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设计课程

数字设计课程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字交互技术课程设计

一、基于数字交互技术的课程系统的特点

若要使具有交互功能的课程设计内容传递给学生,那么这一系统平台必须具备几个基本功能:(1)为了能够做到学生与老师进行在线交流,必须具备文字发送功能。(2)具备图片发送功能。(3)具备语音传递功能。(4)具备多人讨论功能。通过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把传统教学模式变成了带有“社交”特点的模式,也改变了传统课程设计过程中过于强调老师作用的问题。在这个交流互动过程中,强化学生对于课程关注的主动性,以及对于知识把握的主动性,将学生变为知识传递过程中的主体,淡化老师“主导一切”的作用。这类课程设计由于开发之初就会考虑交互性和趣味性,因此会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学习情景中,增加学习过程的乐趣。目前,移动课程设计应用平台可以考虑市场占有率最高的IOS平台以及Android平台,基于这两个系统的交互平台在数字移动终端设备中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并且这类设备具有非常小的体积,非常便于携带,因此在这些设备上展现的课程设计完全可以做到“随身走”的目的。

二、构建数字交互技术的课程设计

在设计之初,就需要考虑结合课程知识特点来设计出有别于传统方法的交互手段。数字化技术手段的使用,除了可以保留知识固有特性以外,还能够体现出新的感官体验。因此,不能够将传统已有的课程知识直接放置于这类平台中,这样会失去其交互的特性和目的。与传统课程设计不同的是,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交互技术,比如单点触摸、多点触摸等方法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多种操作。事实上,就课程设计本身来说,可以包涵课程设计与创作以及课程设计的数字化呈现,数字化呈现过程中强调的是内容的可交互性,可融入的情境性,这就要做一整套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情节脚本的创作、情境情节的设计、交互动作与方法的设计等方面。图文并茂是这个技术下实现课程设计的最基本需求,对于学生群体的心理感知特征、年龄结构、知识储备、兴趣点等方面均需要做整体的考虑。经过这样全面考量的课程设计会具备良好的可应用及可推广性。因此,这类课程设计需要注意学生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认受感知、情境感知、互动感知以及趣味感知等几个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会被兴趣范畴所决定。所以,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于交互过程和情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知识变得有趣味,同时交互过程又不能够过于复杂,注意在设计过程中考虑降低学生的使用难度,辅助以相应的视听元素和情境元素,使学生感受到交互过程与知识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而这种联系恰恰成为学生学习并且记住相关知识的过程媒介。数字交互技术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需要依据个方面的成熟经验来完成,比如涉及到学生心理认知程度因素,就需要依据相关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再比如,涉及到相关内容实现的环节,就需要依据相关软件工程师的知识与技术……通过深入对学生学习需求及兴趣调研,结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数字技术手段,从而设计出为学生能够认同并广泛接受的课程设计作品。

三、构成数字交互技术课程设计的要素

基于数字交互技术课程设计的核心设计要素与其他产品的核心设计要素一样,都是“创造性”。这一技术环节下进行的课程设计实质上是将知识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及表现手法向结合从而形成特定表达形式的一种方法。计算机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课程设计完全可以用有别于传统方法的形式进行完成。这个设计过程中所包括的设计要素大体有几下几个方面:(1)课程内容呈现界面简单、美观。要用最直接和美观的界面环境展现出每部分的课程内容,注意界面设计中的友好程度以及颜色的使用,界面设计是否友好,颜色使用是否得当,是否具备美感,对于学生使用来说会有非常直接的影响。(2)强调交互手段的和谐与自然,通过交互手段,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互动交流,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交互方法的考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好的交互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使用的兴趣,增加趣味,调动学生更好的学习认知与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知识点的学习。(3)体现游戏的情境,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点的展示与获取,若能够融入相应的体验情境中,形成对知识了解的相应连续性,引导学生按照其感兴趣的方法,主动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中,这也是数字交互技术应用于课程设计中的必要因素之一。

