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医疗卫生

社区医疗卫生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社区建设与服务越来越受国家和政府关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实际出发,并结合相关理论针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社区 医疗 社区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区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十报告提出:“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此可见,国家的长远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社区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则是基础,因此,不断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能力,不仅可以节约医疗资源,也可以减轻国家和病人压力。

随着社区建设和社区保障体系的完善,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发展的同时势必暴露出重重的矛盾和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并结合相关理论针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期改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为社区的建设和居民的身体健康提供帮助。

一、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2009新医改的提出,我国逐渐将社区医疗卫生改革放在了首要位置,对于社区医疗建设的扶持力度大大提高。医改实施三年来,中央投资630多亿元,支持了3.3万所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截至2011年底,城乡居民参加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人数已超过13亿,覆盖率达到95%以上,我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网。2013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要求构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持续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政策、制度、法律的不完善

第一,法律的不完善。政府对社区的管理缺乏法律上的约束力,法律的约束有利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无向健康完备的方向发展;政府对其监管有利于缓解医疗腐败,有利于政策制定与制度建设。第二,政策的不完善。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虽不断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央对地方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从而导致财政投入不够,社区卫生医疗设备以及医务人员培训不够;此外,地方政府对社区的建设规划不详,没有严格落实中央政策。政策的缺失是阻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因素之一。第三,制度的不完善。社区还没与公立医院之间建立起完善的双向转诊制度和协作机制。医疗救助机制能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在短时间内做到及时受理、即时救助,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按规定标准及时给予救助,切实缓解困难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2.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专业化团队的缺乏

全文阅读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探索

坚持与时俱进发展卫生事业

隆化地区卫生服务建议的探索

重庆南川市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汪力

关键词:隆化地区卫生服务,探索,建议和发展

摘要: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最关心本部门本地区卫生事业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屋满在上,知之在下,从文秘部落隆化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现状分析,找出成绩和问题,提出相应的的对策,是本文讨论的主题。

南川隆化地区既市主城区和近郊区,辖区有3个街道办事处,49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58408户,175870人,加上流动人口,常住人口在20万以上,是南川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把隆化地区的卫生工作搞好,的确任重而道远。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了加强卫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医疗卫生条件是经过民办银行贷款县和三分之一重点县建设项目实施后,建立健全了三级医疗保健网,初步实现了初级卫生保健目标。通过实施公共卫生计划,积极开展合作医疗。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的流行,大幅度降低了死亡率。居民健康水平和平均期望寿命,均有很大的提高。为经济建设和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作出应尽贡献。

隆化地区是卫生资源密集地区,除市级医疗预防机构外,还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民营医院和个体诊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改革的深化,人民生活有了不断的提高,隆化地区卫生事业仍然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卫生事业的需要,其主要原因有思想观念陈旧,管理体制不顺,工作重点不突出,卫生改革滞后,卫生投入不足等因素。根本的出路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加快发展步伐。

全文阅读

松江区社区卫生医疗改革服务于民

摘要:自2005年6月,上海市委、市政府确定松江区作为全市三医联动综合卫生改革试点区以来,松江区将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启动了卫生综合改革,紧紧围绕“降低费用、提高水平、规范功能、加强管理”的目标,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四年的改革、实践,上海松江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中具有丰富的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在社区卫生改革中借鉴。

关键词:三医联动;社区卫生;医疗改革;上海市松江区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107-02

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安排,2005年10月起,在长宁区和松江区开展三医联动改革试点工作。由于松江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保”、“镇保”、“农保”三种保险形式并存,相较于长宁区,此次松江区的改革更具全面性、综合性和艰巨性。

一、社区卫生医疗改革基本情况

2005年6月,上海市委、市政府确定松江区为全市三医联动综合改革试点区。2005年9月,松江区正式启动三医联动综合改革。2007年8月,松江区列为全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地区。此次的卫生综合改革可概括为“一个总体目标,七项改革举措”,七项改革举措中重要一项便是: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二、社区卫生医疗个案研究

为进一步了解松江社区卫生医疗改革的实施及成效等情况,本小组对松江区岳阳街道通波小区居民发放问卷,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现状如下:

全文阅读

社区卫生服务和传统医疗服务的区别

社区卫生服务是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性的健康服务,与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相比,有许多显著特点,可归纳为以下5点。

(1)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以疾病为中心,而社区卫生服务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因此,健康概念大大超出了疾病的范围,把人体的健康与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关系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健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现象,它是许多因素相互交叉、渗透、影响和制约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四大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医疗卫生服务。

如何帮助人们预防疾病,选择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护环境?对此,传统的基层卫生服务显得较差,并且也不关心。而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健康教育等途径,倡导社区居民主动地改善生活环境、选择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在实践中收效显著。

