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师德论坛论文

师德论坛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依托班主任之友教育论坛 开展班主任专业学习

班主任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系到下一代人素质的提高。然而没有人天生就具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即使是资深班主任也需不断学习。在众多的培训方式中,依托网络教育资源开展班主任在职培训,不失为一个兼顾教与学、激活班主任学习热情的好办法。

一、在网络学习中成长的个案展示

我在班主任之友教育论坛“杏坛人生”栏目发了一个帖子“论坛优势大家谈”,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支持。

“阿凡”老师回帖介绍了他的成长经历:

2008年岁末,我进入班主任之友教育论坛,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不觉已半年多了,开始,我也只是看,不敢发表言论,偶尔发些求助的帖子,读着读着,这些优美的文字不断地感染着我,特别是“案例写作:让我一步步走向成功”等帖子冲击着我,不知不觉我就有了表达的欲望,于是,我试看把自己刚工作时的经历(题目“学生帮助我成长”)写下来发在“杏坛人生”栏目上,很快,得到版主郑学志老师的赞赏。

在郑学志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我的一篇稿子在《班主任》杂志刊登。这可是我不敢想的事!对我来说,其意义又岂止是发表一篇文章这么简单?对我的鼓舞和产生的积极影响已超出了此事的本身。

之后,我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去思考,去发现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再写下来发到论坛上与同行们交流。同时,他人的经验、做法,对我很有启发,我的处事态度与方式也悄悄地发生改变,班主任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在论坛上写的一些文字也陆续发表在各种刊物上,2009年6月,我还荣幸地被选为《班主任之友》的评刊员,这些,都是我成长的一部分。

论坛就是我成长的家园,是我生根发芽的肥沃土地。在此,感谢班主任之友教育论坛,让我茁壮成长,让我能有机会与许多优秀者同行,让我遇到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全文阅读

网络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摘 要: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互联网快速发展,对德育工作产生深刻影响,出现许多新情况、新课题。文章从建立网站搭建德育工作平台,利用微博开创德育新局面,开辟论坛丰富德育的层次性等方面,研究网络时代的学校德育工作。

关键词:网络时代;学校德育;教育效果;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0-0008-01

随着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学习和工作逐渐离不开互联网,学校德育工作也是如此。网络虽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有时也带来一些弊端,比如有的学生可能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利用网络的优点,建立网站、开设微博、开辟论坛,结合学生特点做好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建立网站,搭建德育工作平台

网络上的信息繁多,在丰富人们生活、开阔人们眼界的同时,有时渗透其中的一些不良信息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学生年龄较小,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教师对网上信息进行精心筛选,搭建一个有益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德育网站。开设德育网站,学生受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不再受到限制,德育能够有效地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制作网站时,教师要注意挑选一些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比如,教师可在网站中设置“新闻快报”板块,挑选一些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关的内容。在挑选时政新闻时,教师要注意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同时要及时更新,与时代同步,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新知识、新资。也可以在网站中设置“每日故事”板块,每天更新一个小故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比如传统美德小故事、哲理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外的,只要能对学生有教育意义、能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有所感悟就行。故事不可太长,内容也不可过于难懂,以免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不必要的障碍。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孔融让梨”“夸父追日”“沉香救母”“负荆请罪”“曹冲称象”“掉进米缸的老鼠”等很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

二、利用微博,开创德育新局面

自微博出现以后,便成为一匹“黑马”,逐渐成为人们“看”世界的主要平台之一。学校德育工作也可以借助这匹“黑马”,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增强德育内容吸引力。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微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创德育新局面。众所周知,微博上的信息来源广泛,内容庞杂,这是教师无法控制的。学生若浏览不良信息,会给其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起到引路人作用,要告诉学生微博中哪些信息是该浏览和学习的,哪些是不可以看的,从而让微博在德育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比如,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微博,平时在微博上一些校园新闻、问题解答等,并让学生和家长关注。教师也可以建立一个微博,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上传一些思想品德方面的学习资料,供学生在课下进行阅读。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属于学生自己的微博。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微博上记录学习心得,宣泄自己的情绪,让压力得到缓解。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微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疏导,避免偏激的事情发生。当前,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有的教师还不太适应这种网络教学形式。因此,学校可以定期开设网络技术培训班,让教师们熟悉微博,让德育工作适应新时代要求。

