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环保论文

数字环保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云计算数字环保论文

1“数字环保”关键技术分析

1.13S技术3S是卫星遥感(R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合称。它们是进行现代环保信息化系统建设,并高效运行的基础工具。卫星遥感(RS)技术主要是在远离目标、不与目标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判定、测量并分析目标的性质,它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电磁波,具有动态、宏观、信息丰富的特点。卫星遥感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多传感器、高分辨率、多时相等特点帮助获取自然环境的重要信息源和宏观监测手段。利用光学遥感、热红外遥感和微波遥感对特定波长的空气污染物进行识别提取,获得空气污染情况。

同时利用遥感的高分辨率对地表资源环境监测、水土流失、生态保护等进行光谱成像和制图,用于保护预测生态破坏的趋势,分析生态环境变迁的过程、对策,也可直观地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发,于1994年部署完成的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由分布在6个轨道上的24颗定位导航卫星组成,提供全球每秒1次的定位讯号,使全球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都能同时接收到至少4颗卫星的讯号。全球定位系统的接收器根据讯号测出定位点到卫星的伪距,可实时得到定位点的三维位置和时间数据。全球定位系统以其全球、全天候、快速、准确的定位功能在环境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数字环保”工程建设过程中,GPS是主要用于实时定位,为遥感实况数据提供空间坐标,建立实况环境数据库及同时对遥感环境数据发挥校正、检核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指对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信息进行输入、存贮、查询、运算、分析、表达的技术系统。在环境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可用于对空间环境数据进行管理、查询、分析,实现对地理信息的动态描述,通过时空构模,分析地理系统的发展变化和演变过程,还可以利用GIS的统计制图功能,将大量抽象的环境数据变成直观的环境专题地图或统计地图,形象地展示出各种环境专题内容、环境数据空间分布与数量统计规律,以满足环境保护的各种实际需要。GIS技术的出现为环保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它在“数字环保”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制作环境专题图、建立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对环境监测过程进行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分析自然生态现状、环境应急预警预报、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信息管理等。

1.2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技术简称VR技术,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始人JaronNi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是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集中体现了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传感技术、人体工程学、人机交互理论等多个领域的最新成果,是近些年十分活跃的一个技术研究领域[3]。目前随着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海洋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虚拟现实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凸显,它可以用于环境科学的理论研究、环境规划、环境监测治理、环境预测、环境评估等各方面。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数字环保”系统中的大量已有环境数据的建模,可以使环境科学研究者利用所建立的虚拟世界,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环境数据间的时间关系和物理关系,从而为环境科学的理论研究提供可靠地技术手段和方法。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各种环境管理要素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进行科学规划,达到预期的环境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数字环保”系统可通过将虚拟现实技术与相应的环境空间分析评价模型相结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环境进行直观的分析评价。虚拟现实技术还可通过对现有的环境相关数据基础进行分析,依据环境演变规律分析环境的演变趋势,预测未来的环境状况,预测未来环境的演变结果,为环境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数字环保”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得到环境监测参数的浓度分布动态变化图,从而及时了解各主要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及其超标情况,同时根据虚拟世界中的环境监测结果,综合运用环境决策模块确定最佳解决方案并实时观测治理效果。

1.33海量数据存储技术“数字地球”的提出使得海量数据成为GIS界广泛接受的常用术语。近年来,随着环保信息化的发展,海量数据也成为了环保领域的新的名词。随着“数字环保”工程的实施,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的拓展,使得环保领域的环境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量也不断增大,因此迫切需要将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应用到“数字环保”中。一般来说,数据具有选择性、可靠性、时间性、完备性、详细性和综合性的特征。随着环境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使得环境数据又有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多源数据、数据量大、结构复杂、关系多样化、空间性、多尺度与多态性、多时空性、查询过程复杂、难以定义多维空间对象等特点。面对数据的多变特性,海量存储技术就是利用海量数据模型的构建,设计标识空间信息的数据结构和存储组织文件结构,在降低数据存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实体信息,实现多分辨率数据的整合。“数字环保”系统可运用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将大量的环境数据,通过数据建模的形式,利用高效索引机制,将点、线、面数据分别存储到各个结点,降低数据量,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同时保留数据的基本信息。

