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阅读

数字阅读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字阅读不等于浅阅读

要想弄明白数字阅读是不是浅阅读,首先要对数字阅读、浅阅读、深阅读的概念进行一个界定。应该说现在对这些概念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说法。笔者认为,数字阅读就是通过电子显示屏阅读以二进位制方式存储的图书,以此看来,只要是通过屏阅读都是数字阅读。如,利用手机阅读、iPad阅读、台式电脑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都是数字阅读。浅阅读应该是碎片化、表层化阅读,如微博阅读、短讯阅读等。深阅读应该是带有思考、研究色彩的阅读。

时下,很多人在谈论数字阅读时往往喜欢将数字阅读等同于浅阅读,应该说这是一种偏见。从现有的技术来讲,凡是纸质的出版物都可以数字化,严肃学术读物也有很多已经数字化,很多图书馆的图书已经数字化,国家图书馆的图书也已经数字化,并且购置了几十万册的数字图书。励德·爱斯唯尔、清华知网的期刊文章数据库都是十分严肃的读物,学术性全球一流,很多学者都是通过阅读他们的在线数据库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的,怎么能说数字阅读等于浅阅读呢?

现在在纸质书上能够完成的阅读,数字图书都能够完成,这一点毋庸置疑。至于显示屏对眼睛的伤害,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很快得到解决。在Kindle、汉王的电子水阅读器上阅读已经和纸质阅读没有太大的区别。彩色电子纸的发明与改进会很快解决这一问题。黑白电子纸已经十分成熟,在电子书阅读器上的阅读和传统纸书阅读已经差别不大。事实上,大家正在进行深度阅读,许多研究人员的研究资料来自于数字阅读,很多学术著作都有数字版,大家都可以在网上阅读。难道说这是浅阅读!很多学者现在不去图书馆,在家里通过网络就可以读到自己想读的书,难道他们都是浅阅读?

数字阅读确有浅质化的品种,比如说微博阅读等,但是这些不等于数字阅读的全部。不是说数字化就等于浅阅读。应该说,阅读的深浅与纸质还是数字等介质无关,和阅读人、阅读内容有关。周国平先生说:“纸质产品和数字化产品只是形式不同,关键在内涵,从网络上读孑L子和柏拉图与从纸质书上读没有本质区别。”(周国平《世上并无浅阅读》:)

尽管深阅读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概念,但古籍学术阅读是深阅读应该是无疑的。现在已经有很多古籍类数据库,如国学宝典、北京爱如生古籍数据库等,很多研究古代文学、古代历史的学者不需要买纸质书,他们主要是通过在线形式阅读古籍数据库中的图书,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适应了数字阅读,难道说这些古代文学、古代历史研究者的阅读是浅阅读?如果他们的阅读都算不上深阅读,那我们还有几人的阅读是深阅读呢?现在欧美的很多学术期刊已经不再出版纸本,读者订阅后杂志社发送的都是电子期刊,大家也已经习惯了。这些阅读也应该是深度阅读的一种,而不应该划到浅阅读当中去。

从技术上来讲,现在几十万字的书通过数字阅读也没有什么困难,在Kindle、汉王的电子书阅读器上都可以实现,和纸书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可以做书签、批注等,又能检索,一本电子书阅读器中可以存储上万本书,实在是很方便的。

至于说微博阅读是一种浅阅读,只能说数字阅读提供了各种阅读可能,这就像一本书一样,你可以简单翻翻,也可以细细读一遍,同样可以深度地研究它,读它几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而不宜一概地说数字阅读是浅阅读。

由于年龄或其他原因,我们较为喜欢纸质书,这无可厚非,但是这不是我们排斥数字图书的理由。我们把数字阅读放在整个人类的几千年阅读史上来看,就一目了然了。在竹简书被代替的时候,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很多人尤其是文人、官员认为纸质书易损毁,不庄重,不典雅,所以宁愿使用竹简书。东晋时有一个皇帝桓玄(公元569—404年)为此专门下令禁用竹简,并专门颁布诏书:“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因为当时的纸,都染有一种黄色。竹简书才退出历史领域。数字图书代替纸质书也会是同样一种情况。数字图书代替纸质图书是大势所趋,不会因为我们对纸质书感情较深就避免被代替的命运。我们需要适应,需要改变认识。

