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师德修养体会总结

师德修养体会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摘 要:履行高校教师职责,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高校教师有必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道德品质。

关键词:师德;内涵;内省;慎独;实践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重要场所,高校教师是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技兴国战略的生力军。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高校教师的责任重大,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迫在眉睫,亦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根本途径

1.加强职业道德学习。高尚的模范教师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主观因素的协同努力,特别是通过不断学习,加强自我修炼,不断自我完善而逐步发展和提高而形成的。只有认真学习理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才不会迷失道德修养的方向,才能培养出真正完美的师德。

一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人们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也是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抵制腐败道德观念的侵袭,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师德修养的认识,提高教师明辨是非、善恶和进行师德评价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师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

全文阅读

师德修养与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关系

摘要:师德修养是学校德育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教师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方面、在与学生、家长关系的处理方面以及在对待业务水平提高的态度上都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师德修养;具体表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不管什么学校,对学生教育的一个核心是德育,而教师是德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利用本学科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主动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得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更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使我们的学生能全面发展。由此,教师自身的修养将直接影响着以德育人的成效。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等,其中前者起着导向、核心的作用。所以,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学校德育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

一、师德修养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全社会公认的并由教育行政机关制定的规定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教师的师德修养,则是指具体到每一个教师个体其本人的政治思想观念、个人道德情操和业务水平。每个教师的师德修养与教师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所要求的多少都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越短,教师的道德素质就越高,反之就越低。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书面上规定的教师道德,但由于师德修养水平不同,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把教师道德规范、准则全部做到做好。 例如,我们国家对于教师政治思想方面的要求是很明确的,但有的教师就是喜欢上课时自由发挥,大谈自己不成熟的个人政治观点,发牢骚,甚至过多地强调渲染社会的阴暗面,在学生中造成很坏的影响。又例如,每个教师都知道体罚学生的做法是错误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就是有些教师控制不了自己,具有休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甚至触犯了刑律。上述例子说明,师德修养针对每一个教师个体来说是很参差不齐的。教师所从事的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势必直接影响着所教学生学生的道德素质,也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德育形象。因此,教师师德修养是以德育人关键。

二、教师师德修养的具体表现

教师的师德修养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方面、对学生家长关系的处理方面、对自身业务水平提高的态度方面等。

(一)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方面

全文阅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策略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高校教师的责任重大,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迫在眉睫,亦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根本途径

1、加强职业道德学习。高尚的模范教师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主观因素的协同努力,特别是通过不断学习,加强自我修炼,不断自我完善而逐步发展和提高而形成的。只有认真学习理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才不会迷失道德修养的方向,才能培养出真正完美的师德。一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人们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也是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抵制腐败道德观念的侵袭,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师德修养的认识,提高教师明辨是非、善恶和进行师德评价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师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二是向优秀教师学习。在师德修养中,要向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一切伟大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学习。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都是教师道德理论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生动、形象、感人的特点,体现了教师的道德风貌。正如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所说:“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三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教师要细心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通过比较和思考,汲取一切优良的东西。孔子主张“以人为镜”,主动与别人的言行得失进行辨别比较,进而反省自己。要求教师要“见贤思齐,见不齐而内省也”,要善于总结、善于发现、善于提高,并善于反思。

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实践。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只有在教育活动的种种职业道德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才能更进一步对自己良好师德的塑造起到积极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一是钻研业务。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能。二是科学研究。积极发挥高校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广阔的特点,在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教育风气,抵制学术腐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学子,完成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三是关心爱护学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以观后效的过程。在此期间,高校教师应以莫大的恒心和毅力,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纠正缺点,发扬优点,才有可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栋梁之才。

3、加强教师“核心价值观”建设。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利益和诱惑,作为当代高校教师,要正确处理自己的“义与利”,这样才能更加牢固地提升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水准和内涵。因此,“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实践中关键的一环,坚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正确、科学地认定在教育实践中的“义”与“利”:最大的“义”就是爱学生、爱教育,对社会、对国家负责;最大的“利”就是培养出更多有益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人才、培养出更多对人类进步和历史传承有重大价值的青年一代。在国家和社会逐渐提升教师地位和物质生活水平的前提下,高校教师更应坚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因为这是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只有在心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不断提升。

4、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和考核评价体系。开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和培训,是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能使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从而内化为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建立完整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核评价体系,为不断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修养提供制度保障,既能有效了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又能对高校教师队伍中职业道德修养低下的人员给予警告和教育,并将其及时清除出教师队伍,永葆高校教师队伍的纯洁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和参与者,高校教师对职业道德认识如何,对职业关系把握如何,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败和育人的效果。高校教师自身行为的道德规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和社会,对于学校工作的和谐开展、社会新人的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不断推进,对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者:武云霞1孙树青2工作单位:1、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2、石家庄市第十八中学

全文阅读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对于优秀人才的培养,除了父母,教师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大学,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的主体,其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质量。文章首先概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其次阐述了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再次对如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几点建议,最后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从而得出:在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既是时展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重要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振兴在于教育,教育是一种社会行为[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师也成为被关注的焦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健康成长,是否能学习到更多更好的知识,是否能成才、成功。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