1.4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一种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模式。云计算技术在环保领域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办公效率、节约信息化成本,还能够帮助其实现管理创新和环保执法效率的提高。“数字环保”工程可采用虚拟化技术建立基础设施云计算平台,提高业务连续性,同时可大幅度节省电力成本、空调成本和能源消耗。业务连续性最大化降低了宕机风险产生的损失,为“数字环保”各类业务应用和数据库系统等提供非常稳定可靠运行环境。“数字环保”的整个基础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架构体系以模块化和虚拟化为中心建立后,可提供动态资源池,不只是给“数字环保”各项业务应用信息系统提供资源,未来几年内建设的各项信息系统也可以在不投入基础软硬件资源的前提下,直接从虚拟化的平台中分配所需的资源。

2.结语

全文阅读

数字环保与环境监测论文

1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主要是对环境中各种物质的含量、排放量进行检测,然后对环境质量变化进行跟踪,对环境质量水平、环境管理以及污染治理等方面工作进行保障。人们要想对环境水平进行掌握,就要进行环境检测,同时也是开展环境工作的前提。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环境监测主要是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污染物进行分析,但是,由于环境污染物含量低,在变化速度方面也非常快,因此,这个阶段被称为污染源监测阶段。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人们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为环境污染不仅仅包括化学物质污染,同时也包括噪声污染,因此,在这个时期进行环境监测,对环境背景指的监测也在其中。环境监测的范围在不断的扩大,而且应用的手段也在不断的增加,这个阶段被称为环境监测阶段。在之后,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不断的实现了自动化和数字化,很多的国家都建立了自动化监测网络,因此,环境监测进入到了自动监测阶段。

2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分析

2.1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准确的评价环境质量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多种手段来进行,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时,一定要保证连续进行,对监测的要素以及对象要进行全面的反映,并且借助准确的数据资料实现全面的监测,对环境质量进行评判,这样能够更加有利于了解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

2.2环境监测可以有效的遏制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发展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对大气、水、土壤、生物以及固体废弃物等进行跟踪监测,在整个过程中要保证监测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对监测要进行必要的管理,避免出现各种污染问题。通过对环境监测进行管理,避免出现诱发环境污染的问题,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要进行动态、持续的跟踪监测,对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动态进行掌握,防止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扩大,这样能够起到有效遏制环境污染问题的再次出现。

2.3环境监测工作可以为环境监督执法管理提供支持对污染物进行跟踪监测,能够对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同时,对可能造成的危害情况也要进行了解,因此,环境执法管理部门要依照环境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环境污染事故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也会导致一些社会纠纷出现,对环境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能够对污染源以及危害进行分析,为纠纷的仲裁也能提供依据。

3数字环保的概述

数字环保主要是对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进行利用,对环保数据的要求以及业务要求要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这样能够对环保业务进行更好的整合,而且要对环保信息化水平、监管执法水平以及工作协同水平也要进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环保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公众化。

全文阅读

数字化技术下油田安全环保管理论文

1.数字化技术在油田建设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生产管理方式有了很大变化,逐步由自动化向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迈进。目前,井站实时数据采集、电子巡井、危害预警、智能诊断油井机泵工况、生产指挥的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在油田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1.1井口数字化建设是油田数字化建设的最底层、范围最广、最关键的现场部分,实现了对现场井口、站点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基于物联网的油田数据采集和监控(SCADA)系统,已经能够覆盖油田各个节点。

1.2在实时监控方面,通过广为分布的监控设备、自动控制设备,实现了远程采集油井的示功图、电流图、功率图、三相电参数,远程控制抽油机启停、注水井配注、自动投球、电子巡井、增压点变频连续输油、输油泵自动启停,及时自动报表生成、智能预警,人员闯入井场预警。

1.3在生产管理方面,通过抽油机示功图对油井工况进行诊断分析,通过工况分析制定油井管理措施,通过电量数据掌握油井耗电情况和采取节能措施。

1.4在生产信息方面,设置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实现油田生产信息在油田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2.对油田安全环保管理的几点建议

