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阐述成本会计实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成本会计实训教学改革的趋势,尝试在成本会计实训教学中应用模型教学法。
【关键词】模型教学法 成本会计 实训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048-04
成本会计是企业财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也是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好成本会计课程必须强调成本会计实训。目前高职高专成本会计实训课时比例偏小,这与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是相矛盾的。此外,成本会计实训教学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使得学生未能很好地掌握成本会计技能,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笔者认为,将模型教学法充分运用到成本会计实训教学中,将有利于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并能很好地将成本会计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实现“零距离”就业。
一、成本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成本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校“双师型”教师很少,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成本会计教师很多都是从学校毕业进入学校担任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不足。因经验不足,其教书育人的底气就不足,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一、成本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实习时,很多实习生只能帮助企业整理、装订凭证,达不到实习效果。校内模拟实训有名无实。除校企合作外,校内模拟实训是成本会计实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很多校内模拟实训的案例不足,涉足的领域不宽,模拟实训的难度不大,理论与实践脱节,有些仅仅是成本会计理论课本上品种法练习的翻版,成本会计实训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成本会计实训教学手段方法落后。一般担任成本会计实训课的教师,会在课堂上做好实训答案,教师边讲,学生边抄答案,学生抄完答案并整理后上交实训报告,实训课程就完结了,整个过程机械照搬,枯燥无味。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能采用PPT、案例法进行的较少,采用挂图、模型教学的很少,采用分组讨论、分享成果的教学方法更少。综观教师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学观念,客观地说仍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
二、成本会计实训教学改革趋势
(一)结合实际自编教材
当前,成本会计教学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会计人才,学生只学习成本会计理论是解决不了成本会计实际问题的,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只有接触不同体制的工业企业的实际知识,融入成本会计实践中去,才能真正领会成本会计知识。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自编教材,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领会知识。如笔者动员会计教研室的教师到不同的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成本会计的运作,并选定一家水泥厂(校企合作企业)作为成本会计实训的对象,制作水泥厂模型,并自编《成本会计实训教程》、《成本会计教学指导书》。选定水泥企业作为实训对象,是因为水泥厂较为普遍,水泥产品较为单一,原材料不复杂,而且,学生对水泥产品不陌生,易于接受。教师自编实训教材,一是教师提高了科研能力、编著能力,二是学生使用教材后,能完整地体会到成本会计的严谨性,会计技能明显提高。
(二)采用模型教学法
采用模型教学法讲授成本会计实训教程,与传统板书教学法相比效率有所提高;与案例法教学相比更真切、直观;与任务驱动法相比,目标任务更明确;与项目教学法相比,更全面。模型教学法与PPT结合使用,实训效果更佳。
三、模型教学法在成本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摘 要】本文针对于无法在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训室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分析,以《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与操作》课程改革的目标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教学内容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简述了《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与操作》课程开发过程。
【关键词】熟料煅烧;课程目标;实训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随着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各专业都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研,也已确定了符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现已进入课程改革、课程建设阶段。由于这几年高职高专院校实训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很多课程都可以很好的实现项目化课程改革。但对于像《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与操作》这样的课程,实训设备规格大、投资大,无法在校内建设实训车间,对于这类课程,如何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现提出本人的观点。
一、确定合理的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与操作》课程是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即要完成使学生掌握高端技术,又要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能掌握水泥煅烧过程的先进理念,又能从事水泥煅烧的生产操作,还要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培养 “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并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体魄,爱岗敬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2.专业能力目标:
(1)能按照分解炉、回转窑和篦冷机等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正确操作;
