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师德个人年度工作计划

师德个人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班主任学校德育工作研究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在这一光辉的职业中,班主任又是最重要的职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已不单单是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划师”。

一、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规划师”

班集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层组织,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场所,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以班集体为单位进行的。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是否能够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向上、乐学、好思、凝聚力强的良好班集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取决于班主任对班集体建设的规划。我们常常看到,即使是一个很乱的班集体,经过班主任的精心规划和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管理,可以在短时期内把它扭转;即使是一个很好的班集体,如果班主任不下工夫,没有精心的规划与细心的组织实施,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一个很乱的班集体。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年龄特点,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对德育工作进行分解细化,设计适合本班学生特点和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的班集体建设规划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具体的实施。譬如,三年制幼师专业,在校学习两年,班主任就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在校学习的宝贵时间,以形成良好班风为切入点,以建设优秀班集体为落脚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系统的规划。第一学年应该以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要求为主线,以形成良好班风为重点,开展各项工作。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风气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靠平时的严格要求,经常坚持,才能使良好的行为达到自觉、自动、自然的程度,形成习惯,成为风气。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和健康舆论是良好班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就培养学生的集体感而言,班主任要有精细的规划,规划实施的第一步就是要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班集体的组织机构,责任到人,使班集体对每名学生产生约束力,这是形成良好班风的保障。其次,要协调、改善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的感情基础。再次,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想,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积极要求。最后,在班级的重大决策中,要发扬民主,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自己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意识。就培养健康的舆论而言,班主任也要制定精细的规划,并引导班集体逐步形成健康的舆论,使健康的舆论成为个人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班主任要向学生宣讲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守则,使学生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做有章可循,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关于道德问题的谈话,在谈话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此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强化道德认识,提升道德水准。

二、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规划师”

有人曾说过,班主任工作是一手牵着学生的今天,另一手牵着共和国明天的神圣而崇高的工作。高师分院招收的学生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正值高中学段,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和研究每名学生,因为要教育好学生,就得先了解学生。通过查看学生档案、个别谈话、日常观察等方法,全方位地了解每一名学生,然后针对每名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拟定个人发展规划。譬如,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四年,班主任就要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和学生个人的特点,制定学生成长的四年规划,第一学年主要是良好习惯的培养,采取的方式方法是一个“严”字。这一时期的学生刚刚入学,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教师和陌生的学生,有好奇也有茫然,更多的是观望和期待,所以,必须严格要求,加强管理,不折不扣地落实学校的工作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学生守则规范学生的言行,让优秀成为习惯。第二学年主要是职业道德的培养,采取的方式方法是一个“仿”字。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母鸡”,师范生的角色定位是人民教师,所以,职业道德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每名学生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时刻绷紧做优秀人民教师这根弦,以身边的教师为榜样,以名师为楷模,学习他们,效仿他们,进而牢固树立热爱学生、热爱未来事业的职业道德观念,为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筑牢思想的根基。第三学年主要是特长的培养,采取的方式方法是一个“放”字。在第一、二学年的基础上,教师要在第三学年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结合职业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进入特长培养阶段,在“放”的前提下,给学生宽裕的学习时间和便利的学习条件,让每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和发展方向,选定领域和指导教师,拜师学艺,培养专长。第四学年主要是从教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方式方法是一个“练”字。这一阶段的学生面临着教育实习,所以要在苦练基本功的同时,开展模拟教学演练,让学生在“实地演练”中,磨砺自己,提升自己,培养初步的从教能力,进而实现四年的成长规划。

作者:叶玉林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分院

全文阅读

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和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国家、省市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到2018年,培养金城名校长6名、区级名校长30名,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创新精神,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校(园)长队伍;引进骨干教师100名,培养省级名师4名、市级名师10名、区级名师100名、区级名班主任30名,省级骨干教师60—80人、市级骨干教师350名,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分别达到95%、85%和50%,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实行走进学校、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走进课堂、走进家庭、走进社区“六进活动”制度,落实新教师岗前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和入职上岗宣誓制度,定期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和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加强师德师风正面宣传,以先进典型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2.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师德考察,探索在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招聘考试中增加心理测试。加大教师业务指导和人文关怀力度,及时疏解个别教师心理失衡行为,及时纠正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失范行为。制定实施《区师德考核评价指标》,建立“以德为首、注重能力、业绩优先”的校(园)长、教师专业发展考核评价制度,对师德优秀教师在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中给予优先,将师德师风作为学校、幼儿园领导班子成员选拔、考核的重要考核内容和聘任标准。