(2)以满足基本健康需求为目的: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偏重治病救人,而社区健康服务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兼顾多样化需求。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是指能够在社区层次解决的健康问题,如动员居民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管理诊断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医疗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可根据居民的需求,积极提供多样化的卫生服务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服务,如老年患者的家庭看护、生活照料等。

(3)以人群、家庭、社区为服务对象:与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就诊的个体患者为服务对象,而社区健康服务以人群、家庭、社区为服务对象,不管是病人,还是健康人都是社区服务的对象。并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作为服务重点。同时也重视对个体健康的卫生干预和指导。

(4)以主动、综合、连续为服务方式:与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相比,社区卫生服务在服务方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主动服务:传统的基层卫生服务只在医院等待患者,为前来就医者提供医疗服务,属于被动服务,而社区卫生服务除在卫生服务场所为就医者提供卫生服务之外,还深入社区、深入家庭,把健康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属于主动服务。

综合服务:传统的基层卫生服务一般表现为以治疗为主的单一服务,而社区卫生服务是以预防为主,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

全文阅读

武汉市社区卫生医疗托管浅析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7-076-02

摘 要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以向社区居民提供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一体化服务的系统性工程,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工作的重要性也就越发突出。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一种新型模式――大医院“托管”,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多方共赢,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作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托管的试点城市,武汉市在社区医疗托管方面的现状、问题以及成绩经验无疑是具有很好的代表性的。本文主要从社区医疗托管的背景、内容以及就实践数据分析出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医疗改革 社区 社区医疗 医疗托管

2009年6月29日―7月5日,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市社区医疗托管暑期社会实践队”分别通过对政府卫生部门采访、托管医疗单位访谈以及走进社区问卷调查等形式围绕本次实践主题对武汉市汉口区多个社区及托管医院进行了调查,并取得了较为真实的数据,本文的分析主要基于这些实践数据。

一、医疗改革及社区医疗托管提出的背景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009年两会隆重出台了新的医疗改革方案。众所周知,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是建设民生的关键点之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社区医疗托管

(一)社区医疗托管概述

全文阅读

社区医疗构建卫生新格局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一旦生了病,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往往非常重视到哪家医院就诊。调查显示,目前三级甲等医院,也就是通常说的大医院,每天接诊的患者中有近70%是可以到一级,二级医院接受治疗的。一般来说,发烧感冒、头疼脑热的人也都愿意往大医院跑,这样一来,不仅使大医院人满为患,而且有时一些先进的医疗设施也要“高射炮打蚊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随着社区医疗事业的发展,其实很多小病的诊治以及一些大病的康复、甚至急救都可以在社区医院完成。目前一些城市杜区卫生服务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00%。

今年卫生系统工作有两大特色,一是卫生资源的布局调整,再就是抓社区医疗。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条件的改善,中国目前有高血压病人1.3亿,冠心病病人保守估计有6000万,新发糖尿病病人也达6000万。这么大的群体建多少家三甲医院也不行,所以做好一、二级预防,也就是社区医疗,可谓举足轻重。

天津市社区医疗在全国起步较早,上世纪90年代国家卫生部就向全国推广了天津社区医疗的做法和经验。前不久,卫生部又在天津召开全国社区医疗经验交流会,对天津社区医疗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天津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全科医学社区和临床培训基地,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和社区医疗护理人员的培训,现已有2400多位社区医生通过系统化岗位培训,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下一步卫生部门还将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政策倾斜,鼓励大、中型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向社区流动,造就一支以全科医生为骨干,层次.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社区医疗服务队伍,为社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

开展社区医疗卫生工作,国外经验值得借鉴。国外社区的经验很成熟,比如老人托管问题。在国外,那些孤寡老人都到社区去吃饭.诊断.活动等等。所以要鼓励研究和引进国外社区医疗服务的理念和做法。国外有包括华裔孤寡老人的医疗服务站,而且工作人员都享受政府公务员待遇,这样他们就没有负担了,会全身心投入社区服务。我国除政府投入外,发行福利彩票的收入有一部分也应该用于社区医疗服务。

走集团化之路,才能把社区医疗服务做大、做强。把各种医疗资源整合起来,实现共享。今后像老年人保健问题,年轻人心理问题等,社区医生都要承担起来。

有了优质的社区卫生资源,还一定要突出社区医疗为许多弱势群体服务的功能,千万不能把社区医院当成赚钱的工具。社区的医疗对象是弱势群体,是老、弱、病、残,还有一些下岗失业人员。社区医疗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健康的、合理的,有效的,细化的、优质的服务系统。如果这个系统配备完善,老百姓特别是低收入者看病就不会到三甲医院去排队了。

