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化转型论文

数字化转型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报业数字化转型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风险投资国家主导疏导积聚业外资本

论文摘要本文从报业传媒引入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入手,提出了“国家主导下。外资疏导与民间资本积聚为两种取向”的风险投资模式建构设想。

基于数字化的推动。中国报业正经历着第二次转型,当我们以“媒介融合”、“媒介的数字化转型”来定义目前报业为延伸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展开的产业形态和发展模式的变革,究其实质就是着力构建同一内容的多介质平台。截止到2007年,已经有大约300家以上的报社和关联产业单位加盟“报业数字化实验室”。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验计划的组织实施。吸纳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报媒,进行分门别类的引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全行业共同朝着数字内容产业的方向发展。

报业要实现数字化的宏伟蓝图,策略的制订是成功的第一步。经过近两年的市场孵化。全行业启动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并且也有了成功运作的模版,而关键的第二步是战略的如何实现?报业启动数字化工程首先必须依赖最先进的传播技术。投人大量的设备、建设通畅的网络渠道等,这些项目的实施都必须依靠大量的资金支撑。而资金紧缺是传媒发展的主要问题,由中国传媒大学创研市场研究所(IMI)主持的调研表明,目前中国传媒资金紧缺的机构高达82%。而且。现行的媒介产业运作,由于绝大部分都没有上市流通,缺乏适当的融资渠道,所以,要实现报业的数字化转型。寻找得当的融资平台是首先要突破的瓶颈。以4E战略开启中国报业数字化时代的解放日报传媒集团,凭借其独特的营运模式获得了两千万的风险投资基金,使得风险投资这种致力于中长期、以股权投资为特征的融资模式,开始走进报业市场,它本身具有的价值优越性与传媒市场需要的高度契合,使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这种融资模式牵引中国传媒市场数字化改革的进程。

一、报业数字化战略引入风险投资的优越性分析

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是指一种向极具发展潜力但暂时缺乏资金,不具备上市资格的新兴产业做长期股权投资,目的不是通过其所投资从事实体经济活动的赢利中取得回报,而是通过资本增殖来实现回报的投资行为。

而全美风险投资协会将风险投资定义为;“风险投资是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投资对象包括两类:一类是高新技术:一类是新媒介。风险投资的过程包括融资、投资、风险管理和退出四个阶段,而退出阶段是风险资本实现和撤除渠道,其顺畅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风险投资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风险投资出现在中国市场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从大多数人不知道风投的概念到外资频频出手中国市场,投资聚众传媒。引领新浪、网易、分众在境外成功上市,在获得高额的回报时,也让国人充分领略了风投的神奇魅力与资本的张力。风险投资越来越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是文化产业。特别是资金缺口较大的传媒产业融资的主渠道。相对于新媒介和电影产业,报业传媒亦拥有自己的价值优越性,完全可以把这种融资方式导入自己的扩张战略中,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实现两者的双赢。

全文阅读

数字网络化高校图书馆转型与创新论文

[摘要]当前,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深刻的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下,传统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做好新形势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型与创新工作。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和现代化服务模式的不同,指出除了做好从传统服务模式向现代服务模式转型之外,还要提升服务的创新功能,将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与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尽可能多的为读者提供广泛、准确、时效的优质服务。笔者结合当前的工作实际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做好服务模式转型和创新,还应进一步加强的有关方面工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服务模式;转型;创新

1引言

随着数字化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利用为大规模信息系统和图书馆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和条件。目前,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技术和数字式信息资源建设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各国都为此投入了相当的实力进行研究和开发,并将其视为21世纪信息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因此,数字化与网络化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进程。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尤其是对于育人与科研并重的高校图书馆更是如此。高校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和传播知识信息的服务中心,是教学、教研的服务基地,肩负着教育教学的重任,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搜集、整理和提供各方面的资料。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下,传统的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深化图书馆的服务,开发图书馆现代化信息服务项目,积极做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型工作,以更好地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2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