全文阅读

时事论坛让学生『活起来

一、时事论坛让学生“敢说敢做”

在学生的潜意识中,上思想品德课就是为了记住观点,考出分数,成为敲门砖。确实,思品课堂多数采取“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如此的课堂教学压制了学生的思想,禁锢了学生的头脑,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学生逐渐变得不会动手,不会搜集、处理和归纳信息,缺少必要的参与社会的能力。

而时事论坛的开设,有效地克服了这一弊端。虽然一开始还是颇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但经过多次的训练,学生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大,渐渐地他们不再是扭扭捏捏的农村孩子,而变得落落大方,甚至还能像模像样地在课堂上争论起来,使思想品德课终于“活”起来。

不少学生为了能在时事论坛上“露一手”,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及时报道最新、最前沿、最精彩、最前卫的论题,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看新闻,读报纸,上网浏览,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向老师、同学、家长请教,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搞调查、做访问,慢慢养成了一种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和责任感,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终身发展所需的一张“门票”。时事论坛不仅使学生敢说,而且使学生敢做。

二、时事论坛让学生“广闻博见”

一直以来,思想品德课教育成了教条灌输和知识点的教育,学生早已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披星戴月,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读、背、默、考。思想品德课造就了“解题高手”,但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能力捉襟见肘的缺陷。许多学生对课本上的内容能做到一字不漏地背出,甚至是倒背如流,而对于课外常识性的知识却知之甚少。

而时事论坛的开设,学生每天能接收大量的课外信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国际到国内,从校内到校外都能略知一二,学生能更多地关心社会、关注时事,逐渐变得耳聪目明,见多识广。什么神舟七号、嫦娥三号,什么伊拉克战争、朝核问题,什么禽流感、甲型H1N1……凡此种种,我班学生都能说起来头头是道,有板有眼,渐渐地他们成了“百事通”和“活字典”。

三、时事论坛让学生“能言善辩”

全文阅读

“一网打尽”不如“退而结网”

摘 要:网络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与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例如,浏览有害网站信息、无节制上网、网上交友上当受骗等等,极易对青少年造成危害,也使一些家长和教师谈“网”色变。是“堵”还是“导”呢?是“一网打尽”还是“退而结网”?本文从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网络论坛 网络道德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2

互联网以其交互性、开放性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它影响着青少年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网络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与好处,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浏览有害网站信息、无节制上网、网上交友上当受骗等,极易对青少年造成危害,也使一些家长和教师谈“网”色变。高科技犯罪的趋势不断上升,其犯罪手段更加隐蔽,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加严重。网络中已经出现许多不容回避的道德与法律上的问题。正是鉴于这样一种现状,许多家长都采取不让学生上网的做法,并呼吁学校不要给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对此,我们认为,与其“一网打尽”,不如“退而结网”,“网事”最好还是用网络的方式解决更好。

1 网站、网吧、一“网”情深

面对内容繁杂的网站,身处随处可见的网吧,学生对网络一“网”情深是在所难免的,正是鉴于这样一种现状,网络道德教育才显得尤为重要。但网络道德教育的目标不能仅仅要求中小学生接受几条道德规范,而应是自我判断与选择能力的培养。这里的选择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对网络这一现代学习与生活方式的选择,即既要学会充分地利用网络,又要适时走出网络;二是上网目的与内容的选择,要弄清楚为什么要上网,为获取什么内容而上网。对辨别与判断能力较弱的中小学生来说,这个问题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网络影响好坏的不是计算机而是人脑,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人怎么样选择和利用计算机网络。中小学生要“更会用自己的头脑,而不是计算机,要经过教育能对世界保持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只有这样,他们在信息的海洋中才会有所选择、有所取舍,才能择善而从、择善而用。面广量大的信息也就不是他们发展的精神污染和心理负担,而是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

