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繁荣、深化,社会上的腐改现象对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带来一些逆向影响。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坚持“五个结合”的教育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颇为有效。

一、纵向与横向结合。纵向,就是上级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人才规格的基本任务和要求。横向一是树立身边榜样,即“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刻苦学习”、“拾金不昧”等学生模范;二是走向社会,请有特殊贡献的优秀青年、退伍军人、老党员、老干部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教育。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榜样,从细小的心灵里孕育为祖国繁荣而发奋进取的良好品质。

二、家庭与学校结合。把儿童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心愿。与家长密切配合可使班主任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做法有三:1.扬长补短。

与家长谈话在充分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2.对品德较差的学生定期与家长联系,不断变换教育方法,做到因人施教。3.学期中间进行学生操行返家,广泛征求家长意见。这样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就能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三、课内与课外结合。小学的班主任肩负着既教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在完成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也是一条有效途径。比如通过讲《小珊迪》、《年关》等在学生中开展“三对比”,即新旧社会对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对比、我与旧中国、资本主义儿童对比,使儿童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课外,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结合儿童的爱好,通过演唱、跳舞等形式歌颂老前辈,歌颂社会主义祖国,歌颂英雄人物,使学生在欢乐中受到教育。

四、显型教育与隐型教育结合。班主任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分析不同时期学生的思想素质。对学生中出现的普遍性、共同性的问题(即显型),通过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召开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对学生中偷东西,看黄色书刊等问题(即隐型),以个别谈话为主,了解其思想形成的根源,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自觉抵制。

五、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模仿性强,意志薄弱,缺乏自觉克服困难的能力,在性格上具有极大的可变性。他们需要适应性格发展的环境,同时也需要成人的关照。因之,班主任首先以身作则,成为儿童的表率。其次像父母一样关心爱护他们,衣服破了,给他们缝补,冻了让他们到房子烤火等,这样不仅能消除他们对教师的恐惧心理。而是使他们爱教师、爱学校。

全文阅读

体育思想品德教育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按照体育教学特点进行的。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如何把体育教学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引起大家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进行简要论述,供大家借鉴、参考。

一、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只能在人类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引导、教育逐渐培养与完善起来,所以学生的思想品德只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结果。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能影响学生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积极的作用。

1、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付出较大的体力和进行积极的思维。在练习中会产生很多的生理性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因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在此情况下需要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一系列心理障碍,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2、体育教学是为了促进身体的发育,因而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措施,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规定的量和强度,如规定跑的距离、动作的次数、动作的幅度、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什么动作等,以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长期参加规范、严格、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在教师的培养指导下就会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形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

3、学校体育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因此,无论参加哪一项体育活动的评比和竞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此在体育活动中要大力提倡相互尊重,互教互学,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抛弃个人私心杂念,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

4、体育运动最富有竞争性。体育教学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通过比赛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等要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以及胜不骄、败不馁、服从裁判、遵守纪律,与同伴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因此,运动竞争是技术、战术、智力的竞争,是身体素质的竞争,也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竞争。

全文阅读

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

思想品德教育包括思想品德形成和个性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引导着学生的思想趋于成熟,培养着学生的情感日益丰满,修正着学生世界观的达成。现在思想品德教育怎样才能更有实效?我认为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学校的教育内容与形式必须跟上时代,真正做到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这样,才可能获得学生的认可与接受,才能让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学生主要的着眼点在于应付考试,而不是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完善,使部分学生承受不了压力或不能正确看待、处理生活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这样常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厌学、早恋,甚至离家出走等等。我想,这时思想品德教育应重点放在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形成上,帮助学生疏通心理认知的障碍,利用适当的活动放松学生的心理紧张度,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学生耐挫折、心理承受力和意志力。这样,让我们的学生不仅能正确地面对压力,合理地缓解压力,还能健康成长,心智成熟。