所谓道德修养是指人们在道德方面进行的“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功夫”[2]。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则指的是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的自律行为,它主要分为教学道德修养、科研道德修养和管理道德修养,三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为个人的道德意识,可以变为个人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行为。

1.1教学道德修养

教师的第一使命就是教学,教学道德修养是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行为规范,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是教师在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时必须遵守的一个道德规范体系。高校教师的第一职责就是教好书,其教学成果能体现出一名教师,乃至一所学校的教学道德修养水平。这就是所谓的以教学质量衡量教学道德修养水平。

1.2科研道德修养

全文阅读

论如何加强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

摘 要:加强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需要,也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还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师生应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言语道德修养,具体做到: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实践,加强教学言语道德的内省意识。

关键词:加强;教学言语;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356-02

“修养”的含义很广泛,概括说,主要指一个人在政治、道德、学识、技艺等方面,自觉进行的学习、磨炼和陶冶的功夫,以及经过长久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素质。引申到课堂教学言语道德修养这一概念则主要指课堂教学言语行为主体在教学言语道德意识和教学言语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教学言语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这种努力所形成的相应教学言语道德品质和达到的教学言语道德境界。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是提高师生言语道德水平的内在条件,而师生的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言语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本人的主观努力,因此教学言语道德修养具有自律性和自觉性。

一、加强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1.加强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需要

教师的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言语行为质量,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一名教师要使自己具有完美的教师素质,就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师教学言语道德修养,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职业要求的合格人才。这是教师自身职业的发展,也是教师自身作为生命体不断成长的需要。由于社会的前进,任何人的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都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需要发展变化的,教师也不例外。教师的教学言语道德水平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而这每一步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对自己的影响,必须通过教师自身在具体的教学言语实践活动中的自我修养才能发挥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职业道德方面问题也会不断出现,主要体现在教学中的言语行为中,如言语歧视、言语侮辱、言语冷漠等,不但伤害了学生的利益,也有损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利益,更影响了社会的整体发展利益。必须加强教师的教学言语道德修养,只有做到了言语道德修养,就会更好地在职业道德上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的教师。

2.加强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

全文阅读

论“道德叙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应用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0年度广东金融学院校级教改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Y2010B26)。

作者简介: 李斯霞(1978―),广东梅州人,广东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德育。

[摘 要] 道德叙事是中西方历史上都存在过的优秀德育模式,它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受众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价值传递。在当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日益陷入枯燥说教的情况下,重新引入道德叙事这一古老传统,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提供一种优良高效的模式。

[关键词] 道德叙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德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1)05-0037-03

doi:10.3969/j.iss.1671-5918.2011.05-019[本刊网址] http://www.省略

中国当前的道德教育体系,过度重视道德理论的灌输与传递,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接受习惯与兴趣爱好,这让道德教育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这种填鸭说教式的德育模式对受教育者道德养成所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作为以培养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加强大学生自我道德修养的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授方式一直是该门课程的教师们积极探讨的问题之一。

全文阅读

高校思道修养与法律教学实践

1.通过研讨型教学实践方式实现高校思想道德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实施研讨型教学是当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它主要是让学生们在老师的教学指导下,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为载体,通过专题研究和探讨的方式,实现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与师生分享交流的目的。例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选择以“失信的惨痛代价”为切入点,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教材为载体,研究、探讨该案例,并与师生们分享自己的心得。此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将社会热点话题引入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通过分析和交流,最后老师对各小组的观点和结论进行总结和点评,从而使学生既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懂得理论知识点在具体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体现。

2.开展演讲或辩论式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升教学参与度,实现高校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实践目标

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基础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围绕热点主体开展演讲和辩论,通过演讲或辩论使广大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度。例如,学生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选择“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为演讲或辩论的话题,开展一场校园演讲或辩论活动,邀请广大师生参与,做好周详的演讲准备工作。通过围绕“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收集具体的社会实例,以获取的社会实践性素材支撑自己的观点和论据,使广大学生在激烈、生动的演讲活动中充分认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加深理解,感悟课程的魅力。在演讲或辩论活动最后,请邀请到的老师对活动进行点评,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目标。

3.以体验型教学方式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性

所谓体验型教学方式即是指学生通过具体的社会考察,在考察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实例检验理论知识点,以切身体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高校学生选定“职业道德素养”课题进行社会实践调查,通过走访调查活动,获得真实的第一手数据和实践体验,然后对调查的数据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加深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解度,从而提升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水平。

4.结语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加强,理解难度较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单一的理论型课程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社会实践深入开展教学活动,才能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全文阅读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方法及建议

