一名好公民。

作者:丁锐 单位: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全文阅读

深化校企文化融合,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摘要: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是当今职业学校的一项创新举措。实践证明,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完善了职业学校学生与企业的对接,这种办学模式也将是未来职业学校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文化 校企合作 校园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

2010年5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因此,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着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充分实现与校园文化的对接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从而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就业。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校训、“臻美臻善,日进日新”的校风,秉承“尊重每一名学生,发展每一名学生”的教育理念,坚持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搭建融入优秀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的平台;有针对性地引入优秀企业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整合,找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点;强化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促进校园文化与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创新教学模式为攻坚,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以服务阜新经济转型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支撑,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办学活力”的特色办学理念,把学校建设成独具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原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基础上,以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建设体现企业文化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融入企业精神,形成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紧密结合是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在学校的教育理念与企业的文化精神的融合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产生积极的认同。

二、引入企业文化,构建规范标准的专业实训氛围

加快企业文化的引入。通过加强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让学生置身于企业的氛围之中,在校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染,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协作精神,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将学生打造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全文阅读

特色校园文化的营造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学生而言,校园是他们成长的摇篮、展示的舞台。具体而言,广义的中小学校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校园内,经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共享的校园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

一、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尤其对于学生而言,这磁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建构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尽管很多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以打造学校文化,却收效甚微。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如学生不思进取、无心学习,教师厌教、变相体罚学生,师生精神萎靡不振等。许多教育工作者很迷惑,学校的条件越来越好,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师生的精神面貌却没能振作起来。细细研究不难发现,在教育工作中,在校园环境建设、教科研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正在加大,却唯独忽略了校园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建设。校园文化缺失是导致当前众多学校缺乏办学特色的一个主要因素。

朱永新教授认为当前的校园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形式主义,他将问题归结为以下三点:一是物表化,很多学校建得富丽堂皇,但只是一些建筑、图案,并没有真正成为师生生活和记忆的组成部分,没有具备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二是文本化,各种学校都建立了很多规章制度,但制度只停留在文本层面,没有真正地成为规范学校成员行为的动力。三是标语化,许多学校努力让每一堵墙都能“说话”,写满了各种标语口号。但这些标语只是挂在墙上,印在宣传册上,没有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甚至行动方向与标语内涵南辕北辙。

二、 营造特色校园文化的策略

1.理念文化建设

理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所在,是支配学校办学的纲领,是整个学校文化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全部价值的体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理念文化,就会铸就什么样的学校。具体而言,理念文化主要包括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学校愿景、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

以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为例,坚守“酷爱读书、勇于探索、崇尚文明、追求健美”的校训,将学校理念文化融入校训中,体现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爱读书,读好书,是学生最基本的任务和使命;勇于探索是国家和时代对下一代的鼓励和召唤;崇尚文明是学生品行的总要求;健美是身体素质的追求指向。整个校训表述完整丰厚,既浅显易懂,又意蕴深厚。不仅如此,学校还进一步提出对学生具体的行动引领和目标指向: 美——美出修养与特长;学——学出习惯与大气;玩——玩出健康与情趣;做——做出责任与奇思妙想。对教师的要求则是:形象——美丽地工作;学习——智慧地工作;合作——快乐地工作。办学理念简单明了,易于记忆,同时又具体细致,让师生能够充分地理解自己的任务。统一的文化纲领和价值追求,使得教职工之间密切合作,师生之间和谐相处,从而增强了校园活力和凝聚力。

全文阅读

特色浇灌校园文化奇葩

新疆温宿县第二小学始建于1959年,是一所全日制县直小学,现占地面积23319平方米,在编教职工82人,共29个教学班。学校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关怀下,该校紧紧抓住文化创建的大好机遇,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抓手,以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效益双高工程为目标,以创建学生喜欢的学校为蓝图,努力打造成“理念先进,科研高效,机制灵活,成果丰硕”的优质学校。

文化引领,创建优质校园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近年来,该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紧紧围绕“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的办学宗旨,以构建“敬业、勤奋、活泼、和谐”的校风,“高尚、博学、严谨、善教”的教风和“乐学、合作、自信、进取”的学风,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该校确立了坚持以先进的现代文化为引领和德育实践活动特色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四成”教育理念,逐步确立了“幸福成长、立德成人、激励成才、合作成功”的教育理念,“实现五个转变”:教育目标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教育方式由被动型、管教型、接受型向自主型、合作型、养成型转变,活动实践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课程由活动型向序列化、校本化转变,评价由功利型向综合型转变;“推进六化进程”:即理念现代化、教育全员化、课程校本化、校园文化人文化、实践养成化、评价多元化,实现“学会做人重立品,学会学习重善学,学会创新重发展”的培养目标;促使学生在基础中创新,在继承发展中追求创新,在多元融合中创新,在个性差异中追求创新;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发展,在未来成长中为自己的幸福人生奠基。

文化理念,成就特色校园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积极践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把学校建在图书馆,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建章立制,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因地制宜加强学校物质文明建设,形成学校的环境文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特色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进一步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模式,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校风、教风、学风有新气象、新面貌。

文化工程,塑造一流校园

“入心”工程 第一,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营造校园文化工作氛围。一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做好校园文化“三墙”(校园外墙、楼体外墙、班级内墙)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二是积极组织创建培育和践行价值观示范校工作。同时,积极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