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师德工作要点

师德工作要点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德育导师制的推行:积极并审慎的视角

【摘 要】德育导师制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顺利推广此项制度,首先,要弄清楚德育导师制的内涵,也就是准确把握好德育导师制是什么、德育导师制为什么要推行以及如何推行三个问题。其次,要用积极的视角去审视中学德育导师制带来的德育工作专业化、动态化以及规范化等积极现象,同时我们也要用审慎的视角来关注中学德育导师制带来的德育教师定位偏差、德育教育资源不足和德育工作缺乏创新等可能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德育导师制 积极视角 审慎视角

长期以来,中学德育工作效果不彰,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1] ,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由于这样的压力存在,教育界广大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德育新道路的积极探索从来没有停止。德育导师制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中学德育工作中进行了推广试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前,对于这样一个新的事物,把握其内涵是最首要、最关键的任务。

一、德育导师制:把准内涵,引领中学德育的正确方向

1.德育导师制是什么

方展画等学者认为,“德育导师制”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具体就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教师身上,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2] 杨碧君等学者认为,德育导师制就是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整合、优化德育资源,克服德育与智育分离的状况,以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学校教育全新格局”。[3] 据此可以看出,德育导师制需要全员参与,包括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做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另外,需要做到德育知识整合,要求既要有个性满足、也要共性普适,据此范树成学者在形式上将中学德育知识分为理性德知、情性德知和行动德知。[4] 综合这些观点,我们可以这样来界定德育导师制:全体教育工作者整合、优化德育资源,德育导师个体则将德育工作以德育知识的形式进行传递,从而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德育模式。这里还应该强调一点就是德育导师需对德育工作直接负责,这样可以为后续的评价乃至奖惩提供依据。在这个定义和补充中,从全体教育工作者到具体的导师都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整合、优化德育资源是方法,传递德育知识是目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符合逻辑的界定。

2.德育导师制为什么要推行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同样,德育的对象、资源和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全文阅读

新时期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过程中对师德建设的新要求研究

摘要 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得以发展的基础。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责任心,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在工学结合过程中融入师德教育,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通过构建师生互动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开展高职教育师德建设新要求研究。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师德建设

师德即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包含了教师的职业理想、责任、态度、纪律、良心、作风、荣誉以及职业技能等内容,师德在于满足教育活动的需要。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应用人才的需要。

1 新时期高职教育师德建设存在的具体问题

(1)学校扩招,教师队伍扩大,工学结合发展快,建设时间短,质量问题多。(2)新增教师多,非师范教师多,应届毕业生多,师资能力与质量下降。(3)80年代出生教师比例增加,独生子女、少子女家庭成长教师增加,责任意识、独立能力和热爱劳动与艰苦奋斗精神不强。(4)高职教师职业荣誉感、使命感不强,缺乏职业奉献精神。(5)忽视教育教学质量,缺乏职业理想与职业动力。(6)教师缺乏职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7)高职教师实践能力差、学习能力差、协作能力差。(8)面向高职教育新形势、新特点、新内容、新方法的师德建设研究不足。(9)师资队伍建设片面强调“双师”,有工具主义倾向。(10)师德建设中未能重视学生评价及社会评价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高职教育师德建设研究的方法目前还主要局限在问卷调查研究和文献的论证,还未形成严谨的方法论体系,局限在对策研究,因此其研究结果导致研究结论的空泛,未能针对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性不够强,提出的对策缺乏实践操作性,而且也不易推广。针对高等职业院校人员和组织特点进行实际论证研究的很少,可归纳整理提升为高职教育师德建设适用模式的几乎没有。

2 工学结合过程中高职教育师德建设的新要求

2.1 必须构建师生互动的师德建设模式

全文阅读

我国德育导师制研究综述

摘要:“德育导师制”是受“导师制”启发,在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中逐步探索、实施的一种德育方法和理念,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关于德育导师制的相关研究虽已有所进展且逐见成效,但研究内容略显单薄、方法比较单一、视野有待拓宽。研究者需要既向上寻求更深层次的理论根基,又向下广泛开展实践探究,进一步丰富相关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视野,方能进一步推广完善德育导师制这一德育工作新机制。

