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调查报告

陶瓷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室内大尺寸陶瓷墙砖薄层黏贴施工技术要点

摘 要:在室内的施工过程中,人们通常会在墙面上粘贴陶瓷墙砖,其能够有效的起到防水的作用,因此使用较为广泛。同时,在进行墙砖粘贴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施工方面的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就会影响墙砖粘贴的整体质量,影响外部的美观性,要想对其进行有效的改善,就要不断改进施工方面的技术。在这一施工过程中,主要应用到的是薄层黏贴的施工工艺,下面本文将从施工的准备工作谈起,具体对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施工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尺寸陶瓷墙砖;薄层黏贴;施工技术

在对墙砖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施工技术的选择与改良上,因为选用适当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保证整体的施工质量,还能有效的促进工程的顺利完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本文提出了薄层黏贴的施工工艺,该技术广泛应用在陶瓷墙砖的施工中,具有良好的效果。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够为施工人员带来更多施工方面的经验,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广泛应用在墙砖的施工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1 施工的准备工作

首先在施工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到有备无患才能保证陶瓷墙砖的施工质量。对于材料的选择上,主要是水泥。水泥要具有一定的出厂证明,在出厂合格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使用。水泥型号的选择同样具有一定要求,主要是矿渣水泥以及硅盐酸水泥,这两种水泥的质量较一般的水泥质量好,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能够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效果。此外,如果水泥的出厂日期已经超出了三个月,那么就要再次进行检验,保证其质量合格后才能使用,否则就会影响使用效果,不利于施工技术的运用。在白水泥的选择上,与水泥的要求相类似,也要保证出厂日期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符合施工的相关规定,在型号的选择上,主要选用425号的白水泥。除了水泥以及白水泥,还需要使用砂子以及面砖,对于砂子的选择,主要选用河砂以及黄砂,其中后者的效果要明显好于前者,只有在材料的选择上符合相应的标准,才能保证墙砖铺设的质量。面砖主要贴在墙体表面,起到装饰性的作用,所以表面一定要保证平整、光滑,同时从质地方面进行考量,坚固是首要选择的标准。另外,面砖的选择还要考虑较多的因素,例如尺寸的大小、图案是否具有一致性、其规格能否满足施工的要求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工程的施工就更加便捷了,另外还要注意面砖的吸水率不能超过10%。

除了上文提到的材料方面的要求,对于主要施工机具的选择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选择的机具准确,除了能够满足施工方面的要求,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施工的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施工时,首先应该将墙面清理干净,不能出现灰尘,这样会影响到墙砖铺设的质量。在铺设前,要将窗台事先砌筑好,同时将面砖按照不同的要求,分门别类的放置在规定的位置上,便于在施工时的使用。该陶瓷墙砖的铺设属于大面积的施工,所以在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施工前制作出样板墙,注意在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保证对施工环节了如指掌的前提下进行施工,施工时要按照样板墙进行,避免出现差错。

2 墙面瓷砖黏贴的施工程序

2.1 基层施工

全文阅读

博物馆中的当阳峪窑瓷器

1933年,任职于一家在华煤业合资机构――中福公司的英国人史瓦洛(R.W.Swallow)、瑞典人卡尔贝克(Orvar Karlbeck)在豫西北地区的一处窑址进行挖宝式发掘。这处窑址位于河南焦作修武县境内,他们称之为焦作窑。1943年,卡尔贝克发表了调查报告,其中称古窑址位于离焦作镇北部约四里的“Potter's Valley”(瓷谷)。当年他们挖掘所得的陶瓷资料标本后分别收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和剑桥大学博物馆。而他们的盗掘行为也引发了当地民众的大规模盗挖,精美的陶瓷标本随之流入古玩市肆。

1941年,日本古陶瓷学者小山富士夫来到中国,在北京听闻古董界在议论一个叫做“当阳峪”的瓷窑。后来,他根据卡尔贝克的报告和所见标本材料对“焦作窑”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考证,并称此窑为“修武窑”。1958年,另一位日本古陶瓷学者长谷部乐尔在其文章中描述了“修武窑”的装饰风格及技法。我国的古陶瓷学者陈万里先生也曾于1951年调查了河南焦作修武县当阳峪村的窑址,并云:“陴片而能卖钱,我于北方,除当阳峪外,还未曾见过呢。”他还认为,“当阳峪窑的作品……我以为在黄河以北的宋瓷,除了曲阳之定,临汝之汝以外,没有一处足与当阳相媲美。磁州的冶子窑以及安阳的观台窑(在漳河两岸)终逊当阳一筹。”

