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阅读

数字阅读范文精选

数字阅读范文第1篇

时下,很多人在谈论数字阅读时往往喜欢将数字阅读等同于浅阅读,应该说这是一种偏见。从现有的技术来讲,凡是纸质的出版物都可以数字化,严肃学术读物也有很多已经数字化,很多图书馆的图书已经数字化,国家图书馆的图书也已经数字化,并且购置了几十万册的数字图书。励德·爱斯唯尔、清华知网的期刊文章数据库都是十分严肃的读物,学术性全球一流,很多学者都是通过阅读他们的在线数据库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的,怎么能说数字阅读等于浅阅读呢?

现在在纸质书上能够完成的阅读,数字图书都能够完成,这一点毋庸置疑。至于显示屏对眼睛的伤害,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很快得到解决。在Kindle、汉王的电子水阅读器上阅读已经和纸质阅读没有太大的区别。彩色电子纸的发明与改进会很快解决这一问题。黑白电子纸已经十分成熟,在电子书阅读器上的阅读和传统纸书阅读已经差别不大。事实上,大家正在进行深度阅读,许多研究人员的研究资料来自于数字阅读,很多学术著作都有数字版,大家都可以在网上阅读。难道说这是浅阅读!很多学者现在不去图书馆,在家里通过网络就可以读到自己想读的书,难道他们都是浅阅读?

数字阅读确有浅质化的品种,比如说微博阅读等,但是这些不等于数字阅读的全部。不是说数字化就等于浅阅读。应该说,阅读的深浅与纸质还是数字等介质无关,和阅读人、阅读内容有关。周国平先生说:“纸质产品和数字化产品只是形式不同,关键在内涵,从网络上读孑L子和柏拉图与从纸质书上读没有本质区别。”(周国平《世上并无浅阅读》:)

尽管深阅读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概念,但古籍学术阅读是深阅读应该是无疑的。现在已经有很多古籍类数据库,如国学宝典、北京爱如生古籍数据库等,很多研究古代文学、古代历史的学者不需要买纸质书,他们主要是通过在线形式阅读古籍数据库中的图书,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适应了数字阅读,难道说这些古代文学、古代历史研究者的阅读是浅阅读?如果他们的阅读都算不上深阅读,那我们还有几人的阅读是深阅读呢?现在欧美的很多学术期刊已经不再出版纸本,读者订阅后杂志社发送的都是电子期刊,大家也已经习惯了。这些阅读也应该是深度阅读的一种,而不应该划到浅阅读当中去。

从技术上来讲,现在几十万字的书通过数字阅读也没有什么困难,在Kindle、汉王的电子书阅读器上都可以实现,和纸书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可以做书签、批注等,又能检索,一本电子书阅读器中可以存储上万本书,实在是很方便的。

至于说微博阅读是一种浅阅读,只能说数字阅读提供了各种阅读可能,这就像一本书一样,你可以简单翻翻,也可以细细读一遍,同样可以深度地研究它,读它几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而不宜一概地说数字阅读是浅阅读。

数字阅读范文第2篇

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4月19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9年,在我国18至70周岁的国民中,包括传统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70%,比2008年增长2.3个百分点。数字阅读率为24.6%,比2008年增长0.1个百分点。数字阅读中,有16.7%的国民通过网络在线阅读,14.9%的国民接触过手机阅读,1.3%的国民使用其他手持阅读器阅读。这说明,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很大改变,阅读时间已经大量转移到数字媒介上,数字媒介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受众所接受。

数字阅读被称为浅层次阅读,是一种快餐式、碎片式、浏览式阅读,阅读过程快速、便捷、互动。人们对此喜忧参半,一方面拥抱数字阅读,另一方面又担心它会导致阅读心态的浮躁、功利和实用,阅读难以做到专心致志和认真思考,难以领悟文本的精义和要旨,难以欣赏作品的审美艺术和情趣,难以品享漫游书海的恬静和书香。数字阅读自然与传统阅读有着种种不同,然而阅读方式的改变并不一定导致阅读心理的退化和阅读理解的困难,传统阅读同样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以及阅读理解上的困惑。阅读层次的深浅受阅读态度、阅读能力和阅读指导的制约,而与阅读方式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现代社会知识和信息激增,快速获取知识和信息是势所必然采取的一种阅读方式。一项调查表明,利用搜索引擎及网上数据库查找学术资料的大学生达到79.38%及47.72%(见2010年第4期《出版发行研究》8-9页),这是传统阅读难以做到的。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网络的信息量将越来越大,技术将越来越完善,阅读将越来越方便。网络便于开拓阅读视野,便于阅读者之间相互交流,在阅读者具备一定研究和写作能力的情况下,数字阅读同样能够对获取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整合、比较及深层次思考,并由此产生优秀作品和研究成果,甚至出现传世之作。

自然,由于阅读者主观条件的差异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也会导致不同的阅读效果,数字阅读的缺陷和诟病由此而生。而这些主客观条件的形成,一要依靠社会的教育引导,二要依靠阅读者自身的实践磨炼,古今中外就有不少这方面的实例。鉴于网络的迅速发展,以及青少年对网络的迷恋和网络对青少年的重要影响,有关方面加强对数字阅读的教育引导特别是对青少年数字阅读的教育引导,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当前数字阅读毕竟不是主流,“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9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0.1%,比2008年增长0.8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58.3%,比2008年下降5.6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5.6%,比2008年下降4.5个百分点。2010年全国18所大学学生阅读调查显示,大学生中纸质书阅读占70%。这说明,传统阅读虽然受到网络冲击,但仍然是国民阅读的首选,在全民阅读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各有优势和短处。较之数字阅读,传统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优化和质量方面,在对文本的反复精读和深层次思考方面,在阅读的适应性和舒适感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我们既要看到数字阅读逐步增长的必然趋势,也要看到传统阅读不可取代的优势,既要重视和支持数字阅读,也要重视和支持传统阅读,并使两者相互结合。传统阅读率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就图书而言,目前我国国民年均阅读图书仅4.5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见2010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因此,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高传统出版物的阅读率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数字阅读范文第3篇