网络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单在经济与生活方面,更在道德与情感领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有助于减小负面影响。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网络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是人们对网络持有的意识态度、网上行为规范、评价选择等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一种用来正确处理、调节网络社会关系和秩序的准则。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必须突出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作为主体的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即把自己作为教育的对象的教育。”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德育方法分析

摘要:21世纪是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职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高职德育工作者要善用网络力量,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笔者结合已有的经验,略谈几点在网络时代实施高职德育的方法,意在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网络环境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不管在什么时候,高职院校都要重视对高职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德育。21世纪是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职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高职德育工作者要善用网络力量,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笔者结合已有的经验,略谈几点在网络时代实施高职德育的方法,意在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开发和建设德育网站

高职院校要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德育,需要建成内容丰富的网络德育资源数据库,并为在校师生建立一个集学习、休闲、交流、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平台,为师生提供一个温馨的“家”这个“家”中要包括德育资源,网络技术、心理咨询和网络应用等。具体而言,高职院校不单要开发德育网站,而且要注意网站内容的广泛性、趣味性和多样性,以此对高职生产生德育导向作用,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高职院校要根据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德育工作特点,完善德育网站的结构与功能,开辟有针对性的德育栏目,设置活泼生动的德育内容,比如学习天地、学生在线等。学校还可以利用网络游戏的优势,将德育常识、道德规则等内容融入网络游戏中,让高职生在游戏的娱乐中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例如,流行于多年前的纯文字游戏ZMUD,就是通过在线时间的积累和游戏中的修行、学习、问答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经验值和等级,经验值越大,等级越高,游戏中所拥有的权利也越大,自然也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如果将游戏作些改动,将德育方面的内容按一定的规则融入其中,自然也就能够有力地吸引高职生来主动学习有关的德育常识,进而践行德育规则。当然,游戏中也要有在线时间限制的功能。

二、开通人生指导类论坛

对于高职生而言,论坛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喜欢在论坛上发帖、跟帖,他们为了升高论坛级别而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有鉴于此,高职德育工作者可以结合高职生的这种兴趣爱好,在网上开通人生指导类论坛,将学生集聚到论坛中,与他们一起讨论问题,进行引导。人生指导类论坛的主题应该不拘一格,只要是学生关心的,与学生相关的问题,都可以拿到论坛上讨论,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论坛互动的积极性,论坛不要直接以“德育论坛”、“教育天地”命名,可以以“学校时光”、“快乐在线”、“你说我说”等具有活泼色彩的名字命名,将正确的价值观立场蕴含在日常德育工作管理中。在论坛上,高职德育工作者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发现学生的发言有不成熟的地方,工作者要予以巧妙的点拨和指导;与此同时,为了杜绝学生对“说教”产生逆反情绪,德育工作者要适当匿名,学会宽容、幽默的网络话语风格。另外,德育工作者还要经常组织网络聊天,QQ、微信是当前网络上最具代表性的聊天软件,德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这些工具与学生建立无碍的网络交流,还可以依托QQ群等团体聊天工具,组织学生们一起讨论相关问题。相比面对面的交流,网络聊天有着匿名性、平等性等特征,学生可能更加自由地发表观点,相互碰撞所产生的火花会比较多。

三、德育工作者提高网络素养

全文阅读

时事论坛: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活起来

如何使思想品德课告别刻板沉闷,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真正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活起来、动起来、说起来,摆脱思想品德课被学生和家长不重视、兄弟学科看不起的尴尬境地,这一直是困扰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的难题。偶然的一堂公开课终于改写了我的课堂“历史”。