(2)能针对分解炉、回转窑和篦冷机等岗位选择合理的热工测量仪表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案;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市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水泥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总量控制,等量淘汰,推动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水泥产业由大变强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和省经贸委等九部门《转发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我市水泥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一)各水泥企业所在县(市、区)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结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建材工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编制好本地水泥发展专项规划,发挥资源优势,实施好规划,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重要的水泥基地。凡新上的水泥项目(包括熟料基地、水泥厂、粉磨站)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状况和交通运输条件,报省级及以上投资主管部门进行核准。
(二)做好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控制已纳入规划开发的资源区域范围的建筑物建设,减少资源的利用成本和安全事故;鼓励有条件的矿山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力促实行露天开采,规模开采,集约经营;合理开发利用石灰石资源,积极利用低品位石灰石,合理搭配使用矿床夹层,提高石灰石资源的利用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实现最大限度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和完善在石灰石矿山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开采后的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减少矿山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鼓励有实力的大型水泥企业采取上项目、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提高生产集中度,提升大型水泥骨干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鼓励和扶持塔牌、油坑等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支持企业上市。
(四)鼓励支持石灰石矿产资源能够保障30年以上供应的地方建设日产4000吨及以上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项目。石灰石等资源进一步向大企业、优势企业集中。
(五)立窑水泥企业应主动改造和转产(包括:拆除立窑改造成粉磨站;转产商品混凝土、墙体材料、干混砂浆等下游产业)。有条件的立窑企业,根据自身优势,拆除立窑水泥生产线改建成日产4000吨及以上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鼓励民间资金购买落后生产能力,进行转产改产,使其顺利退出市场。严禁立窑、干法中空转窑、立波尔窑、湿法窑等落后生产工艺新建、扩建和单纯更换大直径立窑等以扩大产能为目的技术改造项目。对违反规定擅自建设的项目,坚决依法拆除。
摘要:水泥行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因其产能过剩、污染高,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本文以亚洲水泥为例,基于成本控制的视角,发现其独特的成本管理之路,指出在水泥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不失为企业走出困境、长足发展的一种模式。
关键词:亚洲水泥 成本管理 精细化
一、引言
在我国,水泥行业是一个产能过剩、污染高的行业。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加,水泥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2013年水泥行业市场分析报告》中指出:截至2012年底,全国的水泥产能约为30亿吨,产能的利用率仅为75%。为此,工信部于2013年1月发文,要求水泥行业进行并购重组整合,淘汰落后企业,到2015年,前10家水泥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达到35%。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水泥行业的需求一直萎靡不振,市场价格持续低迷。部分地区为了促使价格回升不得不限产停工,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亚洲水泥从2008年到2013年不断扩张,旗下子公司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2009年新增2条生产线,2012年新增1条生产线;湖北亚东水泥有限公司2010年6月23日收购武汉鑫凌云70%股权等,2011年全年盈利1 652.58万元,2012年全年盈利492.32万元,2013年半年盈利323.3万元。面对产能过剩、市场低迷的窘境,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亚洲水泥走向成功呢?本文基于成本管理的视角对其发展进行研究。
二、亚洲水泥的基本介绍
亚洲水泥(中国)控股公司(以下简称亚洲水泥),系台湾远东集团旗下的大型水泥企业。该企业于1999年到大陆投资办厂,其大陆总部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在江西、湖北、四川、江苏等地都开设有分厂。
以产量计算,亚洲水泥是在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江西和湖北)和四川地区领先的综合水泥生产商之一。企业以综合生产经营模式营运,以自行开采石灰石矿场作主要原材料、生产,并通过全国完善的公路及河道基建运输网络将主要产品(包括熟料、各种水泥及混凝土产品)销售及分销至主要市场。
摘要:文章分析了传统硅酸盐工业控制实训教学存在的不足,讨论一种新型实训教学的优点及其新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训教学;仿真系统
实训教学是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职业技术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实践教学服务,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是职业技术学校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校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实训课程的教学方面,积极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一、传统的硅酸盐工业控制实训教学的不足之处
硅酸盐工业控制课程是硅酸盐工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传统硅酸盐工业控制实训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以提倡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要求,它的主要不足之处是:
教学目的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硅酸盐工业控制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趋向于理论教学,加深对课堂理论的掌握和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评定学生成绩的高低,主要是看学生的实验报告内容是否充实,实训步骤、数据、实验结果是否完整,几方面缺一不可。大部分学生认为,做实验只要数据好,评定成绩就高,能交出实验报告就算完成任务。因此,这种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素质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最终目的。
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实训指导教师依赖性大,实训效果较差。硅酸盐工业控制课程实训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教师根据实训指导书拟定实训计划,全程指导学生完成整个实训过程。利用课堂介绍实训原理、步骤、注意事项,介绍实训室设备及使用方法。实训开始后,指导教师在现场同步指导学生的实训操作。
二、我校“硅酸盐工业控制实训”教学新模式思路与方法
一、水泥机械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状况的分析
1.企业质量管理机构的职责履行不全面。水泥机械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机构一般为质量管理部,也有叫质检部,不管什么名称,大都侧重于履行质量管理中的检查、记录和把关职能,即来料检查、过程检查、入库检查和发货检查等。往往忽略了质量管理和策划职能,即企业年度质量指标考核计划、质量投入计划、质量培训计划和产品检验计划的策划和实施;忽略了质量信息的处理和总结职能,即对质量信息的汇总、分析、汇报和总结等。结果是做强了中间检验环节,做弱了质量管理的两头,检验队伍庞大工作忙忙碌碌,但产品质量问题还是层出不穷,质检员成了质量把关员,大量的检验数据束之高阁,类似质量问题还是反复出现。
2.生产装备尚不能完全与产品结构及其技术要求相匹配。加工母机的性能往往决定了被加工件的质量和精度,水泥机械生产设备与工程机械行业相比整体落后,多数企业的加工母机多年来没有得到更新甚至报废机床还在使用,为了降低设备采购成本,水泥机械制造业使用了大量的自制机床,有些企业装备不配套,多数工序甚至关键工序需外部协作,这些问题不得不使工件的加工质量与操作工的技能和责任心紧密联系,增加了质量控制的环节和人为因素对质量的影响。近几年数控机床的引入,对水泥机械装备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数控机床的使用尚不普遍。
3.工艺水平和工装配套率不高。水泥机械制造企业多数是老国营企业的底子,工艺技术力量雄厚,本来工艺编制和工装设计是这些企业的传统强项。但随着水泥装备技术的提升,型号规格的多样化,新产品的推陈出新,以及新老员工的更替,在工艺文件编制和工装的配套上留下了许多欠账,关键工序工艺简单或无工艺指导文件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许多操作工依靠经验来操作。机夹及先进刀具很少使用,钻模很少使用,专用机床很少使用,这些都增加了质量隐患的存在。
4.对供应商及外部协作的控制力度不够。许多水泥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还不具备铸造、锻造、加工和装配全部自给的能力,势必需要采购铸锻件,采用外部协作。当前能与水泥装备所需大型铸锻件配套的供应商屈指可数,其装备、工艺手段和质量控制能力与水泥机械装备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质量不够稳定,行业内因铸造缺陷、尺寸等问题造成的拒收现象还普遍存在。当前水泥装备用铸锻件的质量要求相对前几年有了较大提升,无损检测Ⅲ级要求已十分普遍,甚至有些达到无损检测Ⅱ级,铸件非加工面磁粉检查也是前几年没有的,这都对供应商和外部协作企业在铸造工艺、后续打磨修补及加工手段上提出了较高要求,虽然供应商的铸件质量在这几年已有所提高,但还需要制造企业加强对供应商和外部协作单位的质量督促和检查。
5.质检队伍和工量器具。前几年,在企业追求产能不断扩张时期忽视了质检队伍的建设,质检人员一般是由年龄较大不再适合一线工作的员工担任,大多质检人员学历低,能看懂图纸但不了解零部件的使用工况,不了解产品检验标准,有些关键尺寸需间接检测但不得要领,尚分不清关键及主要尺寸,掌握不了质量控制点和检测手段,有些需要检验工装实现的形位检查,还使用常规办法进行检测。硬度计、激光测距仪、粗糙度仪、数显量具和经纬仪等先进工量器具已在别的行业普遍使用,但有些水泥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至今尚未配置,甚至粗糙度的检测还采用粗糙度试块对比方式。
6.不重视员工的培训。质量管理要求企业满足甚至超越顾客需求,客户的问题,相信企业都会毕恭毕敬的倾力而为,但员工的需求往往被企业忽视,尤其是员工职业技能的培训需求,建立学习型的企业对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尤为重要。质量管理要求员工要始终如一、精益求精的创造性地工作,加上水泥装备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的引进,对员工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需要员工不断地、快速地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掌握产品质量特性。培训是员工成长、提高其知识技能的有效渠道,也是企业与员工沟通的重要方式,员工技能得到了提高,产品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也就有了基础。
7.产品研发试制与制造脱节。产品的研发设计既要在技术上取得领先,但也要考虑与制造实现所用的设备及工艺工装充分结合,努力提高产品零部件的标准化水平,要便于装夹、起吊和拆卸。一味追求高标准脱离工艺装备能力也是造成水泥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出现不符合图纸要求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比如管磨机滑环直线度要求0.02mm,所了解的现有筒体加工设备尚无法实现,有些轴类的硬度要求已超出了行业标准等。在新产品的试制时,制造公司考虑较多的是工艺实现所需装备和工艺流程的选择,往往忽略了对产品检验的策划,即质量控制点的选择、检测的方式方法和检测工量器具的选择等,要知道同样一个工件可借助机床进行检测,但下了机床就无法检测了,若不提前策划,问题就会产生。
“我原来不了解工会,没想到工会的能量这么大,关键时刻还是工会能顶上。”
太阳在薄雾中羞羞答答地露出了头,几缕阳光从薄雾中穿过,投在公路两边的桑田基地里,桑田的桑树长势正旺。
同行的陆良县总工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主席钱永琼介绍,马街镇总工会2005年挂牌成立,是云南省最早挂牌的乡镇总工会。作为一个“老大哥”资格的乡镇总工会,其工会组织建设、基层规范化建设、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上很有一套。
虽然马街镇总工会只有一间不大的办公室,但却有着一个能容纳上百人的多功能培训大厅,在培训大厅上方,一条陆良县马街镇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教育(食用菌)开学典礼的横幅格外引人注目。
马街镇党委委员、总工会主席王国良介绍,近年来,工会每年都要举办几次这样的培训项目。培训内容涵盖养蚕、养殖、烤烟等内容,培训的人数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而刚刚开班的食用菌技术培训就有70多人。
“什么技术实用就培训什么,比如养蚕,在马街有一定的基础,但都是传统的种养殖,要想增收致富,必须得有科学的养殖方法,为此,我们镇总工会请来专门的养蚕技术人员,每年举办两期养蚕技术培训,参加人数每期都达到百人以上”。
对于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王国良有自己的考虑,他说:“工会工作要‘活’起来,就得有‘活’的方式。”