2007年3月,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宣布,将全面开发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电子教材,预计2015年在全国所有中小学校普及。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催生了各种数字产品,从数码相机、数字DV到复读机、学习机,从MP3、MP4、PDA到PAD、智能手机、数字电视,不断登上历史舞台,生活俨然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人们每天都离不开这些数字设备,与工作、学习紧密相关的阅读活动,也留下了数字时代的深深烙印。

在Web2.0时代,网络成为了一种交互手段和生活方式,也使得数字阅读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博客、微博风起云涌,更强化了这种趋势,轻而易举地夺走了纸质媒体的大众眼球。

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似乎各有千秋,孰优孰劣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阅读体验,我的习惯我做主

习惯是一种很强又很难改变的力量。在一定阅读环境下养成的阅读习惯往往成为一种定势,左右着我们的阅读好恶感。很多人在多年的读书过程中养成了阅读纸质图书的习惯,在看电子图书时总是找不到读书的感觉,那种随时随地随意动手翻阅的阅读体验荡然无存,边看边勾勾划划随处批注的快意无处释放,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知看了多“厚”还剩下多“薄”的茫然和焦躁。而网络时代下成长起来的新新一代,阅读纸质文字的时候大大减少,更多时候他们是在进行数字阅读,伴随着流行音乐一目十行地快速浏览,随时查看限时更新的新闻资讯,这种阅读体验才让他们更觉得惬意。纸媒阅读对健康的影响虽然要小很多,但数字阅读的舒适体验也在不断完善,从模仿纸质图书的外形、翻页,到书签、批注,不断扩展数字阅读的极限,趋近纸质图书的质感的阅读感觉,尤其是E-ink(电子墨水,电纸书),已经非常接近印制文字的视觉效果。然而不同人的阅读体验,仍然取决于长期养成的阅读习惯。

表现能力,强中更有强中手

传统纸质图书图文并茂,灵活的版式和优美的文字可以让没有生命的纸张展现出栩栩如生的内容,赋予书籍以灵感和生命,通过它来与作者进行灵魂的交流。然而在电子图书面前,却是小巫见大巫了。由于电子图书能够支持多媒体特性,不仅可以图文并茂,还能声情并茂;不仅可以是静态的,还能是动态的。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甚至视频等元素的加入,使阅读的维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表现能力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甚至,还可以让设备来“读”给我们听,用耳朵代替眼睛去触及阅读内容。而恬静的背景音乐,也使数字阅读可以更加享受。

在线阅读,方便时尚赶潮流

数字阅读的迷人之处,还在于它可以在线阅读。不需要存储,不需要拷贝,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在线阅读,这是数字阅读的专利。如今,大众获取新闻最快捷的途径是通过网络,而不是报纸;免费的学习资源和教程更是浩如烟海;即时更新的海量信息也使得在线阅读有一个永不枯竭的“源”。

数字阅读的实现也越来越方便,不再是电脑的独享大餐。从传统的PC到智能手机,从电子书包到平板电脑,从电子书到电纸书(E-ink),各种手持数字终端设备丰富着时尚便捷的阅读生活。抱着iPad在地铁上浏览新闻、看微博、读电子书,成为年轻人可以追逐的时尚潮流。GPRS、3G、CMCC、WIFI等无线连接方式的普及,也在助力在线阅读。

功能作用,对峙互补争不休

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在阅读形式和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对峙状态,然而它们并非对立面,更多的时候在功能上还是一种互补。纸质图书附带光盘就是二者很好的结合形式,尤以教程类图书为常见。

好的图书可作为一种收藏品,而书法、绘画等艺术品更是以纸作为承载介质的,它们的电子版,只能算是复制品。但是电子版的复制品,却可以给不能亲眼目睹精品的人以同样美感和享受,还能借助数字媒介的多媒体功能进行全方位的展示,不能不说是一种补充。就好比没有真品,看看影印版也是不错的。电子图书特有的表现形式,如动画等,也是对纸质图书的丰富、补充和发展。

出于很多因素的考虑,很多人会在读过电子图书后寻找相应的纸质图书购买,这也说明了电子图书不可能完全取代纸质图书,我们的阅读形式也不可能全部由数字阅读取代。如果科技再发达一些,纸质图书的优点可以完全在电子图书上实现,那个时候纸质图书才是有可能消失的。

数字阅读范文第4篇

“效果不错,除了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介绍,还有关于课文的影视短片和专业配音。”吴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这些碎片化的教辅资源不仅内容丰富,搜索起来也节约了不少时间,她准备为正升初中的女儿注册一个账号。和吴女士一样,许多路过的市民也对扫扫看数字平台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并纷纷掏出手机进行现场体验。

移动终端的阅读载体,富媒体的数字化内容,在第二十四届图书交易博览会上,类似“扫扫看”的数字阅读产品随处可见。作为本届书博会备受瞩目的亮点,许多包括国企民营在内的出版集团都推出了自己的数字阅读展馆,而这阵扑面而来的阅读新风,也让无数参观的市民在惊艳之余,也着实过了一把“数字瘾”。

“现在网上大量充斥着一些没有品位的网络小说,再加上手机耗流量,所以很少选择电子书,但这款产品改变了我过去的一些看法。”8月1日上午,在“中国全民阅读移动书库”启动仪式现场,刚刚观看完工作人员用手机演示并亲自体验后的读者秦英感慨地说。作为一名高校文学爱好者,秦英表示自己平时更倾向于阅读经典类的文学书籍,而这正是一般电子书所缺乏的。但在中国全民阅读移动书库里,她意外地找到了自己钟爱的《瓦尔登湖》,并欣喜地下载到了个人书架。

