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电视论文

数字电视论文范文精选

数字电视论文范文第1篇

数字电视(DTV)数字电视的概念则相对于传统的模拟电视,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上把电视节目转换成为数字信息,以码流形式进行传播的数字形态,综合了数字压缩、多路复用、纠错掩错、调制解调等多种先进技术。数字付费电视=数字电视+付费电视在很多发达国家,在模拟电视时代就有了付费电视频道。付费电视(PayTV)付费电视是相对于免费电视而言的,在我国仍是个新事物。付费电视特指的是“付费节目和付费频道”,是除有线电视维护费用之外的,通过收费来选择节目服务。数字付费电视就是“数字电视+付费电视”,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户收看电视期间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而不受到广告的干扰,使人们由被动收看变为主动选择。数字电视与模拟技术相对应,从技术特征讲是指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接收的全过程都采用数字技术。与原来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有高清晰的电视画面,可与DVD相媲美;有优质的音响效果,伴音更趋逼真;有抗干扰功能,数字电视受其它电器的干扰很小,因此画面稳定。以前,我国没有付费电视产品,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付费电视用户。随着数字技术的使用,很多模拟的付费电视改用数字播出,就成了数字付费电视频道。数字电视广义上讲是技术概念,付费电视是商业概念,“数字付费电视等于把数字电视和付费电视的优点全部集中起来,使我们坐在家中可以享受高品质、个性化的电视节目。

二、数字付费电视的现状

在十几年前,数字电视之于中国电视业的转型和发展对于中国电视业主管部门和从业者来说还没有概念:仅仅在五年前,“数字电视”这个概念还仅仅处于信息技术讨论层面;而在今天,无论是国家广电总局及各级广电主管部门,还是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甚至普通市民都在关心和议论“数字电视”的影响和发展问题。目前中央和各省的卫视节目已近50套,加上各省各市的其他节目,基本节目已超出了60套,同时,总局已批准开办68套数字付费电视、9套数字广播节目,还有几十套数字付费节目正在审核。为推进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加快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根据《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国家广电总局日前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今年要达到主要城市将普及数字HDTV的商用播出,北京奥运会将以数字HDTV方式向全世界转播;东部地区县以上城市、中部地区地(市)级城市和大部分县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少数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到2010年,要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即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到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西部地区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中国付费广播电视是随着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而发展的。目前,在49个经济实力较强、有线电视网络基础较好的重点城市,数字化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数字机顶盒推广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付费广播电视频道的推广、销售工作也已经启动。目前,49个试点城市中已经有41个启动了整体转换。如杭州己经提前完成了市区的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成为继青岛之后实现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城市,并打算在两年半时间内实现70万有线电视用户“模转数”的整体平移,并在2008年全部完成杭州市的电视数字化改造工作。

三、数字付费电视的前景

在广电总局提出的“数字发展年”和“产业发展年”的主题下,数字付费电视目前发展趋势良好。随着中央电视台数字付费频道的正式开播,我国付费电视将正式进军电视消费市场。从2002年到2015年,国内数字电视市场规模将由400亿元扩张到5000亿元,2010年中国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规模将达到2050万台,其中蕴藏的市场机会超过万亿元。而整个数字电视产业的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市场潜力不可估量。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的数字电视必将得到长足发展,由此带动的产业链市场价值更是以千亿元计算。数字电视将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这不仅仅是技术革命,而且将带来广播电视运营体制管理方式以及用户收听收看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甚至对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有关数据统计显示,目前上海数字付费电视的用户已超过3万户,短期内有望突破5万户,全国到去年底城市数字电视机顶盒用户达200万,SiTV的数字频道信号已覆盖全国22个省市的3000万用户,其中数字付费电视全国用户达24.5万,每套节目的市场平均价位则在30元/月。但这个数据与全球数字付费电视还是存在明显的差距。据知名的咨询机构In-Stat/MDR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的数字付费电视用户数为6100万,预测到2008年用户数将新增4000万,并有望在今后几年实现高额赢利,2008年全球这一市场收入将达到700亿美元。

数字电视可以为家电企业带来新的机遇。有人预计,数字电视可以为家电企业带来至少两万亿元的市场规模。这么巨大的产业规模无疑会刺激中国经济的旺盛发展。新技术产品通常具有宽裕的利润空间,这对于利润越来越薄的家电行业来说不亚于雪中送炭。这么有利于国民经济的事情政府当然不会不考虑,不会不关心。中国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还非常低下。因此,在市场条件下,政府应该负责的是,为行业的发展制定公平合理的规则,充分调动各方的参与积极性。就中国的现状来看,尽快打通电信和广电之间的壁垒已成当务之急。数字电视本身就是融合了电视和电信技术和业务的崭新行业。如果这个壁垒不被打破,内容服务商的积极性就提不高。接入服务商应该致力于扩大覆盖面。只有覆盖面扩大了,付费数字电视的规模才有可能大起来,你的服务才有竞争力。电信也好,有线也好,千万不要满足于自己目前这种行业内的垄断。壁垒迟早要打破,竞争早晚要进来,因为这是市场的要求。投资商一定要有耐心。每个投资商都希望尽快得到回报,但是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周期。媒介产业基本属于投入资本高,回报周期长的一类。

参考文献:

[1]冯广超.数字媒体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王维佳.中国数字付费电视发展的瓶颈分析及解决方案[J].青年记者.2005/03.

[3]吴信训.中国付费数字电视的市场推进策略初探[J].新闻界.2003/04.

数字电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电视模拟电视编码调制标准

1数字电视概念

1.1数字电视定义

数字电视是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后的产物。数字电视是一个系统,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用户端接收、显示等全过程的数字化,换句话说就是系统所有过程信号全是由O、1组成的数字流。

数字电视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而是能提供包括图像、数据、语音等全方位的服务,是3C融合的一个典范,是计算机、传输平台、消费电子三个环节的聚焦点。

1.2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对比

数字电视采用的技术与原模拟电视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技术比较见下表。

1.3数字电视的优势

1)现有模拟电视频道带宽为8MHz,只能传送一套普通的模拟电视节目。采用数字电视后一个频道内就传送1—8套数字电视节目(随着编码技术的改进,传送数量还会进一步提高),电视频道利用率大大提高。

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技术比较

模拟电视

数字电视

描述

采用模拟信号传输电视图像、伴音、

附加功能等信号

采用数字信号传输电视图像、伴音、附加功能等信号

信源编解码

因为信号数据量不大。所以不存在信息编码压缩问题

电视信号数字化后,其信号的数据传输率很高。须具有良好的数据编码压缩技术

复用

无夏用器,视频、音频信号分别传输

将编码后的视频、音频、辅助数据信号分别打包后复合成单路串行的比特流,使数字电视具备了可扩展性、分级性、交互性、与网络的互通性

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

图像信号按行、场排列,并具有行、

场同步信号、前后均衡脉冲等,并对

视频信号有补偿处理。调制方式一般采用调频或调幅

有压缩及复用,传送时的信号不再有模拟电视场、行标志及概念。通过

纠错、均衡来提高信号抗干扰能力,调铡采用QAM、COFDM等新方法。

且随着调制方法技术的改进。传输效率会进一步提高

特点

信号数据量少,技术成熟.价格便宜

信号不易在传输中失真,清晰度高,占用频带窄。数字电视信号可方便地在数字网络中传输,与计算机具有良好接口。

2)清晰度高、音频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在同样覆盖范围内,数字电视的发射功率要比模拟电视小一个数量级。

3)可以实现移动接收、便携接收及各种数据增值业务,实现视频点播等各种互动电视业务,实现加密/解密和加扰/解扰功能,保证通信的隐秘性及收费业务。

4)系统采用了开放的中间件技术,能实现各种交互式应用,可与计算机网络及互联网等的互通互连。

5)易于实现信号存储,而且存储时间与信号的特性无关,易于开展多种增值业务。

6)由于保留了现有模拟电视视频格式,用户端仅需加装数字电视机顶盒即可接收数字电视节目,利于系统的平稳过渡,减少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1.4数字电视的应用范围

1)基本业务:只要节目源许可,用户可以收看数百套数字电视节目,以及几十套调频广播节目和数字音频广播(DAB)节目。

2)扩展业务:可提供如图文电视、电视会议、数据信息广播、加密电视、视频点播等。

3)增值业务:可通过双向传输系统进行交互式的多功能应用,如互联网接入、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邮件、计算机联网、数据通讯、家庭保安监控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1.5数字电视的弱点

数字电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同样存在着一些弱点。例如在取样的过程、量化误差、压缩编码所带来的信号损伤,在节目制作及传输过程中贯通延迟。有些损伤可以修复,并不影响图像的最终质量,而有些损伤只能通过一些补偿措施削弱它的影响,但这并不能影响电视领域向数字化的转变。与电视信号数字化后所带来的好处相比,这些影响往往会被忽略。

2数字电视分类

2.1按信号传输方式可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

2.2按图像清晰度可分为三大类

1)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需至少720线逐行或1080线隔行扫描、屏幕宽高比应为16:9、采用杜比数字音响,能将高清晰格式转化为其他格式并能接收并显示较低格式的信号,图像质量可达到或接近35mm宽银幕电影的水平。

2)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必须达到480线逐行扫描,能将720逐行、1080隔行等格式变为480逐行输出,采用杜比数字音响。对应现有电视的分辨率,其图像质量为演播室水平。

3)数字普通清晰度电视(LDTV):显示扫描格式低于标准清晰度电视,即低于480线逐行扫描的标准。对应现有VCD的分辨率。

2.3按照产品类型可分为

数字电视显示器、数字电视机顶盒和一体化数字电视接收机;

2.4按显示屏幕幅型比分类

数字电视可分为4:3和16:9幅型比两种类型。

3数字电视技术

数字电视的实现,以下几项技术是关键:

3.1数字电视的信源(视频、音频)编解码技术在1920x1080显示格式下,数字化后信号的数码率在传输中高达995Mbit/s,这比现行模拟电视的传输信息量大得多,因此必须去除图像信号中的多余信息,将数码率压缩到能在一个8MHz模拟电视信道中传送。视频编码技术主要功能是完成图像的压缩,使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量由995Mbit/s减少为20Mbit/s~30Mbit/s。国际组织已经制定了对图像进行压缩编码的标准有JPEG(静态图像压缩编码标准)、MPEG-2(运动图像压缩编码标准)等。音频编解码主要功能是完成声音信息的压缩。对伴音进行压缩编码标准有MPEG伴音压缩编码标准、AC-3等。

3.2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

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从发送端信息的流向来看,它将视频、音频、辅助数据等编码器送来的数据比特流,经处理复合成单路串行的比特流,送给信遭编码及调制。接受端与此过程相反。在HDTV复用传输标准方面,美国、欧洲、日本都采用了MPEG-2标准。

3.3数字电视的信道编解码及调制解调

为了提高传输的频带利用率,通过调制把传输信号放在载波或脉冲串上,为发射做好准备。数字电视采用多进制调制方法,例如:残留边带调制(VSB);正交振幅调制(QAM);四相相移键控调制(QPSK);差动四相相移键控调制(DQPSK);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调制(COFDM)等。

为了提高数字电视传输的可靠性,通过纠错编码、网格编码、均衡等技术,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方法如:里德一索罗门码、卷积码、交织、格状编码调制等。美国、欧洲、日本数字电视的制式、标准不统一,主要是指在该方面的不同。

数字电视标准

数字电视标准是指数字电视采用的视音频采样、压缩格式、传输方式和服务信息格式等的规定。目前投入使用的有三种:

美国的ATSC(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欧洲的DVB(数字视频广播);日本的ISDB(综合服务数字广播)。

每一种标准对于信源的处理、画面格式及传输方式等方面均有一些差别。每一种数字电视标准又可分为卫星传输、电缆传输和地面传输方式。

4.1美国ATSC标准

ATSC标准由四个层级组成,最高为图像层,确定图像的形式,包括象素阵列、幅型比和帧频。接着是图像压缩层。再下来是系统复用层,特定的数据被纳入不同的压缩包中。最后是传输层,确定数据传输的调制和信道编码方案。下面两层共同承担普通数据的传输。上面两层确定在普通数据传输基础上运行的特定配置,如HDTV或SDTV;还确定ATSC标准支持的具体图像格式。

另外,ATSC还开发并通过了可为采用50Hz帧频的国家使用的另行标准。

ATSC成员30个,其中有美国国内成员20个、来自阿根廷、法国、韩国等7个国家的成员10个,中国的广播科学研究院也参加了ATSC组织。

4.2欧洲DVB标准

支持室内接收、移动接收等需求,包括4个系统。

1)DVB传输系统:涉及卫星、有线电视、地面、SMATV、MMDS等所有传输媒体。

DVB-S数字卫星广播系统标准。卫星传输具有覆盖面广、节目容量大等特点。

DVB-C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标准。系统前端可从卫星和地面发射获得信号。

pWB-T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系统标准。本地区覆盖最好。传输质量高,但接收费用也高。

