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品德自我总结

思想品德自我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让思想品德课“动”起来

摘要: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和价值只有在动态教学中才能实现,教师必须扬弃传统思想品德课的静态教学模式,代之以动态教学模式,建立以“动”为主的多元目标层次结构体系和行为评价与激励机制,积极开展动态研究,实行自主探究、多元互动的“结点化”教学策略,不断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解决中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思想问题,提高思想品德课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促进德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为实现我国持续、稳定、和谐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动态研究 多元互动 动态教学 行为评价与激励 成长需求 趣味性 实效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品德状况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任务的实现。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思想品德教育的功利色彩浓厚,很多学校为了提高中考或高考的成绩,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经常采用静态教学模式,教学中以讲授法为主,过于注重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片面强调知识的理解、记忆及题型的归纳和总结,悖离了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难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思想问题,导致思想品德课失去了感染力和吸引力,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很难内化为学生的品德。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和价值也只有在动态教学中才能实现。通过动态教学,可以更好地捕捉学生的内在道德需求,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感并帮助学生体验和感悟所学习的内容,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我们必须扬弃传统思想品德课的静态教学模式,代之以动态教学模式,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始终能与时俱进,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

一、全方位开展动态研究,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

影响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又时刻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学生品德因个性及成长环境的不同也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我校成立了德育信息研究部,主要负责通过网络、电视、各种平面媒体、专题会议,学校各部门全方位收集整理校内、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德育信息,深入挖掘典型案例中的德育因素,动态地研究德育的社会要求和学生成长中的德育需求,及时地追踪各种先进的德育理念和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德育方法,为学校政工主管部门和思想品德课教师提供信息支持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深入钻研思想政治教材的基础上,依据信息研究部提供的信息和建议,大胆探索、实施各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二、积极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实施以“动”为主、三维目标层次推进的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质量标准的基本要求。在制定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案时,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经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循序渐进的多层次目标结构体系,而每一层次中均包括知、情、意、行的分目标及其结合途径和方法,增强教学的可操作性。

全文阅读

新课标思想品德教学研究

一、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从观念上转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话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的,在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上,首先要转变学生对于思想品德学科的态度,学生只有在观念上重新认识到了,才会在行动上扭转过来,否则学生在错误的认知下将无法较好的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向学生传授相应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学科的重要性,其次才是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

1.在导入方式上要进行精心设计。

对于以复习上一节课知识点的导入方式,学生普遍兴趣不大,如我在讲解哲学的知识中的导入是:通过第五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它表现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受到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主观因素,其中价值观的影响最为重要,而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什么是价值观?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为什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将在第六课与大家共同讨论这个问题。对于这样的导入,学生的兴趣普遍较低。而当我转变为以名人事迹为导入方式,如以丛飞的事迹来讲述价值,引出课堂,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所以说,思想品德课堂的导入要精心设计。

2.课堂理论联系实际。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将思想品德课堂的知识联系生活,拉近思想品德知识与学生的距离,给学生带来亲切感、轻松感,更好的融入课堂。如在讲解哲学知识联系的普遍性时,举例我与某某知名人物的联系,从而更好的展开话题,果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生显得更加乐意融入课堂,相反的话,学生则是埋头自己做自己的事。

二、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促进知识的记忆

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学习中,普遍不知道怎样记忆思想品德学科的知识。与其说学生讨厌思想品德学科,不如说学生讨厌背诵思想品德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自身的知识记忆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对相应的答题模式的总结,给学生带来一种思想品德学科学起来很简单的感觉,如:(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思想品德学依据。在《思想品德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思想品德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会感觉到思想品德学起来不难,甚至是产生巨大的满足感。

全文阅读

浅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未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思想品德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的重要保证。因此,每一个思想品德课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本学科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积极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努力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为培养祖国需要的“四有”人才做贡献。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我认为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思想品德课程不仅要传播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发挥思想教育的作用,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厌烦,对思想品德课丧失兴趣,难以达到思想教育的功效。因此,在教学中应本着“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努力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产生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生成新知,进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生活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源泉。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借助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灵活多样。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小品表演创设情境;通过故事、案例讲解创设情境;通过诗歌朗诵、美文欣赏创设情境;通过游戏创设情境等。在每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素材,采用适当的方法,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触景生情”。

