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间简史读后感

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时间简史读后感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个很珍惜的东西,但是有谁会真正去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呢?

“时间有初始吗?它又将在何地终结呢?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我带着疑问,随着霍金的《时间简史》,畅游知识海洋,感受科学魅力,探寻科技之光!

一 对于霍金——大师的力量与榜样

霍金,他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是科学时代下的巨人;他更是轮椅上挑战命运的勇士。他的世界或许很小很小,因为他不能说,不能写,只能坐着思考。他的世界却也很大很大,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学,宇宙大爆炸,思想的光芒在时空遨游,解开宇宙之谜。

在我眼里,霍金的《时间简史》并不仅是一本杰出的物理学著作,更是一本充满思想智慧火花,洋溢人文情怀的文学著作。我会记得:书中霍金将自旋为2的粒子比作是扑克牌中的Q,解释了自旋粒子旋转一周两次回到自身的原理。多么巧妙的比喻呀,把纷繁复杂的原理以最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真正的大师,真正的伟人,就是应该让更多的人感受科学的奥秘,投身科技事业。而这也正是,大师的人格魅力所在!

二 对于译本——充满希望的中国科技

我阅读的《时间简史》是译文版,感觉文字叙述流畅简明,避开了生硬干涩的直译,选择了生动形象的意译。我对于译者的佩服之情也是油然而生,故特意查阅了编者的资料,才认识这位冠绝中华的科技人才——吴忠超。

吴忠超,中学时代的奥赛神牛,中科大的天才学生,霍金的亲门弟子。在牛津的日子里,吴忠超与霍金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也正是他,将霍金的著作一本本译为中文,让更多的中国人走进霍金的绚丽思想世界。

全文阅读

《时间简史》读后感

时间有初始吗?它又将在何地终结呢?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爱因斯坦在发现广义相对论以后,曾经竭力寻找一个理论,以使得令人讨厌量子论不再这么随意。我也曾经讨厌那种基于统计学的偶然性,那时候我相信世界是一部完美并且严格的机器,每件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我对那些试图证明世界绝对准则的人和文章怀有很大的兴趣。霍金预言20__年左右人类能够发现绝对真理--数学上的,所以我也想看看他写的这本通俗读物。

我是一个奇怪的人,充满矛盾。我希望上帝不玩骰子,可现实教育我上帝就是个赌棍。

我喜欢时间这个概念。我认为人存活依靠的是大量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在时间上看上去是离散的,不连贯的。(显然,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但物质被证明并不是无限可分的!我这个想法真可怕,我害怕会损害一切和空间时间有关的定理。因为那些定理中,时间和空间都是连续的,是理想的数学状态。好在霍金说,物质的不可分是因为我们能提供的能量不够大。)在数学意义上,我们走过的时间显然是无限个点连起的连续直线,但我们却只能存活在某些明确标出的点上。换句话说,那些被我们抛弃的点是时间的渣滓。每个人的坐标点不尽相同,但有些历史事件却显著地成为所有人或一群人存活的凭籍--那被茨威格形容为聚集在避雷针尖的电荷。在霍金的描述下,因果关系明显存在,但是被扩大到光速以内。这种宽容的宿命论带给人无穷的遐想。

是不是会在某一天,所有的理论都被证明为正确的?

时间作为一个活动的直线轴看上去和沉静的空间相异。其相异性在于--任何生物都倚赖时间,不论是一维、二维或者三维空间里的生物。

对于宇宙的有限无界的概念,爱因斯坦早就构想过。他用了一个很简单的说法:能量应该守恒。如果宇宙是无限的话,能量会源源不断地流失,于是熵必然减少--这在他看来是不可能的,尽管热力学第二定理是一个非常局部的定理。唯一能够保证能量守恒的概念就是宇宙是有限的,并且是无界的。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这是先哲对宇宙作出的精准描述。

其实时间作为一个坐标轴早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了。我们不论干什么事情,总会看看时间。关键在于,时间并非一个孤立的、自在的直线。时间和空间有同一个出发点,也有同一个终点。这就好比我们的地球,在引力场的作用下空间弯曲,并形成一个球面--没有界限的球面。宇宙的无界也就是指我们生活在一个四维的时间--空间里,这是一个四维的球体,球面是无界的。可怜我无法想象一个四维的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全文阅读