2.1封闭型建设模式

由于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受不同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的接触是受限制的,可谓自我封闭内向型。形成“小而全”、“大而全”、“备而不用”、“万事不求人”的自我封闭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每个学校的图书馆都试图建立自己的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在藏书建设中,自我发展,限定服务对象和范围,致使某些文献,在一个地区可能有多所高校同时订购几十份,既浪费资金且利用率极低。由于每个图书馆的都资金有限,人员有限,服务有限,不能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

2.2被动型服务方式

全文阅读

报业发展研究的可喜成果

我们这一代人是读着报刊长大的。由于长期从事新闻传播教育工作,关注报业、研究报业、学习报业是我最大的兴趣和爱好。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阅读报纸,转而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上获得信息。面对数字新媒体的挑战,报业如何应对,这是当前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石磊教授的《分散与融合――数字报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一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他认为,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了报业生态,但并不必然带来报业的衰落。报业同样可以采用新技术,在媒介融合中实现数字化转型,实现与新媒体共生共荣。这种认识和论述,对报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通读全书,我认为该书具有以下四个特色:

特色一:多年潜心研究的集大成

石磊教授现为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新媒体艺术与文化硕士点负责人、新媒体研究所所长。2006年7月,他发表了论文《媒介融合,报业发展新支点》,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从那以后,他发表了《从媒介融合看报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报业内容融合与渠道融合》、《报业数字化转型商业模式构建》、《媒介融合语境下媒介产品生产模式之变》、《培育跨媒体跨地域传媒集团路径选择》、《新媒体语境下公共领域重构》等10多篇报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的论文。2009年10月出版了《新媒体概论》,并被北师大等许多高校作为教材。专著《传媒与文化――文化视角下的传媒研究》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他还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传媒发展对策研究”、教育部社科项目“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研究”、四川省社科项目“媒体融合时代的传统媒体发展战略”、省教育厅社科重点项目“传媒融合发展研究”,担任“新媒体理论与实务”丛书副主编,四川省精品课程“新媒体概论”第一主讲教师。

2006年初,石磊教授在四川大学攻读文艺与传媒方向博士学位期间,为构思撰写报业数字化转型的博士论文,并就相关问题多次与我进行研讨。我认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目前国内刚刚起步,颇具前沿性。2008年上半年他的博士论文初稿完成后,又认真听取了许多老师和同学意见,多次进行修改,终于在2010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分散与融合――数字报业研究》。这是他长期研究的成果,是报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的集大成,是报业研究的可喜新成果。

特色二:努力构建数字报业研究的理论体系

该书将报业的数字化转型放到数字化生存和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进行系统全面研究,认为数字化转型是报业发展的的必然选择。更为重要的是,他创造性地提出,报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转型,更重要的是全方位的战略转型。他不仅强调报业在技术上与新媒体融合,还主张在组织构架和业务流程上进行重构和再造,破除阻碍报业数字化转型的体制机制障碍,找到数字化的商业模式,构建起报业发展新模式。这样就跳出了一般性的数字化研究,使报业数字化研究具有了厚度和高度。

全文阅读

期刊数字化模式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移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多元叠加,信息渠道和传播平台日新月异,传统纸质期刊面临巨大的冲击,亟须寻找新的出路,数字化转型成为传统期刊转型的首选方式。期刊转型不是小打小闹,其变革是极具颠覆性的,除了发行渠道和传播终端的改变,面向用户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付费方式等也会发生转变。文章从期刊数字化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国内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模式和国外期刊数字化转型模式的探索实践,以期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国内期刊未来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