DVB-SMATV是数字卫星共用天线电视(SMATV)广播系统标准。

DVB-MS高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分配系统标准。

DVB-MC低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分配系统标准。

2)DVB基带附加信息系统:可传送接收IRD调谐、节目指南及图文、字幕、图标等信息。

DVB标准定义的画面格式

DVB-SI数字广播业务信息系统标准。

DVB-TXT数字图文广播系统标准,用于固定格式图文电视的传送。

DVB-SUB为数字广播字幕系统标准,用于字幕及图标的传送。

3)DVB交互业务服务:对应标准有:DVB—NIP、DVB-R.CC和DVB-R.CT。

4)DVB条件接收及接口标准:条件接收是付费电视广播的基本部分。DVB数字广播系统与其他电信网络(如SDH、ATM等)连接,可实现DVB向电信网络的过渡。标准包括:DVB-C11DVB-PDH,DVB-SDH,DVB—ATM、DVB-PI和DVB-IRDI。

DVB成员已经达到265个(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并遍及世界各地,我国的广播科学研究院和TCL电子集团也在其中。

4.3日本ISDB标准

日本数字电视首先考虑的是卫星信道,采用QPSK调制。并在1999年了数字电视的标准--ISDB。ISDB是日本的DIBEG(数字广播专家组)制订的数字广播系统标准,它利用一种已经标准化的复用方案在一个普通的传输信道上发送各种不同种类的信号,同时已经复用的信号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传输信道发送出去。ISDB具有柔软性、扩展性、共通性等特点,可以灵活地集成和发送多节目的电视和其它数据业务。

ISDB筹划指导委员会委员17个,其他成员23个,其成员均为日本国内电子公司和广播ISDB标准定义的画面格式三种数字电视标准对比机构。

4.4三种数字电视标准的对比

无论哪一种制式,它们的视频压缩技术都采用了MPEG-2标准,但是由于美国和欧洲等在模拟电视的制式的差别,为了兼容性,它们的视频采样格式也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行和列的分辨率及场频等。

在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中,卫星传输一般采用QPSK调制技术,电缆传输一般采用QAM调制技术,但地面传输采用的技术则在不同的制式中存在很大差别,如美国的ATSC采用的是VSB调制技术,而欧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则使用oFDM调制技术。

服务信息是指在数字电视中开展增值服务所用的数据,美国ATSC制式中的PSIP部分和欧洲DVB制式中的SI部分分别规定了各自数字电视中的服务信息格式。

ATScATV优点:频谱效率高、功率峰均比低,明显地减少了脉冲干扰。可将与原模拟NTSC信号的同频和邻频干扰减至最小。缺点是不能抵抗多径干扰,不支持移动接收。

DVB-T优点:在基于大量小功率、工作在同一频道的众多发射机,每一个均覆盖一个较小的区域的这样一种单频网络来说,DVB是一三种标准数字地面广播系统的比较

种最佳选择。同时提供了良好的移动接收性能。缺点是:其载/噪比低于8-VBS,并且限制了信号的有效传输距离,对来自于电机的脉冲干扰较敏感,较高的峰/均值比,并且需要较高功率的发射机,保护间隔降低了频谱效率并明显减少带宽的比特/赫兹率。

ISDB-T和DVB-T非常类似,根据分层和窄带接收同时实现固定、移动和便携接收,是日本制式的特点;与DVB-T相比,ISDB-T增加了部分接收和分层传输功能。

5中国的数字电视

早在1996年,我国便开始了数字电视的研究工作,数字电视被列人原国家科委“八五”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并成立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总体组。1999年10月,高清晰度方案被成功用于国庆50周年大典的数字电视现场直播。后国家将数字电视发展计划纳入“十五”高新技术的12个重大专项之列,数字电视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5.1中国数字电视标准

1)信源编码技术标准:

中国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工作组制定了面向数字电视和高清激光视盘播放机的AVS标准。该标准与MPEG-2标准完全兼容,也可以兼容MPEG-4AVC/H.264国际标准基本层,其压缩水平可达MPEG-2标准的2-3倍。

2)信道传输技术标准

中国的卫星数字电视标准采用欧洲DVB—S标准。

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的标准还在报批过程中,大中型城市有线电视台多采用欧洲的DVB-T标准在试播。

中国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方案目前还在制定过程之中。

3)条件接收系统标准(CA)、用户管理系统(SMC)已制定完成。

5.2数字电视现状及发展:

1)中国数字电视规划:

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

2003年数字电视标准出台(未按期实现)。

2005年进行数字电视的商业播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3000万户,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级以上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市和部分地(市)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市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08年用数字电视转播奥运会,东部地区县以上城市、中部地区地(市)级城市和大分县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少数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15年停播模拟信号,西部地区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数字电视现实的困难:

要发展数字电视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一是原先电视台设备的更换,节目的制作成本高于模拟电视。这直接造成数字电视初期节目源紧张。二是数字电视的基础是双向电视网络,现有网络由单向改为双向改造成本较高,难度很大。三是我国数字电视标准的不确定也影响了数字电视的进程。

数字电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电视模拟电视编码调制标准

1数字电视概念

1.1数字电视定义

数字电视是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后的产物。数字电视是一个系统,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用户端接收、显示等全过程的数字化,换句话说就是系统所有过程信号全是由O、1组成的数字流。

数字电视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而是能提供包括图像、数据、语音等全方位的服务,是3C融合的一个典范,是计算机、传输平台、消费电子三个环节的聚焦点。

1.2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对比

数字电视采用的技术与原模拟电视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技术比较见下表。

1.3数字电视的优势

1)现有模拟电视频道带宽为8MHz,只能传送一套普通的模拟电视节目。采用数字电视后一个频道内就传送1—8套数字电视节目(随着编码技术的改进,传送数量还会进一步提高),电视频道利用率大大提高。

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技术比较

模拟电视

数字电视

描述

采用模拟信号传输电视图像、伴音、

附加功能等信号

采用数字信号传输电视图像、伴音、附加功能等信号

信源编解码

因为信号数据量不大。所以不存在信息编码压缩问题

电视信号数字化后,其信号的数据传输率很高。须具有良好的数据编码压缩技术

复用

无夏用器,视频、音频信号分别传输

将编码后的视频、音频、辅助数据信号分别打包后复合成单路串行的比特流,使数字电视具备了可扩展性、分级性、交互性、与网络的互通性

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

图像信号按行、场排列,并具有行、

场同步信号、前后均衡脉冲等,并对

视频信号有补偿处理。调制方式一般采用调频或调幅

有压缩及复用,传送时的信号不再有模拟电视场、行标志及概念。通过

纠错、均衡来提高信号抗干扰能力,调铡采用QAM、COFDM等新方法。

且随着调制方法技术的改进。传输效率会进一步提高

特点

信号数据量少,技术成熟.价格便宜

信号不易在传输中失真,清晰度高,占用频带窄。数字电视信号可方便地在数字网络中传输,与计算机具有良好接口。

2)清晰度高、音频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在同样覆盖范围内,数字电视的发射功率要比模拟电视小一个数量级。

3)可以实现移动接收、便携接收及各种数据增值业务,实现视频点播等各种互动电视业务,实现加密/解密和加扰/解扰功能,保证通信的隐秘性及收费业务。

4)系统采用了开放的中间件技术,能实现各种交互式应用,可与计算机网络及互联网等的互通互连。

5)易于实现信号存储,而且存储时间与信号的特性无关,易于开展多种增值业务。

6)由于保留了现有模拟电视视频格式,用户端仅需加装数字电视机顶盒即可接收数字电视节目,利于系统的平稳过渡,减少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1.4数字电视的应用范围

1)基本业务:只要节目源许可,用户可以收看数百套数字电视节目,以及几十套调频广播节目和数字音频广播(DAB)节目。

2)扩展业务:可提供如图文电视、电视会议、数据信息广播、加密电视、视频点播等。

3)增值业务:可通过双向传输系统进行交互式的多功能应用,如互联网接入、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邮件、计算机联网、数据通讯、家庭保安监控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1.5数字电视的弱点

数字电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同样存在着一些弱点。例如在取样的过程、量化误差、压缩编码所带来的信号损伤,在节目制作及传输过程中贯通延迟。有些损伤可以修复,并不影响图像的最终质量,而有些损伤只能通过一些补偿措施削弱它的影响,但这并不能影响电视领域向数字化的转变。与电视信号数字化后所带来的好处相比,这些影响往往会被忽略。

2数字电视分类

2.1按信号传输方式可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

2.2按图像清晰度可分为三大类

1)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需至少720线逐行或1080线隔行扫描、屏幕宽高比应为16:9、采用杜比数字音响,能将高清晰格式转化为其他格式并能接收并显示较低格式的信号,图像质量可达到或接近35mm宽银幕电影的水平。

2)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必须达到480线逐行扫描,能将720逐行、1080隔行等格式变为480逐行输出,采用杜比数字音响。对应现有电视的分辨率,其图像质量为演播室水平。

3)数字普通清晰度电视(LDTV):显示扫描格式低于标准清晰度电视,即低于480线逐行扫描的标准。对应现有VCD的分辨率。

2.3按照产品类型可分为

数字电视显示器、数字电视机顶盒和一体化数字电视接收机;

2.4按显示屏幕幅型比分类

数字电视可分为4:3和16:9幅型比两种类型。

3数字电视技术

数字电视的实现,以下几项技术是关键:

3.1数字电视的信源(视频、音频)编解码技术在1920x1080显示格式下,数字化后信号的数码率在传输中高达995Mbit/s,这比现行模拟电视的传输信息量大得多,因此必须去除图像信号中的多余信息,将数码率压缩到能在一个8MHz模拟电视信道中传送。视频编码技术主要功能是完成图像的压缩,使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量由995Mbit/s减少为20Mbit/s~30Mbit/s。国际组织已经制定了对图像进行压缩编码的标准有JPEG(静态图像压缩编码标准)、MPEG-2(运动图像压缩编码标准)等。音频编解码主要功能是完成声音信息的压缩。对伴音进行压缩编码标准有MPEG伴音压缩编码标准、AC-3等。

3.2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

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从发送端信息的流向来看,它将视频、音频、辅助数据等编码器送来的数据比特流,经处理复合成单路串行的比特流,送给信遭编码及调制。接受端与此过程相反。在HDTV复用传输标准方面,美国、欧洲、日本都采用了MPEG-2标准。

3.3数字电视的信道编解码及调制解调

为了提高传输的频带利用率,通过调制把传输信号放在载波或脉冲串上,为发射做好准备。数字电视采用多进制调制方法,例如:残留边带调制(VSB);正交振幅调制(QAM);四相相移键控调制(QPSK);差动四相相移键控调制(DQPSK);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调制(COFDM)等。

为了提高数字电视传输的可靠性,通过纠错编码、网格编码、均衡等技术,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方法如:里德一索罗门码、卷积码、交织、格状编码调制等。美国、欧洲、日本数字电视的制式、标准不统一,主要是指在该方面的不同。

4数字电视标准

数字电视标准是指数字电视采用的视音频采样、压缩格式、传输方式和服务信息格式等的规定。目前投入使用的有三种:

美国的ATSC(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欧洲的DVB(数字视频广播);日本的ISDB(综合服务数字广播)。

每一种标准对于信源的处理、画面格式及传输方式等方面均有一些差别。每一种数字电视标准又可分为卫星传输、电缆传输和地面传输方式。

4.1美国ATSC标准

ATSC标准由四个层级组成,最高为图像层,确定图像的形式,包括象素阵列、幅型比和帧频。接着是图像压缩层。再下来是系统复用层,特定的数据被纳入不同的压缩包中。最后是传输层,确定数据传输的调制和信道编码方案。下面两层共同承担普通数据的传输。上面两层确定在普通数据传输基础上运行的特定配置,如HDTV或SDTV;还确定ATSC标准支持的具体图像格式。

另外,ATSC还开发并通过了可为采用50Hz帧频的国家使用的另行标准。

ATSC成员30个,其中有美国国内成员20个、来自阿根廷、法国、韩国等7个国家的成员10个,中国的广播科学研究院也参加了ATSC组织。

支持室内接收、移动接收等需求,包括4个系统。

1)DVB传输系统:涉及卫星、有线电视、地面、SMATV、MMDS等所有传输媒体。

DVB-S数字卫星广播系统标准。卫星传输具有覆盖面广、节目容量大等特点。

DVB-C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标准。系统前端可从卫星和地面发射获得信号。

pWB-T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系统标准。本地区覆盖最好。传输质量高,但接收费用也高。

DVB-SMATV是数字卫星共用天线电视(SMATV)广播系统标准。

DVB-MS高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分配系统标准。

DVB-MC低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分配系统标准。

2)DVB基带附加信息系统:可传送接收IRD调谐、节目指南及图文、字幕、图标等信息。

DVB-TXT数字图文广播系统标准,用于固定格式图文电视的传送。

DVB-SUB为数字广播字幕系统标准,用于字幕及图标的传送。

3)DVB交互业务服务:对应标准有:DVB—NIP、DVB-R.CC和DVB-R.CT。

4)DVB条件接收及接口标准:条件接收是付费电视广播的基本部分。DVB数字广播系统与其他电信网络(如SDH、ATM等)连接,可实现DVB向电信网络的过渡。标准包括:DVB-C11DVB-PDH,DVB-SDH,DVB—ATM、DVB-PI和DVB-IRDI。

DVB成员已经达到265个(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并遍及世界各地,我国的广播科学研究院和TCL电子集团也在其中。