四、数字交互技术课程设计的方法

在应用数字交互技术进行课程设计之初,首先需要进行前期学生受众情况的调查和定位,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学生有其特有的心理接受特点,要根据这样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开发。1.结合课程内容和知识要素建立功能模型。调查不同阶段学生对于交互功能的喜好,并且进行列举。在这其中选出相对适合大多数学生喜好的功能方法,完善课程设计的创意部分;考虑应用平台的种类与限制,比如针对IOS和Android的屏幕分辨率的不同,要有不同视觉化的设计考量;不同系统平台的操作方式存在一些差别,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也要一并考虑进去。2.根据课程设计的需要绘制流程图及相关界面设计要将整个课程设计过程顺利完成,流程图的绘制,是不可或缺的。关于知识点衔接的方法,知识点与交互方式的融合,以及获取知识进阶的办法,这些都需要用流程图来表示出相互之间的转换过程。具体来说,每一个操作环节,每一部分文字的显示,每一个图片的调用,每一段视频或者饮品的使用,以及相关界面之间的互相跳转,这些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思路和清晰的逻辑。同时,还需要对于相关界面分布布局进行设计。每一个界面中需要使用到的诸如“按钮”、“Logo”、“导航”、“内容展示”等元素都需要进行先期设计,在这些先期设计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内容的加载与完善。3.数字交互技术进行课程设计的原型设计。原型设计,是将前一步的逻辑过程和草图进行细化的过程,搭建一个逻辑顺畅,界面友好的原型程序进行测试。这一阶段,并不是要完全实现整个课程设计过程,而是要进行相关技术的检验测试,比如对于前一步做出的交互设计方法进行逻辑检验,检查其是否能够顺畅运行,技术实现是否存在问题;原型中对于界面的测试,则侧重于视觉感知环节,界面是否使用方便,提示是否明确,内容是否明显等问题都需要在这个环节进行测试并确认无误之后,再进入整个课程设计的完成阶段。4.使用数字交互技术完成课程设计。在前几个过程的基础上,选择相关的技术来进行最终的课程设计实现。实现的技术方法有很多,比如使用ActionScript3.0,或者JAVA,又或者HTML5技术来进行APP开发,这些手段都是可以的,当然,这里列举的都只实现是学生端的APP框架的技术手段,而对于课程设计的主体,也就是服务器端的部分则需要使用诸如PHP,或者Vi-sualStudio等工具进行程序开发,另外还需要使用到数据库技术。总之开发这样一个基于数字交互技术的课程设计产品,是一个严谨有序的过程。

全文阅读

“数字艺术设计概论”课程的创新设计

“数字艺术设计概论”课程在很多学校又称为“数字媒体设计”或“数字媒体设计概论”。

10多年前,当“多媒体技术”课程刚开始在高等院校开设时,是作为高年级专业课程安排的。随着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应用领域的日益深入,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很多高等院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另一方面,动漫和游戏的迅速崛起,带动了多媒体技术向数字艺术设计的方向发展,如今,“数字艺术设计”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专业或者专业方向,并且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

但是,广泛的调查表明,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执行高考文理分家,学生过早地专攻于高考考试内容,无论文科或是理科学生,在艺术素质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知识缺陷。而“数字艺术设计”是科学与艺术以及计算机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学生艺术素养的严重缺乏,不利于其在本课程中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因此,主要针对IT及其相关专业精心设计的“数字艺术设计概论”课程希望能成为多媒体技术知识的延伸,作为数字艺术设计的起步。