全文阅读

数字阅读与全民阅读

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4月19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9年,在我国18至70周岁的国民中,包括传统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70%,比2008年增长2.3个百分点。数字阅读率为24.6%,比2008年增长0.1个百分点。数字阅读中,有16.7%的国民通过网络在线阅读,14.9%的国民接触过手机阅读,1.3%的国民使用其他手持阅读器阅读。这说明,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很大改变,阅读时间已经大量转移到数字媒介上,数字媒介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受众所接受。

数字阅读被称为浅层次阅读,是一种快餐式、碎片式、浏览式阅读,阅读过程快速、便捷、互动。人们对此喜忧参半,一方面拥抱数字阅读,另一方面又担心它会导致阅读心态的浮躁、功利和实用,阅读难以做到专心致志和认真思考,难以领悟文本的精义和要旨,难以欣赏作品的审美艺术和情趣,难以品享漫游书海的恬静和书香。数字阅读自然与传统阅读有着种种不同,然而阅读方式的改变并不一定导致阅读心理的退化和阅读理解的困难,传统阅读同样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以及阅读理解上的困惑。阅读层次的深浅受阅读态度、阅读能力和阅读指导的制约,而与阅读方式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现代社会知识和信息激增,快速获取知识和信息是势所必然采取的一种阅读方式。一项调查表明,利用搜索引擎及网上数据库查找学术资料的大学生达到79.38%及47.72%(见2010年第4期《出版发行研究》8-9页),这是传统阅读难以做到的。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网络的信息量将越来越大,技术将越来越完善,阅读将越来越方便。网络便于开拓阅读视野,便于阅读者之间相互交流,在阅读者具备一定研究和写作能力的情况下,数字阅读同样能够对获取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整合、比较及深层次思考,并由此产生优秀作品和研究成果,甚至出现传世之作。

自然,由于阅读者主观条件的差异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也会导致不同的阅读效果,数字阅读的缺陷和诟病由此而生。而这些主客观条件的形成,一要依靠社会的教育引导,二要依靠阅读者自身的实践磨炼,古今中外就有不少这方面的实例。鉴于网络的迅速发展,以及青少年对网络的迷恋和网络对青少年的重要影响,有关方面加强对数字阅读的教育引导特别是对青少年数字阅读的教育引导,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当前数字阅读毕竟不是主流,“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9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0.1%,比2008年增长0.8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58.3%,比2008年下降5.6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5.6%,比2008年下降4.5个百分点。2010年全国18所大学学生阅读调查显示,大学生中纸质书阅读占70%。这说明,传统阅读虽然受到网络冲击,但仍然是国民阅读的首选,在全民阅读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各有优势和短处。较之数字阅读,传统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优化和质量方面,在对文本的反复精读和深层次思考方面,在阅读的适应性和舒适感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我们既要看到数字阅读逐步增长的必然趋势,也要看到传统阅读不可取代的优势,既要重视和支持数字阅读,也要重视和支持传统阅读,并使两者相互结合。传统阅读率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就图书而言,目前我国国民年均阅读图书仅4.5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见2010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因此,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高传统出版物的阅读率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全文阅读

数字时代的阅读

18年前,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就为我们勾勒了数字阅读的蓝图——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

2007年3月,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宣布,将全面开发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电子教材,预计2015年在全国所有中小学校普及。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催生了各种数字产品,从数码相机、数字DV到复读机、学习机,从MP3、MP4、PDA到PAD、智能手机、数字电视,不断登上历史舞台,生活俨然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人们每天都离不开这些数字设备,与工作、学习紧密相关的阅读活动,也留下了数字时代的深深烙印。

在Web2.0时代,网络成为了一种交互手段和生活方式,也使得数字阅读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博客、微博风起云涌,更强化了这种趋势,轻而易举地夺走了纸质媒体的大众眼球。