4.3日本ISDB标准

日本数字电视首先考虑的是卫星信道,采用QPSK调制。并在1999年了数字电视的标准--ISDB。ISDB是日本的DIBEG(数字广播专家组)制订的数字广播系统标准,它利用一种已经标准化的复用方案在一个普通的传输信道上发送各种不同种类的信号,同时已经复用的信号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传输信道发送出去。ISDB具有柔软性、扩展性、共通性等特点,可以灵活地集成和发送多节目的电视和其它数据业务。

ISDB筹划指导委员会委员17个,其他成员23个,其成员均为日本国内电子公司和广播ISDB标准定义的画面格式三种数字电视标准对比机构。

4.4三种数字电视标准的对比

无论哪一种制式,它们的视频压缩技术都采用了MPEG-2标准,但是由于美国和欧洲等在模拟电视的制式的差别,为了兼容性,它们的视频采样格式也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行和列的分辨率及场频等。

在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中,卫星传输一般采用QPSK调制技术,电缆传输一般采用QAM调制技术,但地面传输采用的技术则在不同的制式中存在很大差别,如美国的ATSC采用的是VSB调制技术,而欧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则使用oFDM调制技术。

服务信息是指在数字电视中开展增值服务所用的数据,美国ATSC制式中的PSIP部分和欧洲DVB制式中的SI部分分别规定了各自数字电视中的服务信息格式。

ATScATV优点:频谱效率高、功率峰均比低,明显地减少了脉冲干扰。可将与原模拟NTSC信号的同频和邻频干扰减至最小。缺点是不能抵抗多径干扰,不支持移动接收。

DVB-T优点:在基于大量小功率、工作在同一频道的众多发射机,每一个均覆盖一个较小的区域的这样一种单频网络来说,DVB是一三种标准数字地面广播系统的比较

种最佳选择。同时提供了良好的移动接收性能。缺点是:其载/噪比低于8-VBS,并且限制了信号的有效传输距离,对来自于电机的脉冲干扰较敏感,较高的峰/均值比,并且需要较高功率的发射机,保护间隔降低了频谱效率并明显减少带宽的比特/赫兹率。

ISDB-T和DVB-T非常类似,根据分层和窄带接收同时实现固定、移动和便携接收,是日本制式的特点;与DVB-T相比,ISDB-T增加了部分接收和分层传输功能。

5中国的数字电视

早在1996年,我国便开始了数字电视的研究工作,数字电视被列人原国家科委“八五”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并成立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总体组。1999年10月,高清晰度方案被成功用于国庆50周年大典的数字电视现场直播。后国家将数字电视发展计划纳入“十五”高新技术的12个重大专项之列,数字电视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5.1中国数字电视标准

1)信源编码技术标准:

中国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工作组制定了面向数字电视和高清激光视盘播放机的AVS标准。该标准与MPEG-2标准完全兼容,也可以兼容MPEG-4AVC/H.264国际标准基本层,其压缩水平可达MPEG-2标准的2-3倍。

2)信道传输技术标准

中国的卫星数字电视标准采用欧洲DVB—S标准。

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的标准还在报批过程中,大中型城市有线电视台多采用欧洲的DVB-T标准在试播。

中国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方案目前还在制定过程之中。

3)条件接收系统标准(CA)、用户管理系统(SMC)已制定完成。

5.2数字电视现状及发展:

1)中国数字电视规划:

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

2003年数字电视标准出台(未按期实现)。

2005年进行数字电视的商业播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3000万户,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级以上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市和部分地(市)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市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08年用数字电视转播奥运会,东部地区县以上城市、中部地区地(市)级城市和大分县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少数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15年停播模拟信号,西部地区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数字电视现实的困难:

要发展数字电视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一是原先电视台设备的更换,节目的制作成本高于模拟电视。这直接造成数字电视初期节目源紧张。二是数字电视的基础是双向电视网络,现有网络由单向改为双向改造成本较高,难度很大。三是我国数字电视标准的不确定也影响了数字电视的进程。

数字电视论文范文第4篇

1.1数字电视定义

数字电视是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后的产物。数字电视是一个系统,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用户端接收、显示等全过程的数字化,换句话说就是系统所有过程信号全是由O、1组成的数字流。

数字电视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而是能提供包括图像、数据、语音等全方位的服务,是3C融合的一个典范,是计算机、传输平台、消费电子三个环节的聚焦点。

1.2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对比

数字电视采用的技术与原模拟电视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技术比较见下表。

1.3数字电视的优势

1)现有模拟电视频道带宽为8MHz,只能传送一套普通的模拟电视节目。采用数字电视后一个频道内就传送1—8套数字电视节目(随着编码技术的改进,传送数量还会进一步提高),电视频道利用率大大提高。

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技术比较

模拟电视

数字电视

描述

采用模拟信号传输电视图像、伴音、

附加功能等信号

采用数字信号传输电视图像、伴音、附加功能等信号

信源编解码

因为信号数据量不大。所以不存在信息编码压缩问题

电视信号数字化后,其信号的数据传输率很高。须具有良好的数据编码压缩技术

复用

无夏用器,视频、音频信号分别传输

将编码后的视频、音频、辅助数据信号分别打包后复合成单路串行的比特流,使数字电视具备了可扩展性、分级性、交互性、与网络的互通性

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

图像信号按行、场排列,并具有行、

场同步信号、前后均衡脉冲等,并对

视频信号有补偿处理。调制方式一般采用调频或调幅

有压缩及复用,传送时的信号不再有模拟电视场、行标志及概念。通过

纠错、均衡来提高信号抗干扰能力,调铡采用QAM、COFDM等新方法。

且随着调制方法技术的改进。传输效率会进一步提高

特点

信号数据量少,技术成熟.价格便宜

信号不易在传输中失真,清晰度高,占用频带窄。数字电视信号可方便地在数字网络中传输,与计算机具有良好接口。

2)清晰度高、音频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在同样覆盖范围内,数字电视的发射功率要比模拟电视小一个数量级。

3)可以实现移动接收、便携接收及各种数据增值业务,实现视频点播等各种互动电视业务,实现加密/解密和加扰/解扰功能,保证通信的隐秘性及收费业务。

4)系统采用了开放的中间件技术,能实现各种交互式应用,可与计算机网络及互联网等的互通互连。

5)易于实现信号存储,而且存储时间与信号的特性无关,易于开展多种增值业务。

6)由于保留了现有模拟电视视频格式,用户端仅需加装数字电视机顶盒即可接收数字电视节目,利于系统的平稳过渡,减少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1.4数字电视的应用范围

1)基本业务:只要节目源许可,用户可以收看数百套数字电视节目,以及几十套调频广播节目和数字音频广播(DAB)节目。

2)扩展业务:可提供如图文电视、电视会议、数据信息广播、加密电视、视频点播等。

3)增值业务:可通过双向传输系统进行交互式的多功能应用,如互联网接入、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邮件、计算机联网、数据通讯、家庭保安监控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1.5数字电视的弱点

数字电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同样存在着一些弱点。例如在取样的过程、量化误差、压缩编码所带来的信号损伤,在节目制作及传输过程中贯通延迟。有些损伤可以修复,并不影响图像的最终质量,而有些损伤只能通过一些补偿措施削弱它的影响,但这并不能影响电视领域向数字化的转变。与电视信号数字化后所带来的好处相比,这些影响往往会被忽略。

2数字电视分类

2.1按信号传输方式可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

2.2按图像清晰度可分为三大类

1)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需至少720线逐行或1080线隔行扫描、屏幕宽高比应为16:9、采用杜比数字音响,能将高清晰格式转化为其他格式并能接收并显示较低格式的信号,图像质量可达到或接近35mm宽银幕电影的水平。

2)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必须达到480线逐行扫描,能将720逐行、1080隔行等格式变为480逐行输出,采用杜比数字音响。对应现有电视的分辨率,其图像质量为演播室水平。

3)数字普通清晰度电视(LDTV):显示扫描格式低于标准清晰度电视,即低于480线逐行扫描的标准。对应现有VCD的分辨率。

2.3按照产品类型可分为

数字电视显示器、数字电视机顶盒和一体化数字电视接收机;

2.4按显示屏幕幅型比分类

数字电视可分为4:3和16:9幅型比两种类型。

3数字电视技术

数字电视的实现,以下几项技术是关键:

3.1数字电视的信源(视频、音频)编解码技术在1920x1080显示格式下,数字化后信号的数码率在传输中高达995Mbit/s,这比现行模拟电视的传输信息量大得多,因此必须去除图像信号中的多余信息,将数码率压缩到能在一个8MHz模拟电视信道中传送。视频编码技术主要功能是完成图像的压缩,使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量由995Mbit/s减少为20Mbit/s~30Mbit/s。国际组织已经制定了对图像进行压缩编码的标准有JPEG(静态图像压缩编码标准)、MPEG-2(运动图像压缩编码标准)等。音频编解码主要功能是完成声音信息的压缩。对伴音进行压缩编码标准有MPEG伴音压缩编码标准、AC-3等。

3.2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

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从发送端信息的流向来看,它将视频、音频、辅助数据等编码器送来的数据比特流,经处理复合成单路串行的比特流,送给信遭编码及调制。接受端与此过程相反。在HDTV复用传输标准方面,美国、欧洲、日本都采用了MPEG-2标准。

3.3数字电视的信道编解码及调制解调

为了提高传输的频带利用率,通过调制把传输信号放在载波或脉冲串上,为发射做好准备。数字电视采用多进制调制方法,例如:残留边带调制(VSB);正交振幅调制(QAM);四相相移键控调制(QPSK);差动四相相移键控调制(DQPSK);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调制(COFDM)等。

为了提高数字电视传输的可靠性,通过纠错编码、网格编码、均衡等技术,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方法如:里德一索罗门码、卷积码、交织、格状编码调制等。美国、欧洲、日本数字电视的制式、标准不统一,主要是指在该方面的不同。

数字电视标准是指数字电视采用的视音频采样、压缩格式、传输方式和服务信息格式等的规定。目前投入使用的有三种:

美国的ATSC(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欧洲的DVB(数字视频广播);日本的ISDB(综合服务数字广播)。

每一种标准对于信源的处理、画面格式及传输方式等方面均有一些差别。每一种数字电视标准又可分为卫星传输、电缆传输和地面传输方式。

4.1美国ATSC标准

ATSC标准由四个层级组成,最高为图像层,确定图像的形式,包括象素阵列、幅型比和帧频。接着是图像压缩层。再下来是系统复用层,特定的数据被纳入不同的压缩包中。最后是传输层,确定数据传输的调制和信道编码方案。下面两层共同承担普通数据的传输。上面两层确定在普通数据传输基础上运行的特定配置,如HDTV或SDTV;还确定ATSC标准支持的具体图像格式。

另外,ATSC还开发并通过了可为采用50Hz帧频的国家使用的另行标准。

ATSC成员30个,其中有美国国内成员20个、来自阿根廷、法国、韩国等7个国家的成员10个,中国的广播科学研究院也参加了ATSC组织。

4.2欧洲DVB标准

支持室内接收、移动接收等需求,包括4个系统。

1)DVB传输系统:涉及卫星、有线电视、地面、SMATV、MMDS等所有传输媒体。

DVB-S数字卫星广播系统标准。卫星传输具有覆盖面广、节目容量大等特点。

DVB-C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标准。系统前端可从卫星和地面发射获得信号。

pWB-T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系统标准。本地区覆盖最好。传输质量高,但接收费用也高。

DVB-SMATV是数字卫星共用天线电视(SMATV)广播系统标准。

DVB-MS高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分配系统标准。

DVB-MC低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分配系统标准。

2)DVB基带附加信息系统:可传送接收IRD调谐、节目指南及图文、字幕、图标等信息。

DVB标准定义的画面格式

DVB-SI数字广播业务信息系统标准。

DVB-TXT数字图文广播系统标准,用于固定格式图文电视的传送。

DVB-SUB为数字广播字幕系统标准,用于字幕及图标的传送。

3)DVB交互业务服务:对应标准有:DVB—NIP、DVB-R.CC和DVB-R.CT。

4)DVB条件接收及接口标准:条件接收是付费电视广播的基本部分。DVB数字广播系统与其他电信网络(如SDH、ATM等)连接,可实现DVB向电信网络的过渡。标准包括:DVB-C11DVB-PDH,DVB-SDH,DVB—ATM、DVB-PI和DVB-IRDI。

DVB成员已经达到265个(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并遍及世界各地,我国的广播科学研究院和TCL电子集团也在其中。

4.3日本ISDB标准

日本数字电视首先考虑的是卫星信道,采用QPSK调制。并在1999年了数字电视的标准--ISDB。ISDB是日本的DIBEG(数字广播专家组)制订的数字广播系统标准,它利用一种已经标准化的复用方案在一个普通的传输信道上发送各种不同种类的信号,同时已经复用的信号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传输信道发送出去。ISDB具有柔软性、扩展性、共通性等特点,可以灵活地集成和发送多节目的电视和其它数据业务。

ISDB筹划指导委员会委员17个,其他成员23个,其成员均为日本国内电子公司和广播ISDB标准定义的画面格式三种数字电视标准对比机构。

4.4三种数字电视标准的对比

无论哪一种制式,它们的视频压缩技术都采用了MPEG-2标准,但是由于美国和欧洲等在模拟电视的制式的差别,为了兼容性,它们的视频采样格式也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行和列的分辨率及场频等。