1981年,经调查,当阳峪窑遗址位于修武县城西北30公里的当阳峪村,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从焦作出城区向北约4公里就可到达。另外,多年的考古调查发现,整个焦作行政区内星散分布着大量瓷窑遗迹,应同属于当阳峪窑群。目前已经确认的古瓷窑遗址有当阳峪窑、柏山窑、白坡窑、店后窑、石碑岩窑、恩村窑、定河窑、东王封窑、西王封窑、东于村窑、周窑瓷窑、李河窑。牛庄窑、东孔庄窑、许河窑、矿山窑、李封天目瓷窑、高窑河瓷窑、北业窑、东张庄窑、清化窑、南坡窑、张山街窑、狼坡窑等。近些年,因旧城改造、道路施工等工程活动,当阳峪窑制品标本在河南及周边区域多有出土,品种几乎涵盖宋金之际所能见到的各个门类。现存于修武县当阳峪村的“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立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明确记载了宋代当阳峪窑“当阳工巧,世利瓷器,埏埴者百余家,资养者万余口”的繁荣景象。

早年由于关注度不够,当阳峪窑器物流失严重,流散于国内外的公私博物馆中。而且这些藏品长久以来在展示和出版物中多被标注为磁州窑或磁州窑系,明确标明为当阳峪窑者风毛麟角。早在1954年,陈万里先生就明确指出:“把凡与磁州窑风格相近的东西,一概称之为‘磁州窑型’的瓷器。这种含混牵强的提法,与实际情形有很大的出入。”随着宋金陶瓷研究的深入,将当阳峪窑产品从磁州窑系中区分出来,很有必要。本文拟对所见出土当阳峪窑标本和部分馆藏当阳峪窑器作一对比分析。

全文阅读

香港西北区出土的陶瓷文化意义研究

至今少有学者利用出土的考古材料作综合性论述,其中刘茂曾利用屯门小榄和小坑村等考古材料探讨香港唐代窑址的性质,但类似的研究为数很少。而考古学者和机构,主要集中研究史前及青铜时期的香港,对汉以降的二千多年数十个朝代的考古发现则归类为“历史时期”,并没有进行详细的探讨。因此,关于“历史时期”的香港社会及海外贸易的情况,所知甚少。综合以上屯门及元朗的史地研究和考古工作,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在研究屯门和元朗时,学者们大部分利用历史文献作为史料,其次则在民间搜集资料,如族谱、碑刻、口述史、讣文和书信等材料,而使用考古数据则较少。2.研究方法以传统史学考证和历史人类学为主,结合考古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较少。3.个别村落或整个地区研究较多,缺少区与区间的综合性研究。4.考古工作方面,屯门和元朗考古遗迹较多在沿海发现,以居住遗址性质为主,甚少有墓葬和窑址等发现。另外,学者们使用考古数据时,多着重史前时期研究,对于“历史时期”则有所忽略。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自2005年开始,致力于对香港西北区考古工作的整理和研究。我们尝试通过综合运用香港考古资料、科学成份分析和本地历史文献,研究香港新界屯门和元朗两个地区出土的9—15世纪的中国陶瓷。就历史文献所记,屯门和元朗在这段时期,曾是海外及本地贸易的重要海港和军事战略要地,两地在明清文献上都有记录,而两者亦通过正式的考古发掘,在清晰的考古发掘层位关系的遗址内,更出土丰富的陶瓷遗物。故此,我们拣选这两个遗址作研究对象。在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的协助下,我们对屯门扫管笏和元朗东头村遗址出土的遗物作了全面的考察和对比。另外,我们参考了考古期刊、历史文献、调查和发掘报告等资料,使我们能更全面地深入探讨这段时期香港的情况。

遗址综述

(一)自然环境

屯门与元朗皆位于香港新界西部,东连荃湾,南与马湾和大屿山等地相接,西为后海湾,其北则有大帽山及青山高地为屏障。屯门整个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元朗则为泛滥平原。青山湾屯门河北为宽阔的河流谷地,南面及西面海岸是洪积坡地。屯门高山矗立,青山与九径山东西相峙如门,形成天然屏障。然其平地较少,主要位于屯门新墟至东北屯门谷的河谷一带和龙鼓滩、扫管笏海边,大多数屯门乡村都建立于此。屯门主要河道为屯门河、洪水坑和大水坑。而元朗平原是由多条河流冲积而成,元朗河(又称元朗沥或山贝河)为其中最大的河流,也是主要河流。然而,随着过去数十年的大型填海和基建工程,不少屯门及元朗区内的古代沙堤受到破坏或成为人工沙堤,原来弯曲的海岸线已被平整伸延,不复原貌。