据工作人员哈妮帕介绍,这款由书香中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推出,针对全国党政机关、事企业单位的学习型移动产品,目前已上线期刊、图书两万余种,分别涵盖了中外文学、人文社科、文化艺术等19个类别。“通过搭建移动数字书屋的阅读平台,我们希望能以此提倡阅读新风尚,从而推进全民阅读的普及和深入。”哈妮帕说。

随着科技进步和数字出版理念的创新,数字阅读已迎来了Ebook3.0时代,其不仅仅表现为文字、图表等静态阅读要素的呈现,同时还包括了声音、视频、动画尤其交互模块等要素的集成,而作为实现人机互动的体感技术,也开始在数字阅读领域得到了应用。在东道主贵州出版集团展区,一款由旗下北京漫动亚青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体感书屋”产品亮相书博会,因其体感技术与数字阅读融为一体,为展区赢得了不少人气。

数字阅读范文第5篇

传统出版企业在数字阅读市场为何陷入困境?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1)国内数字阅读的现状是平台运营商和渠道分销商直接面对用户,掌控核心竞争力,传统出版企业在定价和收益分配机制中话语权较弱,收益分配不合理且不透明,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产业链各环节各唱各的调,没有形成良性的合作机制,导致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优质内容得不到有效利用。一言以蔽之,国内数字阅读产业的生态链有待改善。(2)数字版权侵权问题严重,盗版猖獗,大规模侵权现象屡见不鲜,以“百度文库”“新浪爱问”为代表的大型公共平台在某种程度上为这种行为提供了便利服务,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赔偿标准低,“劣币驱逐良币”,培养了用户免费阅读数字内容的习惯,消解了出版单位提供优质原创数字内容的积极性。(3)电子书格式标准不统一,多种数字文件格式造成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内容生产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与“一次制作,多元应用”的理念背道而驰,不利于内容资源的交换和整合,无形中也提高了用户使用的门槛,造成用户选购数字内容的困扰,以及阅读成本的增加和阅读体验的下降。(4)用户数字阅读的付费习惯有待培养。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虽然数字阅读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传统纸质读物阅读仍是国民阅读的主流形式,我国18-70周岁国民对图书、期刊的价格承受能力为13.67元和6.76元,比2011年分别增加0.24元和0.16元。国民对电子图书的价格承受能力为3.27元每本,比2011年的3.50元略有下降。目前,数字阅读以外向性精神体验的“浅阅读”为主,阅读需求偏向功利性和娱乐性,主要特征是信息多元化、知识碎片化和思考表层化,主要用户为正在接受教育的阅读年龄群体和社会中参加工作的青壮年劳动力群体。数字阅读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均不能满足以宏大叙事和深度思考为特征的“深阅读”的需要。

鉴于上述原因,同时受制于资金、技术和人才,很多传统出版企业在赢利模式不清晰的情况下,明知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却苦于找不到现实途径,面对一盘“没有胜算的棋”,不敢贸然行动,无奈之下,只好采取谨慎观望和小步试水的策略。那么,传统出版业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局面呢?

概言之,数字阅读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前项收费模式,直接向用户售卖内容资源,用户须先付费购买才能进行阅读;二是采用后向收费模式,通过内容资源吸引用户,允许用户免费阅读,在确保用户的阅读体验的前提下,在作品阅读页面适当位置开发或放置相应广告,或提供线上线下联动的增值服务(如O20、POD等)以获取收益。不管是哪种商业模式,对于处于数字阅读产业链源头的传统出版企业来说,把控优质内容资源是根本,集聚并黏住用户是关键,与技术开发商、内容集成商、渠道提供商、平台运营商和终端生产商通力合作,逐步融合,打通产业链,建立服务用户核心需求的商业模式,才是真正出路。

数字阅读用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笔者认为是一站式个性化阅读内容(根据用户偏好推送优质精准的个性化内容,为用户搭建“一云多屏”的移动阅读平台,实现“所见即所得,所得即所需”)和一站式人性化阅读服务体验(轻便及时的告知、方便快捷的购买、舒适愉悦的体验以及互动分享的社交等)。基于此,传统出版企业首先需要将混乱零散的资源变成基于内容和主题的结构化资源,以满足用户碎片化阅读、主题性阅读和定制推送的要求,然后才能根据用户阅读目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习惯的差异,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下面分别从专业出版、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角度做简要阐释。

在专业数字出版领域,目前国际出版巨头已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2012年收入排名前五的出版机构中,励德・爱思维尔(Reed Elsevier)、汤姆森一路透(Thomson Reuters)和威科(WoltersKluwer)的营收中数字出版收益分别占63%、90%和71%。国内由技术商引领的专业出版也走在了数字出版的前列,特别是数字学术期刊出版已形成比较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同方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和龙源期刊四大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企业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专业数字出版要求具有海量的专业数据信息、完善的学科分类、权威的指标体系以及庞大的发行网络,主要针对教育产业和专业技术市场,提供在线图书期刊数据库服务,按篇、按年、按范围收费,用户主要为机构用户(B282C),客户广泛而稳定,赢利模式清晰。专业数字出版未来的发展将呈现“马太效应”,产业资源向实力雄厚的优势企业集聚,“一站式”服务模式将成为主流,各专业出版企业在积聚各自优势资源打造数据库产品的基础上,以资本为纽带形成联合体,是面对国际竞争、应对未来挑战的有效途径。