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似乎各有千秋,孰优孰劣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阅读体验,我的习惯我做主

习惯是一种很强又很难改变的力量。在一定阅读环境下养成的阅读习惯往往成为一种定势,左右着我们的阅读好恶感。很多人在多年的读书过程中养成了阅读纸质图书的习惯,在看电子图书时总是找不到读书的感觉,那种随时随地随意动手翻阅的阅读体验荡然无存,边看边勾勾划划随处批注的快意无处释放,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知看了多“厚”还剩下多“薄”的茫然和焦躁。而网络时代下成长起来的新新一代,阅读纸质文字的时候大大减少,更多时候他们是在进行数字阅读,伴随着流行音乐一目十行地快速浏览,随时查看限时更新的新闻资讯,这种阅读体验才让他们更觉得惬意。纸媒阅读对健康的影响虽然要小很多,但数字阅读的舒适体验也在不断完善,从模仿纸质图书的外形、翻页,到书签、批注,不断扩展数字阅读的极限,趋近纸质图书的质感的阅读感觉,尤其是E-ink(电子墨水,电纸书),已经非常接近印制文字的视觉效果。然而不同人的阅读体验,仍然取决于长期养成的阅读习惯。

表现能力,强中更有强中手

全文阅读

数字阅读之琐思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建构自我、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美国作家爱泼斯坦(Joseph Epstein)说:“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被阅读所塑造的。”数字时代信息的生产、组织、传播和呈现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也随之改变,数字阅读应运而生。数字阅读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方式,与传统阅读相比,数字阅读具有多媒体性(阅读形式的扩展)、超链性(阅读内容的扩展)和交互性(阅读社交的扩展)等优势特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的接触率均有所上升。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根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5.64亿,手机网民数量4.2亿,以手机阅读为突破口的数字付费阅读已成为潮流所趋。然而,在2011年1051.8亿元的数字出版总产值中,与传统出版业紧密相关的电子书、数字期刊和数字报纸的收入总和不足4%。

传统出版企业在数字阅读市场为何陷入困境?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1)国内数字阅读的现状是平台运营商和渠道分销商直接面对用户,掌控核心竞争力,传统出版企业在定价和收益分配机制中话语权较弱,收益分配不合理且不透明,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产业链各环节各唱各的调,没有形成良性的合作机制,导致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优质内容得不到有效利用。一言以蔽之,国内数字阅读产业的生态链有待改善。(2)数字版权侵权问题严重,盗版猖獗,大规模侵权现象屡见不鲜,以“百度文库”“新浪爱问”为代表的大型公共平台在某种程度上为这种行为提供了便利服务,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赔偿标准低,“劣币驱逐良币”,培养了用户免费阅读数字内容的习惯,消解了出版单位提供优质原创数字内容的积极性。(3)电子书格式标准不统一,多种数字文件格式造成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内容生产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与“一次制作,多元应用”的理念背道而驰,不利于内容资源的交换和整合,无形中也提高了用户使用的门槛,造成用户选购数字内容的困扰,以及阅读成本的增加和阅读体验的下降。(4)用户数字阅读的付费习惯有待培养。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虽然数字阅读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传统纸质读物阅读仍是国民阅读的主流形式,我国18-70周岁国民对图书、期刊的价格承受能力为13.67元和6.76元,比2011年分别增加0.24元和0.16元。国民对电子图书的价格承受能力为3.27元每本,比2011年的3.50元略有下降。目前,数字阅读以外向性精神体验的“浅阅读”为主,阅读需求偏向功利性和娱乐性,主要特征是信息多元化、知识碎片化和思考表层化,主要用户为正在接受教育的阅读年龄群体和社会中参加工作的青壮年劳动力群体。数字阅读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均不能满足以宏大叙事和深度思考为特征的“深阅读”的需要。

鉴于上述原因,同时受制于资金、技术和人才,很多传统出版企业在赢利模式不清晰的情况下,明知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却苦于找不到现实途径,面对一盘“没有胜算的棋”,不敢贸然行动,无奈之下,只好采取谨慎观望和小步试水的策略。那么,传统出版业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局面呢?