3.实行教师失德违纪行为“零容忍”。制定实施《区中小学、幼儿园师德档案制度》,建立师德失范“灰名单”和“黑名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舆论监督,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电话,在教育门户网开设“师德师风局长直通车信箱”,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全文阅读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区属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和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国家、省市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到2018年,培养金城名校长6名、区级名校长30名,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创新精神,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校(园)长队伍;引进骨干教师100名,培养省级名师4名、市级名师10名、区级名师100名、区级名班主任30名,省级骨干教师60—80人、市级骨干教师350名,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分别达到95%、85%和50%,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实行走进学校、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走进课堂、走进家庭、走进社区“六进活动”制度,落实新教师岗前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和入职上岗宣誓制度,定期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和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加强师德师风正面宣传,以先进典型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2.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师德考察,探索在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招聘考试中增加心理测试。加大教师业务指导和人文关怀力度,及时疏解个别教师心理失衡行为,及时纠正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失范行为。制定实施《城关区师德考核评价指标》,建立“以德为首、注重能力、业绩优先”的校(园)长、教师专业发展考核评价制度,对师德优秀教师在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中给予优先,将师德师风作为学校、幼儿园领导班子成员选拔、考核的重要考核内容和聘任标准。

全文阅读

多维并举,全程推进,传承创新抓德育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目标明确、精耕细作、潜移默化、打有时代烙印的育心工程。开展什么样的德育、如何搞好德育工作,学校都要审时度势、统筹兼顾。

当今的高中生,个性张扬、思想多元、性格活泼,这对德育工作有效开展有一定的帮助,但如下的问题必须要求教师更要重视德育工作,一是从未尝过吃不好、穿不暧的滋味,用钱大手大脚,对父母感恩之心淡漠;二是在家庭众星捧月,不懂得尊敬师长,存在自私倾向;三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成惯性,再穷也不能苦了孩子,造成学生自强自立意识淡薄,陪读现象迅速漫延;四是缺少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少学生胸无大志,缺乏拼搏的勇气和精神。为此,我们的德育要改变单一说教、一曝十寒的做法,不仅明确目标,还要多维并举,全程推进。

明确目标,就是明确德育的方向;多维并举,就是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做好德育工作,确实做到育人全覆盖,从而有效防止有紧有松现象出现;全程推进,就是不留时间空档,科学计划,做到天天有声音、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学期有总结。我校近年来摸索了一些做法,现作介绍,敬请指正。

一、更新理念,明确目标,确定德育方向

1.从学校层面,提出“培养终身发展的生命主体”的育人宗旨

从一个高度告诫全体教师必须全面培养学生,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掌握学习的方法;不仅具备一定的能力,还要学到如何做人;不仅了解这个社会,还要学到如何奋斗人生,创造人生价值。

2.从学生层面,使学生明确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提出了学生十大形象设计。即“谨言慎行,做守纪高中生;尊师敬长,做文明高中生;互帮互助,心高中生;自立自强,做立志高中生;你追我赶,做勤奋高中生;潜心笃学,做钻研高中生;多才多艺,做现代高中生;力争上游,做优秀高中生;强体怡性,做健康高中生;读书报国,做有为高中生。”形象设计为有效地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了思想保证。

全文阅读

德育也需要建设

每每谈到学校德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活动,似乎学校德育就是搞活动。这不仅是社会上许多人对德育的认识,甚至也是不少教育业内人士的想法。

诚然,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和工作内容,但不是全部,也不是唯一。除了活动,德育还需要建设。笔者以为,至少有三个方面需要建设:

其一,德育基本环境和条件需要建设。开展主题教育、专题教育,组织学生社会实践,丰富德育资源素材,都需要有一个基本环境和条件的保障。因此,德育活动室、心理咨询室、数字德育平台的建设;学校环境文化、志愿服务岗位、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各类教育基地和场馆的建设以及其他德育资源的建设,这些工作都要跟上,疏忽不得。前些年,北京市就针对学生对心理教育的需求,推动全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建设了心理咨询室;针对学生对网络的需求,大力推动数字德育平台的建设,开发网络教育资源;针对学生对实践的渴求,积极推动社会大课堂的建设。