二、为学生的理想插上翅膀

我们可以选取一定的合适的故事、视频、资料等,进行合理的编排,制作成学生容易接受甚至是喜爱的动画、课本剧等,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促进学生向上的内驱力的形成。比如,很多学校将一些榜样的事迹以及成长过程制作成宣传板、橱窗等,在校园的走道内悬挂,形成文化长廊,而这里的文化就是教育的智慧,是很好的创意,很好的渗透德育内容的方式,适合现代学校的教育环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形成一定的理想追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对自己的将来有所思悟,达成自己的目标,召唤自己的恒心与毅力,激发自己的坚持与执着!学校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为了明天的飞翔,要扎实从今天做起,从当下做起,一步一步地朝着自己的目标靠近。这样,逐步唤醒学生的理想,让学生能够自信地朝着理想飞翔。

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在这个社会里,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在将来使用到自己所学到的文化知识,但是,每一个学生的品德素养却会时刻影响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所以,让学生形成多角度、多层面、多领域的正确的世界观无疑是很重要的。我们的学校可以将一些内容制作成系列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祖国的荣誉与个体骄傲的关系,感悟团队合作的重要,感悟团结的力量,感悟担当的重要,感悟责任的重大,感悟爱心的温暖!当学生明白了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之后,无形中会对将来的生活、工作产生正确的影响。这正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不断地进步,提升思想,提升智慧,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作者:陈燕 单位:湖北省老河口市张集镇张集小学

全文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新时期,新要求,对于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纯粹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真正的促进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现状;环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047-01

众所周知,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初中阶段的教学应该把思想品德学科放在教学的首位,而现状却不容乐观。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应该正视目前教育教学的现状,加大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调动激情,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有阵深刻的看法,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正视目前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方能加以重视改变

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目前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有许许多多的因素制约着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很多教师不予重视,在此,作为一名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了两点原因,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社会的因素。目前社会上有许多不良风气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有两个强势的组织类型,一个是官僚机构,一个是商业机构,这两种机构对待道德的态度是一致的,即摆脱道德的束缚,消除道德压力,使自身置身道德之外。在学校我们会向学生传播有关职业道德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正面的,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但是一旦学生进入职业领域,他们就不得不为组织规则所束缚。思想品德教学毕竟不是在为学生构建一个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它必须要面对社会,面对社会带来的挑战,这是目前学校思想品德课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新媒介建构的虚拟现实与现实社会的运作逻辑不一致,使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难以提高。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其价值观并未完全形成,还是比较容易受网络话语的影响。因此,如何消除网络所带来的消极效应是当前学校思想品德教学无法回避的问题。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抵消了思想品德教学的正面效果这一点是目前思想品德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家长自身水平的高低以及道德观的多元化在无形中影响其子女的道德观。思想者品德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学,它的教学主体不仅有教师还有家长。在课堂上,教师按照传统的道德准则来教育学生,而有的家长可能按照他的道德观来教育孩子。教师教育学生上车要给老人让座,家长却带着孩子跟老人抢座位。家长的这种做法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如上两个方面只是本人的总结,还不是很全面,存在很多的漏洞,但是是本人精心的总结,希望广大工作者能够认真研读,加以指点,共同认识目前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从而提高大家的重视度,加大对于思想品德的投入,提高教学能力。

二、重视和谐民主教学环境的构建,提高教学效果

全文阅读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论文

一、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教学效果良好,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树立伟大的理想和信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学生不断追求新的知识。思想品德教学效果良好,意味着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完善个人的道德人格、自觉培养德育素养、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逐渐具有集体意识,从而促使自己更具有人格魅力。思想品德教学具有实效性,可以促使学生加强道德自律,帮助学生不论在哪里、无论何时、无论干什么都能时刻牢记道德准则,能够深刻地领悟思想品德的本质,从而调节自我的道德行为进行道德自律。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人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能否促使思想品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达到统一状态,就在于思想品德思维的催化作用是否强烈,良好的思想品德思维习惯是良好的道德认知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根本动力。

二、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培养道德情感的现状

(一)教育理念没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时进行改变新课标已经在全国全面展开,但是大部分思想品德教师并没有对新课标的要求引起足够的重视,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思想品德的教学,“以人为本,德育为主”的教学理念完全被教师抛之脑后,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少生活性内容,最终还是以应试教育的模式死记硬背一些思想品德理论。这样,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完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而易见思想品德教学效率欠佳。