情境的创设为教学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材料,丰富了课本内容,扩展了课程资源,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接受新知识起到了桥梁、铺垫的作用,使课本知识变得深入浅出,使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体验中生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原则和品德,从中受到教育,并提升思想认识水平。

二、学生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学生当堂总结收获体会是升华思想认识水平的有效手段。一堂思想品德课上得很生动、热闹,但如果不注重让学生及时进行思考、总结,那么课堂上学生情绪激昂,课下所学知识便马上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每节课上让学生总结收获体会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每一节课都应达到应有的教育功效,每一节课学过之后,都要让学生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环境、道德水准、个性特征不同,对学生思想触动最深的方面也不同,所以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谈自己的收获。通过学生的思考、回答,他们在相互倾听中相互补充,使思想认识也得以提升。每节课上,注重学生的思考和总结,不但可以使学生不断地反思自己、提升认识、升华情感、增长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全文阅读

分析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摘要】在我国传统的课程资源的教育中,思想品德是我国小学教育中的常见课程,它涉及到的教育内容是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礼貌、孝顺、尊老爱幼、懂得关心别人等等。同时这也是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所以在我国思想品德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培养祖国花朵的关键,但是在我国的思想品德课程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例如教材不够新颖,也就是我国古时候有很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被提及到,因为这样可以很好的教育孩子,例如古时刘备三顾茅庐就说明了真诚的重要性。但是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孩子也在紧随着我国发展的脚步而成长,很多典型的故事已经逐渐的被人们忘记,所以如何对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才能更好将这些美好的品德继续弘扬下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介绍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教育的现状,其次将介绍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程资源 开发及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66-01

什么是思想品德?它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它与一定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道德风尚及风俗习惯相联系、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是意识行为方面的,也是政治道德方面的[1]。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是指对课程资源进行不断地创新已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学习,那么如何对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进行有效的开发及利用呢?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及平时经验对此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思想品德课程思源教育现状

现在我国的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教育的现状是教材乏味不新颖,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而且在一些的学校教育中发现思想品德的教师也没有重视这门课程,甚至出现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现象,而在期末的考试评比中,思想品德教育并没有参与到学生的优秀评比中,而是做一门考查课[2]。有一些学校没有重视思想品德的课程教育,甚至强制性要求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中不讲太多的话,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学习必考学科,导致老师课堂上不讲课直接让学生自习。

二、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

1.题材缺乏创新,资源不足

全文阅读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逐渐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以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在这一形势下,职业教育学生人数迅速增多。思想品德作为与学生素养息息相关的学科,是中职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教师要提高中职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当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带动了中职教育的迅猛发展,中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教育,它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中职思想品德教学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无法使学生将道德知识外化为道德行为。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探究提高中职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措施和手段,发挥思想品德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对如何提高中职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谈一谈自己的实践经验。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

近些年,我国开始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职生作为未成年人的中坚力量,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思想道德建设应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因此作为中职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应结合实际需求,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升华道德境界。对此,教师可采取熏陶策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道德规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内容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获得道德认知,形成道德思想,深化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例如,在教学“职业道德与法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利用热点职业问题,如劳务关系责任的承担、孕妇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等,开展“法律小讲堂”,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又如,在教学“哲学与人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些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全文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总结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日后自身的长远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有效展开教学活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归纳。

关键词:教学实践;首要前提;感悟理论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日后自身的长远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充分明确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有效展开教学,切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就成为所有初中思想品德课老师面前一道不可回避的教学难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曾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霍尔巴特更是直接指出:“一个具有高潮教学艺术的教师就在于运用种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格外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与培养。例如,在学习“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部分知识时,我就事先在网上搜集了几段视频,要求学生仔细观看、认真思考,并对其中主人公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样一来,就将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到了学生手中,有利于充分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实践中感悟理论知识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现实生活各种现象的总结与升华,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格外重视这一点,尽量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加深对于教材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对于这一点,我有着深刻的体会。如在学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部分内容时,我就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污染现象进行认真考察与总结。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还促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建设”先进理念。