1艺术欣赏基础

针对学生艺术知识水平严重匮乏的现状,在“数字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我们以“附录”的形式安排了两次“艺术欣赏基础”的教学,内容包括“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艺术中的理想”等方面。主要以欧洲艺术史为主线,尝试通过学习“艺术哲学”思想,丰富艺术素养,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学习和实验,理解“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艺术特征”等知识,领会艺术欣赏的基本哲学观点;透过对艺术品本质及其产生规律和艺术理想的认识,学习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的方法;通过因特网搜索与浏览,掌握通过网络环境不断丰富艺术知识的学习方法,尝试通过艺术领域的专业网站来开展艺术欣赏的学习实践;了解主要艺术流派和著名艺术大师及其主要作品。

2教学内容设计

作为“数字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我们把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落实在数字艺术设计基本知识和数字艺术设计主流开发工具的掌握上。

由于开设课程的历史不长,“数字艺术设计”课程的教材和教学资料匮乏,即使有,也大都是理论性很强,而实践与应用性偏弱,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对强调教学型、应用型的高等院校相关课程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数字艺术设计活动本身却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因此,我们也可以而且应该充分重视这门课程的实验环节,以实验与实践教学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笔者编著的《数字艺术设计概论》教材以一系列与网络学习密切相关的实验练习作为主线,来组织对数字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以求掌握该课程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全文阅读

计算机数字逻辑课程设计教学思考

摘要:现有的数字逻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一般仅包括验证性实验教学;为了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工程分析能力,引入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通过设计小型数字系统,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设计的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字逻辑;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一、概述

“数字逻辑”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应用数字电路进行小型数字系统逻辑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系统的思维能力[1]。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数字逻辑课程的实践教学只是在课堂教学之外引入了实验课程,并且使用的是“实验箱和逻辑门电路”的传统实验方法,学生并不能够理解实验的内容和现实意义[2]。另外,数字逻辑课程属于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教学,还应该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当前,计算机类专业“数字逻辑”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3,4]:(1)课程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在实际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了依托实际项目进行讲授的实践教学方法。(2)实验教学只是简单的机械式重复,按照课本要求设计全加器、选择器、译码器等简单电路,学生不知器件的实际用途,也不会利用所学的知识组合设计应用性电路系统。(3)传统教学一般未考虑数字逻辑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而计算机系统往往包含软件和硬件设计,学生无法掌握完整的系统设计方法。因此,现有的计算机类专业“数字逻辑”课程,多重视系统理论完整性,忽略了整体优化,尤其是实践教育环节有待优化。“数字逻辑”课程建设大纲中,除要安排理论教学外,还需有大量的实践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后续的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学习,因此,需要改革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为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本文对计算机专业的“数字逻辑课程设计”教学体系建设方案进行探索,构建系统设计方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并设计考核方式。

二、数字逻辑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数字逻辑实验课教学中,一般是让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学生不需要进行分析和讨论即可完成。“数字逻辑课程设计”计划设计为探索性实验教学环节,要求所设计的小型数字系统具有实用、新颖、有趣等特点,能够激发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热情。课程设计与课程实验相比有本质的区别,其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某一结果或证实某一结论,而是通过对实际项目的理解和分析,学习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并弥补实验教学环节的不足之处。其意义在于,通过课程设计环节给予了学生自由研究和创新的机会,通过对一个小型数字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训练学生的数字电路设计、调试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打好基础。

(一)实验环境搭建

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升,EDA(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技术已成为电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有力工具,借助EDA软件进行数字逻辑课程设计,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模式,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并尝试各种不同的设计方案、采用不同的集成元器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所帮助。Multisim软件是在EWB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业仿真软件,可以对数字电路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已经成为数字逻辑电路仿真实验的理想工具[5]。因此,数字逻辑课程设计计划基于Multisim软件平台搭建实验仿真环境。

全文阅读

数字系统设计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

电子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迅速、最活跃、最具渗透力的技术,已成为实现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用传统的设计手段完成复杂电子系统的设计已力不从心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采用计算机完成设计工作,代表着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的发展方向。以FPGA/CPLD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出现,使得“片上数字系统”代替了传统的“板上数字系统”。PLD芯片加上EDA软件工具,可以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数字系统。实现一个数字系统,可以利用单片机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微处理器,同时也需要数字组合逻辑和时序器件。因此,数字电子系统设计者在掌握了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及实验技术之后,还必须具备DSP、嵌入式系统、EDA等专业知识和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能力,否则就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字系统设计工程师。