家有男孩爱读书

从动画迷到小书虫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儿子小时候对动画片也情有独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动画迷。为了消除孩子对动画片的过度迷恋,我们采取了限制加鼓励,逐步转移视线的办法,以《西游记》为切入口,通过培养孩子对《西游记》人物的感情,逐步引导孩子将看动画片的热情转向文字阅读。

我们根据儿子的喜好为他选购了《西游记》动画碟片,儿子反复看,逐渐熟知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喜欢上了孙悟空、猪八戒。接下来,我们为他选购了少儿版《西游记》小说,配合动画片播放进度,以讲代读,每天晚上睡觉前讲一段给他听,并和他讨论动画片与小说内容有哪些不同,甚至编故事。渐渐地,儿子对听故事产生了兴趣,听完了整本《西游记》,还有其他童话故事。

初战告捷,我们趁热打铁,为他选购了《童话城堡》系列录音带,经常播放给他听。到了最后,每晚睡觉前捧着复读机听故事就成了儿子的必修课。

后来,儿子进了小学,能认识一些字了,我们就开始读。先是接力读,你一段我一段地读注音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神话故事》。而后独立阅读,既读百科名著《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也读儿童文学名著《秘密花园》《柳林风声》《窗边的小豆豆》……不仅如此,我们还给儿子订阅了《儿童文学》杂志。儿子读得很认真,一期也不落。

渐渐地,儿子疏远了动画片,爱上了阅读,成了学校知名的小书虫,还多次获得学校“阅读之星”表彰,所写的读后感也多次发表或获奖。

从易中天到历史学家梦

儿子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播得正火。小家伙陪着我看了几次,竟然比我还热情,暑假里守着电视机几乎每集不落地看了,对《三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是看少儿版《三国演义》,觉得没劲,说是和易中天讲的大不相同,要求我给他买一本陈寿的《三国志》来看。于是,我带着他去书市买了一本文白对照选编本《三国志》。儿子把它放在枕边,时不时拿出来读上一两页,和我交流交流,有时甚至会为了某个人物某个事件和我争论一番。那个认真劲儿,让我这个自诩读书甚多的父亲深感汗颜,而不得不正视来自儿子的“挑衅”,正儿八经地捧读《三国志》,以备论战。

全文阅读

再现中华精神风骨与文史之美的少年读本

少年读史记(5册),张嘉骅编著,青岛出版社,2015年2月

鲁迅先生说《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谓千秋美誉。文化学者余秋雨评价司马迁是“中国首席历史学家,又是中国叙事文学第一巨匠”,无疑也是超越时空的知音之言。质言之,《史记》不仅是一部为后世呈现了中华历史之美、文学之美的文史经典,也是一部关于中华传统精神、中华道德风骨的长篇史诗,蕴含着中华文化中独特的“诗与真”。

对于这样一部经典的、用文言文写成的、文本和故事皆为繁复的文史巨著,如何让今天的少年儿童更好地去领略和接受它的精髓,同时又能不失其原典风貌与文史之美地予以“普及化”,使之变成文字简约、故事生动、深浅适度的“少年读本”,这对任何一位重述者都是一种不小的考验。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举重若轻的史学修养、采铜铸鼎的重述能力、删繁就简的文学功底,同时,对于中华精神与风骨的认识与理解,对于中国传统道义、人格魅力的辨识与认同,对于古典文化精神与现代美学标准的把握与寻绎,也是不可缺失的。简单的白话选译、故事改写、讲解,显然都还不足以向现代少年重新呈现这部伟大的原典的魅力。

所幸的是,有如美妙的空谷足音一般,台湾著名学者、儿童文学作家张嘉骅博士为我们送来了一套令人耳目一新的《少年读史记》。这套《史记》少年读本,从原典文本中的“本纪”“世家”“列传”中精心挑选出了从尧舜到汉武帝时期的60个杰出人物的事迹,包括帝王、将相、世家公子、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以及辩士、刺客等,用清新、明快、优美的儿童文学笔调,重述他们的言行和故事,向少年儿童们呈现了一部前所未有的、再现了中华文史之美的《史记》少年读本。