在教育数字出版领域,传统纸本教材仍是赢利支柱,全球最大的教育出版商培生(Pearson)的数字化业务仅占总体业务的12%。教育数字业务主要通过提供在线与离线基于数字内容的服务获取收益,包括在线课程、在线测试、在线课外辅导、虚拟的体验性材料、电子课本下载以及家庭作业管理等。国内教育数字出版企业大部分处于数字产品的试点探索阶段,这与教育出版特点有一定关联。传统教育出版主要提供的是教材,教材中的知识处于立体的网状结构中,内容的组织受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同时,教材的阅读需要多人参与、即时互动,它不仅是阅读的对象,更是教学的工具。教育出版企业未来将向提供特色教育服务方向转型,对已有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和深度加工,为用户提供在线学习和个性化教育服务。其中关键是打造一站式学习测评体系,通过测评诊断提供针对性的反馈报告,以及知识点讲解、错题分析等个性化的辅导资源,给用户提供一站式个性化学习解决方案。目前,大规模在线免费公开课程和基于游戏的学习也倍受关注,是否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有待观察。

大众数字出版落后于专业出版和教育出版,成熟的赢利模式“仍在隧道中潜行”。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大众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移动互联网拥有庞大的用户基量、用户付费阅读习惯和成熟的前项收费模式。国外以日本的手机出版最为发达,其主要赢利模式为基于I―mode技术的手机广告收益模式,以及以手机报、动漫和小说为主的阅读收费模式。国内大众数字出版发展较好的是网络文学和手机出版,以B2C业务为主,如盛大文学的云中图书馆、中文在线的17K小说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手机阅读业务,电商平台近年来也逐步介入。大众出版立足于人们的娱乐和生活,主题分散即兴、个性化特征明显,热点需求变化快,内容具有普适性和离散性,适合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读者阅读和购买呈现随机性,需求模型为或然模型。目前,国际出版商正不断通过并购重组叠加优势业务,国内出版企业作为内容服务商,原创内容是核心,可根据用户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对内容资源进行精细化、碎片化加工,再通过运营商及时推送到不同需求偏好用户的终端上,同时可探寻组织和发行数字内容的新方式。

数字阅读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字时代;阅读行为;阅读推广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水平在不断地提升,因此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方式。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和阅读器上进行阅读,同时微信、微博已经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内容。这些阅读方式的发展就导致传统的纸质图书以及书籍出版产业遭到了一定的打击。但是人们在进行数字化阅读的过程中阅读的主要内容往往是具有娱乐性的,同时多为碎片化的阅读,这就导致无法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因此,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传统阅读方式的推广,希望人们能够通过纸质图书来进行阅读,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由此可见,本文对数字时代阅读行为与阅读推广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数字时代阅读行为的发展及主要趋势

1.1 快餐式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式

在数字时展的过程中快餐式的阅读已经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式,所谓快餐式的阅读是指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在网络上获取图文等信息,只对自身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进行获取。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所阅读的内容往往较短,不能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说进行快餐式的阅读并不能够有效提升读者的知识水平。

1.2 碎片化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趋势

碎片化阅读是数字时代阅读方式的一个主要特点,其已经成为阅读的主要趋势。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已经不仅限于图书,而是随时随地的能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阅读。但是在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往往是碎片化的阅读,就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只能够获取很少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之间并没有什么紧密的联系,无法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1.3 阅读的需求与意图取向多样化和娱乐化

人们在进行数字化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阅读需求和意图取向正向多样化和娱乐化的方向发展,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是阅读一些有趣的、不需要耗费多少精力的文章和内容,多以小说、朋友圈内容、微博内容为主,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呈现出“浅阅读”的特点,容易形成浮躁的阅读心态。

2.数字时代人们阅读行为的主要特点

2.1知识性阅读严重缺乏

知识性阅读严重缺乏是数字时代人们阅读行为的主要特点,数字化阅读和传统的知识化阅读有着很大的差别,数字化阅读的整体阅读质量远远低于传统的纸质阅读。很多人在进行数字化阅读的过程中多是以娱乐性的信息和一些新闻舆论为主,知识性较强的阅读材料较少。同时网络上的信息十分杂乱,对于个人的知识拓展并无太大的帮助。

2.2 阅读内容模糊易受不良内容影响

人们在进行数字化阅读的过程中,阅读的主要内容较为模糊,同时会受到一些不良内容的影响。在进行开放式阅读的过程中对于自身的知识和阅读需求并不了解,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十分容易受到网络上无用信息的影响。在进行数字化阅读的过程中往往进行的是浏览的方式进行阅读,并不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很好的效果,一些不良的内容会对读者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3 数字化阅读导致阅读的不完整性

读者在进行数字化阅读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导致阅读的不完整性,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更加自由。但是在网络上进行各种搜索会因为阅读时间的不完整和阅读内容过多,导致整个阅读过程中的不完整,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都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无法在数字化阅读的过程中有效地获取知识,这会影响到阅读的整体质量以及读者知识水平的提升。

3.数字时代阅读推广的主要方式

3.1 调查与掌握人们的阅读需求制定推广计划

要想在数字时代推广传统的阅读方式,首先需要调查和掌握人们的阅读需求,并根据读者的需求制定出相应的推广计划。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同时在解决问题和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信息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人们当前的阅读特点,告诉人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纸质图书能够更加系统,更加全面,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人们的实际情况,帮助人们提升自身的阅读效率。

3.2 整合阅读资源开展主题阅读推荐

在数字时代在进行阅读推广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整合阅读资源的方式开展主题阅读推荐。也就是说要依托于图书馆、书店等机构,根据读者的阅读兴趣整个区域内的阅读资源,开展图书推荐活动。可以在推广的过程中举办读书会和相应的活动交流活动,这样能够提高图书馆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能够在互动中更好地促进读者对于相应知识的理解与感悟,能够让人们减少阅读汇总的浮躁情绪,更好地开展纸质图书阅读活动。

3.3 通过移动平台推送阅读信息

我国的一些图书馆、书店、出版社、报社应当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来推送相应的阅读信息。在微信和微博上进行相应阅读知识的推广,能够让人们意识到纸质阅读和传统阅读方式的优点。同时能够在推广的过程中增强人们对图书馆、书店等机构的重视,在闲暇时间到这些地方进行耐心细致的阅读,更好地提升人们的阅读质量。同时,读者能够在这些信息中获得自身需要的信息,并且能够发现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加深相应的阅读。