油田数字化管理平台,有流程监控、功图分析、生产曲线、报表生成、操作日志和报警等功能,有信息完整、实时高效、科学决策、准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快速诊断系统故障状态等优势,在节约资源与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为加强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监控平台,拥有了实时监控环保风险源点的能力,为控制安全环保的风险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油田数字化建设的管理水平的目标,还要从以下几点出发来加强油田安全环保管理工作:

全文阅读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

[摘要]通过对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提出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的具体研究内容、策略与方法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教育信息资源;网络;数字资源;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3-0094-04

“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不断地推动着传统的电化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改革创新。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根本要求,是将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使之能够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的教育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教育与相关学科领域的迫切课题。

一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方面:

2002年,基于“欧盟数字化项目合作行动计划”而成立的“欧盟文化艺术与教育科学信息资源数字化部长级网络(Minerva)”设计统一欧盟信息资源数字化平台。2003年,Minerva构建了一个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知识库。

全文阅读

数字环境保护监测研究

1数字环境保护监测概念论述

1.1数字环境保护监测概念论述

数字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在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上顺利开展,它要科学合理的应用数据统计能力,要大量的对环境保护数据进行全面反映,要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功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处理,然后针对不同的环境数据规划它们不同管理部门,从而增加数据决策的灵活性。当环境数据在网上出现以后,公民在查阅时会更加方便。数字环境保护监测使得环境保护监测关联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得环境保护工作可以顺利进行。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1.2数字环境监测工作内容分析

数字环境保护工作在进行过程中一般会被划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做好数字环境监测网络软件系统建设工作,第二就是建设好数字环境监测信息管理技术体系。这两项工作能否被顺利的开展对我国数字环境保护监测工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建设数字环境监测网络软件工作中,要将为公众提供基本服务作为该项工作的核心,数字监测工作要想顺利开展这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做好数字环境监测网络软件建设工作中,需要对应用系统进行全方位建设,例如,对环境监测办公环境进行改善等等。在数字环境保护监测管理工作中自然也离不开电子身份认证技术,该项技术对工作成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得工作人员必须要有固定的电子身份,以此来区分好其他用户。在数字环境监测工作中必定会存在对大量环境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这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对环境保护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开展工作中对数据进行存储很重,数据保存工作是一项最为有价值的工作,所以说为了防止数据发生丢失做好备份工作不可忽视。

2数字环境保护监测工作必经之路论述

2.1数字环境保护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化建设

对环境监测系统进行统一化管理是数字环境保护监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工作,通过对管理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应用,可以将处理过的数据直接传送到环境管理部门,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字环境信息工作标准化建设。为了保证数字环境监测系统进一步完善,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系统的开展力度,让数字系统走向标准化是现代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的核心内容。

全文阅读

浅议环保档案现代化的问题及数字化管理

摘 要 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也使得环保档案的内容与日俱增,这也就为环保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内容,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形式,电子档案可以依靠数字化的方式,来对环保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我国的环保档案管理情况,才可以紧紧跟随环保事业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 环保档案 现代化问题 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指以数据压缩、数据库和数字扫描等方面的技术内容,将一些纸质的文件,声像的文件整合为一个高效的信息资源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环境保护档案的内容,业界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信息量的加大,使得现代化和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成为行业的主流,对环保档案展开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可以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提升环保档案管理的职能型和服务型。

一、环保档案现代化的问题

(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深入,各项资料内容的补充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这就直接增大了环保档案的数量内容,同时也提升了其类型的复杂化特点,同时多样化的载体形式,也会为档案的管理和查阅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工作中,对一些重要的环保档案进行现代化管理的时候,也会为其使用和查阅的内容,带来较大的影响,并且随着时间的积累,大量的数据内容没能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归类,这就会导致文献内容,难以在正确的渠道内进行流通。