关键词:德育;德育导师制;研究成果;启示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4)07-0070-03

德育导师制是受“导师制”启发,在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中逐步探索、实施的一种德育方法和理念。20世纪90年代,德育导师制在南京一中等学校开始实行。近年来,诸如浙江省出台《在全省中小学实行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05]284号),意味着德育导师制从高中推广到了整个中小学,从个别高中学校探索到了整个区域推进,取得了一些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上的进展。

一、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德育导师制”,从2005至2014年显示的相关期刊文献有18篇,全国优秀硕、博论文有4篇。在已有的这些文献中,有关德育导师制的各种探讨比较多,如德育导师制的概念、内涵、特点、价值、途径、保障措施等议题受到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德育导师制的研究状况,为深化德育导师制研究提供参考,首先尝试从有关德育导师制的研究内容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作如下梳理。

(一)德育导师制的概念

关于德育导师制的概念界定,已有研究所给出的结论分歧程度不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类:一类认为,德育导师制就是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整合优化德育资源,克服德育与智育分离的状况,以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学校教育全新格局[1]。另一类认为,德育导师制是指由一名德育导师带一名或几名有进步要求的学生,使他们提高政治觉悟,迅速成长[2]12。

全文阅读

幼师专业学生德育管理研究

近年来,我国部分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重智育、轻德育,在这种教育观念影响下,会使教育教学出现问题。尤其是对于幼师而言,教师德育综合素质偏低,无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就无法实现幼儿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改善幼师专业的现状是必然趋势。

一、渗透课程德育理念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要实现与德育的融合,主要是因为德育与很多课程存在共性。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德育意识,从而逐渐达到德育的重要目的,这也是实施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高师幼师专业学生管理过程中融入德育管理理念,必须先将德育管理方法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开展高师幼儿专业教学管理,教师必须对学生德育形成足够的重视,通过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以高师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例,教师要发掘思想政治课本质特征,将其与德育本质联系起来,通过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学习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幼师虐童”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导入,要求学生探讨教学案例,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再整理归纳学生的观点,弥补学生的知识漏洞。教师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德育培养方案,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例如,在“幼师虐童”这个事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该幼师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匮乏,为幼教事业抹黑。发人深思的事件让学生在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对德育形成了更加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高师德育教学管理中,教师可以课程教学作为切入点,将德育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不断加深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就可以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重要目的。

二、增强学生德育意识

纵观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整体情况,发现部分学生对德育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形成正确的德育意识。也有些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活动的时候,习惯将德育束之高阁,使得德育虽作为一种理念被学生熟知,但学生并不了解德育到底是什么,德育的内容是什么,德育的意义是什么。所以,在现阶段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工作中,教师必须将增强德育意识作为首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幼师虐童”事件作为教学案例纳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探析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对德育形成足够的重视。某学生的观点如下:幼儿园暴力事件,不仅暴露出当前幼儿园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也反映出幼儿园管理的不完善。教师的“暴力”给幼儿带来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更不利于幼儿今后的成长。守护儿童成长,杜绝暴力事件,加强师德建设是基础。幼儿园要做好师德的教育培养工作,大力开展向道德模范教师学习的活动,坚决惩罚、开除暴力对待学生的教师,树立良好的师风、教风。教师也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既要以高超的教学能力赢得学生的认可,又要以高尚品德获得学生的爱戴,做到自醒、自强、自重、自律等。该学生的观点涉及到教师“师德”“师风”“教风”“道德素质”等内容,从学生的答案可以看出,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已经“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教师应重点剖析学生的观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问题本质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对德育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真正让学生了解到德育是什么和德育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念,真正达到高师幼师专业德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目标。除此之外,要增强高师幼师专业学生的德育认识,教师还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自主展开课堂教学活动。由学生解析德育各部分内容,再由教师弥补学生的观点漏洞,就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从而逐步付诸实践。由此可见,在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增强学生德育认识,不断提高幼师专业德育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增强学生对德育的认识,让学生透彻理解德育的含义及其本质。