在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中,卫星传输一般采用QPSK调制技术,电缆传输一般采用QAM调制技术,但地面传输采用的技术则在不同的制式中存在很大差别,如美国的ATSC采用的是VSB调制技术,而欧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则使用oFDM调制技术。

服务信息是指在数字电视中开展增值服务所用的数据,美国ATSC制式中的PSIP部分和欧洲DVB制式中的SI部分分别规定了各自数字电视中的服务信息格式。

ATScATV优点:频谱效率高、功率峰均比低,明显地减少了脉冲干扰。可将与原模拟NTSC信号的同频和邻频干扰减至最小。缺点是不能抵抗多径干扰,不支持移动接收。

DVB-T优点:在基于大量小功率、工作在同一频道的众多发射机,每一个均覆盖一个较小的区域的这样一种单频网络来说,DVB是一三种标准数字地面广播系统的比较

种最佳选择。同时提供了良好的移动接收性能。缺点是:其载/噪比低于8-VBS,并且限制了信号的有效传输距离,对来自于电机的脉冲干扰较敏感,较高的峰/均值比,并且需要较高功率的发射机,保护间隔降低了频谱效率并明显减少带宽的比特/赫兹率。

ISDB-T和DVB-T非常类似,根据分层和窄带接收同时实现固定、移动和便携接收,是日本制式的特点;与DVB-T相比,ISDB-T增加了部分接收和分层传输功能。

5中国的数字电视

早在1996年,我国便开始了数字电视的研究工作,数字电视被列人原国家科委“八五”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并成立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总体组。1999年10月,高清晰度方案被成功用于国庆50周年大典的数字电视现场直播。后国家将数字电视发展计划纳入“十五”高新技术的12个重大专项之列,数字电视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5.1中国数字电视标准

1)信源编码技术标准:

中国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工作组制定了面向数字电视和高清激光视盘播放机的AVS标准。该标准与MPEG-2标准完全兼容,也可以兼容MPEG-4AVC/H.264国际标准基本层,其压缩水平可达MPEG-2标准的2-3倍。

2)信道传输技术标准

中国的卫星数字电视标准采用欧洲DVB—S标准。

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的标准还在报批过程中,大中型城市有线电视台多采用欧洲的DVB-T标准在试播。

中国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方案目前还在制定过程之中。

3)条件接收系统标准(CA)、用户管理系统(SMC)已制定完成。

5.2数字电视现状及发展:

1)中国数字电视规划:

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

2003年数字电视标准出台(未按期实现)。

2005年进行数字电视的商业播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3000万户,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级以上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市和部分地(市)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市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08年用数字电视转播奥运会,东部地区县以上城市、中部地区地(市)级城市和大分县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少数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15年停播模拟信号,西部地区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数字电视现实的困难:

要发展数字电视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一是原先电视台设备的更换,节目的制作成本高于模拟电视。这直接造成数字电视初期节目源紧张。二是数字电视的基础是双向电视网络,现有网络由单向改为双向改造成本较高,难度很大。三是我国数字电视标准的不确定也影响了数字电视的进程。

3)数字电视的前景

数字电视的技术优势必然会取代模拟电视,数字技术的应用会使电视技术开辟一个新天地。当然模拟技术在局部小范围的电视技术上也会占有一定市场。总之数字电视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一个难得机遇。从模拟电视广播向数字电视广播的过渡,将带来上万亿元的市场,它必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数字电视论文范文第5篇

在我们的生活记忆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比如原子能这个词汇,居然从原子弹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过去的原子笔-现在的园珠笔,以前的原子袜-现在的尼龙袜。数字化这个词汇也是如此。在《数字化生存》翻译到中国之前,人们其实已经在不少的专业领域使用数字技术。该书一出,数字化这个词汇马上风靡全国。商家也不甘寂寞,标有数码技术的产品纷纷出笼。在当前,议论最多影响最大应属数字电视。这几年,虽然电视的数字播出系统还在试验,但是,“数字电视接收机”已经充斥街头。

这个现象的出现,可以说是商家对于新技术的一种企盼,也可以说是广告人略带欺诈的一种圈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世纪新产业的足音,预测未来,其广阔的市场空间,巨大的商业利润,难免让人怦然心动。

世纪之交,中国电视媒体正在进入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在这个机会与危机并存的过渡阶段,中国电视媒体将遭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克服难题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就是本文所关注的中心议题。

1,电视媒体的全数字化进程

“数字化”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带有双重含义:一个含义是指电视媒体中个别环节或某个领域采用了数字技术;另一个含义是指整个电视媒介领域的,确切的名称为“全数字电视广播”。(参看图一:电视广播系统结构)

图一:电视广播系统结构

出处:99年第六期《电视研究》“数字电视还有多远?”

电视广播通常包括若干环节: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分配、传输覆盖和节目接收等。在电视媒体的领域,只有从节目信号源到接收机整个通路都采用数字化技术,才能叫做全数字电视广播。电视媒体的全数字化进程与其它技术普及过程一样,依循先易后难,先局部后全局的规律发展。80年代末,在节目制作环节率先导入数字技术,诸如数字特技、非线性编辑系统、虚拟演播室就是其中的代表。90年代的后期,电视接收机也开始采用数字处理技术,数字电视成为商界的新卖点。然而,在电视节目从制作到接收之间的播出和传输系统的数字化发展却显得有点迟缓且不平衡。

“在节目传输发射方面目前我国发射台使用的发射机还是模拟发射机,因此接收机接收的电视信号当然还是模拟信号;在卫星上的37套节目中,除了比较早上星的电视台用模拟传输方式外,其它电视节目均是数字传输,但是到了接收端,还是转换成模拟信号通过有线电视网传到用户电视机上。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电视观众还没有看到真正的数字电视”(1)。

近年来,各个国家都加快电视媒体的全数字化进程,并明确了实现全数字电视广播和淘汰模拟电视的时间表。美国自1998年11月起在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十大城市开播地面数字电视频道。此后,数字电视将分阶段逐步扩大。按照美国政府的计划,到2006年全面实现电视广播的数字化,届时模拟电视将正式废止。英国政府已表示将考虑在今后10至15年内取消模拟电视广播,全面转向数字电视。日本在2000年实现地面数字电视广播,10年内废止模拟电视;澳大利亚准备在2001年1月1日开播数字电视广播,在2008年停止模拟电视广播。韩国从2001年起开播数字电视,2010年全国停播模拟电视(2)。

中国虽然还没有明确数字电视的具体时间表,但是,数字电视播出试验和数字电视标准化作业正在快马加鞭地进行之中。在电视节目制作方面,已经全面过渡到全数字化系统,接收环节,受到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所吸引,各个电视厂家近年来纷纷投入,推出所谓的“数字电视”(这种接收机其实还是模拟接收电视机,只是采用了数字处理技术)。最近,TCL推出全数字电视接收机的样机,只要国家数字电视的标准确定,就可以马上转入大规模生产。然而,全数字电视广播最为关键的一役,是电视播出分配和传输环节。(参看图二:中国电视媒介的全数字化进程)

图二:中国电视媒介的全数字化进程

我国的全数字化进程,如上图所显示,灰色部分,表示已经实现数字化,主要集中在制作环节。带方框部分,表示正在实现数字化,这集中在播出分配和传输环节,但还未制定我国的传输标准。接收环节,采用了部分的数字化技术,其真正实现数字化接收,还取决于传输方面的全数字化。

最近,首都的电视圈都在关注这么一件事情:再过两个来月,中央电视台将在建国50年大庆时试验转播高清晰度电视节目。这将是我国电视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国电视媒体向全数字化时代迈进。

2,数字电视带来的市场机会与问题

数字电视技术是伴随着电脑、多媒介、英特网、直播卫星等科技的推广和应用而出现的,因此,它被喻为1954年第一台彩色电视机问世以来电视技术领域的又一场革命。这场技术革命不但带动整个电信产业的变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类生活的质量和方式。正因为如此,数字电视的出现受到了各界人士极大的关注。首先,我们可以从数字电视的技术特点、其所处的产业变动位置以及市场的规模三个角度看一下数字电视带来的市场机会。

第一:数字电视的技术特点。

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上发展的数字电视其基本特征是以高度压缩信息量和离散的方式快速处理信息。数字电视可以数十倍地缩小图像信息的体积而保证信息量不变,因此,数字电视技术的三个特点普遍得到人们的认同:一,高画质、高音质;二,多频道;三,高性能。目前我国采用的PAL-D彩色电视制式模拟系统是基于五十年代技术发展的普通彩色电视,清晰度只有400线,而全数字电视特别是高清晰度电视重现的是高质量的电视图像和伴音,有1000多行扫描线,16:9的宽视角大尺寸屏幕,使观众在家里可以欣赏到宽银幕、环绕声效果的电视节目。在多频道和高性能方面,目前城市居民能看到的模拟电视只有30多个频道,而数字技术使得一个频道中不仅可以传送多套数字电视节目,还可以传送多路数字音频和各种数据业务,可以提供节目广播、电子节目指南、准视频点播、游戏、远距离购物、广播信息服务和延时广播等业务。

对于消费者而言,更多的是从“高画质、高音质”的角度体会数字电视的好处,然而,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后两个特点,即“多频道”、“高性能”更值得关注,因为前者直接改变了原来的频道资源配置方式,从而引发管理体制上的变动;后者则在功能上导致了产品间的融合,如电脑与电视的融合,从而引发不同行业间的融合。

第二:数字电视所处的产业位置

上文所说的“融合化”(convergence),通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或组织通过相互的交织融合而改变原有成分形成新的物体组织的变化过程。在80年代与90年代交汇之间,最引人注目的产业融合就是邮电产业与电波产业之间的融合。在80年代的前期,电脑,广播和通信还是各自以自己的形态发展。80年代中期以后,利用者的需求日益高涨同时,技术也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是,邮电产业和电波产业为适应市场需求产生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化”(convergence),致使大众媒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有关学者作过这样的描述:

“大众媒介之所以发生变动,最大的冲击来源于信息通讯的技术革命。电脑的信息处理和电子通信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高度结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信息通信媒介,同时,致使过去非电子通信系统的服务与电子通信系统服务融合。例如,通信卫星与光纤的利用扩大,就发生了电子通信,地面广播与有线广播间的融合,静止画像和传真的发达,就会促使电信、广播和报纸之间的融合。这种新媒介的产生和原有媒介间的融合,打破原来的产业界线,尤其是大众媒介领域的界线,在带来了不同产业间融合同时,成为大众媒介产业发生变化的根本动因”(3)。

邮电与电波的融合,首先是发生在技术领域,随融合的扩大,必然动摇了原来的媒介秩序,因而产生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上的问题。最后,波及到社会沟通传播的方式,涉及到整体社会文化的问题,关于这点,传播学者以媒介发展史为例,表明“随技术革新发生,新的媒体进入现实社会的方式,不会只限制在技术和制度的论理层面。媒介所环绕的各种社会不同文化的论理,都会产生很大的反应”(4)。

媒介的“融合化”现象,不但引起学术界的兴趣,也受到了实业界的重视。这背后存在着两个重要的社会背景:第一,是与80年代以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信息产业的兴盛有关。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的世纪,80年代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温.托夫勒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很多人还是半信半疑,但到了今天,下世纪的时代特点越来越明显。信息经济也罢,知识经济也罢,这个时代产业发展的牵引机是什么?这涉及到第二个重要的背景:多媒体产业的形成。

说到多媒体,大家都非常熟悉,一台电脑,可以处理文字,图象,音响以及通信等等,我们习惯称为多媒体电脑。进一步说,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互动电影,都是属于多媒体产业领域。多媒体产业,实际包括三大领域:

第一,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光缆,转播站点,卫星网络等等;

第二,平台(Platform):也称站,终端设备,工具软件等等;

第三,内容(Contents):具体的节目,文字内容,图象内容等等。

在多媒体产业的三大领域中,越是联系紧密的部分越成为投资者关心的重点。新的投资者会努力进入其中的关联部分,而原有领域的保持者则会积极扩充新的领域。我们要注意到,以数字电视为代表的电波媒体,正好是在这三者之间。内容,平台――终端设备以及基础设施,所以,也就成了产业调整和市场争夺的焦点。新媒介和旧媒介的互相融合、转化,媒介硬件(通道、网络)、媒介软件(节目内容)和媒介资本三者的碰撞结合,构成了带动信息经济发展的最为活跃的领域(5)。(参看图三:多媒体产业结构图)

图三:多媒体产业结构图

出处:桂敬一的《媒介大王默多克登陆的冲击》

第三:巨大的潜在市场

数字电视所带动的市场投资,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原来电视台的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改造,即专业市场。美国PBC下属的一个电视台开播2个高清晰度电视频道,用于播出机房和播出系统工程投资就达600万美元,如制作节目,投资更为巨大。据了解,中央电视台为用HDTV试验转播国庆阅兵式购买HDTV设备投资为450万美元左右,这只是简单的最基本的配置。由于制作播出高清晰度电视都要重新投资固定资产,其费用至少是目前电视台正在使用设备的1.5倍。这就意味着,对于一个电视台来说,如果要转为全数字化广播,重新投入设备固定资产费用相当于重新建立一个电视台。