其二,德育队伍需要建设。就学校教育而言,落实育人要求,抓实课程德育、抓实全员育人,教师是关键。因此,对学科教师、班主任、心理教师以及德育管理干部的培训就显得非常必要。前些年,我们对德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面积培训,开展班主任基本功的全员培训,心理教师的专题培训,开设德育校长、骨干班主任的高级研修班,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培训,以及在学科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加强学科育人的培训。这些建设性的举措大大提高了德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就广义而言,德育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还要建设一支家庭、学校、社会都能广泛参与的大德育团队,把行政、科研、教研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凝聚起来。这也需要用建设。

其三,德育制度需要建设。一项工作要能有序、有效运行,必须有一些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制度予以保障。特别是对德育来说,这样的制度建设显得特别重要,一方面要通过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来引导、约束区县和学校切实贯彻“育人为先、德育为首”,把德育落到实处,比如德育督导制度、对学校与教师的考核制度、对学生的评价制度等;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来广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积极关心和支持德育工作,激发市、区县各部门和学校做好德育、做强德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说部门联席会制度、优秀班主任表彰制度、优秀学生激励机制。此外,在推进德育工作上,从管理的角度要建机制、搭平台、出政策,为区县加强德育工作提供服务与支持,如观摩交流周、校长论坛、开学典礼上文明礼仪教育第一课等,既是一种推动工作的方式,长此以往,也会形成一种有效的工作制度。

这几年,市里除了出台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小学建设行动计划之外,还出台了中小学德育工作行动计划。对于前两者,大家很容易理解,学龄人口增加,就要增加学位,就要建学校;对于后者,很多人会质疑,德育也需要行动计划吗?产生质疑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片面理解:第一是对行动计划的片面理解,第二是对德育工作的片面理解。一谈到行动计划,大家想到更多的是工程,是硬件建设和经费投入,而德育又好像不是这类的,更多的是软性建设。但是笔者认为德育工作可以有行动计划,而且很有必要。这是因为:一是德育润物无声,但德育工作要有声有色,德育工作需要建设、需要投入,具体的理由前面已经详述;二是德育必须要有清晰的发展脉络,要有符合某一个时期的工作理念和教育设计,在研究社会发展中寻找新的契合点,要有把握教育时机的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去做一件事、做一项活动。在有了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五年规划之后,还需要一个更为具体的、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计划。三是德育需要高调重视,对德育如何强调和重视都不为过,何况当前德育总体上还处在需要加强和改进的状态,有一个行动计划会让区县和学校的工作更加有抓手,让德育落得更实。

由此可见,德育不只是活动,也并不是不需要建设,恰恰相反,德育建设还很不够,我们还需要大力加强德育在环境条件、骨干队伍、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基础性建设。

全文阅读

民族地区乡村小学德育之我见

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学生生活在大草原的牧区或者广袤的农区,居住分散,养成习惯差,给德育带来了一些困难,乡村教师要结合民族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德育,使我们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从事德育工作多年,在多年的探索、创新、总结和反思。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其主要环节是:

一、制定计划

完整的德育计划是前提。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是在国家关于德育工作的方针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德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划步骤。一个详尽、周密而具体的工作计划,可以使德育工作有序进行。制定德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制定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人才培养的总的方向和总的趋势。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把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

2 确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小学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针对德育的固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以及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效果。我校设置红领巾监督岗。让学生自我管理,并纳入班级流动红旗考评。充分发挥板报、橱窗、校园网站、宣传标语等媒介,大力宣传各类先进人物和事迹,表彰先进,激励后进,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学校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享受快乐,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健康成长。如我校每年把三月定为文明礼貌月,一周一个重点对学生进行说文明话、走文明路、做文明事、做文明学生的强化训,活动结束后,评出文明学生和文明班级进行表彰。通过此活动的开展,使全校学生人人懂文明,个个有礼貌,养成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二、组织实施