部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执教思想转移,敬业精神弱化。有的教师看到社会上一些人的收入远远高于自己,感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实现,因而不安心本职工作,想方设法到校外兼职,影响了本职工作。这种“人在校内,心在校外”的人才“潜流”,比起人才外流的负面影响更大。部分教师对自己从事的神圣职业缺乏光荣感,缺乏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没有全面履行教师职责,工作懈怠,不求进取。个别教师把从事高教职业仅仅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一份“混碗饭吃”的苦差,计较个人得失,缺乏积极向上的热情和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不安心于教师职业。第二,业务不够精深,上课不够认真。少数教师缺乏科学求实的态度和严谨朴实的治学精神,很少潜心研究如何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而是墨守成规,照本宣科,应付差事,教学效果差。第三,只管教书,育人意识薄弱。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是“教书匠”,重在教书,而忽视了育人。主要表现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对学生提的意见置之不理,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管不问,任凭学生放任自流;有的不注意自身的师德修养,不注意树立教师风范,在学生中产生不良影响。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青年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的比例逐渐扩大,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当前社会环境、高校体制、成长环境等因素,部分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不够,奉献意识不浓,业务素质不高,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转型期大环境的冲击。近二十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正是社会转型加快引发的矛盾冲突,为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今年来出现了多起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教育和学术腐败。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知识分子因发现真理、传授真理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同时也基于这种尊敬而获得雄厚的心理支持。作为世俗化的商业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金钱主义等人生观对中国社会影响日渐突出,教师职业道德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2.学校管理体制的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各高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管理中引入了一系列竞争机制,这对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有的高校在考核中,过分强调了科研经费、研究项目、获奖成果、的数量,将这些量化为硬指标,而将个体的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育人状况视作软任务,没有衡量和考核的可操作性标准,因而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常常被忽略。这样的政策杠杆让一些教师只注重硬指标的实现,教师关注较多的是职称晋升、学历提高,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工作的投入。而将师德修养视作可有可无,将不计量的工作或公益活动视作额外负担而不愿意承担。

3.教师自身因素。部分教师对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不足,不能从自己所担负的特殊历史责任的角度认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光荣感和责任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当前的教师主体大都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多数人没有经历过艰苦岁月的磨炼,优越的成长环境使相当一部分教师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缺少吃苦耐劳的品格,意志力薄弱。

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按照社会道德的普遍原则与教师职业规范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陶冶的道德活动,同时也是一个接受他律并经过内在良心调整达到自律的过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带有教育工作职业特点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总和,有其渐进性和相对稳定性。教育工作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的。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从高校整体建设的特殊性出发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出要求,从履行教书育人的角度研究高校教师品德形成的方法和途径。

全文阅读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法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随着高等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实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市场化;国际化;大众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方法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是教师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这些努力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它的实质,就是教师在教育工作和社会生活实践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过程和结果。从大的范围讲,既包括教师内在品质方面的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个人内在的自我道德教育,是教师个人品德形成的内部动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师德品质和养成师德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高校教师师德品质的关键。它应当是内在品质修养和外部行为修养的高度统一。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现代化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面临现代化的挑战。高等教育现代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既包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也包括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既要继承和发扬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等经典大学观念,还要积极研究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范围内产生的高等教育的新理论新思潮,包括大众化、多样化、民主化、终身化、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等等。

1.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对高校教师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校教师重新认识高等教育的价值,树立新的人才观、新的质量观、新的知识观和新的目标观,要求高校教师具有更强烈的责任感。同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大众化使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学生成份多样化、复杂化,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环境的变化,高校教师要关心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择业就业问题。

2.高等教育市场化。随着市场逻辑不断引进高等教育,不仅前所未有的引发了高校教师观念的冲突和整合,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全方位地对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等教育市场化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市场化并不排斥道德,相反,它极需要道德规范作为运作的基础。因此,高等教育市场化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带来新机遇,提供了坚实的、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也为高校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的充实、更新和完善创造了巨大的发展动力。

全文阅读

对卫校的师德修养提升的几点思考

【摘要】通过师德修养的增强,不但可以提高众多卫校教师献身高等职业教育的信念,还能帮助他们在师德实践活动中体验到职业幸福感,进而提升师德境界。本篇文章主要就师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卫校师德修养提升的几点建议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卫校;教师;师德修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90-01

1、引言

现阶段,伴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扩招,生源质量日益下降,也就造成了他们很难达到规定的毕业标准。尽管教师殚精竭虑,付出辛勤劳动,但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得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日渐消弱。另外,随着社会功利性观念的不断强烈,逐渐影响了师生融洽关系的发展。因此,作为学校要因时因地实施有效的师德教育方式,以便可以逐渐增强教师的教学动力,并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的增长,不断加深职业的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师德境界,完成实现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的目的。

2、师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2.1师德的形成

一方面,师德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受个体一般道德发展水平的制约职业道德在个人道德总系统中仅仅处于亚系统的地位,为此,它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受个体一般道德发展水平的制约,它们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换句话说就是,必须以个人的一般道德原则为前提,才能通过师德完善的调节不同的关系,进一步把道德原则延续下去。由此可以看出来,师德修养与个体道德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具体的定位的话,可以说职业道德必须以一般道德为基础和前提,而职业道德的发展同时也会带动一般道德的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师德的形成是道德认知、情感、意识、行动和谐统一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完美理想的师德是知性统一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