概言之,数字阅读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前项收费模式,直接向用户售卖内容资源,用户须先付费购买才能进行阅读;二是采用后向收费模式,通过内容资源吸引用户,允许用户免费阅读,在确保用户的阅读体验的前提下,在作品阅读页面适当位置开发或放置相应广告,或提供线上线下联动的增值服务(如O20、POD等)以获取收益。不管是哪种商业模式,对于处于数字阅读产业链源头的传统出版企业来说,把控优质内容资源是根本,集聚并黏住用户是关键,与技术开发商、内容集成商、渠道提供商、平台运营商和终端生产商通力合作,逐步融合,打通产业链,建立服务用户核心需求的商业模式,才是真正出路。

数字阅读用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笔者认为是一站式个性化阅读内容(根据用户偏好推送优质精准的个性化内容,为用户搭建“一云多屏”的移动阅读平台,实现“所见即所得,所得即所需”)和一站式人性化阅读服务体验(轻便及时的告知、方便快捷的购买、舒适愉悦的体验以及互动分享的社交等)。基于此,传统出版企业首先需要将混乱零散的资源变成基于内容和主题的结构化资源,以满足用户碎片化阅读、主题性阅读和定制推送的要求,然后才能根据用户阅读目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习惯的差异,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下面分别从专业出版、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角度做简要阐释。

在专业数字出版领域,目前国际出版巨头已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2012年收入排名前五的出版机构中,励德・爱思维尔(Reed Elsevier)、汤姆森一路透(Thomson Reuters)和威科(WoltersKluwer)的营收中数字出版收益分别占63%、90%和71%。国内由技术商引领的专业出版也走在了数字出版的前列,特别是数字学术期刊出版已形成比较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同方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和龙源期刊四大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企业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专业数字出版要求具有海量的专业数据信息、完善的学科分类、权威的指标体系以及庞大的发行网络,主要针对教育产业和专业技术市场,提供在线图书期刊数据库服务,按篇、按年、按范围收费,用户主要为机构用户(B282C),客户广泛而稳定,赢利模式清晰。专业数字出版未来的发展将呈现“马太效应”,产业资源向实力雄厚的优势企业集聚,“一站式”服务模式将成为主流,各专业出版企业在积聚各自优势资源打造数据库产品的基础上,以资本为纽带形成联合体,是面对国际竞争、应对未来挑战的有效途径。

在教育数字出版领域,传统纸本教材仍是赢利支柱,全球最大的教育出版商培生(Pearson)的数字化业务仅占总体业务的12%。教育数字业务主要通过提供在线与离线基于数字内容的服务获取收益,包括在线课程、在线测试、在线课外辅导、虚拟的体验性材料、电子课本下载以及家庭作业管理等。国内教育数字出版企业大部分处于数字产品的试点探索阶段,这与教育出版特点有一定关联。传统教育出版主要提供的是教材,教材中的知识处于立体的网状结构中,内容的组织受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同时,教材的阅读需要多人参与、即时互动,它不仅是阅读的对象,更是教学的工具。教育出版企业未来将向提供特色教育服务方向转型,对已有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和深度加工,为用户提供在线学习和个性化教育服务。其中关键是打造一站式学习测评体系,通过测评诊断提供针对性的反馈报告,以及知识点讲解、错题分析等个性化的辅导资源,给用户提供一站式个性化学习解决方案。目前,大规模在线免费公开课程和基于游戏的学习也倍受关注,是否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有待观察。