3.4 充分利用我国的图书馆资源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图书馆是人们进行阅读的重要场所,因此更好地开展推广活动就需要充分利用我国的图书馆资源,尤其是大学图书馆资源。在进行推广的过程中可以在图书馆中举办生动有趣的活动,如:朗诵比赛、读书分享会等等,这样能够将读者吸引到图书馆内,让其更好地进行阅读,促进自身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对数字时代阅读行为和阅读推广进行研究。在阅读的过程中首先对我国数字时代阅读行为的发展和主要趋势进行研究,主要如下:快餐式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式、碎片化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趋势、阅读的需求与意图取向多样化和娱乐化,这不利于我国全面阅读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开展数字时代阅读推广的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调查与掌握人们的阅读需求制定推广计划、整合阅读资源开展主题阅读推荐、通过移动平台推送阅读信息、充分利用我国的图书馆资源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这样能够让人们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在传统阅读中更好地体会阅读的魅力,更好地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促进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数字阅读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少儿阅读 数字阅读 隐忧 保护 举措

【分类号】G25

当前,越来越多的儿童喜爱数字阅读,从国内外进行的相关调查看出,数字阅读的儿童数在成倍增长。如:美国最大的儿童图书出版商学乐出版集团与战略研究咨询公司哈里森集团的报告显示,自2010年以来,阅读电子书的儿童所占的比例几乎翻了一番;国内,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中国4.2亿网民中,儿童互联网渗透率51%,高于全体网民。

当前少儿数字阅读所面临的隐忧

数字阅读越来越备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但需要成人对其进行网络规范教育和正确的数字阅读引导。因为:(1)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在家庭中的普及,少年儿童的“微阅读”渐成趋势,孩子们虽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微阅读”,但碎片式的即时分享(只言片语、闲言碎语、发发感慨、晒晒心情)却花去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少年儿童进行“微阅读”的消遣性、娱乐化特点非常明显,“微阅读”碎片式的传播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孩子们过度沉溺于“微阅读”,其实用性和消遣性会在无形中消解少年儿童阅读时的沉潜心态,从而影响到少年儿童对知识的吸收。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常处于不求甚解的‘浅阅读’层面上,不利于少年儿童的思维发展及成长。(2)目前数字阅读在内容上过于自由和开放、资源良莠不齐,少年儿童尚不具备数字阅读所需的基本信息素养与能力,对数字信息资源缺乏辨别能力,多媒体终端便捷的上网方式和便捷的娱乐功能,经常会引诱他们放弃阅读去投入在线游戏。(3)目前,我国数字出版的产业模式还不成熟,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不清晰,内容提供者、平台提供者、终端提供者、渠道推广者、增值服务者在数字阅读中的社会定位和价值再造还没成型,数字阅读中的参与者中出现了“越位”和“缺位”并存的现象,甚至有交叉争位的乱象。(5)数字阅读目前也带来一些使人困扰的问题,比如 坏书、庸书的泛滥 。同时,近日国外的一系列研究显示,和纸质书相比,电子阅读设备上大量的操作会干扰孩子们的阅读,进而影响儿童理解能力的培养。与书籍相比较数字阅读存在其他诱惑,孩子们很难专心于阅读。此外,相比纸质书籍,它伤害眼睛 ,对视力的损伤更大 。

虽由于以上种种弊端,虽明知少儿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面对多元价值观往往还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我们不能就此剥夺青少年选择的权利,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积极帮助他们形成辨析能力,使他们养成自觉健康的数字阅读意识。

在数字阅读大潮中如何对少儿阅读给予引导和关注

(1)尽量让儿童阅读经典图书。有人说“网络阅读”从两方面破坏阅读:垃圾太多、泡沫太多;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化的东西,对“儿童生态”是严重的破坏。我赞成这一说法,认为确有必要将儿童从网络文化中引导出来,让他们去阅读经典,多亲近书本,直接与文化大师面对面,从中获得健康、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的精神营养。因为少年儿童毕竟是缺乏自制力的群体,他们对“微阅读”的过分迷恋,就如同迷恋动漫和游戏一样,这种负面影响最主要的表现是:不爱书籍的阅读。如在引导无效的情况下,我想可以适当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或者说限制性的措施,比如限制上网的时间,限制使用手机的时间等,把孩子们拉到经典图书的阅读上来。

(2)引导孩子多元化智慧型阅读。从教育学角度讲,如果过度沉溺于“微阅读”,其实用性和消遣性会在无形中消解少年儿童阅读时的沉潜心态,从而影响到少年儿童对知识的吸收。因为单纯的信息量累加,并不能产生深度阅读所带来的拓展智识的效果。如何减少“微阅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负面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学校、家庭要在少年儿童中倡导多元化阅读习惯,教会孩子以“深读”和“微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并逐渐引导孩子走向智慧型阅读。而对少年儿童健康、智慧阅读方式的培养,应建立在对少年儿童阅读现状的准确把握上。图书馆要与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面联动,共同关注少年儿童阅读动态。

(3)社会各界联手关注少儿数字阅读。出版界、信息技术界、教育界和图书馆界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关心和关注少年儿童的数字阅读状况,共同参与进来进行示范和引导。尤其是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作为数字阅读服务的主要参与者,应该肩负起少儿数字阅读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的重任,为建立数字阅读社会出谋划策。

(4)各类公共图书馆应肩负少儿数字阅读引导之重任。数字阅读服务是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辅导和信息素养教育的必然趋势,我们各级各类图书馆必须在数字阅读中找准位置,积极发挥作用,让少年儿童在数字阅读中学知识、悦身心、修品德、长本领。要积极建立安全、可靠、开放、共享的少儿网络阅读社区;要通过网络讲座、报告会、展览、竞赛、展演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字阅读推广活动,消除少儿数字化阅读障碍,普及正确的数字阅读方法,当好儿童数字阅读的导航员;要结合少年儿童的阅读特点和差异性,在馆内开展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统一的数字阅读推广活动,组织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和使用各个数据库,对少年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他们养成正确的阅读行为习惯,在数字阅读的过程中陶冶性格,从而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数字阅读习惯。