为了培养出能在通信与信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我校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字系统设计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提炼出了较完善的数字系统设计课程群的体系结构,规划了课程内容,理顺了课程之间的衔接,建设了完善的数字系统设计的实验平台,提高了教学水平和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打破单一课程限制

利用课程之间的教学时间关系,打破单一课程限制。比如在数字电路实验教学时间内,有步骤地推进FPGA初级应用训练,在FPGA的教学时间内,有目的的联系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背景课程,强化FPGA应用能力。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仿真》是新开设的课程,其定位是电子技术应用培养体系的最终环节。该课程要求学生不受具体硬件平台和开发手段限制,完成具有专业背景的开发课题,需要系统性地应用电子设计的综合知识。因此在前续课程中,如单片机、FPGA、嵌入式、DSP等,在规划课程内容,讲解应用设计实例,安排实验环节的训练时,突出实际的应用。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科技活动与教学的融合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将课程的实践内容采用“串讲理论+答疑+网络资源+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上完实验课后,带着疑问进入正式的理论课,提高了学生理论学习的深度。

学生的科技活动,如校级、市级和国家级的电子竞赛和创新计划等,是对实际工作环境的最好模拟和最佳训练。教学团队的老师从各届竞赛题目中分析和提炼知识点,引入到《电子设计自动化》《可编程逻辑器件与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和实验中。《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仿真》的综合性项目设计题目就包括精心选择提炼的各类电子竞赛试题。通过教学与学生科技活动的有机结合,训练学生在共同任务下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训练学生把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将有效解决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问题。

全文阅读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教学过程设计

摘要:根据“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理论性与实用性的特点,在分析其课程教学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和教学理念,文

>> 《数字图像处理》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探讨 基于DSP的数字图像基本处理实验教学探讨 基于OpenCV的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研究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金相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Java语言和Image J平台的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方案 区分难度等级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实验设计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驱动教学实践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双语教学初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研究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研讨式教学 探索数字图像处理创新实验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辅助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结合数字图像处理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及处理过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9] 冈萨雷斯. 数字图像处理[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0]卡斯特曼. 数字图像处理[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The Desig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HE Chu, FENG Qian, YANG Fang, CAO Huawei, XU Xin

(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 Due to the theoretical property and practicality of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curriculum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its course architecture, we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an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 of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utilizing integrated multilayer project didactics, with full use of modern new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philosophy. Combined with the education reform research project of Wuhan University’s National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electrics and electronics, we achieve good performance i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curriculum experiments.

全文阅读

P/T数字转台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是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它是实现综合自动化的核心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1-2]。

目前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多数是以围绕单片机或8088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的实验平台开展的,还有部分设计是要求运用仿真软件验证控制算法的正确性。上述要求很可能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工厂实际设备脱节。由于学生对计算机控制相关硬件设备没有感性认识,所以导致学生经过学习,还是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内容不能合理、科学、自如地运用。利用P/T数字转台作为课程设计的平台,首先,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控制技术有最初的感性认识,其次,由于该设备采用的是工业级运动控制板卡,学生在熟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构成原理及计算机控制应用程序的设计,达到将综合专业基础知识与工程实际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资料搜集、方案分析、系统设计与报告撰写的整个过程,学生可以得到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

1P/T数字转台实验系统介绍

1.1转台电机控制系统

转台电机控制系统主要由运动控制器、具有PCI插槽的PC机、具有增量式编码器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驱动器、驱动器电源、原点开关和正/负限位开关等6个部分组成控制伺服电机时,控制器输出+/-10V数字电压控制信号。采用GT系列运动控制器组成的控制系统典型连接如图1所示。