文心可雕龙,可雕虎,也可如王力先生所说,“龙虫并雕”。《少年读史记》里有一种贯穿始终的“文心”,就是再现司马迁在《史记》里所展现的道义和正气、史识与情怀。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可贵的风骨与品格,用张嘉骅自己的话说,是一种属于“大器”的东西,也是今天的少年比较缺失,因而更需要去认识、认同、领略和拥有的东西。例如,在《舜的故事》里,他写了这样一段:“当一个人走投无路时,那就自己开路吧!”不知为什么,舜的脑海中突然闪现出这句话。这句话给了舜启示,让他振奋了起来。舜摸摸井壁,估量泥土的软硬度,然后拿起手上的铲子朝井壁挖去……他挖啊挖啊,连续挖了一整夜,未曾歇手。

我甚至觉得,这样的文笔,是深得了鲁迅先生在《故事新编》里重述历史故事的精髓与神采的。我也很欣赏嘉骅的这段创作自述:“所谓的‘大器’,不是看你拥有多少的土地和财富,也不是看你说一句话能调动多少兵马,而是看你到底能不能处理好‘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并把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效益发挥到极致。”这正是他为少年读者重述《史记》、重新改写史记人物故事所秉持的崇高、开阔、明亮的“文心”。

一部优秀的历史故事书,一定是诗与真俱在、文与史并美。司马迁的《史记》原典是一部集中华文史美质之大成的著作,而《少年读史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又给少年读者带来了一些全新的东西。如果你仔细阅读和品味,就会发现,这其中有新的想象力的发挥,有光明和公正的道义感与健全的人格魅力的展现,有对坚韧的意志和信念的礼赞,有对于人类共通的担当精神与勇气的认同与歌颂,还有对于古典美和现代美的敏感与融合。用清新明快的儿童文学语言、现代的视角与视野,重述着一篇篇有温度的、生动活泼的故事。60篇故事,也尽显了张嘉骅先生举重若轻、撒豆成兵的文学才能。《少年读史记》最初在台湾出版繁体字版时,被阅读专家们誉为“史学、文学、哲学、国学一次到位”,可谓中肯之论,名不虚传。

张嘉骅是台湾嘉义人,他和他的儿童文学作品,留给我最早的感受是:他能从最混沌、最狭小,甚至最暗黑的空间里,去找到和打开可以透进光亮的缝隙,然后发挥出自己天才般的想象力,去搭建起一个故事的舞台,让那些你可能从来也没有看见过、也无从想象的、鲜为人知的人物、动物乃至怪物,去演绎他们各自的生命的故事,去讲述他们各自的生存的秘密。我曾在一篇书评里写到过,“他用一支生花妙笔,把这些故事演绎和讲述得那么幽默、好玩,怪味连连,妙趣横生,简直令人有点匪夷所思了!”现在,在他的《少年读史记》系列里,我再次感知到了他天才般的讲述故事的能力。《少年读史记》是一套温暖、明亮的少年历史读本,是一套用正能量的故事,给孩子们送去感动、启示和力量的书。

全文阅读

淄博一中读书征文获奖作品选登:读《时间简史》有感

读《时间简史》有感高

2011级8班 黄京京

霍金的励志故事从小便耳熟能详,但他的著作《时间简史》我却知之甚少。趁着科技节到来之际的浓厚学习氛围,详读了一遍《时间简史》,感悟甚深。

《时间简史》是霍金最大的成就之一。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未知”。我曾接触过的知识大多是用周密的公式或知识体系解决问题,却从未一次接触过如此多的未知之谜。

读完之后,脑海中萦绕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宇宙到底有多大?它曾经是一个点吗?是一次大爆炸让宇宙成为如今模样的?还有脑海中模棱两可的“广义相对论”的概念、速度的极限和黑洞的未解之谜……自然,最令我感兴趣的还是“人类能达到宇宙最远的地方是哪里?我们能够制造出时光机吗?”这一切新奇而从未有过的想法冲击着我的神经,仿佛来自宇宙深处的信息进行着漫长的生命之旅。一直以来的学习让我形成了“一切都会有答案”的定式思维,却不知即使现代的科技多么先进,摆在人们面前仍有无数复杂困难的问题,我们对科技的探索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在此止步,科技探索的脚步应该永无停息!