2011年6月1日,在我国图书馆界首次召开的“关于少年儿童新媒体服务”的研讨会上,参会代表一致认为,数字阅读是阅读发展大趋势。我想我们图书馆人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在从事少儿阅读指导工作中给予少年儿童数字阅读以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努力普及少儿数字阅读知识,宣传推广少儿数字阅读意识,帮助更多的孩子获得网上数字阅读的文化自觉,让文明、规范、理性的网上阅读助跑青少年的人生起步阶段。

【参考文献】

1.王静,李桂华.我国青少年阅读倾向研究综述及其展望.图书馆,2012(4):52-54

数字阅读范文第8篇

【关键词】纸质阅读;数字阅读;调查

人们更偏好纸质阅读,结果显示有57.33%的人偏好纸质阅读,有42.67%的人会更喜欢数字阅读。纸质阅读依然比数字阅读高了14.66个百分点。

1)就收入状况和对两种阅读媒介的影响而言,无收入和极低收入,还有收入高于5000元以上的人会更喜欢纸质阅读。而处于中间收入的群体偏好数字阅读。尤其收入在2001-3000元区间的群体,对数字阅读的偏好率达高到83.33%

2)人的学历也会影响人的阅读喜好,高中及高中以下,硕士及以上的群体对纸质阅读的需求会更强烈,而中间学历群体的阅读需求虽然以纸质阅读偏好为多数,但不及以上两方强烈。

3)人的年龄会影响人对阅读媒介的偏好,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60岁所有的中老年会喜欢纸质阅读的比率高于18-45岁的中青年,其中中老年人的比率最高,调查中达到100%。

4)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女性对纸质阅读的偏好率分别为56.1%和58.82%,对数字阅读的偏好率分别为43.9%和41.18%。由此可见,女性和男性都比较偏好纸质阅读,而女性更胜一筹;对于数字阅读,男性比女性更能接受。

显然的,我们可以知道两种阅读媒介的所处的境况,纸质阅读依旧占据主导地位,而数字阅读在后面紧追不舍,前者的地位目前没有什么大的威胁,但相比几年前弱势许多。

学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阅读内容的偏好,比如低学历者主要对娱乐新闻,新的小说感兴趣;而高学历者会更关心社会新闻、文学作品或学术论文,所以高学历者会倾向纸质书,因为其更易于做笔记和反复查看且错误率低。

学历和收入的相关性比较大,结果显示高学历者,收入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消费观念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人们对阅读媒介的选择,收入决定消费。大多数人会更加喜欢价格便宜的数字阅读,而纸质阅读成本较高,价格不菲,但这些条件对高收入人群来说无关紧要。

然而调查显示低年龄层人群有66.67%选择纸质阅读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其没有收入来源,按以上结论来说,应属于数字阅读喜好者,但其是一个特殊群体,本身不依靠自身收入来进行学习获取信息,父母的收入是其纸质阅读开支的物质基础。

高年龄层的中老年人也是一个特例,调查结果显示将近100%更喜欢纸质阅读。中老年人普遍学历低。其选择纸质阅读的原因更倾向于生理感受与阅读习惯,更重要的是这个群体平常较少接触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电脑或电纸书等数字阅读的媒介设备,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和兴趣。

而处于中间的年龄层的人,主要是青年和少数中年。由于工作需要及受信息时代大背景下的沟通、分享需求的推动,大多数人对数字媒体设备都有兴趣,甚至可以说是习惯去操作和运用,而且所担负的成本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数字阅读在此群体中渗透性较高。中间收入者大多位于此群体。

对于数字阅读,男性比女性的偏好更强,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男性对数码产品的消费和喜爱本身就比女性高,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会更多的运用其电子设备作为数字阅读的媒介。

客观来说,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都有其自身独有的优点与缺点。在调查中,人们除了对其自身购买条件的考虑,还有对两种阅读本身性质的度量。

就纸质阅读而言,它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式,许多纸质书还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孤本,珍本可遇而不可求。制作精美,或是内容可口的书籍也是赠予亲友的好礼。其阅读方便,更具有真实感,阅读得当还能不影响视力。但是对于一些博览群书的书友来说,阅读纸质书也是一件痛苦的事,如果它只是作为一次性阅读方式就显得有些浪费和占空间了;大多数纸质书价格偏高,携带不方便;记下笔记后就不利于多次修改和整理。

就数字阅读而言,它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一种新的阅读方式,阅读起来方便快捷,经济实惠,信息量大,而且资源共享方便;很重要的一点是,它易于携带,可以随时随地地阅读。但是电子阅读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诸多的缺陷,和纸质阅读相比,它阅读起来缺乏真实感;使用电子产品阅读有很大的辐射,会影响视力健康;而且它是以虚拟信息的形态存在的,信息容易丢失,不具备实体书客观存在的安全性;而且现在社会垃圾书泛滥,数字阅读反而会帮助这些书籍的传播,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再加上我国出版行业的版权概念较国外许多国家低,数字阅读这一新兴领域出现的版权问题很难解决。这些都是现在数字阅读急需解决的问题。

究竟选择哪一种,还要看个人喜好及其阅读习惯。但是人随潮流,始终要追上时代的脚步。这是一个web 2.0向web 3.0过渡的时代,这是一个集思广益共同分享的时代,这个时代中Brainstorm和Weibo让人们在大网络的共性中疯狂地追求自己的独一无二与举世无双。Sharing是数字阅读的一把金钥匙,在阅读中群找到志同道合,在阅读中展现自己的魅力。所以数字阅读更是一场分享与交流的饕餮盛宴,你可以通过当今流行的各大社交网站或门户网站,发表一条你的拙见,也可以让你的原创转发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即使数字阅读现在依旧不能超越主流,但是毋庸置疑,它就是一种趋势。