到1997年底,我国有线电视用户5591万(不包括2000多万商住楼和宾馆,有线电视接口),广播电台295座,电视台325座,有线电视台218座,县级广播电视台1215座,地面卫星接收站14.4万座。试想,在这样一个基数上进行数字化设备改造和更新,其市场规模是相当巨大的,然而,由于没有精确的市场测试,只能说是一个潜在的市场。

其次,是一般的用户市场。我国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6.0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7.68%,电视机社会拥有量3亿3千多万台,收录机5亿多台(6)。就数字电视接收机市场来看,现在市面上出售的高清晰度电视接收机约13000元一台,机顶盒(用于模拟机接收数字信号)估算是2000-3000元一个。前者按10%的普及率和后者50%的普及率来推算,这个市场也是相当巨大。

日本的邮政省(相当于我国邮政部)就日本将来的电视广播市场做了如下的预测。就信息通信市场规模而言,预测的当年(1996年)约29兆日元,到2010年扩大到125兆日元,创出244万人的雇佣机会(7)。(参看表二和表三:日本电视广播市场前景(2010年)预测)

日本电视广播市场前景(2010年)预测数字化程度频道数普及状态市场规模

CATV100%200-25060%13000亿日元(6.2倍)

卫星广播100%400-50085%6600亿日元(7.3倍)

地面广播全体数字化20-30100%39000亿日元(1.6倍)

表三:电视广播市场的规模变化

出处:“高度化广播前景恳谈会报告”:《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

[page_break]

对于现有的电视媒体来说,数字电视技术的出现是既是机会也是威胁。因为数十年来基于模拟技术所建立的一整套电视媒体体制:频道资源稀少-频道集中管理的电视媒体大厦顷刻之间就会土崩瓦解。电视媒体面对数字电视广播技术,一直处于两难的境地,许多电视台数年来经过努力的投资和改造所建造的技术设备体系,不得不通过自我毁灭来获得新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在“知识经济的成功法则”(8)中说过,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有时成功的企业必须自我毁灭才能保全自己。这是成功法则之一。老的大公司懂得那些改变世界的新技术。这种技术往往就是它们发明的。但它们有一种几乎无法解决的结构性问题。当突破性技术出现时,这些公司必须摧毁旧的东西,建立新的东西。以电脑界为例,当微处理器使个人电脑得以取代主机成为计算机行业中居支配地位的快速增长市场时,该行业老的龙头老大-IBM一败涂地,原因是它懂得新技术,但却不能摧毁它的旧有业务(主机)以建立新业务。

在四大媒体之中,电视媒体向来以老大自居。而这个老大面对新的数字电视技术,不得不考虑,放弃原来建造的模拟技术体系,导入新的数字技术体系,然而,这么一笔巨大的资金从何而来?这是第一个问题。

频道管理是建立在“资源稀少”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有形无形形成了一种“集中管理”的体系。一个频道照应全体,如果形势发展,根据需要逐步增加频道。然而,数字电视技术把这一个限制彻底打破了。频道资源一下子从“稀缺”变为“富裕”,集中管理变得形同虚设。在台台重叠,频道混乱的今天,频道如何突出个性,如何保有优良节目成为当务之急。这是第二个问题。

20年来,电视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经营体系:在频道集中管理的基础之上,架构了一个资源高度集中的经营体系。电视台的经营收入,大约百分之九十来源于广告。而广告之中的百分之九十又是来源于一个主打频道的一档黄金时段。频道增多,频道分散,自然会造成广告经营的分散。如何适应这种分散的局面,寻求新的经营资源,成为电视台经营的重大课题。这是第三个问题。

上述的三个大问题,其实也是国际电视界在电视数字化的形势之下共同面对的问题。随数字化技术的发达和网络媒体的演进,电视媒体已经越来越感到竞争的压力。经营革新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多了,经营者正在与时间赛跑。

3,电视媒介的数字化生存

生存法则之一:通过媒介产业化解决资金问题

电视媒体的数字化的第一个关口就是如何筹集资金解决技术改造技术更新的问题。过去,媒介资本的积累主要通过给媒介一种特殊的政策,靠媒介自身经营广告等得到,但数量有限,而且这个过程很慢。

解决媒介比较快速筹集资金有三个途径:一是媒介的跨行业合并,从行业外得到自己的资源;二是允许媒介以上市公司的身份出现,从社会上获取自己的资金;三是行业外大资本投入媒介产业运营。从国际发展的经验来看,国际上大型企业集团或多或少都会卷进媒介行业,参与媒介产业经营。如电脑产业、电讯产业、甚至石油、橡胶、家电产业的巨大企业也开始以各种方式介入媒介领域。它们既可以做媒体的软件,提供文化上、节目方面的资源;也可以做媒介的硬件,即大型的网络、线路、卫星。这也就是近年来媒介产业迅速扩大膨胀的原因之一。

最近,电视系统在经营改革方面出现种种迹象,其中值得注意的有两类做法:一,以周边企业捆绑上市,以获取社会资金,如东方明珠、广电实业之类;二,在各地成立报业集团的刺激下,酝酿成立“多合”的电波集团。许多经营者都相信,前者是获取资金最为便捷的方式,而多合则是上规模的举措。有了规模才有竞争优势。然而,无论是周边企业的捆绑式上市筹集资金还是组建多合的媒介集团,最终必然遭遇到电视媒介经营的一个重要问题――“媒介产业化”问题。

所谓媒介产业化,是指从单纯的文化、精神生产事业的媒介单位沿着经营合理性的轨迹向企业状态过渡的一种现象。初始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媒介的企业化经营问题,当社会信息化环境趋于成熟和媒介内部组织规模膨胀的时候,最核心的问题是要解决在信息产业化进程之中,媒介的资本运营问题。只有通过“媒介产业化”的经营制度创新,电视媒介才能尽快理顺行业关系,界定自身经营属性,利用有限的体制资源,建立合理、合法、稳定的资本运营体系。其实,这种发展的趋势和一般企业也有相同之处。在企业经营中,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如果不从资本运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企业就上不了台阶,扩大不了市场占有,当然规模也就做不大。媒介也是如此。所以,现在阶段的所谓的“媒介产业化”核心问题的有两点:其一,打破媒介的壁垒,允许其他行业的资本进入;其二,尽量减少政府色彩,按市场规律运营。媒介的壁垒,曾经保护了媒介的生存,但是,长久以往是不现实的。广播电视要发展,首先要打破壁垒,在资本为纽带的基础上要和报业携手,要和电信结盟,要和电脑业、家电业联合。总之,要杂交优势,不要近亲繁殖。这是生物界铁的定律。媒介既然要产业化,除了要解决资本运营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命题,这就是减少政府的过分保护,培育媒介参加市场公平竞争的体格。我们的电视台具有很强的硬件实力,资金实力,还得到不少政策上的保护,但是,在参与市场竞争的时候,这些实力并没有充分表现出来。在南方,数十个电视台敌不过两个香港台。在全国的电视市场,中央电视台和凤凰电视台的实力差距之大,本来是无法比较,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台把泱泱大台弄得十分被动,这是很耐人寻味的。其实,凤凰台并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它最大的特点是善于钻空子。海外市场一败涂地而内地市场频频得手,原因是它寻找到一个机会:大家都有能力做的事情,你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做而让它做了,也就成功了。考察一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竞争,胜败的关键其实就在这个问题上。看上去很复杂的事情其实原因很简单。然而,市场向来是以胜败论英雄的。

生存法则之二:媒介品牌战略的基础在于频道经营

电视媒介全数字化的结果是电视频道急剧增多,彻底打破了原来的电视媒介市场格局。在众多的频道之中,频道的差别化-品牌化战略也就应运而生。

电视媒介过去的经营决策,基本是建立在一个“电视频道资源稀少”的神话之上。频道资源稀少,不可再生,因此,需要垄断的体制予以保护和扶持。电视台的经营基点,一方面是尽力保护这个体制,防御外来者入侵;另一方面,多开发频道,保证稀少资源的占有。在组织建制上也形成大台-频道-栏目-节目的金字塔结构。在广告的经营上,自然也把这个体制模式作为重要的经营资源,以某某台是全国唯一大台,某某台是全省唯一大台等作为一个卖点。在频道匮乏的时代,一台一个频道,台=频道是有其道理的,然而,当“频道资源稀少”的神话被打破之后,出现了大量“一台数频道”的局面,经营者有必要重新考量原来的组织建制。首先,“台”的形象已经空心化,频道成为了产品-节目的集合体;第二,观众的接收状况也是如此,他们所接收的是具体的节目-频道而不是抽象的“台”。面对这样的局面,制度创新也就顺理成章:台为龙头,频道相应独立,以频道为单位,实行资源的重新整合。频道经营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为频道就是产品-节目的集合体,更重要的理由是频道在数字化多频道时代形成了媒介品牌的承载物。经营好一个频道就是建造一个媒介品牌,而这个品牌成就之后,其下一个经营目标就是进入资本市场。频道相应独立可说是媒介品牌经营的起端。关于频道相应独立,其实有两个理由可作佐证:第一,回顾电视台的经营发展历程,人们往往会忽略一点,这就是所谓的“倾向”。当年电视台游离于当时的广电部,为其发展寻找到一个市场空间,这才有了今天的电视台规模。如果当时还是捆绑在广电部的大院里,情形可能完全不同。相应的独立,管理学界通常称之为“事业部制度”,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空间是有好处的。第二,是竞争对抗的需要。不少人会认为,对付竞争要集中力量,团在一起力量大。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以打架为例,打架的时候,是两手团在一起,还是分开,自然是后者。但是,两手都听大脑指挥。两手的功能,有进攻也有防御。频道功能也是如此,有正正经经的,也有相对活泼的,名称也要调整,这样才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媒介的品牌战略重点在于频道。最近,不少电视台经营者开始考虑频道改版和频道包装的事情。言及电视频道的设立和改造,大体是两种指向:其一,针对最大的覆盖人群;其二,针对焦点人群。前者称之为综合频道,后者称之为专业频道。栏目的选择和频道的建构实际是一个经营决策的过程,好频道出自于好决策,好的决策就有合理的内在逻辑。频道决策的内在合理逻辑在哪里?首先,要适应环境的三大要素:观众要素-观众的需求动向;竞争要素-竞争对手的动向;技术要素-指技术发展和现有手段水准。同时,决策要立足于两个基点:组织与资源。(参考图四:媒介频道决策的战略适应)

图四:媒介频道决策的战略适应

注:该图出于伊丹敬一的《经营战略的内在逻辑》,笔者将其中的“顾客”改为“观众”。

生存法则之三:竞争的核心力量在于节目生产

如同产品与企业的关系,节目相对于频道而言,是其最为基础的产品要素。节目的好坏,决定了频道的质量,也影响到整个电视台的经营。多少年来电视台的经营者一直在努力解决诸如提升节目数量和节目质量的问题,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在数字化时代,相对于频道的大量增多,节目压力会越来越大。解决节目生产环节中几个关键问题,迫在眉睫。

第一,节目观念问题。具体地说就是涉及节目取舍、标准指向的问题。过去,电视台实行的是“领导导向”的节目观,而不是“观众导向”的节目观。用市场营销的话来说,是典型的“生产导向”而不是“市场导向”。我生产什么,你们就得看什么。后来,环境起了变化,又出现了两面讨好的节目观,如“节目要做到两老满意――老百姓满意,老同志满意”。这其实是电视节目大量销售的观念折射。然而,当频道激增,大量节目同质化的情况下,这种模棱两可的节目观念也很难维持市场的优势。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节目内容,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导向”的节目观念。面对一个频道泛滥的时代,节目经营者唯有通过市场细分才能寻找到有效的目标人群。在这个问题上,不妨向广告客户学习一下,他们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炼,对于市场的反应更加敏捷。当电视台的编导还在议论节目导向的问题时,他们已经把收视率作为唯一的指标。在80年代末我作过一个企业广告观念研究,发现国内企业对于媒介的判断标准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这就是所谓的“媒介的权威性”。企业投放广告,先是考虑这个权威性,再考虑它的覆盖率或者发行份数。现在,企业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他们也认识到,政府救不了企业,唯一的出路只有市场。投放广告最大的考量是覆盖率,收视率当然就是最为重要的参考指标。然而,最近企业的广告投放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与过去通常强调最大的覆盖率不同,很多厂家开始寻找对应自身产品的有效受众群,这是厂家的新买点,也就是电视节目细分的新基点。

十多年来,历任的经营管理者都是努力抓管理,抓经营,甚至把一些工商企业的管理方式用于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但始终收效不大,这是什么原因?原因之一是没有充分注意到影视产品的特殊性。这就是第二个问题。在一般产业上,存在扩大再生产的原则,例如,今年十人生产100万的产品,到明年生产同样的东西,成本就会下来。但是,电视、电影就不可能这样做。影视产业和一般产业不同之处在于:首先,产品一个就是一个,雷同意味着失败;其二,消费者的需求只有高,不会低。因为观众的眼光和期待只有上升。多年来,电视台的经营管理一直推行的经营合理化、节约制作成本之所以困难,原因在此。