扫管笏村位于新界屯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其东为海拔110余米的白石坑;西临海滩,北为海拔200多米的大榄山,南立海拔100余米的小榄山,呈东西长、南北窄的狭长地貌。村内山泉小溪密布,山前坡地成为良好的聚落点。其范围包括彭家菜地、中田窝村、老青山、李屋村、高牌、龙颈、程屋村东北、程屋村东、程屋村南(横屋背)、陈屋村猴子石、陈屋村河沥头、横垄、周家菜地、大岭、瓦窑垄等。

东头村属厦村乡,厦村乡位于青山东北麓的缓坡地带,是屯门—天水围狭长谷地的一部分,乃新界西北广阔的平原地带。其东有屏山,北是后海湾,相连流浮山,西南为大头山。这里的基岩属于中生界上侏罗统屯门组,主要由安山岩夹凝灰岩组成;地表沉积大部分是第四系更新统的坡积、洪积和坡地冲积物,黏土或粉沙夹砾石为主要成份[12]。东头村遗址丰富,于1998、2000和2001年进行过考古调查。1998年东头村遗址位于屏厦公路,路西侧是古沼泽地带,现已建货柜场。2000年东头村遗址东临屏厦路,南是一片低洼湿地,西邻巷尾村,北有海拔约30米的小山丘。2001年遗址位于东头村山岗南部前的古滨海线上,于史前时可能与天水围一样是沼泽区。

(二)人文环境及有关历史文献记载

全文阅读

宜兴陶瓷天下名之青瓷

江苏省宜兴市是中国著名的“陶都”。它地处长江下游苏南的太湖之滨,与浙江、安徽搭界,境内山峦起伏,河湖纵横,交通运输便利。山区盛产瓷土和竹木薪炭,为发展陶瓷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因此,得天独厚的宜兴陶瓷产业自古发达,至明清已形成自己独特产品的优势与特色,名扬四海。宜兴陶瓷业的中心是在其南部山区和水网地带的交接点丁蜀镇一带。

宜兴的史前制陶业,根据近年来对该地区新石器时代骆驼墩、西溪等遗址考古发掘,出土陶器最早距今约七千年。陶器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其次为灰陶及黑皮陶,能初步地掌握窑中的烧成气氛,利用还原气氛烧成灰陶,利用闷窑渗炭法烧成黑皮陶,属于新石器时代太湖流域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至晚期良渚文化系列(见邹厚本主编《江苏考古五十年》,南京出版社2000年出版)。商周时期,宜兴烧造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是吴越文化的重要内涵特征。建国六十多年来的考古实践证明,烧制原始瓷是江浙地区吴越民族的历史功绩。现已查明浙江湖州德清窑为中国“瓷之源”,商代已建龙窑大量烧造原始青瓷。吴、越国同族,“接土邻境,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吕氏春秋·知化篇》)并名列春秋五霸,在先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几何印纹硬陶与原始青瓷为孪生姐妹,吴越地区考古发现商周窑址常见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同窑合烧,如南京北阴阳营遗址第三层湖熟文化以及浙江富盛等地多有发现这样兼烧的窑址;也有的是分窑烧制。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经指出:“原始瓷(即加釉硬陶)的烧造,当为南方长江下游地区的发明,……后来在长江下游地区逐渐改善,终于在汉末出现了瓷器,成为中国文明的特点之一。”上海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在上海闵行发掘相当中原夏商时代的马桥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青釉和黑釉残片,有学者根据科学测试结果认为“马桥夏商样品是目前所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原始瓷”。在宜兴丁蜀镇附近元帆村遗址的上层和杨破窑墩、张泽乡的前港咀和寿山村上层、湖汶乡画溪河西岸、善卷乡五洞桥,以及杨巷镇附近的城头地、桥渎里和王府墩三处遗址的上层都出土了相当数量的商周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碎片。这些遗存中可能有的就是烧造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窑址所在,如丁蜀镇南山古窑址中发现有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等。而在江浙地区的商周吴越文化聚落遗址、城址,特别是土墩墓中出土的完整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器成千上万。这里仅例举个案足见冰山之一角,如镇江博物馆1975年发掘的镇江句容浮山果园一号墩,这是一座土著吴人的家庭合葬墓,墩内共葬有16个墓,随葬品种类别为夹砂红陶炊器、泥质陶和印纹硬陶及原始瓷盛食器等。其中印纹硬陶器71件,包括坛和罐;原始青瓷器124件,器形有罐、豆、盅、盘、器盖等。句容浮山果园的一处吴国土墩墓群计有一百多个土墩(见镇江博物馆《江苏句容浮山果园土墩墓》,载《考古》1979年2期),这样的土墩墓群当地群众往往称之“百培山”,在江南地区(包括皖南)有数百处之多(见王玉国、肖梦龙主编《镇江吴文化考古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年出版)。将宜兴丁蜀镇出土原始瓷的理化测试数据,与浙江的德清、肖山和绍兴出土的周代原始瓷胎、釉的化学组合对比,宜兴原始瓷器胎中的AI2O3含量与Fe2O3含量均稍高。而在釉的化学组成中,宜兴的釉中含有1.7﹪的P2O5,浙江的釉中则无此成份。再与苏南宁镇地区土墩墓中出土的周代原始瓷胎釉的测试数据相比,则与宜兴出土的相似(见蒋赞初《近年来对宜兴古陶瓷研究的新进展》,载《89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论文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年出版)。在宜兴张渚镇附近西渚乡的吾桥遗址曾先后出土过16艘满装陶瓷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独木船,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当时宜兴窑陶瓷的外销繁忙情景。由此,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苏南吴地出土的面广量大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并非全来自越国的窑场,而相当一部分应该是宜兴窑烧制、通过水路输出的商品陶瓷。原始瓷是吴越地区特产,宜兴也为我国原始瓷的发源地域(图1、2﹚。