2003年3月,我承担了一堂市级公开课,课题是《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此时正好伊拉克战争爆发,为了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课前搜集伊拉克战争的相关材料,以真实的素材说明教材的观点。本以为学生只是抱着应付的心态从报纸上抄几段,哪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话题一下子炸开了锅。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一改以前死气沉沉的局面,效果始料未及。既然学生这么喜欢时事新闻,何不以此为突破口将课堂来个改头换面呢?说干就干,我当即宣布从此开始在我的思想品德课上开设时事论坛,每堂课的前十分钟,由学生轮流时事新闻,可以就国际、国内大事,家乡和周边的小事谈现状、说感受、讲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即兴补充,可以争论甚至反驳。如今,这一做法在我的思想品德课上实施了多年,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1.时事论坛让学生“敢说敢做”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想品德课往往就是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照本宣科,学生则在台下正襟危坐、照单全收。教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背什么,课堂气氛死板沉闷。在学生的潜意识中,上思想品德课就是为了记住观点,考出分数,成为升学的敲门砖。于是乎,只是把识记知识作为唯一目标,课堂上不敢说、不肯说。在教师的潜意识中,总是把学生考得高分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至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如何则一概忽略不计。于是,几年如一日地采取“满堂灌”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此课堂教学压制了学生的思想,禁锢了学生的头脑,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学生逐渐变得不会动手,不会搜集、处理和归纳信息,缺少必要的社会参与能力。

而时事论坛的开设,有效地克服了学生的这种状态。虽然开始时还是颇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但是经过多次训练,学生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大,渐渐地他们不再是扭扭捏捏的孩子,而是落落大方,敢说、能说,甚至还像模像样地在课堂上争论起来,思想品德课终于活起来了,学生终于动起来了。

不少学生为了能在时事论坛上“露一手”,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及时报道最新、最前沿、最精彩、最前卫的论题,他们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看新闻、读报纸、上网浏览、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向教师、同学、家长请教,或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搞调查、做访问,这对他们从小养成一种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和责任感,从而获得终身发展所需的一张“门票”是十分有益的。时事论坛不仅使学生敢说,而且敢做。

2.时事论坛让学生“广闻博见”

一直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学成了教条灌输和知识点教育,学生早已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读、背、默、考”。思想品德课造就了“解题高手”,许多学生对课本上的内容能做到一字不漏地背出来,而对于课外的常识性知识却知之甚少。学生除了能对教材知识和练习册上的题目烂熟于心外,其他知识几乎一无所知。

全文阅读

网络信息技术教育在班级建设中的实施

一、抓好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

加强班级德育建设网络性文化建设作为班级德育管理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要重视现代教育下的网络教育作用,实施网络信息技术与德育管理的配套合作制度,真正实现网络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我认为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利用网络广开德育教育资源,搜集名人事例演讲或视频讲座,时刻关注中央电视台的强档栏目,下载德育片让学生观看,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班主任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建设网络校园,开辟了班级文化,网上创办了校本文化一角“摘星采花集”、“成功者的足迹”等专栏,利用名篇名作来教育熏陶感化学生,使他们接受到良好的人文的感染,实实在在懂得人生的价值和成功的内涵。

二、突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性

抓好信息技术与班级管理的整合班级管理要注重网络信息技术与班级建设间的结合,完善二者运行有机整合制度,让教师摆脱“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育人方式,侧重育人在“实用性”上下功夫。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摸索,我认为要有一套适合新课改的有效运行制度。首先,开展信息技术网络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网络应用操作技能。课程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离不开教师的技术及业务水平。老师们可以采取集中培训、教研培训等各种形式,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强化与落实。经过培训,老师能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及flash等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活动,也更能有针对性地实施网络育人工程了。其次,开展教研活动,用课件找准信息技术与班级管理的结合点。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强调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讨教法,力争把最适合给学生传授的知识,或者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的案例、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我们鼓励老师自己制作课件,凸显结合点,通过示范课、座谈等形式进行交流,要求教师在德育结合点上把好脉。之后,学校将好的德育课件集中存档,建立学校的德育资源库,极大地方便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最后,专门开辟班级论坛,鼓励老师上论坛交流网络信息技术,互相切磋课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存在的困惑。在论坛上,对德育分类,版主提出讨论的话题,鼓励老师讨论教研,广开言路,互相切磋,以此基础制定课件,进而在论坛上共享教研成果。信息技术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默契,也让家校、教师间的互动成为一种可能,学生在活动中,在老师的引导下更能接受班级建设的文化熏陶以及德育渗透。