大众数字出版落后于专业出版和教育出版,成熟的赢利模式“仍在隧道中潜行”。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大众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移动互联网拥有庞大的用户基量、用户付费阅读习惯和成熟的前项收费模式。国外以日本的手机出版最为发达,其主要赢利模式为基于I―mode技术的手机广告收益模式,以及以手机报、动漫和小说为主的阅读收费模式。国内大众数字出版发展较好的是网络文学和手机出版,以B2C业务为主,如盛大文学的云中图书馆、中文在线的17K小说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手机阅读业务,电商平台近年来也逐步介入。大众出版立足于人们的娱乐和生活,主题分散即兴、个性化特征明显,热点需求变化快,内容具有普适性和离散性,适合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读者阅读和购买呈现随机性,需求模型为或然模型。目前,国际出版商正不断通过并购重组叠加优势业务,国内出版企业作为内容服务商,原创内容是核心,可根据用户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对内容资源进行精细化、碎片化加工,再通过运营商及时推送到不同需求偏好用户的终端上,同时可探寻组织和发行数字内容的新方式。

全文阅读

数字阅读新体验

“请问,只要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就可以阅读了吗?”在5号馆南京扫扫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展区前,39岁的市民吴女士驻足观望一会儿后主动向工作人员咨询。随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她掏出手机下载了“扫扫看”客户端,并对着宣传单上的印刷二维码进行扫描,一篇名为《隆中对》的课文便迅速显示了出来。

“效果不错,除了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介绍,还有关于课文的影视短片和专业配音。”吴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这些碎片化的教辅资源不仅内容丰富,搜索起来也节约了不少时间,她准备为正升初中的女儿注册一个账号。和吴女士一样,许多路过的市民也对扫扫看数字平台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并纷纷掏出手机进行现场体验。

移动终端的阅读载体,富媒体的数字化内容,在第二十四届图书交易博览会上,类似“扫扫看”的数字阅读产品随处可见。作为本届书博会备受瞩目的亮点,许多包括国企民营在内的出版集团都推出了自己的数字阅读展馆,而这阵扑面而来的阅读新风,也让无数参观的市民在惊艳之余,也着实过了一把“数字瘾”。

“现在网上大量充斥着一些没有品位的网络小说,再加上手机耗流量,所以很少选择电子书,但这款产品改变了我过去的一些看法。”8月1日上午,在“中国全民阅读移动书库”启动仪式现场,刚刚观看完工作人员用手机演示并亲自体验后的读者秦英感慨地说。作为一名高校文学爱好者,秦英表示自己平时更倾向于阅读经典类的文学书籍,而这正是一般电子书所缺乏的。但在中国全民阅读移动书库里,她意外地找到了自己钟爱的《瓦尔登湖》,并欣喜地下载到了个人书架。

据工作人员哈妮帕介绍,这款由书香中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推出,针对全国党政机关、事企业单位的学习型移动产品,目前已上线期刊、图书两万余种,分别涵盖了中外文学、人文社科、文化艺术等19个类别。“通过搭建移动数字书屋的阅读平台,我们希望能以此提倡阅读新风尚,从而推进全民阅读的普及和深入。”哈妮帕说。

随着科技进步和数字出版理念的创新,数字阅读已迎来了Ebook3.0时代,其不仅仅表现为文字、图表等静态阅读要素的呈现,同时还包括了声音、视频、动画尤其交互模块等要素的集成,而作为实现人机互动的体感技术,也开始在数字阅读领域得到了应用。在东道主贵州出版集团展区,一款由旗下北京漫动亚青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体感书屋”产品亮相书博会,因其体感技术与数字阅读融为一体,为展区赢得了不少人气。

据了解,用户只需在电视上安装“虚拟体感书屋”软件,凭借体感器对人体骨骼的识别,轻轻挥手,即能从电视上“打开”书本,充分享受全新的家庭阅读体验。“孩子才5岁,正是喜欢动漫的年龄,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可以满足他的需求,另外也利于我们家长进行亲子阅读,和孩子增进感情。”在市民舒华看来,除了便捷之外,温馨是也是体感书屋吸引自己的一大特色。