宜兴也是烧造六朝青瓷的重要窑场。汉、六朝时期宜兴窑场大多分布在丁蜀镇之南的南山、均山一带,据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考古调查,计发现窑址达20余处,众多的窑址表明当时宜兴陶瓷生产发展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以南山窑群为主的宜兴汉代窑,其主要产品是釉陶和早期青瓷,器物种类有壶、罐、、瓮等。

六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江苏。北方长期战乱,南方比较安宁,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六朝青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它上承汉代青釉陶创造的成就,下为隋唐青釉瓷器鼎盛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瓷器的成熟并得到广泛使用便是在六朝时期。宜兴六朝瓷业兴盛于西晋,是和周氏家族息息相关的。西晋“平西将军”周处家族是东吴、两晋时期江南大门阀士族,“三代显贵,一门五侯”。他们不但政治上享受世袭特权,经济上则操纵着当地的农、商、手工业。周氏显赫,宜兴青瓷商品行销江南地区。以南山窑群为主的宜兴六朝窑,其产品已全属青瓷,在质量上有精有粗,精者与同期越窑产品不相上下。器物类别以日用器皿碗、钵、盆、洗、壶、罐为主,同时烧制俑、灶、水井、鸡笼、猪圈等丧葬明器。其中不乏魂瓶、神兽尊、镂空香熏一类的精品,如宜兴西晋周处家族墓出土的青瓷器。上世纪80年代我们亦曾对宜兴六朝及唐代窑址作过考古调查(见肖梦龙《宜兴小窑墩西晋、唐窑址的调查报告》,《中国陶瓷·古陶瓷研究专辑》增刊〔7〕1982)。宜兴六朝青瓷经理化测试,釉的化学组成中CaO的含量高于浙江上虞的西晋越窑产品,而釉中Fe2O3的含量低于越窑,另外还含有1﹪左右的P2O5;而胎中的AI2O3和Fe2O3的含量低于越窑。宜兴六朝窑的窑炉,根据目前的发现,有圆形半倒焰窑和龙窑两种。烧成温度1260±20℃(图3、4)。

唐代是宜兴窑青瓷的繁盛时期。我国瓷业生产在唐代飞跃发展,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北方邢窑系的白瓷与南方越窑系的青瓷并驾齐驱,“邢瓷类银,越瓷类玉”,“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五代宜兴境内继续用龙窑烧造青瓷,经调查其主要的烧造地点有南山西北麓的小窑墩、丁蜀镇西南的涧众窑、张渚镇归径乡的棚山和真武殿山的南北麓等。其中小窑墩始烧于唐代早期,涧众窑为中晚唐,归径窑约当唐晚期五代时期。1976年南京博物院对涧众龙窑作过正式发掘(见南京博物院《宜兴涧众窑》,载《中国古代窑址调查发掘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84出版)。唐代宜兴窑场主要烧造民间日用青瓷器,产品有碗、盏、盘、钵、灯、壶、罐等,釉色以茶绿为主,酱色釉次之,施釉均匀,釉面光泽。其产品在江苏境内唐代遗址中常见,说明它是销路很广的民用瓷。当时国内最大的陶瓷集散地和消费市场扬州,对考古发掘出土的唐代全国各窑口瓷片分析,据统计宜兴窑瓷片通常占出土瓷片总量的24~35﹪。宜兴窑产品属于越窑青瓷系统,虽然其质量与越窑有着明显的差距,但它以地理位置和产量的优势,成为我国南方长沙窑之外越窑青瓷的另一个竞争对手。