全文阅读

社区医疗卫生的“蜀山特色”

基层医疗卫生改革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也是我们党和政府要着力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安徽合肥市蜀山区政府着力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通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网点建设、政府购买公共卫生岗位、推行药品零差律、对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充分享受到国家大力推进的医疗卫生惠民政策,满足了医疗、康复、保健的基层卫生服务,走出了一条具有“蜀山特色”的基层医疗卫生之路。

近日,记者采访了蜀山区卫生局长张春雷,请他谈谈有关蜀山区医疗卫生建设方面的情况及部署规划。

记者:张局长,近年来国务院把社区卫生服务列为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请问这几年来蜀山区在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方面做了一些什么工作?

张局长:区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推行了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服务中心和医疗卫生院的改革,全面推行人员竞聘上岗,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和财政保障。但是和合肥其它几个区相比,蜀山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先天不足”。2010年实行医疗机构改革时,蜀山区只有三里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一家政府公办医院,不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医务人员都相对薄弱,远远无法满足居民的需要。当时的燃眉之急是要增设医疗机构。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区政府采取了三点做法:第一是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强医疗机构的网点建设。比如新建的2000平米的南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00平方米的五里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已投入使用。第二是采取大医院延伸和企事业医院转型。比如大医院延伸如琥珀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是由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延伸创办的,而企事业转型的,如合力叉车厂的医院转型后为稻香村街道医疗卫生社区服务中心,原江淮江车厂医院转型为西园新村街道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等,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办主体是大医院和企业。第三是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岗位。在这些主办权不属于蜀山区的服务中心里,依据居民人口按照一定的比例,区政府以5.2万元/个的价格购买岗位,这样既减少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又让原先的公共卫生设施发挥了作用,通过这些方法,蜀山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由原来的一个增加到8个,期中3家为公办性质,另5家是合作方式,充分满足了辖区居民基本的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记 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哪些具体的便民服务措施?

张局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先是卫生服务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的“等人来”转变为“上门去”,具体的便民服务措施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推行家庭医生契约服务,选择重点人群签订契约,定期上门服务为患者送医送药,建立签约病人去三甲大医院就诊的绿色通道,节约就诊时间。其二建立以执业医师为主体的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辖区内的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这些人群主要是老人、慢性病人、婴幼儿等。其三请大医院专家开展义诊和讲座,为居民讲解“基础目录药物”的药性和药理。其实“基础目录药物”都是在临床使用的药物中经过反复遴选,对比后确定的,不仅疗效非常好,而且价格便宜。但就是由于大家不了解、不认同,所以才会去选择价格昂贵的广告药,通过专家的讲解,可以打破居民对广告药物的膜拜,有利于推进医改。

此外,社区卫生中心还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慢性病干预和健康教育等为重点的综合卫生服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还有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自2011年9月1日起,政府在公办卫生服务机构里购买“基础目录药物”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居民可以买到放心、廉价的药品。

全文阅读

社区卫生服务医疗风险的分析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风险,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分析非常必要。社区卫生服务与其他医疗机构相比较具有某些共同的风险,但是社区卫生服务又具有其特异的风险,社区卫生服务具有特殊的社区公共卫生风险、急诊急救的风险、特异的家庭服务和上门服务的风险。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多种医疗风险,应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管理。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医疗风险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213

社区卫生服务医疗风险指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患者健康损失,或者使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失去信任,忠诚度降低或依从性降低的风险[1]。这个风险并不是实际发生的风险,而是指如果不加强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这些因素的话,将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造成损失。

社区卫生服务与其他医疗机构风险的共性

只要有医疗活动,就必定存在医疗风险,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保健和护理活动,同样存在风险。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整个医疗体制和医疗机构的一部分,具有与其他医疗机构相同的共性医疗风险,一般分为如下两类:

具有共同医疗技术风险: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各级医院都在加快技术创新,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形成特色优势项目,扩大就医人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产品、材料也在不断更新,提高了诊疗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医疗行业的风险水平。其次,医学是为了对抗疾病而发展存在的,这势必导致医学的发展将永远滞后于疾病的发展。对于新发现的致病因素和新的病种,在没有确切治疗方案的情况下,所有的治疗都属于探索过程,将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具有共同医疗服务风险:医疗服务风险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对他人身体发生医疗侵权行为而应负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风险,它是医院现在面临的最大风险。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后,人们的法制意识增强,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增高,医疗服务风险明显加大。医疗服务风险贯穿于医生对患者的诊断、治疗与康复的全过程,导致其产生的原因有诸多方面,如:医疗技术水平落后、疾病本身较严重、医疗引起的并发症、医疗设备故障、医务人员缺乏责任心、服务态度差且服务不到位以及违反诊疗常规等。