那么这种趋势究竟能不能完全代替主流?从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虽然阅读的媒介不同,但是阅读作为一种行为,某些要素是不大会发生变化的,例如阅读场景、阅读方式和对阅读花费的态度上。只要我们阅读,这种共性似乎就会以各种方式呈现出来。

数字阅读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数字阅读 儿童 阅读需求 电子书

一、国内外数字阅读与对纸质阅读对比研究

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的兴盛,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电子书、移动客户端阅读为代表的数字阅读逐渐开始占据阅读市场,传统阅读面临数字技术的严峻挑战,关于纸本阅读与数字阅读孰优孰劣有了争论。

Fathi M. Ihmeideh[1]和 Alexis R[2]通过对低幼龄儿童的研究发现,在分别进行纸质书阅读和电子书阅读后,根据词汇等语言标准看,电子书的课堂阅读效果明显优于纸质书。但在注意力、语言、亲子互动效率上,起决定作用的是阅读内容的质量。同样,王佑镁[3]以眼动仪对小学四五年级学生研究表明,在数字阅读情境下,样本的阅读成绩高于纸质阅读,在理解、认知上无差别。

也有相关的早教研究表明,纸质阅读仍是孩子阅读的根本。Sara Price通过对2-3岁学龄前儿童的平板和传统物理的纸质绘画对比研究发现,iPad的使用并没有产生新的触摸活动形式,而只是介质的改变。耿姝[4]认为,从纸质阅读开始才是最重要、最为孩子以后成长的关键。杨鸲[6]通过对包括北京、河北、内蒙古等地家长的调查反映,相较于数字出版物,作为消费主力的家长仍然更愿意选择购买纸质出版物。2015年1月,美国知名童书出版传媒公司《2014儿童与家庭阅读报告》称,77% 的阅读过电子书的儿童称,他们仍然偏爱纸质书。

二、数字阅读环境下的阅读需求及影响研究

数字阅读指使用数字设备阅读以语言符号为主的数字文本内容。其相对应的英文为 Digital Reading。随着手机、平板的普及率愈高,尤其是移动数字媒体的低龄化普及,儿童(青少年)的数字阅读呈现内容、动机、行为的新特点。

(一)少年儿童的数字阅读社会性需求

社会化阅读,在数字化阅读基础上融合社会化媒体的特征,对文本的消费乃至生产实践都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李武[7]对上海初高中生微信阅读研究发现,青少年开展社会化阅读活动主要出于是“社交性动机”。

(二)数字阅读对儿童认知影响

在王佑镁[8]、姜洪伟[9]的研究中发现,从注意、感知、记忆、思维与问题解决、言语与想象这五个层面,熟练于数字化阅读的未成年人在思维水平,言语与想象能力有良好的表现。被调查儿童和家长对在线阅读效用大多持肯定态度。半数以上的家长认为有正面作用,但应限制时间与内容。

三、教育信息化视角

(一)儿童电子书发展研究

电子书,通常也被称为数字书(Digital Book),是一种用电子文档形式呈现的出版物。电子书进入教育领域早已是世界性趋势,全世界包括韩国、美国、法国在内的50多个国家计划推广“电子课本”。美国教育部及联邦通信委员会在2012年就宣布争取在2017年前后,让全美K-12公立学校都用上电子课本。目前,韩国目前该计划目前正在约50所学校内试点。

林巧雯[9]、王李莹[10]探究了体验设计应用于儿童电子书设计的关注点,在多终端多平台的背景下,提出应将相关儿童数字阅读产品品牌化。然而电子书局限性也很明显,Adriana G. Bus[11]对学龄前儿童和幼儿园的儿童的调查发现,数字化阅读导致阅读理解能力退化。

王帆[12]提出儿童图书APP应用发展框架,针对童书APP应用现存的版权和盈利模式问题提出了建议。Natalia Kucirkova[13]调查发现,支持开放内容的APP,教育作用越积极。

(二)移动学习与中小学电化教育研究

电子书包。为践行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学效果,基于电子书包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中小学校进行改革的重要途径。从近几年的文献来看,教学模式研究占绝大部分,研究者包括高校研究人员和中小学一线教师,其研究结果真实反映一线教学实际情况。管珏琪[14]等人的研究中,将电子书包与具体学科结合,对师生的实际教与学的效果的结论都是正面积极的。

(三)数字阅读素养

邹一斌[15]提出,数字化课堂需要重视,提高教学互动与教学效果,根据2012年PISA测评结果来看也是大势所趋。

四、数字媒介与儿童阅读推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中国8省市5861名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随着年级升高,各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均在提高。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对对经典文学作品、时事政治新闻等内容的喜爱则在初中时最甚,为满足儿童数字阅读需求,需要大力推广。陈丽冰等从数字图书馆建设、公共图书馆具体工作实践、儿童数字阅读素养教育等方面建议了图书馆儿童数字阅读推广和强化的途径。

五、文献综述小结

数字阅读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数字化阅读传统阅读利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2-0380-01

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我们每天和各类文献资料打着交道,对于我一个工作多年的老馆员来说,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形态与服务模式的变化过程。近年来,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也造福了文献的传播发展。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如数字电视,数码照片,数字化文献资源。由于数字化开放、共享的强大传播发展功能,普遍为大众应用。而现在的青少年甚至是幼儿的视力下降程度不容小觑。经调查发现:电视、电脑以及其他的电子屏幕接触的时间过长所致。看着幼儿园里戴着矫正眼镜的孩子追逐打闹时,引发了我对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利弊的思考。