(责编:雨岚)

全文阅读

失落的北方青瓷名窑

耀州窑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被誉为北方青瓷的代表和宋代刻花青瓷之冠,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青瓷窑系。耀州窑以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中心,范围包括以东陈炉地区的立地坡、上店、陈炉等。在黄堡镇漆水河两岸分布着大量古瓷窑和作坊遗址,古人有“十里窑场”之誉。在陈炉一带的川塬梁峁间也布满元明清时期的古窑址和烧瓷堆积,厚厚堆积层中夹杂着大量废匣钵、支烧窑具和古陶瓷碎片。

长久以来,唐宋耀州窑的辉煌风采并不为世人所识,被湮没在渭北高原的黄土之下达五六百年之久。其实在古文献中,耀州窑是被记载较多的一个古瓷窑,在《清异录》《老学庵笔记》《清波杂志》《坦斋笔衡》等宋人的笔记中均有记载。其后各代文献亦有述及。

宋初,耀州窑制瓷工匠因创烧出一种新颖的碗形盛酒器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宋人陶b在《清异录》中对此有记载:“耀州陶匠创造一等平底深碗,状简古,号日小海鸥。”南宋《清波杂志》记载:“又尝见北客言,耀州黄浦(堡)镇烧瓷名耀器,白者为上,河朔用以分茶。出窑一有破碎,即弃于河,一夕化为泥。”颇带有一些传奇色彩。值得一提的是,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曾有:“耀州出青瓷器,谓之越器,以其类余姚秘色也。然极粗朴不佳,惟食肆以其耐久多用之”的说法,表明早在宋代耀州青瓷的青釉色调已经可以与被称为“千峰翠色”的越窑秘色相类了。而所谓极粗朴不佳之说,近年学界已提出陆游很可能是将耀州窑中心窑场的产品和其他省份的仿烧品混为一谈了。

正因为耀州瓷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喜爱,才被选中为常年例贡,成为北宋宫廷贡瓷。随着岁月的流失,到了近现代,学者们已不能认清耀州窑古瓷的真实面貌,对一些传世的耀州瓷一直不能确定其窑口。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曾误将五代耀瓷认作“东窑器”,宋代耀瓷认作“汝瓷”“北龙泉”“北丽水”,金代耀瓷认作“白龙泉”等等。当时,也有一些学者认识到传世的耀瓷与汝瓷有所不同,但苦于未发现窑口而不知其产于何处,因此就含混地称之为“北方青瓷”。

民间发现耀州黄堡窑址始于1931年修成榆公路,1939年又修了成铜铁路,两路均穿窑址而过,大面积的动土出土了不少古瓷器,而流散出去的瓷器引起了外界的极大关注,并受到“中外人士所珍视”。而学术界对耀州窑址的实地考察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3年北京广安门外建筑工程中出土了300多件青瓷盘碗标本,多饰有刻花龙凤纹,观察胎、釉不同于越窑和龙泉窑,考虑到上述文献中有耀州贡瓷的记载,怀疑是耀州瓷。次年,故宫博物院派陈万里、冯先铭及助手李辉柄来黄堡耀州窑址调查,发现了该窑址;同时还发现了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所刻的《德应侯碑》,该碑记载了北宋耀州窑陶瓷工艺的实况。之后陈万里先生著文谈了对该窑的初步认识,澄清了对宋代耀瓷的误认。但限于调查资料只来自于地面采集,所以当时只能略知耀瓷宋器的特点,对该窑的时代内涵和文化内涵还所知甚少。同年,陕西彬县城西洪龙河山洪暴发,水退后人们在断崖下发现了一个窖藏陶缸,内中掉出耀瓷约百件,捡拾打捞得54件。陕西省博物馆将此批器物以及各县出土的青瓷汇集成册,由陈万里先生作序,编著了《耀瓷图录》,成为问世的第一本耀瓷专著。

1959年,由唐金裕主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耀州窑址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472平方米,清理宋金瓷窑和砖窑12座、作坊5间,揭示出上、中、下三个文化层,出土晚唐、宋、金元瓷片8万多件。之后编写的《陕西铜川耀州窑》为耀州窑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批较为系统的科学资料。