小学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过程,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步骤。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建立健全小学德育管理网络和统一的指挥系统。学校应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调校内各组织、各职能机构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关系。宏观指挥并指导德育工作的进行。监督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质量的评定以及总结等工作。

全文阅读

德国创业型大学的改革发展及其启示

摘要:在高等教育财政紧缩以及知识经济来临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是欧洲转型最成功的创业型大学,已经超越克拉克的“欧洲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架构”。其成功之处在于:获得国家创新系统、“生存-学术创业计划(EXIST计划)的支持、良好的高校创业文化、高校管理体制的企业化改革、提供全方位与跨领域的创业协助、实施人才制度改革等。

关键词:德国;创业型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创业教育

当前,创业思维为大学注入了新的生命。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的转型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股新潮流。联合国教科文机构(UNESCO)在1998年《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报告中强调:“高等教育应当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基本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在此背景下,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培育创业人才成为高等教育体系追求的目标。对欧洲创业型大学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是伯顿・克拉克。他在1998年《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转型的途径》中归纳出“欧洲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架构”:加强的驾驭核心、拓展的发展、多元化的资助基地、激活的学术心脏、整合的创业文化。[1]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简称TUM)是研究型大学朝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成功典范,并发展成为欧洲标杆性的创业型大学。2006年和2012年,慕尼黑工业大学凭借其创业型大学的理念,入选德国高等教育史上的第一批“精英大学”,并定位为“TUM创业型大学”。

创业需要大学具备良师、资金和眼光。我国也在积极发展高校创业教育,但是高等教育部门在发展策略、组织体制、人才培育上尚未完全建立起适应创业的机制,从创新到创业的衔接机制存在缺失,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2]本研究拟以慕尼黑工业大学的转型过程为研究样本,探讨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与运行机制,以便为我国的制度完善提供借鉴。

一、慕尼黑工业大学进行创业型大学转型的背景

在知识经济和产业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的功能从传播知识转变为创造知识、服务社会。创业型大学是第二次学院革命的产物,它赋予大学“研究”更多元的角色,以知识创新和人才培育来统合、扩展和深化大学的教学、科研和服务职能。[3]与传统的研究型大学专注于学术精神不同,创业型大学采取市场化模式,融学术文化与创业文化于一体,将学术创新研发的能量引入产业界,协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同时也为学校的研究创造社会价值,达到产学双赢的局面。

与美国大学重创业增收的实用主义倾向相比,欧洲的大学传统上侧重于教学研究,不太接受大学的商业化发展。然而,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危机导致高等教育财政预算削减、新自由主义市场化运动兴起,欧洲大学普遍面临着外部社会的超量需求,以及学校内部资源匮乏的双重困难。[4]外在环境的压力使欧洲的大学走上创业型大学的转型之路。高校不断增强教学、科研与服务的创新经营,开拓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其转型的背景大致如下。

第一,德国国家创新体系是德国高校进行创业型大学转型的核心支持力量。德国作为“工业母国”,在应用技术的研发与教育方面享誉全世界。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的统计,德国2009―2013年的创新指数为9.94,位居全球第四,仅次于日本、瑞士、芬兰。在伯顿・克拉克提出的“官产学三螺旋”创新创业模式中,政府、企业、研究资助机构等创新主体与高校相互交织,塑造出良好的创新市场氛围,使德国成为“软性经济创意”的标杆国家。[5]就政府的引导而言,联邦教育部、经济与科技部、劳动部共同改善创新氛围和推广创新精神,推动产学研合作网络与信息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技术转移环境。就研究资助机构而言,德国研究协会(DFG)作为官方组织引导高校与产业界之间的基础研究合作,对相关的研究提供财政支持、人员培训和部门合作。德国联邦工业合作研究会(AiF)作为民间非营利组织,资助高校与中小企业的研发合作与技术交流。就企业的支援而言,西门子、保时捷、奔驰、蔡司等技术创新型企业是支撑德国高校创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实习机会,帮助高校培育实用人才,分享技术知识。

全文阅读

师德师能建设制度

教师的师德师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师德师能是校风的灵魂。为大力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师能水平和专业素养,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等,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用以规范我校师德师能。

(一)政治思想规范

1、学习先进文化、引领先进文化、宣传先进文化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必备的思想素养和道德品质。教师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热爱祖国。