一、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现状

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现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阅读纸质图书的传统阅读在下降,数字化阅读在上升。在我工作的高职院校的图书馆,2008年前纸质图书的流通量逐年递增。2008年的流通量的数据达到一个历史高峰,此后纸质图书的流通量逐年递减,下滑的幅度惊人。和同类院校图书馆同仁也作了交流,各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的流通数据走势基本一致。通过调查分析,并不是近几年来的在校生不读书了,而是阅读方式逐渐发生了转变。随着互联网进了宿合、教室,便捷的互联网络技术给读者提供了便捷的阅读环境;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方便了读者阅读电子书。由此让我联想到纸质书店的发展现状:三联书店2010年前后至今关张了数家门店。有报道称,过去10年间,有近5成的实体书店关门。这与网店销售纸质图书的冲击有关,但与电子书的销售量上涨也有着一定的关系。不仅是中国,其它国家亦是如此。据统计,全球大众数字出版的销售额也节节攀升。据美国出版商协会(APP)的调查,美国2010年电子书销售额比例较一年前增长一倍,占美国整体书市的15-20%;英国发行商协会的调查,英国电子书销售比去年增长20%,达到1.8亿英镑。韩国教育部公布的名为“智能教育”的计划,打算在2015年前,将中小学使用的全部教科书数字化。电子图书销量节节攀升,图书馆内纸质图书流通量的逐渐下降,可以看出读者的阅读方式正倾向于电子阅读。对于数字化的来临,首先令出版界感到忧虑。时有业内外人士关于图书消亡的预测。他们担心数字化会夺去传统出版业的明天,出版界遭遇500年来最大的变局。美国学者罗伯特·达恩顿在著作《阅读的未来》一书中,肯定了电子书的优势与强大威力,但最终给出了这样的结论:“电子书将充当古腾堡的伟大机器的补充物,而不是替代品。”电子书及其数字化阅读方式凭借自身强有力的技术优点来势凶猛,最终它必将以“补充物”的身份立于历史舞台。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方式将长期并存。

二、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利弊比较

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主要区别在于传承知识的载体介质不同。在阅读中,有些读者认为阅读纸质图书便于标注;有些读者认为电子书获取便捷,足不出户,点点鼠标即可获取。二者利弊比较如下:

1 从阅读的广度来看,数字化阅读优势大于传统阅读

数字化阅读所借助的媒介不受时空限制,又具备强大的检索功能,极大的提高了文献获取效率。传统阅读方式借助纸质载体传播,相比电子媒介,其占用的空间大,信息存储量小,检索速度慢,查新率偏低,收藏和整序也比较繁琐,既给阅读带来诸多不便,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阅读面的狭窄。而数字化阅读所借助的信息载体因其容量大、体积小,既存储自如,又节省了大量空间。另外一方面,从保存的角度来说,绝版的纸质图书保存所付出的工作量大,成本高,保存效果差。达到一定年限只能藏而不能流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的阅读。而文献信息数字化既利于推广阅读,又能实现永久保存,在保护珍本、善本古籍方面优势显著。

2 从阅读的深度来看,传统阅读优势大于数字化阅读

纸质载体历史悠久,文献信息来源固定,并且通过分类和整序,可以世代相传,适合深度阅读与休闲阅读。传统阅读的对象内容都是经过“三审三校”。具备极强的思想性。且传统的阅读方式,便于读者做标注,划重点。重复多次阅读都会在前者的基础上获得认识的升华。传统阅读较之数字化阅读不易受干扰,读者的思想与书的思想容易融合汇通。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图书,并不完全是有思想的呼吸。很多的内容,包括被界定为数字出版的那些形式,实际上只是在传播信息。适合快餐式阅读,止于泛读与浅阅读。由于数字化传播的特性,目前在互联网上,在手机上,在平板电脑上大家阅读的电子书,每天都以数以万计的速度在”创作”,但截止目前,网络文学中还很少出现那种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鸿篇巨作。数字化阅读中最为流行的内容是玄幻奇幻类、历史架空类、穿越类、都市类、言情类、灵异惊悚类、军事类、游戏竞技类、科幻类等。这些图书发表在网上,并不像传统图书那样经过编辑的选择与加工,而是一种原生态的码字。再则,并非所有文献资料都适合数字化,有的在数字化后明显失真,无法保持原汁原味,如绘画、书法等。此外,纸质书不受外部硬件设备的限制,不会操作电子产品的幼儿和老人也能自如阅读。这也是数字化阅读无法做到的。

3 从读者阅读习惯来看,传统阅读更能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

三千年中国人都在使用纸张印刷的读物,习惯成自然,改变一个国家所有人的阅读习惯,是一件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书籍的装帧、设计、印刷,会使图书浑然一体地产生一种新的视觉美感。我们在阅读深邃的思想内容以外,还可以感受到纸张所产生的文化氖围。如传统线装书,那种用线缝制,用宣纸印刷出来的蓝皮书传递出的古朴、典雅、温馨,让读者们爱不释手。纸质图书不但在视觉上呈现给读者美感,在味觉上也给读者以享受。油墨印在纸张上散发出独特的油墨味,以及藏了多年的老书,散发出淡淡的霉味。被爱书的读者视为无可替代的味觉享受。因此他们钟情于纸质图书的阅读。而冰冷闪烁的荧屏难以与读者达成情感交流、思想的共鸣。法国一电子书商意识到这点,曾特意研究一种能散发“书香气”的香料赠送给读者。这位书商的做法实属良苦用心,但效果是不是有点相形见绌呢?

4 从成本角度来看,数字化阅读优势大于传统阅读

数字资源的传载是借助电子媒介实现的,而传统的纸质图书所消耗的资源量可观,所以从材料的成本来看,数字化阅读较之传统阅读节省很多,加之纸质图书的版印工作,一旦成书,无法更改,而数字化文献可以在无成本的状态下实现更改。所以数字化阅读的成本优势很大。而就目前市场而言,数字化阅读的收费标准确实过高,但由于生产成本的优势,相信数字化资源的明天在收费的问题上更大众平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