三、完善德育管理制度

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教学管理,要实现德育管理的重要目标,必须深层次发掘德育的本质内涵,结合高师幼师专业学生特征,制定完善、科学的德育管理规范。在实际德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应的管理规范开展工作,自然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真正达到德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目的。例如,在某高师幼师专业学生管理中,教师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办法。如每人每学期的基本分为100分,实行加减分制度;每学期颁布一次德育考核结果,对一周内扣分超过10分者,及时告知家长及其班主任;而每学期考核低于60分,则无法享受助学金,甚至无法办理毕业证……具体的管理条例,为幼师专业学生德育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在借鉴该高师学校德育管理成功经验,对德育管理经验进行广泛普及时,还要注意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通过调查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整体情况发现,高师幼师专业的学生德育水平偏低。这与学生的自我价值认定有非常大的关系,他们中有些人认为自己是被“淘汰”的,对自己“自暴自弃”,导致他们无法对自身德育素质形成严格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制定德育管理规范的时候,教师要将所有学生放置在平等地位上,以同样的规则规范要求学生。如一学期内迟到超过5次无法享受助学金和奖学金,在校期间打架则视为严重违纪等。教师只有将这样的规定贯彻落实,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就目前我国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综合情况而言,首先,幼师专业教师对德育认识不到位,导致德育难以贯彻落实;其次,缺乏明确的德育管理规范。要改善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管理现状,必须集中解决教师观念和德育管理规范的问题。对于部分教师缺乏德育观念的问题,就要求这些教师要重新审视素质教育基本要求,对德育形成足够的重视。教师还要根据自己承担的课程,发掘教学课程与德育融合的切入点,使德育理念与课程教学联系起来,从而真正实现德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目标。对于缺乏明确的德育管理规范,就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整体特征,制定完善且具有可行性的管理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先行。因此,要推行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管理改革,就必须建立健全德育管理规范。

四、结束语

全文阅读

导师负责制下的研究生德育工作新模式探索与思考

摘要: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决定了研究生德育工作创新的紧迫性。此研究分析了新时期下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德育的特点和目前我国研究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比较了国内现有研究生德育工作的3种模式,提出面对知识创新的导师负责与学校(院)德育专职小组相结合的德育工作创新模式。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德育教育;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3-0119-03

研究生德育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高、精、尖”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着研究生自身能否健康成长,而且也将影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近年来,全国高校纷纷就新时期如何加强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进行了各种探索,但是研究生德育仍然是大多数高校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本文在分析近期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比较国内现有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模式及不足,提出面对知识创新的导师负责与学校(院)德育专职小组相结合的德育工作创新模式。

一、近期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特点

导师负责制最早在英国牛津大学实行,我国实行的导师负责制就是借鉴国外经验,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将竞争机制引入到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明确导师的责任和权利,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新时期特别是21世纪高等教育,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德育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

1.差异性

随着研究生招生政策的改变,研究生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诸如分为学位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生源呈现年龄跨度大,且研究生学历层次高,相对本科生,思维开阔,社交面广和知识面宽,由此造成研究生价值观念的复杂性;此外,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其心理特点和目标追求有很大不同,因此进行研究生德育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性。

全文阅读

教师个人师德师风自我评价

教师的行为规范是作为教师的前提,教师的行为不规范带来的是负面的影响,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教师个人师德师风自我评价,欢迎大家观看!

2017年教师个人师德师风自我评价【一】

一、领导重视,狠抓思想教育不放松。

长期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工作,把师德师风工作纳入了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多次召开师德师风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师德师风工作的各项任务。建立了由校长张海法任组长,副校长陈静具体主管的师德师风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师德师风工作,制定了学校师德师风实施意见。利用教师培训、教职工会议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局关于师德工作的文件,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加强教师的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和法制教育,提高师德修养,规范从业行为,通过学习,使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乐于奉献的良好师德风作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自我反省,做学生的表率,提高了我校教职工的思想觉悟。

二、学先进典型,塑教师形象。

一个学校只有始终抓住师德建设不放,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各类先进典型,把师德建设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才能塑造出好的教师形象,才能把师德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峰,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首先,抓住身边的典型。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身边的典型将有更强的说服力,学校在广泛开展学习的过程中,组织教师学习身边的优秀教师事迹,对这些先进教师的工作予以肯定,弘扬正气,抵制邪气。其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组织教师进行讨论,谈学习体会,谈感想。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我校建立了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的师德考评制度。做好师德档案的记录、归档管理工作,推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测评工作的科学化、客观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把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奖惩、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评优评模挂钩。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抓住重点,自查自纠。