三、总结

走进信息技术教育,不一样的教育,不一样的效果。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我们要用好网络信息技术资源,将信息技术辅助班级管理,让班级教育活动变得多样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人生德育教育,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自然也会让班级管理更显特色,让班级建设更能锦上添花!

作者:崔现龙 李富霞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实验中学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四中学

全文阅读

市教育局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及省级教育部门关于教师培训工作有关精神和要求,继续搞好教师培训工作,市教育局在落实“教师培训年”活动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2009年的教师培训工作要点。

2009年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贯彻党的*和*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培训工作,围绕教育局中心工作,根据我市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和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在总结20*年教师培训年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教师培训创新;推动全市大规模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坚持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师德教育。“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1、以“师德新说”为教材,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今年重点学习“爱岗敬业篇”和“关爱学生篇”。2、开展师德教育主题活动,在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知识竞赛或演讲、论文征集、论坛活动等。

二、校长培训工作:结合20*年的专家讲座和我市中小学的实际情况,今年重点进行校本研修工作。1、以目前的分组为组织基础,高中、职业、初中、小学、幼儿园和后备干部分别确定不同的主题进行论坛。通过论坛产生的碰撞和共鸣、达到相互启迪和借鉴,开拓、创新学校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第一阶段分组进行论坛,每组推选3-4人参加全市论坛。第二阶段全市论坛并请专家点评。对优秀论文要进行颁奖和记录在案。2、对论坛中获奖校长送入高校进行提高培训。

三、班主任培训工作:按照新时期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坚持既要加强新理念、新知识的学习,又要面向中小学班级管理和育人的实践,针对实际问题设计与安排培训内容。

1、坚持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培训对象设计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和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2、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原则。突出案例教学,重视互动研讨,加大网络培训力度。

3、坚持基本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要注重班主任常规工作技能的训练,使其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作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班级管理风格,提升育人水平。

全文阅读

打造网络立体德育师生共享成长快乐

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多局限于校园内、课堂上,缺乏与社会的联系,处于相对孤立、封闭的状态,较多说教与灌输,形式较为单一和枯燥,效果也不明显。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德育工作开辟了新天地。通过网络构建立体德育模式,就是一种创新。这种新的德育模式有效地将传统口头说教内化为精神沟通,巧妙地加强了德育的情境性与情感性,成功地实现了师生共同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目的。

一、打造班级网站,

追求“成长快乐”

学校的大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和良性的网络氛围,因此,班主任可以将班级德育建设目标和要求渗透到班级网站建设中去,使班级网站和班级德育建设有机融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建设了我们的班级网站,在互联网上形成了一个班级教育的阵地,在这块阵地上引导学生健康地使用网络,开展相应的网络德育活动。

(一)搭建桥梁,见证成长

班级网站是我班师生的骄傲,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关注和喜爱自己的网站。如在“展我风采”这一栏目中,它展现的是我班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一朵朵最亮丽的浪花,记录的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留下的一个个深深的足迹……“硕果累累”栏目中记录的是班级获得的所有荣誉,包括集体荣誉和个人的荣誉。在“成长相册”中展示的是孩子们一张张活泼可爱、充满阳光的笑脸和生动有趣的自我介绍……