应该从一般工商管理的合理化、控制成本的思路走出来,强化风险投资的意识,充分认识到这类产品,风险大,利润也大,而且观众眼光攀升等特点。节目制作的管理方式不是一味进行合理化,削减经费,缩小生产等等,而是在周密的市场研究基础上,运用合资、合作等各种方式,加大投资力度,达到制作大型化的目的。只有这样,节目才能出新,才能保持竞争力,才能留得住观众。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一味强调节目大制作,市场效益从何而来呢?这就涉及到建立大市场节目营销系统的问题。

第三,关于建立大市场节目营销系统问题。在一个相对有限的市场范围里,控制成本是有效的,因为你卖得和别人一样多,但是你比别人便宜,你就有赚。但是,这个方法拿到节目市场,常常失灵。节目市场首先所强调的是销售的规模而不是生产成本。举例说,一个50万制作的节目,用同等价格只卖给一个电视台和卖给100个电视台,效益完全不同。相对于物质产品的市场而言,代表精神产品的节目市场的空间是巨大的,而空间的开拓与投资力度大小有关。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影业产业,在六、七十年代也出现过产业低迷的情形。后来,好莱坞引进了哈佛工商管理学院的影视节目营销体系,由此出现转机。这个营销体系的核心,首先就是界定影视产品高风险高利润的特点;其次是着眼于大市场的销售效益。例如,迪斯尼每年投资拍摄儿童动画片,如果只是针对美国儿童,市场是十分有限的,并不能维持其影片的巨大制作成本,后来,迪斯尼把市场锁定全球儿童,市场规模变得十分巨大。还有,80年代末日本NHK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大黄河》。NHK投入费用总计为4.8亿日元。但是,NHK几乎分文没出就得到了这个节目。NHK是如何收回原来的投资呢?(参看表四:NHK《大黄河》的投资回收方式)

表四:NHK《大黄河》的投资回收方式

出处:田原总一郎:《媒介王国之野心》

所谓节目营销体系,除了大市场销售观念外,还有一个顺应时间作产品的多元化推广的销售策略。以一个电影产品为例,可以按照媒介的特点分解为剧场的首映式,录象带和电视台播放的节目,按照时间顺序向各种市场销售。(参看图五:美国电影上映程序)

图五:美国电影上映程序

出处:94年《大众传播研究》

生存法则之四:整合内部资源,确立整体战略

电视媒介依靠体制资源进行低成本扩张,因而造成两个毛病:一是缺少长期战略构想;二是内部经营力量分散。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大脑萎缩,小脑发达”和“内战内行,外战外行”。面对市场竞争,不解决这两大问题,没有一个长远考虑和力量整合是很危险的。

所谓“长期战略”是指在“资本运营”和“节目营销”架构上为达成长远发展目标而设定的前进方向和路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只有确立长久的发展目标和路线,电视媒介的产业经营才能步入正轨,达到“可持续发展”。

进行内部经营资源的整合,多数电视媒介有意无意都在进行,例如,总编室对于整体节目资源进行整合;经营管理部门对于经营资源进行整合。然而,对于这两者的整合是如何进行的呢?

人们开始重视广告经营了,可是,很多人的意识还是停留在广告就是卖时段,就是卖片头。我做我的节目,你卖你的广告,并没有充分考虑节目与广告经营整合的问题。

广告的经营,与频道,栏目和最小的单位节目是密不可分的。节目好,栏目不好就要打折扣。节目和栏目不错,但是频道不好,同样要打折扣。三者是互动的依托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行资源的优化整合,广告经营才有活路。

另外,从电视台长远经营的角度来看,原来那种过分依赖广告收入的经营结构也需要改变了。多种经营,尤其是节目的经营应该成为电视台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1998年底在深圳“大中华广告研讨会”上笔者曾经说过,媒介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改改得好就可以由此获得新生,否则,就是落到国有企业的命运(9)。

国有企业的今天,就是国有媒介的明天?这个设问有点沉重,但是,可能可以使经营者警醒。

注:

(1)99年第六期《电视研究》“数字化电视离我们有多远?”

(2)各国的电视数字化进程资料来源于《世界广播电视参考》、《数字广播电视》等刊物。

(3)石坂悦男:《大众媒介产业的转换》p3

(4)阿部洁:“融合与公共圈”,《通信.广播的融合》p25

(5)桂敬一:《媒介大王默多克登陆的冲击》p38

(6)有关数字出自《1998中国广播电视年鉴》

(7)桂敬一:《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

数字电视论文范文第6篇

老百姓平时所知道的数字电视实际是由彩电生产企业热炒的一个产品概念。数字电视包含的是电视节目采集、制作,信号传输、接收等整个链路的数字化,而仅信号传输角度又可分为三种方式: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数字移动电视其实就是地面数字电视,与传统的模拟无线广播电视相比,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支持在移动状态下接收。

二、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

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职能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力量,这些因素和力量是与企业营销活动有关的,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容的扩大和自身各因素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发生影响。

三、数字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是由人口、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法律、自然、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所组成。这些环境因素对移动电视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主要是以间接的形式而作用于企业的营销行为。

1、媒介自身的趋利性促使其不断地寻求新的经营增长点

在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看到新兴的数字技术推动中国广电经营的升级、发展,另一方面也呈现出广电经营不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探索新的经营突破口的战略姿态。当前的广电经营正逐渐转型,由一个已经恢复自主经营意识的个体,向一个具有自身发展逻辑和自身发展能动性的产业过渡。

2、人口因素与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关系十分密切

人是市场的主体,人口容量决定了市场规模,数字移动电视针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主要包括城市的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内和车站的户外流动人口,他们大多处于无事可做的空闲状态。传统的电视针对的是在某一个地方相对“静止”的人群,而白天出行在外的人群是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覆盖的。这个群体不仅流动性大,而且随时段呈现规律性变化,为移动电视开展市场营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有线网络资源积极推动数字电视的发展

数字化是一场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数字技术虽然只是充当了广电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营效益的技术基础和手段,但它自身的优势是对营销的有力支持。

四、数字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及优劣势分析

企业的微观环境包括企业本身、顾客、竞争者和社会公众。前面我们提到,数字移动电视从传统的“盲区”中挖出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它针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移动人群,这就是移动电视广告营销潜力蕴涵的根本所在。

1、受众群体的流动性大

以车内受众为例,乘客们乘车去往不同的目的地,在车内停留时问各不相同,这个时间因城市规模的差异而不同。

2、受众随时段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不同时段内,乘客的人员结构呈现明显的一致性。比如说,早晨6:30到7:00,乘客以10几岁的学生为主;7:00到8:30,乘客以上班一族为主,收入水平非常近似;16:30到18:30,又以20到40岁的上班族为主。因此,不同时间段的观众结构是可控,相对稳定的。客户可以根据不同时段的不同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广告投放。

3、对受众的垄断和伴随性传播

移动电视的行动路线长而且固定,它的流动也导致电视广告能不断在特定路线上反复,从而增加了广告受众的数量和接触频牢,决定了移动电视广告的优越性,能使信息更精确、更有效的击中目标受众。但另一方面,数字移动电视传播环境中的干扰因素比在家里更多,观众的心态也更浮躁不安,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注意力,虽然关注屏幕频次高,但是单次连续观看时间短。

4、无竞争传播空间

移动电视将电视媒体从户内搬到了户外,搬到了一个低干扰的环境里,抢占了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覆盖的空间。但同时,观众也要求伴随在身边的移动电视能提供更实用,更有效更贴近的资讯。观众是媒介微观营销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媒体产品的最终购买者或消费者。对消费者的把握,要从规模和观众需求的质与量两方面分析和了解,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考察,为特定受众服务,创造出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受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五、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环境威胁和市场机会

环境威胁。环境威胁是指市场环境中不利于企业营销的因素,对企业发展形成挑战,对企业的市场地位构成威胁,对移动电视而言,环境威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节目好坏是影响其经营的关键所在。由于乘客在车内停留时间不长,在公交车上的收视常常呈现为一种伴随性的行为,移动电视的覆盖率和渗透率相对大众多媒介而言,还是小众媒体。如果不能根据自身传播条件及特色来生产节目,将很难维持市场优势。要把握目标受众,移动电视应该按营销学的思路来组织和设计自身的传播产品,有效吸纳受众注意力,使观众获得满意的心理报酬,从而更有利于营销活动的开展。

第二,技术层面的问题对收视效果造成不利影响。音量的大小,人声与车声的嘈杂程度,乘客的密集程度,人群的流动性,移动电视图象信号的接收情况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电视的传播效果。

第三,模式是运营中实际的问题。在模拟电视经营模式当中,主要是媒介、广告公司、客户之间的三角游戏。作为广告经营的重要依据,数字移动电视收视效果检测机制的建立速度远远落后于技术和节目的发展。此外,数字移动电视该如何赢利,依据什么样的价格体系,什么样的成本核算才能赢利,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开拓用户市场等问题,仍具备一定挑战性。

市场机会。市场机会是指对企业营销活动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企业拥有竞争优势。

第一,媒介产品的质量是根据受众满意来定义的,数字移动电视可提供的实用性信息包括:时政新闻、交通路况、出行气象、车位引导、消费资讯、商场促销等,这些信息看似平常,传统电视媒体也可以提供,但因为移动电视在户外实时传播的媒介先天优势,使这些信息具有更大的实用性,也使用广告的传播更有效,人们可以根据实时交通路况选择出行路线,可以根据消费资讯改变吃饭的地点,可以根据商场的促销信息决定逛街的去向等等。

第二,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视已经实现了在手机终端梦想成真,实现了面对面的商业传播。所谓“得终端者得天下”,拨开趋同认识的雾障,彰显自己的个性才能赢得市场。

六、结论

市场营销环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统一整体。移动电视作为营销系统整体,是一个由若干相对独立而又有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的部门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同时又存在于一个由人口、资源、社会文化等组成的大系统之中,它既受大系统的影响和控制,又反作用于大系统。

广告媒介市场营销环境直接影响到广告传播价值和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移动电视在做市场营销管理决策时,必须把与自身有关的环境和营销活动作为一个系统,统筹兼顾各系统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各个构成部分,才能产生增效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数字电视论文范文第7篇

数字发射覆盖技术之所以能够促进国内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依托其自身技术优势。数字发射覆盖技术主要由通信设备、信息技术设备等软硬件共同组成,正是因为这些设备的可靠性才保证了其在广播电视系统中应用的可靠性,对于促进系统长期稳定可靠运行有积极意义。数字发射覆盖技术利用先进的设备将原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变为现实,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广播电视系统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先进可靠,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生命力,且通过多年探究实践与发展,目前技术体系已经相对较为成熟,广播电视系统运行风险被极大的降低,系统运行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得到了强力保障。目前广播电视系统在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约束下可实现数字设备的无缝接入,保证了系统的延展性与功能的可扩充性,数字发射覆盖技术的服务空间与层次都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广播电视系统运行中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数字发射覆盖技术的应用在保障系统顺利运行的同时可通过建立完善的系统访问权限机制、专用网络、备份恢复机制等确保系统运行安全,规避用户及工作人员或有意或无意的破坏,为系统的持续、健康运行提供可靠支持。目前我国广播电视系统所容纳的用户越来越多,为满足用户数量增加、需求增加现状应用数字发射覆盖技术可提升服务的前瞻性,通过灵活构建系统、改动系统构架等途径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动力。数字发射覆盖技术本身的实用性与扩充性为广播电视系统与时俱进提供了支持与保障,本身数字网络的建设是一项耗时长且复杂的工程,这个过程中利用本身的实用性和扩充性可消除系统建设滞后带来的诸多问题,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减少停播情况,保证数字信号的优质覆盖,更深层次的挖掘受众群体资源,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广播电视系统中数字技术分析

广播电视系统中应用的数字发射覆盖技术以ATSC技术、DVB技术、ISDB技术与DMB-T技术为主。ATSC技术服务广播电视系统主要是依靠自身组成层面、构成层级的清晰配合实现,第一层定像层确定图像形式,第二层依照MPEG模式压缩图像,第三层完成信号数据传输,前两层图像数据最终由第三层完成发射覆盖。DVB技术是典型的欧洲技术,利用卫星、地面数据交换机数字电视完成信号发射与覆盖,不仅能够接收传送音视频文件信号,还可接收传送图标图像及TRD等节目,不过DVB业务传送条件受限制,需支付一定费用,其业务开展有利有弊,国内参考该技术对广播电视系统进行了改造,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ISDB技术来源于日本,核心在于利用计算机与无线信息网络技术为广播电视系统信号传输覆盖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尤其是在3G、4G业务方面有出众表现。DMB-T技术在我国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应用可更好的实现数字信号的传导与接收,其采用的FJL技术促使数字电视传输网络逐步向多载波技术领域发展,可在多径时拖延信号扩散避免来自乱码的干扰,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与顺畅,其采用的循环前缀填充技术可有效实现保护间隔,并极大的提升了数字电视信号发射覆盖的效率。实现了20dB以上同步保护增益,对于促使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更好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3结论

数字电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字电视模拟电视编码调制标准

1数字电视概念

1.1数字电视定义

数字电视是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后的产物。数字电视是一个系统,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用户端接收、显示等全过程的数字化,换句话说就是系统所有过程信号全是由O、1组成的数字流。

数字电视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而是能提供包括图像、数据、语音等全方位的服务,是3C融合的一个典范,是计算机、传输平台、消费电子三个环节的聚焦点。