一、国内期刊数字化发展现状

数字时代,为了寻得一线生机,传统期刊开始探索转型的途径和模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国内期刊数字化转型现状如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又面临哪些现实困境,值得总结和思考。1.传统期刊转型是大势所趋数字化期刊具有的最大优势是极快的传播速度和巨大的传播容量,它能比传统期刊更早地报道消息、传播信息,并且在传播形式和内容创新方面有了很大提升,更能满足数字时代受众的需求。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传统期刊转型是大势所趋。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积淀,目前,传统期刊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笔者调查发现,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的很多传统期刊或采取开发门户网站、电子期刊APP的方式,或以创建企业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2.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期刊业的市场规模在探索转型模式的过程中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步提升。2016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4403.85亿元,比2014年增长30%,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收入的总比由2014年的17.1%提升至20.5%……2015年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74.45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6.66%”。可以说,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呈现一种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数字化期刊的功劳,这也证明了传统期刊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方面是在不断发力的。3.数字技术人才稀缺,亟须培养笔者认为,传统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迅猛,这与期刊业是长线运作的产业,约稿、审稿、编辑、校对、出版发行、交流服务等环节都离不开专业人士的保驾护航有相当大的关系,遗憾的是目前我国既懂数字技术又熟悉期刊运作规律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期刊转型和发展的步伐。同时,由于数字技术管理人才的稀缺,传统期刊在转型过程中缺乏有效建议,不符合实际情况、盲目转型的期刊不在少数,费时费力、得不偿失的情况也不少见。因此,数字技术人才短缺是目前期刊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期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存在内容缺乏创新、数字版权纠纷频发、盈利模式尚未确立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国内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模式

传统期刊在摸索和试错中前行,有那么几家脱颖而出,找到颇富个性、属于自己的转型模式。下面笔者将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内传统期刊转型模式,以期为业界同人提供些许参考。1.传统期刊的“互联网+期刊平台”转型“互联网+”时代,许多传统期刊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或开发门户网站、电子期刊APP,或借力微博平台、微信平台等渠道向数字化目标进军。但部分传统期刊仅仅是将文章原封不动地搬到各个平台上,这样的方式表面上看比较省力便捷,但却缺乏创新性,因此对提高传统期刊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帮助不大。那么,值得借鉴的“互联网+期刊平台”的转型模式是什么样的?笔者认为《读者》的转型之路可称为典范。(1)“互联网+期刊平台”的形式《读者》杂志创办于1981年,是读者出版集团主办的文化综合类杂志。多年以来,《读者》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受大众喜爱。在数字时代背景下,《读者》与时俱进,逐步实现全媒体布局,打造“内容平台+智能终端”的新型数字出版生态圈。2009年,读者出版集团初尝转型滋味,将集团的纸质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梳理,同时,将旗下的读者网、飞碟探索网等网站整合为新的集团门户网站。该网站除了具备门户网站的功能,如日常内容的更新,还是一个大型的数据库,收入了包括《读者》杂志在内的读者出版集团旗下的期刊和图书的内容,让读者能够在线阅读、下载。这个集团门户网站实质上成为读者出版集团数字出版业务的一个窗口。2010年,《读者》进军新浪微博,截至目前,其新浪微博企业号粉丝数量已达143万多人;2012年,《读者》进军微信平台,其微信公众号分为“微刊”“书房”“读者+”3个板块,包括各类精选文摘、趣味杂谈等内容。《读者》微信公众号的作用除了吸纳读者、提升影响力,还能创造经济效益,比如其推出了“优选商城”。总体来说,《读者》将长期积累的人气分流至互联网,再通过互联网扩大期刊影响力,线上线下业务相辅相成,才实现了顺利转型。除了《读者》,很多传统期刊也采取这种转型模式,但为什么《读者》发展得更快?笔者认为,其内容上的转型可圈可点。(2)精简内容,重视互动传统期刊如果不注重内容的创新,只是转变形式,是无法顺利实现转型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习惯于接收碎片化信息,针对这种现状,《读者》在栏目及内容设置上不断精简。