和体感书屋一样,历时4天的展览让大佳书城、中华经典古籍库、译云网、动漫客等数字产品也吸引了不少读者,面对这场数字体验带来的饕餮盛宴,许多市民均感新鲜之余,意犹未尽。不过也有读者提出:数字阅读固然便捷、海量,但却少了一份传统纸质的韵味和书香。对此,经纶文化传媒集团总裁李朝东表示,数字阅读只是纸质阅读的补充,并不能代替后者,因而,在未来,数字与纸质相结合将是出版的最佳方向。(责任编辑/李 坤)

全文阅读

新媒体阅读情境下儿童数字阅读研究

摘 要:儿童阅读是一个传统课题,是一个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关于儿童阅读的文献各有侧重,传统的儿童阅读研究主要有脑科学领域的儿童阅读障碍研究、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教育信息化等多个方向。而随着数字媒体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对数字阅读这一领域,国内学者对成人、大学生群体的研究相对丰富。与此相对的是,以儿童为研究对象的数字阅读研究却相当贫乏。儿童数字阅读的研究在国外已较为普遍。

关键词:数字阅读 儿童 阅读需求 电子书

一、国内外数字阅读与对纸质阅读对比研究

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的兴盛,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电子书、移动客户端阅读为代表的数字阅读逐渐开始占据阅读市场,传统阅读面临数字技术的严峻挑战,关于纸本阅读与数字阅读孰优孰劣有了争论。

Fathi M. Ihmeideh[1]和 Alexis R[2]通过对低幼龄儿童的研究发现,在分别进行纸质书阅读和电子书阅读后,根据词汇等语言标准看,电子书的课堂阅读效果明显优于纸质书。但在注意力、语言、亲子互动效率上,起决定作用的是阅读内容的质量。同样,王佑镁[3]以眼动仪对小学四五年级学生研究表明,在数字阅读情境下,样本的阅读成绩高于纸质阅读,在理解、认知上无差别。

也有相关的早教研究表明,纸质阅读仍是孩子阅读的根本。Sara Price通过对2-3岁学龄前儿童的平板和传统物理的纸质绘画对比研究发现,iPad的使用并没有产生新的触摸活动形式,而只是介质的改变。耿姝[4]认为,从纸质阅读开始才是最重要、最为孩子以后成长的关键。杨鸲[6]通过对包括北京、河北、内蒙古等地家长的调查反映,相较于数字出版物,作为消费主力的家长仍然更愿意选择购买纸质出版物。2015年1月,美国知名童书出版传媒公司《2014儿童与家庭阅读报告》称,77% 的阅读过电子书的儿童称,他们仍然偏爱纸质书。

二、数字阅读环境下的阅读需求及影响研究

数字阅读指使用数字设备阅读以语言符号为主的数字文本内容。其相对应的英文为 Digital Reading。随着手机、平板的普及率愈高,尤其是移动数字媒体的低龄化普及,儿童(青少年)的数字阅读呈现内容、动机、行为的新特点。

全文阅读

论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利弊

【摘要】基于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方式的现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两种阅读方式的利弊,读者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要善于权衡二种阅读方式的利弊。提倡阅读,数字化阅读和传统阅读同样重要。

【关键词】数字化阅读传统阅读利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2-0380-01

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我们每天和各类文献资料打着交道,对于我一个工作多年的老馆员来说,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形态与服务模式的变化过程。近年来,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也造福了文献的传播发展。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如数字电视,数码照片,数字化文献资源。由于数字化开放、共享的强大传播发展功能,普遍为大众应用。而现在的青少年甚至是幼儿的视力下降程度不容小觑。经调查发现:电视、电脑以及其他的电子屏幕接触的时间过长所致。看着幼儿园里戴着矫正眼镜的孩子追逐打闹时,引发了我对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利弊的思考。