1.2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对比

数字电视采用的技术与原模拟电视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技术比较见下表。

1.3数字电视的优势

1)现有模拟电视频道带宽为8MHz,只能传送一套普通的模拟电视节目。采用数字电视后一个频道内就传送1—8套数字电视节目(随着编码技术的改进,传送数量还会进一步提高),电视频道利用率大大提高。

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技术比较

模拟电视

数字电视

描述

采用模拟信号传输电视图像、伴音、

附加功能等信号

采用数字信号传输电视图像、伴音、附加功能等信号

信源编解码

因为信号数据量不大。所以不存在信息编码压缩问题

电视信号数字化后,其信号的数据传输率很高。须具有良好的数据编码压缩技术

复用

无夏用器,视频、音频信号分别传输

将编码后的视频、音频、辅助数据信号分别打包后复合成单路串行的比特流,使数字电视具备了可扩展性、分级性、交互性、与网络的互通性

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

图像信号按行、场排列,并具有行、

场同步信号、前后均衡脉冲等,并对

视频信号有补偿处理。调制方式一般采用调频或调幅

有压缩及复用,传送时的信号不再有模拟电视场、行标志及概念。通过

纠错、均衡来提高信号抗干扰能力,调铡采用QAM、COFDM等新方法。

且随着调制方法技术的改进。传输效率会进一步提高

特点

信号数据量少,技术成熟.价格便宜

信号不易在传输中失真,清晰度高,占用频带窄。数字电视信号可方便地在数字网络中传输,与计算机具有良好接口。

2)清晰度高、音频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在同样覆盖范围内,数字电视的发射功率要比模拟电视小一个数量级。

3)可以实现移动接收、便携接收及各种数据增值业务,实现视频点播等各种互动电视业务,实现加密/解密和加扰/解扰功能,保证通信的隐秘性及收费业务。

4)系统采用了开放的中间件技术,能实现各种交互式应用,可与计算机网络及互联网等的互通互连。

5)易于实现信号存储,而且存储时间与信号的特性无关,易于开展多种增值业务。

6)由于保留了现有模拟电视视频格式,用户端仅需加装数字电视机顶盒即可接收数字电视节目,利于系统的平稳过渡,减少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1.4数字电视的应用范围

1)基本业务:只要节目源许可,用户可以收看数百套数字电视节目,以及几十套调频广播节目和数字音频广播(DAB)节目。

2)扩展业务:可提供如图文电视、电视会议、数据信息广播、加密电视、视频点播等。

3)增值业务:可通过双向传输系统进行交互式的多功能应用,如互联网接入、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邮件、计算机联网、数据通讯、家庭保安监控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1.5数字电视的弱点

数字电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同样存在着一些弱点。例如在取样的过程、量化误差、压缩编码所带来的信号损伤,在节目制作及传输过程中贯通延迟。有些损伤可以修复,并不影响图像的最终质量,而有些损伤只能通过一些补偿措施削弱它的影响,但这并不能影响电视领域向数字化的转变。与电视信号数字化后所带来的好处相比,这些影响往往会被忽略。

2数字电视分类

2.1按信号传输方式可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

2.2按图像清晰度可分为三大类

1)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需至少720线逐行或1080线隔行扫描、屏幕宽高比应为16:9、采用杜比数字音响,能将高清晰格式转化为其他格式并能接收并显示较低格式的信号,图像质量可达到或接近35mm宽银幕电影的水平。

2)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必须达到480线逐行扫描,能将720逐行、1080隔行等格式变为480逐行输出,采用杜比数字音响。对应现有电视的分辨率,其图像质量为演播室水平。

3)数字普通清晰度电视(LDTV):显示扫描格式低于标准清晰度电视,即低于480线逐行扫描的标准。对应现有VCD的分辨率。

2.3按照产品类型可分为

数字电视显示器、数字电视机顶盒和一体化数字电视接收机;

2.4按显示屏幕幅型比分类

数字电视可分为4:3和16:9幅型比两种类型。

3数字电视技术

数字电视的实现,以下几项技术是关键:

3.1数字电视的信源(视频、音频)编解码技术在1920x1080显示格式下,数字化后信号的数码率在传输中高达995Mbit/s,这比现行模拟电视的传输信息量大得多,因此必须去除图像信号中的多余信息,将数码率压缩到能在一个8MHz模拟电视信道中传送。视频编码技术主要功能是完成图像的压缩,使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量由995Mbit/s减少为20Mbit/s~30Mbit/s。国际组织已经制定了对图像进行压缩编码的标准有JPEG(静态图像压缩编码标准)、MPEG-2(运动图像压缩编码标准)等。音频编解码主要功能是完成声音信息的压缩。对伴音进行压缩编码标准有MPEG伴音压缩编码标准、AC-3等。

3.2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

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从发送端信息的流向来看,它将视频、音频、辅助数据等编码器送来的数据比特流,经处理复合成单路串行的比特流,送给信遭编码及调制。接受端与此过程相反。在HDTV复用传输标准方面,美国、欧洲、日本都采用了MPEG-2标准。

3.3数字电视的信道编解码及调制解调

为了提高传输的频带利用率,通过调制把传输信号放在载波或脉冲串上,为发射做好准备。数字电视采用多进制调制方法,例如:残留边带调制(VSB);正交振幅调制(QAM);四相相移键控调制(QPSK);差动四相相移键控调制(DQPSK);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调制(COFDM)等。

为了提高数字电视传输的可靠性,通过纠错编码、网格编码、均衡等技术,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方法如:里德一索罗门码、卷积码、交织、格状编码调制等。美国、欧洲、日本数字电视的制式、标准不统一,主要是指在该方面的不同。

4数字电视标准

数字电视标准是指数字电视采用的视音频采样、压缩格式、传输方式和服务信息格式等的规定。目前投入使用的有三种:

美国的ATSC(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欧洲的DVB(数字视频广播);日本的ISDB(综合服务数字广播)。

每一种标准对于信源的处理、画面格式及传输方式等方面均有一些差别。每一种数字电视标准又可分为卫星传输、电缆传输和地面传输方式。

4.1美国ATSC标准

ATSC标准由四个层级组成,最高为图像层,确定图像的形式,包括象素阵列、幅型比和帧频。接着是图像压缩层。再下来是系统复用层,特定的数据被纳入不同的压缩包中。最后是传输层,确定数据传输的调制和信道编码方案。下面两层共同承担普通数据的传输。上面两层确定在普通数据传输基础上运行的特定配置,如HDTV或SDTV;还确定ATSC标准支持的具体图像格式。

另外,ATSC还开发并通过了可为采用50Hz帧频的国家使用的另行标准。

ATSC成员30个,其中有美国国内成员20个、来自阿根廷、法国、韩国等7个国家的成员10个,中国的广播科学研究院也参加了ATSC组织。

ATSC标准定义的画面格式

支持室内接收、移动接收等需求,包括4个系统。

1)DVB传输系统:涉及卫星、有线电视、地面、SMATV、MMDS等所有传输媒体。

DVB-S数字卫星广播系统标准。卫星传输具有覆盖面广、节目容量大等特点。

DVB-C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标准。系统前端可从卫星和地面发射获得信号。

pWB-T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系统标准。本地区覆盖最好。传输质量高,但接收费用也高。

DVB-SMATV是数字卫星共用天线电视(SMATV)广播系统标准。

DVB-MS高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分配系统标准。

DVB-MC低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分配系统标准。

2)DVB基带附加信息系统:可传送接收IRD调谐、节目指南及图文、字幕、图标等信息。

DVB标准定义的画面格式

DVB-SI数字广播业务信息系统标准。

DVB-TXT数字图文广播系统标准,用于固定格式图文电视的传送。

DVB-SUB为数字广播字幕系统标准,用于字幕及图标的传送。

3)DVB交互业务服务:对应标准有:DVB—NIP、DVB-R.CC和DVB-R.CT。

4)DVB条件接收及接口标准:条件接收是付费电视广播的基本部分。DVB数字广播系统与其他电信网络(如SDH、ATM等)连接,可实现DVB向电信网络的过渡。标准包括:DVB-C11DVB-PDH,DVB-SDH,DVB—ATM、DVB-PI和DVB-IRDI。

DVB成员已经达到265个(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并遍及世界各地,我国的广播科学研究院和TCL电子集团也在其中。

4.3日本ISDB标准

日本数字电视首先考虑的是卫星信道,采用QPSK调制。并在1999年了数字电视的标准--ISDB。ISDB是日本的DIBEG(数字广播专家组)制订的数字广播系统标准,它利用一种已经标准化的复用方案在一个普通的传输信道上发送各种不同种类的信号,同时已经复用的信号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传输信道发送出去。ISDB具有柔软性、扩展性、共通性等特点,可以灵活地集成和发送多节目的电视和其它数据业务。

频编码

4.4三种数字电视标准的对比

无论哪一种制式,它们的视频压缩技术都采用了MPEG-2标准,但是由于美国和欧洲等在模拟电视的制式的差别,为了兼容性,它们的视频采样格式也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行和列的分辨率及场频等。

在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中,卫星传输一般采用QPSK调制技术,电缆传输一般采用QAM调制技术,但地面传输采用的技术则在不同的制式中存在很大差别,如美国的ATSC采用的是VSB调制技术,而欧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则使用oFDM调制技术。

服务信息是指在数字电视中开展增值服务所用的数据,美国ATSC制式中的PSIP部分和欧洲DVB制式中的SI部分分别规定了各自数字电视中的服务信息格式。

ATScATV优点:频谱效率高、功率峰均比低,明显地减少了脉冲干扰。可将与原模拟NTSC信号的同频和邻频干扰减至最小。缺点是不能抵抗多径干扰,不支持移动接收。

DVB-T优点:在基于大量小功率、工作在同一频道的众多发射机,每一个均覆盖一个较小的区域的这样一种单频网络来说,DVB是一三种标准数字地面广播系统的比较

种最佳选择。同时提供了良好的移动接收性能。缺点是:其载/噪比低于8-VBS,并且限制了信号的有效传输距离,对来自于电机的脉冲干扰较敏感,较高的峰/均值比,并且需要较高功率的发射机,保护间隔降低了频谱效率并明显减少带宽的比特/赫兹率。

ISDB-T和DVB-T非常类似,根据分层和窄带接收同时实现固定、移动和便携接收,是日本制式的特点;与DVB-T相比,ISDB-T增加了部分接收和分层传输功能。

5中国的数字电视

早在1996年,我国便开始了数字电视的研究工作,数字电视被列人原国家科委“八五”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并成立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总体组。1999年10月,高清晰度方案被成功用于国庆50周年大典的数字电视现场直播。后国家将数字电视发展计划纳入“十五”高新技术的12个重大专项之列,数字电视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5.1中国数字电视标准

1)信源编码技术标准:

中国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工作组制定了面向数字电视和高清激光视盘播放机的AVS标准。该标准与MPEG-2标准完全兼容,也可以兼容MPEG-4AVC/H.264国际标准基本层,其压缩水平可达MPEG-2标准的2-3倍。

2)信道传输技术标准

中国的卫星数字电视标准采用欧洲DVB—S标准。

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的标准还在报批过程中,大中型城市有线电视台多采用欧洲的DVB-T标准在试播。

中国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方案目前还在制定过程之中。

3)条件接收系统标准(CA)、用户管理系统(SMC)已制定完成。

5.2数字电视现状及发展:

1)中国数字电视规划:

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

2003年数字电视标准出台(未按期实现)。

2005年进行数字电视的商业播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3000万户,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级以上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市和部分地(市)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市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08年用数字电视转播奥运会,东部地区县以上城市、中部地区地(市)级城市和大分县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少数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15年停播模拟信号,西部地区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数字电视现实的困难:

要发展数字电视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一是原先电视台设备的更换,节目的制作成本高于模拟电视。这直接造成数字电视初期节目源紧张。二是数字电视的基础是双向电视网络,现有网络由单向改为双向改造成本较高,难度很大。三是我国数字电视标准的不确定也影响了数字电视的进程。

数字电视论文范文第9篇

无线数字电视技术,是通过无线发射、地面接收的方式进行电视节目传播的,在无线覆盖的任何区域内,安装了接收装置就能收看到清晰的电视画面。它具备如下一些特点:

(一)成本低,建设时间短由于采用无线发射技术,信号在空中传输,不但省掉光缆、有线电缆等材料的费用,也节省了长距离爬山涉水铺设光纤和有线电缆的费用,而且发端与收端建设的成本相对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成本要来的低。在建设时间上,在区区几个月时间即可完成发射前端任务,实现信号覆盖。

(二)视音频质量高众所周知,模拟信号经过多次放大会导致噪声叠加,而数字电视广播的无线传输是采用了二进制信息形式,便于采用纠错编码,可再生与整形,实现信息无差错传输和存储,信号不易因为编辑、传输、转播和接收而受到影响,也有效解决了模拟电视信号中出现的闪烁、重影、亮色互串等问题,因而可高质量接收清晰的图像。

(三)收看便捷无线传输具有移动性,其接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且无线发射空中传输,只要在其覆盖范围内均可接收,这种便携和可移动接收的优势是有线电视所无法比拟的。