从2014年第16期开始,《读者》的栏目从20多个调整为8个,而后针对读者意见反馈,在2015年增加了《互动》栏目,这个调整的过程可谓以读者为中心。同时,《读者》还大量采用手绘图,增加记叙文和小说的比重,以吸引读者眼球。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的《读者》,审时度势,做出符合时展潮流和读者需求的改变,因此在期刊界畅销不衰,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其他传统期刊借鉴。2.依托开放存取网站创新期刊模式开放存取(OpenAccess,简称OA)在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际学术界大规模兴起,后来被引入国内,2004年得到我国政府的公开支持。虽然开放存取目前在我国学术界还处于发展初期,但它却使我国传统的学术交流模式和文献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简单来说,开放存取是一种学术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采用“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的方式,使用户可以免费获取想要得到的信息,而不受时间、空间影响,也不用考虑版权和经费等问题。开放存取模式的推广不仅使学术交流模式和文献获取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也促进了学术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因此,许多传统期刊依托开放存取网站创新模式。其中,可作为典范的当属开放存取模式运作得比较成熟的学术网站——中国科技论文在线。(1)国内最大的OA集成平台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针对科研人员困难,学术交流渠道窄,不利于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问题而创建的科技论文网站,于2003年10月15日正式开通运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精简传统出版物的发表程序,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大容量、及时、便捷的交流平台。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在我国开放存取的发展史上具有领航者的重要作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OA集成平台。同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公益OA平台,科研人员在该平台上在线发表、评审论文不用支付任何费用。而其他独立经营的OA平台为了实现持续发展,则采用“作者付费,读者免费获取”的运营模式。目前来看,无偿支持作者和期刊进行网络,并为用户提供大量的信息,是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优势之一,这也是众多传统科技期刊愿意与之合作的重要原因。(2)资源丰富,功能强大浏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可以发现,目前网站上主要包括首发论文、优秀学者、科技期刊、专题论文、高校认可等栏目。截至笔者统计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刊载首发论文共92730篇、优秀学者论文共92595篇、自荐学者论文共31310篇、科技期刊论文共1277866篇,可谓规模庞大、学术资源丰富。网站为用户提供对所收录文章统一检索的服务,是科技期刊、高校学报以及优秀论文便捷展示内容的集成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对社会公众的开放。以科技期刊栏目为例,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按类别将收录的期刊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农业科学、人文社科五大类,囊括了各大院校学报以及地理、大气、医学等各学科的专业期刊,分类详细,检索便捷,为用户检索所需科技内容提供极大的帮助。目前,开放存取模式处于快速发展期,面对学术成果愈加丰富多样、信息传递速度大大提高的大好形势,我国传统期刊采取依托开放存取网站创新模式的策略非常切合实际,发展前景也日趋明朗。3.传统期刊的二维码模式二维码“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打开我们的手机中具有相关功能的软件,对准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实现其指向的功能。谈及期刊数字化转型中的二维码模式,就不能忽略《玩手机》杂志。《玩手机》是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背景下诞生的月刊。在期刊数字化转型浪潮冲击下,《玩手机》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实现转型,其具体方式是将二维码印制于平面杂志上,几乎每页杂志都有3—10个二维码供读者扫描,读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直接进入服装、化妆品、箱包皮具、手机配件等网上商城。对《玩手机》杂志来说,二维码的应用不仅实现了纸质期刊内容和形式的数字化,而且延伸了纸质媒介和广告内容的影响范围,帮助杂志实现内容的传播并获取经济效益。就目前情况而言,《玩手机》杂志的二维码数字化转型模式是比较成功的,平均每本杂志被每个读者扫描二维码的次数为10次。但笔者认为,期刊数字化转型仅靠在平面杂志上印制二维码是远远不够的,读者可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便失去新鲜感,传统期刊应将二维码作为一种转型的辅助模式,与其他模式相结合,开展进一步的转型探索。