一遍阅读自然不可能读懂深奥的《时间简史》,而我所领悟到的也仅仅是皮毛的科学知识及对科学的态度。对我而言,所获得的求知欲和对待学习的态度显得弥足珍贵。

“思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时间简史》上记载的大多是经过试验或有根据的推论所得出的结果,而我却不能清楚地理解。这让我感受到科学是需要理解和领会的,若是缺乏取得这种结论的方法和思考方式,便很难理解。学习也是如此,必须掌握思考的方式,自己不断探索,才能真正将知识了然于心。除此之外,知识的取得途径不能是单一的,知识的积累亦不能停止。我们只有更多地了解各种类型的知识,才能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时间延伸深邃的宇宙,霍金用思想谱写了一本简史,然而还有许许多多,形形的谜团等待我们去了解揭示。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不被时间的潮流所卷走。去阅读吧!去探索吧!未来闪耀着美好和神秘。吾将上下而求索。

全文阅读

English and its history教学反思

[摘 要]参加校优秀课评比之后,引发了几点对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记录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及一些想法。

[关键词]English and its history 教学实录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58

一、背景分析

English and its history是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第二单元reading。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英语及其发展史。能力目标:从标题,获悉文章体裁。以体裁为突破口,了解英语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时期和事件,让学生学会阅读历史类文章,了解历史发生的过程,并学会模仿,划出相应历史时期的时间表。情感目标:通过这节阅读课,希望学生能对英语有新的认识,提高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并懂得掌握一门外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外,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语言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教学的难点:生词量大,时间节点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果。

二、教学回顾

阅读教学一般五个部分:导入,略读,精读,巩固,拓展。本节课以罗伯特.彭斯的一首爱情诗A red,red rose为导入,让学生体会苏格兰方言和英语的不同。比如“my luve’s like a red, red rose中luve是love;“And fare thee still,”中thee 是you 。这时水到渠成,教师把问题引入文章。学生顿悟,原来语言的变化时与历史有关。此时浏览文章标题English and its history,学生很快得知本文讲述英语的发展史。笔者自然而然引出,如何阅读历史类文章。高一的学生阅读技能处于起始阶段,这时通过两个问题What should you pay attention to when reading a history article? What can you do after reading? 让学生明白我们可以在文章先圈出重要的历史时间,亦可划出时间表来帮助阅读,从而懂得重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及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动手画图,借助直尺,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简单的数学图形。为了降低难度,笔者先列举了8个重要的时间点,然后让学生先在文章中圈出。然后鼓励学生大胆走到讲台,在白板上画出时间表并用英文介绍。学生不仅对历史事件熟悉了,还能培养其用英语表达的能力。

学生对课本有了整体把握之后,再对具体三个时段进行文本解读。Old English 先给出具体的四个时间点,让学生填出具体的事件,并由展示的学生讲解。Middle English 部分,要求对学生进行模仿作图,划出关键的信息。由于任务简单细化,学生基本都能达到目标。这时笔者适时提问What effects did French ha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因为这个问题比较有概括性,在多个学生的通力合作之下,问题得以解决。Modern English 部分内容相对简单,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学生都能很快解答。此时,学生对英语发展史有了深层次的了解。笔者巧妙设计了deep reading这个环节,先让学生填关键词,之后通过模仿对剩余的两个部分进行自主命题,可以改变句子的结构或句意转换。让学生转变角色,做一名小老师,考一考同学,更是一种考验和提升。此时这一节即将接近尾声,对学生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达成度都比较高。学生初中学过都德《最后一课》,笔者用这一鲜活的实例让学生体会语言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感悟出自己更应该好好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强大,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那时汉语对英语的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了,我们学习英语就变得简单了。学生会心地笑了,这节课完美地结束了。

全文阅读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及思考

[教材分析]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故事。文本横跨司马迁的一生,对他遭受宫刑后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伟大的人生壮举进行了细腻感人的描写,折射出人物崇高的精神与品格,充分诠释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了解《史记》;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力目标:品读语句,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与恰当;研读重点语段,联系上下文与历史背景,充分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丰满的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的伟大精神,深入解读“发愤”的精神内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鼓励学生用真情和真言具体表达自己的心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豪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人物的敬畏,鼓励学生勇敢面对人生的逆境,做生活的强者。

[教学重点]

品读语句,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与恰当。研读重点语段,联系上下文与历史背景,充分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丰满的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的伟大精神,深入解读“发愤”的精神内涵。

全文阅读

高中的历史学科学习方法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谈史色变”。其实是没有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没能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成功就是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其乐融融。