全文阅读

建立师德综合评价体系的策略研究

摘 要: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教育质量与教学效果。为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师德建设,然而目前的师德评价机制无法准确、全面、有效地指导教师师德建设。通过分析师德组成要素,设计分类权值法的综合师德评价体系,讨论师德评价的落实措施,我们对师德建设进行了有益地尝试。

关键词:师德;评价;体系

一、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给教师职业下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传道”是三大任务中的首要,而要向人传道,自己的道德就要高尚,这也是教师受人尊敬的原因。教师如果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就等于失去了灵魂,失去了灵魂的教师对教育无疑就是灾难。教师培养的对象是将来社会的建设者,而这些建设者会影响未来人类社会的走向,因此必须通过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对社会的未来建设者进行有效地引导。

我国历来重视师德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

二、目前师德评价的误区

目前,师德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式过于主观,评价导向为总结性质。师德评价不能有效推动师德建设,也无助于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1.评价内容单一

全文阅读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师德建设一体化探析

摘要:师德培养和教师业务进步存在着紧密关联,在教师工作开展中要求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师德建设融为一体,所以师德培养与教师业务进步形成整体有着重要价值,同时我们要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师德培养需要和教师业务进步在不同时期特点的相匹配,本文详尽地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师德建设一体化进行了深入的探析。

关键词:师德建设 一体化 专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48-01

1 师德培养要与教师业务进步不同时期的特点相匹配

教师业务进步会经过不同时期,在每段时期,教师要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他的业务能力,要求,心理,观念都有不同特点。教师职业品德的变化与教师业务进步的时期特点会有重要关系,并且也被教师实际工作和综合业务素质所限制。如新担任职务的教师容易与学生产生纠纷,原因多数是因为教师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缺少导致。所以师德培养要与教师业务进步的不同时期特点相匹配,制定师德培养的计划,在方式组成上要体现重点。

教师业务进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业前培养时期,从业工作时期,工作改善时期。从业前培养,要依据教师终生进步的观念,重视使学生领会职业品德对于毕业后工作生活和业务进步的作用和意义,了解教师职业品德的基础内容,准则,规定和理论。师德培养要和职业爱好,专业观念融合,这是学生愿意从事教师行业,进入教师行业的基本,是教师职业品德产生和进步的根本条件。所以不只要在师德培养工作中传授职业品德理论,还要把师德培养进入到所有学科的实际教育工作中,开展各种实际参与活动,使学生能够开始实行职业品德行为同时体会职业品德情绪。从业工作时期是教师职业品德成长的最重时阶段,这时对教师标准是,需要全面了解和实行基础性师德规定,在实际工作感到高尚师德所产生的正面情绪感受,增加遇到道德难题时的坚定信念,教师就职培训可以很大程度决定教师业务进步和职业品德的形成。从业后改善时期,师德要提高到更高境界,要增强教师师德素质的自觉提高,使师德从外部要求完成向内心要求的变化。改善进步时期的师德要求,提高教师业务进步愿望,促使教师具有创新性道德素质,师德培养中要关心指导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做出自我反省进行批评和做出反思产生建设性成果,重点提高和增加教师对自身进行教育和修养能力,这是师德能够持续进步的最主要方式。

2 师德培养和教师实际工作密切融合

实际工作是完成师德培养和教师业务进步联合为整体目标的交汇点。师德教学是师德培养的重要工作,它要和教师实际工作密切融合,教师业务进步可采用很多方法,但是教师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工作是不能取代的。师德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实际工作中,实际工作是教师师德培养的重要方式。教师多数优秀素质是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和完善,职业品德规定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做为教师内在的业务素质。道德的特点是和实际体会和具体环境有关,教育环境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道德表现和道德品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具体表现,在实际工作中遵守教师职业品德规定,完成自己的工作的情况,教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师德教学和教师实际业务工作相连接,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会对道德表现,道德品质,道德矛盾的理解,体会来增加师德品质和业务能力。与教师实际工作分离的师德教学不能被教师深入认识,也不能激发起教师内心的道德情感。