三、国外期刊数字化转型模式的探索实践

我国期刊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晚,相比国外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研究国外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我们不难发现,经过多年的摸索,国外期刊数字化转型已经初具规模。比如美国赫斯特集团、康泰纳仕集团、阿歇特集团等世界传媒巨头及其下属的《好管家》《纽约客》《名利场》等杂志,已经“冒险一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什么我国传统期刊的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笔者认为,我国期刊社可以通过研究国外期刊数字化转型的经典案例,获得一些启示,找到适合自身的新的发展模式。1.从内容为王到产品为王长期以来,传统期刊依靠在内容领域的精耕细作获得大众的青睐,内容为王是出版业奉行的不二法则。然而,在汹涌的数字化浪潮面前,如果只注重内容而忽视了用户的实际需求,显然会被市场无情淘汰,因此,此时的发展趋势应以产品为王。产品为王简而言之就是在数字时代实现从内容到产品的升级。比如美国康泰纳仕集团旗下的科技类月刊《连线》杂志,在杂志平台的基础上,根据用户快速变化的阅读需求,设计卡片式的新版网页,兼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所有内容都可以在各种终端上一目了然。由此,《连线》杂志不再是单纯向读者传播内容的媒介,而是多媒体产品的生产者,在向用户传播价值理念的同时,也影响他们的阅读体验。我国大部分期刊在转型时,采取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在微信公众号和网页上常照搬期刊内容,长篇累牍不仅难以扩大杂志的影响力,还容易引起读者反感。因此期刊转型在内容和产品上采用什么样的模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量。2.专注互动,提升服务意识数字时代,期刊与读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以前,读者是被动地接受期刊提供的内容,而在当下,读者获取内容的渠道众多,他们常常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内容创作和传播的过程,并从中获益。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方式才是数字时代下传统期刊转型的正确打开方式。以康泰纳仕集团旗下的旅游杂志《悦游》为例,《悦游》在2014年底开设网站,虽说数字化转型时间不算早,但它在保持纸质杂志内容优势的基础上,为所有热爱旅行并愿意分享自己文字与见解的普通读者提供了平台。这意味着不管是谁,只要喜欢旅游、喜欢自拍、喜欢记录旅游途中的点点滴滴,就可以将与自己旅行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在网站上分享。读者在享受这项服务带来的成就感的同时,还能与编辑、其他旅游爱好者互动。而且,这些读者分享的内容还大有用处,网站通过对内容信息的分类、整合和再次销售,可以实现信息内容的增值。由此可见,向用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服务、注重互动,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怎样做到让读者满意,我国期刊在转型过程中还需向国外成功期刊学习。面对数字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传统期刊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数字技术实现转型发展,值得深思。笔者认为,我国传统期刊社除了借鉴国内外优秀期刊转型的成功经验,还应根据自身实际能力、读者需求制定转型策略和选择转型模式。总之,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去寻找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才可能赢得一线生机。

全文阅读

数字时代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几种模式

一、国内期刊数字化发展现状

数字时代,为了寻得一线生机,传统期刊开始探索转型的途径和模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国内期刊数字化转型现状如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又面临哪些现实困境,值得总结和思考。

1.传统期刊转型是大势所趋

数字化期刊具有的最大优势是极快的传播速度和巨大的传播容量,它能比传统期刊更早地报道消息、传播信息,并且在传播形式和内容创新方面有了很大提升,更能满足数字时代受众的需求。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传统期刊转型是大势所趋。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积淀,目前,传统期刊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笔者调查发现,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的很多传统期刊或采取开发门户网站、电子期刊APP的方式,或以创建企业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

2.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期刊业的市场规模在探索转型模式的过程中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步提升。2016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4403.85亿元,比2014年增长30%,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收入的总比由2014年的17.1%提升至20.5%……2015年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74.45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6.66%”。可以说,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呈现一种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数字化期刊的功劳,这也证明了传统期刊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方面是在不断发力的。

3.数字技术人才稀缺,亟须培养

笔者认为,传统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迅猛,这与期刊业是长线运作的产业,约稿、审稿、编辑、校对、出版发行、交流服务等环节都离不开专业人士的保驾护航有相当大的关系,遗憾的是目前我国既懂数字技术又熟悉期刊运作规律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期刊转型和发展的步伐。同时,由于数字技术管理人才的稀缺,传统期刊在转型过程中缺乏有效建议,不符合实际情况、盲目转型的期刊不在少数,费时费力、得不偿失的情况也不少见。因此,数字技术人才短缺是目前期刊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期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存在内容缺乏创新、数字版权纠纷频发、盈利模式尚未确立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全文阅读

出版转型时期高校期刊的管理创新

摘要:针对出版转型时期高校期刊管理面临的问题,具有的优势,指出高校期刊在出版转型时期在管理理念与管理机制上的创新,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高校期刊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人才管理、体制管理等方面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出版转型;高校期刊、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C292 文献标志码:A