全文阅读

小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研究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评价机制以及教育者自身素质提高等方面,谈谈农村寄宿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和探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寄宿制;思想品德教育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5.075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农村小学生思想感情形成的特定环境

家庭因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形成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能够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农村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生了较大变化:父母亲长期在外务工,孩子不得不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正常的家庭教育活动无法展开,家庭教育面临着严重缺失,孩子思想情感的发展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的状态。

(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队伍和管理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学校全体教师并不是全部都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全体教师在全力以赴地抓教学质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除了班主任在抓,鲜少有人问津;第二,没有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学生不能从评价中获得成功、成长的快乐;第三,学校结合上级部门要求,会开展一些时令性的教育活动,但局限性较大,而且活动多流于形式,还有更广阔的思想品德教育空间有待开辟。综上所述,有效加强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优化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管理体系,便成了农村寄宿制小学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全文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综合教学研究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质和价值观念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包括教学目标综合、教学内容综合、教学方法综合及教学评价综合。本文从初中思想品德综合教学内涵出发,对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综合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综合性 教学研究

1.初中思想品德课综合教学的内涵

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公民的必修课程,从本质上说,思想品德课程属于综合性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主体,在学生处理的一些关系,如学生与自我、自我与他人和集体、自我和国家等多方面关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法律、道德、心理健康和国情等教育,并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内容进行综合。根据新课标对综合的定义,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教学包括教学目标综合、教学内容综合、教学方法综合和教学评价综合。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为:活动性指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主活动。以活动方式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在价值观、能力发展和知识获得方式全面发展;创新性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学生自由发展提供空间;开放性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应该结合社会实事,分析典型案例,促进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教学方法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主体性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对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使学生自主地根据不同环境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发展,最终在各种环境下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2.初中思想品德课综合教学的维度

(1)教学目标的综合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综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定综合教学目标;二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实现综合目标。

全文阅读

新课标理念下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水平对策

摘要: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提升新课标理念下思想品德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及创新能力以及建立优秀的思想品行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成为必要,在课改的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陋习,本文主要分析当前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水平对策。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理念;提升;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2

1、引言

思想品德课程是确保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发展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初中生一般都处于青春期,此时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正在慢慢形成,也是学做人、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有效的教育引导,紧紧围绕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建立良好的品质行为。

2.当前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忽视

现阶段,仍有很多教师没有将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当成学科的重点,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只属于辅修课程,只要简单地看看就可以,没必要花太多时间精力去学习,这样必然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很多学生也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不感兴趣,认为枯燥无味,理论性太强,离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差太远,只是对教材内容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加上教师对该课程的不重视,学生也产生了逆反心理。

全文阅读

试论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生活化教学

【摘要】《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教育理念,倡导教师开展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而所谓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指的是: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出发点,运用生活实际来讲思想品德,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真实的生活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生活化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让学生学习该学科,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的品质。纵观当下我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现状,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与书本知识的梳理,而忽视了生活实践。因此,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努力将思想品德之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平衡统一两者之间的关系,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效果。

一、搭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道理、理论等都来源于生活,教师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掌握知识,从而将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以生活的实例来诱发学生自主分析、总结知识原理,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德育教育等。因此,作为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构建贴近生活或者以生活为真实的场景,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生动的生活化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兴趣、自主性,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总结经验、体验感受,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团结、经验分享等良好品质。

二、开展生活化的思想品德实践活动

新课改实施以来,思想品德教材教学也进行了整编、创新,增加了实践活动板块。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其概念、原理、真谛等等。而这些活动的实践是离不开生活的,教师可运用生活与思想品德之间的关系特征,开展生活化的思想品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实践,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掌握和运用。如在学习“人口问题”教学内容时,笔者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每月定期让学生去做“公益劳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并从中提升自我素养。再如:在学习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等关于法律方面的教学内容时,举行“模拟法庭”并在社区举办“义务法律咨询”活动等等,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延伸教学空间,深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三、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发掘生活化教学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