全文阅读

怎样做好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素质就业的不断推进,技工院校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战略调整期,开始由规模扩充型向素质提升型转化,由重视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向重视质量转化,这些转化给技工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由于技工院校目前生源的特性,决定了其学生素质水平,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不高。因此,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全方位的技能型人才这个大目标下,教师在做好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应将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围绕一个工作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

学校各部门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的工作目标,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良好局面,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宽基础、高技能、复合型、高素质”的新型技能人才;要认真总结本校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打造属于本校德育工作品牌。

二、建设两支骨干队伍:德育师资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

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德育课教师”、“学生干部”两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参与、言传身教的作用。

1.建设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德育课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十分重要。

班主任是基层的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学生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职工担任班主任。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积极帮助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全文阅读

倡树四德新风培育四有新人-学校表态发言材料

倡树“四德”新风 培育“四有”新人--学校表态发言材料

百行德为先。实施“四德工程”是加强社会精神文明、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和谐幸福社会的迫切需要。开展以爱德、诚德、孝德、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建设工程,是区委、区政府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大力推进“美德__”的一项重大举措。区实验中学作为全区教育的窗口学校,将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高度重视“四德”工程建设,加强对师生的“四德”教育,创新“四德”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形式,在全体师生中努力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多年来,学校坚守“为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四德五心”工程(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忠心献祖国、爱心献社会、诚心献职业、孝心献父母、信心留自己),努力打造“尊重、责任、和谐”的学校核心价值观,狠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师生的道德修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先后荣获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市公民道德建设示范点、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全区“四德”工程建设中,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积极广泛宣传,营造推进“四德”建设的强大氛围。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学习贯彻区委、区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将“四德”建设纳入学校重点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和“四德”工程办公室,专人负责,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四德”工程建设工作,形成校长主管、分管负责、全员参与、务求实效的工作格局。学校与处室、级部、教职工分层签订“四德”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建设“四德”文化长廊,在每个教室、办公室设置“四德”宣传园地,利用校园网和校内广播站,进行“四德”宣传,张贴宣传标语、经典格言和“四德”宣传图片,形成人人讲四德,事事显文明的良好校园氛围。

二是要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设立道德讲堂,每月组织一次教育活动,通过举行师德建设专题讲座、观看师德模范视频录像、组织“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演讲等形式,大力进行师德宣传教育;启动学校“读书富脑”工程,教职工每人订阅一份以上教育刊物,每月阅读一本好书,每学期进行一次读书交流;设立“四德”建设宣传栏和善行义举四德榜,及时发现和宣传身边的道德模范,对区评选出的“我身边的好人”、“颜山英才”、市区师德标兵进行重点宣传;建立教师“四德”考核档案;实行德育导师制、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教师“一岗双责制”,进一步修订完善《教职工师德考核细则》,每学年组织两次学生评教,对教师进行全面师德考核;继续开展“师爱进万家”活动,学校干部、班主任教师深入贫困学生家庭走访,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三是要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道德素质。利用道德讲堂、中学生业余党校、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等形式,强化对学生的“四德”教育;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感恩主题班会、手抄报展评、为父母做一件事、评选道德标兵等形式,形成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的浓厚氛围;开发“四德”建设校本课程,依托__深厚的“孝”文化底蕴,编写孝德教材;组织学生传唱《三德歌》、《故乡之歌》及各类红色歌曲;继续做好学校“勤工俭学爱心社”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到敬老院和 社区等参加义务劳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品德优良、素质全面、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

四是要落实“四德”建设长效机制,积极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强化师德行风建设,设立师德举报电话和举报箱,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将教职工“四德”建设情况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教师节期间开展“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学生喜欢的教师”评选,提高教师敬业奉献、教书育人、做道德楷模的意识和能力。将“四德”教育活动常态化,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内容;在学生中组织开展“小孝星”、“环境保护小卫士”等评选。强化校园综合治理,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努力打造文明和谐校园;以“四德”建设为推动,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制度建设,抓好学校名师培养工程和青蓝培养工程,提升学校科学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的教育品牌学校。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