当前中国出版业正处于一个重大的转型时期。出版转型与中国社会转型是同步的,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其转型的特质更深刻地体现中国社会转型的本质。出版转型具有不可逆转的特性。所谓出版转型就是指出版要变革观念与出版理念、其体制机制、管理方法、经营手段、评价指数和考核体系都应进行创新。转型的过程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本质的变化,是结构重组、体系重新分布、功能重创的过程。在这一深刻的体制转型和技术转型的历史进程中,高校期刊作为出版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出版转型期其管理创新应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在观念与实践上进行调整,来适应出版转型,与出版转型实行接轨。

1 出版转型时期高校期刊管理的现状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出版业处于文化创意的前端,是整个信息资源整合与交流的源发地,出版业的数字化建设在一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起着知识枢纽的功能。发展数字出版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出版转型的最具代表性的内容。高校期刊肩负学术论文和著作的出版任务,是学术研究和知识创新的阵地,在国家信息化进程中起重要的作用。高校期刊在出版数字化转型时期应发挥优势,解决转型面临的问题,更顺利地实施对期刊的良性管理运作。

出版转型时期高校期刊在管理方面有如下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1)高校期刊向数字出版转型的优势。高校期刊隶属大学,是人才密集、知识创新和信息密集的地方,拥有知识结构完善的作者群体和充沛的出版资源。高校期刊的编辑绝大部分是拥有高学历、具有广博专业知识与文化素养、知识结构较完善的群体,对新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解加工创新能力,这些是出版转型期高校期刊在人才与资源方面的优势。

全文阅读

数字教育出版编辑核心素养与成长路径

摘要: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既是出版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部分,又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编辑作为出版业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其转型发展尤为关键。文章认为,教育出版编辑应在具备社会责任和人文底蕴、融媒思维和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六大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通过立足自身专业、开展定向学习、积极参与科研、不断融合创新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水平,逐渐成长为符合数字教育出版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数字教育;出版;编辑;核心素养;专业成长

众所周知,在传统图书出版和电子音像出版领域,教育出版一直是产值比例最大的板块。可以说,教育出版实现转型升级是传统出版业完成转型升级的关键。《2020-202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指出,“数字教育市场总体上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传统出版单位正在加快数字教育出版产品和模式创新”。再观现实情况,当前传统出版单位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仍面临产品核心价值不明确、产业链话语权不足、技术标准不统一等诸多困难,且缺乏大量人才。有学者认为,缺乏复合型人才是阻碍教育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1],数字出版专职人员少且多来源于内部转岗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2]。由此,文章立足于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难点,对数字教育出版编辑的核心素养和专业成长路径进行分析。

一、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难点与人才需求

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主要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用于支撑数字化环境下的教与学。其产品的核心特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以内容为核心,围绕内容配套相关教育功能与服务,这是其不同于一般教育信息化应用软件和系统的根本特点;其次,以学生为核心用户,兼顾教师、家长等相关群体;再次,在内容、功能、服务等方面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和实际教育教学的需要;最后,技术实现需要符合网络传播业态和教育规律的要求。从实际看,传统教育出版以教材、教辅产品为主,而数字教育出版则除了数字教材、数字教辅出版外,还增加了数字化课程出版和教育资源数据库出版两大新形式,并且关系到出版平台、商务平台、课程教学平台、版权管理平台等各类配套系统。可以说,数字化教育产品在出版过程中,内容、产品形式、发行渠道和应用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在当前阶段,数字教育出版的有效业态模式尚未建立起来,包括数字教育出版产品的结构体系、管理方式、盈利模式等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同时,许多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仍在探索中,各种数字技术如何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尚无定论。因此,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在产品设计、开发、运营方面均存有较多难点等待攻克,需要编辑人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毋庸置疑,数字教育出版强调教育、编辑出版和信息技术三大领域的融合发展。理论上讲,其编辑应具备上述三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且能够实现融合应用。但教育、编辑出版和信息技术是三个完全不同的专业领域,每一个领域均包含复杂的知识、能力体系,且具有各自的话语体系、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加之当前从事数字化教育产品出版的编辑多为传统编辑转岗而来,同时具备上述三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并实现跨领域融合应用绝非易事。以教育出版内容的数字化为例,早在20多年前,将传统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多媒体化呈现就已经是教育出版数字化的一个主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科书内容的数字化已从多媒体升级到富媒体、智能交互、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而这种采用“新媒体技术改变知识呈现方式”的教育出版产品设计方法在近年来一直广泛存在于教育出版行业。该类产品看上去改变了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已经结合了教育、编辑出版和信息技术三个领域,但编辑在策划产品时对各领域的认识深度不足,仅做了形式上的改变而无法从融合的角度对产品的内在教学逻辑进行系统设计,即并没有触及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认知需求,因此无法被教育工作者视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有效促进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笔者认为,对多数正在从事或想要从事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工作的编辑来说,应在具备一定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专业学习途径,逐渐成长为能够驾驭一些数字教育出版项目的专门人才。