1.2运动控制器

固高公司生产的GT系列运动控制器,可以同步控制4个运动轴,实现多轴协调运动。其核心由AD-SP2181数字信号处理器和FPGA组成,可以实现高性能的控制计算。它适用于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机器人、数控机床、木工机械、印刷机械、装配生产线、电子加工设备、激光加工设备等。GT系列运动控制器以IBM-PC及其兼容机为主机,提供标准的PCI总线产品。运动控制器提供C语言函数库和Windows动态连接库,实现复杂的控制功能。用户能够将这些控制函数与自己控制系统所需的数据处理、界面显示、用户接口等应用程序模块集成在一起,建造符合特定应用要求的控制系统,以适应各种应用领域的要求。

1.3视频采集

全文阅读

数字互动影像设计课程开发研究

【内容摘要】作者根据数字互动影像设计交叉性与多元性的特点,从教学目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并且对课程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预估。数字互动影像设计是数字媒体设计专业中最具有交叉性的方向,以它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改革具有代表性与探索性的意义。

【关键词】数字互动影像设计 承接式结构 贯穿性课题 教学改革

跨界合作是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能够更深入地促进数字媒体设计与其他专业进行深度交叉合作。这不仅是数字媒体设计行业发展的契机,同时也对专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交叉性、复合性提出更高要求。笔者认为,研究并开设具有交叉性与兼容性的数字互动影像设计课程,符合数字媒体设计专业发展的趋势。

一、研究现状

数字互动影像设计是融合数字影像设计和数字交互设计的交叉设计领域,它一方面通过数字影像提供真实或虚拟现实的感官体验,另一方面通过交互设计使人产生生理与心理的互动体验,整合利用虚拟与真实的交叉效应实现信息传递与情感交流。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互动影像设计正在快速扩展,国外的数字互动影像创造性地应用于各种行业与领域,如艺术创作、文化交流、品牌推广、商业传播等,它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促进了信息的传播。目前,国内的数字互动影像大多作为纯艺术创作的表现手段,在设计领域的系统研究与实践尚未实质性展开,在教学上更是缺乏独立的课程设置与实践,其社会、文化、经济价值被忽略。

二、研究目标

(一)建构可持续的课程体系

全文阅读

数字逻辑课程设计教学探索

摘要:

现有的数字逻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一般仅包括验证性实验教学;为了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工程分析能力,引入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通过设计小型数字系统,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设计的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数字逻辑;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一、概述

“数字逻辑”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应用数字电路进行小型数字系统逻辑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系统的思维能力[1]。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数字逻辑课程的实践教学只是在课堂教学之外引入了实验课程,并且使用的是“实验箱和逻辑门电路”的传统实验方法,学生并不能够理解实验的内容和现实意义[2]。另外,数字逻辑课程属于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教学,还应该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当前,计算机类专业“数字逻辑”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3,4]:(1)课程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在实际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了依托实际项目进行讲授的实践教学方法。(2)实验教学只是简单的机械式重复,按照课本要求设计全加器、选择器、译码器等简单电路,学生不知器件的实际用途,也不会利用所学的知识组合设计应用性电路系统。(3)传统教学一般未考虑数字逻辑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而计算机系统往往包含软件和硬件设计,学生无法掌握完整的系统设计方法。因此,现有的计算机类专业“数字逻辑”课程,多重视系统理论完整性,忽略了整体优化,尤其是实践教育环节有待优化。“数字逻辑”课程建设大纲中,除要安排理论教学外,还需有大量的实践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后续的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学习,因此,需要改革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为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本文对计算机专业的“数字逻辑课程设计”教学体系建设方案进行探索,构建系统设计方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并设计考核方式。