一、历史课堂学习“四习惯”:预习—笔记—思考—温习

我们常说,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学习更是这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历史学习要养成四种好习惯:即不经预习不上课,不动笔墨不看书,不经思考不提问,不经温习不作业。要养成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

二、历史教材阅读“九到位”

1.阅读课前“说明”,明确学史目的。2.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3.阅读章节导言,把握背景线索。4.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5.阅读小字、注释,拓展历史思维。6.阅读文献材料,提高研究能力。7.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8.阅读历史图画、表格,提高观察力,想象力。9.阅读书后年表,理清历史线索。

以上只是要求历史阅读要全面,要到位。而历史阅读的方法还很多,需要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总结。

三、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准)——理解(深)——见解(新)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总结了历史学习三步曲。这三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点到线再到面,循序渐进,循环往复,便于进行高效、系统而有趣味地历史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运用“三步曲”,取得较好的效果。

全文阅读

关于人教版《历史选修四》学生自主教学实验的若干思考

[摘要]高中历史新课标要求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随着历史阅读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历史选修四》的过程中,改变过去主要由教师备课、设计教学过程并主导课堂的做法,让学生参与备课、讲课、评课、反思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学会了筛选讲课的材料,其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探究精神得到了锻炼提高,为其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主体作用;自主学习;自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0802

2013年开始,笔者所在学校开展创建“启雅悦读”特色学校的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开展阅读活动,并启动阅读课题的申报及研究工作。为此,笔者开始M行“阅读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作用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和申报并在2015年成功立项。人教版《历史选修四》(下文简称《历史选修四》)学生自主教学实验是属于该课题研究的内容。由于选修课相对于必修课来说,学习难度不必太大,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阅读,灵活地安排教学进度,试用更多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贯彻新课标的目标――让学生有更开阔的眼界、更开放的思维。高二下学期历史课进入高三备考第一阶段后,要求教师在有限课时内完成三本选修课本的教学。因此,教师要找出一种有效达到教学目的新方法。

一、《历史选修四》学生自主教学实验开展的依据和基础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学生要有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而“历史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还提到“今后高中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不同的教学条件与教师水平,不同的学习环境等具体情况,自主设置形式多样的、方便学生学习的历史课程,以保证高中学生在满足各自兴趣的同时受到良好的历史教育”,以及“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历史课堂上,自主选择,自主设计,自主参与各种类型的教学与学习活动,在充满好奇与求知的心理驱使下,进入神秘的历史殿堂去探索历史的奥秘”。因此,《历史选修四》的教学实验有充分的理论支撑,有很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高二文科的学生,大部分历史基础比较好。通过学习初中历史,他们已经掌握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高一时又学习了3个历史必修模块,初步学会了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学会从不同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为《历史选修四》学生自主教学实验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也是取得实验成功的保证。

二、《历史选修四》学生自主教学实验开展的目的和过程

全文阅读

2012开年新书推介

《灵心小史》

【作者简介】

小德兰,生于1873年,卒于1897年,短短的24年的修女生活可谓默默无闻,死后却轰动了全世界。在她离世28年后,罗马教廷宣布她为“圣徒”,在1997年她离世一百年之际,她又被教皇封为“当代最伟大的圣女”。

【内容简介】

《灵心小史》原本是一个法国小女孩在病榻上写就的自传,初版于1898年,第一版只印刷了2000册,立即销售一空,接着又很快再版。不久,其他语言的译本也出现了,于是《灵心小史》又开始流传到世界各地。时至今日《灵心小史》在全世界已经被译成60多种文字,读者不计其数。

民国时期,教育大家马相伯先生和苏雪林先生曾经先后翻译过,建国之后很多名家像施蛰存、华姿也先后推荐过《灵心小史》。此次译本,在参考民国译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翻译,以便于中国大陆读者的阅读。

【名家推荐】

“小德兰谢世至今已一个世纪,她的心史对今日世界究竟有什么现实意义?读者若是阅完本书后闭目凝思;贯穿本书并经常跳跃在我们心目中的无非是一个"爱"字,洋溢在本书字里行间的如川奔腾的情感仍是一个"爱"字一一"我的使命己找到了,我的圣召一一热诚爱人而已。”――马相伯 (民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教育家蔡元培的老师)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