二、教育出版转型中编辑的核心素养

在综合了能力、知识、素质、态度等要素后,人们提出了在评价人才时可使用“素养”这一概念[3]。在传播、教育等领域,“competencies”“skills”“literacy”等单词都在不同场合被译为“素养”。从这些词的含义和词源不难看出,“素养”本质上是人们胜任某一领域工作时必备的能力、技能、知识等的综合体。所谓的核心素养,则是各类素养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根据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需要,编辑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从事数字教育出版的基本品格和基础技能,可概括为社会责任和人文底蕴;第二,具有持续的专业成长潜力,即融媒思维和学习能力;第三,正确的工作方式和价值取向,即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核心素养处于编辑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体系的底层,支撑着编辑知识、能力结构的不断建构,也引导编辑长期、持续地进行专业发展。

(一)基本品格和基础技能:社会责任、人文底蕴

全文阅读

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安全技术实现方法研究

摘要:电子商务计算机交易系统是建立在大数运算的基础上,所谓的大数指的是运算的数据长度超出了计算机的字长,最长可以达到上千的数据位,由于计算机无法使用变量直接进行运算这样就要求设计出相应的算法,在我们所说的大数运算就是指对大数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当前论文是系列论文的第三篇“任意长度数值有符号整数四则运算”,论文的目标就是推出一种大数运算的实用算法,大数的长度没有限制只要计算机的内存足够长,论文中大数保存在二进制整型数组,同时还为此数组绑定一个符号变量用于保存数组数值的符号,论文中基本的四则运算依然使用的是无符号的四则运算,同时对符号进行处理,例如:当进行有符号乘法运算时,两个数相乘,符号相同运算结果符号为“+”,符号不同运算结果符号为“-”,运算数据结果的积使用的是无符号的乘法运算。

关键词:电子商务 安全技术 符号 四则运算 VB程序源码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1-0175-02

1 前言

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其中包括数字签名、数字身份认证、数字加密解密等主要算法。在这些算法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称加密解密,另一类是非对称加密解密。另外在所有算法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算法的处理过程是建立在计算机大数运算的基础之上。例如:标准对称加密解密算法是DES、标准非对称加密解密算法是RSA。计算机安全则是确保交易过程的真实、完整和有效。相当一部分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基础就是大数计算。所谓大数指的是超出计算机字长的一种数值计算方式,例如使用VB设计程序时数据是保存在变量中,使用的变量分为不同类型,其中包括字节型Byte占用一个字节,处理数据的取值范围在0-255,整型Integer占用两个字节,处理数据的取值范围在0-65535,长整型Long占用四个字节,数据处理的取值范围在0-4294967295,双精度Double占用八个字节。所以使用变量表示数据或进行数据运算时最大的数据使用Double型占用八个字节共64Bits,如果处理的数据长度在64Bits以下可以直接使用变量直接进行运算,如果处理的数据长度超出64Bits,就无法使用变量直接进行运算,而必须设计出相应的算法模型。

2 二进制带符号整型数组

在上一篇论文《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安全技术实现方法研究----任意长度数值无符号整数四则运算》中阐述过,进行计算时首先要将二进制字符串转成用于计算用的二进制整型数组,然后再针对数组进行四则运算,本文同样需要进行数值转换,只不过在转换的同时要考虑数值的符号,为此我们将为二进制整型数组绑定一个字符形变量(在此我们它称之为符号变量),该变量用于保存数值(二进制整型数组)对应的符号,该变量内容只有两个,一个是“+”号表示保存的是正数,另一个是“-”号表示保存的是负数。