1973年,由陕西省文管会派遣禚振西对灯泡厂一带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揭示面积113平方米,清理出宋代瓷窑1座,出土瓷片和窑具2万多件(片)。找到了五代青瓷和唐宋的多样瓷类品种,为日后的考古提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调查了旬邑安仁窑,在铜川以外的地区找到了耀州窑系的新窑址。

1984~1997年,杜葆仁和禚振西共同主持,对耀州窑遗址进行了连续14年的系统发掘。发掘面积1.5万平方米,发掘瓷窑和作坊均有近百座;出土陶瓷标本100多万片,完整和可复原器物数万件;还有原料加工场、堆料场、晾坯场、窖穴,以及大量作坊具、模具、窑具等,确定了黄堡窑场从唐代至明代800多年的烧造史。这次发掘还新发现了唐代的三彩、琉璃瓦、青瓷、花釉瓷,出土了大量黑、白、茶叶末及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素胎黑彩、青釉白彩、黑釉剔花填白等瓷类品种。特别是唐三彩和唐青瓷的大量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五代层是北方青瓷烧造的首次发现,找到了五代淡天青瓷和“官”字款青瓷,不仅填补了北方地区该段制瓷史的空白,同时澄清了传世“东窑器”问题;揭示了唐至元明各时代耀瓷的特征,系统地解决了其时代区分问题。

全文阅读

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gem模型对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发现,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厂商的结构和战略这三个方面是其比较薄弱的环节。文章认为,要提升湖南省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就必须突破这些薄弱环节,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

[关键词]gem模型;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产业集群竞争力;醴陵陶瓷产业集群

如何使传统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并保持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从全国的情况来看,虽然一些地区如江浙的传统产业集群发展迅速、竞争力增强,然而众多欠发达地区的传统产业集群却发展不起来,竞争力不断下降。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差异的产生?虽然有国家政策、地区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但关键在于传统产业集群能否对自身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进而找出影响自身竞争力的劣势因素所在。

本文以gem模型为分析工具,对湖南省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并提出进一步提升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建议,以为欠发达地区寻求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提供借鉴,进而促进我国各地传统产业集群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湖南省醴陵是我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2006年湖南省把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列为省50个支持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集群。

(一)产业规模方面

醴陵的日用瓷产量占湖南省的95%以上,占全国陶瓷总产量的15%左右,位列全国第三位。醴陵共有陶瓷企业47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0家,占36.6%;规模以下企业359家,占64.4%;实现工业总产出72亿元,占醴陵全部工业总产出的37.8%,约占湖南省工业总产出的1%,对醴陵gdp贡献率达22.5%;年末总资产32.1亿元;全部陶瓷企业从业人员近10万人。2006年,醴陵全年共生产日用陶瓷18.3亿件,其中出口8.35亿件,工业陶瓷24万吨。

全文阅读

平和窑明清青花外销瓷

漳州窑是明未清初贸易瓷的主要产地,平和窑则是漳州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华南沿海明清时期一处重要的贸易陶瓷生产基地。目前平和窑址已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有效保护。在平和窑未发现之前,海外学者将漳州窑生产的瓷器称为“汕头器”(SWATOW),日本则称青花为“吴须”、“吴州染付”;将五彩瓷称为“吴须赤绘”,都归之为“华南窑系”或产地不明;将素三彩称为“华南三彩”,日本称为“交趾陶瓷”等。经文物考古部门的努力,部分谜底被解开。但尚有部分争议和未解之谜,需古陶瓷研究工作者及文物考古部门共同努力。

笔者从2002年以来先后考察平和县明清古窑址数十次,窑址附近的村民多次带路等,并帮助采集标本,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故如有大的动土(如植树、修路、山洪等)都会电话通知我。在此,我要再一次感谢他们。

平和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漳州平原以西山区,古为扬州之域,周为七闽之地。唐垂拱二年(686年)“开漳圣王”陈元光置漳州府,元至治间(1321~1323年)析龙溪、漳浦、龙岩县地置南胜县,县治设今平和南胜镇,至正十六年(1356年)迁今靖城,更名南靖县。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朝廷准理学家王阳明所奏,取“寇平而人和之义”,析南靖、漳浦地置平和县。1949年9月17日和平解放,属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境内地势多向东、南倾斜,丘陵起伏,溪流密布呈放射状水系特征,闽南、粤东最主要的两大水系――九龙江和韩江部分源于此。