二、数字逻辑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数字逻辑实验课教学中,一般是让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学生不需要进行分析和讨论即可完成。“数字逻辑课程设计”计划设计为探索性实验教学环节,要求所设计的小型数字系统具有实用、新颖、有趣等特点,能够激发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热情。课程设计与课程实验相比有本质的区别,其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某一结果或证实某一结论,而是通过对实际项目的理解和分析,学习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并弥补实验教学环节的不足之处。其意义在于,通过课程设计环节给予了学生自由研究和创新的机会,通过对一个小型数字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训练学生的数字电路设计、调试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打好基础。

全文阅读

数字系统设计课程群改革探索

摘 要: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也向着电子设计自动化和FPGA/CPLD发展。重庆邮电大学成立数字系统设计课程群教学团队,构建了系统的课程体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出“理论体系系统性、学科知识前沿性和工程实践应用性”三个特性,同时将日常教学与科技活动结合起来,增强了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数字系统设计课程群 教学改革 教学成效

现今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的特征就是对所有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并由此构成数字系统。所谓数字系统,即对数字信息进行传送、加工、处理的电子设备。一个数字系统既可能是一个小而简单的,又可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如:数字钟是一个数字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信息网络系统也是一个数字系统。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采用传统设计手段完成复杂数字系统设计越来越力不从心。以FPGA/CPLD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设计方法,代表着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发展方向。

重庆邮电大学数字系统设计课程群教学团队从培养能在通信与信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目的出发,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提出了层次型的数字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完善了数字系统系列课程内容,理顺了课程之间的衔接,提出了数字系统设计系列课程的建设要体现三个特性: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学科知识的前沿性和工程实践的应用性,并已将课程改革写入专业的培养方案,在2011年9月获得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的称号。

1.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

教学团队以现代设计手段和方法为主线,重塑了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了以经典数字电路课程教学为基础,以现代电子技术应用和设计课程教学为提升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相融合的体系结构,在经典数字电路教学中注重理论体系的逻辑性,在电子技术应用和数字系统设计中强调学科知识的前沿性和工程实践的应用性。具体层次见图1。

图1 数字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图

1.1注重数字电路基础教学,培养学生专业课程素养。

全文阅读

数字影像设计的联动式课程体系研究

【内容摘要】文章针对数字影像设计教学中呈现出的内容断裂、课程分离与目标含混的状态,以课程体系研究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通过承接式的课程结构搭建贯穿性的课题设置、穿插式的专题讲解,力图构建一个环环相扣、完整连贯且可持续性发展的联动式课程体系。通过该课程体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成为具有多元化能力的数字影像设计人才。

【关键词】数字影像设计 联动式 课程体系

一、数字影像设计教学的现状与背景

数字影像设计(motion graphics design)是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的重要专业方向,其指以数字视频媒体为传播载体,以特定信息的有效传递为设计目的,以影像、图形、文字、运动与声音等为设计元素,以视听感知为信息传达途径的综合性设计。

一个合格的数字影像设计师需要具备操控一系列组合专业的能力,其中尤其包括以下能力:平面设计师对于字体排版的能力,动画师对动态和时间掌控的灵气,作家或编辑所具备的叙事,作曲家对音乐的敏感度,以及对电影和现场表演的导演能力。①如此多元化的能力要求,决定了数字影像设计包含了繁多的知识点、多样变化的思维维度、交叉运用的执行能力……同时,也为教学带来了难度与挑战。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在经过不同阶段的课程学习后,很难把各阶段的知识与能力连接起来进行综合思考与运用,也很难形成独立的整体设计能力。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数字影像设计客观存在的多元化专业特性,使得教学体量庞大;另一方面,也在于现有的教学体系沿用其他相近设计专业的架构,没有完全从数字影像设计的专业特性与教学需求出发进行量体裁衣。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构建一个适合数字影像设计特性与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以这个课程体系为基础,才能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出合理的教学评估标准,组建更加交融互补的教学团队,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

二、数字影像设计的联动式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