很多参加过养蚕专业技术培训的人员表示,自己的蚕茧产量都有大幅度的增加,部分养殖户的蚕茧能达到500公斤以上,经济收益最好的时候达到3万余元。
[摘 要] 工学结合模式是职业学校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的有效教学途径。在工学结合模式教学要求指导下,积极开展水泥工艺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对提升水泥工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意义重大。本文简单介绍了目前职业学校水泥工艺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工学结合模式下水泥工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 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水泥工艺;人才培养
目前,传统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工学分离”。它造就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分离,严重影响了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就以职业学校水泥工艺专业而言,教学模式大都以“学科为本位”,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能满足当前水泥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也不适应科技进步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深化水泥工艺专业教学改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及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工学结合的基本内涵及外延
所谓“工学结合”,就是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半工半读”是一部分时间做工,一部分时间读书。这两种场所和两种活动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应该是“学中有工,工中有学”。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使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学生主体、工学并重、多方参与,其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工学结合”是落实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促进学生有效就业的需要。因此,它在促进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实践教学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有效的处理工程实际中有关材料方面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阐明了建筑材料的教学目标后,具体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建筑材料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对提高我国土建类技术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素质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建筑材料 实践教学 现状 对策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下的的课程评价标准已成为困扰和扼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瓶颈[1]。因此重塑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关于建筑材料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也早已展开[2,3]。在德国,由于其职业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各种实践类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已较为成熟、完善。而在国内,笔者在诸多高校调研后发现,实践类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应用中,但建筑材料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还处于理论考核占60%,实践考核占40%的阶段,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完全由期末的一张试卷来决定学生的成绩,这种笼统的考评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太大的促进,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有效的处理工程实际中有关材料方面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建筑材料课程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
建筑材料课是建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主要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组成、构造、生产与加工方法、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检验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强调工学结合办学特色的高职高专“建筑材料”更是侧重于学习建筑工程用各种材料的性能、检测方法、质量控制和应用的一门专业基础技术课[4,5],也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针对施工员、监理员、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岗位的核心课程之一。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重点,实践教学包括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两部分,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材料检测技能和材料质量鉴别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中强化团结协作意识,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和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炼。包括安全教育、质量意识强化、突发事件应对、各工种之间的协作,能将实际所学的建筑材料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等。
二、当前建筑材料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笔者从对历年来毕业生的回访情况和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大三顶岗实践答辩情况发现:好多毕业生懂建筑材料的理论知识但却并不能将实际所学的建筑材料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他们不会正确取样、不会检测、不会判别更不会合理应用,也不能做到正确储存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