古窑址均为明清时期,窑址遗迹分布在南胜镇、五寨乡、文峰镇、九峰镇、小溪镇、大溪镇、霞寨镇、坂仔镇、霞峰镇等。尤以南胜、五寨最多,南胜主要有花仔楼寨、窑仔山窑、碗窑山窑、田坑窑、蕉山窑、蝙蝠洞窑、码头窑、虎崆窑、金吊岭窑等。五寨主要有窑仔山窑、大垅窑、二垅窑、狗头窑、通坑内窑(内窑仔窑)、通坑外窑、东山墩窑、蛤蟆石窑、后巷窑、田中央窑、杉仔下窑、扫帚金窑、泥鳅崆窑、虎仔山窑、螺仔山窑、考塘窑、洞口窑、城仔迹窑(十八窑)等。霞寨镇主要有官峰村下楼乾窑、碗窑埔窑、柿仔下窑、下官峰窑。文峰镇主要有南霞山兜窑、前埔窑仔山窑等。坂仔镇有西坑窑,大溪镇有赤安窑,小溪镇有岭后窑,九峰镇有下坪赤草埔陶窑等。

福建省明清烧造青花瓷的瓷窑几乎遍布各县市,“所烧器物以盘碗居多,也烧制瓶、罐之类,器物造型大体相同,烧制工艺较粗。从花纹装饰看,很多地方与景德镇青花相同,烧制初期很可能有景德镇来技术人员指导。正如明嘉靖《安溪县志》讲‘安溪瓷业皆为外县人氏作业’。这里可能是景德镇青花的延枝”[1]。

明代中期闽南地区瓷业的突然兴起,与漳州月港的堀起有直接关系,月港发展迅猛,每年出入月港的大型商船200多艘,大量瓷器通过月港外销海外。

平和县境内目前已发现窑明清窑场数十处,堆积点百余个,部分为笔者首次调查发现。经福建省博物馆科学发掘的窑址有:南胜镇花仔楼村碗窑山窑[2],南胜镇法华村田坑窑[3],五寨乡新塘村大垅窑、二垅窑[4],五寨乡寨河村洞口窑(包括窑山窑、陂沟窑)[5]。有关陶瓷品种、烧造工艺、胎釉纹饰等已较详尽阐明,本文略。正如已故学者熊海堂所言:“通过对南胜、五寨窑的发掘,将可解剖一只麻雀,摸清漳州窑外销瓷产品的特征、技术系统,特别是南胜、五寨窑产品特征的总体面貌。并以此作为比较的基准之一,对海外出土同类器物进行断代和确定产品来源。”[6]

青花瓷是平和窑主要产品,约占全部品种的百分之九十五。调查报告[7]、发掘报告[8]、研究论文[9]较多。这里仅介绍部分未见著录或少见的新标本。

全文阅读

我国日用陶瓷业反倾销会计的现状分析

摘 要:目前欧委会宣布对中国出口至欧盟的日用陶瓷用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基于此严峻现状,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日用陶瓷业遭到反倾销的现状以及我国陶瓷企业在应对反倾销中会计上所存有的漏洞和不足,总结相关成功经验,就相关会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日用陶瓷业;反倾销会计;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是日用陶瓷第一大生产国,产量约占全世界70%。由于日用陶瓷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欧盟各国的劳动力,因此很多欧盟的日用陶瓷企业一般不主张在本国境内生产日用陶瓷产品,而选择到中国寻求代工的企业。据了解,我国日用陶瓷在欧盟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五成,是欧盟日用陶瓷第一大进口国。

一、我国日用陶瓷业遭到反倾销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地区的陶瓷产品先后遭遇到到反倾销事件,具体列举如下:

2011年6月2日,韩国贸易委员针对中国瓷砖生产企业做出了反倾销复审判决,将征收中国瓷砖反倾销税延长3年,并裁定征收中国瓷砖企业9.14%-29.41%不等的高额反倾销税率,而其他供应商征收反倾销税率仅为16.%,此次韩国贸易委员反倾销影响面极大,将使我国300多家陶瓷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011年6月8日上午,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召集佛山陶瓷企业召开了泰国反倾销听证会具体情况的通报会,会议称泰国对华瓷砖反倾销听证会仲裁结果已出,此次反倾销平均税率为4.58%。

巴西当地时间2011年9月6日,巴西外贸委员会宣布,从即日起,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工业。措施包括提高7种制成品的进口关税,其中有5种进口自中国,包括瓷砖从15%提高至35%。

全文阅读

基于陶瓷创意集市的景德镇创意产业的田野调查

【摘 要】创意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向导,成为景德镇城市品牌和经济发展的支撑支柱之一。景德镇作为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特色城市,发展创意集市为基础的创意文化产业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而对景德镇陶瓷创意集市的田野调查必然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本调查报告将从产业经济、市场营销、品牌传播、大学生就业等角度出发,旨在通过对目前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景德镇创意陶瓷集市的实地考察,并提出相应陶瓷创意产业战略规划方向,以此来更好的满足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当下大学生群体的职业需求。

【关键词】陶瓷创意产业;陶瓷创意集市;市场需求;文化产业

在新市场经济和新文化的冲击之下,传统陶瓷也融进了新的元素,传统陶瓷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随之创意陶瓷产业应运而生。创意陶瓷产业在景德镇陶瓷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发展势头已远远大于传统陶瓷,创意陶瓷产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如何建立好对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主体人员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如何能够准确的把握市场?是否有资金来创业?能否进行产业化生产?