(二)环保工作起步较晚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早些年,对于环保事业,无论是政府部门,抑或是民间组织,都未能给予高度的重视,所以也就导致了环保工作的起步较慢,一些环境保护机构,也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在资金和场地等方面,无法为环保档案进行细致化的管理。在调查中发现,对于现代化的环保档案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人员对于这份工作内容也为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在日常的工作中,对于环保档案,不能做到及时的整理和收集。

全文阅读

数字环境下海关情报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摘 要:结合工作实际,归纳数字环境中海关情报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分析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数字化海关情报资源体系的内涵

>> 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初探 探讨数字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数字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构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保障体系 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高职图书馆数字化资源保障体系的创建 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何构建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试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浅析 浅谈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浅析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教育部查新站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探讨 西部落后地区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军事人力资源社会化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武警士官学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浅谈基于采购角度优化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数字化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赵雨田.浅析海关情报资料中心资源建设[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2(4):54-57.

[3] 周琴.面向学科方向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J].群文天地,2012(10):156.

[4] 庞孝梅.高校图书馆与知识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2007(5):164-166.

[5] 王强.学科馆员与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0.

[6] 王会丽.创新・融合・共享:图书馆阅览室新型服务模式评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4):37-39.

全文阅读

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发展研究

[摘 要]本文以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视角,以高校、公共图书馆等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为对象,构建数字图书馆建设体制和发展模式理论体系,探索数字图书馆建设事业发展战略、管理模式与机制,分析数字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内涵。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建设与信息模式;发展趋势

数字图书馆事业发展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事业之一,其内容包括发展环境、制度体系、建设机制、规划策略、趋势前瞻等,具体包括相应的软件配置规则,网络存储设备、技术支持、特色数字资源等。数字图书馆不仅仅是数字化的图书馆,还是数字资源组织、开发与利用的基础,是网络信息资源的中心和网络文化的聚集地。从数字图书馆建设体制、发展模式、组织框架、信息服务、理论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给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环境、新机遇、新挑战。同样也给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发展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新要求。随着信息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具备有效、有序、有规范的规划与建设保障。数字图书馆建设体制与管理模式问题己经成为数字图书馆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系统工程的课题。

1.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Internet早期信息交互时代、信息化网络WEB技术协议时代、WEB网络架构的升级,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发展用户可以借助手机终端、PDA终端,通过3D等无线网络连接方式接入数字图书库的模式,为用提供更快捷的服务。

1.1资源建设与共享

资源建设与共享始终是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热门领域,研究主要涉及:数字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文献数字化、资源共享、资源整合、数据库建设、信息资源开发、网络资源、特色数据库、知识库等。

1.2数字图书馆发展模式

全文阅读

数字教育资源的长期可用性研究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进程。我国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有必要对其可用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以更有效地发挥数字教育资源的作用。根据数字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特征,结合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对数字教育资源的长期可用性内涵进行了探索,分析了影响数字教育资源长期可用性的因素,并从多角度对提高数字教育资源长期可用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数字教育资源,长期可用性,元数据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6—0024—05

建设数字教育资源、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己成为教育改革、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和不可缺少的要素。经过长期的建设,国内己建设了大量数字教育资源,包括精品课程、学术会议资料、数字图书资源、数字化学术期刊、视听资源等。仅以精品课程为例,2003-2010年期间,已经建成各类国家级精品课程3693门,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省级、市级、校级精品课程。“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还将继续建设1000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保持数字教育资源长期可使用,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传承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理念、经验、方法和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数字教育资源的长期可用性进行研究。

一 数字教育资源的长期可用性内涵

关于可用性的描述非常多,国际化标准组织在ISO9241-11中给出的可用性描述被广为接受并被认为是较为通用的可用性定义,即指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和用户主观满意度(satisfaction)。其中,有效性指用户完成特定任务和达到特定目标所具有的正确和完整程度:效率指用户完成任务的正确和完整程度与所使用资源(如时间)之比;满意度指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主观满意和接受程度。文献在上述可用性定义的基础上,分别对移动型学习资源的可用性、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可用性、网络信息资源的可用性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可用性进行了专题研究,将可用性的一般定义与网络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的基本特性和使用特性相结合,重点分析了影响数字教育资源有效性、使用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度的因素,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增强数字教育资源可用性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均未明确考虑时间因素对数字教育资源可用性的影响。