一、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现状

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现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阅读纸质图书的传统阅读在下降,数字化阅读在上升。在我工作的高职院校的图书馆,2008年前纸质图书的流通量逐年递增。2008年的流通量的数据达到一个历史高峰,此后纸质图书的流通量逐年递减,下滑的幅度惊人。和同类院校图书馆同仁也作了交流,各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的流通数据走势基本一致。通过调查分析,并不是近几年来的在校生不读书了,而是阅读方式逐渐发生了转变。随着互联网进了宿合、教室,便捷的互联网络技术给读者提供了便捷的阅读环境;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方便了读者阅读电子书。由此让我联想到纸质书店的发展现状:三联书店2010年前后至今关张了数家门店。有报道称,过去10年间,有近5成的实体书店关门。这与网店销售纸质图书的冲击有关,但与电子书的销售量上涨也有着一定的关系。不仅是中国,其它国家亦是如此。据统计,全球大众数字出版的销售额也节节攀升。据美国出版商协会(APP)的调查,美国2010年电子书销售额比例较一年前增长一倍,占美国整体书市的15-20%;英国发行商协会的调查,英国电子书销售比去年增长20%,达到1.8亿英镑。韩国教育部公布的名为“智能教育”的计划,打算在2015年前,将中小学使用的全部教科书数字化。电子图书销量节节攀升,图书馆内纸质图书流通量的逐渐下降,可以看出读者的阅读方式正倾向于电子阅读。对于数字化的来临,首先令出版界感到忧虑。时有业内外人士关于图书消亡的预测。他们担心数字化会夺去传统出版业的明天,出版界遭遇500年来最大的变局。美国学者罗伯特·达恩顿在著作《阅读的未来》一书中,肯定了电子书的优势与强大威力,但最终给出了这样的结论:“电子书将充当古腾堡的伟大机器的补充物,而不是替代品。”电子书及其数字化阅读方式凭借自身强有力的技术优点来势凶猛,最终它必将以“补充物”的身份立于历史舞台。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方式将长期并存。

全文阅读

浅议数字阅读时代的少儿阅读

【摘要】目前少儿数字阅读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但数字阅读是阅读发展的趋势。鉴此,本文作者扼要从四大方面来阐述如何关心和关注少儿阅读。

【关键词】少儿阅读 数字阅读 隐忧 保护 举措

【分类号】G25

当前,越来越多的儿童喜爱数字阅读,从国内外进行的相关调查看出,数字阅读的儿童数在成倍增长。如:美国最大的儿童图书出版商学乐出版集团与战略研究咨询公司哈里森集团的报告显示,自2010年以来,阅读电子书的儿童所占的比例几乎翻了一番;国内,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中国4.2亿网民中,儿童互联网渗透率51%,高于全体网民。

当前少儿数字阅读所面临的隐忧

数字阅读越来越备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但需要成人对其进行网络规范教育和正确的数字阅读引导。因为:(1)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在家庭中的普及,少年儿童的“微阅读”渐成趋势,孩子们虽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微阅读”,但碎片式的即时分享(只言片语、闲言碎语、发发感慨、晒晒心情)却花去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少年儿童进行“微阅读”的消遣性、娱乐化特点非常明显,“微阅读”碎片式的传播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孩子们过度沉溺于“微阅读”,其实用性和消遣性会在无形中消解少年儿童阅读时的沉潜心态,从而影响到少年儿童对知识的吸收。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常处于不求甚解的‘浅阅读’层面上,不利于少年儿童的思维发展及成长。(2)目前数字阅读在内容上过于自由和开放、资源良莠不齐,少年儿童尚不具备数字阅读所需的基本信息素养与能力,对数字信息资源缺乏辨别能力,多媒体终端便捷的上网方式和便捷的娱乐功能,经常会引诱他们放弃阅读去投入在线游戏。(3)目前,我国数字出版的产业模式还不成熟,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不清晰,内容提供者、平台提供者、终端提供者、渠道推广者、增值服务者在数字阅读中的社会定位和价值再造还没成型,数字阅读中的参与者中出现了“越位”和“缺位”并存的现象,甚至有交叉争位的乱象。(5)数字阅读目前也带来一些使人困扰的问题,比如 坏书、庸书的泛滥 。同时,近日国外的一系列研究显示,和纸质书相比,电子阅读设备上大量的操作会干扰孩子们的阅读,进而影响儿童理解能力的培养。与书籍相比较数字阅读存在其他诱惑,孩子们很难专心于阅读。此外,相比纸质书籍,它伤害眼睛 ,对视力的损伤更大 。