笔者带着这些疑问对创意集市的实地考察中发现潜在的价值点与发展前景,研究景德镇当下陶瓷创意市场的发展现状,以此更好的引导创意陶瓷产业的发展。

1 景德镇创意市集区案例调查研究

景德镇在新的时展背景下,基于传统资源消耗型的工业发展模式,逐步进行产业转型,大力进行文化产业的挖掘与创新工作。下面笔者将对针对景德镇创意集市的发展模式与状态进行区位分析。

代表性调研地点概述:景德镇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具有了发展陶瓷文化产业的萌芽意识,雕塑瓷厂的在原有基础上开办明清园,三宝国际陶艺村积极投入一系列国际流活动,景德镇在传统基础上充分接受了新时代的导向与要求,利用自身优势,进行产业转型与发展道路探索。笔者重点进行雕塑瓷厂与三宝国际陶艺村的区位分析与经济作用。

1.1 雕塑瓷厂

全文阅读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发展回顾

摘 要:本文对2010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回顾。2010年,建筑卫生陶瓷整体发展势头喜人,产能大增、新品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逐渐步入理性,朝着节能减排、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但同时行业中存在的如安全生产、用工紧缺等问题也已引起陶瓷企业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建筑卫生陶瓷;发展;回顾

1 引 言

过去的2010年,全球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经济复苏步伐不一致;我国经济虽说独树一帜,但明显受到通胀的压力,又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还有各种任务指标的压力,特别是节能减排的压力巨大。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受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受国家房地产政策的影响,2010年明显地表现为前热后冷,与2009年的前冷后热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从全年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整体发展来看,仍是向前发展的一年。

2 2010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发展状况

2.1 全年产量继续扩大

目前2010年全年的官方统计数据还没有出台,但从前11个月的数据(表1)已经足以说明全年的状况了。2010年前11个月陶瓷砖总产量73.6246亿m2,比2009年同期增长21.5%,这是2004年之后持续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值得指出的是这仅是对1084家规模以上陶瓷砖制造企业的数据统计。如果按2009年世界其他国家陶瓷砖产量45.76亿m2(不含中国64.27亿m2,占全球产量的58.41%),现在11个月的产量已经占全球全年总产量的61.67%,估计2010年全年的总产量将接近80亿m2,占全球总产量的64%。如果按全年79亿m2产量,13.8亿人口,出口7亿m2计,我国2010年人均陶瓷砖表观消费量[(年产量-出口+进口)/人口]将首次突破5m2,达到5.2m2/人,远远高于西班牙、巴西、意大利、墨西哥等陶瓷砖生产制造消费大国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年前11个月的各省数据统计中,排在前四的位置没有变化,依次是广东:19.17亿m2,增长25.7%;福建:16.01亿m2;增长12.6%;山东:10.45亿m2,增长-6.1%;四川:7.42亿m2,增长26.4%。一方面,广东、福建、山东、四川四省份的陶瓷砖产量达53.05亿m2,占全国总产量的72.05%,相对于2009年的77.64%及2008年的84.36%,表现为所占比例逐年快速下降,这些数据变化至少表明:全国建筑陶瓷产业区域化的步伐还在不断向前;另一方面,广东陶瓷砖产量仍然保持全国第一,特别引人注意的是,2010年前11个月广东省陶瓷砖产量增长25.7%,与2009年全年下降3%形成鲜明对比。2006~2009年风靡全国的佛山陶瓷产业转移,似乎已经接近尾声,或可能转移的目的地缩小到了广东省境内或周边;山东陶瓷砖产量下降6.1%,或是预示着淄博陶瓷产业转移的步伐在加快,会步佛山陶瓷转移的后尘吗?或将走得更远。 从2010年前11个月的数据来看,江西省累计增长61.5%,超过辽宁成为产量第五大的陶瓷砖生产制造省份;河南省陶瓷砖产量增长160%,由2009年的产量第十上升到第八;广西增长72.9%,产量由第十二上升到第十。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