2、教师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散布有违国家政策、法规或其它不健康的思想和理论,不组织或参与非法集会、结社。

3、教师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自觉抵制不利于人才培养和科学发展的错误倾向。

4、教师应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学以立德、学以立身、学以立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修养。

5、师德师能是校风的灵魂,教师要成为“团结、创新、求是、文明”校风的创立者、实践者。

(二)业务工作规范

全文阅读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工作要点

2014年教师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2014年确定为“教师工作改革年”,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推进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为重点,以教师工作信息化为主线,着力破解教师工作体制机制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推动教师管理模式创新,加快推进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开创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

一、统筹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1.全面部署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印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召开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经验交流现场会。启动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用”示范区建设。

2.努力推进教师编制待遇向农村倾斜。印发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探索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农村学校编制。全力做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落实工作,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3.创新农村教师培养补充机制。做好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推动地方通过在学免费、上岗退费等方式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为就业导向的教师培养新机制。整合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培养计划。继续实施和改革完善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增加体音美、外语、信息技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招聘补充数量。推动地方出台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提高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定向培养和补充高素质农村幼儿园教师,推进中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工作。

4.抓好农村教师校长培训工作。深入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加大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专兼职体育、美育教师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紧缺领域教师培训比例。着力实施农村校长助力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的整体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

二、深化教师工作综合改革,

着力破解教师队伍治理体制机制障碍

全文阅读

加强学生德育意识培养是提高德育效果的根源

加强小学德育管理,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是促进小学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学德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系列化、具体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意识就是人在头脑意念中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德育是指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使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就学校而言,德育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

一、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培养,重点要作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德育活动的内容要体现计划性。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计划,是指导督促开展好德育活动、有效增强学生意识、提高德育效果的前提条件。例如:我校每年的德育计划都把三月份定为植树绿化美化活动月,四月份定为普法教育活动月,五月份定为劳动教育活动月,九月份定为文明、礼貌、尊师重教活动月,十月份定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十二月份定为安全教育活动月等。每年都根据计划,按不同月份公布活动内容及要求,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2.活动内容要体现主题性。例如:中学生入团以“争做青年标兵、做时代楷模”为主题,清明节组织全校师生去扫墓以“缅怀先烈、立志报国”为主题,参观科技示范园以“相信科学、走进科学”为主题。活动中,主题鲜明突出,贴切现实生活,就会增强学生意识,从而提高德育活动的效果。

3.德育活动程序要体现完整性。在德育教育活动过程中,德育程序往往会被忽视,失去其完整性,使好的德育内容不能达到较好的德育效果。例如:新队员在庄严的出队旗、敬队礼、唱队歌的入队仪式上佩戴起红领巾,在队旗下进行宣誓、呼号。在这样的气氛中入队,会使人产生自豪、奋进的情感;组织初中全体师生到烈士墓前扫墓,出发前做主题性讲话,出发后举着团旗、举着“缅怀先烈、立志报国”的标语,胸前佩戴着自制的小白花,到墓地后学习先烈事迹,聆听学生代表发言,为烈士填坟上土、敬献小白花,回校后写出心得体会。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会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4.活动效果要体现延伸性。一堂法制报告课结束了,发人深省;一次科学参观活动结束了,令人记忆犹新;一次庄严的入团仪式结束了,令人振奋不已。这些活动都达到了较好的活动效果。但是,如果活动结束之后,再让学生及时写出发自内心的观后感、听后感、读后感、活动心得体会等,再把优秀的文章、感人的体会播出去,出到板报里,发表在校报中,这样的延伸活动更能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更能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行动。

5.德育活动的形式要体现创新性。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性德育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活动意识,提高活动的效果。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普活动,可以到阅览室集体看科普书籍,可以参观科技示范基地,可以开展科技创新小制作,可以用演讲形式进行科普宣传等。

6.德育活动要体现评价的系统性、长期性。系统、长期地对班级、学生参加德育活动情况做有效评价,会增强学生活动意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例如:制定“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对班级活动、班级管理进行考核评比,制定“学生个人道德品质评价”细则,对学生一年或整个初中阶段的品德都进行长期、系统的评价,会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德育活动意识,从而提高德育活动的效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