(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欠佳

1.教学内容没有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讲解相关教学内容,而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甚至有时候学生提出了与生活相关的思想道德现象教师也往往回避,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丝毫提不起兴趣,学生也不会认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而陈旧死板的教学也会导致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果欠佳。

2.教师自身教学技能欠佳,导致教学方式单调,没有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目前思想品德的教学课堂,往往只是教师一个人唱着空洞乏味的“说理戏”,这样机械呆板、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悟的教学过程,学生也很难提起兴趣来学习相关思想品德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而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样、发现、创造,从而促使学生“道理都懂,也愿意去做”。

3.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的互动情感交流和沟通。教师作为思想品德的讲授者,能否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培养的效果。而目前的思想品德教学往往存在着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师教学时情感不够丰富、教学严重欠缺艺术性的弊端,导致学生的情感发展也呈现扭曲的趋势,使得思想品德的教学偏离了教学的本质。

全文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什么事情都追求高效,变得越来越浮躁。我们的学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初中思想品德课担负着这样的任务,它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而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心理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社会大教材与思想品德课本小教材相结合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生的生活是科学世界(书本世界)的基础,是思想品德知识的意义之源。道德的学习与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没有效果的。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并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贯通,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应体现生活性的特点。“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须被点燃的火把。”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材,但教材只是凭借的材料和工具,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所以,我们要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世界,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所有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会资源,使学生摆脱从书本到书本,从知识到知识的状态。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和生活性,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灯 。

选择社会大教材要注意教学材料要新颖、顺应时代、与时俱进。我们应该选择最新的、紧跟时代步伐的材料,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近期我们党和政府的重大决定、网络上关注度比较高的事件以及在学校近期开展的活动等。把这些材料有机的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让我们的教学与生活接轨,与时代同行。

因此,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回归社会、顺应时代,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方式,是拓展深化新课程的必然要求,也顺应了社会的要求、时代的进步。应努力使学生把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发展。

二、家庭教育应该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支撑,二者必须紧密结合,而现实却不容乐观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除了依靠学校,更要依靠家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孩子的两个翅膀,少了任何一个都将是残缺。而现状是,农村的家庭教育这只翅膀大多数是断了的。农村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么是不理不睬,任其自生自灭,要么是隔代家长的过度宠溺。就算有少数农村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的目光也只是停留在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考试成绩上,对孩子的品德方面不太关注,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言行上有点坏毛病没多大关系。所以有时会碰到有些学生语文、数学成绩非常好,在家却是个“小祖宗”的事情。另外,很多农村家长本身就素质不过硬,不能做出表率榜样,大人们的言行中夹杂着脏话、粗话、行为不注意,无行中使学生受到负面影响。所以,农村的家庭教育不但不能帮助学校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起了拖后腿的负作用。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农村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起托起孩子的成长,这是今后我们的教学中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难题。

三、全社会对思想品德这一学科要有充分重视,才能最大发挥它教书育人的功能

全文阅读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更新思想品德教学理念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所涉及的规范做人的标准和内涵,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反应,留下记忆外;更重要的还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增长智慧,陶冶情操,树立理想,磨炼意志品格,养成良好习惯和自觉要求等方面的品德。因此强化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课后延伸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内化的个性品德,指导学生一生的成长,这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最终目标。那么,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如何使思品教育具有长效性呢?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

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1. 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全文阅读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论文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主体化咨询式自律性

【论文摘要】时代的发展要求思想品德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也要随之发展。新时代高校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探讨主体化的、咨询式的和自律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可接受性和实效性。

思想品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但目前我国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笔者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前的德育工作没有充分意识到教育环境、教育对象乃至教育手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在当代如果还持以前的德育思维,因袭以往的德育模式,势必无法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最终影响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称,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则是一个人对社会道德的反映,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是一种个体现象。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把社会道德具体到个体身上,内化成个人品德。

当前,以生为本的观念已渐入人心。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教育过程中内外因的关系,在德育过程中自觉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设法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可接受性,这是目前改进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出路。本文拟在以生为本的理论框架下,对当前高校德育的新取向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能为思想品德教育改革作一定的理论思考。