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不仅仅记录着班级全体师生曾经的、共同的经历,也使大家感受到了班级的活力,让大家有了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增强了师生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班级网站把大家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这其实就是一个最好的德育课堂,胜过千言万语。班级网站这道桥梁让我们全体师生一起体验到了成长的幸福和学习的快乐,增强了班级中每一个成员“我为集体,集体为我”的意识。

(二)创设平台,互动交流

全文阅读

第十一届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研讨会综述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2)07-0067-02

2012年4月23日至25日,第十一届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学术研讨会在达州市通川区一小和通川区七小正式召开。四川省《教育科学论坛》主编李晓翔,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理事长、《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常务副主编王真东,达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军、达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旷明,通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冰雪,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教学专家许卫兵等领导、专家出席了开幕式。另外,全省36所小学共同体成员学校校长、教师代表以及通川区部分学校校长、教师共计6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一、校长论坛

本次校长论坛围绕“学校教学领导力研究”这一主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成师附小校长刘娟将教学领导力放在新课程这一大背景下重新审视,并号召通过明确改革方向、提升教学管理团队素质、建设优质教研文化、组织教材解读活动、研究并变革课堂教学方式等措施,在不断反思和完善中,不断提升校长自身的教学领导力。她强调,在以往的校长教学领导概念中,是从校长个人能力角度去评价其教学领导力大小的,强调的是“个力”。这种评价只是反映了校长教学领导力的一方面内容,却无法涵盖校长教学领导力的丰富内涵。她认为,在校长教学领导力中,校长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由于校长在教学改革活动中过分看重自己的能力,过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没有给教学留下发挥的空间,从而丧失教学领导力。所以,应该从校长个人能力与其发挥作用的效果两个方面来把握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即“校长教学领导力=个力+合力”。峨眉山市第一小学校长李庆九则认为深入课堂已成为校长领导教学的主要措施,也成为校长教学领导力的主要实践地与提升场。夹江县第一小学校校长薛卫东认为,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重要着力点。紧接着,达州市通川区第七小学校校长石强则从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内涵与提升策略作了详实的阐述。成都市龙潭小学校长张家明则重点探索了在校本教研中提高校长的教学领导力的有效方法。成都市少城小学校长王婉认为建设现代课堂文化是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关键,她指出,课改深处是课堂,课堂深处是文化,学校课堂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文化问题。在“文化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现代的课堂文化,才能更好地解决传统课堂中所不能逾越的“唯知识为中心”以及“唯过程和形式为中心”的问题,才能使“协助教学与影响学生学习的直接或间接的领导活动”产生广泛而深远的意义。通川区教育局副局长、通川区一小校长王仕斌从确立育人理念、建构教学模式、营造教学环境、追求教学绩效四个方面构建了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基本框架,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共鸣。最后,《教育科学论坛》常务副主编王真东对本次论坛作了总结性发言。王真东研究员首先对“学校教学领导力研究”研究组的本真思考、系统构建、积极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个力+合力=校长教学领导力”这一全新解读是本次论坛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

二、学科论坛

(一)数学论坛

小学生对事物或现象的相对性的认识及其陈述,是训练他们观察、认识、体验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描述事物特征和特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教学中很容易忽视的问题。要让每个学生正确陈述事物的相对性,只有在他们全面正确地认识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思维、判断与推理,才能运用合适的言语、文字、数学符号以及图画等进行恰当而准确地描述。

本次数学论坛以“小学生事物相对性陈述能力的培养研究”为专题,特别邀请了来自江苏的全国著名教育教学专家许卫兵为大会展示了一堂生动的观摩课《认识小数》,并作了题为《走进“后课标时代”——漫谈“几何直观”与“建模教学”》的专题讲座。在解读了最新修订的新《课标》以后,许卫兵老师特别剖析了《课标》中新增的“几何直观”,并提出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及其“建模”,让参会教师深深地感受到了“几何直观”与“建模教学”在后课标时代的重要性。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