摩尔定律揭示了计算机硬件发展的“18个月”周期规律,即每18个月,硬件处理能力(如CPU处理能力、总线带宽等)就会翻一番。软/硬件互动发展的历史也揭示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下列规律:硬件技术的发展推动软件技术的发展,而软件技术的发展,又反过来产生硬件技术发展的推动力。软/硬件技术的互动发展不断推动着文件格式、软件环境(如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软件开发工具等)、硬件环境(如CPU、存储系统)等信息环境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信息环境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使用数字资源的信息环境与资源创建时的信息环境不兼容的情况,由此对数字资源的可用性产生影响。以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为例,从DOS1.0到Win 8的几十年间先后经历了十几个不同的版本,显然在DOS1.0环境下建立的数字资源已基本不可能在Windows 8环境下直接使用。

信息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揭示了信息从产生到被使用、维护、存档(或被删除)的全过程,不同信息因其价值不同或法规遵从的要求不同而具有不同长短的生命周期,短的可能只有几个月,而部分具有一定价值的信息,其生命周期可持续数年至数百年,极具价值的信息可能还需永久保存和使用。信息生命周期理论揭示出应站在信息生命全周期考虑数字资源的可用性。数字教育资源是特定信息环境下产生的,在其信息生命周期内,信息环境将持续发生变化,对于部分生命周期较长的数字资源,将面临资源后续使用信息环境与资源产生时信息环境的不兼容,由此,影响原有教育资源在新信息环境下的可用性。因此,必须考虑数字教育资源在其信息生命周期内的可用性,即长期可用性。本文提出的数字教育资源的长期可用性,就是在ISO9241—11可用性定义的基础上,去掉“特定使用环境”这个约束条件,增加信息生命周期这个时间因素后得到的,即指数字教育资源在其信息生命周期内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度。二长期可用性定量评价指标

全文阅读

我国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研究现状述评

[摘要]首先,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对我国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研究状况进行宏观分析;其次,从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概念、规划、评价与采选、组织、长期保存五个方面分析我国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研究中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 原生数字数字资源信息资源

[分类号]G203

互联网以其提供的方便、快捷的沟通手段成为当今人们充分开放、自由地发表意见及传播信息的平台,使人们不必再借助传统的媒体发表观点和言论,从而使信息的生产和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和简单。在这种环境下,基于互联网活动而直接产生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得到迅速增长。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John Pal―frey和瑞士圣加伦大学教授Urs Gasser在他们通过E―mail合著的Born Digital:Understanding the First C-ca―eratlon of Digital Natives一书中所说,Born Digital(数字原居民)开始出现,人类社会已经步入网络原生时代。这些“数字原居民”(主要指生于80、90后的青少年网民)在学习、工作、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与互联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生活在互联网中,同时也生产了大量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据CNNIC2008-2009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统计: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中国的青少年网民达到1.67亿人,占到全国网民的55.9%。可见,网络原生时代已经开始悄悄来临。网络原生数字信息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数字信息的主流,并为人类的学术科研、经验分享、教育教学、文化传播等做出重大的贡献。本文对我国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研究现状进行简要述评,旨在引起学界对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关注。

1 数据统计、分析

1.1 宏观方面

以CNKI为数据源,以“题名:原生数字”为检索式,对检索结果全文下载,剔除重复的和主题不合的论文,得到6篇学术论文。根据我国学界对原生数字资源的理解,这6篇学术论文所研究的对象存在两种意义:一是具有原生态特征的传统文献数字化后的转化型数字资源,这是对原生数字涵义的误解;二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定义的除了数字形式再没有其他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这是目前国内外较权威的一种理解。根据这两种理解,这6篇文章中有2篇文章的研究对象为转化型数字资源,另外4篇研究对象为真正的原生数字资源(见表1)。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到2006年,我国理论界才真正从宏观层面来研究“原生数字资源”,其中常娥、袁曦临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管理问题探析》一文专门以网络原生数字资源为研究对象,对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评价、组织、长期保存进行了简要阐述。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