一、主体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个性发展逐渐成为个体的内在需求。由于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们不再像以往那样依赖自然,受制于客观物质;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实现和终身教育的大力提倡,国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于制度和权威的遵守渐次臻于自觉。在这种社会大变革时期,高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与时俱进,才能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主体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过去,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不仅教育本身缺乏主体性,而且基本上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思想品德教育反对个性,强调思想品德教育的大一统思想;满足于照本宣科的照抄照搬,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本身及教育对象的主体性都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从以往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来看,主体和客体往往泾渭分明,教育者是当然的主体,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被视为改造、塑造的对象或客体,教育方法主要是单向的灌输和简单说教,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千人一面的顺从的品格。显然,这是一种缺乏主体性的形式主义的、教条主义的、低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全文阅读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探讨

【摘要】我国重视发展基础教育,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开端和基础,且小学生正处于刚刚接触新鲜事物的时期,缺乏独立的思维意识,学习能力强,是灌输知识的最佳时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面临着改革的境地,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德为核心内容,实现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化和创新,以求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 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课程教育的重要内容,会对小学生的个人道德、个人素质、思想意识的养成产生直接性的影响。为了更大程度的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效率,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教育进步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分析,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必须采取措施予以优化,并对相关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1.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目前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对思想品德课程不够重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认为思想品德课程只是一门辅课程,学不学习都一个样。教育工作者将大量的时间都应用于语、数、外三门课程上,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提高成绩才是最重要的。由于思想和认知上的不成熟,思想品德课程的课时很少,一般一周只有一个课时,可见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当低,是影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师未做好表率

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任老师,教师的行为会对小学生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对于小学生而言,现阶段是学习能力与模仿能力极强的时期,其行为或语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不具有独立的思维。但是,当前的思想品德教师未做好表率作用,言语、行为都有失规范性,甚至还出现辱骂、体罚学生的现象,是思想品德缺失的表现,会对小学生的心灵和精神造成影响,会效仿教师的行为,进而不利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教学质量大大下降。

全文阅读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研究

1.社会环境。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道德行为规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使得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即使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讲授,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下也很难在中学生的心理和生活中得到认同和实施。经济的发展使得金钱和权利的地位凸显,加之长期以来,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的片面性的认识,使得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课堂之内是一种情形:宣扬爱国主义、高尚品德、社会主义;课堂之外又是另一种情形:金钱至上,各种炫富、炫官层出不穷,使得思想品德似乎只是思想政治课上的作秀一样。我们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完全被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丑恶现象抵销,给学生留下的只是苍白无力的说教。

2.家庭环境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往往和社会大环境一样,与课堂中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传递出不同的信息,而学生受言传身教的影响无疑更大,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家庭的言传身教面前不得不“甘拜下风”。

3.教育者水平有限。教育工作者的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对思想品德教育不够重视,加之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思想品德教育意识淡薄,在言谈和行为中都流露出对品德的轻视,久而久之就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负面的影响。

4.教育手段的单一,教育内容滞后。我国中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育来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局限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的说教和灌输,即使搞活动的话,也仅仅是流于形式。整个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没有任何挑战性,也唤不起中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兴趣。另外,教科书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从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到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同小异,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不能与社会现实相连接,使得受教育者对思想品德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5.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的道德信念和理想逐步形成时期,开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能力,但是这一时期,学生的思想道德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左右,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改变他们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标准。从而来自社会、家庭的各种负面信息都会给他们的思想品德带来不好的影响。

6.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长久以来,我们都以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言行、判断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标准。但是我们却忽略了思想品德教育还应该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品德的形成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学生心理上的接受,如果学生存在心理腻烦现象或者具有病态扭曲的心理,那么是不能接受和形成良好的品德的,良好的品德的形成需要有积极向上的心理。在加强品德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或者说心理健康教育本来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即有“心理”之意,品德的发展是与心理健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综上所述,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是与我们的社会转型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有思想品德教育者和教育手段的种种原因。因此,笔者看来,要解决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探讨和努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在现在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都是极其重要和值得关注的课题。

作者:李丽娜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金矿学校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