虽由于以上种种弊端,虽明知少儿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面对多元价值观往往还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我们不能就此剥夺青少年选择的权利,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积极帮助他们形成辨析能力,使他们养成自觉健康的数字阅读意识。

在数字阅读大潮中如何对少儿阅读给予引导和关注

全文阅读

基于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问题调查

【摘 要】浙江海宁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地方,徐志摩、王国维、金庸使这个城市多一层文学气息。2013年8月,阿里巴巴商学院调研小组来到浙江省海宁市,进行关于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情况的调查。我们来到海宁市区图书馆和附近街道。考虑到部分群体自身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局限,如年龄较大的老人和幼龄儿童,他们无法参与线上的问卷,我们对这部分群体以采访录音的形式进行为期两天的调查来补充线上调查的不足。

【关键词】纸质阅读;数字阅读;调查

人们更偏好纸质阅读,结果显示有57.33%的人偏好纸质阅读,有42.67%的人会更喜欢数字阅读。纸质阅读依然比数字阅读高了14.66个百分点。

1)就收入状况和对两种阅读媒介的影响而言,无收入和极低收入,还有收入高于5000元以上的人会更喜欢纸质阅读。而处于中间收入的群体偏好数字阅读。尤其收入在2001-3000元区间的群体,对数字阅读的偏好率达高到83.33%

2)人的学历也会影响人的阅读喜好,高中及高中以下,硕士及以上的群体对纸质阅读的需求会更强烈,而中间学历群体的阅读需求虽然以纸质阅读偏好为多数,但不及以上两方强烈。

3)人的年龄会影响人对阅读媒介的偏好,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60岁所有的中老年会喜欢纸质阅读的比率高于18-45岁的中青年,其中中老年人的比率最高,调查中达到100%。

4)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女性对纸质阅读的偏好率分别为56.1%和58.82%,对数字阅读的偏好率分别为43.9%和41.18%。由此可见,女性和男性都比较偏好纸质阅读,而女性更胜一筹;对于数字阅读,男性比女性更能接受。

显然的,我们可以知道两种阅读媒介的所处的境况,纸质阅读依旧占据主导地位,而数字阅读在后面紧追不舍,前者的地位目前没有什么大的威胁,但相比几年前弱势许多。

全文阅读

数字时代阅读行为与阅读推广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手机、电脑、网络等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已经逐步计入到数字阅读时代。人们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已经将数字阅读作为主要的阅读方式,在数字阅读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纸质阅读和图书馆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阅读的需求,正在慢慢地被时代遗忘。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数字阅读和传统读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进行数字化阅读的过程中往往是娱乐化和碎片化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并不能够获得真正的知识,会增长浮躁的阅读情绪。因此,本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对数字时代阅读行为和阅读推广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人们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传统阅读方式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数字时代;阅读行为;阅读推广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水平在不断地提升,因此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方式。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和阅读器上进行阅读,同时微信、微博已经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内容。这些阅读方式的发展就导致传统的纸质图书以及书籍出版产业遭到了一定的打击。但是人们在进行数字化阅读的过程中阅读的主要内容往往是具有娱乐性的,同时多为碎片化的阅读,这就导致无法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因此,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传统阅读方式的推广,希望人们能够通过纸质图书来进行阅读,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由此可见,本文对数字时代阅读行为与阅读推广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数字时代阅读行为的发展及主要趋势

1.1 快餐式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式

在数字时展的过程中快餐式的阅读已经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式,所谓快餐式的阅读是指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在网络上获取图文等信息,只对自身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进行获取。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所阅读的内容往往较短,不能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说进行快餐式的阅读并不能够有效提升读者的知识水平。

1.2 碎片化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趋势

碎片化阅读是数字时代阅读方式的一个主要特点,其已经成为阅读的主要趋势。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已经不仅限于图书,而是随时随地的能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阅读。但是在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往往是碎片化的阅读,就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只能够获取很少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之间并没有什么紧密的联系,无法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