在通常的程序当中进行数值计算时,数值数据的符号保存在数值变量的高位,高位为0表示正数,高位为1表示负数。传统系统无法直接使用数值变量,所以必须设计出相应的算法。其处理方式如下:

全文阅读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音字转换模型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摘 要:针对N―gram在音字转换中不易融合更多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音字转换模型,有效提供可以融合多种知识源的音字转换框架。同时,SVM优越的泛化能力减轻了传统模型易于过度拟合的问题,而通过软间隔分类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小样本中噪声问题。此外,本文利用粗糙集理论提取复杂特征以及长距离特征,并将其融合于SVM模型中,克服了传统模型难于实现远距离约束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VM音字转换模型比传统采用绝对平滑算法的Trigram模型精度提高了1.2%;增加远距离特征的SVM模型精度提高1.6%。

关键词: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支持向量机;音字转换;粗糙集理论;远距离特征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音字转换的任务是完成输入的拼音串到对应汉字的转换,它是语音识别后续处理与拼音键盘输入的关键部分。由于需要将仅410个拼音转换为超过6700个汉字,这使得准确地完成音字转换任务具有一定挑战性。

为有效地解决音字转换问题,基于规则的方法[1]与基于统计的方法[2,3,5]已被用来建立音字转换模型。前者能够通过分析语法和语义关系来精确地理解语言知识,然而由于自然语言较复杂,其只能处理封闭的语言现象。相比,后者是对自然语言复杂现象的简化描述,能够方便地实现大规模统计与加工。文献[2]中使用了N―gram模型,这是比较传统的经典模型。文献[3]在N―gram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互信息方法获取转换规则,并采用线性加权方法融合于N―gram模型中。文献[4]利用粗糙集理论提取音字转换粗规则,远距离与近距离约束都通过粗规则来描述。

理想的语言模型能充分捕获且能利用上下文信息。比如:对于“一只美丽的小花猫”与“一枝美丽的鲜花”,需通过“小花猫”和“鲜花”来确定“Zhi”对应的汉字。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远距离规则,将有助于正确的转换,再如“越…越…”,“只有…才能…”等都会较大地弥补近距离上下文环境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此外,还不妨尝试一些深层语言知识,如词性特征,名实体等识别特征等。然而N―gram模型假设所加入的特征彼此独立,这导致它不容易进一步融合多种特征,如观察特征与远距离特征等。为此文献[5]中采用插值方法融合触发对特征,然而统一插值权重的选取不能实现为每个样本赋予合适的权重。还有学者研究语音识别音字转换中的快速容错算法[6]。探讨字转音算法[9]等。

全文阅读

大学学报的出版管理创新

【摘要】我国的出版行业目前已全面步入了数字出版转型时期,出版转型是整个出版产业全面进行体系、结构与功能重组的过程。大学学报作为期刊出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整体转型也包括出版管理方面的变革。大学学报向数字出版转型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在转型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难。大学学报在出版转型时期必须积极革新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出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大学学报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学学报;出版转型;管理

所谓出版转型,指现代出版业要实现出版理念、体制、管理方法、经营模式、考核体系的全面变革与创新,是一个功能、体系、结构全面重组的过程。大学学报是期刊出版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行业的整体转型也必然会对它的出版管理产生深刻影响。大学学报必须积极调整出版管理理念,适应出版转型,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

一、大学学报数字出版转型的优势与困难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地指出,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是当前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出版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文化创意的传播者,还是各类信息资源交流、整合的集散地。数字出版转型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出版整体转型的关键性内容。大学学报是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发现、筛选和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数字出版转型也是必然趋势。

1.大学学报数字出版转型的优势

大学学报是用于展示高校科研与教学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出版物,由各大高校编辑出版。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人才密集、信息集中的场所,有丰富的出版资源和高水平的作者群体。大学学报编辑也具有较高知识素养,其对新知识、新事物的理解、吸收能力较强,同时又富有创新意识。这些都是大学学报数字出版转型的有利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保障。大学学报的受众面相对较小,发行量也比一般的出版物小。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更适宜以数字化的形式出版。

2.大学学报数字出版转型的困难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