全文阅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质量管理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广泛开展,社区卫生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规章制度较为滞后、医疗质量评价缺少必要的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等,阻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本文从健全组织、制定制度、完善监控、实施评价四个方面阐述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质量管理的几点做法,以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质量管理;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3)11-0030-02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广泛开展,社区卫生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已初见成效,但是其医疗质量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规章制度较为滞后、医疗质量评价缺少必要的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等。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始终把医疗质量管理作为重点工作开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报道如下。

1 健全组织

医疗质量的管理首先需要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我中心目前采取的管理体系是“1+3+7”条块结合管理模式,即1:中心主要领导全面负责;3:3个职能科室具体负责;7:7个质量管理委员会主抓。中心主任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负责人,以主任为首的中心领导全面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具体包括医疗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2008年卫生部颁布了《患者安全管理十大目标》,在主任牵头下,制定了《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工作方案》,并结合临床工作实际,细化了卫生部的安全管理目标,最终制定并形成了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安全管理目标;2011年起,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从以往的常规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以中心的效率为核心,以患者的需求和满意为目标,建立了科学的组织架构、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的业务流程,使中心的医疗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医务科负责医疗质量管理,护理部负责护理质量管理,党政办负责医疗服务方面的工作,具体包括医疗质量督促、检查、监控、考评、反馈、追踪、调查、分析、解决质量问题,对照规定落实奖惩。中心重点科室和重点条线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由中心主要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职能科室负责人、相关科室负责人、临床骨干担任委员的组织机构,目前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医学伦理管理委员会,各委员会根据工作职责开展工作。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召开工作例会,由医务科牵头,会议探讨当月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难点,商讨解决方案,同时每月编辑《医政工作简报》,向上级领导汇报委员会工作开展情况,向职工反馈医疗质量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等。

2 制定制度

整个医疗过程是由各个医疗环节组成,每一个质量环节都直接影响或者决定了医疗服务质量,因此医疗质量管理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用以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我中心在卫生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中心的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核心制度》、《护理规章制度》、《门诊规章制度》、《诊疗环节规章制度》、《抢救流程制度》及临时制定规章制度等。随着日常诊疗工作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对规章制度定期进行修改与完善,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集中修改,根据上一年的工作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有一些特殊情况,及时在规章制度中进行完善,确保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2011年6月,上海市卫生局下发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我中心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以上通知要求,修改并完善了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情况的抗菌药物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动态监管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检查、通报、诫勉谈话、处罚制度》、《抗菌药物使用指标控制制度》,通过制度的及时修改与完善,切实提高了抗菌药物临床运用水平。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服务于临床,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我中心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规章制度的宣传、培训、考核工作,包括利用中层干部工作会议宣传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利用医务职工大会开展规章制度的培训工作、加大规章制度的考核工作,确保规章制度在每位职工的心中,形成人人遵守规章制度,人人规范诊疗行为,让制度成为一种文化、一种自觉行为。

全文阅读

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价格管理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卫生厅(局):

为进一步规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医药价格行为,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促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精神,经商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现就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通知如下:

一、明确价格管理权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医疗服务的具体定价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应符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审批。

二、实行多种收付费方式。社区卫生服务的收费可以实行按项目收费,也可以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采取按病种收费等方式。对于一些个性化服务,可以通过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签订合同,按照服务时间、服务次数或服务人数等收取费用。对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可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签定协议的方式,协商确定付费方式及标准。

三、科学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要充分体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社区卫生服务成本要合理补偿。定价参考的服务成本要按照扣除政府投入的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后的成本核定,按人员工资和业务经费核定财政补助的地区,要扣除财政补助。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可根据其运行成本适当放宽。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时,应广泛听取消费者、服务提供者以及劳动保障、中医药管理等有关部门意见。

四、降低药品加价率,严格控制政府定价药品实际零售价格。要逐步弱化药品收益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作用,在研究采取相关配套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销售药品的实际加价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销售政府定价的药品,其零售价格在不高于政府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格前提下,以药品生产企业实际出厂(口岸)价加规定流通差价率作价。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要主动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零售价格建议。对不提供零售价格建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拒绝采购和使用。

五、鼓励廉价药品的生产、供应和使用。研究制定供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的廉价药品政策。鼓励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简化包装、定点生产、统一配送等方式降低成本。对定点生产的廉价药品,制定药品价格时可适当放宽生产企业销售利润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优先采购和使用廉价药品。

六、强化价格监督检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自觉执行相关医药价格政策,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和收费清单制度。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对违反规定的,要按照《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查处。

全文阅读