(四)抗破坏性强不易受城镇施工建设,自然灾害如山区季节性洪水、山体滑坡等因素影响,较之有线和卫星传输,无线传输在山区无疑是最有效的广播电视安全覆盖手段。

(五)频率利用高数字电视由于采用了数字传输技术,高效的信源压缩编码技术,具有频谱利用率高,在一套模拟电视节目带宽内可传输4-12套数字电视,提高了无线频谱的利用率。

(六)易增加用户新增用户,只需增加接收终端(机顶盒),无需电缆入户。

二、地面数字电视无线和有线的比较

(一)首先,地面无线数字电视从发射端到接收端,信号是以电磁波的方式在空中传递,节省了有线网必须的传输干线网以及用户分配网等中间环节,而且也节省了传输过程中所要花费的设备费用和施工费用,还节省了施工时间。

(二)前端设备相对于有线系统也简单,既安全又可靠,还能通过遥控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做到无人值守。

(三)正是因为没有了中间环节,设备少而简单,所以注定故障率低,维护简单方便,因此相对有线网也节约了大量的维护经费。

三、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和卫星电视的比较

卫星电视主要收看各省卫视和中央卫视节目,无法转播、收看本地市甚至本土的节目,对于农村地区的老百姓了解不到当地的政策信息、风土人情;而无线数字电视节目的播出可以灵活、多变,具备地方色彩浓厚的特点,比如有些具备制播能力的乡镇,他们可以利用特有的频道,自己制作节目,在允许的时间段插播自己的节目,因而地方用户和政府更易于接受地面无线数字电视。

四、无线数字电视在闽北地区的前景及展望

由于长期以来,闽北山区的百姓们都是收看卫星电视或有线电视,而且相当一部分农民一直观看免费的是模拟电视节目,对无线数字电视还不甚了解,况且有的还要他们支付一定的费用,故而在推广无线数字电视前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除了要极力转变老百姓的消费观念,还要让人们逐步了解无线数字电视自身的技术优势带来的视听感受及其相关带来的市场优势,例如比较直接的给老百姓提供数字电视广播服务,以及数据增值服务。而且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闽北地区人们的衣食住行水涨船高,而且对精神生活以及信息的获取有了更高的要求,闽北地区利用山清水秀的有利条件,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经济战略,建设生态农业以及生态旅游,吸引外资以及更多的省内外游客。所有这些,都是形势倒逼着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无线数字电视。现在我们能采取的做法是,在制高点设置大功率数字电视发射机,并增设小功率发射基站,进行补点覆盖,解决偏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问题,增补有线电视的空白。

将来,我们还将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换代,逐步实现无线数字电视的双向传输,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使在家的老百姓能够随时了解外面的世界,外来的游客也随时了解家乡的点点滴滴。比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对股票、证券、期货等市场感兴趣了,想了解即时行情;对外界即时性的新闻资讯感兴趣了,想知道外面世界现在发生什么了;想出去旅游,各地景点的淡旺状况;甚至自家种的东西在什么地方行情看好等。另外,还要让外来的旅客只要一进入我们的区域范围,无论在私家车、公交车、旅游大巴,在入住的农家小院、宾馆,吃饭的餐厅,甚至随身带的手机、ipad等,随时随地可以了解我们山区的风土人情、衣食住行。我们将更好地利用无线电视技术的这些强大的功能,为闽北经济增添更好的投资、旅游等软环境。目前,无线数字电视系统的收看质量和节目数量有望达到或超过有线电视网。系统的建设成本也相对较低,不及有线电视网的20%,而客户端的成本也与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相当甚至更优惠。特别对于闽北地区大部分郊区和农村用户来说,以低成本方式发展无线数字电视,不但是对有线电视网络的有效补充,也是广播电视网络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另外一项重要补充。

五、结语

数字电视论文范文第10篇

1.1OTT视频以点播为主,充分展现简洁易用的人机界面、丰富的视频节目、社交电视、多屏互动等特点。OTT业务发展迅猛,为避免广电运营商花费巨资打造的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旁路为单纯的传输管道,应积极开展自己可管可控的OTT业务。通过有线网络和数字机顶盒提供互联网电视,广电运营商可以从与互联网电视牌照商的合作中分成,既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又增加了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DVB+OTT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广电文化宣传主渠道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1.2开展多屏应用有线多屏应用是借助高性能的NGB网络,将丰富的视频向智能终端进行覆盖,在用户的TV、PC、PAD、手机等多屏终端之间建立互相通信的渠道,使得用户在多屏间可以进行相关的互通操控。有线多屏应用能打破有线的束缚,增强无线的扩展,以加强对用户的吸引力,是推动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扩展的一项业务。使得电视机不仅承担传统家庭视频终端的功能,还能通过智能终端机顶盒的使用获得多渠道视频、多项视频显示工具的应用体验。因此,对于用户来说,有线多屏应用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为数字电视提供了一种差异化和补充性的服务。有线多屏业务包括多屏分发、多屏互动等应用。多屏互动主要是实现视频内容在多屏之间的无缝切换,在移动终端上的照片、视频、音乐等媒体内容可以一键切换到电视机大屏幕上播放。

1.3智慧社区应用开发有线广播电视属于特殊产业,具备社会公益属性和产业属性,同时承担着公益服务和市场服务。海门广电配合各级政府机构搭建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是作为广电运营商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智慧海门”建设的主要支撑平台。在海门广电有线数字电视的DVB与IP结合形成双模结构之后,能提供视频、图片、语音、数据通讯等各类融合业务,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商务等行业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信息服务如同水、电、气等基础消费一样遍及千家万户,同时有线网络也需大量的信息资源来充实宽带网络,为广电有线网络发展提供助力。智慧社区平台的本地综合信息含政务信息、文化教育、电视商务、金融服务、交通出行、健康医疗、社区服务、便民服务等信息的,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提供智慧的政务、智慧的金融、智慧的文化、智慧的交通、智慧的医疗、智慧的社区等服务。图1为智慧社区页面示意图。

2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结构创新

2.1建设大带宽、高速率的双向接入网络互动电视综合业务平台的建设一般包括三大部分:基础网络、前端平台业务支撑系统、终端机顶盒的建设。在政策明朗、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前端平台和终端机顶盒较容易实现;而基础网络部分由于建设周期长、施工复杂,后期再进行网改难度很大。没有大宽带、高速率、安全可靠和可控可管理的能承载全业务运营的双向综合信息网络,就没有交互数字电视业务,更谈不上开展其它增值业务。建设双向接入网络的目的是提高收入、提升网络价值、提高竞争力。目前,各地广电双向接入网络采用的主流技术方案有CMTS、EPON+EoC、EPON+LAN等,按光纤接近用户端的组网模式又可分为光纤到小区(FTTC)、光纤到楼栋(FTTB)、光纤到楼道单元(FTTU)、光纤到户(FTTH)。EPON技术结合了以太技术的简单性、光纤传输的高带宽以及点到多点无源结构的低成本,实现了经济的、可控制的、多业务的宽带接入,是近期宽带光接入及FTTH的主要实现方式。从今后广电开展3D高清电视、全高清甚至超高清电视、OTT高清应用等大宽带、高速率的业务需求来看,光纤到户FTTH网络建设势在必行。FTTH网络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是接入网络为无源全光纤结构,抗干扰和防雷性能好,易于管理维护;二是能实现百兆甚至千兆入户,网络符合大宽带、高速率、低造价、高可靠的要求。

2.2双向接入网络能支撑DVB+OTT双模交互业务受限于有线网络的文化、政治属性,以及需要安全运营的广播特性,通过能对软件包授权签名的前端平台、广电内网IP传输通道、专用DVB+OTT智能机顶盒来保障OTT业务的安全可控。适合广电开展DVB+OTT业务的两种组网模式介绍如下。

2.2.1IPQAM互动电视模式基于IPQAM的互动电视,IP通道只传输交互信令,QAM信道传送视频节目,这是目前广电广泛采用的交互电视的模式。在广电内网的内容整合系统上,引入签约互联网视频网站、图文资讯等内容,来自互联网的视频内容通过IPQAM方式下发到机顶盒,图文等资讯可以从IP通道或者数据广播方式下发。这种模式下,互联网网站只是广电的一个内容提供商,其视频、图文等内容必须经过广电运营商的格式转换、内容审核等处理后,通过互动电视点播平台发送到终端播放。图2为利用互动电视系统引入OTT内容示意图。

2.2.2DVB+内网IP模式在广电运营商内网新建立基于IP流媒体传输技术的业务系统,如IP/OTT流媒体服务系统、在线网游、在线相册、在线音乐等。内网IP流媒体视频业务与IPQAM互动业务的区别是视频不走IPQAM下发,而是走CMTS、EoC等IP通道直接下发到机顶盒。图3为广电运营商内网新建流媒体系统支持OTT业务组网架构图。内网OTT业务可以建立与交互电视机顶盒一致的门户,原互动电视平台内的VOD节目、TVOD节目也可以反向导入到IP视频播放平台,走IP通道到机顶盒。不论是IPQAM传输还是纯IP,给用户以一致的门户体验,不同来源的节目和不同传输方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此方式不仅仅可以支持视频业务,也可应用于一些大型联机(online)类游戏、图文资讯等内容,广电运营商可以在内网搭建自己的平台,由游戏或内容集成商提供内容,内容运营的收费等由广电运营商控制,游戏等CP参与分成受益。

2.3双向接入网络能开展IP流媒体模式多屏互动业务多屏业务视频等IP数据流走有线双向网络,广电前端需要提供基于IP的直播电视和点播系统。移动终端通过IP内网登录到前端系统,交互选择观看节目后,由前端系统将直播电视、VOD视频,以及OTT引入的视频内容,通过转码器实时转码为合适移动终端分辨率的小码率的视频流(点播内容也可以是事先转码后存储在前端)。例如:约4Mbps的MPEG-2转为800k~1Mbps的H.264或AVS码流,经过广电内部IP网路由推送到Wi-Fi无线路由器或机顶盒,由机顶盒内置流媒体服务器或Wi-Fi无线路由器再分发到各种移动终端。其组网图如图4所示。

3构建高清互动电视业务支撑平台

开展智慧社区业务需要综合信息互动系统,视频点播、回看、时移需要DVB互动系统,OTT服务和多屏应用也需要前端系统的支撑,广电运营商要拓展多业务必须构建全媒体、全业务的高清互动电视平台。设立数字电视的DVB+OTT前端支撑系统,基于SDP平台设计,SDP平台是一个大容量、高性能、易维护、开放性和扩展性良好、有QoS/QoE保证的多业务融合平台。该平台能支持第三方业务系统的集成对接,支持单个SP/CP对各自业务系统的个性化运营需要。SDP平台定位为全媒体、全业务支撑平台,提供统一的业务系统集成规范,提供统一的增值业务孵化器,是广电海量增值业务统一的“杀手级支撑环境”或“杀手级支撑平台”。SDP平台通过水平化的架构,实现了统一的内容管理(如统一对接媒资系统)、统一的产品和业务管理、统一门户集成与展示、统一的终端接入(对接不同厂商的终端及中间件)、统一的支撑系统集成(如BOSS、网管等)、统一的能力接入和对外暴露,以及统一的业务创建、业务测试和业务运行环境,为广电增值业务提供统一的业务系统集成规范,提供门户集成、业务管控、内容管控、能力管控4大类接口或服务,从而有效降低增值业务上线成本(TCD),缩短增值业务上市时间(TTM),有效降低运营商的整体运营成本。

4推出电视智能化机顶盒

电视智能化机顶盒搭载了安卓等操作系统,用户除能收看电视节目外,还可自行安装各类应用软件,能支持DVB-C有线电视业务、互联网OTT业务、家庭宽带联网、VoIP可视电话、联网游戏、无线多屏互动等业务,可扩展支持智慧家庭、家庭物联网等功能,是支持三网融合业务的新型智能终端。传统电视机顶盒带给用户的体验比较单调,这也是制约数字电视业务进一步拓展的主要因素。从广电自身来看,不少广电运营商的基础网络设施不比电信差,而大量的视频、娱乐、公共服务等信息资源受困在网络上无法实现增值,因此有必要推出电视智能化机顶盒,以适应多元业务的开展,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视听、娱乐服务,使得广电在三网融合、多业务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电视智能化机顶盒的组网简图如图5所示。电视智能化机顶盒的优势还在于即使是在单向网络也能实现多屏业务。用户只需要一个智能机顶盒就可以实现家庭内联网的多屏应用业务,加上有线电视广播网天然的QoS质量保证,极少会出现一般互联网IP视频常见的卡片、缓冲延时等QoS问题,对提高用户黏度、吸引和留住有线电视用户有很大的帮助。多屏应用也由具备家庭多媒体网关的智能化终端机顶盒来实现。该智能终端内置Wi-FiAP和多路调谐器,具备QAM+IP的双网接入能力,支持多路频点同时解调,多路视频同时解扰;主处理器支持多路视频编码功能,可将收取的多套电视节目做实时MPEG-2转码为适合移动终端分辨率的H.264编码,再打包为IP视频流后通过Wi-Fi推送到多个移动终端上实现多屏观看业务(目前可实现4个终端收看不同的节目)。基于智能接入终端设备的强大本地视频处理功能和流服务能力,在单向网络上亦可以支持多屏应用。基于智能终端内置转码方案实现多屏业务的组网简图如图6所示。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